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检测技术教案_第1页
汽车检测技术教案_第2页
汽车检测技术教案_第3页
汽车检测技术教案_第4页
汽车检测技术教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教案20152016学年第二学期课程名称:课程类别:属系部:汽车检测技术专业核心课汽车工程系职称:授课班级:使用教材:任课教师:讲师汽修1421/1422汽车检测技术安徽职业技术学院教务处制二O二年九月项目一章节或项目名称第一章绪论第章第节汽车检测技术发展状况授课类型授课进度班级地点周次星期节次理论V实验口实训口其它口符合V超前口滞后口停补口汽修1421教A5052四1/2汽修1422教A5062四3/4教学目标(知识目标/能力目标)1了解汽车检测技术发展历史2掌握汽车检测基本概念、汽车检测的类型、汽车检测诊断参数。重点与难点汽车检测分类性能:按照汽车的整体构成不同,按照检测线的服务功能不同教

2、学方法与手段案例、视频演示、多媒体教学教学过程(教学环节、个环节要点、时间分配等)第节引言、老师自我介绍与学生点名二、课程简介简单介绍课程情况,让学生了解课程的重要性,主要介绍一下6方面1课程学时:96+12学时2适用专业: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3课程性质与任务:4课程目标5内容安排6教学要求与课程考核三、视屏观看认识汽车检测内容(10分钟)第节【讲解内容】、国外汽车检测技术发展状况汽车检测技术是从无到有逐步发展起来的,包括三个方面检测管理制度化检测指标标准化检测技术智能化和自动化二、国内汽车检测技术发展状况我国的汽车检测技术起步较晚,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引进技术、设备到自主研发推广应

3、用,从单一性能检测到综合检测的发展过程。重点介绍汽车检测发展历程。教学小结通过教学,让学生对汽车检测技术感兴趣,愿意动手操作作业布置根据章节情况,暂不布置作业项目二章节或项目名称第一章绪论第二节汽车检测基础理论授课类型授课进度班级地点周次星期节次理论V实验口实训口其它口符合V超前口滞后口停补口汽修1422教A5062五1/2汽修1421教A5052五6/7掌握汽车检测基本概念、教学目标(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汽车检测的类型、汽车检测诊断参数。重点与难点汽车检测分类:安全环保性检测、综合性检测教学方法与手段案例、理论讲解、视频、多媒体教学过程(教学环节、各环节要点、时间分配等)第二节汽车检测基础理

4、论【讲解内容】、基本概念(简介)学生认识检测基本概念1)汽车工作性能:汽车动力性、经济性、工作可靠性及安全环保等性能的总称。2)汽车技术状况:定量测得的表征某一时刻汽车外观和性能参数值的总和。3)汽车检测:为确定汽车技术状况或工作性能所进行的检查和测量。4)汽车故障:汽车部分或完全丧失工作能力的现象。5)汽车故障率:指使用到某行驶里程的汽车,在单位行驶里程内发生故障的概率。6)汽车故障诊断:指在不解体的情况下,确定汽车的技术状况,查明故障部位及故障原因的汽车应用技术。7)汽车故障变化规律:汽车的故障率随行驶里程的变化规律8)汽车故障分析:根据汽车的故障现象,通过检测、分析和推理判断,确定故障原

5、因和故障部位。汽车检测诊断参数:供检测诊断用的,表征汽车、总成及机构技术状况的量诊断周期:以行驶里程或使用时间表示的汽车检测诊断的间隔期。二、汽车检测的类型要求掌握分类及检测项目1按汽车构成分类整车检测主要包括底盘输出功率的检测、汽车排放污染物的检测、车速表校验、汽车噪声的检测、前照灯检验、汽车防雨密封性试验、汽车外观检视七个方面的内容。发动机检测主要包括发动机功率、燃油消耗量、发动机密封性能、发动机异响、起动系技术状况、点火系技术状况、供油系技术状况、润滑系技术状况、冷却系技术状况九个方面的内容。底盘及车身检测主要包括传动系技术状况、转向系技术状况、制动系技术状况、行驶系技术状况、轿车车身整

6、形定位五个方面的内容。2按汽车检测线的服务功能分类汽车安全性能检测即对汽车的外观、安全性能和环保性能进行全面的检测,主要包括汽车侧滑、转向、制动、前照灯、噪声和尾气排放状况,确定其是否合格。(2)汽车综合性能性检测即对汽车的工作能力和技术状况进行全面的检测,同时对不合格项目进行诊断,从而查明故障原因和故障部位。第节三、汽车检测诊断参数1检测诊断参数(具有可测性)汽车检测诊断参数包括工作过程参数、伴随过程参数和几何尺寸参数。工作过程参数伴随过程参数几何尺寸参数课堂具体要求:学生掌握表1-1整车及各部件检测参数,以备检测过程熟练使用。2检测诊断参数标准(可测数据,有据可循)(1)初始值Pf初始值P

7、f相当于无故障新车和大修车诊断参数值的大小,它是最佳值,可以作为新车和大修车的检测诊断标准。许用值Pd检测诊断参数测量值若在许用值Pd范围内,则检测对象技术状况虽发生变化但尚属正常,无需修理(但应按时维护)可继续运行。极限值Pn检测诊断参数测量值超过极限值Pn后,检测对象技术状况严重恶化,汽车应立即停驶修理。3诊断周期(合理检测周期,使得经济最最佳)检测周期与汽车技术状况、汽车使用条件、检测费用有关。汽车技术状况汽车新旧程度不、行驶里程不、技术状况等级不一,甚至还存在使用性能、结构特点、故障规律、配件质量不一等情况,显然其最佳诊断周期也不相同。汽车使用条件包括气候条件、道路条件、装载条件、驾驶

