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余华小说中的苦难与救赎_第1页
论余华小说中的苦难与救赎_第2页
论余华小说中的苦难与救赎_第3页
论余华小说中的苦难与救赎_第4页
论余华小说中的苦难与救赎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论余华小说中的苦难与救赎摘要:在我国新时期的文学中,余华是一位相当引人关注的作家。 他以其独特的 风格、真实的个人感觉及所开拓出来的与传统叙事完全背离的创作方式而成为一 位无法令人忽视的新生代作家,他以循环往复的情节叙述,单一本质的人物形象, 冷漠的叙事语言表达了他个人对于生存的某种态度,表达了他所感受到的世界的 真实。而这种真实在余华笔下展现出来的是无边无际的欺诈、暴力、杀戮、荒诞 以及人性之恶,这幅图景为我们提供了余华小说的主题 一苦难。然而,余华并不 是一个按一成不变的风格写作的作家, 而是一个逐步变化,并在变化中日趋成熟 的作家,1992年、1995年的长篇活着、许三观卖血记新的小说创

2、作风 格形成并逐渐成熟,但苦难仍是其创作的基本母体,本文通过对余华小说苦难主 题的深入研究,探求余华小说对苦难救赎的道路。关键词:余华小说苦难 救赎80年代中期,余华以先锋小说家的面孔出现在文坛,而余华这个名字也伴随着十八岁出门远行的发表响彻文坛,此后余华时时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余华以其特殊的人生经历,独特的视角,冷酷的笔触,用文字表达出他所认知的世界一一充满暴力、血腥,到处充溢着死亡的气息。在余华大量的文学作品中,我们除了看到暴力鲜血死亡之外,有一种更为强大的力量始终缠绕在我们的周围,不论是在直接的暴力作用下,还是在温情外衣的包裹下,它始终不曾离开过 余华小说的苦难主题备受学者们关注, 相关的

3、文章也有很多,仅作者能够找到的 关于苦难的论述就有崔玉香发表在 2006年山东社会科学第6期的从苦难 主题看余华对传统宿命观的承袭、吕伟发表在 2007年现代语文第11期 的余华小说的苦难意识、薛永再发表在 2007年陕西教育第12期的苦 难的叙述与消解、郭燕红发表在 2008年作家杂志第7期的苦难的言说 与悲悯的情怀、2007年浙江大学李佳的硕士毕业论文在暴力与温情中穿梭我们,它就是余华小说的基本母题苦难论余华小说的苦难主题、2008年山东师范大学公培强的硕士毕业论文苦 难的史1等10多篇文章,他们对余华的苦难主题进行了细致的分析和精到的 研究,但对余华小说中的灵魂的救赎问题却是少有涉及。本

4、文作者在认真学习他们的文章后从余华小说苦难表现入手, 分析余华小说中苦难的特点,并找出余华 以苦难为命题的原因。继而在此基础上,通过对余华小说中苦难命题的哲学思考, 探求出余华在其小说创作中最终进行苦难救赎的秘密。一、余华眼中的苦难定义一提到苦难,或许我们更多的是关于死亡的思考, 诚然死亡是人的苦难,但死亡 也是个人苦难的终结。死亡并不是人生的最大苦难,最大的苦难是来自于活人的 世界。余华小说中所呈现的苦难不仅仅有在暴力直接作用下的鲜血和死亡,在神秘力量作用下人的无助和恐慌,在温情外衣隐蔽下的生命的脆弱。 还有来自于世 界本身的无序、混乱、荒诞以及传统观念所遭遇的颠覆,有人类生存的艰难和对 生

