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六下数学第四单元《比例》教学设计_第1页
新人教版六下数学第四单元《比例》教学设计_第2页
新人教版六下数学第四单元《比例》教学设计_第3页
新人教版六下数学第四单元《比例》教学设计_第4页
新人教版六下数学第四单元《比例》教学设计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单元内容第四单元比例单元目标1使学生理解比例的意义,会判断四个数是否能够组成比例。使学生理解比例的基本性质,能正确地解比例。3使学生理解相关联的量,理解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义,掌握正反比例的量的变化规律。4使学生认识正比例关系的图象,能根据给出的有正比例关系的数据在有坐标系的方格纸上画出图像,会根据其中一个量在图像中找出或估计出另一个量的值,体会数形结合思想。5使学生理解比例尺的意义,掌握相应的数量关系,能正确的求图上距离、实际距离和比例尺。6.使学生认识放大与缩小现象,能利用方格纸等形式按一定的比将简单图形放大与缩小,体会图形的相似。7通过动手、动脑、观察、计算、讨论等方式,使学生自主获取知识

2、,全面参与教学活动。通过引导探究、概括归纳、讨论、合作学习,培养学生抽象概括能力。在经历问题解决的过程中,积累和丰富解决问题的经验策略,提高问题解决能力。8使学生体会比例知识与其他知识之间的联系,综合运用多种知识,灵活解决实际问题,促进对知识间关系的理解,提高数学素养。培养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发现数学的存在,并在实际生活中能感受到数学的趣味,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让学生体会函数思想,是学生受到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启蒙教育。单兀重点理解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单元难点判断成正、反比例的量。总课时数15课时起讫时间教学内容教材第40页内容及“做一做”,练习八第1-3题。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理解比

3、例的意义,能应用比例的意义判断两个比能否构成比例。过程与方法:通过引导探究、概括归纳、讨论、合作学习,培养学生抽象概括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使学生初步感知事物间是相互联系、变化发展的。教学重点比例的意义,应用比例的意义判断两个比是否能构成比例。教学难点应用比例的意义判断两个比是否能构成比例。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预设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课前修改一、情境导入同学们,你们知道吗?在我们的身上也有很多有趣的比,如人的胸围的长度与身高之比是1:2,人脚的长度与身高的比是1:7。当人们了解了这些,又掌握了这种神奇的本领后,侦察员就能根据罪犯脚印的长度推测出身咼。你想拥有这种本领吗?这种学生聆听。神

4、奇的本领就是我们这节课所研究的内容,比例(板书课题:比例)三、巩固新知1从课题中我们不难看出,比例和比有一定的关系,你们还记得比的意义吗?(学生回答)如何求比值?(学生回答)2借比值引出比例师:那下面我们就先来用比的知识解决几道题。(观察教材中的主题图)师:画面上出现了三幅不同大小的国旗,请同学们任选两面国旗来算一算它们各自长与宽的比值是多少?然后观察结果,你能发现什么?(学生汇报发现,教师板书:两个比相等)师:那我们就可以将这两个比用等号连接。(教师板书:2.4:1.6=60:40)像这样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就叫做比例。探索组成比例的条件师:请同学们再默读一遍比例的意义,思考:想要组成比例必

5、须要具备哪些条件?(教师再强调:一定是比值相等的两个比才能组成比例。)寻找比例师:你还能从四面国旗中找出哪些比例?(学生写在练习本上,然后汇报。教师板书2.4:1.6=15:1060:40=5:)介绍比例的第二种表示方法师:我们在学习比的时候,可以把比写成分数的形式,那比例也能写成分数的形式吗?怎么写?(学生口答,教师板书:)区分比和比例师:我们刚才一直在强调比和比例的联系,那么比就是比例吗?(小组交流)从形式上区分:比由两个数组成;比例由四个数组成。从意义上区分:比表示两个数相除;比例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教材第40页“做一做”第1题。(学生汇报比值是否相等,所以成不成比例。教师板书比例式)

6、教材第40页“做一做”第2题。两个具有放大关系的三角形(图中的四个数据可以组成多少个比例?练习八第1-3题。学生思考、回答。学生计算,观察结果,汇报发现。学生写在练习本上,然后汇报。学生口答。小组交流。学生汇报比值是否相等,所以成不成比例。学生独立寻找,交流反馈。四、课堂总结这节课,大家都非常积极和认真,老师相信你们的学生各抒己收获肯定很多,那谁来说说本节课有什么收获?见。作基本设计完成作业本相关作业。业设计个性设计1小明买了3本笔记本花了9元钱,李刚买了5本冋样的笔记本花了15元。(你能根据题中的数据写出几组比例式吗?并说出理由。)2把1.6、6.4、2和0.5四个数组成比例()或()。板书

7、设计比例的意义2.4:1.6=60:40像这样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就叫做比例。教学内容教材第41页例1、“做一做”,练习八第5-7题。教学目标使学生认识比例的“项”以及“内项”和“外项”。理解并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会应用比例的基本性质正确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通过引导观察、探究、概括归纳、讨论、合作学习,自主探究发现比例的基本性质,培养学生抽象概括能力。使学生初步感知事物间是相互联系、变化发展的。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教学难点应用比例的基本性质判断两个数能否成比例,并正确地组成比例。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预设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课前修改一、训练铺垫,情境导入二、探究我们已经认

