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新教材浙教版七年级上册初中数学全册教案(教学设计)【精品全册资料 精心整理汇编 尽力让你满意】科 目:【数学】适用版本:【新教材浙教版】适用范围:【教师教学】精品文档 精心整理精品文档 可编辑的精品文档1.1从自然数到有理数(1)一、教学目标:1. 了解自然数和分数是由于人们生活和生产实践的需要而产生的。2. 了解自然数和分数的应用。3. 经历数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的应用,感受数还需作进一步拓展。二、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认识数的发展过程,感受由于生活与生产实践的需要,数还需从自然数和分数进一步的扩展。难点:本节“合作学习”第2(2)题学生不易理解三、教学过程1奥运报道:2012年伦敦奥运会
2、中国体育代表团共由621人组成,其中运动员396人,参加本届奥运会23个大项,212个分项的比赛。在本届奥运会上,中国体育代表团共获得奖牌88枚,其中金牌38枚,银牌27枚,铜牌23枚。你在这段报道中看到了哪些数?它们都属于哪一类数?2请阅读下面一段报道:世界上最长的跨海大桥杭州湾跨海大桥于2003年6月8日奠基,于2008年5月1日全线通车。这座设计日通车量为8万辆,全长36千米的6车道公路斜拉桥,是中国大陆的第1座跨海大桥。自然数有些是用来计数和测量的,而有些是用来标号或排序的。做一做:下列语句中用到的数,哪些属于计数和测量?哪些表示标号或排序?(1)2002年全国共有高等学校2 003所
3、;(2)小明哥哥乘1 425次列车从北京到天津;(3)香港特别行政区的中国银行大厦高369米,地上70层,至1990年为止,是世界第5高楼。 3.在解答下列问题时,你会选用哪一类数?为什么?(1)小华和她的7位朋友一起过生日,要平均分一块生日蛋糕,每人可得多少蛋糕?(2)小明的身高是168厘米,如果改用米作单位,应怎样表示?4完成合作学习的第1个问题,并在小组内交流T32次火车发车时间是_; 小慧坐火车从温州到杭州需_时;小慧在市内交通和检票进站最少需_分钟;你是怎样理解“最迟”的含义的?小慧最迟在_时从温州出发才一定赶得上火车.用自然数列式:_;用分数列式:_.5你对合作学习第2个问题中第二
4、问方案可行不可行怎么理解?硬卧下车票_元张?小慧打算买一张硬卧下车票后还剩_元,她实际有_元钱?方案可不可行,怎样计算?四、课堂小結:1回顾一下小学里我们学过哪些数?2找一找我们身边有哪些数的应用?想一想这些数有什么作用? 3想一想为什么有了自然数后还要引入分数或小数?在解决实际问题时,自然数和分数够用了吗?五、拓展训练1.某航空公司把从城市A到城市的机票因燃油涨价而上涨了15%,三个月后又因燃油价格的落而重新下调15%问下调后的票价与上涨前比是贵了,还是便宜了?2如图一个台阶要铺地毯,则至少要买地毯 m六、学后反思1.1从自然数到有理数(2)一、教学目标:1.进一步理解正数、负数的意义,了解
5、从自然数到有理数的扩展过程。2.会用正、负数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3理解有理数的概念,理解有理数的分类。二、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有理数的概念难点:建立正数、负数的概念对学生来说是数学抽象思维的一次重大飞跃。三、教学过程:1、阅读下列教材月球表面白天气温可高达123,夜晚可低至233. 图中阿波罗11号的宇航员登上月球后不得不穿着既防寒又御热的太空服。上面123和233这两个量分别表示什么呢?在日常生活和生产实践中,我们经常会遇到具有相反意义的量,例如向前走50米,向后退30米;从银行取出2 000元,存入银行3 000元等都是相反意义的量。做一做:下列各组是相反意义的量的是( )A、向南走1
6、00米,向西走100米; B、存钱,取钱C、前进,后退 D、上升100米,下降20米请同学举三个相反意义的量的例子。并说说相反意义的量必须具备哪些条件?2、为了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我们把一种意义的量规定为正,用过去学过的数(零除外),如123,15,3.14等来表示,这样的数叫做正数。 正数前面可加正号“”来表示(“+”常省略不写);把另一种与之意义相反的量规定为负,用过去学过的数(零除外)前面放上负号“”来表示. 这样的数叫做负数负数前面可加负号“”来表示(注意:“”不可以省略!);零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做一做(1)规定盈利为正。某公司去年亏损2.5万元,记做 万元,今年盈利3.2万元
7、记做 万元。(2)规定海平面以上的海拔高度为正.新疆乌鲁木齐市高于海平面918米,记作海拔_米;吐鲁番盆地最低点低于海平面154米,记作海拔_米.(3)如果向银行存入50元记为50元,那么30.50元表示_;(4)规定增加的百分比为正,增加25%记做_,12%表示_。3.请同学们把有理数进行分类分类方法一: 整数 自然数 有理数 分数 分类方法二: 正数 有理数 零 负数 4、例题:下列给出的各数,哪些是正整数?哪些是负整数?哪些是正分数?哪些是负分数?哪些是整数?哪些是分数?哪些是有理数?-8.4,2,0.33,0,-9.仿照上面所示例题,请把下列各数填入相应的集合内。3,1,0,2002,
8、5,1.32 ,5,1.2(1)整数集合 ;(2)正数集合 ;(3)负数集合 ;(4)正分数集合 ;(5)负分数集合 ;(6)负整数集合 (7)有理数集合 。四、课堂小結:1什么是相反意义的量,它必须具备哪些条件?2什么是有理数?3有理数该如何分类?五、拓展训练1.零是整数吗?自然数一定是整数吗?自然数一定是正整数吗?整数一定是自然数吗?2.如果一个数不是负数,那么这数 可能是_.3.如果一个不是正数,那么这个数可能是_.4.小聪、小明、小慧三位同学分别记录了一周中各天收支情况如下表(记收入为正,单位:元): 根据上表回答下列问题: 星期学生一 二 三 四 五 六 日 结余 小聪 10-5.2
