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建设物流基地的探讨_第1页
关于建设物流基地的探讨_第2页
关于建设物流基地的探讨_第3页
关于建设物流基地的探讨_第4页
关于建设物流基地的探讨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关于建设物流基地的探讨摘要:近年来,由于经济规模的增加和物流向集约化发展的趋势,物流基地的建设应运而生。本文在介绍物流基地基本概念和功能的基础上,分析了建设物流基地的微观经济效益和社会效应,旨在表明:虽然建设物流基地的短期微观经济效益差,但建立物流基地具有良好的社会效应。加快物流基地的建设,可以优化资源配置,提高城市、区域、乃至国民经济的运行质量、优化产业结构、促进以城市为中心的区域经济的发展,改善由于不合理物流造成的环境问题。物流基地是一项长期的社会效应显著的公益事业。关键词:物流基地、经济效益、社会效应、经济增长方式、产业结构、区域经济、环境效应有关物流基地的基本概念在物流系统的构筑和建设

2、中,已经提出了仓库、配送中心、物流中心、货站、港口、枢纽等结点的概念。近年来,由于经济规模的增加和物流向集约化发展的趋势,一种新型的、集约功能强大的、超大规模的物流结点正在应运而生,有关专家称之为“物流基地”。物流基地是集约了多种物流设施、起到综合功能和指挥、基础作用的特大型物流结点,是集约化、大规模的物流设施集中地和多种物流线路的交汇地。它具有如下功能:(1)综合功能,具有综合各种物流方式和物流形态的作用,可以全面处理包装、装卸、储存、搬运、流通加工、不同运输方式转换、信息、调度等工作。(2)集约功能,集约了物流主体设施和有关的管理、通信、商贸等设施,规模大,集约程度高,是流通领域大生产的一

3、种代表,是具有规模效益的流通设施。(3)转运功能,可以有效集约铁路、公路、水运、空运,实现综合运输、多式联运的最有效转化。(4)集中库存功能,可以通过集中库存,降低库存总量,并且实现有效库存调度。(5)指挥功能,物流基地是整个物流系统的集中信息汇集地和指挥地。(6)调节优化功能,使整个物流系统优化。对于物流基地的理解,重点应从其功能角度加以理解,物流基地具有综合设施、多式联运、干线终端等大规模处理货物和提供相关服务的功能。从组成实体角度看,物流基地是由若干物流结点集约而成,这些物流结点包括:专业运输中心、专业仓储中心、配送中心、信息中心、综合型转运结点和流通中心等,其中必不可少的是综合型转运结

4、点和流通中心(如图1、图2所示),但这些结点可以分布在一个城市的各个不同地方,不必强求其在地域上集中于一点。 建设物流基地的微观经济效益分析由于物流基地规模浩大,寿命周期较长(一般为50年左右),初始投资巨大,所以它的投资回收期较长,短期内的微观经济效益不显著,甚至很差。根据日本建设物流基地的经验,这类企业在享受低价土地价格(一般为正常地价的5%或7.5%)和银行予以长期低息贷款(日本和平岛流通中心是正常利息的30%)或无息贷款(横滨流通中心)的优惠条件下,投资回收期仍长达10年,可见,短期内的微观经济效益较差。一般地,物流基地在前五年亏损、后十年还本、十五年后才有回报。2000年11月,笔者

5、所在的北方交大课题组受安徽省计委的委托,对以芜湖为中心的安徽省现代物流体系进行规划研究,经过几个月的实地调研、资料统计和分析研究,初步预测芜湖地区的综合物流量保守估计为:2005年3400万吨,2010年为4200万吨,2015年为4900万吨,此数据表明,芜湖地区发展现代物流的市场前景乐观,在此规划建设物流基地是适宜的。考虑到芜湖地区的经济发展潜力及其在安徽省的交通枢纽地位,芜湖市物流基地应成为安徽省现代物流体系的重要支柱,该物流基地可建设成为市域型、区域型、转运枢纽型物流基地。以此规模预测,该项目的总投资额若为30亿,其余参数参照国家有关规定,则该项目的投资回收期为8.5年。这意味着在项目

6、建成投产后的第9年时,才能彻底还本,至于赢利,是十年以后的事。由此可见,物流基地建设是一项投入资本巨大,回收期长,短期经济效益差的投资项目。建设物流基地的社会效应分析虽然建设物流基地的微观经济效益差,但物流基地的建设具有良好的社会效应。建设物流基地的社会效应主要可概括为两方面:即经济效应和环境效应。其中,经济效应表现为促进其所在城市乃至以城市为中心的区域经济的发展,环境效应表现为改善城市环境,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下面对建设物流基地的经济效应加以说明。城市经济是一种聚集经济,是人流、商流、资本流等各种生产要素聚集在一起的规模化生产,以生产的批量化和连续性为特征。但是,聚集不是目的,要素的聚集是

