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头梁村基本情况_第1页
河头梁村基本情况_第2页
河头梁村基本情况_第3页
河头梁村基本情况_第4页
河头梁村基本情况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河头梁村基本情况河头梁村以村委会驻地傍运粮河头、又多梁姓,得名。位于新河镇南部,长屿东南方1.6公里,西傍山。东交姚施洋村,南接上桥头村、屏上村,西连塘前村,北邻丁岙村。全村总面积为2平方公里,总耕地面积为510亩。总人口1690。本村辖12个村民小组。有自然村河头梁,系一块状聚落。曾有完小一所。历史沿革明代成化十二年(1476)属太平乡第八都清代康熙十二年(1673)属长屿村民国15年(1926)属东区新河乡民国20年(1931)属塘岙乡民国24年(1935)属长岙乡民国33年(1944)属长寿乡1949年属长寿乡1950年9月属塘前乡1951年(土改时期)属塘前乡,称第1村1956年(合作

2、化时期)属长屿乡,称幸福社1958年10月(公社化时期)属新河人民公社塘前营1959年3月属新河人民公社塘前管理区1961年(体制下放后)属新河区长屿公社河头大队1981年改名为河头梁大队1983年(改制后)属长屿乡,称河头梁村1985年属长屿镇,称河头梁村2001年属新河镇,称河头梁村至今六闸潮基本情况六闸潮村地处新河镇中东部,2018年8月由原六闸村与潮观村合并后得名。南宋期间,六闸潮村地处出海口,朱熹曾在这里筑闸修桥治水,修的这座闸叫金清闸,此闸虽已湮灭,但村里还留有一座纪念朱熹的文公祠。与朱熹的渊源,让六闸潮村带上一层历史文化气息。金清大港分从西、南、东三面擦边淌过,从北穿境而流过,村

3、民枕水而居。六闸潮村由倒坎、下岸、潮灌3个自然村组成,以姓陈为多。全村有2100人,耕地1047亩,其中水田958亩。金清二期工程被征用150亩土地,剩有耕地面积约900亩。六闸潮村原是一个落后的村庄,在2007年借助金清二期拓宽难得的历史机遇,争取了上级政策支持,依托金清大港穿村而过的天然优势,在金清大港北侧建设一个集农民公寓、连排小康型为一体的高品质住宅小区六闸新区,百姓的住房得到改善。2012年,在金清大港两岸修建了1400米的漫步道,供村民及周边群众休闲健身。2014年,村里投入300万元,建起了全省一流的农村文化礼堂,内有大美江村馆、水文化馆、民俗记忆馆、家风家训馆、婚宴厅,丰富群众

4、的文化生活。近年来,村里还启动了“美丽乡村”项目、A级景区村庄项目,先后投入资金千万余元,新建了治水广场、文化广场、法制广场、生育公园、文化长廊,并对池塘、道路、绿化等村级基础设施进行生态整修,植入更多的文化元素,在实现了道路硬化、路灯亮化、村庄绿化、卫生洁化、环境净化的同时,又提升村庄的品质和内涵。2016年起,村里启动了城中村改造项目,拆除老屋110多间,在六闸新区又新建了2幢27层的江景房,一批低矮的老屋被拆除,村庄发生了脱胎换骨的巨变,村容村貌焕然一新。此外,村里又整村流转土地100多亩,种植了麦田、马鞭草、百日菊、向日葵等各类花草,一年四季花团锦簇、花香四溢,吸引各地游客纷至沓来,一

5、个村在花中、人在画中的花园式村庄,犹如一幅浓淡相宜的水墨画,正在美丽的温岭大地上徐徐展开。历史沿革宋代、元代、明初隶属于黄岩县繁昌乡(旧名万岁乡)第九都。明成化五年(1469)置太平县。经清代,及至民国3年(1914)太平县改称温岭县。民国15年(1926)属温岭县东区新河乡。民国24年(1935)属温岭县第二区蔡洋乡(全乡15个保)。村境一直属之。解放后,1951年(土改时期),属披云乡。村境一分为二,分别称称第3村(含后行村域)、第2村。1956年 (合作化时期) ,由第3村、第2村再加上同属披云乡的第4村(咸田湖村域) 合并建成高潮社。1958年10月大公社化时期,隶属新河人民公社蔡洋营

6、。第3村因村委会驻地六闸,改名为六闸生产队;原属第3村的后行地域分开,以后行自然村建成后行生产队;第2村因村委会驻地潮灌(据清嘉庆太平县志载为“潮观”,后以潮水灌田,因名“潮灌”),村改名为潮观生产队。第4村地域以村委会驻地咸田湖而命名咸田湖生产队。1961年(大公社体制下放) ,蔡洋营改名为蔡洋人民公社。二村分别称六闸生产大队、潮观生产大队。1983年撤销人民公社建制) ,改大队之名而称村,六闸、潮观分别称六闸村、潮观村,均属蔡洋乡。1992年5月,随蔡洋乡并入新河镇。2018年8月,六闸村、潮观村合并称六闸潮村至今。大事记1950年,六闸与潮观、咸田湖合建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1958年10月

7、,办大食堂,设下岸樟树里、倒坎、潮灌三处。1961年停办。1961年12月,建立以六闸为主的蔡洋渔业队。1966年12月,分别建立六闸、潮观贫下中农协会。1970年4月,重新分别建立六闸村、潮观村党支部。1971年4月,在村部南面田中发现排列紧密的杉木桩,经查桩基东西走向,宽约6米,长70余米,社员挖里拔桩数十立方米,后被新河区公所禁止。1982年,六闸桥面将石板改建为钢筋混凝土桥面。1984年1月,二村实行第一轮土地联产承包责任制,承包期为15年。1986年10月,陈维西、陈妙定、张冬友、张明文在倒坎陈万辉家开办乐神服装厂,生产各式春秋装。1994年12月,六闸至山后鲍村级公路验收通车,全长

