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我与地坛-在地坛中感悟生命与母爱活动设计一、活动课标分析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人教社部编版必修上册第七单元的我与地坛是作家史铁生先生的代表作品,是他十五年中摇着轮椅在地坛思索的结晶,文中包含着对人生的种种感悟、以及对母爱的深情讴歌,是一篇极具人文性且富含哲理的课文。而文中对自然景物的精彩描写极致地体现了语言之美,巧妙的用词、深刻的词汇又极大地丰富了读者的视野,兼具了语文课程的工具性。因此,我与地坛这篇经典课文在语文学科课程中具有极高的地位与价值,值得教师与学生用心、细致、深情的研读。我与地坛这篇课文如果按照一般的教法,先明确了文章的结构,再
2、逐层分析,势必使文章内容变得支离破碎,对学生思想情感上的冲击会大大削弱。语文课程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和很强的实践性。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和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应该让学生在广泛的语文实践中学语文、用语文,逐步掌握运用语言文字的规律。语文教学应该注意汉语言文字的特点,重视培养语感和整体把握能力。因此在教学定位上,我们着重让学生欣赏文辞之美、感受生命的意义。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文学作品的阅读与写作,应以学生自主阅读、讨论、写作、交流为主”,因此本节课的活动作业设计以自主探究为主,通过情境创设、合作探究,让学生获得个性化的阅读体验,保护文本的连贯性,充分尊重
3、学生的主体地位。新课标指出,作品的文学价值,是由读者在阅读鉴赏过程中得以实现的。文学作品的阅读鉴赏,往往带有更多的主观性和个人色彩。鼓励学生以自己的情感、经验去体验作品,对作品作出有个性的反应。史铁生在我与地坛中倾注的情感能够引起学生强烈的共鸣,让学生自由自在、毫无束缚地去表达观点,在阅读鉴赏过程中,创造性思维也就呼之欲出了。第二、活动依托教材分析我与地坛是一篇长篇哲思抒情散文,中国当代作家史铁生著。这部作品是史铁生文学作品中,充满哲思又极为人性化的代表作之一,作品的第一节和第二节被纳入人民教育出版社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的第七单元。散文是作者十五年来摇着轮椅在地坛思索的结晶,文中饱含作者对人
4、生的种种感悟,对亲情的深情讴歌。地坛只是一个载体,而文章的本质却是一个绝望的人寻求希望的过程,以及对母亲的深情思念。本单元主题为“写景抒情散文”,教师在带领学生阅读时,应格外关注课文中的自然景物描写与人生思考,感受课文语言的文辞之美,也去把握作者浓厚的情感。我与地坛所讲述的是有关生命本身的问题人应该怎样来看待生命中的苦难。课文共两个部分,第一部分写“荒芜但并不衰败”的地坛与失魂落魄思考生命的“我”,注重的是生命的意义;第二部分是写对母亲的理解与怀念,注重的则是情感的意义。因此,教学重点应该放在让学生理解地坛和母亲在作者顽强求索中的作用,通过对景物描写的赏析、对作者情感的把握,从而解开“我(作者
5、)”、地坛、母亲三者之间的关系。本篇课文的难点在于感受作者对生命的感悟、对生与死的思考,史铁生在地坛公园的思索已经形成了他自己独特的生死观,对于学生来说是更深层次的思考。学习本篇课文需要关注作者对地坛景色的描写。三、活动背景分析通过本学期对我所任教班级学生的表现的观察与考量,本班学生的语文素养整体性高、理解力与表达力较强,能够较好地完成老师布置的预习任务与课后作业。高一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共情能力,并且在初中学习过史铁生散文秋天的怀念等有关生命话题的文章,因此具备一定的情感基础,也积累了散文阅读的一般知识与能力,基本能够掌握“融情于景”“一切景语皆情语”的散文艺术特色。对于学生来说,可能存在挑战