9、0 0 -4.80 5 -3 -3 -1 小明 8 0 0 0 -6 -1 0 1 小慧 12 -5 -2.50 -3 6 -7.50 0 0 (1)说出小聪这一行中10,-5.20,0,-4.80,5,-3各数的实际意义.(2)说出星期五这一列中-6,6的实际意义(3)说出最后一列中-1,1,0的实际意义.六、学后反思 12 数轴一、教学目标1、理解数轴的概念,会读出数轴上点表示的数,会画数轴,会在数轴上表示有理数.2、理解相反数的概念,会在数轴上表示两个相反数,知道互为相反数在数轴上的位置关系,会求一个数的相反数,能利用数轴比较有理数的大小.3、经历数轴的发生和应用,体验数形结合等数学思想
10、.二、教学重点:数轴和相反数的概念及用数轴上的 点表示有理数三、教学难点:数轴的概念和相反数反映在数轴上的性质四、教学设计(一)创设情境,引出课题(1)老师展示温度计:请观察温度计,读出现在的室内温度.请观察下列图形,读出温度计上的温度.温度计刻度的正、负是怎样规定的?以什么为基准?基准刻度线表示多少摄氏度?每摄氏度的两条刻度线之间的距离有什么特点?(2)把温度计横放(零上温度向右),你觉得它像什么?(3)你能把温度计的刻度画在纸上吗?引出新课:“数轴”. (二)合作讨论,探究新知1、动手操作:师生一起画一条数轴.讲清数轴的画法:一画(直线);二定(定原点);三选(选正方向);四统一(单位长度
11、要统一).2、观察数轴有什么特征?(让学生讨论)(如:数轴的三要素原点、正方向、单位长度,类比温度计三者缺一不可,正数都在原点的右边,负数都在原点的左边等等.)-2-1 0 1 23、考考你:下面图形是数轴的是()-2-1 0 1 2 1 2 3(A) (B)-3 -2 -1 0 1 2 3-1-2 0 1 2(C) (D)(E)(通过判断,加深对数轴概念的理解,掌握正确的画法.)(三)解释应用,体验成功、例题教学例1指出数轴上A、B、C、D各点表示什么数?-2-1 0 1 2A D C B (学生合作交流,获取正确答案)(指出数轴上已知点所表示的数,是由“形”到“数”的过程.)例2 在数轴上
12、表示下列各数:1.(1)0.5, ,0,4, ,0.5,1,4;(2)200,150,50,100,100.(学生动手操作,体验数学活动充满探索.)(把给定的数用数轴上的点表示,是“数”到“形”的思维过程.)2. 观察例2中画好的数轴,4与4,它们在数轴上的位置有什么关系?与,0.5与0.5呢? 教师引导学生得出结论:如果两个数只有符号不同,那么我们称其中一个数为另一个数的相反数,也称这两个数是互为相反数,特别地,0的相反数是0.在数轴上,表示互为相反数(零除外)的两个点,位于原点的两侧,并且到原点的距离相等.任何一个有理数都可以用数轴上的一个点来表示.3、考考你:(1)下面两个数是互为相反数
13、的是()A、 eq f (1,2) 与0.2B、 eq f (1,3) 与0.3C、2.25与2 eq f (1,4) D、与3.14(2)写出三对非零相反数,在数轴上将它们表示出来,并比较其中三个负数的大小.(四)拓展创新,巩固概念(1)问题:数轴上的两个点,右边的点表示的数与左边的点表示的数有怎样的大小关系?你能举例说明吗?(分组讨论、合作交流、获得数学的猜想.)(2)在数轴上距原点2个单位长度的点表示什么数?它们有什么关系?距原点5个单位呢?a个单位呢?(a0)(学生回答,并相互补充,培养学生发散思维的能力;知道若a为有理数,则它的相反数为a.)(五)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
14、收获?)1、数轴的定义和画法2、能说出数轴上已知点所表示的有理数,能将已知数在数轴上表示出来.所有的有理数都可用数轴上的点来表示,但是反过来不成立,即数轴上的各点,并不是都表示有理数3、有理数是数,而数轴上的点是几何图形.今天这节课上,我们把数和几何图形有机的结合在了一起,这就是一种在数学上非常重要的方法数形结合.(六)随堂练习精品文档 精心整理精品文档 可编辑的精品文档1.3 绝对值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借助于数轴,初步理解绝对值的概念,能求一个数的绝对值,初步学会求绝对值等于某一个正数的有理数。 能力目标:掌握求一个数的绝对值及有关的简单计算,探索绝对值的简单应用,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及
15、应用能力。 情感目标:通过应用绝对值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能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对数学有好奇心与求知欲。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绝对值的概念和求一个数的绝对值 难点:绝对值的几何意义及求绝对值等于某一个正数的有理数。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1.用多媒体动画显示:甲、乙两辆出租车在一条东西走向的街道上行驶,记向东行驶的里程数为正。两辆出租车都从O地出发,甲车向东行驶6km到达A处,记做_km,乙车向西行驶6km到达B处,记做_km,以O为原点,取适当的单位长度画数轴,并在数轴上标出、的位置,则A,B两点与原点的距离分别是多少?它们的实际意义是什么?(用生动有趣的图
16、画吸引学生,即复习了数轴和相反数,又为下文作准备)。2.数轴上表示5和5的点到原点的距离分别是多少?表示 eq f (3,4) 和 eq f (3,4) 的点呢?小结:在实际生活中,有时存在这样的情况,无需考虑数的正负性质,比如:在计算小狗所跑的路程中,与小狗跑的方向无关,这时所走的路程只需用正数,这样就必须引进一个新的概念绝对值。 (二)探究新知:1、绝对值的概念(借助于数轴这一工具,师生共同讨论,引出绝对值的概念)绝对值的几何定义:一个数在数轴上对应的点到原点的距离叫做这个数的绝对值。比如:5到原点的距离是5,所以5的绝对值是5,记|5|=5;5的绝对值是5,记做|5|=5。 注意:与原点