8、0.83千米。1998年9月,实行第二轮土地承包,承包期30年。2003年1月,九洞桥拆除重建为钢筋混凝土桥竣工,桥5孔,长120米。2006年六闸改建后称为“六闸大桥”。12月29日,温岭市金清二期工程开工典礼在六闸举行,时任省水利厅副厅长陈岳军、台州市副市长李跃程、温岭市委书记陈伟义、常务副市长林先华等出席。2007年,在港北九洞桥西北建成小康型住宅28套。2008年,六闸村部综合办公楼建成,共三层楼9间,总投资110余万元。2010年12月,台州市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授予原六闸村为“台州市卫生村”称号。2011年1月,温岭市委、市政府授予原六闸村“村庄整治达标村”称号。4月,市政府授予原六

9、闸村“2010年度城乡环卫一体化工作先进村”称号。6月,温岭市委授予原六闸村党支部为“先进基层党组织”称号。是年,在小康型住宅楼北面建成农民公寓96套,建筑总面积13100平方米。2012年3月,温岭市委、市政府授予原六闸村“2011年度市清洁家园工作先进单位”称号。3月,温岭市委、市政府授予原六闸村“农民建房三年行动工作优秀单位”称号。在原庆丰桥北80米处建钢筋混凝土大桥,名永乐桥,长126米,宽7.5米。原六闸村江滨公园建成。2013年2月,温岭市委、市政府授予原六闸村为“2012年全面小康建设示范村”称号。5月,六闸廊、凉亭等建成。12月,温岭市委、市政府授予原六闸村“五星市廉洁村”称号

10、。12月,浙江省气象局授予原六闸村“气象防灾减灾示范村”称号。2014年2月,温岭市委宣传部、市农村工作办公室授予原六闸村“最美村庄”称号。10月,村文化礼堂建成,占地1000平方米,建筑面积2000平方米,总投资300余万元。2015年下半年,对范公祠、朱公祠进行全面大规模整修。2016年6月,台州市委授予原六闸村党支部“台州市先进党组织”称号。6月,温岭市委、市政府授予原六闸村文化礼堂为“优秀文化礼堂”称号。2017年,建成观景桥;建成亭廊印月景区。2018年5月,在原六闸村举办“5.20麦田音乐节”,连续一周,参观人数达到15万多人。7月,国家司法部、民政部授予原六闸村为“全国民主法治示

11、范村”。8月28日,六闸村与潮观村合并为六闸潮村。2019年,六闸潮村文化礼堂获得了省级五星级文化礼堂称号。通过了市创A级景区村庄的验收,建造了52个车位的生态停车场。楼岙村基本情况楼岙村以村委会驻地楼岙得名。位于镇境西南部。西壤铁场村,北连硐天新村之下章,东接屿头村,西南连岙里。正南高山隔乌龙岙村。据明嘉靖太平县志地舆上载:“山自紫皋、铁场来,率粗厉雄猛楼峰,在县东二十里楼岙山。” 别名“楼峰观”。全村总面积为1.3平方公里,总耕地面积为591亩。本村辖13个村民小组,户籍人口1368人,487户,外来人口85人。村集体经济年收入100000元,2015年农民人均收入达20556元。 村内有

12、长屿初级中学,办得出色,台州闻名。境内有横淋公路与大石松一级公路东西走向横贯境内,且有多条村境混凝土路纵向南北交叉其间,交通十分便捷。山园产杨梅、枇杷、柿子、梨等水果及松、衫等树木,特别是杨梅颇负盛名。平川盛产稻谷、甘蔗、葡萄。楼峰郁郁葱葱,西溪、东溪碧水淙淙,后丁河水清澈,上河沌鱼儿欢,村建水库,碧水涟漪,百姓得饮甘泉。楼岙村山清水秀,风华物茂,政通时相合,人和事不违。大事记明成化十二年(1476)属第八都。清康熙十二年(1673)属长屿村。清乾隆六十年(1795)属长屿庄。民国20年(1931)属长屿乡。民国24年(1935)属万寿乡。民国33年(1944)属长寿乡。1949年6月建新河区

13、,属之。1950年4月长寿乡撤销。1950年6月建万寿乡,属之。1951年(土改时期);万寿乡第14村。1956年(合作化时期)3月万寿乡并入长屿乡,属之,称金桥社。1958年10月属新河人民公社长屿营楼岙大队。1959年3月属新河人民公社长屿管理区。1961年9月(体制下放后)属新河区长屿公社,称楼岙大队。1983年(改制后)楼岙村。1985年属新河区长屿镇,称楼岙村。1992年撤区,属长屿镇。2001年10月长屿镇、塘下镇、新河镇三镇合并成新河镇。楼岙村属之至今。上莫村基本情况上莫村以村委会驻地上莫得名,位于新河镇南部,东毗下莫村,南邻下张村,西接下王村,北壤上方村,地处木城河两岸,系水乡

14、平原。村总面积0.53平方千米,共1229人,有耕地600多亩,种植水稻、茭白、瓜类为主,山场60亩。横淋公路穿境而过,与石松一级公路相距仅300米之遥。20世纪末,“村村通”公路工程完工。2008年在“村村通”工程的基础上又实现混凝土路面硬化工程,6米以上宽的主村道实现亮化工程,交通十分便捷。房前屋后宅旁人行道基本做到了“泥土不露天”,村内达每家门前,出行方便。“人生有三苦:打铁、撑船、磨豆腐。”三者都有一个共同点,是力气儿活、小心儿活、时间儿活。过去,上莫百余户村民在家乡或到外地宁波、上海等地磨豆腐,起早贪黑,三更睡觉五更起床,一天的工作都在浸泡豆子,磨豆腐,烧浆,直到出售,日复一日,年复