5、命流逝的无奈,这一切都构成了余华小说丰富多彩的苦难世界。、余华小说中苦难的表现苦难不仅仅是死亡,在余华小说中它更表现为对传统的质疑,对未知命运的恐惧。(一)对传统观念的颠覆十八岁出门远行中“我” 一个对世界充满美好愿望的少年,为保护别人的苹 果不被抢夺,被打的满脸开花,而司机面对这一切脸上却始终挂着不可琢磨的笑 容。我的这种正义的行为第一次遭到世界的嘲讽,遭到彻底的摧毁,苦难自十八岁开始,我的内心开始对这世界产生了抵抗和敏感,更多的是对未来之路的恐惧。传统的家庭伦理应是父慈子孝其乐融融,一片和谐温馨,但现实一种却让我 们的美梦彻底粉碎,人性本来的美好善良,此时没了踪影,取而代之的是人的动 物嗜

6、血本性。孩童时代的纯真也荡然无存,一切悲剧都在动物的本性中开始。“他 禁不住使劲拧了一下,于是堂弟哇地一声灿烂地哭了起来”。堂弟的哭声使 皮皮兴奋起来他于是去打堂弟的耳光使堂弟发出“像是暴风将玻璃窗打开似的 声音 I,山峰要求皮皮把地上的血舔干净,皮皮的母亲对山峰说:“让我舔吧, 他还不懂事。” “妻子一走进那摊血迹就俯下身去舔了 ,妻子的模样十分贪婪”【2】 o浪漫爱情在古典爱情中而被完全肢解,才子佳人的佳期如梦被冰冷的事实, 和鲜血淋淋的描述所腰斩。柳生和小姐惠多年后的相遇是在残酷的“菜人”市场,“柳生行至屋内,见一女子仰躺在地,头发散乱,一条腿劫后余生,微微弯曲,另一 条腿已消失 惭处血

7、肉模糊。柳生仔细辨认,认出来正是小姐惠。不觉一阵大 旋地转。没想到一别三年居然在此相会,而小姐竟已沦落为菜人。柳生泪如泉涌”【3】对宿命的恐惧世事如烟建筑在对冥冥之中对命运的恐惧,更推出了人的行为背后的命运力量。整整一条街上的人几乎个个命若游丝, 无论怎样挣扎和躲避,最终都难逃命运的伟力。小说中司机与灰衣女人的关系即是如此: 算命先生说司机要避开灰衣 女人,可司机偏偏遇见她,为避免灾祸,故意压过灰衣女人的衣服,而女人却在 当晚死去,司机偏又参加灰衣女人儿子的婚礼,感悟后自杀。余华再一次将苦难的目光投放到家庭中,让死亡始终不曾离开过这个温情的家庭中。残酷的余华让这个家庭成员一个个死去, 希望一个

8、个破灭,而最终承受这一切的却只有一个人一一徐富贵。富贵经历了丧父、丧母、丧妻、丧女、丧子、丧 女婿的苦难,余华还觉得不满,于是“苦根”,便在余华的安排下“吃豆子”撑 死,作为富贵的最后希望的“苦根”都先他而去,余华的残忍似乎到了极致,在活着中我们很少看到暴力和鲜血,但我们总能感到一种异乎寻常的力量在左 右这个家庭中每个成员的命运,有庆、凤霞、二喜都死在了同一家医院,这是否 是命运的刻意安排呢?三、余华小说中苦难的特点余华小说的苦难可以称作上是苦难的百科全书,里面展现的各种苦难时刻发生,余华或以暴力,或以温情给我们描绘了一幅幅撼人心魄的画面, 让我们在震惊之余,感觉到余华小说不可抗拒的魅力。综观

9、余华小说其表达苦难主要有以下的三 点。(一)暴力作用下的直接苦难 这是余华运用最多,也是读者最能直接体会到的,余华小说似乎成了一个“屠宰 场”,张颐武先生对余华的暴力描写说 “余华好像迷上了暴力”闻,甚至有人 怀疑“余华身体里流淌的不是血,是冰渣子”。余华自己也说“暴力和血腥在宇 里行间如波涛般涌动着”,“暴力因为其形式而充满激情,他的力量源自与 人内心的渴望,所以他使我心醉神迷”。于是我们看到了余华笔下的暴力、 血腥、死亡的场面描写,我们瞪大眼珠,视觉受到了强大力量的冲击,我们开始 怀疑这就是我们真实的世界,真实的人生,真实的生活?死亡叙述中,司机叙述自己的死亡过程:”镰刀砍进了我的腹部 砍