17、的关系 是个距离的概念 练习1:请学生举一个生活中的实际例子,说明解决有的问题只需考虑的数绝对值。(通过应用绝对值解决实际问题,体会绝对值的意义与作用,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价值。)2、例题求解例1、求下列各数的绝对值1.6 , eq f (8,5) , 0, 10, 10解: |1.6|=1.6 | eq f (8,5) |= eq f (8,5) | 0 |=0 |10 |=10 |10 |=103、练习2:填表相反数绝对值2.051 000 eq f (7,9) 0 eq f(7,9)1 0002.05(以表格的形式将绝对值和相反数进行比较,为归纳绝对值的特征作准备)4、根据上述题目,让学生
18、归纳总结绝对值的特点。(教师进行补充小结)特点:1、一个正数的绝对值是它本身 2、一个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 3、零的绝对值是零 4、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的绝对值相等5、练习3:回答下列问题一个数的绝对值是它本身,这个数是什么数?一个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这个数是什么数?一个数的绝对值一定是正数吗?一个数的绝对值不可能是负数,对吗?绝对值是同一个正数的数有两个,它们互为相反数,这句话对吗? (由学生口答完成,进一步巩固绝对值的概念)6、例2、求绝对值等于4的数。(让学生考虑这样的数有几个,是怎样得出这个结果的呢?对后一个问题由学生去讨论,启发学生从数与形两个方面考虑,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19、)分析:从数字上分析|4|=4, |4|=4 绝对值等于4的数是4和4画一个数轴(如下图)从几何意义上分析,画一个数轴(如下图)数轴上到原点的距离等于4个单位长度的点有两个,即表示4的点P和表示4的点M-4 -3 -2 -1 0 1 2 3 4个单位长度 4个单位长度M P4绝对值等于4的数是4和4 (三)课内小结:本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你觉得本节课有什么收获? (四)课堂练习:P16课内练习 (五)作业布置:精品文档 精心整理精品文档 可编辑的精品文档1.4 有理数的大小比较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掌握有理数大小的比较法则;会比较有理数的大小,并能正确地使用“”或“”号连接;初步会进行
20、有理数大小比较的推理和书写.能力目标:由两个负数比较大小的过程,体会数学上转化思想的应用,培养学 生的推理能力.情感目标:通过观察归纳,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有理数的大小比较法则. 难点:1、两个负数比较大小的绝对值法则. 2、课本例题中两个负分数比较大小的推理过程.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多媒体演示)下面是一组图片,表示某一天我国5个城市的最低气温. 比较这一天下列两个城市间最低气温的高低(填“高于”或“低于”):广州(10) 上海(0); 上海(0) 北京(-10); 武汉(5) 广州(10); 哈尔滨(-20) 武汉(5); 北京(-10) 哈尔滨(-2
21、0).同学们的答案是否正确呢?这就需要数学知识“有理数的大小比较”(点出课题). (二)探究新知:把表示上述5个城市最低气温的数表示在数轴上.观察这5个数在数轴上的位置,你发现了什么?温度的高低与相应的数在数轴上的位置有什么关系?(教师与学生一起合作完成)。(结论:在数轴表示的数的位置与气温的高低有关.气温越高,在数轴上表示的数就越靠右.)一般地,我们有:在数轴上表示的两个数,右边的数总比左边的数大.(教师板书,学生记忆)例 1 在数轴上表示数5,0,4,1,并比较它们大小,将它们按从小到大的顺序用“”号连接.(师生合作完成)41501解:如图,将它们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为:41010(正数大
22、于一切负数);(2)-0.0010(负数都小于零);(3),-(两个负数比较大小,绝对值大的数反而小).例2的讲解思路:(1)(2)两题,要告诉学生,比较两个有理数的大小时可直接运用法则得出;对于第(3)题,先复习小学时所学异分母分数的大小比较,然后指出:要比较的是两个负数大小,应先比较什么?(他们的绝对值);这两个数的绝对值分别等于多少?指定一个学生边回答边板书(教师在板书时要规范地书写表述过程,并把推理依据注在结论后面的括号内。) (三)课内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比较有理数大小的两种方法:一、数轴比较法;二、绝对值法.两个数比较时,常用绝对值法;多个数比较时,常用数轴比较
23、法.) (四)课堂练习: (五)作业布置:精品文档 精心整理精品文档 可编辑的精品文档2.1 有理数的加法(第1课时)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理解有理数加法的意义,掌握有理数加法法则,并能准确地进行加法运算。过程与方法:渗透数形结合思想,体现分类思想,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等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数学来源于生活,激发学生探究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及时检验的良好习惯。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有理数加法法则。 难点:异号两数相加的法则。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在小学认识了自然数之后,我们又学习了加、减、乘、除四则运算,同样我们学习了有理数的意义之后,将开始学习有理数的运算,