8、技术、是否拖挂、燃润料质量等条件。费用包括诊断检测、维护修理、停驶损耗等费用。四、汽车检测标准汽车检测参数标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和企业标准四类。教学小结要求:学生掌握表1-1整车及各部件检测参数,以备检测过程熟练使用。作业布置根据章节情况,暂不布置作业项目三章节或项目名称第二章发动机性能检测第一节发动机功率的检测授课类型授课进度班级地点周次星期节次理论V符合V汽修1421教A5052二1/2实验口超前口汽修1422教A5062二3/4实训口其它口滞后口停补口教学目标(知识目标/能力目标)1掌握无负荷侧功的原理及方法2发动机综合测仪测整机功率方法3.发动机综合测仪测单缸功率方法4检测

9、参数结果分析重点与难点无负荷侧功的原理、综合测仪测整机功率方法、单缸功率检测方法教学方法与手段上节课总结、视频介绍、案例介绍、多媒体教学教学过程(教学环节、个环节要点、时间分配等)第节第一节发动机功率的检测、稳态测功1概念:2计算公式Pe二Me.n/95503稳态测功方法水力测功器法、电力测功器法、电涡流测功器法。4稳态测功优缺点二、动态测功1概念2无负荷测功测量原理瞬时有效加速功率的测量(测角加速度)p=cndnedt平均有效加速功率的测量(测加速时间)n2-n2P=C,21emAT第节三、无负荷测功方法测量汽车发动机的有效功率多使用无负荷测功仪来测量。1怠速加速法检测方法2起动测试法检测方

10、法3无负荷测功示例结合EA2000或EA3000说说发动机综合测试仪检测发动机功率方法。利用视频介绍EA3000的检测方法4单缸功率的检测方法:功率差值,先测出发动机整机功率,再测出某单缸断火情况下的发动机功率,两功率差即为断火之缸的单缸功率。技术状况良好的发动机,各单缸功率应是一致的,亦即各缸功率差应是相寺的,否则造成发动机运转不平稳。比较各单缸功率,可判断各缸工作状况。方法二:转速差值,也可利用在单缸断火情况下测得的发动机转速下降值,来评价各缸的工作状况。工作正常的发动机,在某一转速下稳定运转时,发动机的指示功率与摩擦功率是平衡的。此时,若取消任一汽缸的工作,发动机转速都会有相同下降值。结

11、论:当发动机在800r/min下稳定工作时,取消一个汽缸工作致使转速正常的平均下降值如表5.1所列,要求最高与最低下降值之差不大于平均下降值的30%。如果下降值低于表中所列,说明断火之缸工作不良。转速下降值愈小,则单缸功率愈小,当下降值等于0时,单缸功率也等于0,即该缸完全不工作。四、测功结果分析1发动机的动力性指标见表2-12影响发动机功率的原因介绍发动机功率下降因素1)供油不足或进气阻力过大造成混合气浓度不当。2)高压火弱、缺火或断火、点火不正时等导致的点火性能不良。3)各传感器、执行器、控制单元或控制线路故障导致的喷油控制、点火控制、进气控制等严重失常。4)机械磨损或调整不当造成的缸压降

12、低、配合间隙过大、进排气性能下降等。教学小结要求学生掌握发动机综合测仪检测整机功率、单缸功率的方法。作业布置项目四章节或项目名称第二节气缸密封性检测、气缸压缩压力的检测授课类型授课进度班级地点周次星期节次理论V实验口实训口其它口符合V超前口滞后口停补口汽修1421教A5052四1/2汽修1422教A5062四3/4教学目标(知识目标/能力目标)了解气缸密封的重要性掌握气缸密封性对发动机性能的影响、掌握气缸压力表检测气缸压力方法掌握用发动机综合分析仪检测缸压方法重点与难点掌握气缸压力表检测气缸压力方法掌握用发动机综合分析仪检测缸压方法教学方法与手段导入、案例介绍、实物介绍、讲授、多媒体教学教学过

13、程(教学环节、个环节要点、时间分配等)第节简单回顾上次课的重点内容一、概述1气缸密封的重要性气缸密封性是表征汽缸组技术状况的重要参数,直接影响发动机动力性和经济性,也是判断发动机总的技术状况的依据。直接影响气缸密封性的因素有:气缸、气缸盖、气缸衬垫、活塞、活塞环和进排气门等零件的工作状况。2气缸密封性对发动机性能的影响气缸密封性的检测包括气缸压缩压力的检测、气缸漏气量的检测、曲轴箱窜气量的检测、进气歧管真空度的检测。实际检测时只要进行上述一项或两项,就可确定气缸的密封性。介绍以下三个项目的影响气缸压缩压力曲轴箱窜气量(3)进气管真空度二、气缸压缩压力检测1气缸压力表检测气缸压力(1)气缸压力检

