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31城市道路设计_第1页
731城市道路设计_第2页
731城市道路设计_第3页
731城市道路设计_第4页
731城市道路设计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城市道路设计一、设计内容一般情况下,城市道路的平面定线受到路网的布局、道路规划红 线宽度和沿街已有建筑物位置等因素的约束,平面定线的自由度要比 公路小。由于城市道路所处的地形一般较平坦,纵断面设计也容易解 决。城市道路设计中一般先进行横断面设计,然后再做平面和纵断面 设计。(一)横断面设计机动车道设计(1)路段上机动车道通行能力的计算(2)机动车道宽度的确定非机动车道设计(1)非机动车道通行能力的计算(2)非机动车道宽度的确定人行道设计(1)人行道和横坡度的确定。(2)人行道在道路横断面上的布置一般都对称布置在街道的两 侧,但在受到地形、地物限制或有其他特殊情况时,也可作不等宽布 置。4. 车

2、行道路拱、横坡度(1)车行道路拱 车行道路拱的形状,一般多采用双向坡面,由路中央向两边倾斜, 基本形式有抛物线型、屋顶线型和折线型。柔性路面通常采用改进的 二次抛物线路拱和折线型路拱,对于路幅宽度在 20m 以下( 包括 20m) 的道路采用改进后的二次抛物线路拱,对于路幅宽度在20m 以上的道路,采用折线型路拱。(2)车行道路拱的横坡度 为了排水的需要,车行道的路拱应具有一定的横坡度。路拱 坡度的确定,应以有利于路面排水顺畅和保证行车安全、平稳为原则。 在确定路拱横坡度时,应考虑横向排水、道路纵坡、车行道宽度、车 速等因素。根据上述因素及路拱形式,路幅宽度 24m 及以下的道路,其路拱 横坡

3、度选择2%,路幅宽度在24m以上的道路,其中间两条车道横坡度为1 %。两侧车行道横坡度为1.5 %。人行道横坡度均选择2%。(二)平面设计城市道路的平面设计要确定道路的走向及其位置。平面设计的主 要内容包括:平曲线半径的选定和曲线与直线的衔接,导线要素计算, 行车视距计算及弯道内侧障碍物的清除,沿线桥梁、道口、交叉口和 广场的平面布置,道路绿化和照明布置,停车场和汽车加油站等公共 设施的布置。导线要素计算包括:导线间距离;导线方位角、偏角;圆曲线以 及缓和曲线长、外距、切线长;交点及曲线特征点桩号;相交道路方 位角。导线图绘制包括:导线网、圆曲线、缓和曲线以及相交道路的绘 制。(三)纵断面设计

4、竖曲线在纵断面相邻两个坡段的转折处,为了便于行车,插入一段曲线 缓和,这条曲线称为竖曲线。竖曲线的形式可采用抛物线或圆曲线, 在设计和计算上抛物线比圆曲线方便些。合成坡度合成坡度的计算公式:I =Jih2+i2I合成坡度(% ;i h超高横坡度或路拱横坡度(%;I路线设计纵坡度(%。二、绘图要求(一)道路平面设计图绘制要求平面图图线(1)道路平面图线型线号的采用路中心线应采用细点划线表示、公路地界线用双点划线 (一 一 一)表示,城市道路规划红线可采用粗双点划线表示,也 可用粗实线表示,后者常用于实现红线的设计图中,即路幅宽度已达 到红线宽度者,红线即路幅边线时,可用粗实线表示。中央分隔带边

5、缘线、边坡线、护坡道边缘线、原有道路边线、机非分隔带边缘线、 边沟线等采用细实线。尺寸引出线用极细实线表示。圆曲线的切线用 虚线表示。(2)管道平面图的线型管道平面图同道路平面图线型、线号,原有管线用细实线,设计 管线用粗实线。标注和尺寸引出线均用极细实线。(3)交叉口平面图的线型平面交叉口平面图中车行道边线用粗实线,分隔带边线、胀 缝线( 双线)等高线、水泥混凝土分块线 ( 缩缝) 均采用细实线。立体交叉口图中上层桥边线用粗实线,下层桥边线 (受遮部分 ) 用粗虚线,原地面道路用细实线。平面图里程桩的编制 里程桩的标注应在道路中心线上,编制顺序由起点至终点,按从 小到大,从左到右。通常从西到