15、一年。此后,头脑活络的上莫人纷纷转行经商或办厂。上莫村经济结构以第二、三产业为主,大小企业29家。2010年,塘下工业园区建成,上莫区块内有三家规模上企业。村年集体收入约20万元,农民人均收入为21007元。重视文化建设,建成一个占地4亩的文化活动中心,集休闲、娱乐为一体,丰富百姓的文体生活。在村两委的带领下,加大了村庄环境整治、道路建设、节点打造,村庄面貌焕然一新,先后获得温岭市村民自治示范村、文明村、生态村、第一届综合经济实力自强村、“村村新”市级达标村,台州市生态村,浙江省美丽宜居示范村等一批殊荣。近年来,村两委以“乐活上莫”为主题推动美丽乡村建设,走出一条党建、经济、民生、健康等工作相

16、结合的特色发展之路,开创出特色鲜明的新农村建设新篇章,成为一个有故事、有记忆、有乡愁的醉美乡村。历史沿革明代成化五年(1469)以前,隶属黄岩县。明代成化五年(1469),台州知府阮勤,以地远难治,奏析黄岩县境之太平、方岩、繁昌3乡及灵山乡之一部分共21都之地,置太平县,属台州府。明代成化十二年(1476),属太平乡第七都。清代康熙十二年(1673),属太平乡第七都,塘下村。清代乾隆六十年(1795),属太平乡第七都莫家庄。民国初年属东乡(区)。民国2年(1913)属新河乡莫家庄。民国3年(1914),太平县因与山西、四川、安徽等省之太平县同名,改称为温岭县,本村境属之。民国16年北伐胜利后,

17、改制废道,县直隶于浙江省。民国18年(1929),属镇海乡,称上莫村。民国19年(1930),属东区,即永镇区。民国20年(1931),属东区(永镇区)上莫乡。民国24年(1935),属塘下乡。1949年5月,县城解放,6月沿用民国时期政区区域。年底废除城乡保甲制度,建立新河区。1949年6月29日,温岭县成立县人民政府,隶属于浙江省第六专员公署(即今台州行政公署)。7月建新塘乡,村境属之。1950年10月,从新塘乡划出建下张乡,村境属之。1951年(土改时期),属下张乡,称第1村。1954年5月1957年7月和1958年12月1962年5月,因台州专员公署撤销,县隶属于温州专员公署外,至今一

18、直属于台州地区行政公署及后改称的台州市。1956年3月(合作化时期),属塘下乡,称黎明社。1958年,属新河人民公社。1959年属新河人民公社塘下管理区。1961年(体制下放后),属塘下人民公社,称上莫大队。1968年以后(文革期间),称立新大队。1980年,恢复上莫大队原名。1983年(公社改制后),属塘下乡,称上莫村。1992年,塘下乡改称塘下镇,村属之。2001年,塘下镇并入新河镇,上莫村属之至今。大事记1949年5月28日,温岭解放。6月3日,新河和平解放。1951年3月境内全面开始土地改革,至次年5月结束。1954年,始行粮食统购统销。1956年,建黎明合作社。1958年,开始实行人

19、民公社化。1962年,横淋公路之横山头箬横段竣工。1966年6月,“文化大革命”运动风潮波及新河上莫。1977年8月,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党中央正式宣布“文化大革命”结束。1983年,公社化体制撤销。1995年,重建上莫大桥,跨木城河,长28米,宽6米。(此前曾重建长18米宽2.5米的立新桥)1996年,全面建成三面光渠道,保进排灌畅通,控制水土流失。1997年,建成了省商品粮基地,面积236亩,成省级现代化农业示范园区,内设有标准泵站。1998年,域内中心路、主干路和村村通道路全面建成混凝土路面,全长4030米。实现卫生改厕配套设施,全面解决排污问题。村内用上自来水。1999

20、年,兴建老人活动室5间,占地800平方米。2000年,在横淋公路上莫段实施亮化工程。2001年,投入资金150万多,建成面积达436亩的市级农业示范园区(含下张村200亩)。2002年,全村实现工农业总产值2945万元。门前路实现硬化、亮化、绿化。2003年,获得“市治安安全村”称号。2004年,村部大楼建成。获得“温岭市村庄整治合格村”称号。2005年,建隔泾王桥。2008年,村文化广场建成。2010年,塘下工业园区建成,上莫有3家企业入园。2011年,获“温岭市小康建设示范村”称号。又获得“温岭市文明示范村”称号。2012年,村部建文化活动中心。获得“温岭市先进党组织”称号。2013年,建

21、成温岭200多亩的市级农业观光园,集葡萄采摘、池塘垂钓、休闲观光于一体。2016年,牛轭塘公园建成。温岭市美丽乡村项目建成。2017年,后门路硬化。2018年,浙江省美丽宜居示范村建设验收下林村基本情况下林村,以村委会驻地大下林得名。简称下林。位于新河镇南部。东毗中洋新村、箬横大路毛村,南邻箬横镇李桥村,西交箬横镇亚湖村,北界南洋岙村、下张村。下林平原,村村相望,农田环绕,河浦网络,池塘棋布,石桥纵横,阡陌交通。辖3个自然村。有耕地1196亩,其中水田1182亩。2003年土地整理100余亩。下林村盛产稻谷。山场50余亩,产毛柴。有宋代出土文物嵌珠大螺杯两只,由村委会保管。牛头屿庙遗址在其境内

22、。2000年启动“新世纪新农村建设工程”、开展以“十村整治、百村示范”为抓手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活动,开展旧村改造、道路硬化、亮化、环境绿化、美化,以及村部建设,以新的生产方式确保农业增收增效,农民生活水平提高:以新的生活方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以新的村容村貌,改善农村居住环境;以新的管理方式推进基层民主政治建设。自然村【大下林】以姓氏得名。位于塘下街南2千米,运粮河东岸。部分村民以开采岩石为副业。有完小1所。【小下林】以姓氏得名。位于塘下街南2.8千米,与白峰村毗邻。部分村民以加工薯面(俗称绿豆面)为副业。【徐家里】以姓氏得名。位于塘下街南2.5千米。村周多湖泊。多徐姓。历史沿革明成化十二年(