6、的部分在于,他们要去切身体会一位残疾者的心路历程、以及为什么地坛能给予作者生命的启示,这一点需要课堂上的有力引导。十五六岁的青少年正值青春最美好的年华,关于生活和命运、苦难与坎坷、生与死,他们尚且处于一种似懂非懂又自以为是的状态,对于关乎生死的哲理性思考有一定理解难度。作为多年的老班主任,我比较了解这个年龄的青少年与父母的关系特点,有大多数学生做不到与父母的良好沟通,更不用提去体会父母的良苦用心。因此活动作业中对于课文第二节的探讨需要深挖,相信史铁生与母亲的故事能够引导学生更加理解父母、体谅父母。四、活动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研读课文文本,赏析史铁生眼中地坛的景色,学习描写景物的方法,体会
7、语言之美、体悟作者对生命的感受过程;2.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探究,提高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语言表达能力;3.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深情朗读与深刻思考,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感受母爱的平凡与伟大,以及生命面对苦难时的坚韧与顽强。五、活动重难点1. 重点:“我”与地坛的关系、“我”与母亲的关系、地坛与母亲的关系;2. 难点:作者史铁生对生命的独特领悟与心境变化。六、活动策略:情境法、诵读法、合作探究法、问答法。七、活动过程:活动对象,高中一年级某班全体学生36人,分为6组,每组6人活动时间:课下或自习,待定 活动地点:教室或学校会议室,待定汇报方式:通过网络,让学生收集、整理、完成对作品、作者
8、背景等知识的了解掌握主持人组织好活动过程(课代表协助),尤其活动的衔接,过渡(课前查阅资料精心准备)主持人:“他用残缺的身体,说出了最为健全而丰满的思想。他体验到的是生命的苦难,表达出的却是存在的明朗和欢乐。他睿智的言辞,照亮的反而是我们日益幽暗的内心。”同学们,这是一段颁奖词,是写给谁的呀?说到史铁生,大家并不陌生。“残缺的身体”指的是什么?他 21岁时就残废了的双腿。那个时候的他对生活只剩绝望,他再也无法站立行走、他被抛弃到了社会的角落。这样一个史铁生,又何以“健全而丰满”呢?他这一生经历了怎样的挣扎,才能让我们看见这样的灿烂笑容?这一切与一座园子有关,由于某种奇妙的缘分,他在那里找到了活
9、下去的理由、在那里探索着一条自己的路。就是哪儿呢?“地坛”。活动第一阶段:知人论世,了解作者一组展示:史铁生(1951年1月4日2010年12月31日),中国作家、散文家。1951年出生于北京市。1967年毕业于清华大学附属中学,1969年去延安一带插队。因双腿瘫痪于1972年回到北京。后来又患肾病并发展到尿毒症,靠着每周3次透析维持生命。后历任中国作家协会全国委员会委员,北京作家协会副主席,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副主席。自称职业是生病,业余在写作。2010年12月31日凌晨3时46分因突发脑溢血逝世,享年59岁。 2018年1月史铁生全集由北京出版社出版发行,全集共350万字,按体裁分为各类小说、
10、散文随笔、剧本诗歌、书信、访谈等12卷。2018年10月19日根据史铁生作品关于一部以电影作舞台背景的戏剧之设想改编的话剧酗酒者莫非在北京上演,该剧由著名波兰戏剧导演克里斯蒂安陆帕执导。2019年9月23日,史铁生长篇小说我的丁一之旅入选“新中国70年70部长篇小说典藏”。 活动第二阶段:合作探究-朗读者节目组邀请你向观众推荐我与地坛,请你们从课文中三处写景段落中选择一处,有感情地朗读,并说一说推荐理由。 各小组相互交流,1-2 组第一处景物描写 3-4 组第二处景物描写 5-6 第三处景物描写 先找出并划线主持人:有请二组代表展示第一处景物描写:“四百多年里,它一面剥蚀了古殿檐头浮夸的琉璃,
11、淡褪了门壁上炫耀的朱红,坍圮了一段段高墙,又散落了玉砌雕栏,祭坛四周的老柏树愈见苍幽,到处的野草荒藤也都茂盛得自在坦荡。这时候想必我是该来了。”写史铁生回忆残疾后刚刚来到地坛公园时的感受,荒芜破败、无人问津的地坛遇到了同样失魂落魄的史铁生,二者的相遇仿佛是宿命的缘分,地坛像是主动接纳了无处可去的史铁生,让心灵残破的他在此休憩、喘息、思考。三组展示第二处景物描写第二处景物描写:“园墙在金晃晃的空气中斜切下一溜荫凉,我把轮椅开进去,把椅背放倒,坐着或是躺着,看书或者想事,撅一杈树枝左右拍打,驱赶那些和我一样不明白为什么要来这世上的小昆虫。”“蜂儿如一朵小雾稳稳地停在半空;蚂蚁摇头晃脑捋着触须,猛然
