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企业文化是核心竞争力吗企业文化学者刘光明先生曾在其编著的企业文化第三版前言说:“美国著名 管理学家沙因在企业文化生存指南一书中指出:大量案例证明,在企业发展 的不同阶段,企业文化再造是推动企业前进的源动力,企业文化是核心竞争力。” “技术、高科技可以学,制度可以制定,但企业全体员工内在的追求这样一种企 业文化、企业伦理层面上的东西却是很难移植、很难模仿的。在这个意义上说, 企业理念才是最终意义上的第一核心竞争力。”为什么呢?刘先生继续论证:“任何企业(包括高新技术企业)的产品竞争力都是企业竞争力的最直接的 体现,围绕产品竞争力做文章是提升企业竞争力的关键。而产品竞争力是由技术 竞争力所决定的,
2、所以说技术是第一竞争力。而技术竞争力是由制度竞争力所决 定的,制度高于技术,制度是第一竞争力。认识到此还远未结束,这是因为,制 度无非是物化了的理念的存在形式,没有正确的理念就没有科学的制度。因此, 理念高于制度,理念才是第一竞争力。总之,理念决定制度,制度决定技术,技 术决定产品。”(一)如上所述看起来、听起来似乎很有说服力,很有逻辑性。但我总觉得,这理 论是在天上,不是在地上。按照这种理论去努力,就好像鲁迅先生说的,是提着 自己的头发要离开地球一样。请问,如果说企业文化、企业理念是“第一核心竞 争力”,那么如何解释邓小平的“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如何理解马克思所 说的“科学是最高意义上的
3、革命力量” ?二者是什么关系?理念是可以学到、可 以移植、可以模仿的,内在追求一致的企业有的是,但其核心竞争力却不见得一 样,其市场表现也不见得一样。说“理念决定制度,制度决定技术,技术决定产品。”那么,有相同的理念 就一定会有相同的制度、相同的技术、相同的产品、相同的竞争力了吗?这显然 是说不通的。说理念决定制度,决定技术,一定是先有理念,后有制度、技术,对吧?可我想,爱因斯坦发现相对论的时候,牛顿发现万有引力的时候,居里夫 人发现镭的时候,瓦特发明蒸汽机的时候,不会是因为头脑里先有了一个创新的 理念才发明发现的吧。我国文化学者刘梦溪先生在谈到我国自然科学方面属于自 己原创的发明创造还是少之
4、又少的时候说:“这只能靠科学技术的革命,而不是 靠传统文化就能够解决的。”刘梦溪先生并没有因为钟情于文化而持一种文化决 定论观点,我觉得这很客观,是实事求是的观点,也是唯物主义的观点。什么是核心竞争力?我们所说的核心竞争力,在西方一直被认为是“核心专 长”,这种核心专长,我认为可以被解释为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新,总 之,在迎合和满足顾客需求方面就是比竞争对手高一头,胜一筹,始终处于领先 地位,处于有利的竞争地位。这种核心专长我以为不是“企业理念”、“企业文化” 能够担当的。同属一个民族,同在一个社会,同处一个世界,大家所了解和接受 的思想文化都差不多,没听说有什么文化秘籍和理念宝典成为了
5、谁家的祖传秘方 或核心专长,我也始终没有发现有哪家企业是以理念文化独步天下的。软实力只 有在硬实力的基础上才有根,才给力。把企业理念、企业文化作为第一核心竞争力,就是把企业文化视为一种目标 而不是一种手段,从而误导了管理者,使他们认为文化、理念能自动导致企业的 成功。而实际上,企业文化和企业理念不能代替清晰、合理的企业目标、标准、 政策、规则、制度,以及对实现企业目标至关重要的其他管理职能、管理工具和 管理手段。这在中外合资企业里表现得更加突出。西方的契约文化与中国的道德 文化不同,中国的道德文化重道德,轻规则,“大道无形”,“君子一言,驷马难 追”,而西方的契约文化重法治,习惯于按规则办事,
6、他们相信白纸黑字的契约 而不是人与人之间的口头约定,在这样一个理念与文化截然不同的组织内,不能 指望仅用理念和文化来统一思想,统一行动,那么你怎么把企业理念、企业文化 打造为第一核心竞争力?而且,过于夸大企业文化的力量,将企业文化抬到第一 与核心的地位,存在着把管理与文化割裂开来,形成两张皮的危险,而事实上, 企业文化应该是所有管理的背景、环境和有机内容。按照马克思主义的经典理论,是存在决定意识,而不是意识决定存在。理念 对实践有反作用,但也是先有实践后有理念,实践决定理念。决定人类社会前进 以及社会生活的每一个领域发展的是社会生产方式,起根本决定作用的还是生产力,这才是真正的“源动力”,而不
7、是上层建筑和意识形态。从对历史的推动所 起的作用来看,“科学是最高意义上的革命力量”,“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 科学论断,因为历史证明,是科技进步促进了经济发展,改变着人类文化和人们 的价值观,而企业文化是第一竞争力缺乏说服力。早年就听过(没有读过)国外 的一位学者断言:“企业文化在下一个10年内很可能成为决定企业兴衰的关键因 素。”很多人都引用过这句名言。可是10多年过去了,这句话应验了吗?还是科 学技术起关键作用。(二)无独有偶,罗国杰、张大忠先生在刘光明先生的企业文化第三版的序言 中说:学习型组织理论,企业再造理论等都已证明,产品创新、市场创新、 企业制度创新首先来源于管理思想和企业文