23、1476) ,属太平乡第七都。清代,属第七都。民国时期,属塘下乡。1949年,属新塘乡。1951年,土改时期,属下张乡,称第4村。1956年,合作化时期,归塘下大乡管辖,称黎明社。1958年,属新河人民公社下张营,称下林大队。1959年,属新河人民公社下张管理区,称下林大队。1961年,属塘下人民公社,称下林大队。1983年,属塘下乡,称下林村。1992年,属塘下镇,称下林村。2001年,属新河镇,称下林村至今。大事记1949年6月2日,新河解放。1951年,土地改革,人人分到了土地,做到了耕者有其田。1956年,举办黎明农业高级合作社。1958年,实行公社化,实行食堂化。1970年前后,推广

24、“大寨屋”,出现建房热。1980年开始,大张旗鼓展开计划生育工作。1984年,实行联产责任制,农民有了更多的自主权,劳动热情高涨。1985年后,政府组织编制村镇建设规划,拆老屋建新屋成热潮。1997年,全村安装了闭路电视,电视画面更加清晰。2003年,土地平整,农田基本建设更加完善。2003年,建造村部综合楼。2004年,下林村“村村新”工程整治村完成。2012年,村级道路基本硬化,村民出行更加便捷。2012年,牛头屿大桥属危桥改造。2013年,中央桥建造。2015年,市政协党组副书记、副主席林文鹤结对下林村。2016年,全村生活污水统一处理工程实施。2017年,投资100余万实施机耕路“一事

25、一议”项目。2018年,市常委、组织部部长王永红,来下林村考察和指导党建工作。2018年,五水共治,池塘全面进行清淤。2019年,村部综合楼加层并再加建一间。2019年,下半年创办文化礼堂。下莫村基本情况下莫村位于新河镇东南部,地处木城河下(东)岸,又多莫姓,故名。东接滨海镇,南交团塘村,西连上莫村、下张村,北邻上方村、向西莫村。村域交通十分便捷,石松一级公路穿境而过,中良公路、莫王公路十字相交村中,混凝土村道畅达家家户户。全村总面积为1.053平方千米,耕地面积为1023亩,盛产稻谷。辖全园里、东周、后房、朝西楼、横塘5个自然村。村委会驻地东周。本村共有党员44人,村民代表46人,辖17个村

26、民小组,户籍人口518户、1725人,村内共有企业15家,2019年农民人均收入达20591元。村境优美,村容整洁,民风淳朴,人际和谐,工农业欣欣向荣,真是“沃土育人,梦想放飞”。东周:地处木城河东岸。河可泊船,人称东洲,后谐为今名。位于塘下街东2千米,多莫姓。部分兼事泥水、石匠、木匠。原有初小一所,后撤并。后房:以村建下莫西后得名。位于塘下1.7千米,木城河东岸,官塘桥畔。多莫姓,部分兼事泥水、石匠。朝西楼:因其地有一座最先建造的朝西楼房,故名。位于塘下东1.5千米,木城河东岸,与后房隔河相望,多莫姓,部分兼事石匠.历史沿革明代成化五年(1469)以前,隶属黄岩县。明代成化五年(1469),

27、台州知府阮勤,以地远难治,奏析黄岩县境之太平、方岩、繁昌3乡及灵山乡之一部分共21都之地,置太平县,属台州府。明成化十二年(1476)属太平乡第七都。清康熙十二年(1673)属塘下村。清乾隆六十年(1795) 属莫家庄。民国2年(1913)属新河乡莫家庄。民国3年(1914),太平县因与山西、四川、安徽等省之太平县同名,改称为温岭县,本村境属之。民国16年北伐胜利后,改制废道,县直隶于浙江省。民国18年(1929)属镇海乡。民国20年(1931)属镇海乡。民国24年(1935)属塘下乡。1949年5月,县城解放,6月沿用民国时期政区区域。年底废除城乡保甲制度,建立新河区。1949年6月29日,

28、温岭县成立县人民政府,隶属于浙江省第六专员公署(即今台州行政公署)。1951年(土改时期)属腰塘乡称第9村。1954年5月1957年7月和1958年12月1962年5月,因台州专员公署撤销,县隶属于温州专员公署外,至今一直属于台州地区行政公署及后改称的台州市。1956年(合作化时期)联合社。1958年(公社化期间)属新河公社塘下营。1959年属新河公社塘下管理区。1961年(体制下放后)属新河区塘下人民公社,称下莫大队。19661976年文革期间,属新河区塘下人民公社,称东方大队。1980年,恢复下莫大队原名。1983年(改制后)属塘下乡,称下莫村。1992年属塘下镇,称下莫村。2001年,塘

29、下镇并入新河镇,下莫村属之至今。大事记1949年,上半年下莫解放,组建农会。1951年,土地改革,下莫的贫雇农终于分到田地,家家户户都有田可耕。1955年,组建下莫联合社。1957年,下莫组建高级社。1958年,办大食堂,实行按人头分饭制。1962年,建立党支部,生产大队。1978年,开始拆旧屋,建造排排直大寨屋,材料釆用长屿石板,农村建房成热潮。1992年,撤生产大队,设村委会。1981年,实行生产责任制,包产到户。1985年,开始搞土地转让。1986年,重新编制村庄规划,又一轮拆老屋建多屋及小康型居民楼。1987年,全村安装闭路电视。2009年,全村接通长潭自来水管网,结束了拎桶买水历史,

30、并实行市级环境整治村。2011年,温岭市级示范村。2014年,全村生活污水纳管统一处理。2017年,五水共治,河道池塘全面清淤。2018年,一事一议,机耕路路面硬化;完成村庄环境大整治。2019年,实行生活垃圾分类处理。2020年,新建村部综合大楼,村级文化礼堂通过验收。下王村基本情况下王村以村委会驻地下王得名。位于塘下街之南。东接上莫村,南连下张村,西南邻南洋岙村,西界上桥头村,北壤塘下村,东北毗上方村。辖下王、南头、前岸、中大4个自然村,共398户、1195人。有耕地约660亩,其中水田约640亩。农业盛产稻谷、茭白。山地175亩,产毛柴。村民经济收入以机械加工、外出经商为主。下王,地处塘

