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中和对石化行业影 响石化行业成本曲线重塑中长期竞争格局优化_第1页
碳中和对石化行业影 响石化行业成本曲线重塑中长期竞争格局优化_第2页
碳中和对石化行业影 响石化行业成本曲线重塑中长期竞争格局优化_第3页
碳中和对石化行业影 响石化行业成本曲线重塑中长期竞争格局优化_第4页
碳中和对石化行业影 响石化行业成本曲线重塑中长期竞争格局优化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目 录 HYPERLINK l _TOC_250015 国内能源需求尚未达峰,能源结构转型任重道远 3 HYPERLINK l _TOC_250014 CO2 排放是化石燃料转化利用过程中的共性问题 4 HYPERLINK l _TOC_250013 炼化企业碳排放集中在催化裂化等装置 4 HYPERLINK l _TOC_250012 煤化工不同评价指标下CO2 排放量差异大 5 HYPERLINK l _TOC_250011 化石能源占比下降,中长期石化产业竞争格局优化 7 HYPERLINK l _TOC_250010 预计天然气将在能源低碳转型中发挥重要作用 7 HYPERLINK l

2、 _TOC_250009 电动汽车推广压制成品油需求,炼厂减油增化趋势强化 9 HYPERLINK l _TOC_250008 碳中和背景下行业集中度提升,中长期竞争格局优化 10 HYPERLINK l _TOC_250007 碳减排是石化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11 HYPERLINK l _TOC_250006 可再生能源替代传统化石燃料,改善用能结构 12 HYPERLINK l _TOC_250005 天然气制氢替代煤制氢,工艺创新提高能效 13 HYPERLINK l _TOC_250004 一体化布局,提升物料、能量互供 15 HYPERLINK l _TOC_250003 发

3、展CCUS 技术,合理利用 CO2 构筑碳产业链 16 HYPERLINK l _TOC_250002 积极参与碳交易,降低履约成本 17 HYPERLINK l _TOC_250001 投资建议 18 HYPERLINK l _TOC_250000 风险提示 19国内能源需求尚未达峰,能源结构转型任重道远全球气候变暖和生态环境的不断恶化对人类生产生活造成越来越大的影响,为此各国进行多次气候谈判,并在巴黎协定的指导下确定了各国在 21 世纪末将温度上升控制在 1.5 摄氏度以内的共同目标。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国家政府将净零排放上升至国家战略,提出无碳未来的愿景。2020 年 9 月,中国在联合国

4、大会上提出“在 2030 年之前实现碳达峰,2060 年实现碳中和”的目标。碳中和目标的实现需要落实到各个企业的行动,在碳中和背景下,全球石化企业纷纷设立碳中和目标。油气公司壳牌、BP、道达尔等大力发展各类新能源业务,国内三桶油积极推进绿色低碳转型,发展天然气等清洁能源。图 1:各国纷纷发布碳中和目标图 2:各石油公司设立碳中和目标数据来源:Rystad Energy数据来源:Rystad Energy全球能源消费由化石能源向非化石能源转换,但石油仍是一次性能源消费的主体。根据BP 能源统计数据,2019 年全球主要化石能源石油、天然气、煤炭合计消费占比为 84%,其中石油消费占比最大,达到

5、33%。图 3:全球能源消费由化石能源向非化石能源转换数据来源:BP 能源统计国内能源需求尚未达峰,中国人均能源消费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经济增长带动能源需求总量增长,2019 年中国一次能源消费总量 48.7 亿吨标准煤,同比增长 3.3%。同时,国内人均一次能源消费量约为 OECD 国家的一半,未来仍有较大提升空间。从能源消费结构来看,富煤、贫油、少气是我国能源发展面临的现状,2019 年国内煤炭、石油、天然气消费占比分别为 57.6%、19.7%、7.8%。水电核能煤炭天然气石油可再生能源图 4:国内能源消费石油占比仍较大图 5:国内人均能源消费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亿吨标准煤50403020

6、100201720182019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数据来源:BP 能源统计,高瓴产业与创新研究院CO2 排放是化石燃料转化利用过程中的共性问题化石燃料转化利用过程中不可避免会产生大量 CO2,本文该部分将从炼化行业及煤化工行业展开论述。炼化企业碳排放集中在催化裂化等装置炼化行业耗能、排放均较高,炼化企业生产过程是一个伴随着物质流动和能量转化与传递的复杂耦合工序,碳流动贯穿各个工艺环节。图 6:炼化企业碳元素流动模型数据来源:炼化企业碳流动与隐含碳排放分析吴明等炼厂生产CO2 排放源主要来自工艺排放和燃烧排放。工艺排放主要来自 FCC 装置催化剂烧焦以及制氢装置的排放,燃烧排放主要来自装置工艺