10、 穿了我的皮肤砍断了我的盲肠。镰刀拔出去时不仅划断了我的直肠,而 且还在我腹部划了一道长长的口子,于是里面的肠子一涌而出。 锄头劈在了 肩胛上我听到肩胛骨断裂时发出的 “吱呀”声铁的四个刺已经砍入了 我的胸膛。动脉里的血“哗”地一片涌了出来,像是倒出去一盆洗脚水似 的”。余华以第一人称描写了司机被杀的过程,冷静客观的叙述着这种 血腥的场面,我们可以感觉到司机是如何一步步迈向死亡,而此时的我们不觉问 周身寒冷。现实一种对山岗的解剖:“她用尸体解剖刀像是刷衣服似的刮着皮肤上的脂 肪组织,发出声音如同车轮陷在沙子里无可奈何的叫唤在腹部的医生只是刮 除了脂肪组织和切除肌肉 眼科医生此刻已经取出了山岗一

11、只眼球。口腔科医 生用手术剪刀将山岗的脸和嘴剪得稀烂 口腔科医生正在用手术锯子实力地 锯着下颌骨这时那女医生也将皮肤刮净了。她把皮肤像衣服一样叠起来后 ,也离开了。【6】医生这个神圣的救死扶伤的职业,在这里变成了他们展示兽性的保护外衣。此时的余华将暴力、血腥、死亡当成是表达苦难的一种符号,所有的一切只是用 冷静客观的笔法,没有一点温度,更没有一丝怜悯,一切暴力都看上去是那样的 合乎人性,一切死亡只不过是暴力后的必然结果, 这个世界已经混乱无序,文明 已经销声匿迹。此时我们在感受到这种符号带给我们的巨大恐惧外,更多的是一种巨大的压力,让我们无法喘息。看看我们的周围处处都有一双猩红的眼睛在注 视着

12、我们,即使在阳光普照的日子,那种彻骨的寒冷总是时时袭来。(二)温情外衣下的苦难时间步入到90年代,更为残酷的余华到来了,余华加重了死亡符号的整码,并 且让它出现在脉脉温情的环境里,苦难开始升级。当我们阅读余华此时的作品如许三观卖血记、活着我们会被许三观的幽默风趣和文中表现出的温暖所 感动,让我们能够感觉到余华的温度正慢慢升高。活着中富贵坦然的心情, 略显豁达的心态,都让我们为余华感动,抑或是被书中人物感动。好像在冰天雪 地中突然看到远处的篝火,虽然遥远但毕竟存在,总能感觉到一丝暖意。谁知道 我们错了,我们不是在冰天雪地中看到篝火而是在沙漠中见到绿洲,而这是海市 蜃楼,当我们到达出现绿洲的地方,

13、已经到了死亡地带,而此时我们将如何?余 华正是把我们带到了这种地方,我们这才发现余华狰狞的面孔其实从开始就存 在,他是慢慢变化的,只不过我们太过于感动他来之不易的温暖, 而当我们抬头 的时候,余华的狰狞面孔已经全部完成,而此时的温度也降到了冰点。许三观充满好奇的第一次卖血换回了三十五元, 当请许玉兰吃饭计算一共花去八 角三分,问“你什么时候嫁给我”时,我们报以辛酸的微笑,而正是这第一次女 血让她有了老婆,同时也是他悲剧的开始,许三观卖血的一生开始了。文中充满 了许多温情、幽默,但这温情更让我们有彻骨之寒。每次遇到困难,许三观总能 靠卖血解决,一一卖血是一个农民最无奈也是最残酷的方法, 是用“生