31、下街南,又多王姓,故名。位于塘下西南0.5公里,运粮河东岸。90多户,近300人。南头,以下王村部南面得名。位于塘下南0.5公里,运粮河东岸,下王以北。120多户,400多人,多莫、连、施、潘姓。前岸,运粮河西岸,与塘下村交界。60多户,200多人。多王、江姓。中大,横淋线西侧。90多户,300多人。多莫姓。历史沿革明成化十二年(1476) ,下王村地域在属太平乡。民国15年(1926) ,属东区,新河乡。民国24年(1935)民国33年(1944) ,属塘下乡。1951年土改时期属塘下乡,称第6村。1956年合作化时期,属塘下乡,称远景社。1958年10月,属新河人民公社塘下营。1959年3

32、月,属新河人民公社塘下管理区。1961年9月,体制下放后属塘下人民公社,称下王大队。1983年,改制后,属塘下乡,称下王村。1992年5月2001年,属塘下镇,称下王村。2001年,属新河镇,称下王村至今。长屿村基本情况长屿村位于新河镇西南部。据明嘉靖太平县志地舆上载:“长屿,在县东北二十五里,山自紫皋、铁场来,率粗厉雄猛。无蓄水川,至此独柔嫩蜿蜒,有浦有河。国朝(指当时的清朝) 李都宪匡、肇庆守璲居宅在焉”山系北雁荡山余脉,山峦海拔在150米左右,属低山丘陵。长屿因峰峦蜿蜒起伏,犹如海上一座狭长的岛屿而得名。石船溪(长屿溪)清泚淙淙注入后丁河。村域东毗硐天东村,南连山园村、硐天新村,西接屿头

33、村,北壤塘家洋村。全村总面积为1.8 平方公里,总耕地面积为 400多亩。村辖19 个村民小组。旧时以农为主,平川产稻谷,山岗多松茶,园坡植梅梨。古代出进士5人,举人15人,现代出中国科学院士1人,教授、博士15人之多。20世纪60、70年代举村投入开矿采石事业,县办石矿社驻本村。80年代始,以羊毛衫制造业遐迩闻名。90年代始,旅游业渐兴,长屿硐天获名国家4A级景区。古老长屿街,原仅一条石板路古街,当今焕发新姿,两纵六横相交的街市布局,七条新街道车水马龙,高楼栉比鳞臻。村户籍794户、2115人。多李姓。村内共有企业 60多家,村集体经济年收入150万元,2017年农民人均收入约达2万元。长屿

34、村真是;山青青水碧碧,俊彦竞秀,硐天福地,旅游热土。历史沿革夏、商、周三代,今之温岭境属东瓯地。春秋及战国前期属越地。战国后期楚灭越,属楚秦代属闽中郡。汉初属闽越。惠帝三年(前192) ,立东海王,都东瓯。为其封地。武帝建元三年(前138) ,闽越发兵围东瓯。东海举国内徙江淮间,地废。其后遗民渐出。建元六年(前135),为东越王封地。元鼎六年(前111) ,东越反。次年,武帝灭东越,复令其民内徙,再次地虚。汉昭帝始元二年(前85) ,为回浦县地,温岭境属会稽郡。后汉建武初年,改回浦县为章安县。后汉书载顺帝永和三年(138) ,另宋书载永建四年(129) ,分章安县东瓯乡立永宁县。温岭境属之。三

35、国吴大帝时,分章安、永宁置临海县。吴少帝太平二年(257) ,分会稽东部置临海郡。温岭境属临海、永宁二县地,温岭境属临海郡。东晋太宁元年(323) ,分临海郡温峤岭以南立永嘉郡。宁康二年(374) ,又分永宁置乐成县,温岭境属临海郡之临海、永嘉群之乐成二县地。隋文帝开皇九年(589) ,废乐成入永嘉县,废临海郡、永嘉郡置处州。十二年(592) 改括州,隋炀帝大业初年废州置永嘉郡,温岭境属临海、永嘉二县地,先后属处州、括州、永嘉郡。唐高宗上元二年(675) ,析临海县南界置永宁县。温岭境属永宁、永嘉二县地。村域境属永宁县。武则天载初元年(689) ,析永嘉置乐成(后梁开平二年改乐清) 县。天授元

36、年(690) ,改永宁为黄岩。温岭境属温州之乐成、台州之黄岩二县地。村域境属台州之黄岩县万岁乡。宋政和八年(1118)九月,因乡民陈丑儿妻一乳四男昭改万岁乡为繁昌乡。明宪宗成化五年(1469) ,析黄岩县南境太平、方岩、繁昌3乡及灵山乡一部,计21都之地,置太平县,属台州府。明成化十二年(1476)属太平乡第八都。清康熙十二年(1673)属太平乡长屿村。清乾隆二十八年(1763)称长屿庄。清乾隆六十年(1795)属太平乡长屿庄。民国元年(1912)属东乡(大乡) 之镇海乡,称长屿里。民国2年(1913)属新河乡长屿庄。民国15年(1926)属新河乡。民国18年(1929)属东区镇海乡长屿村。民

37、国19年(1930)属第二区长屿乡。民国20年(1931)属第二区(东区)长屿乡。民国24年(1935)属长岙乡。民国33年(1944)属长寿乡。1949年6月属长寿乡。1950年8月属长屿乡。1951年(土改时期)属长屿乡,名第7村。1956年(合作化时期)称长峰社。1958年(大人民公社时期)属新河人民公社长屿营。1959年3月属新河人民公社长屿管理区。1961年(体制下放后)属新河区长屿人民公社,称长屿大队。1983年(改制后)属长屿乡,称长屿村。1986年长屿乡改称长屿镇,称长屿村。2001年撤铕长屿镇并入新河镇。仍称长屿村至今。大事记1949年6月3日,长屿解放。1951年3月土改开

