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国国家福利的重构(doc10)_第1页
论中国国家福利的重构(doc10)_第2页
论中国国家福利的重构(doc10)_第3页
论中国国家福利的重构(doc10)_第4页
论中国国家福利的重构(doc10)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论中国国家福利的重构中国福利体系20余年的改革阅历了曲折的道路。当时改革的初衷为,国家福利的体系损害了市场的效率,加大了国家的财政负担,中国应该防止重蹈西方福利国家的覆辙。但是,直到今天,方案经济体制下的福利体制解体了,市场机制下中国的福利体制没有胜利。笔者以为,人民福利与社会的调和开展要靠国家福利的机制,中国应该在总体思绪上,重新构建国家福利。本文试图以历史开展的目光分析西方福利国家的建立、开展、性质和功能,并以这种回想探求其现实意义国家福利的重构。一、问题的提出自1990年代市场经济体制造为中国的改革目的以来,中国的市场经济有了20多年的迅速开展。此时,中国的经济开展迅速。但是,中

2、国的经济与社会开展正在呈现不调和形状。自从1978年开场进展的经济改革开放以来,在过去的27年里,中国曾经获得了GDP平均每年增长9.4%的成就,这个数字是世界经济增长最高的百分比数字之一。中国的全部对外贸易到达了8510亿美圆,是世界第三贸易大国。中国有3亿多个手机运用者,比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的数目都多。到2004年,有1亿人曾经衔接互连网,这些对人民福祉的改良起了宏大的作用,让中国人民过上了前所未有的好日子。但是在全球竞争力指数中,中国全球竞争力排名下降。在被调查的117个国家和地域中,中国排名第49位,较去年下降了3个位次。奥古斯都洛佩斯克劳斯说:其最终排名主要参照两个指数,即生长竞争指

3、数和商业竞争指数。前者重在分析全球经济长期稳定的增长潜力;后者意在衡量政策稳定,法律、社会机构和宏观政策对国家经济增长前景带来的影响。两个指数又是根据宏观经济环境、技术开展与创新程度和公共机构质量这三项规范来衡量的。中国除了宏观经济环境在下滑外,其他两项指数也在低位上彷徨。技术开展与创新程度照旧很低。最重要的是,公共领域的问题突出,公共机构的管理问题,及公共制度的质量较低是直接导致商业竞争力下滑的缘由。实践上,许多研讨学者曾经留意到,影响或者制约中国开展的有三个要素:一个是资源匮乏,再一个是环境恶化,第三个是经济和社会开展不协调。这种开展的不协调尤其表如今:高GDP增长与社会提高之间,在坚持开

4、展沿海城市的继续开展和加快内地开展速度之间,在加快城市化和培育乡村区域之间,在减少富有和贫困差距,在坚持经济活力和有效之间,在加深改革和坚持社会稳定之间,在开放国内市场和自主独立之间,在促进市场竞争和照顾弱势群体的利益之间短少协调开展。经济与社会开展的不平衡是中心,而社会开展很大程度上是国家福利的平衡开展,经济增长正在和社会福利脱节。如今的社会问题包括城乡两极分化,乡村集体经济的解体,农民失去了集体福利保证的经济根底。包括赤脚医生在内的协作医疗体系在改革后解体。农民进城后,没有工伤、养老和医疗等社会保证,他们的子女得不到和城市孩子一样的正常的教育。即使在城市的人口中,许多人也失去了医疗保证、养

5、老保证,特别是下岗工人,得不起病,看不起病。城市住房的高价,使许多人望而生畏。收入分配上出现严重的两极分化,根据世界银行的统计,基尼系数在1981年为0.288,到了1995年上升到了0.388。农民为国家的积累做出了重要的奉献,当经济开展后,本应全面提高国民福利,对农民进展补偿,而实践上,过去的差距没有减小,反而在加大。社会弱势群体的添加会加剧社会矛盾,呵斥经济环境的恶化,如社会保证建立、失业和老龄化、教育体制质量和住房政策等方面。这些直接影响着投资环境。社会开展与经济开展的不平衡曾经影响了中国的和平崛起。根据中国社会科学院的数听阐明,我国社会开展总支出与经济开展相比较,比例很低。在改革开放

6、前,占GDP的比例在34%之间,改革开放后以“六五时期为最高,达5.1%,以后即降至4%左右。2001年社会开展总支出的比例又提高到5.2%,2003年总支出为7282亿元,比例提高到6.2%,到达了历史最高程度,但用于经济及其它总支出占94%,仍占据了绝对优势。直接用于提高人口素质、居民的物质文化生活、社会福利、科研等支出只占GDP的6%左右,比例提高很慢,阐明社会开展的增长幅度慢于GDP的增长幅度。拿中国的6.2%与西方兴隆国家比较,西方兴隆国家社会支出在GDP中的比例,北欧国家平均到达了31%,英国为21.4%,西欧平均26.3%,甚至连美国也到到达了14.6%。这些数字都对中国开展国家

