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论上海文化与二十世纪中国文学(一)【内容提要】上海开埠以后,在商业文化的确立、 外来文化的引进、文化传统的继承中,逐渐构成了上海文化的商业性、开放性、个性化的特征。在上海文化的制约下,上海文学更多了消费特色、 现代手法、人性内涵,深刻影响了20世纪中国文学的发展与嬉变,使中国文学明显具有与传统文学不同的新质素。 上海文学的消费特色开拓了中国现代文学的市场运作形式,并建立起了中国现代通俗文学的传统。现代手法的运用,构成了上海文学的先锋性,也使中国文学走向了世界。一上海以其优越的地理位置,使其成为近代中国发展最快的现代都市,也逐渐形成了上海独特的文化形态与内涵。1904年,蔡元培等主编的 警钟日报
2、发表了题为新上海的社论, 对上海的地理位置作了生动的描绘,并感慨:美哉上海,何幸而得此形势!”由于面对浩瀚的大海、背靠长江三角洲平原优越的地理位置,使上海在近代中国得到了飞速的发展。小渔村的上海浦,至南宋末年正式设置了上海镇,到元代始设立了上海县,清康熙二十四年上海正式设立了江海关,雍正年间上海逐渐成为苏州、松江、太仓三个地区的行政中心。清嘉庆的上海县志载:上海为华亭所分县, 大海滨其东,吴淞绕其北,黄浦环其西南,闽、 广、辽、沈之货,鳞萃羽集,远及西洋暹罗之舟,岁亦间至。地大物博,号称繁剧,诚江海 之通津,东南之都会也。”虽然上海为东南之都会已得到了认可,但由于清政府长期以来 的闭关锁国政策
3、,上海作为对外贸易港口远远落后于广州、厦门、宁波等城市。1843年11月8日,英国首任驻上海领事巴富尔抵达上海,宣布上海于11月17日正式开埠。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给上海提供了发展的基础,上海迅速发展成为一个繁华的移民城市,成为中国最富庶的长江三角洲的商品集散地,上海文化也在都市的发展中逐渐形成,在其形成的过程中诸多因素都起到了重要作用。首先,商业文化的确立是上海文化形成的基础。开埠以后的上海, 英国领事巴富尔将上海县城以北的外滩一带建立了第一块租界。接着,法租界、美租界等相继在上海建立。租界内实行治外法权,为帝国主义在中国的政治、经济侵略获得了特权、提供了便利,也为资本主义在上海的发展创造了条
4、件。由于治外法权租界的存在,外国工商业资本纷纷来上海投资,外国的轮船公司、造船厂先后在上海出现, 外国的银行、煤气公司、电话公司、电厂电光公司、 自来水公司等先后在上海建立。这刺激了中国民族工商业的发展,至辛亥革命时,上海新创办的民族资本经营的工厂已达到112家,到1928年已跃升至1229家。至19世纪末,上海已经发展成为中国最大的外贸、商业、金融和制造业的中心,成为一个畸形发展的殖民地、 半殖民地性质的现代商业大都市。租界先进便利的生活设施、相对自由的活动空间、比较安 全的化外之地等,使得诸多华人纷纷迁居租界,形成了华洋杂居的状况。由于上海逐渐成为 了一个移民城市,外地的移民纷至沓来,外国
5、的移民纷纷迁入, 上海市区的人口激增:1852 年由开埠前的20余万增加到了 54余万,1910年增长到128万,到1921年时,已经超过 150万。都市人口的激增,为上海作为商业化都市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成为全国对外贸易的中心 ,确立了上海文化所具有的商业文化的特征。其次,外来文化的引进是上海文化形成的新质。开埠后,外来文化加快了在上海的传布,外国传教士的影响、外国文化文学著作的翻译、洋学堂的建立与教育等, 使上海在外来文化的传入与接受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上海文化中西合璧的特点。上海开埠以后,为西方传教士的进入提供了便利,传教士麦都思、文惠廉、裨治文、林乐知等先后于1843年、1845年、184