24、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有理数的加法。通过回忆小学算术运算的学习过程,类比联想有理数的加法与小学的加法的联系,点明教学内容,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 (二)探究新知: 1、 问题情境:一建筑工地仓库记录星期一和星期二水泥的进货和出货数量如下,其中进货为正,出货为负(单位:吨)进出货情况库存变化星期一52星期二34合计问1:列出算术表示这两天水泥进货和出货的合计数量,并算出结果(填表)。问2:星期一该建筑工地仓库的水泥库存是增加了还是减少了?星期二呢?(此问培养学生处理表格信息的能力,给学生大胆发挥的空间,将教师控制课堂的预设过程变成师生共同建设,共同发展的过程。也借此引出有理数的加法。)问1答:水泥进
25、货的合计为(5)(3)8;水泥出货的合计为(2)(4)6;教师讲解:也可以在数轴上表示水泥进货的合计:在数轴上表示水泥出货的合计:小结:同号两数相加,取与加数相同的符号,并把绝对值相加;问2答:星期一该建筑工地仓库的水泥库存增加了3吨,用算式表示为(5)(2)3;星期二该建筑工地仓库的水泥库存减少了1吨,用算式表示为(3)(4)1;教师讲解:也可以在数轴上表示星期一、星期二的库存变化结果:小结:异号两数相加,取绝对值较大的加数的符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用彩色粉笔做适当的标记,帮助学生从实际情况理解有理数加法的意义和法则。渗透分类思想,培养学生观察、归纳等能力。)2、知识讲解:
26、有理数的加法法则:一般地,同号两数相加,取与加数相同的符号,并把绝对值相加;异号两数相加,取绝对值较大的加数的符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相加得零;一个数同0相加,仍得这个数。学生练习(一):确定下列各题中的符号,并说明理由:(1)(5)(7);(2)(3)(10);(3)(6)(5);(4)(3)(7);(5)()();(6)0();总结有理数加法运算的步骤:先确定结果的符号,再计算结果的绝对值。(给学生思考的空间,让学生去解释,有助于学生加深印象,及时巩固。)3、例题讲解:例1、计算下列各式:(1)(11)(9);(2)(3.5)(7);(3)(1.08)0;
27、(4)()();解:(1)原式(119)20; (2)原式(73.5)3.5;(3)原式1.08; (4)原式0;例2、某家庭工厂一月份收支结余为1200.50元,二月份收入为2000.70元,问二月底家庭工厂的收支结余情况如何?解:(1200.50)(2000.70)(2000.701200.50)800.20(元)答:二月底家庭工厂的收支结余为收入800.20元。学生练习(二):冬天的某一天,哈尔滨的气温为38,北京的气温比哈尔滨高32,问当天北京的气温为多少度? (三)课内小结:今天这节课主要学习了什么内容?本节课涉及的数学思想方法主要有哪些?请学生来小结一下 (四)课堂练习: (五)作
28、业布置: 2.1 有理数的加法(第2课时)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有理数加法的运算律 过程与方法:掌握简便运算的常用策略,渗透字母表示数的意识.学会画图分析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验数学公式的简洁美,对称美.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自信.二、教学重难点:重点:有理数加法的交换律,结合律.难点:运用有理数加法的交换律、结合律进行计算.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引例1:多媒体演示P30合作学习的内容。引例2:已知一辆卡车从A站出发,先向东行驶15千米,再向西行驶25千米,然后又向东行驶20千米,问卡车最后停在何处?分析:如果规定向东为“正”,则向东行驶15千米记作15千米,向西行驶
29、25千米记作25千米,向东行驶20千米记作20千米,则(15)(25)(20)?,问题成了三个有理数相加,一般地,三个或三个以上有理数相加,一般是依次相加,对于有括号的式子,应先进行括号里面的运算。所以(15)(25)(20)(10)(20)10,所以卡车最后停在A站东面的10千米处。引例3:计算: , ; , ;学生回答:,; ,;教师启发:发现,;要求学生再换几对不同的有理数试一试,结果如何?教师小结:发现加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在有理数运算中仍然成立,从而引入本节课的知识. (二)探究新知: 在有理数运算中,加法的交换律:两个有理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即;加法的结合律:三个有理数相
30、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和不变,即;在引例1中的运算中,如果运用加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则:(15)(25)(20)(15)(20)(25)(35)(25)10显然这样的运算要比前面更好。所以三个或三个以上有理数相加,一般是依次相加,对于有括号的式子,应先进行括号里面的运算,但能运用运算律的要运用运算律,这样会使运算简便。例题讲解:例3:计算:(1)(14)(4)(1)(16)(5)(2)(2.48)4.33(7.52)(4.33)(3)解:(1)原式(14)(16)(4)(1)(5)(30)(10)20一般地,多个有理数相加,可以把正数或负数分别结合在一起相加;(2)原式(