7、为了商品的扩散,如果没有发达的商业贸易做保障,城市生产的大量产品就会堆积在狭小的城市空间里,商品的价值和使用价值都难以实现,城市经济的基本运转就会中断。因此,在城市经济的发展进程中,合理的物流系统起着基础性的作用。此外,区域是城市经济发展的基础,城市经济的发展必须建立在与它相适应的区域经济发展的基础上,而城市经济的发展又必然会带动其所在区域的经济的发展。从城市经济在区域范围内的集聚扩散作用看,城市与其周围腹地区域构成的巨系统具有不平衡性,城市本身就是区域经济的增长极,它的发展必然带动以城市为中心的区域经济的发展。建设物流基地对于城市经济乃至以城市为中心的区域经济的促进作用表现为:降低城市运行成

8、本,改变城市经济增长方式。城市经济是一个中观集合概念,其运行成本的降低主要是通过微观个体集合来体现,物流降低城市经济运行成本的作用主要表现为降低企业运营成本,这里的企业包括物流企业和其他企业。对于传统的物流企业而言,它们多作为社会活动中的公益活动,或由国家作为公益事业投资,或作为企业组织的一部分,投入不讲回报、组织不合理、服务水平低、技术落后,经营方式粗放、效益低下。如果在这些领域采用现代物流的组织、管理和技术,可以改变这些企业的经营方式,转换其经营观念,使其作为一种实业,走向市场,参与竞争,采用现代化的技术和设施提高运营效率和效益,成为城市经济新的利润源。对于其他企业而言,现代物流是企业降低

9、物质消耗、提高劳动生产率以外的重要利润源泉,可以成为企业新的利润增长点。我国企业物流成本压缩的空间十分可观。相比较而言,发达国家的物流成本占GDP的10%,而根据国际有关机构的估算中国要占到15%以上。现代物流的发展可以使企业将自己的物流业务外包,一方面精简企业组织,另一方面集中资金全部投入到生产中,避免盲目投资,并可将全部的管理精力用于改善企业内部管理。同时,社会物流的合理化可以降低企业的采购和销售成本,从而降低企业的生产成本,提高企业的生产率。形成新的产业形态,优化城市产业结构。根据城市产业结构发展演进规律,城市产业结构的发展方向是合理化和高度化。产业结构合理化是以第三产业的发展水平来衡量

10、的。产业结构高度化是一次产业向二、三次产业升级演进,由劳动密集型向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演进。建设物流基地的目的就是通过兴建物流业的大型启发市场,培育并集中物流企业,使其发挥整体优势和规模效益,促使城市物流业形成并向专业化、合理化的方向发展。现代物流产业的本质是第三产业,是现代经济分工和专业化高度发展的产物。物流产业的发展将对第三产业的发展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发达国家的实践还表明,物流中心的发展,推动、促进了当地的经济发展,既解决了当地的就业问题,又增加了税收,促进了其他行业的发展。此外,物流基地的建设还将进一步带来商流、资金流、信息流、技术流的集聚,以及交通运输业、商贸业、金融业、信息业和旅游

11、等多种产业的发展,这些产业都是第三产业发展的新的增长点,是第三产业重要的组成部分。建设物流基地还有利于对分散的物流进行集中处理,量的集约必然要求利用现代化的物流设施、先进的信息网络进行协调和管理。相对于分散经营、功能单一、技术原始的储运业务,现代物流属于技术密集型和高附加值的高科技产业,具有资产结构高度化、技术结构高度化、劳动力高度化等特征。从这个角度来说,建立物流基地有利于城市产业结构向高度化方向发展。促进以城市为中心的区域市场形成和发展。一般来说,城市是商品集散和加工的中心,而且物流设施和基础建设齐全,流通人力资本高,消费集中而且需求量大,交通与信息发达,城市与周围地区存在不对称性,在这种