8、识了比例,谁能说一下什么叫比例?应用比例的意义判断下面的比能否组成比例。0.5:0.25和0.2:0.41:5和0.8:4;7:4和5:380:2和200:5(一是看两个比的比值是否相同,二是看他们化成最简比是否相同)今天老师将和大家再学习一种更快捷的方法来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板书:比例的基本性质1.教学比例各部分的名称.学生回忆旧知。学生独立完成,交流反馈。学生自学比新知四、课堂总结同学们能正确地判断两个比能不能组成比例了,那么,比例各部分的名称是什么?请同学们翻开教材第41页看看什么叫比例的项、外项和内项。(学生看书时,教师板书:2.4:1.6=60:40)让学生指出板书中的比例的外项

9、和内项。学生回答的同时,板书:组成比例的四个数,叫做比例的项。两端的两项叫做比例的外项,中间的两项叫做比例的内项。2.教学比例的基本性质。教师:比例有什么性质呢?现在我们就来研究。学生分别计算出这个比例中两个内项的积和两个外项的积。教师板书:两个外项的积是2.4X40=96两个内项的积是1.6X60=96教师:你发现了什么,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是不是所有的比例都存在这样的特点呢?学生分组计算前面判断过的比例。通过计算,我们发现所有的比例都有这个样的特点,谁能用一句话把这个特点说出来学生说,说得不完整也没关系,说的同学的基础上说得更完整.最后师生共同归纳并板书: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本性

10、质。如果把比例写成分数形式,比例的基本性质又是怎样的呢?指名学生改写,这个比例的外项是哪两个数呢项呢?当比例写成分数的形式,等号两端的分子和分母分别交叉相乘的积怎么样?(边问边画出交叉线)强调:如果把比例写成分数的形式,比例的基本性质就是等号两端分子和分母分别交叉相乘的积相等。以前我们是通过计算它们的比值来判断两个比是不是成比例的。学过比例的基本性质后,也可以应用比例的基本性质来判断两个比能不能组成比例。?(可多让一些让后说的同学在先)在比例里,两个外项教师说明这叫做比例的基?内1完成41页做一做。例的各项,交流反馈。学生分别计算出这个比例中两个内项的积和两个外项的积,思考:你发现了什么?学生

11、分组计算前面判断过的比例。学生与教师共同归纳比例的基本性质。学生改写,交流。学生独立完成,交流反馈。学生各抒己见。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2练习八第5-7题。基本设计作完成作业本相关作业。业设计个性设计1如果A:7=9:B,那么AB=()2如果x/8=Y/13,那么X:Y=()3根据6a=7b,那么a:b=()4甲数的4/5等于乙数的6/7(甲、乙两数都不为0),甲:乙-()。板书设计比例的基本性质组成比例的四个数,叫做比例的项。两端的两项叫做比例的外项,中间的两项叫做比例的内项。在比例里,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这叫做比例的基本性质。教学内容教材第42页例2、3,“做一做”,练

12、习八第8-10题。教学目标1使学生学会解比例的方法,进一步理解和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通过合作交流、尝试练习,提高学生运用比例的基本性质解比例的能力。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的能力,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教学重点使学生掌握解比例的方法,学会解比例。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将比例改写成两个内项的积等于两个外项积的形式,即已学过的含有未知数的等式。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预设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课前修改一、情境导入1师: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习了比例的一些知识,谁来说一说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些比例的知识?(比例的意义,比例的基本性质)2.利用比例的一些知识,还可以帮助我们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出示比例

13、:3:9-():15师:这个比例中的两个外项和两个内项分别是多少?我们知道比例共有四项,如果知道其中的任何三项,就可以求出这个比例中的另外一个未知项。像这样,求比例中未知的项,叫做解比例。解比例要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来解。(课件出示)。今天这节课就利用比例的有关知识解比例。(板书课学生思考,回答问题。二、探究新知题)1出示埃菲尔铁塔情境图。这是法国巴黎有名的塔叫埃菲尔铁塔,高320米。我国的旅游景点北京公园里有这座塔的一具模型,这具模型有多高呢?到北京公园游玩的游客都想知道你们能帮帮他们吗?那我们先来看看这道题。2.出示例题教学例2。学生读题。1:10是谁与谁的比?教师随学生的回答板书题中还告诉

14、了我们一个什么条件?(埃菲尔铁塔实际的高度是320米。)这样在这组比例的四个项中,我们知道其中的几个项?还有几个项不知道?(知道其中的三个项,还有一个项不知道。)不知道这个项,我们把它叫做未知项。(在板书下面加上“未知项”三个字)这样知道比例中的任何三项,我们就可以求出这个比例中的另外一个未知项。怎样根据这个比例中的三项来求另外一个未知项呢?这就要用到我们前面学习的比例的基本性质。我们把埃菲尔铁塔模型的高度设为x米。可以写成一个比例,谁来说说看?师:用比例的基本性质可以把这个比例改写成一个什么样的等式呢?谁上来做做?为什么可以写成这样的等式呢?引导学生讨论后回答:这是应用了比例的基本性质,把上

15、面的比例写成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的等式。对了,把上面的比例改写成下面这样一个等式,就是应用了比例的基本性质。应用比例的基本性质,不但把比例改写成了等式,这个等式还是一个什么样的等式呀?(含有未知数的等式。)我们知道这样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做一一方程。同学们会解方程吗?把这个方程解出来。在全班学生独立解答的同时,抽一个学生在黑板上解答。师:这样我们就知道这个未知项是多少呀?(32)对了,这座埃菲尔铁塔模型的高度是32米。那么求出方程中的未知数就叫做什么?(解方程)那么在这个比例式中,我们知道了任意三项,要求出其中一项的过程又叫做什么?(解比例)出示比例的意义。我们解答得对不对呢?可以怎样