14、测概念检测活塞到达压缩终了上止点时气缸压缩压力(以下简称为“气缸压力”)的大小,可以表明气缸的密封性。(2)气缸压力表优点可用气缸压力表检测气缸压力,由于仪表具有价格低廉,轻便小巧,实用性强和检测方法简便等优点,在汽车维修企业中应用非常广泛。(3)气缸压力表检测方法检测方法和步骤:起动发动机,使其运转至正常工作温度(冷却水温80-90C。)后熄火,清除发动机火花塞或喷油器(柴油机)周围脏物并将火花塞或喷油全部拆下。把节气门和阻风门置于全开位置,并把气缸压力表的锥形橡胶接头压紧在被测气缸的火花塞孔内(或把螺纹管接头拧在火花塞孔上)。用起动机带动曲轴旋转3-5s(不少于四个压缩行程),指针稳定后读

15、取读数,然后按下单向阀使指针回零。重复上步骤。需要说明的是:每个气缸的测量次数应不少于二次,测量结果应取其测量次数的平均值。按上述方法依次检测各个气缸。(4)要求蓄电池实验刖充满电第节2用气缸压力分析仪检测缸压展示气缸压力表3.用发动机综合分析仪检测缸压发动机综合分析仪检测缸压原理起动机电流、起动机电压降与气缸压缩压力成正比,因此通过测量这两项检测缸压(2)发动机综合分析仪检测缸压步骤方法1)检测前综合分析仪接线,要求学生掌握接线方法2)单击“相对气缸压缩压力”图标,进入测试界面。3)起动发动机,系统测试完毕将自动显示发动机起动转速、蓄电池电压值、相对气缸压缩压力直方图及起动电流波形。4测试结

16、果分析(1)气缸压缩压力标准标准规定,发动机各气缸压缩压力应不低于标准值的85%,且各缸压力差应不大于3%(极限10%)。(2)影响气缸密圭寸性的原因分析教学小结检测缸压可以获得哪些对气缸性能的评价?作业布置项目五章节或项目名称第二节气缸密封性检测进气歧管真空度的检测授课类型授课进度班级地点周次星期节次理论V实验口实训口其它口符合V超前口滞后口停补口汽修1422教A5062五1/2汽修1421教A5052五6/7教学目标(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掌握真空度概念掌握真空表检测原理及连接方法掌握真空表检测进气歧管真空度方法掌握发动机综合分析仪检测进气歧管真空度方法真空度概念重点与难点真空表检测进气歧管

17、真空度方法发动机综合分析仪检测进气歧管真空度方法教学方法与手段导入、案例介绍、讲授、多媒体教学、视频性,进气管真空度是汽油机重要诊断参数之一。空度较高;节气门全开时,进气管中真空度较小。教学过程(教学环节、个环节要点、时间分配等)简单回顾上节课重点引言利用发动机实物展示进气歧管位置、节气门位置,以及对进气的影响参数回顾1真空度概念与检测原理概念发动机进气歧管的真空度也称进气管负压。它是进气管管内的进气压力与外部大气压力的压力差,单位用kPa表示,它可以表征气缸组和进气管的密封检测原理汽油机在调整负荷时是依靠节气门开度变化控制进入气缸混合气的量,来改变发动机输出功率。怠速时,节气门开度小,进气节

18、流作用大,进气管中真由于怠速时进气管真空度高,且较稳定,并对因进气管、气缸密封性不良引起的真空度下降较为敏感。因此常在怠速条件下检测进气管真空度。(3)真空表结构检测真空度的真空表,由表头和软管组成。真空表头同气缸压力表头一样,多为鲍登管。当真空进入表头内弯管时,弯管更加弯曲,于是通过杠杆、齿轮机构带动指针动作,在表盘上指示出真空度的大小,真空表的量程为0-101.325kPa(旧式表为0-760mmHg或0-30inHg)。软管一头固定在表头上,另一头可方便地连接在进气管的接头上。2真空表检测方法检测前应将发动机预热至正常工作温度,然后把真空表软管连接到节气门后方的进气管专用接头上,保持发动

19、机按规定的怠速值无负荷运转,读取真空表上的读数和指示状态。(1)起动时的真空度检测节气门完全关闭,起动发动机,检查起动时的进气歧管真空度。1)真空表指针稳定在6.7-16.7kPa为正常,如下图所示。2)若真空表指针跳动或不稳,如图2-8b所示,可能是气门漏气、活塞环漏气、活塞与气缸壁间漏气、进气歧管漏气,也可能是发动机起动转速太低。3)若真空表指针读数太低,可能是进气系统泄漏、真空管漏气、排气控制漏气、发动机损坏等,如图2-8c所示。怠速时真空度检测1)如果怠速测试时的真空表指针有规律地下跌69kPa,可能是火花塞不跳火、气门烧损、活塞损坏,可通过缸压检测予以验证。2)如果真空表指针不规则地

20、下降到1027kPa,可能是火花塞故障,气门、气门挺杆或液压挺杆卡滞。3)如果真空表指针缓慢摆动于2734kPa之间,可能是混合气太浓、火花塞间隙太小。4)如果真空表指针在4761kPa之间快速摆动,则说明进气门挺杆与导管磨损松旷;如果真空表指针在3476kPa之间缓慢摆动,并且随着发动机转速的升高摆动加剧,则说明气门弹簧弹力不足。5)如果真空表指针在1865kPa之间大幅度摆动,可能是气缸衬垫漏气所致。6)如果发动机怠速过高,进气歧管真空度小于40kPa,说明发动机节气门后的歧管或总管漏气,漏气部位在歧管衬垫以及与歧管相连接的许多管线,如真空助力器通气管等。7)如果发动机起动困难,保证不了稳