7、 炉加热以及公用工程系统的燃烧供气等,间接排放来自石化热电厂的汽、电以及外电网购店所导致的间接排放。根据马敬昆在低碳经济视角下 炼厂碳产业链的构建中对 2005 年我国石化炼厂 CO2 排放情况的测算 和分析,直接排放达到炼厂总排放的 73.6%,其中燃烧排放占直接排放 的 49.8%,工艺排放占直接排放的 50.2%。图 7:炼厂 CO2 排放源主要来自燃烧排放和工艺排放图 8:直接排放达到炼厂总排放的 73.6燃烧排放工艺排放间接排放及逃逸排放26.4%36.7%36.9%数据来源:低碳经济视角下炼厂碳产业链的构建马敬昆等数据来源:低碳经济视角下炼厂碳产业链的构建马敬昆等,炼化装置看,催化

8、裂化、常减压、加氢、催化重整、制氢、延迟焦化等 6 类装置为排放大户,其中催化裂化总排放量和直接排放量最大,分别占比 29.3%、32.4%。图 9:炼化企业催化裂化总排放和直接排放占比最大间接排放(万吨)直接排放(万吨)12426554134485004201400120010008006004002000常减压催化裂化延迟焦化催化重整加氢制氢装置数据来源:低碳经济视角下炼厂碳产业链的构建马敬昆等,注:根据 2005 年中国石化炼厂 16 套主要炼油装置 CO2 排放情况统计和估算煤化工不同评价指标下 CO2 排放量差异大现代煤化工主要是以气化为龙头的多元转化技术,基本工艺流程中主要包含两部

9、分排放二氧化碳的过程,其一是在酸性气体脱除中排放大量CO2,为工艺碳排放,其二为提供蒸汽的燃煤工业锅炉,提供电力的电站锅炉,即公用工程碳排放。图 10:现代煤化工技术是以气化为龙头的多元转化技术数据来源:典型现代煤化工过程的二氧化碳排放比较张媛媛等由于各产品的化学构成不同,不同产品的单位质量 CO2 排放量相差较大。若以单位热值 CO2 排放量作为评价指标,各煤化工转化过程中,排放量 由大到小为煤制乙二醇,煤制烯烃,煤制二甲醚,煤制甲醇,煤间接液 化,煤直接液化,煤制天然气。图 11:不同产品的单位质量 CO2 排放量相差较大图 12:煤制乙二醇和煤制烯烃的单位热值 CO2 排放量较高公用工程

10、CO2排放/t工艺CO2排放/t10.526.865.565.64.853.85121080.35 公用工程CO2排放量/tGJ-1工艺CO2排放/tGJ-1能源转化效率/%0.300.250.29870%60%50%0.2060.1540.1020.0500.000.1260.1590.1600.1300.1430.20940%30%20%10%0%数据来源:典型现代煤化工过程的二氧化碳排放比较张媛媛等,数据来源:典型现代煤化工过程的二氧化碳排放比较张媛媛等,若以单位产值 CO2 排放量或者单位工业增加值 CO2 排放量作为评价指标,不论是在 80 美元/bbl 原油价格体系下,还是 40

11、美元/bbl 的原油价格体系下,煤制天然气和煤制甲醇的单位产值和单位工业增加值 CO2 排放量均高于其他现代煤化工产品。图 13:煤制天然气单位产值 CO2 排放量最高图 14:煤制天然气单位工业增加值 CO2 排放量最高单位产值CO2排放量/吨万元-180美元/bbl原油价格体系40美元/bbl原油价格体系302520151050 数据来源:典型现代煤化工过程的二氧化碳排放比较张媛媛等,单位工业增加值CO2排放量/吨万元-180美元/bbl原油价格体系40美元/bbl原油价格体系4035302520151050 数据来源:典型现代煤化工过程的二氧化碳排放比较张媛媛等,化石能源占比下降,中长期