38、始,1952年5月结束。1951年5月,长屿石矿社组建。1955年10月,实施粮食定产、定购、定销。1956年举办长峰高级合作社。1958年搞大跃进,实行公社化,人民吃饭食堂化。1962年,横淋线横山头淋川通车。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1972年掀起“农业学大寨”运动高潮。1977年8月“文化大革命”结束。1978年2月21日长屿街按新河区统一规定,逢十为市日。两年不到规定废止。1979年11月,社员陈素芬创办长屿照相馆开业,她成为省内最早的个体户之一。1981年实行联产责任制,包产到户。1985年开始搞土地转让。1995年4月30日,“长屿硐天”荣获世界吉尼斯之最项目奖。长坦公路(长屿

39、坦头)通路。1996年建成硐群路(长屿石道地) 、运石路(长屿岙里) 、环山路(长屿硐天停车场) 、镇公路(长屿镇海)通路。2002年4月25日,“长屿硐天”被批准为国家4A级旅游区。2005年12月31日,国务院批准长屿硐天风景区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2007年长屿硐天被国家建设部命名最具特色的中国十大风景名胜区。2008年,石松一级公路(石粘松门)通车。2008年,长坦公路(长屿坦头) 混凝土路面硬化。2010年7月,长屿小学升格为镇级小学。2010年9月批准长屿硐天为国土资源部批准为国家矿山公园。2012年批准长屿硐天为最具特色的中国十大风景名胜区。2013年批准长屿硐天为雁荡山世界地质公

40、园方山-长屿硐天园区。2017年,全村生活污水统一处理工程实施。2019年8月,长屿小学新校区建成,9月份投入使用。振兴村基本情况历史沿革夏代,境地属称“扬州之域”。商周时期属东欧(瓯越)。春秋时期称越地。战国时楚灭越,转属楚国。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实行郡县制,境地属闽中郡。汉高祖五年(前202)属闽越。汉惠帝三年(前192)属东欧国。汉武帝建元三年(前138)东欧国灭。建元六年(前135)境地为东越王封地。元封五年(前106),境地属扬州监察区会稽郡。汉昭帝始元二年(前85),境地属称回浦县。汉光帝建武元年(25),改回浦县为章安县。三国时,太平三年(258),从章安县分出建立临海县,境地属之

41、。唐上元二年(675),析临海县南部置永宁县,境地属之。天授元年(690),永宁县更名为黄岩县,境地为黄岩县之三十七都。明宪宗成化五年(1469),析黄岩县南部太平、方岩、繁昌三乡及灵山乡一部建太平县,境地属太平县太平乡之第八都。清初沿明制,康熙十二年,都下设村、境地属新场村。乾隆二十八年(1763)村改庄,称新场庄,此制一直延至清末。民国初年,太平县地域划分东、南、西、北、中五大乡(区),境地属东大乡(区)之镇海乡莫家庄。民国三年(1914),改太平县为温岭县。民国18年(1929)实行村里制,庄改村,19年(1930)改村为乡。民国25年(1936)建立新河区公所,下辖新河镇等1镇11乡,

42、境地属塘下乡。1949年5月28日,温岭县城解放。6月3日,新河和平解放,当月建立新河区政府,7月建立新塘乡人民政府,境地属之。1950年10月,新塘乡分为塘下、下张、腰塘、肖家桥四乡,振兴村属腰塘乡,向西莫为第十村,咸田王为第十一村。1956年10月,农业合作化,向西莫与团塘、下莫合建高级社(联合社),咸田王建立咸田王社。1958年人民公社化,以新河区建立新河人民公社,公社下设营,向西莫、咸田王属腰塘营。1959年3月,塘下、下张、腰塘三个营合并为塘下管理区。1961年10月,塘下管理区改建为塘下人民公社,时称向西莫大队、咸田王大队。文化大革命期间,向西莫称光明大队,咸田王称胜利大队。198

43、3年10月,塘下人民公社改制为塘下乡,向西莫、咸田王各改制为村。2001年10月,塘下镇并入新河镇,称新河镇向西莫村、咸田王村。2018年,向西莫、咸田王两村合并称为振兴村。渡首村基本情况渡首村,古时因其地为海岸渡口,故名。位于新河镇东北部。东、东北交后街新村,南连锦鸿村,西邻路边,西北、北壤泽国镇新秋村。总面积1.579平方公里,有耕地2008亩。分23个村民小组。户籍971户,总人口2982人。党员114人。辖11个自然村。泽新路(泽国新河)东西横贯全境,东交机新一级公路(路桥机场新河),楼东路(楼岙东合)南北纵贯全境,交通十分便捷。历史沿革明成化十二年(1476)属第十都清康熙十二年(1

44、673)属第十都,称渡首村清乾隆六十年(1795)属第十都,称渡首庄民国15年(1926)属新河乡民国18年(1929)属新河乡,称渡首村民国20年(1931)属渡首乡民国24年(1935)属新西乡解放后:1950年4月新西乡撤销1950年8月建立渡首乡,属之1956年3月渡首乡并入高桥大乡,属之1958年属新河人民公社渡首营1959年属新河人民公社高桥管理区。1961年属新河区高桥人民公社1983年公社改称乡,属新河区高桥乡1992年撤区、高桥乡并入新河镇解放后至今三村合并沿革地方1951年(土改时期)1956年(合作化时期)1961年(体制下放后)文革期间1981年1983年(改制后)20

45、18年9月渡首东渡首乡第8村东胜社东王大队东方红大队渡首王大队渡首东村渡首村渡首南渡首乡第9村渡首南村渡首西渡首西村大事记民国2年(1913)创办区立迂江国民学校,校址在渡首王氏宗祠内,校长李本立,教职员工3人,学生58人。1949年5月新河解放。1949年秋办新西乡七保静学代用校(在渡首王)。1951年土地改革,贫农、下中农分到了土地,做到了耕者有其田。1953年开办渡首小学。1956年举办高级合作社。1957年水泵落井全省闻名1958年实行公社化。1958年实行食堂化,大家一起参加生产劳动,一起吃大锅饭。1969年创办渡首初级中学,办学形式由渡首小学戴帽。1982全村装了电灯,村民从此告别