21、定怠速运转,且进气歧管真空度在50kPa以上,说明发动机的进气管路没有故障,可能是点火不良或喷油不良所致。急加速时真空度测试在发动机急加速时测试进气歧管真空度,可判断活塞的漏气程度。如果活塞漏气严重,真空表指针的摆动幅度将不太明显。如果怠速时真空表指针指示低于正常值,急加速时指针回落到“0”附近,节气门突然关闭时指针也不能升咼到86kPa左右,可能是活塞环、进气管或衬垫漏气。(4)排气系统阻塞测试在发动机转速为1000r/min的条件下进行此项测试,仔细观察真空表读数,如果读数明显下降,说明排气系统存在阻塞现象。第节3用发动机综合性能分析仪检测进气管真空度波形说明图2-9所示为进气歧管真空度波

22、形。检测方法利用EA2000发动机综合性能分析仪检测进气歧管真空度的操作方法如下。检测前,将真空度传感器的橡胶软管通过三通连接到发动机的真空管上,如图2-10所示,将1缸信号拾取器夹在1缸高压线上。单击测试图标,系统即可进行自动检测并显示进气管内真空度波形和发动机当前转速,如图2-11所示。如需帮助分析,在主界面单击帮助图标,进入帮助界面;随后单击技术指导图标链接,再单击相应的章节,以获得标准波形和故障波形。进气管真空度波形分析真空度波形由连续的波峰、波谷组成,每一组波峰波谷对应着某一缸的进气过程,代表进气全过程真空度的变化规律。4检测标准及检测结果分析1)气缸压缩压力的检测标准及检测结果分析

23、检测标准。根据GB18565-2001营运车辆综合性能要求和检验方法之4.1.3的规定:发动机各气缸压力应不小于原设计规定值的85%,每缸压力与各缸平均压力的差,汽油机不超过8%,柴油机不超过10%。检测结果分析。当气缸压缩压力的检测值低于标准值时,常根据润滑油具有密封作用的特点,用下述方法确定导致气缸密封性不良的原因所在。由火花塞或喷油器孔注入适量(一般为20-30mL)润滑油后,再次检测气缸压缩压力,并比较两次检测结果。2)进气歧管真空度的检测标准及检测结果分析检测标准。根据GB/T15746.2-1995汽车修理质量检杳评定标准发动机大修的规定,大修竣工的汽油发动机在怠速时,进气歧管真空

24、度应在57-70kPa范围内。进气歧管真空度波动;六缸汽油机不超过3kPa,四缸汽油机不超过5kPa比(大气压力以海平面为准)。进气管真空度随海拔高度升高而降低。海拔每升高500mm,真空度将降低4.53Kpa。因此检测发动机进气管真空度时,应根据当地海拔高度修正检测标准。检测结果分析。可由真空表的指示来分析判断气缸活塞组和配气机构的技术状况。教学小结真空度概念许多同学容易混淆作业布置项目六章节或项目名称第二节点火系性能检测、点火系基础检测授课类型授课进度班级地点周次星期节次理论V实验口实训口其它口符合V超前口滞后口停补口汽修1421教A5052二1/2汽修1422教A5062二3/4教学目标

25、(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回顾并掌握微机控制点火系统的组成、微机控制点火系统类型、丰田凌志微机控制电子点火系统特点,掌握点火系基础检测步骤重点与难点点火系基础检测步骤及基本方法教学方法与手段知识回顾、案例介绍、讲授、多媒体教学教学过程(教学环节、个环节要点、时间分配等)第三节点火系性能检测知识储备,需要回顾的内容1微机控制点火系统的组成微机控制点火系统主要组成:传感器、发动机控制电脑(ECU)、点火器(有些发动机无点火器,点火控制电路在ECU内)、点火线圈、配电器等2微机控制点火系统类型1)有分电器点火系统亠2)无分电器点火系统1.岌宿号去】虹电发挡号血直接点火系统(DIS)K%亠=3丰田凌志微机

26、控制电子点火系统特点丰田凌志LS400上采用1UZ-FE型V8发动机,点火系统是分电器点火系,主要由ECU、曲轴位置传感器、凸轮轴位置传感器、点火线圈、分电器、点火开关和蓄电池等组成。其电路原理所示。该款凌志轿车发动机设有二组独立的点火机构,一组为1、3、5、7气缸进行点火,另一组为2、4、6、8气缸进行点火,点火顺序为1-8-4-3-6-5-7-2。一、点火系基础检测1点火系检测流程图2点火系基础检测步骤中央高压线试火1)从分电器上拔下中央高压线,将高压线端接在备用火花塞上,将火花塞抵在缸体上;或将高压线插好,并将正时灯感应钳夹在高压线上。“2)起动发动机,观察火花塞是否跳火(正时灯是否闪亮

