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部欠发达地区人力资源非农配置对农民增收的影响分析-以江西为例_第1页
中部欠发达地区人力资源非农配置对农民增收的影响分析-以江西为例_第2页
中部欠发达地区人力资源非农配置对农民增收的影响分析-以江西为例_第3页
中部欠发达地区人力资源非农配置对农民增收的影响分析-以江西为例_第4页
中部欠发达地区人力资源非农配置对农民增收的影响分析-以江西为例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中部欠发达地区人力资源非农配置对农民增收的影响分析以江西为例 远航论文网(www.L),免费下载,专业代写,全程服务,助你腾飞! QQ:285625885 摘要 基于统计数据的计量经济分析表明,改革开放江西等中部欠发达地人力资源非农配置对农民增收重大的战略价值。中部地区要从上解决“三农”问题,就措施,鼓励和农村剩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农民收入。关键词 人力资源非农配置农民增收中部欠发达地区农民增收问题是当前我国“三农”问题的核心。理论和经验表明,农村剩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是农民收入、解决“三农”问题的途径。中部地区上仍是经济发展不高的农业省份,城市化与工业化程度较低,“三农”问

2、题。而江西省典型的中部欠发达省份,定量分析该省人力资源非农配置(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与农民增收的关系,对中部欠发达地区有实践价值。一、人力资源非农配置对农民增收的长期效应分析1.计量经济模型的指标选择和模型设定模型选择“农民人均纯收入(1978 年的不变价格)”为因变量(被解释变量),它剔除了物价变动对收入的,使不期之间可比性,其能反映出地区农民收入的增长状况;选择“产业从业人员占全社会的比重”为自变量(解释变量),其能反映地区人力资源从农业向非农产业转移配置的。数据采用1978 年2005 年江西省统计指标的序列数据。江西农民人均纯收入与产业从业人员比重的数据趋势可以,考察期间二者之间较的线

3、性关系。,可以江西人力资源非农配置对农民增收的一元线性回归模型:Y=B1+B2X+u。,Y 代表农民人均纯收入,X 代表产业从业人员比重,B1、B2 为待估计的参数(即常数和X 对Y 的边际率),u 为随机干扰项(期望值为0)。运用最小二乘法(OLS),SPSS 统计分析软件对模型估计,如下线性回归方程:Y=1521.60417.207X。2.回归模型的检验及其结果分析从模型的总体拟合度(R2)检验和性(F)检验来看,该模型的决定系数(R2=0.945)和系数(R=0.972)接近1,即模型的回归拟合程度和线性程度均,表明产业从业人员比重的变动可以解释农民人均纯收入变动的94.5%,总体回归好

4、;该模型的F统计值的性概率(Sig.P=0.000)小于性0.01,即总体性检验,也证实了模型总体回归。再从模型的参数性T 检验来看,该模型的常数项和解释变量的t统计值的性概率(Sig. P)均为0.000,小于性0.01,即常数项和自变量的系数与0 有性差异,参数性检验,表明产业从业人员比重对农民人均纯收入有性作用,应当解释变量在方程中。回归系数(B2 =-17.207)为负值,反映了被解释变量Y 与解释变量X呈反向变动(负)关系,这也符合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经济的发展,农村劳动力从农业向非农产业转移,产业从业人员比重降低,能劳动生产,农民收入);而且计量结果也表明,产业从业人员比重每降低1

5、个百分点(即劳动力非农配置1 个百分点),能够农民人均纯收入17.207元(于2005年价格的57.696元),显示了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非农配置)对农民增收的。二、人力资源非农配置对当前农民收入的定量分析当前人力资源非农配置对农民增收的主导作用还可以从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构成的来考察。据统计,2000年2005年江西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了1130.23元,收入主体的产业(农业)家庭经营纯收入了422.39元,占纯收入额的37.37%,所占份额从51.15% 降到46.38%(从2002年起就一半),共了4.77个百分点(见表)。这表明了近年来农业家庭经营纯收入仍为农民收入的主要构成,农村中占60

6、% 的农业劳动力只了一半的纯收入,农业生产上失去了大幅农民收入的主导作用,农民增收另寻出路。表 2000年-2005年江西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的构成(:元、%)指标2000年2001年2003年2005年数构成数构成数构成数构成全年纯收入2135.30100.002231.60100.002475.53100.003265.53100.001.工资性收入744.4734.86805.0936.081022.1441.591318.5840.382.家庭经营纯收入1319.9461.821353.2060.641357.3755.231821.7055.79a.产业纯收入1092.1651.151