14、命”在换 取“生命”,这时的鲜血不再具有强大的视觉冲击, 而它却抵达了我们内心。小 说最后,当许三观终因年老而无法卖血的时候,一阵痛哭:”许三观开始哭了 混浊的眼泪涌出眼眶,沿着两侧的脸颊刷刷的流,流到脖子里,流到了胸口上 他的泪水在他脸上纵横交错地流,就像雨水打在窗玻璃上 就像渠水流进了田 地泪水在他脸上织成了一张网”。此时我们更多的感觉是辛酸,是一种 对苦难无可奈何又挥之不去的揪心疼痛。活着的笔调变得温和,作品中的温暖和明亮的色调冲淡了阴森恐怖的气氛, 但苦难仍在发生。富贵的一生是伴随死亡的一生,文章中的人物几乎每个都是苦 难的宿主。富贵的父亲被富贵活活气死,母亲病死,家珍在贫困中逝去,有

15、庆为 了救别人的生命被抽血过多而死,凤霞因病而哑,后来结婚短暂的幸福,又在“苦 根”降生时被夺走一一难产而死。二喜在失去凤霞悲痛欲绝时,“苦根”的成长 给他带来了希望,而这希望被冷冰冰的混凝土板击碎,“苦根”生下来母亲就死 去,四岁时父亲死去,就是豆子也难得吃一回的苦根又是吃豆子撑死。 美丽的生 命如花飘零,一个个亲人都不可抗拒的走向死亡, 去的无情而又无奈。死亡成了 他们的永远的归宿,而苦难并不因为其中一个人的死亡而结束,苦难仍在继续而且变本加厉。苦根”作为希望都已死去,希望还存在吗?(三)宿命中的苦难“余华如同一个神秘主义预言家,一步比一步更抽象和更本质地向人们指出 你、们、在、劫、难、逃

16、”18。这就是宿命。余华在此并不是想通过作品来表达 迷信的观点,而是要通过这一命题来表达人类在宿命面前无能为力,无法逃避。古典爱情中柳生和小姐惠的第一次见面就注定悲剧的开始, 而在“菜人”市 场见到小姐惠更是命运的安排,他倾囊将小姐惠的腿和人赎回,却又不得不亲手 将最爱的人杀死,而到最后,柳生和惠又遭命运的戏弄,本来复活的惠,却因为 柳生的好奇,而最终导致二人的永远离别,“小女本来生还,只因被公子发现, 此事不成了,说罢,小姐垂泪而别。”小姐惠可以说是第二次死在自己最 爱的人手上,柳生的手成了给自己挖掘坟墓的工具,这美丽的爱情以悲剧收场, 极力狂奔却又只能落入命运的网中。世事如烟中这种在劫难逃

17、的命运更为突出,一条街上的人们生活在神秘、阴 郁、恐慌、到处充溢着死亡的气息的环境里,他们都在挣扎让自己摆脱困境,但 不可避免的走向死亡。四、余华小说中苦难意识产生的原因纵观余华目前为止的所有作品,从十八岁出门远行到兄弟几乎每部作品 中或渗透或直接描述苦难。我们不禁要问余华何以如此忠爱苦难命题, 这背后究 竟有着怎样的原因。(一)童年的经历对于死亡和血,我却是心情平静的我是在医院里长大的我的父亲每次出来时,身上总是血迹斑斑,就是口罩和手术帽上也都沾满了鲜血” “到 了夏天最为炎热的时候,我喜欢一个人呆在太平间里,那用水泥砌成的床非常凉 快,在我的记忆中的太平间总是一尘不染 ” 1111,特殊的

18、童年经历让余华对 鲜血和死亡没有了同龄人的恐惧。此外余华的童年正经历着文革的洗礼,文革中的荒诞、暴力、血腥、死亡成了余 华脑海中挥之不去的阴影。“所有的大字报说穿了都是人身攻击,我看着这些我 都认识都知道的人,怎样用恶毒的语言互相谩骂,互相造谣中伤对方。” I人与人之间的冷漠直接反应在了余华的小说创作中。(二)文学大师的影响对余华写作有重大影响的文学大师有川端康成、卡夫卡、陀思妥耶夫斯基。“由于川端康成的影响,使我在一开始就注重叙述的细部,去发现和把握那些微 妙的变化” |何,所以有了像一九八六年疯子自残的血淋淋的细致描写 “(他 将烙铁)“猛地抓起来望脸上贴去,于是一股白烟从脸上升腾起来,焦