27、)。第二(2)分缸线试火卄将分缸线拔出接在备用火花塞上,将备用火花塞抵在缸体上,起动发节动机试火。(3)检查火花塞火花塞应无积炭、烧损、破裂、漏电现象;新火花塞电极间隙为0.8mm,使用过的火花塞电极间隙最大为1.0mm。(4)检查分电器和高压线拆下高压线,用万用表测量高压线电阻,每根高压线的电阻应小于25kQ。(5)检査点火器电源和触发脉冲信号1)脱开点火器插接器,将点火开关置于“ON”或“START”,检查点火器插接器端子与搭铁之间的电压,应为蓄电池电压。2)脱开点火器插接器,打开点火开关,用万用表检查ECU端子IGF1、IGF2与搭铁之间的电压,正常电压为4.55.5V。3)起动发动机,

28、检查ECU端子IGT1、IGT2与搭铁之间的电压。(6)检查点火器对点火线圈的控制信号用一个二极管试灯接到点火器到点火线圈之间,起动发动机,试灯应闪亮,否则,说明点火器损坏。(7)检查点火线圈1)脱开点火线圈插接器,检查点火线圈电阻值。2)检查点火线圈电源。(8)检查凸轮轴和曲轴位置传感器1)拔下凸轮轴和曲轴位置传感器的导线插接器,检查与ECU的连接线路是否良好。2)检查传感器电阻,阻值为:冷态1400Q,热态1040-1645Q。3)用示波器检查ECU相应端子间的信号波形。4)检查凸轮轴和曲轴位置传感器的气隙,应为0.20.4mm。(9)检查爆燃传感器1)将点火开关转到“OFF”位置,拆下传

29、感器导线插接器,检测线束侧相应端子KNK1和KNK2与搭铁是否导通。2)测量爆燃传感器信号线与搭铁之间的阻值,若小于1MQ,应更换爆燃传感器。3)使发动机以4OOOr/min的转速运转,用示波器检查其信号波形是否如图2-14所示。(10)检查ECU及其线束检杳ECU与各元件间的线束有无断路、短路,插接器是否接触良好,有无锈蚀。教学小结需要掌握点火系基本检测内容作业布置项目七章节或项目名称第三节点火系性能检测二、点火正时检测授课类型授课进度班级地点周次星期节次理论V实验口实训口其它口符合V超前口滞后口停补口汽修1421教A5052四1/2汽修1422教A5062四3/4教学目标(知识目标/能力目

30、标)1回顾掌握点火正时概念、影响因素、最佳点火提前角确定;2掌握点火正时检测原理、点火正时仪的使用方法、发动机综合分析仪检测点火正时、点火正时的调整方法重点与难点点火提刖父概念点火正时检测原理、点火正时的调整教学方法与手段知识回顾、案例介绍、视频、多媒体教学教学过程(教学环节、个环节要点、时间分配等)二、点火正时检测知识储备及回顾第(1)基本概念一点火正时指正确的点火时刻,一般用点火提前角表示。点火提前节角是影响发动机动力性、经济性和排放性能的重要参数。点火提前角:从点火开始到活塞到达压缩上止点曲轴转过的角度称为点火提前角。影响因素最佳点火提前角影响因素:转速、负荷、燃料种类、水温、进气温度、

31、爆震、空调、起动开关有关。1发动机节气门一定时,随着转速的提高,需要增大点火提前角,但当转速达到一定值后,最佳点火提前角增大的幅度减缓,并不是保持同样的增大速度。2发动机转速一定时,随着负荷的增加,节气门开度增大,需要适当减小点火提前角,相反发动机负荷减小时,点火提前角应适当增大。3燃料种类:不同的汽油牌号其辛烷值不同,辛烷值表征汽油的抗暴性能,使用辛烷值较高即抗爆性较好的汽油时,应增大点火提前角。最佳点火提前角的确定启动前:发动机起动时点火提前角的设定值随发动机而异,对一定的发动机而言,起动时的点火提前角是固定的,一般为10左右起动后:发动机正常运转时(起动后);主ECU根据发动机的转速和负

32、荷信号,确定基本点火提前角,并根据其他有关传感器信号进行修正,最后确定实际的点火提前角,并向电子点火控制器输出点火指令信号,以控制点火系的工作。(4)最佳点火提前角的确定实际点火提前角二初始点火提前角+基本点火提前角+修正点火提前角1)初始点火提前角初始点火提前角是原始设定的,又称固定点火提前角。初始点火提前角一般为上止点前510。2)基本点火提前角基本点火提前角是电脑根据主要因素确定的点火提前角。3)修正点火提前角修正点火提前角是电脑根据其他因素对点火提前角进行的修正。第节1点火正时的检测(1)点火正时检测原理在发动机曲轴带轮或飞轮上都刻有正时标记“0”,在与其相邻的机壳上也有相应的标记。当

33、曲轴转动到使两个标记对齐时,第一缸活塞刚好处在上止点位置。1缸跳火时,接在一缸线上的(正时灯)传感器信号触发正时灯闪光,闪光照射到飞轮或皮带轮上的刻度与零刻度距为点火角。若把闪光推迟到固定标记与零刻度对齐时发生,延时电路中可变电位计电阻的变化量(电流的变化量)表示点火角。(2)点火正时仪的使用方法及步骤点火正时仪是利用上述闪光原理检测点火正时的仪器,俗称正时灯,如图2-15所示。1)将正时仪的电源线连接到蓄电池上,红夹接正极,黑夹接负极。2)将点火感应传感器夹在第1缸缸线上(注意点火感应钳上的箭头方向)。3)起动发动机,打开正时仪电源开关(按钮)。4)将正时仪光束对准带轮或飞轮上的正时标记,如