8、化的创新。”这又是一个意识决定存在的理论。我要说,不!事实上首先是生产力的发展 引起生产方式的变革与创新,而后是管理思想、企业文化的整理、提炼和创新, 再推动大面积的企业变革与创新。“学习型组织”的理论,“企业再造”理论都是 从企业实践中总结出来的,在深入实践的基础上创作出来的,不是作者躲在屋子 里“畅想”出来的。“科学管理之父”泰勒早在100多年前就说过:“在任何情况 下,都是先有实践,后有理论。”即以理念与制度的关系而言,既不是先凭空产 生了理念,而后再依理念制订制度,它一定来自于人们的实践,是人们的实践的 抽象;而且,恰恰是许多理念都是从具体的规章制度中提炼出来的,而规章制度 则是人们具
9、体实践的总结。我们注意到,在企业文化传入我国以后,尤其是在企业文化就是企业理念、 企业文化是核心竞争力等一些理论的误导下,人们一下子对企业理念顶礼膜拜起 来,似乎只要有了这种金科玉律般的理念,企业的一切问题都可以迎刃而解。事 实真是这样的吗?企业文化有那么大的效力吗?企业理念有那么大的威力吗? 其实非也!我们说,企业文化很重要,正确的理念的指导作用很大,但是决定一个企业 生死盛衰的原因很复杂,既有主观原因,也有客观原因,既有政治的、经济的、 地缘的原因,也有市场的、技术的、社会的原因,要作具体分析,决不仅仅是文 化一个原因,更不是决定的原因,不能把任何一个企业的成功或失败统统归于文 化,归于理
10、念,事实上也不是如此。一个企业的生死盛衰往往是多种因素共同作 用的结果,一个企业的变革,一定是对外部经营环境的适应性变化,一定是源自 生产力发展的需要,而不是源自主观的、理想化的文化设计和理念设计。事实上 后者也只是在前者改变的基础上或为了适应前者变化才发生变革的,是社会存在 决定社会意识,理念也只是客观事物、事实、现象和过程在人脑中的反映、抽象 和总结。由于文化具有覆盖性广的属性,人们在总结事业成败的时候,总能总结 出几条文化方面的原因,也总能提炼出几条所谓文化理念,这很正常,但并不能 说明这就是成败的全部、核心或决定因素。李光耀先生2009年在评说美国的发展成就时说了这么一段话,我觉得符合
11、 实际,很有道理。他说:“美国人相信他们的理念具有普世价值,比如个体至上 理论,无拘无束的言论自由。其实并非如此,过去不是,现在也不是。实际上, 美国社会之所以能这么长时间内维持繁荣,并不是这些理念和原则的功劳,而是 因为某种地缘政治意义上的运气、充足的资源、大批移民注入的能量、来自欧洲 的充裕的资本和技术,以及两个大洋使美国免受世界冲突的影响。”(李光耀对 中国、美国和世界的真知灼见)这段话,我觉得同样可以作为对于企业理念的 作用和组织发展的归因的理解。不错,精神可以改变物质,但在谁是本源,谁决定谁的问题上,是存在决定 意识,物质决定精神,而不是相反,理念也只是客观物质世界在人脑中的反映,
12、而精神改变物质也必须经过实践,更何况,理念能否化为精神还另说。因为即便 理念是正确无比、高尚无比的,如果没有强有力的领导人,如果广大员工并不认 同,也只是空中楼阁,所谓理念也只是嘴上“念念”而已,不是吗?还有一点也必须指出,企业文化“决定论”和“核心论”还明显带有唯意志 论的色彩。唯意志论在哲学上属于主观唯心主义的理论,这种理论无视和否认客 观规律,坚持人类意志有决定性的、头等的作用,认为只要进行教育、普及知识, 改变人们的观点(也就是理念),就足以改变社会环境。文化决定论认为只要在 观念上先有一套理念体系,而后才会有制度,而后才会有技术,而后才会有产品。 马克思主义则认为,决定历史进程的不是意志、不是精神、不是意识,而是不以 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企业的管理和文化的形成自有它的客观规律,座捆 不是主观上有了一套理念就能形成的。我们只有发现、认识、遵从这些客观规律, 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管理才能有效,文化才能 化成。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始终认为正确反映社会存在的社会意识能够推动 社会向前发展,正确预测未来,反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中国电动车库遥控门市场调查研究报告
- 杭州市体育用品店租赁合同
- 煤炭销售代理运输合同样本
- 2025年中国气压传感器安装管市场调查研究报告
- 2025年中国杀生剂市场调查研究报告
- 工程电气施工合同范本
- 跑车订购合同范本
- 医院出租厨具合同范本
- 电增容合同范本
- 2025年中国2-脱氧-L-胸苷市场调查研究报告
- 粤剧介绍(课堂)课件
-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设计(教案)
- 机床数控技术PPT完整全套教学课件
- lm3s8962开发板用户手册
- IATF16949-过程审核检查表-(含审核记录)-
- 食品防护评估表
- 编辑出版史考试重点整理
- (74)-17.3手性高效液相色谱法
- 浅谈新生儿肺透明膜病的影像学诊断
- SMT失效模式分析PFMEA
- 国际贸易地理全套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