12、石化产业竞争格局优化预计天然气将在能源低碳转型中发挥重要作用随着新兴国家的不断繁荣及其生活水平的提升,全球能源需求将会持续增长,我们预计 2025 年前原油需求不会见顶。但随着世界电气化进程的推进,全球能源结构出现根本性调整,预计石油、天然气以及煤炭在全球能源系统中的占比将由 2018 年的 85%降至 65%20%不等,同时可再生能源的占比将相应增长至 20%60%。同时,在能源转型过程中,全球石油公司削减上游资本开支,并考虑精简油气资产以提高现金流、成本效率和竞争力。图 15:快速转型情景下,原油消费将在 2025 年达到顶峰图 16:能源转型可能会推动石油巨头出售或交换油气资产数据来源:

13、BP 能源统计数据来源:Rystad Energy在能源转型过程中,我们预计天然气将发挥重要作用。一是在经济快速增长的发展中国家,在这些国家可再生及其他非化石能源的增速不足以替代煤炭需求,所以天然气的利用可以减少对煤炭的使用;二是天然气结合CCUS(碳捕捉、利用与封存)技术,实现零碳或近零碳发电。 碳中和为目标背景下,BP 对全球能源转型路径进行探讨,主要分为三种情景:1.快速转型情景。2.碳排放净 0 情景。3.一切如常场景(BAU)。BP预测的不同情景对全球天然气需求的预测有显著区别。快速转型情景和净零情景下,全球天然气需求将分别在 21 世纪 30 年代中期和 20 年代中期达峰,且到

14、2050 年分别降到 2018 年水平和比 2018 年低 1/3。在BAU 情景中,天然气需求将在未来 30 年持续增长,到 2050 年比 2018年增加 1/3。中国的情形与全球情形有所不同,2030 年中国能源消费结构中,煤炭,天然气,水电核电风电等再生能源的占比分别为 48.6%、 12.7%、24%,预计 2060 年占比分别为 30%、10%、50%。图 17:预计未来较长一段时间内国内天然气消费占比将提升水电核电风电煤炭天然气石油100%90%80%70%60%50%40%30%20%10%0%数据来源:BP 能源统计, 注:参考 BP 能源转型在碳中和、能源低碳转型背景下,国

15、内大型石油石化企业在保障能源安全的前提下,调整自身产品结构,布局新能源。中国石油加大天然气的开发力度,计划 2050 年天然气在油气中的占比将达到 55以上,同时充分利用气电一体化,发展气电一体化融合的业务。中国石化积极推进天然气全产业跨越式发展的同时,布局氢能等业务,十四五期间规划建设 1000 座加氢站或油氢合建站,同时向化工型炼厂转型,加大新材料研发和生产。中海油计划 2025 年天然气占比提高至 30以上,同时进行节能改造降低碳排放及大力发展海上风电。图 18:三桶油加快能源转型数据来源:各公司官网电动汽车推广压制成品油需求,炼厂减油增化趋势强化新能源对传统化石能源需求形成替代,成品油

16、需求下滑。近几年,在政策支持下,电动汽车产业快速发展,全球电动车保有量不断攀升。电动汽车的快速发展将压制成品油需求,以我国为例,2016 年以来我国汽油消费增速显著放缓,预计未来成品油消费将呈现下跌趋势。图 19:未来新能源快速发展或压制原油需求图 20:原油消费的下滑主要将来自交通运输领域数据来源:Rystad Energy数据来源:BP 能源统计成品油收率逐年下降,“减油增化”趋势明显,炼化行业控油增化趋势可能进一步被强化。2019 年国内原油加工量 6.52 亿吨,成品油产量 3.6 亿吨,成品油收率(成品油产量/原油加工量)为 55.3%。图 21:碳中和背景下减油增化趋势明显7.06

17、.566%成品油产量(亿吨,左轴)成品油收率(%,右轴)原油加工量(亿吨,左轴)64.7%64.4%63.1%59.7%55.3%64%6.062%5.560%5.058%4.556%4.054%3.552%3.02015201620172018201950%数据来源:卓创资讯,碳中和背景下行业集中度提升,中长期竞争格局优化碳中和及碳排放政策将带来化工行业成本曲线结构的改变,促进行业集中度的进一步优化。存量产能角度看,部分高能耗、低能效的石化企业能耗方面成本将提升,竞争升级或将推动落后产能出清。增量产能角度看,发改委在筹备全国碳交易所时明确将石化、化工、建材、钢铁、有色、造纸、电力、航空列为重