16、检验呢?解比例在生活中的应用十分广泛,我们处处都有可学生观察。学生读题。学生聆听,思考,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学生讨论后回答。学生独立解答,抽一个学生在黑板上解答。三、巩固新知四、课堂总结能用到,要是遇到这样的问题怎么来解决呢?我们先来总结总结:(在这道题里,我们先根据问题设X再依据比例的意义列出比例式一一然后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把比例转化为方程一一最后解方程)现在同学们会用解比例的方法来解决问题了吗?3出示例3:2.4/1.5=6/X谈话引导学生理解例3,这个比例形式上与例2有什么不同?(这个比例是分数形式)解这种比例时,要注意些什么呢?(找出比例的外项、内项),让学生指出这个比例的外项、内项学

17、生独立练习,求出未知项同学间互相交流,发现问题及时解决(5)请一位学生上台板演完成例3。4小结:解比例的关键是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把比例转化成方程,然后用解方程的方法来求未知数X。含未知数的比例就是一种特殊的方程,不论在书写格式还是验算方法上,与解方程都是相同的。1教材第42页“做一做”。2练习八第8-10题。这节课主要学习了什么内容?学生理解例3,思考如何解答,同桌交流。学生独立练习,同桌互相交流,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反馈。学生聆听。学生独立完成,交流反馈。学生各抒己见。作业设计基本设计完成作业本相关祖业。个性设计X:15=13:5634:X=54:2X:0.75=81:253.2X365411

18、1=:一:X1.54x3254板书设计解比例求比例中未知的项,叫做解比例。解比例要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来解。方法:根据问题设X再依据比例的意义列出比例式一一然后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把比例转化为方程一一最后解方程教学内容练习八第11-15题。教学目标1.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2.通过引导探究、概括归纳、讨论、合作学习,培养学生抽象概括能力。3.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做题的效率。教学重点通过练习,培养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教学难点在解比例时,能够准确找到对应量,并准确计算。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预设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课前修改一、复习1.什么叫做比例?比例由几个项

19、组成。分别叫什学生整理知么?2比例的基本性质是什么?3.什么叫解比例?识,交流反馈。1.李叔叔承包了两块水稻田,面积分别是0.5公二、综合顷和0.8公顷。秋收时,两块水稻田的产量分别为学生审题,独立完成各题,交流反馈。练习3.75吨和6吨。两块水稻田的产量与面积之比,是否可以组成比例?如果可以组成比例,指出比例的内项和外项。2.2018年5月22日,中华鲟纪念币和白鳍豚纪念币的价格比是2:3,每枚中华鲟纪念币的价格是50元,每枚白鳍豚纪念币的价格是多少元?3.中午,太阳当头照。小明身高1.5m,他的影子长0.5m。一棵松树的影子长10m,它的高度是多少米呢?三、巩固练习练习八第11-15题。重

20、点引导学生找到两个比的前、后项,使所对应的量是一致的,理解具体情境中的比的意义。学生认真审题,注意元成练习,交流反馈,订正。四、课堂总结说说本节课的收获?学生各抒己见。基本设计完成作业本相关作业。作业设计个性设计一、想一想,填一填。1在4:7=48:84中,4和84是比例的(),7和48是比例的()2如果8A=9B,那么B:A=()3.甲数的4/5等于乙数的6/7(甲、乙两数都不为0),甲乙两数的比是()把1.6、6.4、2和0.5四个数组成比例()或()在12、8、16这三个数中添上一个数组成比例,这个数可以是()、()或()二、解比例3.2X3654111=:一:X1.54x3254板书设

21、计比例的意义: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比例的基本性质:在比例里,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解比例:求比例中未知的项教学内容教材第45页例1、第46页“做一做”教学目标使学生理解正比例的意义,能根据正比例的意义判断是不是成正比例。经历正比例意义的构建过程,培养学生概括能力和分析判断能力。培养学生用发展变化的观点来分析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成正比例的量的特征及其判断方法。教学难点理解两个变量之间的比例关系,发现思考两种相关联的量的变化规律。丁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预设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课前修改一、情境导入冋学们,我们都有去商店头东西的经历,而在这里面也有很多的数学知识,你们有没有信心学好本节

22、课的内容,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呢?这节课我们来学习正比例的有关知识。出示课学生聆听。二、探究新知三、巩固新知题1.出示例1:文具店有一种彩带,销售的数量与总价的关系如下表。学生根据提示,完成上面几个问题,思考:你发现了什么?汇报交流。学生在格子纸上描点,然后连线。观察图,发现什么规律?学生在格子纸上查找,交流。学生独立完成,交流反馈。数量/米12345678总价/元3.5710.51417.52124.528观察上表,回答下面的问题。(1)表中有哪两种量?(2)总价是怎样随着数量的变化而变化的?(3)相应的总价与数量的比分别是多少?比值是多少?学生根据提示,完成上面几个问题。根据计算,你发现了什