6、东,由南至北编里程桩,如果因衔接 己建工程需要,也有 0十 000设在北端或东端。”十”号的左方为公里 桩,标注在路线前进方向的左侧,未达 1km 的里程桩即为“ 0”。百米 桩即“十”号右方的数字标注在前进方向的右侧,具体位置应以垂 直于路中线的短线表示公里桩和百米桩。路线弯道处,应编制平曲线 上的特殊桩号,除整桩每10m或每20m一个以外,加特殊桩数字及其 名称,如ZH(直缓起点)、HY(缓圆)等,并且以数字为下标,表示第 n 根平曲线。交叉口交点处、路缘石圆弧线的切点处亦应加特殊桩号,立体交 叉主线及匝道线的里程桩号左首应加各条线路名称或以 A、 B、 C 等命 名,或以SN NS WN

7、 NE等命名以示主线左、右转匝道的名称。曲线要素和坐标在平面图靠近平曲线的适当位置 (最好在路幅之外 ),应列表标注 平曲线要素:交点位置、交点编号、圆曲线半径、缓和曲线长度、切 线长度、曲线总长度、外距等。可以以单个曲线要素做成小方框标注 在图内适当位置,也可编制数条平面曲线要素的一览表,列于图纸下 方,路幅之外。坐标网络采用极细实线绘制,南北方向轴线代号为X,东西方向轴 线为 Y 轴。凡标注特殊点或控制点坐标的可在被标注点的附近标注, 也可采用引出线的形式标注(引出线必须细) 。标注坐标值数左前方应 标注坐标代号。坐标数值的计量单位用 m并精确到小数点后三位。高 等级公路及重要城市道路应绘

8、制导线图并列出导线坐标表。(二)纵断面图绘制要求 纵断面的图样布置在图幅上部,测设数据及设计高程采用表 格形式布置在图幅下部。高程标尺布置在表格上方左侧,高程标尺可 用单线条上划刻度,也可用双线条比例尺竖立形式表示,标尺的左端 应写出整数高程(以m为单位)。纵断面图中的水平距离与高程按不同 的比例绘制。表格中表列内容和顺序可按不同设计阶段和不同道路设计要求而 增减,如用电脑作图则用硫酸白纸绘制,如手工绘制的毕业设计通常 用厘米透明纸75X 50cm图线道路设计线应采用粗实线表示;原地面线应采用细实线表示;地 下水位线应采用细双点划线及水位符号表示;地下水位测点可仅用水 位符号表示。2里程桩的标

9、注 里程桩号在纵断面图下方的表中自左向右排列,由小到大 0+000 靠近标尺,应将所有整桩及加桩号 ( 控制点桩号、特殊桩号、平竖曲线 起讫点的桩号、交叉口的桩号 ) 示出。桩号的字底应与所表示桩号的位 置对齐。公路图整公里桩常标“ K”,其余桩号的公里数可省略。3平曲线的标注 平曲线在路线上的位置在纵断面图中应在表中专设一栏,以便设 计中平竖曲线的线型能很好的协调,也便于评审。在测设数据表中的 平曲线栏中,道路左右转弯应分别用凹、凸折线表示。在曲线的一侧 标注交点编号、桩号、偏角、半径、曲线长。4竖曲线的标注当路线设计坡度变化时,变坡点应用直径为 2mn中粗线圆圈表示; 切线应采用细虚线表示

10、;竖曲线应采用粗实线表示。标注竖曲线的竖 直细实线应对准变坡点所在桩号,线右侧标注桩号;线左侧标注变坡 点高程。水平细实线两端应对准竖曲线的始、终点。两端的短竖直细 实线在水平线之上为凹曲线;反之为凸曲线。竖曲线要素 (半径R切 线长T、外距E)的数值均应标注在水平细实线上方。竖曲线标注也可 布置在测设数据表内。此时,变坡点的位置应在坡度、距离栏内示出。5沿线构造物及交叉口标注道路沿线的构造物 (如桥梁、涵洞 )、交叉口可在道路设计线的上 方,用竖直引出线标注。竖直引出线应对准构造物或交叉口中心位置。 线右侧标注桩号, 45 斜线上方标注构造物名。6盲沟和边沟 公路纵断面中盲沟与边沟底线可绘制