6、7年、1868年抵达上海。在传教的过程中,也传播着西方 科学与文化。傅兰雅参加上海江南制造局翻译馆工作三十余年,在与诸多中国学者的合作中,翻译了 139部科技著作,涉及数学、物理、化学、天文、地质等诸多领域,还编辑了西国 近事汇编、格致汇编等科普刊物。他谈到西书翻译时说:考中国古今来之人性,与格致不侔;若欲通变全国人性,其事甚难。如近来考取人才,乃以经史词章为要,而格致等学 置若罔闻,若今西人能详慎译书而传格致于中国,亦必能目睹华人得其大益。”据统计,1843年至IJ 1898年间 中国共出版各种西书 561种,其中上海出版的达 434种,占77.4%。从 质量上看,无论是自然科学,应用科学,
7、还是社会科学,凡影响很大的,带有开创意义的, 几乎都是在上海出版的”。1897年,梁启超在论译书中说:处今日之天下,则必以译书为强国第一义。”国门被打开之后,上海的学者、翻译家等纷纷开始翻译外国文化文学著作。1869年上海华草书馆翻译出版了英国班扬的长篇小说天路历程。1871年王韬翻译了普法战记。1872年4月申报连载了英国斯威夫特的 格列夫游记汉译的第一部分,取名为谈瀛小录。 1873年至1875年文学期刊瀛寰琐记连载了蠡勺居士翻译的英国小说昕夕闲谈 、静 轩居士翻译的日本小说江户繁昌记。在近代上海的翻译史上,严复与林纾的成就为最,在甲午国耻的刺激下,严复系统地翻译介绍西方学术思想,1898
8、年后他翻译出版了天演论、原富、群学肄言等西方八大学术名著。林纾自1897年翻译巴黎茶花女逸事后,与人合作共翻译了外国文学作品170余部。1906年创刊的月月小说和 1907年创刊的小说林为世纪初的文学翻译提供了重要的阵地,这两大刊物发表的翻译小说占其发表作品的百分之六十以上。除此以外,周桂笙、周瘦鹃、张碧梧、陈冷血、俞天游、包天笑等 都是当时颇有声望的翻译家,均有翻译作品发表在上海鸳鸯蝴蝶派的刊物上。五四”以后,更是加快了对于西方文化文学作品的翻译。上海开埠以后,洋学堂纷纷先后在上海创办,绝大多数为教会学校。 传教士爱菲尔认为:中国确实需要西方学者所传播的哲学和科学,但中国必须从基督教传教士那
9、里获得这些知识。”传授西方科学知识成为教会学校主要课程之一。教会学校用基督教和科学教育他们,使他们能胜过中国的旧式士大夫,从而取得旧式士大夫所占的统治地位”。教会学校开设的课程除了有关宗教教育和儒家经典的课程外,还有化学、物理、数学、天文、动植物 学等有关科学知识的课程,对于传授现代科学知识、 培养中国现代知识分子, 对于上海接受西方的文化与思想都具有重要的作用。再次,上海的文化传统是上海文化形成的血脉。在从上海浦发展成大都市的过程中,上海在传承中国文化的传统中也有着其自身的建树与传统,有着诸多载入史册的成就: 魏晋时期陆机的文赋是我国第一部探讨文学内部规律的名作。晚年居于松江的元代诗人杨维桢
10、的铁崖古乐府,拟古咏史,想象奇异、诗风奇诡。隐居吴淞的明代诗人高启的诗文,感时怀古,抒情写景,涵浑中见清逸,从容中现才情。明代嘉定人李流芳,诗文写景酬赠,清新自然, 画幅描画山水,笔墨疏朗峻爽。南明松江人陈子龙,诗歌感时伤世反映民间疾苦,直抒孤愤悲慨苍凉。南明华亭人夏完淳, 诗赋抒发政治抱负、书写国破家亡之悲痛,凄楚激昂慷慨悲歌。清朝张南庄的小说何典以村言俚语嘲讽幽默的笔调,以鬼蛾世界展示人生事相。龚 自珍在上海完成了他以经术做政论的著作乙丙之际塾议,抨击封建专制、针匠社会时弊、强调个性张扬。任上海龙门书院主讲14年之久的刘熙载,完成了艺概、昨非集的编撰。受雇上海墨海书馆达 13年之久的王韬,
11、协助传教士翻译西学著作,著述甚丰、创作甚 勤,政论强调变法自强;创作强调必先见我之所独见,而后能言人之所未言”11戊戌变法后,梁启超提倡 文体革命”,开创了平易畅达抒发感情的上海报章文体。章炳麟自1897年来上海后,在上海的报刊上发表了诸多论析时政的文章,以古奥的言辞、尖锐的语气针匠时弊倡导革命。在 小说界革命”的倡导中,以李伯元的官场现形记为代表的官场谴责小说 不断在上海涌现,以嬉笑怒骂的文笔谴责官场的腐败堕落。以梁启超新中国未来记为代表的 发表政见,商榷国计”的政治小说纷纷在上海刊载12,在官与民的对立中倡导新的政治理想。以吴跣人的恨海为代表的言情小说大量在上海问世,以男女之间的悲欢离合展