23、么?汇报交流a从上表可以看出,总价与数量是两种相关联的量,总价是随着数量的变化而变化的,而且总价与相应数量的比值总是一疋的。b相对应的两个数的比的比值一样或固定不变,在数学上叫做一定。用式子表示他们的关系是:总价/数量-单价(一疋)c像这样,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如果这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比值一定,这两种量就叫做成正比例的量,它们的关系叫做正比例关系。d上表中,总价和数量是成正比例的量,总价与数量成正比例关系。如果用子母y和x表示两种相关联的量,用k表示它们的比值(一定),正比例关系可以用下面的式子表示:y/x-k(疋)教学正比例图像(1)成正比例关系的两个量中相

24、对应的数都看作一个数对,引导学生在格子纸上描点,然后连线。(2)观察图,发现什么规律?学生汇报自己的发现:正比例的图像是一条射线。(3)根据图像判断,如果买9米彩带,总价是多少?49元能买多少米彩带?(4)小明买的彩带的米数是小丽的2倍,他花的钱是小丽的几倍?引导学生在格子纸上查找。1举一举生活中的正比例关系的例子。2完成教材第46页“做一做”。四、课堂总结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学生各抒己见。作业设计基本设计作业本相关作业。个性设计判断下面每题中两个量是否成正比例,并说明理由。1小明的身高和年龄。2圆柱的咼一定,底面周长和侧面积。3长方形的长一定,面积和宽。4单价一定,数量和总价。板书

25、设计正比例像这样,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如果这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比值一定,这两种量就叫做成正比例的量,它们的关系叫做正比例关系。-=k(一定)x教学内容练习九的第1-7题教学目标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掌握正比例的意义和性质,并能正确判断成正比例的量。通过合作交流,进一步理解、掌握正比例的意义和性质,并能正确判断成正比例的量。培养学生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掌握正比例的意义和性质,并能正确判断成正比例的量。教学难点根据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预设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课前修改一、复习二、巩固练习1.什么是正比例关系?1.

26、观下图表,回答冋题:学生回忆旧知,并回答。学生独立完成,交流。时间(时)1234567米数22446688110132154上表中()和()疋两种相关联的量,()随着()的变化而变化的,()一定,时间和米数是()的量。2.判断下面各题中的两种量是不是成正比例关系,并说理。四、小结基本设计作业设计个性设计白糖单价一定,白糖数量和总价;稻谷的出米率一定,碾成大米重量和稻谷重量;一个人的身长和体重;订小学生世界报份数和总价;长方形的长一定,宽和面积;长方形的面积一定,长和宽。3请举出成正比例关系的量。4.判断下面每组中的两个量是否成正比例关系圆周长与圆半径;圆面积与圆半径;正方形的周长与边长。练习九

27、的第1-7题第1题,引导学生观察表格,然后计算和比较几组相对应的数的比值,最后,根据正比例关系的意义作出判断。第2题,引导学生根据成正比例关系的量的定义判断。第3题,弓I导学生能根据正比例图像解决问题。第4题,引导学生严格按照成比例关系的定义来列出比例式。第5题,使学生知道:在同一时间,同一地点的前提下,任何物体的高度与他的影子的长度都是成正比例的量。第6题,让学生通过填表,描点,连线发现,n是自然数,2n表示的是偶数,2n和n也是成正比例的量,比值等于2是不变的,图像也符合正比例图像的特点。第7题,重在引导学生能根据正比例图像解决问题。你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作业本相关作业。判断两个量成什么

28、比例,并说明理由。1圆的半径与面积。()2圆的周长与直径。()3圆的面积和半径的平方。()4圆的直径一定,它的周长和圆周率。()5路程一定,车轮的直径和转数。()正方形的边长和周长。()正方形的边长和面积。()长方形的周长一定,它的长和宽。()学生观察表格,然后计算和比较,判断。学生独立完成,交流反馈。学生填表,描点,发现。学生质疑。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材第47页例2,第48页及“做一做”理解反比例的意义,能根据反比例的意义,正确的判断两种量是否成反比例。通过引导学生讨论探究,分析合作,使学生进一步认识事物之间的联系和发展变化的规律。初步渗透函数思想。引导学生总结出成反比例的量,是相关的

29、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积一定抽象概括出成反比例的关系式。,进而板书设计正比例像这样,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如果这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比值一定,这两种量就叫做成正比例的量,它们的关系叫做正比例关系。y=k(一疋)x教学难点课前准备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课前修改一、训练铺垫,情境导入1说说什么是成正比例的量?判断下面各题中的两种量是否成正比例长方形的长一定,它的宽和面积圆柱的体积一定,底面积和高圆的周长和半径这节课我们来学习另一种常见的数量关系。出示课题:成反比例的量。学生回答。学生独立完成,交流反馈。二、合作交流,探究新知杯子的底面积1015203060(平方厘米

30、)水的高度(厘米)302015105老师提供给大家一张表格,以小组为单位研究以下几个问题。(出示例2中表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研究以下几个问题,交流汇报,总结。利用反比例的意义,正确判断两个量是否成反比例。多媒体课件教学预设小组讨论:水的高度和底面积变化有关系吗?水的高度是怎样随着底面积的变化而变化的?水的高度和底面积变化有什么规律?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交流汇报教师据学生汇报说明:在水的高度和底面积这两三、巩固新知,拓展应用四、课堂反馈思考种相关联的量中,一种量扩大或缩小若干倍,另一种量反而缩小或扩大相同的倍数。相对应的两个数的乘积是一定的。像这样的两种量,叫做成反比例的量,它们的关系叫反比