7、福利事业提出了要求。在教育经费上,在许多地方,包括比较兴隆的地域,教育经费还不到GDP的2%。1991年至2003年中国经济平均增长9.7%,但公共教育支出占GDP的比重平均只需2,6%。而英国为GDP的5.09%。二、开展国家福利,构造现代公民国家为了能有效地处置这些姿态,需求在加快和更平衡开展上推出一系列好的协调政策。因此,必需开展国家福利。开展国家福利是为了建立一个公平的社会。经济开展的目的是为了改善人民的福祉,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这是一个社会的理想。这个社会的福祉需提供应它的每一个公民,保证它的每一个公民的根本需求,这是一个公正的社会的根底。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决不意味着另一部分就永久

8、地贫困,或者社会差距无限地扩展。随着中国从一个非常平等的国家变成一个非常不平等的社会,经济增长已开场与公共福利的改善脱节。突破大锅饭,不让人完全依赖国家,并不是国家推诿应负的责任或者弱者永远被剥夺。市场不能完全取代国家,当市场经济开展时,这支有宏大力量的看不见的手,达不到亚当斯密说的市场是消灭阶级、不平等和特权的最高级的工具的作用时,国家福利的提出就是必要的。正如马歇尔所说,市场是开展经济的最好手段,但是调和社会的开展要靠社会政策。此时,谈社会福利,是有现实意义的。假设政府不采取措施,保证最贫困的人的最根本的社会福利的权益,那么社会就会动荡。一个现代民族国家,在工业化的根底上,需求加强国家的管

9、理。国家给与公民平等的权益,这是国家民主与富强的意味。有人提出,美国社会有宏大的活力,比欧洲更有活力。我们应该成认市场的活力,但是,需求明确两点:第一,人不是经济动物,经济开展是一方面,社会开展是另一方面。社会理想给更多的人带来未来的光明。当笔者在北欧和西欧学习时,我的几个社会政策的导师对我讲述,资本主义只能带来效益,他们感触到诸多的理想的绝望。马丁路德金的谈到了人生而平等的一个理想。这个问题在美国至今没有处理,在新奥尔良飓风中暴露无遗。第二,美国的活力与活力并不完全在于社会体制,而在于它获得了地球的绝大多数的资源与财富。在西方学社会政策课程中,都要讲到美国人口占世界不多比例但却占有和消费了世

10、界上绝大多数的资源。世界上只需一个美国,而我们仅有一个地球,环境容不得更多的这样的存在。北欧那个社会的理想同样是西欧人向往的。中国开展经济是为了建立一个共同富有而调和的社会。国家福利还是建立一个民主的国家的需求。在一个福利国家提倡的是公民的权益,它包括政治的和社会的权益。政治的平等位置才干保证人们获得平等的享用社会福利的时机。同时民主的国家保证了资金运用的透明,与政府的廉洁和有效。当然平等绝不是平均。过去中国的平均主义制约了人的发明性。今天,我们要求均等的时机,决不是说,对高收入的红眼病甚至仇恨。一个民主的调和的社会也要求收入少的人拥有宽容的心态,来欣赏发明了并拥有了财富和优雅生活的人。国家福

11、利是社会主义的理想,特别是中国,它的目的是为了建立一个富强的社会主义的国家。社会阶级的团结是西方福利国开展的政治根底,它的实际让许多西方学者惊异它更像一个社会在向社会主义进化。中国是一个以社会主义为理想的国家,曾经是一个以工人阶级为主体以工农联盟为根底的国家。今天,它开展了,但社会主义的理想不曾改动。所以更需求结合各个社会阶层的力量,达成社会各个团体的团结,来实现社会公平的理想。假设各个社会集团只是思索本人的利益,各利益集团之间差距加大,不仅会产生两极分化,而且还会导致社会矛盾激化。如今城乡之间的差距在加大,城市人口之间贫富差距在加大。所以,社会要建立一个团结的纽带,一个共度难关的联盟。当东亚

12、其他国家在建立社会福利体系的时候,我们应该珍惜我们珍贵的遗产即我们的社会主义体系。社会主义不是建立在过去低消费程度上的共同的贫困,也不是贫富分化,当全球化的经济在迅速开展,同时全球不同经济开展程度,不同种族,不同体制的国家在寻求一种平等共享的社会体制的时候,我们没有理由放弃我们对理想社会的追求。国家福利存在于一个经济强大、人民富足、国力鼎盛的国家。从长久来说,从北欧的开展可以看出,社会开展还关系到国家的综合竞争力。福利国还是可继续开展与再消费的需求。福利的目的之一是强化并提高人力素质。基于国家竞争力的思索,继续投资与人力资本的构成部分,包括了教育、安康、效力和职业培训。东亚的经济危机曾经让他们