12、示社会历史的变迁。辛亥革命以后长期居住上海的南社成员柳亚子等,以其诗文强烈的政治 色彩、忧国忧民的胸怀,呈现出慷慨激昂的风格。上海文化与文学的传统,为上海现代文化 的形成奠定了基础。上海开埠后,在商业文化的确立、外来文化的引进、文化传统的继承中,在融会贯通中逐渐 构成了上海文化的商业性、开放性、个性化的特征。商业化的大都市注重经济利益关注市场效益强调商场竞争,近代文明使一切东西都商业化,物质的精神的各方面都商业化了。在中国内地还不明显,在上海这情形就十分明显了“13商业化是社会进步的一种特征,商业性也成为上海文化的一种特点,在商品交换极度发达的都市社会中,以物化的商品特性衡量事物的社会价值,突
13、出事物的消费特质。 上海是一个最具流动性的都市,海纳百JI兼容并蓄成为上海文化开放性的特征,外国文化的引进、 外地文化的融入,使上海文化在中西合璧多元交融中具有一种开放的气度,纳外来文化于传统, 融异地文化于一体,这也导致上海文化呈现出追求创新的精神,无怪乎30年代曹聚仁就曾经说过:京派笃旧,海派鹫新,各有所长 ”14由于西洋文化不断传入与移民城市的特点,与 中国儒家血缘文化家族文化强调群体性不同,在西方文化注重个体性的影响下,上海文化呈现出突出个体强调自我的特征。不迷信权威而看重自己对于事物的感受,不为他人见解所左右而注重自我的看法,五方杂处华洋杂居,各抒己见众说纷纭,灵活多样不拘一格,就成
14、为 上海文化中的一种现象。上海开埠以后面向世界的过程中,在东西方文化的撞击与融汇中, 形成了上海文化的商业性、开放性、个性化的特征,上海成为了中国走向现代的缩影, 上海文化制约着上海文学的发展, 也影响了中国文学的走向现代化。都市的繁华、文人的云集、出版业的发展等,使上海逐渐成为中国的文化中心。晚清维新运动中,康有为于1895年12月在上海设立了上海强学会,并创办强学报;梁启超于1896年在上海创办了时务报。此后,在上海出现了许多鼓吹新学和维新变法的团体和报刊。1898年戊戌政变后,为躲避清政府的迫害,诸多维新派志士汇集到上海,在传统文化的中心北京处于没落状态时,上海逐渐取代了北京成为全国文化
15、的中心。1915年上海群益书社青年杂志(后改名为新青年)的创刊,拉开了中国新文化运动的序幕。 直皖战争后,直系军阀张作霖、曹银控制北京政权,五四”新文化阵营逐渐溃散,1920年陈独秀被捕获释后南下上海,将新青年又带回上海,在上海创建了共产主义小组。上海租界的特定环 境形成了相对宽松的氛围,无怪乎胡适、傅斯年等曾提议把北大迁到上海租界去,不受政府控制” 15 20年代末至30年代,上海作为文化中心的地位日益明显,诸多知识分子来到 上海,使文化中心的南移成为定局。在上海成为全国文化中心的过程中, 上海文化的商业性、开放性、个性化的特征,深刻制约 了上海文学的发展,使上海文学更多了消费特色、现代手法
16、、人性内涵,这也影响了20世纪中国文学的发展与嬉变,使中国文学明显具有新的质素。上海在不断都市化过程中, 稿酬制度在上海逐渐确立, 使文学日趋显现其商品特性,促进了作者队伍的壮大与职业作家的出现。由于传统抑商扬士观念的影响,文人撰文大都以谈润笔为耻,而商业化的上海却开拓了稿酬制度,并逐渐使文人有了商品意识。1907年徐念慈在小说林上刊载 募集小说启事”:茶社募集各种着译家庭、社会、教育、科学、理想、 侦探、军事小说,篇幅不论长短,词句不论文言、白话,格式不论章回、笔记、传奇,不当 选者可原本寄还,入选者分别等差,润笔从丰致送:甲等每千字五元;乙等每千字三元;丙 等每千字二元。”这种按质论价的稿