34、图2-16所示。5)转动电位器旋钮,使闪光相位刖后移动,直至带轮或飞轮上的标记与机壳上的标记完全对正,此时正时仪即显示出点火提前角的数值。(3)用发动机综合性能分析仪检测点火正时(点火正时检测视频)以EA2000发动机综合性能分析仪为例:连接好正时仪,单击“点火提前角”图标,起动发动机;按下正时仪电源按钮,将正时灯对准飞轮或带轮上的第1缸上止点标记处,调整频闪灯上的电位器,使闪光相位前后移动,直到飞轮上的标记对准飞轮壳上刻度零点,或带轮上的缸上止点标记对准指示标记,此时显示器即会显示点火提前角数值。2点火正时的调整1)使发动机1缸活塞处于压缩上止点,将发动机飞轮上的点火正时标记与飞轮壳上的标记

35、对齐(或将曲轴带轮上的正时标记与机壳上的标记对齐),同时将凸轮轴带轮上的配气正时标记对正。2)使分电器驱动轴偏端部与发动机曲轴方向平行,装入分电器,并将分火头指向分电器壳上的第1缸标记。3)固定分电器,安装分电器盖,按点火次序顺着分火头转动方向插入各缸分缸线。4)起动发动机并热车,进行无负荷加速试验。5)用点火正时仪检测点火正时,若点火提前角过大或过小,可通过转动分电器壳进行调整。教学小结重点掌握点火正时枪的使用作业布置项目八章节或项目名称第三节点火系性能检测三、点火波形检测授课类型授课进度班级地点周次星期节次理论V实验口实训口其它口符合V超前口滞后口停补口汽修1422教A5062五1/2汽修

36、1421教A5052五6/7教学目标(知识目标/能力目标)1掌握不同点火方法其检测连接导线不同2掌握利用发动机综合测试仪检测点火次级波形重点与难点不同点火方法其检测连接导线不同教学方法与手段理论讲解、多媒体教学教学过程(教学环节、个环节要点、时间分配等)第节三、点火波形检测点火波形可利用汽车专用示波器或发动机综合性能分析仪测得。1点火初级波形的检测1)检测前的连接有分电器点火系统的连接:如图2-17所示,将蓄电池电压拾取器的红、黑夹分别夹在蓄电池的正、负极上,将初级信号提取器(1280401)的红、黑色探头分别连接到点火线圈的正、负极,再将1缸信号拾取器夹在1缸高压线上。直接点火系统(包括单缸

37、和双缸独立点火系统)的连接:将蓄电池电压拾取器的红、黑夹分别夹在蓄电池的正、负极上,再将初级信号提取器(12804011DIS)的各探针依次接入各缸的波形输出端。有些直接点火系统的初级信号放大器内置在点火线圈内,接线端只能测到初级信号的触发信号。2)单击“初级信号”图标,起动发动机即可测到点火一次波形。3)单击“选择缸号”图标,可选择显示每一缸或所有缸的一次波形。2点火次级波形测试的接线方式1)分电器点火系统的接线方式:如图2-18所示,将蓄电池电压拾取器的红、黑夹分别夹在蓄电池的正、负极上,将红色次级信号夹夹在中央高压线上(从适配器1280408的红色BNC头引入设备),1缸信号拾取器夹在缸

38、高压线上。2)单缸独立点火系统的接线方式:如图2-19所示,首先将蓄电池电压拾取器的红、黑夹分别连接到蓄电池的正、负极,再将喷油脉冲及初级同步适配器(1280406-1)接在1缸喷油器或初级信号线上(必须是有效的信号线,二者只能选其一),最后将与所测车型相对应的次级信号感应片卡在点火线圈上,并通过次级信号转接线、跨接线(某些车辆不用接)和次级信号连接线输入次级信号适配器(1280408-SX)相应的BNC头。3)单点喷射双缸点火系统的接线方法:将蓄电池电压拾取器的红、黑夹分别连接到蓄电池的正、负极上,将1缸信号拾取器(1280406)夹到一缸的高压线上。将红色次级信号夹夹在正触发高压线上,黑色

39、次级信号夹夹在负触发高压线上,然后将次级夹按颜色标记分别接入红、黑色次级信号汇接器,再将次级信号汇接器按颜色标记分别接入次级信号拾取器(1280408-D1)的红、黑BNC头,如图2-21所示。4)多点喷射双缸点火系统接线方法:将蓄电池电压拾取器的红、黑夹分别连接到蓄电池的正、负极,将喷油脉冲及初级同步适配器(1280406-1)接在1缸的喷油器或初级信号线上(拾取同步信号),也可以用1缸信号拾取器拾取同步信号(喷油脉冲适配器的连线方式见图2-20)5)直接双缸点火系统的接线方法:直接双缸点火系统泛指每两个气缸共用一个点火线圈,其中一个气缸的火花塞通过高压线与点火线连接,另一个气缸的火花塞不通