13、发现并摒弃只抓经济与消费的弊端,开场注重社会福利的开展。国家的作用不仅是开展经济,开展经济的目的是为了人民群众的福祉。没有福利不能够促进经济的腾飞。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森说,中国后20年改革的胜利是在前30年福利根底上进展的。如今失去这个保证,很难说今后经济更大的腾飞会有所保证。国家福利的开展还有助于建立一个完善的市场经济体制。市场如何启动开展?经济目的只是一个方面,假设不把社会福利开展作为经济开展的一部分,政府就不能很好地调配全部的资金。当市场曾经不能保证国家消费力的再消费时,国家的作用就是必要的。根据社会政策的严厉定义,教育与医疗都属于国家福利的范畴,不属于市场的范畴。可是,1990年代以后

14、,建立市场经济体制被确立为我国改革的目的,于是医疗卫惹事业也被推向市场。医疗改革的假设是:市场可以提高医疗卫生资源配置的效率。但是,结果并非无此。中国医疗事业的投资,比较相对本身的经济开展程度,费用已不算太低。从卫生总费用占GDP的比重来看,1980年为3.28%,1990年为3.87%,1999年第一次到达了世界卫生组织规定的最低规范(5%),次年超越世界平均程度(5.3%),到达5.7%。人均卫生费用大幅上升,医院的没备先进,床位多,甚至有许多条件高档的座落在旅游区,像疗养院似的医院,但是医改却失败了。表达不出福利。城市下岗工人、退休老人和乡村人不敢看病。许多老百姓得不起病,公共卫惹事业改

15、革结果令人绝望。世界卫生组织2000年对全球191个成员国的卫生总体绩效进展了排序,中国被排在144位,比埃及(63)、印度尼西亚(92)、伊拉克(103)、印度(112)、巴基斯坦(122)、苏丹(134)、海地()还要低,而据世界银行估算,这些国家的人均GDP都没有中国高。教育、医疗和住房属于国家社会政策的范畴,市场在配备这些资源上是失败的。三、开展国家福利涉及的要素如今,不仅仅开展国家福利有如上的需求,在20多年经济开展的根底上,中国到了开展国家福利的好时机。条件具备,时机成熟。国家福利的开展与以下诸方面都有亲密的关系。福利开展与经济效益的关系。一切西方国家包括东亚国家都在经济开展后有了

16、开展福利的需求,并且经济开展为开展福利提供了物质根底,中国也不例外。人们以为,中国开展国家福利会影响经济效率,中国过去曾有过有消费效率低下、平均主义的教训。如今开展福利不是在方案经济条件下,“吃大锅饭的体制下搞的,而是在一个新的层面上,消费高速开展,经济继续上升的情况下提出的。所以,不可同日而语。还有人以为,我们是一个大国,人口基数多,开展国家福利会导致财政预算庞大,国家接受不起。北欧的理想虽好,那是小国的社会政策。其实,开展国家福利不一定以国家投入多少资金为规范。乡村经济改革以前的乡村协作医疗获得了举世瞩目的成果,但是并没有多少钱。国家建立三级医疗体系,每个农民一年只交大约两毛钱参与协作医疗

17、,赤脚医生记工分行医。那时95%的大队拥有协作医疗体系,刚解放时,中国人民的安康目的属于世界上最低程度的国别组。到1970年代末,中国已成为拥有最全面医疗保证体系的国家之一,8085%的人口享有根本医疗保健。这使得人均寿命从旧中国的不到40岁提高至1970年代末的近70岁,婴儿死亡率从195降到41。那时中国人均GDP排名不高,但安康程度排名很靠前。在公共卫生领域,中国曾经被看作一个非常胜利的典范。但是,改革开放以后,只需5%的乡村还存留乡村协作医疗体系。经济开展了,福利指数却下降了。所以,福利和经济的关系并不是绝对的,重要的是国家的组织引导而不仅仅是资金的投入。因此,引出了下一个问题,即福利

18、与国家的关系。所谓国家福利是现代国家行政管理的一部分。国家对市场处理不了的问题,必需行使政府管理功能。比如教育,这是市场不可取代的。教育是国民再消费,是消费力再消费,是社会福利的一部分。完全市场化是国家的失职,必然使一部分人上不起学,必然呵斥教育没有一致的规范。医疗卫惹事业国家更不可推卸责任。救死扶伤的事业、国民安康素质的事业纯属社会福利事业。假设完全市场导向,必然会导致医疗高收费、见死不救,穷人看不起病,不仅得病的人与家庭堕入贫困,最终的结果是国民安康程度的下降。虽然我们目前学不来北欧以及英国的免费国民安康效力体系,但是我们必需强调国家对干涉市场的作用,确立新的体制。让医疗卫惹事业远离利益的