46、煤油灯照明时代。1984年实行联产责任制,农民有了更多的自主权,劳动热情高涨。1989年渡首初级中学改称高桥乡中学,时有8班,学生383人,教职工22人。1990年高桥乡中学搬迁到后街村新校舍内(2008年撤销,并入新河镇中)1993年开通自来水供应。1996年横贯村境的泽新路(南鉴泽国)建成通车。1997年全村安装了闭路电视,电视画面更加清晰。2003年土地平整,农田基本建设更加完善。2005年撤销了渡首小学,并入高桥小学2012年村级道路基本硬化,村名出行更加便捷。2017年全村生活污水统一处理工程实施。硐天新村基本情况硐天新村,2018年由岙里村、下章村合并而成。区域面积1.7平方千米,

47、总人口2072人,位于国家4A级风景区长屿硐天旁。硐天新村东、南、西三面环山。其山脉系北雁荡山余脉,山峦海拔在150米左右,属低山丘陵。原岙里村因处在山岙而取其名。岙里东部有一字山;西南沿长坑进去有白炭窝头(山),隔山与前岙村、乌龙岙村接壤;西有龙山冈与娄岙村相接。长屿溪,亦称石船溪。发源于狮子山(即黄监山),经双门洞前、岙里村、长屿街公路桥入长屿河,贯穿村之全境,全长约1.9公里。溪中段为盘龙潭,溪之上流建有净明水库。硐天新村,东连长屿村、山园村,东南接硐天南村,南与城东街道隔山相邻,西接屿头村、楼岙村,北交金桥村、屿罗村、屿詹村。民居在石船溪两岸,新旧房屋鳞次栉比,成密集形村落状。该村主要

48、以农业发展事业及旅游事业为主要经济来源,环境优美,基础设施和社区服务设施配套完善。原岙里村以村委会驻地岙里得名。多章姓。有耕地410亩,其中水田289亩,主种水稻、番薯。山园2000余亩,产松、杉等木材及杨梅等水果。曾存村办岙里石矿1家。自然村岙里:因三面环山,地处山岙里,故名。系一块状聚落。过去村民以采石为副业。今为风景区,外出经商者多。原下章村以村委会驻地下章得名。辖2个自然村。有耕比629亩,其中水田603亩,盛产稻谷。山园260亩,产杨梅。自然村下章:因地处岙里章下段,故名。别名下庄。位于系一块状聚落。多章姓。曾有完小一所。自然村王店:据传旧有王姓在此开店,故名。位于长屿西北1.2公里

49、。系一块状聚落,多蔡姓。东长大村基本情况东长大村位于新河镇东南部;东、南与腰塘村接壤;西与秧田村相邻;北与肖家桥村交界。肖家桥河穿村而过,东长大支河和新捞河把村分成三大块、六个自然村、八个生产队,村总面积0.42平方公里,耕地0294平方公里。全村人口826人,268户,是个少姓氏村庄,其中以颜姓居,其次是方姓等。土地属冲击平原。大事记1949年5月28日温岭解放。1951年正月初六开始土地改革。1951年一1956年属肖家桥乡16村1959年一1961年属腰塘管理区,第四分队。1961年党中央公布60条,村民按人口分配自留地,每人0.5亩,并提出了:土地属集体所有,队为基础和按劳分配的原则,

50、同年体制下放,村真正成为长大大队。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1970年开始建立村卫生室。1970年创立印花厂,全村村民主导产业编制箩筐、篾器厂。1973年村首次实现了粮食亩产上纲要。1975年创立皮带厂。1975年下半年全公社唯一村级发电厂建立,还建立了五金厂。1976年第二次自留地调整,同年下半年推行房改(即大寨屋)。1981年改革开放,完成了第一轮联产承包责任制。1982年设1号变压器,全村用上了电灯。全县对地名进行调整,因重名,长大村改名为东长大村。1983年设肖家桥乡,我村由原来的塘下公社转入肖家桥乡。1992年又由肖家桥乡转入塘下镇。1994年成立村老年协会。1995年底全村用上了自

51、来水。1996年建成了第一条村村通公路一桥横路。1997年村内通了电视和电话。1999年全市乡镇撤、扩、并,我村由原塘下镇转属新河镇政府管辖。2004年建成村庄整治达标村,东西两侧建立两座凉亭。2008年建成台州市级示范村和温岭市级示范村。全村主干道和村内次道全面道路硬化;建立村内“湖心公园”一个;长大支河河岸全面砌石;建污水池二只,等等。2014年根据上级文件精神,经村民代表会议讨论确定,对全村村民进行重新确认股份。2014年一2015年按政策进行承包地确权登记,并对每户士地进行丈量造册。2016年全村生活污水管道重新提升,入户达到百分之九十九。2017年村部广场全面整理:建立演出舞台、文化

52、长廊、健身广场及电子屏等村民娱乐健身文化场所。2018年文化礼堂建成。东长大村文化得以更好的传承,村民的文化生活更丰富。肖家桥村基本情况肖家桥村,以村委会驻地肖家桥得名。东毗滨海镇,南邻腰塘新村、秧田村,西南交木城河村,西接潮未至村、三至王村,北靠良种村。全村人口3382人,900多户,共102姓。有耕地1800多亩,其中水田约1700亩,原盛产稻谷。辖4个自然村。肖家桥地以桥名。据清代嘉庆太平县志乡都载:“肖家桥,在八都。三、八日集市。”位于县境东北。有东西向小街一条,原有乡初中、乡中心小学、乡卫生院、信用社、供销社、邮电所等均在境内。为原肖家桥乡政治、经济、文化之中心。街后观音堂内有明代石

53、雕观音一尊,为就地保护文物。李家以姓氏得名。位于肖家桥东北0.5千米。应家以姓氏得名。位于肖家桥东北1千米。前颜以姓氏得名。位于肖家桥东南1千米。肖家里以姓氏得名。位于肖家桥西偏北0.5千米。多姓肖。大事记1949年5月28日温岭解放。1949年6月3日新河和平解放。1951年响应抗美援朝保家为国号召,青年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1951年土地改革,肖家桥的贫雇农分到田地。1953年12月成立肖家桥农村合作社。1954年11月成立肖家桥信用社。1956年肖家桥政府第一门电话与外界通话。1957年组建高级社红旗社。1958年建立人民公社。大办食堂。1959年3月试点建立肖家桥党支部。7月,肖家桥青年