18、点排放行业,同时部分省市的部分行业将有政策端的准入限制,未来新增项目审核将更加严格,龙头企业在资金实力、节能减排投资等方面都优于小企业,中长期看扩产可能集中在龙头企业。图 22:碳中和背景下独立炼厂加速转型数据来源:新型一体化炼厂拥有先进技术、高效能和规模化优势,较小产能成本优势更强。2019 年我国地方炼厂(包括传统炼厂和新兴民营炼化)2.7 亿吨,占比30%左右,其中地方炼厂以山东地炼为代表的小规模炼厂为主。国内炼化行业转型升级加速推进,以山东省为代表,通过产能置换等手段压减山东“小散乱”的产能,截止 2020 年 11 月底,山东拆除 13 家200 万吨以下炼油产能企业的炼油装置,合计

19、淘汰产能 396 万吨。此外,辽宁等地也纷纷推进落后产能的淘汰。表 1: 2020 年 1-11 月山东淘汰 396 万吨炼油产能地市企业名称炼油装置淘汰产能(万吨)日照金石集团拆除炼化装置(常减压设备) 300中海精细拆除炼化装置(常减压设备) 230滨阳燃化拆除炼化装置(常减压设备)440东营宇政工贸有限公司拆除炼油装置15利津县凯旋化工有限公司拆除炼油装置14东营金泽源化工科技有限公司拆除炼油装置10利津县津福化工有限公司拆除炼油装置15利津县瑞辰化工有限公司拆除炼油装置12东营山东华盛化工有限公司拆除炼油装置30山东金冠化工有限公司拆除炼油装置20山东金冠永达化工科技有限公司拆除炼油装

20、置10山东宜坤化工有限公司拆除炼油装置30东营市宝隆石油化工有限公司拆除炼油装置20山东广悦化工有限公司拆除炼油装置150临沂临沂玉麒麟石化有限公司拆除炼油装置20山东源润石油化工有限公司拆除炼油装置50玉皇盛世拆除炼化装置(常减压设备)300滨州菏泽数据来源:隆众资讯,碳减排是石化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打造绿色石化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以中国石油、中国石化为例,年均温室气体排放总量约 170 百万吨二氧化碳当量,若全部以采购碳排放指标形式进行排放,将增加较多成本。我们认为石化企业碳减排总体思路:间接排放:以可再生能源替代传统化石燃料,改善用能结构;直接排放:工艺改进,以天然气制氢替代煤制氢

21、;推进一体化布局,更大程度实现物料、能量互供;发展 CCUS 技术,合理利用 CO2 构筑碳产业链。表 2: 中国石油力争 2035 年外供绿色零碳能源超过自身消耗的化石能源能耗201820192020综合能源消费总量(万吨标准煤)844087038850原煤消费总量(万吨)126712681289原油消费总量(万吨)186180172天然气消费总量(亿立方米)181185187电力消费总量(亿千瓦时)542563553节能量(万吨标准煤)817876单位油气当量生产综合能耗(千克标准煤/吨)122119118炼油单位能量因数能耗(千克标准油/【吨因数】)7.817.687.57乙烯产品燃动能

22、耗(千克标准油/吨)592580571温室气体温室气体排放总量(百万吨 CO2 当量)-174.08167.44-直接温室气体排放量(百万吨 CO2 当量)-132.17127.57-间接温室气体排放量(百万吨 CO2 当量)-41.9139.87国内单位油气产量温室气体排放量(吨 CO2 当量/吨)-0.28数据来源:中国石油公告,表 3: 中国石化计划到 2023 年实现减排二氧化碳 1260 万吨(以 2018 年为基准年)指标201820192020温室气体排放总量(百万吨二氧化碳当量)171.52170.69170.94直接排放量128.57125.68128.58间接排放量42.9

23、545.0142.36油气勘探开发板块31.2623.1824.42炼油与化工板块137.65144.93144.32销售板块2.612.582.2二氧化碳捕集量(千吨)101012631290甲烷回收量(百万立方米)226397600数据来源:中国石化公告,可再生能源替代传统化石燃料,改善用能结构不同能源供应体系下碳足迹有所区别。以 CO2DMC 生命周期碳足迹为例,常规反应塔工艺下燃料油、煤、天然气作为能源供应碳足迹分别为 1.67 、1.58、0.98 t CO2/t DMC。图 23:CO2-DMC 反应天然气作为能源供应的碳足迹最小单位:tCO2/tDMC1.81.61.41.21.