40、过高压线,而是直接与点火线圈连接。将蓄电池电压拾取器的红、黑夹分别连接到蓄电池的正、负极上,将喷油脉冲同步信号适配器(1280406-1)接在1缸的喷油器或初级信号线上(拾取同步信号),也可以用1缸信号拾取器拾取同步信号。判断高压线的次级触发类型,按照高压线的触发类型选取与之相应颜色的次级信号夹(正触发信号接红色次级夹,负触发信号接黑色次级夹)夹取高压线,通过对应颜色的汇接器接入次级信号适配器的相应输入通道。把次级信号感应片卡在点火线圈上,用次级信号转接线连接各个感应片,通过次级信号转接线、跨接线和次级信号连接线输入次级信号适配器的相应BNC头(感应片信号与高压线信号的触发方式相反,若高压线次

41、级信号从红色BNC头输入,则感应片次级信号从黑色BNC头输入/否则,从红色BNC头输入),如图2-22所示。第节3.点火次级波形的检测1)对于双缸点火系统的车辆,应正确输入被测车辆的缸数、点火方式和同步方式。2)对于双缸点火系统的车辆,应正确输入被测车辆正触发的缸号。3)双缸点火系统测试注意事项4)点火次级波形检测流程。单击“次级信号”图标,起动发动机即可测得次级平列波(默认为平列波)。单击“波形选择”图标,系统弹出波形选择窗口,可在其中选择其他波形显示形式,以获得点火次级信号的平列波、并列波、重叠波、阶梯波、直方图、折线图、数据表,如2-23所示。单击“显示调整”图标,系统即弹出显示调整窗口

42、,用户可根据需要单击相应图标进行X轴单位调整(在毫秒和角度之间切换)和将波形进行横、纵向平移和缩放。单击“选择缸号”图标,在弹出的小窗口中可选择显示每一缸或所有缸的次级波形。单击“帮助”图标,将进入帮助系统,可以查看相关的正确与故障参考波形。在直方图测试界面,用鼠标左键单击“参数选择”图标,在其下拉菜单中可选择击穿电压、火花电压、火花持续时间、闭合角、重叠角之一。教学小结需要掌握次级波形检测的连接方法作业布置项目九章节或项目名称第三节点火系性能检测四、点火波形分析授课类型授课进度班级地点周次星期节次理论实验实训其它V符合超前滞后停补汽修1421教A5052二1/2汽修1422教A5062二3/

43、4V教学目标(知识目标/能力目标)1掌握电子点火系统标准波形2掌握多缸点火次级波形的类型及特点3根据点火波形能够分析故障重点与难点根据点火波形能够分析故障教学方法与手段理论讲解、多媒体教学、案例分析教学过程(教学环节、个环节要点、时间分配等)四、点火波形分析简单总结点火波形检测的方法工具,引出波形的分析。1电子点火系统标准波形针对波形进行分析特点做功过翌点火MEFq过斤门乂迪单缸点火波形分析在进行点火次级波形分析时,应注意观察以下几点:(1)点火线圈充电点火线圈在开始充电时应保持相对一致的波形下降沿。(2)点火线(击穿电压)各缸击穿电压峰值应一致,并符合技术参数的要求,点火线的中后段不应有杂波

44、。(3)火花线(燃烧线)火花线应近似水平,其起点与燃烧电压(火花放电电压)一致,且应干净、稳定、无杂波。燃烧时间(火花放电持续时间)燃烧时间应符合技术参数要求。(5)点火线圈振荡燃烧线后面的点火线圈振荡波最少有两个,一般应多于3个。多缸点火次级波形的对比分析(1)多缸平列波多缸并列波多缸重叠波重点介绍各自的特点及不同4典型故障波形分析故障波形的不同部分能够指明汽缸中某一部件或系统的故障,图2-26为部分实测故障波形,通过与标准波形对比,分析其可能的故障原因。T费-1.一1丄2)1个气缸的点火电压过高748故障原因:高于平均價的气fen可胞火花星刪障过大或龟极僭描;低于平均值的气缸,可能火花塞有

45、漏电或点火线II故障。1)各缸点火电压相差过大。whi(x故障原因:可能火花塞间隙过大;可能火花塞导线斷路.3)两缸点火电压相差过大,且有杂波。1710RPMHOLD20IS3D|zJJuuL*址榻A.W-BACK念传动系游动角度是离合器、变速器、万向传动装置和驱动桥的游动角度之和。它体现了传动系的调整和磨损状况,即运动副的配合间隙过大造成的。(1)游动角度过大的故障现象在汽车起步和车速突然变化时,汽车发出吭、吭的声响;当驾驶员在咼挡缓慢加速行驶,汽车发出呱啦、呱啦的响声。汽车静止,将变速器挂在某一挡上,抬起离合器踏板,松开驻车制动器,在车下用手轻轻反复转动传动轴时,感到松旷量很大。(2)游动

46、角度增大的原因离合器片与变速器第一轴的花键配合松旷。变速器齿轮(花键)啮合间隙太大。万向传动装置配合松旷。主传动器、差速器行星齿轮、半轴齿轮等处的啮合间隙太大。2.检测方法经验检査法1)离合器与变速器之间的游动角度检测离合器接合。变速器挂入要检查的档位。松驻车制动。左右转动变速器输出轴。即:将变速器的输出轴从一个极端位置转到另一个极端位置。两极端位置之间的转角即为在该挡下离合器与变速器的游动角度。依次挂入每一挡,可获得各挡下的这一游动角度。2)万向传动装置各部件之间的游动角度检测支起驱动桥。拉驻车制动。左右转动驱动桥凸缘盘。即:在车下用手将驱动桥凸缘盘从一个极端位置转到另一个极端位置,两极端位