19、臭无比”;“他嘴里大喊一声:鼻!然后将钢锯放在了鼻子下面,锯齿对准鼻子。 钢锯开始锯进去,鲜血开始渗出来不一会钢锯锯在了鼻骨上,发出沙沙的轻微 磨擦声嘴里相应地发出沙沙的声音。那锯子锯着鼻骨时的样子 ,让人感到他 此刻正怡然自乐地吹着口琴。”卡夫卡小说展示了一个荒诞的非理性的世界 一一那个早晨起来变成甲壳虫,后遭 亲人抛弃死亡的格里高尔(变形记中的人物);还有审判中莫名其妙被逮捕,被释放,又莫名其妙被处死的 K卡夫卡传达给余华的是世界的无序荒 诞,我们在余华的很多作品中都能感受到这一点。世事如烟中60多岁的“3” 和自己的孙子同床而怀孕;“6”卖了自己的五个女儿,而最小女儿的尸体,“6” 又卖

20、了 2000元;算命先生克死自己的孩子而延寿,每月的 15日还要残害幼女 而达到采阴补阳。河边的错误疯子连环杀人,马哲处死疯子,而为躲避法律 又不得不装疯,这是一个荒诞的、非理性的世界,这种世界本身就苦难深重,生 活在其中的人怎能不窒息?另一个对余华写作影响较大的应该是陀思妥耶夫斯基。“陀思妥耶夫斯基以中断的方式延长暴力的过程,当斧头只看下去时,他还让我们仔细观察了这个即将遭 受致命一击的头部,从而使砍下的斧头增加了惊恐的力量。随后他让拉斯科尔尼 科夫再砍两下,血如泉涌,像从打翻了的玻璃杯里倒出来一样,她仰面倒下 了两眼突出,仿佛要跳出来似的 ” 1141 ,他的暴力描写影响了余华的 写作。兄

21、弟中宋凡平的被打的过程:“六个“红袖章”像六头野兽挥舞着木 棍追他打他,他一只耳朵似已被打掉 ,他头破血流“红袖章”们将 折断的木棍刺刀一样往他身上捅,捅得鲜血呼呼涌出来 宋凡平又爬起来 可断棍仍然捅进他的身体,捅进又拔出,捅得他的身体漏了似的到处喷血。(三)文学思潮的影响余华的极端叙事方法也与中国20世纪80年代的先锋文学实验有着必然的联系。80年代中期从西方引进先锋文学实验在中国形成了强大的阵容和声势,余华脱 颖而出,以一种原始的、混沌的形态展开对社会的描写,采用极端残酷的书写, 并在此基础上揭示人性的残酷。(四)内心的深刻思考“秩序总是要遭受混乱的捉弄,因此我们置身文明秩序中的安全就不再

22、真实可信” 06, 暴力因其形式充满激情,它的力量源自于人内心的渴望,所以它使我心醉神迷”,“当我不再相信有关现实生活的常识时,这种怀疑便导致我对另部分现实的重视,从而直接诱发了我有关混乱和暴力的极端化想法 是一个暴力、鲜血、死亡、杂乱无序、的荒诞世界在余华的笔下产生五、苦难背后的哲学思考苦难是余华小说中的基本母题,但永远不是余华小说的终极目的。 我们透过余华 泣血的文字能够看出余华文字包含着一种更为深刻的思考一一余华以苦难为命 题的良苦用心,他是在借助内心的暴力倾向、 死亡情绪的抒发与宣泄,显示出生 命本能的冲动和现实世界生存困境之间的紧张关系, 是颠覆传统后对新秩序的呼 唤,是在承受苦难的