31、例关系。3阅读第4页内容。小组讨论说说:组织学生说一说:反比例关系怎样用字母表示?汇报:如果用字母x和y表示两种相关联的量,用k表示它们的乘积(一定),反比例关系可以用下面式子表示:XXy=k(一定)完成第48页“做一做”1.基本练习。判断下面每题中的两个量是不是成反比例关系,并说明理由。正方形的边长和面积。路程一定,速度和时间。8道数学题,做完的题和没做完的题。积一定,一个因数和另一个因数。学生以小组讨论说说,再汇报。学生独立完成,交流反馈。学习了这节课,谈谈你的收获。第48页“你知道吗”学生各抒己见。作基本设计业设个计性设计作业本相关作业板书设计判断下面每题中两个量是否成比例,成什么比例,

32、并说明理由。买相同的电脑,购买的台数和总价。每捆练习本的本数相同,练习本的总本数和捆数。长长方体的体积一定,底面积和高。六(1)班同学做操,每排站的人数与排数。圆的周长和直径。反比例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如果这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乘积一定,这两种量就叫做成正比例的量,它们的关系叫做反比例关系。XY=K(一定)教学内容练习九第8-16题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进一步理解反比例的意义,会熟练判断两种相关联的量是否成比例,成什么比例,灵活运用多种方法(列表、关系式、画图等),判断两种量成什么比例。过程与方法:通过引导学生练习、讨论、探究、分析合作,进一步理解反比例的意义。教

33、学重点教学难点课前准备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学生分析判断以及说理能力,进一步渗透函数思想。进一步认识正、反比例的意义,能根据相关条件直接判断两种量成什么比例,提高判断成正比例、反比例量的能力。进一步认识正、反比例的意义,能根据相关条件直接判断两种量成什么比例,提高判断成正比例、反比例量的能力。多媒体课件教学预设教学环节一、复习教师活动判断下面每题中的两种量是成正比例还是成反比例?速度一定,路程和时间。正方形的边长和它的面积。3生产总时间一定,生产一个零件所用时间和零件总数。4中国儿童报的订数和钱数。学生活动学生独立完成,交流反馈。课前修改二、引导练习这节课我们要通过比较弄清成正、反比例的量有

34、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出示表格:路程/时间4080160200320时间(时)12458表表二:速度12090604030时间3469121.说说。提问:从表1中,你怎样发现速度是一定的?根据什么判断路程和时间成正比例?从表2中,你怎样发现路程是一定的?根据什么判断速度和时间成反比例?2.想一想:路程、速度和时间这三个量中每两个量之间有什么样的比例关系?学生汇报:速度X时间=路程师:当速度一定时,路程和时间成什么比例关系?当路程一定时,速度和时间成什么比例关系?当时间一定时,路程和速度成什么比例关系?3比较正比例和反比例关系。通过前面的例子,比较正比例关系和反比例关系。你能写出它们的相同点和不同

35、点吗?学生同桌或前后桌讨论,教师提问并板书如下:相同点:都有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学生思考,汇报,交流。学生写出它们的相同点和不同点,交流。三、练习不同点:正比例: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积一定。关系式XXY_K(定)4.小结:正比例和反比例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判断两种量是否比例,成什么比例的,方法是什么?完成练习九第8-16题。学习了这节课,谈谈你的收获。学生独立完成,交流反馈。学生各抒己见。四、课堂小结基本完成作业本相关练习。设计判断下面两个量成什么比例,为什么?(1)一条水渠的长度一定,每天修的米数和共需要的天数。()(2)条水渠的长度一定,已修的长度和剩下的

36、长度。()(3)从甲地到乙地,汽车行驶的速度和所要的时间。()(4)生产每个零件所用时间一定,工作时间和生产零件个数。()作(5)生产零件的时间一定,生产零件的个数和生产一个零件所用的业时间。()设个(6)同一时间,同一地点,杆高和影长。()计性(7)铺地面积一定,每块砖的边长和所需砖的块数。()工设(8)铺地面积一定,每块砖的面积和所需砖的块数。()计(9)每块地砖的面积一定,铺地的面积和地砖的块数。(10两个互相咬合的齿轮,齿数与转数。()(11)花生出油率一定,花生和榨出的油。()()(12)如果3x=y(x和y都不等于0),x与y。()如果xy=1,x与y。()如果3:x=y:16,x

37、与y。()如果20:x=12:y,x与y。()如果abk+2(k一定),那么a和b成反比例。()板书设计正比例:1、相关联2、变化方向相同3、比值-疋y/x_k(定)反比例:1、相关联2、变化方向相反3、积-.疋xXy_k(一疋)教学内容教学第53页例1、“做一做”,练习十第1-4题教1.体会比例尺实际意义,了解比例尺的含义,学会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学2.运用比例尺的有关知识,通过测量、绘图、估算、计算等活动,让学生在实目践活动中体验生活中需要比例尺。标3.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逐步形成分析冋题、解决冋题的能力和创新的意识,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用数学眼光观察生活的习惯。教学重

38、点正确理解比例尺的含义。教学难点正确理解比例尺的含义。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预设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课前修改一、情境导入,明确目标二、合作交流,探究新知老师为了考考大家,给同学们出个脑筋急转弯:一只蚂蚁不到20秒钟从西安爬到了北京,你知道为什么吗?生思考回答:在地图上。师:那么大的地方可以用一幅地图来体现出来,这里运用了什么知识?这就是本节课我们要学习的内容。(板书课题)1自学课本第53页中的例1上面的知识,把重要的地方画上线,不懂的问题用铅笔标在书上。并思考下列各题。(1)通过预习,我知道了一幅图的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比,叫作这幅图的()。比例尺的表示形式有()比例尺和()比例尺。(2)