47、置之间的转角即为万向传动装置的游动角度。3)驱动桥游动角度的检测松驻车制动。变速器入空档。驱动轮着地或制动。左右转动驱动桥凸缘盘。即:在车下用手将驱动桥凸缘盘从一个极端位置转到另一个极端位置,两极端位置之间的转角即为驱动桥的游动角度。传动系游动角=离合器与变速器游动角度+万向传动游动角度+驱动桥游动角(2)检测仪器游动角度检测仪有指针式、数字式两种。1)指针式游动角度检测仪组成:由指针、刻度盘、测量扳手等组成测量时指针固定在驱动桥主动轴上,刻度盘固定在主传动轴壳体上,如图a所示。测量扳手一端带有U形卡嘴,使用时卡在十字万向节上。测量方法:检测驱动桥的游动角度变速器挂空挡,松开驻车制动器,踩下制

48、动踏板将驱动轮制动,将测量扳手卡在驱动桥主动轴十字万向节上,扳手从动叉从游动的一极端位置转动到另一个极端位置,从刻度盘上即可或得驱动桥的游动角度。检测万向传动装置的游动角度与驱动桥游动角度的方法基本相同,只需将测量扳手卡在变速器后端十字万向节的主动叉上。检测离合器和变速器的游动角度放松车轮制动器和驻车制动器,离合器处于结合状态,支起驱动桥,测量扳手卡在变速器后端的十字万向节的主动叉上,依次挂入各档,扳动主动叉从一极端位置转动至另一极端位置,从刻度盘上读出其值。2)数字式游动角度检测仪组成:由倾角传感器和测量仪两部分组成测量方法:传感器实际上是一个倾角一频率转换器,仪器检测思路的源于人工经验的方

49、法,只是用仪器更精确了。教学小结作业布测量时,用尼龙搭扣将传感器安装在传动轴上,传感器位置如图所示传动系游动角度检测可以利用检测线进行。项目19章节或项目名称三、检测标准及结果分析授课类型授课进度班级地点周次星期节次理论V实验口实训口其它口符合V超前口滞后口停补口汽修1421教A5052四1/2汽修1422教A5062四3/4教学目标(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掌握游动角检测标准及调整方法重点与难点游动角调整方法教学方法与手段多媒体课堂、视频强化检测方法、重点介绍、讲授教学过程(教学环节、个环节要点、时间分配等)三、检测标准及结果分析(1)诊断参数标准部位游动角度部位游动角度离合器与变速口口器W51

50、5驱动桥W5565万向传动装置W56传动系W6586游动角度过大的故障现象在汽车起步和车速突然变化时,汽车发出吭、吭的声响;当驾驶员在高挡缓慢加速行驶,汽车发出“呱啦、呱啦”的响声。汽车静止,将变速器挂在某一挡上,抬起离合器踏板,松开驻车制动器,在车下用手轻轻反复转动传动轴时,感到松旷量很大。(3)游动角度增大的原因离合器片与变速器第一轴的花键配合松旷。变速器齿轮(花键)啮合间隙太大。万向传动装置配合松旷。主传动器、差速器行星齿轮、半轴齿轮等处的啮合间隙太大。(4)游动角度增大调整第节三、传动系传动效率的检测1传动系传动效率概念设底盘测功机测试效率为nc,驱动轮输出功率为Pk,发动机输出功率p

51、e,汽车传动系损失功率及底盘测功机测试损失功率为Pr,则传动效率nT的计算式为2计算公式nm二nT.nc=(Pe-Pr)/Pe二Pk/(Pk+Pr)3参数获取底盘测功机正常时,nc可取0.80-0.85,Pk由测功机测得,而Pr可利用底盘测功机对传动系统进行同转速的反拖试验测出。4常见车型传动系传动效率汽车类型传动效率nm轿车0.900.92载货汽车和公共汽车单级主减速器0.90双级主减速器0.844x4越野汽车0.856x4载货汽车0.80教学小结掌握传动效率的概念及传动效率测试方法作业布置项目20章节或项目名称四、汽车滑行距离的检测授课类型授课进度班级地点周次星期节次理论V实验口实训口其它

52、口符合V超前口滞后口停补口汽修1422教A5062五1/2汽修1421教A5052五6/7掌握车辆滑行距离检测方法及具体操作流程掌握车辆滑行距离检测标准教学目标(知识目标/能力目标)重点与难点车辆滑行距离检测的操作方法教学方法与手段多媒体课堂、重点介绍、讲授教学过程(教学环节、个环节要点、时间分配等)四、汽车滑行距离的检测()概念1滑行距离:气车滑行距离是指汽车加速至某一预定车速后挂空档,利用汽车具第有的动能来行驶的距离。一2功用:气车滑行距离的长短可反映汽车传动系统阻力的大小,据此可判断汽车节传动系统的总体技术状况。滑行距离检测可用路试法或底盘测功机检测。3结论:气车滑行距离的长短可反映汽车传动系统阻力的大小,据此可判断汽车传动系统的总体技术状况。滑行距离检测可用路试法或底盘测功机检测。路试法1试验步骤方法使车摘空我,轮胎气压符含规定,并走热汽车保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