31、2.48)(7.52)4.33(4.33) (10)010一般地,多个有理数相加,有相反数的先把相反数相加,能凑整的先凑整;(3)原式 结论:一般地,多个有理数相加,有分母相同的,先把同分母的数相加;例4:小明遥控一辆玩具赛车,让它从A地出发,先向东行驶15米,再向西行驶25米,然后又向东行驶20米,再向西行驶35米,问玩具赛车最后停在何处?一共行驶了多少米?解:规定向东为“正”,则(15)(25)(20)(35)(15)(20)(25)(35)(35)(60)25(米)一共行驶的路程为1525203595(米)答:玩具赛车最后停在A地向西25米处,一共行驶了95米。学生练习(一):小明记录了
32、一星期每天的最低温度如下表:星期一二三四五六日温度2126413这个星期的平均最低温度为多少摄氏度? (三)课内小结:(1)一般地,三个或三个以上有理数相加,一般是依次相加,对于有括号的式子,应先进行括号里面的运算;(2)灵活运用加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进行有理数的加法运算;(3)一般地,多个有理数相加,可以把正数或负数分别结合在一起相加;一般地,多个有理数相加,有相反数的先把相反数相加,能凑整的先凑整;一般地,多个有理数相加,有分母相同的,先把同分母的数相加。 (四)课堂练习: (五)作业布置: 精品文档 精心整理精品文档 可编辑的精品文档 2.2 有理数的减法(第1课时)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
33、标:掌握有理数的减法法则,熟练地进行有理数的减法运算。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归纳的数学能力及初步掌握转化的数学思想。 情感目标:通过积极参与探索有理数的减法法则及其应用的数学活动,体会相应的数学思想、数学与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增强应用意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有理数的减法的运算法则,以及法则的应用。 难点:在实际生活中,正、负关系的确定以及原有知识的掌握。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一天, 厦门的最高温度是9,哈尔滨的最高气温是-7,那么这一天厦门的最高温度比哈尔滨的最高气温高多少摄氏度?列出算式.由学生回答结果,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让学生用式子加以表示:9(
34、7)16.提出问题:怎么进行这里的减法运算呢?有理数的减法法则是什么? (二)探究新知:1. 不妨我们看一个简单的问题:9 (7)16. 9 (?)16.大家注意观察上面的两个算式,你能发现什么规律?先个人研究,而后交流 比较两式,可以发现: 9“减去7”与“加上7”结果是相等的,即: 减法变加法 变相反数2归纳:全班交流,从上述结果我们可以发现规律:减去一个数,等于加上这个数的相反数这就是有理数减法法则,由此可见,有理数的减法运算实质转化为加法运算3. 例题讲解:例1: 计算:(1)5(5) (2)075 (3)(1.3)(2.1) (4)1 EQ F(1,3) 2 EQ F(1,2) 在学
35、生口答的基础上,由教师引导归纳: (1)有理数减法是转化为有理数加法实施的在进行减法运算时,首先应弄清减数的符号(是“+”号,还是“”号);(2)将有理数减法转化为加法时,要同时改变两个符号:一个是运算符号由“”变以“+”号;另一个是减数的性质符号例2:我国吐鲁番盆地最低点的海拔是-154米,死海湖面的海拔是-392米,哪里的海拔更低?低多少米?此例说明,在有理数范围内,不存在“不够减”的减法。思考:求出下列每对数在数轴上对应点之间的距离:(1)3与2.2 (2)4 EQ F(1,2) 与2 EQ F(1,4) (3)4与4.5 (4)3 EQ F(1,2) 与2 EQ F(1,3) 你能发现
36、所得的距离与这两数的差有什么关系吗? (三)课内小结:通过上面的练习,你能总结出有理数减法与小学里学过的减法的不同点吗? (四)课堂练习: (五)作业布置: 2.2 有理数的减法(第2课时)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理解有理数加减法可以互相转化,会进行加减混合运算。 能力目标:培养观察、讨论、积极思维探索的能力及计算的准确能力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热爱数学的情感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写成省略加号的和的形式及熟练地进行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 难点:能灵活运用运算律进行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要计算,你认为怎样计算简便?请先试一试. 在学生讨论交流
37、下,提出问题:(1)如何解该题? (2)如何将减号进行转变? (二)探究新知: 根据上题,我们知道有理数的减法是先把它化为有理数的加法,即加减统一成加法.1提出问题: EQ F(1,3) ( EQ F(3,4) )( EQ F(2,3) )如何统一成加号?学生回答: EQ F(1,3) ( EQ F(3,4) )( EQ F(2,3) )2省略加号如何表示?由教师讲解:在一个和式里,通常把各个加数的括号与它前面的加法省略不写形如: EQ F(1,3) EQ F(3,4) EQ F(2,3) 3如何读呢?总结读法:按和式读做“正 EQ F(1,3) 、负 EQ F(3,4) 与正 EQ F(2,
38、3) 的和”按运算意义读做“ EQ F(1,3) 减 EQ F(3,4) 加 EQ F(2,3) ”4你认为如何计算: EQ F(1,3) ( EQ F(3,4) )( EQ F(2,3) )由学生合作交流,教师引导下得出有理数加减混合运算步骤:(1)利用减法法则,将减法统一为加法(2)省略加号的和的形式,简化算式(3)运用加法交换律、结合律,使运算简单5.例题讲解:例3:计算:(3)(8)(6)(7)由学生完成,并用两种方法读出例4:一储蓄所在某时段内共理了8项现款储蓄业务:存入637元,取出1500元,取出2000元,存入1200元,存入3000元,存入1120元,取出3000元,存入10