7、125.8550.451097.4444.661515.5546.38b.非农产业纯收入277.7810.67277.3510.19259.9210.58307.159.413.财产性纯收入18.800.8821.330.9528.931.1836.491.124.转移性纯收入52.092.4451.972.3349.092.0088.762.72资料来源:江西农村经济年鉴-2004、江西统计年鉴-2006。与家庭经营农业纯收入增长缓慢、份额下降的趋势不同,非农产业就业纯收入的数和所占比例呈逐年上升的态势。2000 年2005 年,江西农村居民非农产业就业纯收入了653.48 元,占纯收入额的

8、57.82%,所占份额从45.53%上升到49.78%,超过农业经营纯收入,共了4.25 个百分点,反映了当前非农就业收入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农村中占40% 的非农劳动力了一半的纯收入,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就业农民增收的最渠道。此外,数据也表明,家庭经营非农产业纯收入所占比例较低、变动不大,非农产业就业纯收入的主体是工资性收入(其占比从76.57% 上升到81.12%)。5 年内工资性收入了574.11 元,占非农就业纯收入额的87.85%、纯收入额的50.80%,占纯收入的份额也从34.86% 升到40.38%(超过种植业收入份额,仅低于产业纯收入份额),了5.52 个百分点,平均每年1

9、.1 个百分点,超过纯收入的增长速度,表明农村劳动力从事家庭经营非农产业所得收入较少,大非农就业劳动力是以劳动工资报酬为主,对农民增收的率高达50.80%。再从工资性收入的构成来看,主体又是外出从业所得收入(其占比在70% 左右),5 年了362.36 元,占工资性收入额的63.12%、非农就业纯收入额的55.45%、这证实了农村劳动力外出从业(进城打工)非农就业的主要途径,且对农民增收的率较高,真正了主导作用。三、结论与启示1.人力资源非农配置对农民增收和中部发展重大的战略和实践价值实证分析表明,人力资源向非农产业的配置对农民增收了巨大的作用,而且农村劳动力进城打工已农民最的增收手段。,农村

10、劳动力转移就业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核心和途径,是加速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关键,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农业劳动力,农村人均资源占有量,才能持续农民收入,缩小城乡差距,才能工业与农业、城市与乡村的良性互动发展。事实也证明,改革开放我国发展乡镇企业和农村劳动力跨区域流动就业,了我国农村的人地矛盾,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大幅了农民收入。,中部欠发达地区要想从上解决“三农”问题,就从战略真正并措施,市场机制配置劳动力资源的作用,鼓励和农村富余劳动力持续稳定地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这是中部地区统筹城乡就业,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中部崛起的重大战略举措和选择。2.农村教育与人力资源开发,有助于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理

11、论和实践表明,劳动力素质是农村劳动力非农就业的因素。而言,农村人力资源开发(教育投资)状况越好,劳动力文化技能素质越高,使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就业的能力和机会也就越多。当前中部欠发达地区农村劳动力资源巨大但质量低下,严重制约着农村劳动力转移。大多数农村劳动力文化素质不高(初中及文化程度比例超过80%),受过专业技能培训的比例很低(10%),职业技能,了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农民工只能从事脏苦累差的体力劳动,难以在城镇稳定就业。而农村人力资源开发对农村劳动力转移有着意义,教育培训开发对人的能力和素质的(人力资本的)有作用。,农村人力资源开发既是农业产业化、现代化的关键,农村经济持续发展的主要

12、因素,农民素质的基础,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加速器。严峻的现实,使得农村教育培训投资,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农民科学文化素质,从而农村劳动力转移,已和社会各界的一项紧迫而又艰巨的长期任务。3.工业化进程,农村产业非农化,劳动力需求,以城乡就业空间,吸收农业剩余劳动力城乡非农产业的发展在程度上能够劳动力的市场需求,给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了机会。,中部欠发达地区优势,优化产业结构,加速工业化进程,采用技术,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城乡就业,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的可持续发展的新型工业化道路。农业产业化、农村工业化和城镇化,发展农村服务业,农村产业非农化,农村劳动力就地转移。4.破除城乡分割的体制性障碍,城乡一体化劳动力市场,户口、社会保障、就业就学等城乡分割的问题依然严重,劳动力市场尚未完全消除城乡二元结构的障碍,严重制约着中部地区城乡的发展。二元户籍制度强化了外出务工人员的受歧视性,了农村劳动力向城镇非农产业转移的主要体制性障碍,不利于城市化进程和建设城乡发展的劳动力市场。,要加速农村富余劳动力向城镇非农产业转移,就有必要加大行政体制改革,统筹考虑城乡劳动就业,清除阻碍城乡统筹就业的体制性障碍,户籍制度改革,降低农民工进城门槛,流动人口管理(如居住证制度);劳动力市场的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