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中国镲_第1页
什么是中国镲_第2页
什么是中国镲_第3页
什么是中国镲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UFO鶴片国赏精品民族之音什么是中国镲中国擦一一又称反擦,也有叫制音反擦的。它的名字标准叫“汉家儿”中国擦之所以叫中国擦,就是因为它是从中国产生的,来源于中国的锵,它现在依旧保留着原始的锵上面用手捏住的圆形擦头。只是后来它被外国人发扬光大了,尽管外国人发现它的时间并不长。在中国这个擦片的使用方法是:双手各持一个擦头,互相敲击。在锵传到西方后,诞生了这种改良的China擦片。它的音色很特殊,保留了一些原始的中国味。它的保准尺寸是18英寸。反擦其实是中国民乐中一种叫“铙”(nao)的打击乐器。是南方舞狮子用的一种擦。是两片互相撞击的那种。进口要用上几千元一张的价钱,真的是很贵。说真的,这原本是中国

2、的东西,却让外国人卖我们这么贵,貌似有点不能容忍啊。但我们想拥有它也不是难事。只要知道了它的来源,拥有它就不是难事。您去有能买的到民族乐器的乐器店打听有铙吗,假如有!它就是你的了。DGC车纹反擦(又名中国擦)擦片工艺:起初是由国外鼓手为追求中国广钹的声音而来,中国是广钹和锣的故乡,因此其经过改造的反擦在其音色上都比国外的要好。表面经过专业车纹处理。厚度:CM(中度):音高很高。音色清亮。延音长。极具表现力。音量:清脆到响亮的音色。敲打音效:反映迅速,声音清亮,具有丰富的音乐表现力。敏感度:鼓棒接触声清脆响亮,反映迅速。延音:较长,强烈的表现力。说到中国的铜响乐器,那自然就是周村了。周村铜响乐始

3、于1750年,创始人是章丘人柴念池。他常年在周村走街串巷为群众锯破,整日叫喊甚至劳累,他就想用一种声音代替他的叫喊。经过几年的研制,他制作出一种铜锣。把小铜锣挂在担子上,担架上设置一个活动的小锤,走起路来前后晃动,发出叮叮当当的声音,以此招揽生意,就不用再叫喊了。后来,其他锯破的艺人也向他讨求这种小铜锣,他就做这种小铜锣卖给同行。一传十,十传百,不少锯破艺人都向他讨要。柴念池干脆放弃了锯破的手艺,专做小铜锣为生,并毫无保留的把手遗传给后人。后人进一步改进和发展,研发出音色不同的几种锣,质量越来越好。鸦片战争前,周村的铜响器制造厂家仅一家,就是柴艺清开办的聚合成,到1905年已发展到3家,增加了

4、康书文开办的德成昌,耿佃杰开办的聚合恒,工人增加到25人,品种也增加到三十多种。1915年,聚合成在光锣的基础上创制了虎音锣,浑厚圆润,宛如“虎啸”很适合京剧中伴奏老生戏,又可作青衣、花旦戏的伴奏,产生非常独特的效果。虎音锣一经出现,便引起了戏剧界的重视,全国的各名流戏班纷纷来订购。后来被人们誉为四大名旦的梅兰芳、尚小云、程砚秋、荀慧生以及四小名旦和四大须生的京剧艺术名流所在戏班,都先后来周村购买虎音锣,一度掀起在京剧舞台上必用周村锣的热潮、1920年又增加了两家,即宋树岭开设的太兴东,李九开设的成德太,这样,周村共有5家铜响器制造厂,人员也增加到80人。这些工厂坐落在周村大街、平等街、新街、

5、保安街等处。以保安街、平等街规模最大,铜渣堆积如山。三十年代,周村铜响业与丝绸、烧饼共同被称为“周村三绝,1937年日军侵华后,人们少吃缺穿,到处逃难,无心搞娱乐。又加上日军禁止作坊收废铜,造成原料缺乏,先后有3家停业,2家勉强生产,工人由100多人减少至40人。1945年8月日本投降后,国民党反动派横征暴敛,周村的铜响器制造业仍无发展。1948年周村解放后,党对工商业大力扶持,全国人民欢庆解放,铁路交通护肤正常,全国各地各专业响器销售商都来周村购买响器,使周村制造的铜响乐器供不应求。1951年又发展到5家,即聚合成、德成昌、太和恒、恒昌和同聚成。工人也由40多人发展到100多人。这时期由于国

6、民经济的发展、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老剧团的恢复以及新文艺团体的建立,铜响器的需求不断增多。此时,聚合成在济南建了一个分厂,之后,周村德成昌在北京又建立了铜响制造厂。解放后的3年,周村的5家铜响制造厂家先后在省内外建立了11家分厂。1956年全区实行公私合营,周村十几家铜乐作坊,联合起来成立了鲁东乐器厂,成为全国同行业唯一的国有企业。在二百多年前,周村铜响器制造业仅有一家。一人操作,一个品种,到一九零五年,发展到三户,(德成昌,聚合成,聚合恒)工人增到二十五人左右,品种发展到三十多,供应范围扩大到全国部分省市。特别是有南京,北京,西安,天津等地的专业商店分分前来订购,产品供不应求。一九二零年又添

7、了二家(太兴东,成德太)共发展到五家,工人达80余人。一九三零年增加到一百多人。一九三七年日寇侵华后,人民少吃缺穿,到处逃难,日寇大量抢购废铜,原料缺乏,各地经销商也基本上断绝了来往。被迫停业三家,其余两家也奄奄待闭,工人下降到四十余人,一九四五年日本投降后,国民党反动派有横征暴敛,周村的铜响器制造仍无发展。一九四八年周村解放了,铜响乐器制造业才得到新生。一九五二年又恢复到五户,工人增添一百多人。产量质量品种超过了一九三六年的水平。同时由周村的铜响器制造者到外地开了分厂。如山东济南二个分厂,北京天津石家庄各一个分厂,一九五六年公私合营后,周村五家合为周村鲁东乐器厂。济南的合为济南文娱用品厂,北京分厂改为北京民族乐器厂,天津分厂改为天津锣厂,石家庄分厂改为石家庄乐器厂,由于企业性质发生了质的变化,通过技术革新和技术改造,增添新设备,周村鲁东乐器厂的日产量,每支炉由原来的50市斤猛增到三百市斤,产品率有一九五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