24、00.80.60.40.20.0碳足迹:煤能源供应碳足迹:燃料油能源供应碳足迹:天然气能源供应数据来源:石油化工行业产品碳足迹评价研究现状田涛等,对比燃煤发电和光伏发电,若不考虑外部环境成本,燃煤发电相对于光伏发电成本优势显著,但考虑外部环境成本后,燃煤发电成本上升至 0.60-1.09 元/k.Wh,而光伏发电成本仅为 0.77-0.78 元/k.Wh。图 24:考虑外部环境成本后清洁燃煤发电项目不具备优势数据来源:能源投入回报与经济价值视角下清洁燃煤发电和光伏发电对比孙诗淇当前石化产业燃料提供以煤炭等传统化石燃料为主,其碳足迹较高,碳中和背景下石化产业可以考虑改善用能结构以降低碳排放。例如

25、巴斯夫计划通过电加热蒸汽裂解炉取代传统天然气加热蒸汽裂解炉,以实现削减 90%的 CO2 排放。图 25:巴斯夫推广蒸汽裂解装置电加热解决方案数据来源:巴斯夫进行时天然气制氢替代煤制氢,工艺创新提高能效工艺技术改进是降低碳排放的主要途径之一。根据中国石油大学对 CO2DMC 生命周期碳足迹的研究,对比常规反应塔、膜反应塔和反应精馏塔三种不同工艺能耗数据,反应精馏工艺的单位能耗最低。伴随技术革新,生产企业可以通过技术改造以降低碳排放。此外,生产企业可以通过加大投入节能改造降低 CO2 排放。图 26:CO2-DMC 反应精馏工艺单位能耗最低DMC单位能耗/(GJ/a)1614121086420常

26、规工艺膜反应工艺反应精馏工艺数据来源:石油化工行业产品碳足迹评价研究现状田涛等,石化产业不论是炼化行业还是现代煤化工行业均要消耗大量的氢气,氢气已成为炼厂仅次于原油的第二大原料。当前煤炭制氢技术具有明显的成本优势,大部分石化企业应用煤炭制氢。图 27:煤炭制氢技术目前成本优势较为明显数据来源:北京理工大学能源与环境政策研究中心在实际生产中,天然气制氢和煤制氢是两个主流的制氢发展方向。相比之下,天然气制氢单位投资低,但煤制氢产量高,价格低廉,成本优势显著。表 4: 煤制氢成本优势显著项目天然气制氢煤制氢建设投资6 亿元12.4 亿元原料(天然气/煤炭)0.8380.340氧气0.210辅助材料0

27、.0140.043燃料动力能耗0.1840.069电0.0200.024循环水0.0020.008成本(元/立方米)新鲜水0.0010.001脱盐水0.0220.0363.5MP 蒸汽-0.0181.0MP 蒸汽0.000燃料气0.157直接工资0.0120.012制造费用0.0650.135财务及管理费0.0290.060体积成本(标准状态)1.1410.869折吨成本(元/吨)12.8319.903数据来源:煤化工科技情报站,煤制氢工艺外排二氧化碳约是天然气制氢的 4 倍,未来需要考虑碳税对两种工艺成本的调节。以 2015 年上海地区天然气价格 205 元/立方米、煤炭价格 450 元/吨

28、测算碳税对制氢路线的影响表明:碳税对煤制氢的影响大于天然气制氢,碳税每变化 25 元/吨,天然气制氢成本变化 0.01 元/立方米,而煤制氢变化 0.05 元/立方米。当碳税为 175 元/吨时,天然气制氢工艺在成本上会优于煤制氢工艺。表 5: 碳税的实施对煤制氢项目的竞争力影响远大于天然气制氢项目天然气(标准状态)价格(元/立方米)煤炭价格(元/吨)碳税平衡点(元/吨)华东和沿海2.5450175华北2.0400100西北1.530050数据来源:煤化工科技情报站,一体化布局,提升物料、能量互供新型一体化炼厂在物料、能量互供方面优于燃料型炼厂。根据马敬昆等在低碳经济视角下炼厂碳产业链的构建中