17、酬致送,无疑催生了许多作家,尤其发挥了取消科举制 度后文人们的才华。在谈到民国初年文学的繁盛时,范烟桥说:除了晚清时代的前辈作者仍在创作外,更平添了不少后继者,也可以说是新生力量。而旧时文人,即使过去不搞这一行,但科举废止了,他们的文学造诣可以在小说上得到发挥,特别是稿费制度的建立, 刺激了他们的写作欲望”16稿费制度的建立,使写作不仅成为抒写性灵的方式,而且成为了一 种谋生的手段,文学阅读也成为了一种消费,这必然对于20世纪中国文学的发展产生重要影响。商品意识的介入显然促进了文学创作,而上海正是促使作家商品意识形成的大本营。五四期间反对文学的拜金主义, 在文学革命倡导的过程中, 北京的新文学
18、作家们郑重宣告取消稿 酬,当时北京的新青年、新潮、每周评论、少年中国、星期评论、时事新报 副刊学灯等新文学报刊概不支付稿酬,甚至构成如此印象:判断哪一份报刊是否是新文学报刊,哪一位作家是否是新文学作家,无须看作品内容,只要看这份报刊给不给稿费, 这个作家要不要稿费便一目了然了” 17从某种角度看,这却是一种倒退,以致于郭沫若后来反省说:这些正是我们那时候还受着封建思想的束缚的铁证,并不是泰东能够束缚我们,是我们被旧社会陶铸成了十足的奴性”18把文章来卖钱,在旧时是视为江湖派,是文人中的最下流。因此,凡是稍自矜持的人,总不肯走到这一步” 19 1926年,郭沫若等创造社作家与泰东书局决裂,在上海
19、成立了自己的出版部, 郭沫若思索道:卖文是作家应有的权利, 没有什么荣辱可言”,由卖文为辱转而为卖文为荣,这是一个社会革命,是由封建意识转变 而为资本主义的革命”,是意识上的革命” 20由封建意识的卖文为辱而转变为具有现代意 味的卖文为荣,是中国现代作家在上海文化商业性影响下的一种进步,具有了商品意识的现代作家使上海文学具有鲜明的消费特色,这也影响了20世纪中国文学的发展。在上海商业性文化的影响下,上海文学具有了鲜明的消费特色。上海文学在商业化文化背景中走向文学消费,在注重文学的读者市场中,注重文学创作的世俗性、可读性、趣味性。在商业化大都 市的氛围中,用商业化的方式创作与推销文学,用文化的趣
20、味来欣赏、表现商业都市,文学在表现都市生活中走向消费,并呈现出对于都市生活的审美观照,使上海文学更具有消费色彩的某些特征。在商业性文化的影响下,上海文学的消费特色使20世纪中国文学创作开始注重文学的消费市场、注重读者的阅读趣味、注重世俗的社会生活、注重作品的雅俗共赏, 而不再将文学创作仅仅视为作家的独抒性灵自娱自乐。上海文化的开放性在文学上形成了向世界文学开放的姿态。五四”以后的中国文坛, 上海仍然是对国外文化思潮文学思潮特别关注的地方, 小说月报、东方杂志、文学月刊、文 学旬刊等刊物不断译介西方文化文学,仅小说月报就出版了被损害民族文学专号、法国文学研究号、拜伦纪念号、安徒生号、现代世界文学号、霍普德曼研究、 芥川龙之介研究等专号,对于外国文学分别做了详细的翻译介绍。 由于上海独特的地理环境和文化氛围,诸多国外的文化人士进入中国常首先来到上海,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村级环保协议书
- 林地区位协议书
- 林地调解协议书
- 柚子种植协议书
- 2025年中医养生考试试题及答案
- 2025年建流水施工试题及答案
- 2025年安全管理试题中级及答案
- 2025年客服服务专业试题及答案
- 可穿戴医疗设备在慢性病管理中的应用现状及2025年市场发展趋势报告
- 2025年农村电商农产品上行模式创新报告:品牌影响力提升路径
- 审计取证单与工作底稿
- 2025年医疗救护员、护理员职业技能鉴定理论考试指导题库-上(单选、多选、判断题)
- 沪深A股所有公司的细分行业、地区和主营业务表
- 2025年上半年凉山州雷波县事业单位招考工作人员易考易错模拟试题(共500题)试卷后附参考答案
- 《预制高强混凝土风电塔筒生产技术规程》文本附编制说明
- 渔业安全知识培训课件
- 医务人员礼仪培训课件
- 2024年江苏省支付清算知识竞赛备考试题库(含答案)
- 林长制公示牌施工方案
- 中石油加油站安全管理宣讲
- 儿童肠梗阻的护理查房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