39、为了计算方便,通常把比例尺写成前项或后项是()的形式。2介绍各种比例尺的名称。师:在每一幅地图都有比例尺。根据板书教师介绍数值比例尺、线段比例尺。3.认识比例尺的意义。师:比例尺1:500是什么意思?生1:就是图上1厘米的长度代表现实中的500厘米。生2:实际距离是图上距离的500倍。生3:图上距离是实际距离的1/500师:比例尺1:5000000是什么意思?4师:同学们讲得都对,那到底什么是比例尺?学生回答,师评价并规范学生语言:对,比例尺就是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比。学习例1,出示例1学生读题,找出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要想求这幅图的比例尺,关键要知道什么?指名汇报公式。学生独立计算,强调单位

40、要统一。思考:比例尺能带单位名称吗?比例尺一定的情况下,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成什么关系?(1)比例尺与一般的尺不同,它是一个比,不应带有计量单位.生思考回答。学生自学,交流反馈。学生回答,小结。学生读题,汇报公式,独立计算,反馈。学生思考,交流反馈。三、巩固新知,拓展应用四、课堂小结求比例尺时,前、后项的长度单位一定要化成同级单位.比例尺的前项,一般应化简成“1”.如果写成分数的形式,分子也应化简成“1”。完成教学第53页“做一做”。练习十第1-4题。说说本节课的收获。学生独立完成,交流反馈。学生各抒己见。作业设计基本设计完成作业本相关作业。个性设计1.()和()的比叫做比例尺。比例尺=():(

41、),比例尺实际上是一个()。2在比例尺是1:4000000的地图上,图上距离1厘米表示实际距离()千米。也就是图上距离是实际距离的(),实际距离是图上距离的()倍。3甲乙两地实际距离是50米,画在一张图纸上的距离为1厘米,这幅图纸的比例尺是多少?4.900厘米-()米,2千米-()厘米。5学校操场上有一条长200米的跑道,在一张图纸上用4厘米表示,这张图纸的比例尺是多少?板书设计比例尺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教学内容教材第54页例2、“做一做”,第55页例3、“做一做”,练习十第5-12题。教学目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理解比例尺的意义。根据比例尺的意义解决实际问题。在师生、生生的交流活动中,

42、体会比例尺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结合实际,经历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初步学会数学的思维方式,培养问题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经历和体验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问题的乐趣,感受到比例尺的实用性和科学的探索方法,培养学生读图、用图以及小组合作的意识,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培养学生热爱家乡,合作学习的情感。教学重点能按给定的比例尺求相应的实际距离。教学难点比例尺在生活实际中的运用。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预设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课前修改一、训练铺垫,明确目标二、合作交流,探究新知1.什么叫做比例尺?板书: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2说一说下列各比例尺表示的具体意义。比例尺1:450

43、00比例尺80:1(3)040km这节课我们来学习比例尺的应用。-出示课题1教学例2。出示教材例题及插图。说一说从中你得到哪些信息。已知条件:1号线从苹果园站至四惠东站的图上长度是7.8cm;这幅地图的比例尺1:400000。所求问题:1号线从苹果园站至四惠东站的的实际长度是多少?你认为可以用什么方法解决问题?学生尝试解决问题。教师巡视课堂,了解解答情况,并对个别学生进行指导,帮助他们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汇报解答情况。方程解:解:设地铁1号线从苹果园站至四惠东站的的实际长度是X厘米。根据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可以例比例式解答10/X=1/400000X=10X400000(问:根据什么?

44、)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X=40000004000000cm=40km答:略算术解:根据图上距离除以实际距离等于比例尺,得出:实际距离等于图上距离除以比例尺10-1/400000=10X400000=4000000(cm)4000000cm=40km答:略做一做:第54页做一做”。学生回忆。学生思考、回答问题。学生回答信息。学生尝试解决问题,汇报解答情况。学生独立完成,交流反馈。三、巩固新知,拓展应用四、课堂总结教学例3。出示例题,学生了解题目要求。讨论:你想怎样画?通过讨论,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在绘制平面图的时候,需要把实际距离按一定的比缩小,再画在图纸上。这时,就要确定;图上距离和相对应的实际距

45、离的比。确定比例尺1:10000;求出图上的距离;画出三家和学校的位置的平面图。小组同学合作,解决问题。学生练习活动时,教师巡视课堂,了解学生解决冋题的情况,记录存在的冋题。汇报,交流。小组派代表说明你的方案和结果。选择合适的方案,展示结果,并说明解决方案女口:选择比例尺1:10000画图。求出图上的长度200m=20000cm400m=40000cm250m=25000cm小明家到学校的图上距离20000X1/10000=2(cm)小红家到学校的图上距离25000X1/10000=2.5(cm)小亮家到学校的图上距离:(4000020000)X1/10000=2(cm)(5)绘制平面图做一做

