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瘟病为害症状_第1页
稻瘟病为害症状_第2页
稻瘟病为害症状_第3页
稻瘟病为害症状_第4页
稻瘟病为害症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稻瘟病为害症状及防治方法1稻瘟病的症状与防治2症状简介:急性型病斑:有暗绿色近圆形或椭圆形病斑,叶片两面都产生褐色霉层,条件不适应发病时转变为慢性型病斑。3慢性型病斑:叶上产生暗绿色小斑,渐扩大为梭形斑,常有延伸褐色坏死线。病斑中央灰白色,边缘褐色,外有淡黄色晕圈,叶背有灰色霉层,病斑多时连片形成不规则大斑。4白点型病斑:感病嫩叶有白色近圆形小斑,不产生孢子,气候条件利其扩展时,转为急性型病斑。5穗颈瘟:初形成褐色小点,扩展后使穗颈部变褐,也造成枯白穗。发病晚的造成秕谷。枝梗或穗轴受害造成小穗不实。 6节瘟:稻节上有褐色小点,后渐绕节扩展,使病部变黑,易折断。发生早形成枯白穗。仅在一侧发生造成

2、茎秆弯曲。 7苗瘟:病苗基部灰黑,上部变褐,卷缩而死,湿度较大病部有灰黑色霉层。 8褐点型病斑:高抗品种或老叶上产生针尖大小褐点,只产生于叶脉间,较少产孢,叶舌、叶耳、叶枕等部位也可发病。 9发生规律:稻瘟病发生规律: 病菌以分生孢子和菌丝体在稻草和稻谷上越冬。翌年产生分生孢子借风雨传播到稻株上,萌发侵入寄主向邻近细胞扩展发病,形成中心病株。病部形成的分生孢子,借风雨传播进行再侵染。播种带菌种子可引起苗瘟,适温高湿,有雨、雾、露存在条件下有利于发病。菌丝生长温度范围837,最适温度2628。孢子形成温度在1035、湿度90%以上最适合。孢子萌发需有水存在并持续68小时。适宜温度才能形成附着胞并

3、产生侵入丝,穿透稻株表皮,在细胞间蔓延摄取养分。阴雨连绵,日照不足或时晴时雨,或早晚有云雾或结露条件,病情扩展迅速。偏施过施氮肥有利发病。放水早或长期深灌根系发育差,抗病力弱发病重。主要为害叶片、茎秆、穗部。 10为害症状:主要为害叶片、茎秆、穗部。1112防治方法: 1. 因地制宜种植2-3个适合当地抗病品种。 2. 无病田留种,处理病稻草,消灭菌源。 3. 按水稻需肥规律,采用配方施肥技术,后期做到干湿交替,促进稻叶老熟,增强抗病力。4. 种子处理:用强氯精、使百克消毒。用法用量参照说明书。 5. 抓住关键时期,适时用药。早抓叶瘟,狠治穗瘟。 6. 药物防治。13药物防治及药名:(1)20%三环唑(克瘟唑)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2)40%稻瘟灵(富士一号)乳油1000倍液。(3)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4)5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5)40%克瘟散乳剂1000倍液。(6)5%菌毒清水剂500倍液。用法:喷雾。叶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