11、在设计线下面,也可列在图 下方的创设数据表内专列一栏盲沟或边沟,分别标出坡度与距离。城 市道路纵断面设计图中有专设边沟栏,特别是锯齿形边沟应在栏内标 出高程、距离坡度。7管线纵断面图 纵断面图中,如有横穿路线的管涵,应标注管涵的规格和管内底 高程。如地下给排水管平行道路敷设,宜单独绘制纵断面图。城市道路排水管道纵断面图可对应管线平面图合在一张图中表示 (1 号或 2 号图 ) ,其上为平面图,下方为纵断面图,也可分别绘制。管 线纵断面图中上方为设计地面线、原地面线及管道内底纵线,图下方 绘制相应的表格。(三)标准横断面图绘制要求方案阶段的道路设计横断面只要绘制标准横断面,图中绘出横 断面的形式

12、 (几幅路 ) ,各组成部分的顶面线均用中粗实线,道路中心 线用细点划线;横坡排水方向用单面短箭头表示,规划红线可以以双 点划线表示,也可直接绘制后退红线的沿街房屋边线。标注横断面中 应注明各组成部分尺寸,并注出路侧方向。地下管线规格、名称可用 图例符号画在相应的水平和垂直位置。此处还应绘制地上照明灯杆及绿化带布置以及路面结构方案。施工图阶段的标准横断面宜标出与路中心线对应的相对高程。 标准横断面图内宜安放路拱大样图和侧石大样图以及人行道、非机动 车道和机动车车道的路面结构图。(四)平面交叉口设计图绘制要求 各阶段道路设计图中的交叉口平面图一般绘制在路线平面设计图 中,只需在交叉口中心加里程桩

13、、列出交点 X、Y 坐标点及标出交叉口 转弯处路缘石的转角半径。方案阶段应绘制交通组织图及流量流向图。1. 交叉口流量流向图 交叉口流量流向图应在交通量观测基础上完成,或者是预测设计 年限的流量流向图,流量流向图中相交道路路边线用细实线绘制,路 宽可不核实际道路尺寸绘制,以满足流量的宽度设置比例为限,流量 的数量应用阿拉伯字平行流向书写,其单位为Pcu/h或veh/h,相交道路的路名应标出。交叉口交通组织图 平面交叉口交通组织图可以在方案阶段或施工图阶段制作。一般按 1:200 1:500比例绘制,其上应绘制行人横道线 ( 斑马线)及其 宽度,车道划线和进口道车道划分情况(用箭头表示) ,车行

14、道边线用 中粗线,人行道外侧边线用细实线,分隔带用细实线。如有展宽路口 车行道的,应标注出展宽的长度,交叉口上设置的交通标志应以图例 绘制。交叉口竖向设计图交叉口竖向设计图比例采用 1:2001:500,视交叉口的大小而异, 交叉口竖向设计图可以与水泥混凝土分块图合成一张图,也可分别绘 制。交叉口竖向设计高程的标注应符合下列规定:(1)较简单的交叉口可仅标注控制点的高程、 排水方向及其坡度; 排水方向可采用单边箭头表示。(2)用等高线表示的平交路口。等高线宜用细实线表示,并每隔 四条细实线绘制中粗实线。(3)等高线的高程数值应平行等高线方向写,竖向设计图中应列 出纵坡横坡坡值、坡向。当交叉口改

15、建 (新旧道路衔接 ) 及旧路面加铺 新路面材料时,可采用图例表示不同贴补厚度及不同路面结构的范围。交叉口水泥混凝土分块图 交叉口水泥混凝土常在施工图中表示, 比例为 1 : 2001: 500, 车行道边线用粗实线,水泥混凝土分块线采用细实线,涨缝处采用双 细实线。交叉口图中应列出相交道路路名、总宽度、各组成部分宽度 以及交叉口交点的坐标,方位角 ( 或交叉口交角 ) 和桩号。水泥混凝土 路面的设计高程应标注在板角处,并加注括号。在同一张图纸中,当 设计高程的整数部分相同时,可省略整数部分,但应在图中示出中心 交点的完整高程。城市道路设计实例(一)工程概况 北京市某商务居住综合区位于北京市朝