54、颜可立、颜阿花夫妻,颜志富等赴宁夏参加支边建设。1969年3月20日成立肖家桥革命领导小组。1976年全村通电通水。1978年开始拆旧屋,建造排排直大寨屋,农村建房成热潮。同年肖家桥用柴油机发电,肖家桥人民最早用上电灯照明。1981年实行生产责任制,包产到户。1983年8月成立肖家桥人民公社。10月改制为肖家桥乡。1984年8月,肖家桥成立卫生院。首任院长肖根初。是年建立个体企业121家。1985年开始搞土地转让。1986年东海团结塘开始围塘。同年重新编制村庄规划,又一轮拆老屋建多层及小康型居民楼。1987年全村安装闭路电视。1990年肖家桥投资10万,建造地下水自来水塔造福于民,用上干净净水

55、。1992年撤生产大队,设村委会。1994年开始搞村村通公路。1996年肖家桥投资47万元建造中心菜市场。1997年新建成兴乡大桥(即摆脚店大桥,本村有投资)。1999年新建肖家桥北大桥。1996年肖家桥投资47万元建造中心菜市场。2004年10月,公交车新箬线开通,途经肖家桥。2005年肖家桥南新街建成。2009年全村接通长潭自来水管网。2011年经省政府批准,命名为省级中心村肖家桥村。2014年全村生活污水纳管统一处理。2017年五水共治,河道池塘全面清淤。2018年机耕路路面硬化。2019年实行生活垃圾分类处理。2020年新建村综合大楼,文化礼堂。历史沿革明代成化五年(1469)以前,隶

56、属黄岩县。明代成化五年(1469),台州知府阮勤,以地远难治,奏析黄岩县境之太平、方岩、繁昌3乡及灵山乡之一部分共21都之地,置太平县,属台州府。明成化十二年(1476)属太平乡第八都。清康熙十二年(1673)属太平县太平乡新场村。乾隆十二年(1753)属太平乡新场庄。清乾隆六十年(1795) 属第八都新长庄。嘉庆十五年(1810)肖家桥建街立市。新场庄。民国3年(1914)太平县改称温岭县。新场庄。民国18年(1929)属东乡,新塘庄。民国19年(1930),属太平东二永镇区。新塘乡。民国20年(1931).第二区成立,驻地三至王。新场乡。民国24年(1935)属温岭县东区第二永镇区。新场乡

57、。1949年6月解放初期,属新塘乡。1950年10月,新塘乡撤销。1950年11月,建立肖家桥乡。1951年土改时期,属肖家桥乡,分别称第15村、17村。1956年合作化时期,属蔡洋乡,称红旗社。1958年大公社化时期,属新河人民公社蔡洋三邵营。1959年属新河人民公社蔡洋管理区。1961年属蔡洋公社。1983年8月建肖家桥公社,10月改制为肖家桥乡。本村均属之。1992年5月,肖家桥乡并入塘下镇。本村属之。2001年,塘下镇并新河镇。本村属之。岸头村基本情况新河镇岸头村因地处金清港沿岸,故名。位于新河镇政府之东,东毗滨海镇桩头村、决心村,南邻三至王村,西壤大墩村,西北与六闸潮村、金港新村隔河

58、闻讴,北与路桥区大浦村隔港相望。岸肖公路、渡圣公路纵横贯穿全境。村内混凝土路至每家门口,交通十分便捷。全村总面积为0.86平方千米,总耕地面积为845亩。 本村辖14个村民小组,户籍人口1310人,441户。村内共有企业40多家。村集体经济年收入86000元,2018年农民人均收入达21900元。曾被评为新河镇示范村、台州市级生态村,近年来先后荣获台州市文明村,台州市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蔡洋村基本情况蔡洋村是个纯平原农业地区。千百年来,祖先们在这块土地上按照古老的耕作方式,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年复一年,周而复始。虽一年的辛苦劳作,仍只能过着半年糠菜半年粮的日子,历史上曾多次遭受、风、旱、涝、洪

59、、寇、病之灾害,村民的生活就愈加困苦。为生机,做长工、做散工,到长屿石矿递硝杠石板成为大多数人的谋生手段。也有不少人利用农闲到玉环、乐清、温西山里做卖豆腐换些蕃莳丝、蕃莳渣来充饥,就连在解放后的三十年中,村民们仍没有摆脱贫困。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就像“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一直被禁全国的思想和束缚被迅急冲破。自1982年起,像一股不可抗拒的洪流,全村青壮年几乎倾出,有800余人以家庭作坊模式进入全国各城市做卖豆腐,凡各城市的菜市场常年都能见到卖豆腐的蔡洋人。只二、三年,那是人们望不能及的万元户,在蔡洋村已是比比皆是。蔡洋村已成为全县闻名的豆腐专业村。卖豆腐使蔡洋人融入了当地社会

60、,同时也获取了巨大的经济实力,也为蔡洋人提供了二次创业的经济基础。现今,始时的豆腐人大多已经歇手,他们中的第二代人在全国各地经商办企业做的风起水生,不乏许多成功人士。进入二十一世纪,有张荣兵、张权等人瞄准国际市场,走出国门,紧接着出国热势不可挡,目前,在世界五大州经商办企业 的全村有150人之多。今天的蔡洋村域内有石松一级公路穿境而过,有横淋县道公路沿木城河通过,有三条东西走向,两条南北走向的村道贯通全村,且全面硬化、绿化。尤其是沿蔡洋北路、中路、南路建筑的房屋高大、整齐、美观,全村环境整洁、优美,使人见之不忘。2014年,经考核被确定为省级中心村,相信再过几年,全村将呈现崭新的面貌。蔡洋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