46、:第55页“做一做”完成练习十第5-12题。说说本节课的收获?学生了解题目要求,讨论:你想怎样画?小组同学合作,解决问题,汇报,交流。学生独立完成,交流反馈。学生独立完成,交流反馈。学生各抒己见。作业设计基本设计作业本相关作业。个性设计学校操场上有一条长200米的跑道,在一张图纸上用这张图纸的比例尺是多少?在比例尺是1:200000的地图上,量得两地距离是两地的头际距离疋多少千米?南京到上海约320千米,画在1:4000000的地图上图上距离是多少厘米?某小学的校园长200米,画在平面图上是20厘米是150米,在这张图纸上应画多少厘米?在一幅地图上,测得甲、乙两地的图上距离是134厘米表示,3

47、0厘米,这上,两地间的,量得校园宽厘米,已知甲乙两地的实际距离是780千米。(1)求这幅图的比例尺。(2)在这幅地图上量得A、B两城的图上距离是5厘米,求A、B两城的实际距离。6在比例尺是12000的图纸上量得一块长方形试验田的长是4厘米,宽是3厘米,算一算这块试验田的实际面积是多少平方米?板书设计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图上距离=实际距离X比例尺实际距离=图上距离十比例尺教学内容教材第59、60页内容,练习一第1、2题。教学目标了解图形放大与缩小的意义,能在方格纸上按一定的比例画出放大与缩小的图形;通过图形的放大与缩小体会图形的相似。通过观察、理解、动手操作等数学活动来体验图形放大与缩小的

48、过程,掌握图形放大与缩小的方法。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求知欲,使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在学习过程中感受成功的喜悦。教学重点理解图形的放大与缩小。教学难点会把图形按一定的比例放大或缩小。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预设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课前修改一、情境导入,明确目标二、合作交流,探究新知看课本图片,你见过下面这些现象吗?这些现象中,哪些是把物体放大?哪些是把物体缩小?学生看图,汇报。像照像、用放大镜看书、投影仪放大图表、人和影子都是生活中放大与缩小的现象。今天我们就来研究这些图形是怎样放大或缩小的。(把板书补充完整:图形的放大与缩小)学习例4按2:1画出下面三个图形放大后的图形。审题:从图中你

49、获得什么信息?小组讨论:按2:1放大是什么意思?画一画。请同学们在练习纸上画出放大后的图形。画完后小组里面比较一下,你们画的是不是一样,交流一下你们各是怎样画的?(下面是学生的练习纸)学生展示交流各自的画法。重点评讲三角形的画法:按2:1放大就是把图形的各边放大2倍,刚才同学们只把底和高放大2倍,斜边呢?(用尺子量一学生看图,汇报。学生审题,小组讨论,画一画,展示交流各自的画法。三、巩固新知,拓展应用四、课堂总结量)那你为什么不先画斜边?(斜边很难确定它的倾斜度。)小结:也就说按2:1放大三角形,应先确定底和高,再画斜边。请同学们观察一下放大后的图形与原来的图形相比,你有什么发现?(图形的大小

50、变了,形状没变。)你是怎么知道图形的大小没变的?如果把放大后的三个图形的各边按1:3缩小,图形又发生了什么变化?画画看。比一比,再发现:请同学们观察一下,这三组图形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三组图形的大小不同,但形状相同。)下面请冋学们打开书本59和60页,认真看看,你还想提出什么问题?通过刚才的学习你学会了什么?把三角形按4:1放大;把梯形按1:4缩小(教材第60页“做一做”)。学生独立练习,在方格纸上作图。汇报画法。练习十第1、2题。李师傅把它制作的零件按一定的比画在图纸上,你能帮它标上比例尺吗?你是怎样想的?说说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学生观察,回答问题。学生各抒己见。学生独立练习,在

51、方格纸上作图,汇报画法。学生独立完成,交流反馈。学生各抒己见。基本作业本相关作业。作业设计设计个性设计填空1一个长方形,长是12厘米,宽是6厘米,(1)按一定比例放大后长是36厘米,宽是18厘米,它是按():()的比扩大的。(2)按一定比例缩小后,长是6厘米,宽是3厘米,它是按():()的比缩小的。2图形按一定的比放大时,这个比的比值比1();图形按一定的比值缩小时,这个比的比值比1()。(括号里填“大”或“小”)3把一个长是3cm,宽是2cm的长方形按2:1的比扩大画在纸上,图纸上的长是()cm,宽是()cm。4如果把一个正方形按3:1放大,放大前后边长的比是():(),面积比是():()。

52、图形的放大和缩小边长放大或缩小,形状不变,角度不变,面积变化,周长变化。教学内容教材第61页例5,第62页例6,“做一做”,练习十一第3-12题。1掌握用正比例、反比例知识解答含有正比例、反比例关系问题的步骤和方法。教使学生熟练地判断两种相关联的量是否成正比例、反比例,从而加深对正比例、学反比例意义的理解。目2.在经历问题解决的过程中,积累和丰富解决问题的经验策略,提高问题解决标能力。3.发展学生探究解决问题策略的能力,帮助其构建相应的知识结构。教学重点判断题中相对应的两个量和它们的比例关系。禾U用正、反比例的关系列出含有未知数的等式,运用比例知识正确解决问题。教学难点掌握用比例知识解答解答应

53、用题的步骤和方法。理解“用比例解决问题”的结构特点,从而构建知识结构。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预设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课前修改一、情境同学们,我们经常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问学生聆听。导入题。在解决这些问题时有时不仅能用一种方法解决,而且常常一个冋题有很多方法。这很多种解决问题的方法都是我们不断地学习和研究获得的,今天我们继续探索研究多种方法解决问题。同学们有信心吗?今天我们来学习用比例解决问题。-出示课题二、合作(一)教学例5(出示例5)交流,探1.回顾旧知究新知从这幅图中你能知道哪些信息?(指名回答)李奶奶家上个月的水费是多少钱?想请我们帮她算一算,你们能帮这个忙吗?学生回答。(1)