39、02元.问该储蓄所在这一时段内现款增加或减少了多少元? 由师生共同合作、交流来完成。 (三)课内小结:1有理数加减混合运算步骤:(1)利用减法法则,将减法统一为加法(2)省略加号的和的形式,简化算式(3)运用加法交换律、结合律,使运算简单2进行有理数加减混合运算使用交换律、结合律的简便方法(1)使符号相同的加数放在一起(2)互为相反数的放在一起(3)使和为整数的加数放在一起(4)使分母相同的加数放在一起 (四)课堂练习: (五)作业布置: 精品文档 精心整理精品文档 可编辑的精品文档 2.3 有理数的乘法(第1课时)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在理解有理数乘法意义的基础上,掌握有理数的乘法法则,
40、并正确地进行乘法运算。理解几个有理数相乘,积的符号如何确定。理解有理数的倒数定义。 能力目标:经历有理数的乘法法则的实验与探索过程,提高学生观察、归纳、猜想、验证的能力,不断增强运算能力。情感目标:在经历有理数的乘法法则的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归纳总结,使其充分体会到知识产生、规律发现的过程,感受生活中乘法运算的存在与价值,让学生融入到数学学习中来,融身到数学活动中去。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了解有理数乘法法则的发现及形成过程,掌握乘法法则,运用乘法法则准确地进行有理数的运算。难点:掌握有理数乘法法则中的符号规则,并能准确、熟练地应用于有理数乘法运算中去。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节前图
41、显示的是位于三峡白鹤梁的用做水为测量标志的线刻石鱼,假设水位按每小时3厘米的速度下降,经过2小时后水位下降多少厘米?这个实际问题与有理数的乘法有什么联系呢?让我们来共同研究吧。由上面的问题可知,经2小时后水位变化了323+3=6cm。根据生活经验及前面的结果,如果把下降记为“”,则有(-3)2-6 cm。师生共同完成P39做一做,从而引出课题:有理数的乘法。 (二)探究新知:1、根据上述结果,结合生活中的经验,自编一道类似的实际问题,并把要求的结果写成像(3)26这样的算式。2、由上面的问题所写的负数与正数的乘法运算方法,计算:(3)4= ;(3)3= ;(3)2= ;(3)1= .结合课本,
42、用数轴表示上述相应算式的几何意义。3、计算下列各式,并回答:若一个因数继续逐级减少,下面的积会有什么变化?(3)(1)= ;(3)(2)= ;(3)(3)= ;(3)(4)= .此外,如果有一个因数是0,所得的积还是0。如:0(3)=0, eq f(1,2) 0 =0,0(3 eq f(1,7) )0。思考:如何确定两个有理数的积的符号和绝对值?从以上得出的几个算式,你能发现什么规律?通过特例的归纳,鼓励学生自己总结有理数的乘法法则。并运用自己的语言加以描述,与同伴交流共同完成。综合以上各种情况,我们有有理数的乘法法则:有理数乘法法则:两数相乘,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并把绝对值相乘;任何数与零相
43、乘,积为零。例如:(5)(3) 同号两数相乘(5)(3)=( )得正53=15把绝对值相乘所以(5)(3)=15。(6)4异号两数相乘(6)4=( )得负64=24把绝对值相乘所以(6)4=24。例题讲解:例1 :计算: eq f(3,4) ; (2) (2.5)4 ; (3) (5)0 eq f(3,2) ;(4) ( eq f(1,3) )(3); (5) (6)( eq f(5,4) )(4) 按课本讲解、板书。(组织学生口头回答例题的解答。有理数乘法运算分两步:确定积的符号;把绝对值相乘。)探究以下三个问题:问题1: eq f(3,4) 与 eq f(4,3) 这两数有何关系? eq
44、f(1,3) 与3呢?类比小学学过的有关倒数的定义。 在小学我们学过,两个正有理数乘积为1时,称这两个正有理数互为倒数。同样,这个规定在负数中仍然适用。 若两个有理数的乘积为1,就称这两个有理数互为倒数。例如, eq f(3,4) 是 eq f(4,3) 的倒数, eq f(4,3) 是 eq f(3,4) 的倒数, eq f(1,3) 与3互为倒数。0没有倒数。 问题2:几个有理数相乘,因数都不为零时,积的符号怎样确定?有一个因数为0时,积是多少? 有多个不为零的有理数相乘时,可以先确定符号,再将绝对值相乘。当相乘的数中,负数有奇数个时,积为负;负数有偶数个时,积为正。若其中一个乘数为零时,
45、积为零。补充例题:.计算:(-3) eq f(5,6) (1 eq f(4,5) ) ( eq f(1,4) )渗透化归思想,有理数的乘法实际上就是在确定完积的符号后,转化为小学中算术数的乘法。某一物体温度每小时上升a度,现在温度是0度问:(1)t小时后温度是多少? (2)当a,t分别是下列各数时的结果:a=3,t=2;a=-3,t=2; a=3,t=-2;a=-3,t=-2;教师引导学生检验一下(2)中各结果是否合乎实际 (三)课内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大家学会了什么?(1)有理数的乘法法则。(2)多个不等于0的有理数相乘,积的符号由负因数的个数决定。(3)几个数相乘时,如果有一个因数是0
46、,则积就为0。(4)乘积是1的两个有理数互为倒数。 (四)课堂练习: (五)作业布置: 2.3 有理数的乘法(第2课时)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理解并掌握有理数乘法的运算律:乘法交换律、乘法结合律、分配律。 能力目标:经历探索有理数乘法的运算律的过程,发展学生观察、归纳等能力。能运用乘法运算律简化计算,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情感目标:创设合理的问题情景,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合作学习中,学会交流与合作,培养学生严谨的思维品质。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进一步掌握有理数乘法法则的运用,验证和探索有理数乘法当中运算律的产生过程,运用乘法的运算律进行有理数乘法的简便运算。难点:
47、有理数乘法运算律的灵活运用。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在小学我们学过一些乘法的交换律、乘法的结合律以及分配律,谁能给大家介绍一下?问题:小学学习过的有关乘法的运算律,对所有的有理数都还适用吗?通过计算、比较验证同学们的猜想。做一做:计算下列各题,并比较它们的结果:(1) (5)2(52) ; 2(5)(25) ;(2)2(3)(4)(6)(4) ; 2(3)(4)212 ;(3)(3)(2 eq f(1,3) )(3) eq f(7,3) ; (3)2(3) eq f(1,3) 61 。让学生进行观察、比较、思考:(1)以上各组题的运算结果有什么特点?(2)各组题的运算形式,与乘法的运算
48、律的结构特征对比,你发现了什么?(3)对于问题,你得到的猜想是什么? (二)探究新知: 探索1完成做一做(1)、(2),再探索下列两个问题:(1)任意选择两个有理数(至少有一个负数)分别填入下列和内,并比较两个运算的结果。和(2)任意选择三个有理数(至少有一个负数)分别填入下列、和内,并比较两个运算的结果。()和()可由多个学生提供实例,从而让学生总结出有理数的乘法满足交换律与结合律。用文字叙述,并用字母表示。乘法的交换律:两个数相乘,交换因数的位置,积不变; 乘法的结合律:三个数相乘,先把前两个数相乘,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乘,积不变;如果a、b、c分别表示任一有理数,那么:乘法的交换律:ab=
49、ba.乘法的结合律:(ab)c=a(bc)探索2完成做一做(3),想一想与小学学过的哪个运算律类似。请你换一些数试一试,还成立吗?请用用文字叙述,并用字母表示:分配律:一个数与两个数的和相乘,等于把这个数分别与这两数相乘,再把积相加。如果a、b、c分别表示任一有理数,那么:分配律:a(b+c)=ab+ac通过验证,使学生感到分配律在有理数运算中应用的合理性即可。例题讲解:例2 计算:(1) (12) (37) eq f(5,6) ; (2)6 (10) 0.1 eq f(1,3) ; (3) 4.99(12) 按课本讲解、板书。(组织学生口头回答例题的解答。应用有理数乘法的运算律进行运算,可以
50、简便运算,但它仍旧属于有理数的乘法运算,因此应遵循有理数的乘法运算的步骤:确定积的符号;把绝对值相乘。)探究活动1:讲完“有理数的乘法”后,老师在课堂上出了下面一道计算题:71 eq f(15,16) (8).学生算出答案,老师把班上同学的解题过程归类写到黑板上。解法一:原式 eq f(1151,16) (8) eq f(9208,16) 575 eq f(1,2) ;解法二:原式(71 eq f(15,16) )(8)71(8) eq f(15,16) (8)575 eq f(1,2) ;解法三:原式(72 eq f(1,16) )(8)72(8) eq f(1,16) (8) 575 eq
51、 f(1,2) .对这三种解法,你认为哪种方法最好? ,理由是 。本题对你有何启发? 。思维过程:解法二和解法三巧妙地利用了拆分思想,把带分数拆成一个整数与一个真分数的和,再应用分配律,大大简化了计算过程。例3 某校体育器材室总共有60个篮球。一天课外活动,有3个班级分别计划借篮球总数的 eq f(1,2) , eq f(1,3) 和 eq f(1,4) 。请你算一算,这60个篮球够借吗?如果够了,还多几个篮球?如果不够,还缺几个?(独立完成,再小组交流)探究活动2:教材的课内练习中的探究活动。 (三)课内小结:通过本课的探讨学习,你获得了哪些新的知识,你认为有哪些方面的进步?(让学生进行小结
52、,经过学生个人回顾同桌交流给大家说说的过程,总结本节课的所做、所听、所感,让知识系统化、合理化。) (四)课堂练习: (五)作业布置:精品文档 精心整理精品文档 可编辑的精品文档 2.4 有理数的除法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掌握有理数除法的法则及把除法转化为乘法。能力目标:学会应用法则进行有理数的除法运算,学会有理数的乘除混合运算。情感目标:体验“知识来自实践,又作用于实践”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有理数的除法。 难点:有理数的乘除混合运算。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经统计,某商场一年共亏损4.8万元,那么该商场平均每月亏损多少万元?如果规定盈利为正,亏损为负,可以
53、如何列式计算?(1)请用小学的数学方法做; (2)请用学过的负数列式,并写出结果。(3)仔细比较所列的两个算式,写下你所发现的新的信息。4.8120.4(或);(4.8)120.4(或);有理数的除法是有实践意义的;有理数的除法可转化为小学的除法来做,但要先确定符号 (二)探究新知: 我们知道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这套法则运用到有理数的范围内同样适用。例如,84=8(1/4)=2;8(-4)=8(-1/4)。那么,你知道(-8)(-4)=?,(-7)(-3.5)呢?如果用字母表示,怎么表示?ab=a(1/b) (b不为0).1.由(-4)(-1/4)=1,4(1/4) =1等等式子,可知:互为倒
54、数的两个数的积为1。用字母表示为:a(1/a)=1 (a0)2.完成做一做。通过上面的练习两个有理数相除,商的符号有什么规律?商的绝对值呢?通过练习我们可得出什么结论?即有:两数相除,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并把绝对值相除。0除以任何一个不为0的数仍得0。注意:0不能作除数例1 计算:(1)(-8)(-4); (2(-3.2)0.08;(3) 注意:乘除混合运算,往往先将除法转化为乘法,再求出结果。尤其要注意辨别最后结果的符号。思考:下列等式成立吗?=(-8)(-);由此你得出什么规律?一般的,有理数乘法与除法之间有以下关系:除以一个数(不等于0),等于乘以这个数的倒数例2:计算:(1) (2)