29、对炼厂 CO2 排放的影响因素的研究,一体化炼厂 CO2 排放系数为 0.193,而燃料型炼厂 CO2 排放系数为 0.212。从炼厂规模角度看,直接排放系数随炼厂规模增加而递减,主要是炼厂规模越大,相对能源综合利用水平越高,对应节能减排效果越佳。图 28:一体化炼厂在物料、能量互供方面优于燃料型炼厂图 29:直接排放系数随炼厂规模增加而递减排放因子/tt(-1)排放因子/tt(-1)0.2150.2150.2100.2100.2050.2050.2000.2000.1950.2120.1950.2110.1900.1900.1850.1970.1850.1930.1800.1880.1800

30、.175炼化一体化燃料型炼厂50050010001000数据来源:低碳经济视角下炼厂碳产业链的构建马敬昆等,数据来源:低碳经济视角下炼厂碳产业链的构建马敬昆等,发展 CCUS 技术,合理利用 CO2 构筑碳产业链成熟的 CCUS 技术将成为企业的护城河。碳捕集、利用与埋存(CCUS)是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重要技术途径之一,分为碳捕集和碳利用与封存两个步骤。近几年,国内越来越重视 CO2 捕集和利用,国内碳捕集示范工程有中石油吉林油田二氧化碳捕集驱油、中石化胜利油田二氧化碳捕集驱油等,其中吉林油田已建成 4 个二氧化碳驱油与埋藏试验区,年埋存 CO2 能力约 35 万吨,年产油能力超过 10 万吨

31、,是国内目前规模最大的二氧化碳驱油与埋存项目。表 6: 国内开展碳捕集技术示范工程项目捕集对象捕集方法回收量和成本利用和封存截至天 2011 年 5 月 8 日,吉林油田中国石油吉林油田二氧化碳捕集驱油中国石化胜利油田二氧化碳捕集驱油华能北京高碑店长岭气田燃煤电厂化学法吸收化学法吸收化学法吸公司累计生产含 CO2 天然气 18.3 亿,通过开展 CO2 驱油试验累计产油11.7 万吨,封存 CO216.7 万吨每年预计可减少 CO2 排放 3 万多 t,并可提高采油率 20.5用于陆相沉积低渗透油藏二氧化碳驱油,提高单井产量和采收率用于“低渗透油导藏试二验氧化碳驱油”先导试验热电厂二氧化碳捕集

32、示范工程 华能石洞口第二电厂二氧化碳捕获神华集团内蒙古热电厂电厂收化学法吸收年回收 CO23000t捕集的二氧化碳卖给食品工厂预计年捕获 CO210 万 t,工程投资约捕集的二氧化碳卖给食品工厂1 亿元设计年捕集封存 CO210 万 t,未来将自治区鄂尔多斯市二氧化碳捕集封存全流程项目煤制油生产线变压吸附分两步建成年收集与封存 CO2100 万 t 和 300 万 t 的项目,工程投资约2.1 亿元经过提纯、液化等环节,运送到距离捕集地约 17103m 地下约 3000m 的区域封存起来数据来源:流程工业,CO2 的再利用将推动循环经济的发展,将 CO2 用作原料生产化工产品。例如内蒙古蒙西集

33、团采用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的技术,利用水泥生产过程中产生的 CO2,已建成 3000t/a CO2 共聚物装置;中海油和中科院长化所合作,在海南东方化工城兴建 3000t/a CO2 共聚物可降解塑料项目。图 30:综合利用 CO2 构建碳产业链数据来源:低碳经济视角下炼厂碳产业链的构建马敬昆等积极参与碳交易,降低履约成本2011 年以来,中国逐步推进碳排放市场的建设,目前已形成七个试点碳市场,全国性碳交易市场正在建设中,目前仅电力行业纳入全国碳市场与各试点碳市场并行。根据中国化信预测数据,十四五中国碳市场配额将超过 30 亿吨,石化和化工行业也极有可能被纳入全国性碳市场。图 31:中国已形成较完善的碳交易市场交易机制图 32:国内碳交易试点市场覆盖多个行业数据来源:中国化信咨询数据来源:中国化信咨询积极参与碳交易,不仅能够节约成本,更有可能为企业带来新的利润增长点。企业通过制订合理的履约方案和交易计划,积极利用国家核证自愿减排量(CCER)抵扣配额政策,以降低履约成本。2020 年,中国石油、中国石化纳入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企业全部完成履约。图 33:中国石油将加强碳交易履约与碳资产管理图 34:中国石化共有 14 家企业参与碳交易试点205碳交易量(万吨,左轴)碳交易额(万元,右轴)498049602004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