16、阳区东三环附近,是北京市中心商务圈的重要组成部分,该项目处于规划建设的CBD东北角,但其路网建设对CBD有着重大影响。该项目周边有两条 CBD规划的城 市主干路(朝阳北路、朝阳路) ,和一条城市次干路,项目区域内的中 路直接连通CBD内建设的中央电视台,为疏散 CBD内交通发挥巨大作用。此次设计道路有三横二竖, 均为城市支路, 道路总长为 2426.28m。(二)现况情况在规划范围内现况道路情况为:一街局部路段,有3m宽的小路,道路两侧有15cm的槐树;中街东段有现况 6m宽的路,路北侧有 10cm的柏树,南侧有25cm的槐树;中街有现况6m宽的路,路西侧 25cm的槐树,路东侧有两排树,西侧

17、为25cm的槐树,东侧为25cm 的杨树,其余处没有现况路。该项目规划道路红线范围内有树径大于 10 cm 树约有 363 棵。外围道路路网,西侧为东三环快速路,在此段为连续高架,桥下 为辅路;东侧为针织路,城市次干路(现况为一块板,路面宽15m),北侧为朝阳北路, 城市主干路(现况已按规划实现) ,南侧为朝阳路(现 况为三快板, 6+2.5+15+2.5+6)。除东三环路和朝阳北路已按规划实现 外,其余两条路还未按规划实现。(三)工程设计依据和标准交通影响评价报告 交通影响评价报告的审核意见 外部道路规划控制标高北京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测绘院提供实测现况 1/500 地形图及中线、红线规划成果

18、及1. 设计依据(1)(2)(3)(4)现况地下管线。( 5)城市道路设计规范 。(6)道路两侧新建项目建筑总平面。2设计标准城市支路计算行车速度为30km/h,每条车道宽度为3.5m。(四)设计概要 道路设计方案主要通过对该地区开发建设规模和规划路网的交通 分析,结合实际情况,满足交通需求,确定道路设计横断面及交通组 织。主要概况如下:1. 交通组织 该地区用地内的交通出行向西出口两个,接东三环辅路,为右进 右出平交路口;向东出口两个,接针织路为平交灯控丁字路口;向北 出口一个,接朝阳北路为平交灯控十字路口;向南出口一个两个,西 路路口为右进右出平交路口,中路为平交灯控十字路口。道路平面及横

19、断面设计(1) 南街,西起东三环辅路,东至中路,道路长465.14m,为支路, 红线宽20m道路横断面为一幅路,路面宽度按规划实现,为 12m机 动车道数为一上一下,两侧人行步道宽 4m。沿线与东三环辅路、西路、中路相交。东三环辅路口接现况,为 右进右出路口,呼家楼西路、中路口为灯控丁字路口。(2)一街,西起中路,东至针织路,道路长 220.8 m为支路,红 线宽20m道路横断面为一幅路,路面宽度为 12m机动车道数为一上 一下,两侧人行步道宽 4m。沿线与中路、针织路相交。中路路口为非灯控丁字路口,针织路 接现况,为灯控丁字路口。(3)中街,西起东三环辅路,东至针织路,道路长 699.08m

20、,为支 路,红线宽20m方案一道路横断面为一幅路,路面宽度按规划实现,为12m两侧人行步道宽4m中路路口以东,0+4750+675路段6m宽的现况路两侧有 25cm的槐树 29棵需要伐移。主要考虑到该地区的交通重要性,道路断面还要 以交通功能为主,保证全线断面一致,因此,设计断面仍为一幅路, 按规划实现,宽度为12m两侧人行步道宽4m沿线与东三环辅路、西路、中路、针织路相交。东三环辅路接现 况,为右进右出路口,针织路接现况,为灯控丁字路口,西路和中路 路口为灯控十字路口。(4) 西路,南起朝阳路,北至南街,道路长408.64 m,为支路,红线宽25m道路横断面为一幅路,路面宽度按规划实现,为16m机动车道数为一上一下,两侧人行步道宽 4.5m。沿线与朝阳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