55、(三)课内小结:1计算有理数除法的方法(1)直接应用有理数除法的法则进行计算(2)把除法转化为乘法2通常的做法是先确定结果的符号,再把除法转化为乘法,使运算更简便合理。 (四)课堂练习: (五)作业布置: 精品文档 精心整理精品文档 可编辑的精品文档2.5 有理数的乘方(第1课时)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掌握乘方的有关概念,能进行简单的乘方运算。 能力目标:掌握有理数的乘方运算,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分析、归纳、概括以及计算能力. 情感目标:通过在现实背景中理解有理数乘方的意义,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二、教学重难点:重点:幂、底数、指数的概念及表示 难点:乘方的概念及表示方法、有理数的乘方运算
56、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师假设一张厚度为0.09mm的纸连续对折始终是可能的,对折多少次后所得的厚度将超过你的身高?你能算吗?生1次对折后,厚度为0.092mm,2次对折后,厚度为0.0922mm,14次对折后,厚度为0.0922221.47m。14个2为了表示简便,我们把2222记为214。14个2师像上面所表示的214的形式,就是我们今天研究的课题:有理数的乘方(板书). (二)探究新知: 师如果对于几个相同的因数a相乘:aaaaa我们也将之记为an。n个a板书:求n个相同因数a的乘积的运算叫做乘方,乘方的结果叫做幂,a叫做底数,n叫做指数。把an读做a的n次方。 1、几种常见的乘
57、方 师怎样表示图中正方形的面积,立方体的体积呢?生55平方单位,555立方单位。师我们可以把55记做52,读作5的平方,55=52=25;555记作53,读作5的立方,即55553125。注意:一个数可以看做这个数本身的一次方,例如,5就是51,指数1通常省略不写,二次方也叫做平方,如52通常读做5的平方;三次方也叫做立方,如53可读做5的立方。做一做1、(口答)把下列相同因数的乘积写成幂的形式,并说出底数和指数。(1)(6)(6)(6)(2) eq f (2,3) eq f (2,3) eq f (2,3) eq f (2,3) 2、把( eq f (1,2) )5写成几个相同因数相乘的形式
58、。10个(2)3、把(2)(2)(2)(2)写成幂的形式。师注意:幂的底数是分数或负数时,底数应该添上括号,如(5)3,( eq f (2,3) )4例1 计算:(1)(3)2;(2)1.53;(3)( eq f (4,3) )4;(4)(1)11;解:(1)(3)2(3)(3)9 (2)1.531.51.51.53.375(3)( eq f (4,3) )4( eq f (4,3) )( eq f (4,3) )( eq f (4,3) )( eq f (4,3) ) eq f (256,81) (4)(1)1(为什么?)小组探索:计算:(1)102,103,104,105;(2)(10)2
59、,(10)3,(10)4,(10)5;(3)0.12,0.13,0.14,0.15;(4)(0.1)2,(0.1)3,(0.1)4,(0.1)5; 师 观察上述计算结果,你发现了什么规律?(要求:四人一小组,每人计算一小题,观察结果,进行讨论探索,组长记录讨论结果,准备发言。)(各小组补充,师归纳肯定)(10的n次方等于在1后面补n个0,0.1的n次方等于1前面n个0的小数,负数的偶次方为正,奇次方为负。两个数互为相反数,偶次方相等,奇次方互为相反数。师对于乘除和乘方的混合运算,应先算乘方,后算乘除;如果遇到括号,就先进行括号里的运算。例2计算:(1)32;(2)323;(3)(2)3;(4)
60、8(2)3;解:(1)32(33)9;(2)3233824(3)(32)363216; (4)8(2)38(8)1 (三)课内小结:通过乘方的几组计算,你能知道:什么数的平方比它的绝对值大?什么数的平方比它的绝对值小?什么数的平方等于它本身? (四)课堂练习: (五)作业布置: 2.5 有理数的乘方(第2课时)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借助身边熟悉的事物进一步体会大数,并会利用科学记数法表示大于10的数。使学生了解什么是科学记数法,并会用科学记数法表示大于10的数。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 情感目标:通过科学记数法的学习让学生从各种角度感受大数,促使学生重视大数的现实意义,让学生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制造业信息安全整改措施实施方案
- 地方政府项目退股协议书
- 学校环境教育与保护方案
- 电焊车间绩效考核制度
- 建筑抗震设计力学方案
- 旅游景区电梯施工安全方案
- 工厂内部卫生与绿化管理方案
- 旅游项目施工协作措施方案
- 机关单位食堂供应商考核制度
- 幼儿园卫生保健工作总结与科学研究
- GB/T 19889.5-2006声学建筑和建筑构件隔声测量第5部分:外墙构件和外墙空气声隔声的现场测量
- 兴业矿产资源总体规划
- GB 16780-2021水泥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
- GA 1800.3-2021电力系统治安反恐防范要求第3部分:水力发电企业
- 英属哥伦比亚大学PPT
- 《说优点-讲不足-手拉手-同进步》主题队会课件
- 2022年新版《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
- 食用香料香精产品生产许可实施细则
- 全面推进依法行政课件
- 船体强度与结构设计,课程设计
- 无限极制度(新人)讲解版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