19、追逐,以救死扶伤、提高国民安康程度为目的。国家在福利事业上决不能退到幕后或者二线。国家是方案者也是详细的执行者。福利与品德的关系。常规是,经济根底有了,人们就有了品德的需求。所谓“温饱识礼仪。但是许多人认识或觉得到,经济开展了,但是人情却比以前冷漠了。这是由于惟利是图、贫富分化的缘由。而国家福利提倡集体主义,提倡各阶层的团结,要求富有的协助 贫困有需求的人,这是对先富起来的人的品德要求。中国古代文化的慈悲,西方文化的博爱都论及了品德。人在贫困中谈品德是勉为其难的,所谓乱世出刁民等等。有了经济根底,就有能够活得面子些,追求精神层面的东西。在贫富差别仍存在的社会,对弱者的关爱,对社会的关爱,是一个

20、社会的亮点。在一个极端私欲的社会中,一边是获得了大量财富的富人,一边是被社会遗弃的穷人,那么就会导致穷人的仇恨甚至社会的不稳定。所以,福利是有品德根底的。国家福利的开展不仅仅是无产者的斗争,另一方面,必需是有产者情愿为社会做第二次,或者第三次分配。这些行为的根底是品德。福利和NGO、NP0的关系。当贫富差距存在,富人情愿为穷人捐赠或者做一些任务的时候,出现了许多慈悲机构和非营利机构。在中国,如中华慈悲总会、青基会、扶贫基金会等等。这些机构为许多情愿为穷人任务或募捐的人提供了渠道,为筹备更多的资源提供了渠道。非政府组织的作用是应急,它们不能取代国家的功能。在福利上,许多领域照旧是国家的责任,需求

21、国家担任。比如,教育是国家福利方案的部分,国家应该统筹处理乡村青少年失学的问题,慈悲机构不能取代国家的功能,来设立普遍的机构或者方案处理大面积的问题。在兴隆国家,这些基金会的功能是给优秀的学生提供私立学校的奖学金或者大学人学奖学金,而这个根本教育是国家的工程应该是免费的。所以,国家必需担任,来经过税收整合社会资源。假设在二次分配可以处理的问题,就不要在三次分配上处理。假设靠非政府组织处理大面积的常规性的问题,必然是国家的行政管理出了问题。而非政府机构是不能代理国家的功能的。由于它们的个体之间的差别,会和自在市场一样,会带来非规范化,带来混乱,甚至带来金融动荡。福利与法律的关系。假设出现以上问题

22、,必需求求国家制定有关法律,法律可以改动福利混乱的无序形状。过去曾经由于短少资金,靠群众道路或者群众运动来搞社会福利和救助,但是一个开展了的社会应该是规范的法律社会,靠现代国家的管理规那么来规划社会行为。一个现代国家必需是法制的国家,明确规定国家与公民的关系,明确国家的责任与赋予公民的权益与义务。法规明确了各种职责的界限,防止了执行的模糊。在职责与权益上需求有明确的界定。一个现代社会必需是法制社会。社会福利与家庭的关系。北欧福利国国家承当了更多的功能,甚至取代了家庭的功能。有人以为福利国取代了家庭的作用,导致家庭解体。我以为福利国决不能破坏家庭。中国具有和西方国家不同的文化,自古以来,中国的家

23、庭功能很强。现代化的开展只是使家庭规模变小。中国传统文化应该得到弘扬,尊老爱幼的传统不可丢弃,养老也被写入了宪法。这些传统的家庭福利功能,一方面稳定了家庭福利,这一符合人性的自然的规律,保证了家庭的温情;另一方面也减少了福利国家的财政支出。家庭的功能不可被社会完全替代。不可否认,家庭福利是福利国政策的一部分。比如援助贫困家庭,处理社会效力问题等等。社会福利与个人的关系。市场经济下的福利,国家更多地强调了个体依赖,个人担任。但是,这决不意味着国家的完全退出,把福利责任推给个人竞争,推给商业市场。国家福利保证了个人的尊严与面子的生活。在北欧,国家福利是一种公民的权益,提供应每一个人,这样的平面构造不给领取福利的人以羞耻的觉得。英国的国民安康效力也是如此,免费提供应每一个人。对于富人来讲,国家福利并没有缩减个人的自在,个人可以选择更昂贵、更个性化的市场效力。在社会生活里,没有绝对的个人的自在,假设他的自在是建立在剥夺他人的根底上的,这个自在就必需遭到限制。对于穷人来讲,市场经济下的福利体系强调了个人的责任,不能完全依赖国家。但是个人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