54、学生自己解答,然后交流解答方法。(学生学生自己解可以先求出单价,再求总价或先求出用水量的倍数答,然后交流关系再求总价。)(2)师像这样的问题也可以用比例的知识来解决。2.探究解法(1)梳理两种相关联的量用比例解决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先来思考:问题中有哪两种量?它们对应的数据分别是多少?解答方法。学生探究用比例解题的方法,用比例解决问题。它们成什么比例关系?你是根据什么判断的?根据这样的比例关系,你能列出等式吗?(2)探究用比例解题的方法(3)用比例解决问题题中有哪两种相关联的量,它们对应的数据分别是多少?请填写下表(未知的量用x”表示)。相关联的两种量对应数据张大妈李奶奶水费(元)用水量(吨)分

55、析判断。从上表可以知道()一定,所以)和()成()比例。也就是说,两家的()和()的()相等。用比例解答。如果设李奶奶家上个月的水费是x元,请根据表中相对应的数据和判断列出比例式,然后解答。3.展示成果指定学生的汇报相关联的两种量对应数据张大妈李奶奶水费(元)28x用水量(吨)810学生展示成果,汇报。学生检验。学生独立完成,交流反馈。从上表可以知道每吨水的价钱一定,所以水费和用水量成正比例。也就是说,两家的水费和用水量的比值相等。设李奶奶家上个月的水费是x元。列出比例是:(28:8=x:10),比例的解是x=35。师:你是怎么想的?(根据上面的数据,概括:因为每吨水的价钱一定,所以水费和用水

56、的吨数成正比例。也就是说,两家的水费和用水的吨数的比值是相等的。)检验4做一做:教材第62页“做一做”第1题。师:同学们很了不起,帮李奶奶解决完了问题,能再帮王大爷解决一个问题吗?(出示:“王大爷家上个月的水费是42元,他们家上个月用了多少吨水?”让学生进行变式练习。)5.提炼方法师:解决了两个问题,我们一起来反思一下刚才的三、巩固新知四、课堂总结学习过程,归纳出用比例解决问题的步骤,好吗?得出用比例解决问题的“五步曲”(板书):一梳(梳理相关联的两种里)二判(判断相关联的两种量成什么比例)三列(设未知X,根据判断列出比例)四解(解比例)五检(用自己熟练的方法来检验)。(二)教学例61师:同学

57、们想不想体验一下刚才归纳的用比例解决问题的“五步曲”?2课件出示例6的情境图,让学生说出题意。3师:这个冋题同学们一定会解决!(1)自主解决问题。(2)交流汇报解决过程。(算式和比例)板书:解:设原来5天的用电量现在可以用x天。25x=100X525x=500X=20答:原来5天的用电量现在可以用20天。(3)25x和100X5分别表示什么呢?4.例题改编。现在30天的用电量原来只够用多少天?5师:通过这个问题的解决,我们又了解到了用反比例意义也能帮助我们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6.做一做:教材第62页做一做第2题。练习一第3-12题。回顾本节课所学知识。学生说出题意,解决问题,交流汇报解决过程

58、。学生独立完成,交流反馈。学生各抒己见。基本设计作业设计作业本相关作业。个性设计1用比例解决问题:1.建筑工地原来用4辆汽车,每天运土60立方米,如果用6辆冋样的汽车来运,每天可以运土多少立方米?2,o我国发射的人造地球卫星绕地球运行3周约3.6小时,运行20周约需多少小时?食堂有一批煤,计划每天烧105千克可以烧30天。改进烧煤技术后,每天烧煤90千克,这批煤可以多烧多少天?跃进机床厂原计划30天制造机床200台,结果做20天就只差40台没有做,照这样计算,可以提前几天完成任务?工程队修一条水渠,原计划每天修360米,30天修完。修10天后,每天多修40米,再修多少天就能完成任务?比例解决问

59、题用比例解决问题的“五步曲”(板书):板一梳(梳理相关联的两种里)书二判(判断相关联的两种量成什么比例)设二列(设未知X,根据判断列出比例)计四解(解比例)五检(用自己熟练的方法来检验)。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材第65页“整理和复习”第1-3题,练习十二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比例的意义和性质,明确比和比例的联系与区别。使学生能正确地、熟练地解比例。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掌握正、反比例的意义,能正确进行判断。在经历问题解决的过程中,积累和丰富解决问题的经验策略,提高问题解决能力。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形成一定的知识网络。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预设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60、课前修改、谈话教师提出复习要求,们学习了哪些知识?学生整理知识点:第四单元我学生回忆,梳理知识。、练习学生思考,汇报交流。一、比、比例的意义“整理与复习”第1题。什么是比?什么是比例?比例的基本性质是什么?3比和比例有什么联系和区别?指名口答,出示表格填空。二、解比例比比例意义基本性质项数举例学生回忆,梳理知识。什么叫解比例?解比例是解方程吗?解方程也是解比例吗?为什么?学生独立完解比例。成,交流反完成65“整理与复习”第2题。过程要求:(1)学生独立练习活动。(2)说一说解比例的步骤,每一步运算的根据是什么?(3)请学生上台板书。(4)师生共同评价,并强调书写格式。三、正、反比例的意义什么叫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