12、非对称结构中城市扮演着“中心地”或“增长极”的作用,以其为核心枢纽将其他地域“极化”成一个商品流通整体,所以在此意义上讲,物流基地所辐射的经济区域属于法国经济学家布德维尔提出的“极化区域”。物流基地建设对于以城市为中心的区域市场的形成和发展的促进作用表现为:(1)促进区域经济的形成。物流基地的建设,特别是狭义的物流基础设施,即交通、运输设施的完善,能使新的资源开发及已有资源有效的分配成为可能,以能源、原材料的物品数量平衡为基础,以大规模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为轴心,区域内自给自足体系为特征的“计划经济时代型”经济区域转向以各区域比较优势为基础的,与其他区域的分工关系、物流状况为轴心的较为现实的“市

13、场经济型”经济区域。(2)促进区域经济结构的合理布局和协调发展。物流产业的发展,在提高经济运行质量的同时,可以从整体上提高地方经济的竞争能力,结合资源开发和其他产业的发展,逐渐形成各地的比较优势,由此来促进产业在不同地区之间的合理布局,通过比较优势和地区之间的竞争形成各地区的产业结构特点,使地区经济结构雷同的问题得到逐步的化解,使地区经济实现协调和共同发展。(3)有利于经济区吸引外资。作为增长极,城市从外部吸引资本,吸收大规模投资,同时向其他地区和部门输出大量的资本来满足自己发展的需要。一般地,吸引外资的比重与经济发展有很强的正比关系,达到高增长的地区是吸引外资成功的区域,也是外资所要求的物流

14、基础设施完备的地区。1995年由经济智囊团(Economist Intelligence Unit, EIU)进行的一项调查研究表明,对外国公司来说,在中国成功经营的最大障碍是中国落后的物流。因此,建设物流基地,优化交通运输系统,发展现代物流产业,是吸引外资的必要条件。(4)有利于网络化的大区域市场体系的建立。德国学者克里斯塔勒曾指出要有益地组织生产与流通,必须形成以城市为中心,由相应的多级市场区构成的空间市场结构,优越的市场空间结构对产业配置可以产生巨大的吸引力。而且他认为任何产品和劳务必定有一定范围的市场区,在此范围内可能达到的最大销售额和营业额就是该产品和劳务的限界值。由此可见,城市物流

15、业的发展是城市发展成为该市场区中心的一个必要条件。合理、顺畅的物流能够促使由多级市场构成的空间市场结构趋于稳定、合理,有利于网络化的大区域市场的建立。从我国经济发展的进程来看,我国目前正处于传统工业化完成、仍需进一步发展的阶段。在传统工业化完成阶段,大区域市场的建设对经济的发展起着关键作用,因为区域市场是在传统工业化后期或国内统一市场形成过程中接近完成的必经台阶。没有比较广泛和发达的社会分工与商品经济,就谈不上区域市场的形成,没有区域市场的形成,就谈不上向统一市场的过渡以及在此基础上参与国际分工。物流基地的建设有利于大区域市场的建设,并推动其向统一市场过渡以及在此基础上参与国际分工。物流产业作

16、为现代经济的主要组成部分和工业化进程中最为经济合理的服务模式,正在全球得以迅速发展。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流通的作用越来越重要。中国如何较快地构筑一个可以将必要的商品、按必要的数量、以必要的方式、在必要的时间、供应到必要的地点的高效率的物流体系,是国民经济发展不可回避的一个重大课题。在各城市建立物流基地是构筑全国范围内高效物流体系不可跨越的一个环节。物流基地作为一种先进的组织方式和管理技术,被广泛认为是降低流通成本,提高流通效率的主要利润源泉,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虽然物流基地短期内的微观经济效益差,但建立物流基地具有良好的社会效应。加快物流基地的建设,可以优化资源配置,

17、提高城市、区域、乃至国民经济的运行质量、优化产业结构、促进以城市为中心的区域经济的发展,改善由于不合理物流造成的环境问题。从这个角度来讲,物流基地是一项长期的社会效应显著的公益事业。从发达国家经验来看,物流基地的建设一般由政府统筹规划,在考虑交通干线、主枢纽规划建设基础上,通过广泛调查生产力布局、物流现状,根据各种运输方式衔接的可能性,在全国范围内规划物流园区的空间布局、用地规模与未来发展。中国物流基地的发展,也应该在政府统筹规划的基础上,协调合理地发展,切不可一哄而上,物流的发展任重而道远。参考文献:1 王之泰,中国需要物流基地,中国商贸,2000.82 许胜余,日本大型物流基地的建设,第四届物流技术与管理发展高级研讨会文集,2000.113杨景,张仁颐,关于发展我国现代物流业的思考,上海交通大学学报,2000.54翁心刚,城市环境与物流合理化,中国流通经济,2000.35王涛,徐伟,物流决胜e时代,交通信息产业,2000.3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