23、背后展现生命的力量和对生命的尊重。(一)疯狂的颠覆是对新秩序的强烈呼唤先锋小说一个重要表现就是对传统的怀疑、批判、否定、反抗、颠覆。”任何新的发现都是从对旧事物的怀疑开始的。 人类文明为我们提供了 一整套秩序, 我们 置身其中是否感到安全?然而秩序是否牢不可破?事实证明庞大的秩序在 意外面前总是束手无策秩序总是要遭受混乱的捉弄。因此我们置身文明秩序 中的安全也就不再真实”,“在暴力和混乱面前,文明只是一个口号,秩序成了 装饰” 。 “那时期作品体现我有关世界结构的一个重要标志,便是对常理的 破坏” 07,余华认为“生活是不真实的,只有人的精神才是真实的” 他结合自己特殊的人生,独特的心里感受以

24、不同于旁人的视角,选择了一个让人产生恐 惧的命题一一苦难,加之暴力鲜血死亡的参与,给人们展现一个荒诞的世界,混 沌无序的社会,在这里文明沦丧,传统亲情、爱情被疯狂颠覆、嘲弄,加之对人 性恶的放大,让我们清醒的认识到现实经验的狭隘,生命的脆弱,生存的艰难。用这种极端的手段将人类逼到悬崖边,于是将一切推翻重组便成为可能。(二)苦难背后的悲悯心灵“随着时间的推移,我内心的愤怒渐渐平息” “作家的使命不是发泄,不是控诉 或揭露,他应该向人们展示高尚。这里所说的高尚,不是那种单纯的美好,而是 对一切事物理解之后的超然,对善与恶一视同仁,用同情的目光看待世界”。 于是,90年代后余华作品不再只是恐惧、焦灼

25、、战栗与仇恨,他重回人的心灵, 态度变得温和、深沉,时间洗涤了他的浮躁,加深了他的厚重的思考。余华在小 说活着中将众多的苦难集中在富贵一个人身上, 看生命是如何让自己的灵魂 驶向彼岸,一个遭受苦难不断蹂蹒的生命最终选择了活着。他为了活着而活着, 而不是为活着之外任何事物而活着,这个看似荒唐的理由充满了对生命价值的肯 定,对生命执着的讴歌与尊重,也让我们感受到余华充满伤痛感和绝望感背后, 隐藏着一颗温暖而悲悯的心灵,余华说 “我感到自己写下了高尚的作品】。六、苦难的救赎在暗无天日的黑暗现实中无法摆脱苦难的生存困境, 难道在自己心灵深处和灵魂 内部就找不到自己的精神家园和栖所之地吗?余华从先锋小说

26、的颠覆到后来小 说的探求,始终对这一问题给与极大的关注。 他的小说中苦难永远无法摆脱,但余华经过苦苦探求之后找到了 一条通往幸福天堂的道路,一条精神之路。在这条 道路上几个耀眼的符号,正熠熠生辉。(一)坚忍在余华的活着中,富贵的一生是多难的,所有亲人都先他而去,在生命的荒原上只留下富贵这个孤独的生命个体在寂寞孤独中游走,呻吟。他没有倒下,而是在亲手埋葬了自己一个个亲人后坚强的活下来了, 仍与那头老牛日夜在多年的土地上耕作。这是一种“活着”的力量。正如余华所说“活着在我们中国的语 言里充满了力量,它的力量不是来自于喊叫,也不是来自于进攻,而是忍受,去 忍受生命赋予我们的责任,去忍受现实给予我们的幸福和苦难、 无聊和平庸。”【21】(二)奋斗当我们无法改变残酷的事实,无法将苦难驱散,无法用怨天尤人来让自己心灵慰 藉时,奋斗的一生可能会让苦难对我们敬而远之。兄弟中李光头的作为就充分显示了这一点。他童年时候受过欺负也经过文革的冲击,恋爱中也遭到了失败,但他百折不挠,坚持不懈的努力,终于成为柳镇最有势力的人物,我们在李光头身上看到的更多的是一种希望 (有很多人认为是 欲望,不做辩解),而少有苦难, ”李光头应该是一个民间英雄”,而他的 兄弟宋钢,却恰恰是因为缺少这种奋斗的精神和热情 (虽然也为过上好的生活努 力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