12、间想透了什么,转身疾行而去;瓢虫爬得不耐烦了,累了祈祷一回便支开翅膀,忽悠一下升空了;树干上留着一只蝉蜕,寂寞如一间空屋;露水在草叶上滚动、聚集,压弯了草叶轰然坠地摔开万道金光。”“满园子都是草木竞相生长弄出的响动,窸窸窣窣窸窸窣窣片刻不息。”这都是真实的记录,园子荒芜但并不衰败。”此时的史铁生对于地坛的关注点从荒芜转移到了园子里的小生命上,他发现那些生命渺小卑微却生生不息,每个生命都有自己的挣扎与困顿,更何况人生。他渐渐明白,死亡必然会降临,可并不是现在。苦难来临,仍然要好好活下去。五组展示第三处景物描写第三处景物描写:“譬如祭坛石门中的落日,寂静的光辉平铺的一刻,地上的每一个坎坷都被映照得
13、灿烂;譬如在园中最为落寞的时间,一群雨燕便出来高歌,把天地都叫喊得苍凉;譬如冬天雪地上孩子的脚印,总让人猜想他们是谁,曾在哪儿做过些什么,然后又都到哪儿去了;譬如那些苍黑的古柏,你忧郁的时候它们镇静地站在那儿,你欣喜的时候它们依然镇静地站在那儿,它们没日没夜地站在那儿从你没有出生一直站到这个世界上又没了你的时候;譬如暴雨骤临园中,激起一阵阵灼烈而清纯的草木和泥土的气味,让人想起无数个夏天的事件;譬如秋风忽至,再有一场早霜,落叶或飘摇歌舞或坦然安卧,满园中播散着熨帖而微苦的味道。”最后一处景物,史铁生连用六个“譬如”,引出一串绽放出蓬勃生命力的落寞意象,让他明白落寞亦是灿烂。即便走到生命的尽头,
14、但生命的力量依然发挥着余热。看穿了死,才能从容地活。地坛令史铁生坦然地面对生死,地坛成为了他精神上的栖息之地。活动作业设计主要是引领学生抓住要点、延伸思维,更广泛的阅读可以放在课后,把这部作品的所有章节都完整地读一遍。活动第三阶段 抢答环节主持人:刚才是小组共同的观点,现在到了个人回答环节,我先展示问题,个人先动脑写出来,好,进入抢答环节第三段问题:既然是史铁生的眼中之景,跟史铁生有什么联系?“宿命之感”从哪儿体现出来的?某生:地坛自觉、自愿地等待史铁生,给他以慰藉。点出了情与景的关系,这里是“融情于景”,荒芜的景与作者的心境契合,正是这份契合,让他的心灵得以慰藉。第五段问题:为何说地坛“荒芜
15、但并不衰败?”某生:生命微小而生生不息,每个生命都有自己的挣扎与困顿,虫生不易,人生亦是如此。苦难既不可避免,依然要好好活下去。第七段问题:落日、雨燕、雪地、古柏,都是怎样的意象?虽是落寞,但它们依然展现着自我的生命状态,燃烧自己的余热。某生:“落寞亦是灿烂”。生命太美了,太有力量了,令人不得不为之动容。主持人总结三处写景段落:第三段写地坛接纳、慰藉了失魂落魄的史铁生,第五段写史铁生在地坛片刻不息的生命律动中思考、感悟,第七段写史铁生已经可以坦然面对生死,看穿了死才能从容地活。这三处都是写景,但又是不同的,是地坛的景物在十五年中发生了变化吗?变化的不是景物,而是作者的心境,这些景物描写展现了史
16、铁生对于生命的思考过程。这时我们是不是可以说地坛慰藉、启发了史铁生,地坛是他的精神源泉。主持人:除了地坛的一草一木,还有一个人一直陪伴着史铁生,我们一起读一下这句话:“这园中不单是处处都有过我的车辙,有过我车辙的地方也都有过母亲的脚印。”这个人是谁?母亲。下面我们来欣赏课文第二节,我与母亲。活动第四阶段 思考讨论:这是一位 _ 的母亲。主持人:初中的时候我们学过秋天的怀念,史铁生的母亲患有很严重的肝病,儿子承受着双腿残疾的痛苦,她也在承受着难以忍受的病痛,可她从来不说。她临终前只留了一句来不及说完的话:“我那有病的儿子和未成年的女儿.”1. 请同学们有感情地放声朗读课文第二部分,思考一个问题:
17、这是一位什么样的母亲?四组代表回答 :坚忍、伟大、普通、平凡、坚强.主持人:平凡也好、普通也好、坚忍也好,都是母爱的一个个侧面。从爱的施与者的角度来说,这些是普通的小事,可对于爱的承受者来说,没有一件是小事,都是伟大的,平淡普通亦是伟大。有请咱们的课代表感情地放声朗读课文第二部分,再次感受母亲的伟大。活动第五阶段:地坛与母亲的联系1、我们说到了我与地坛、我与母亲,那么地坛与母亲之间有什么关系呢?为什么写完地坛又接着写母亲?小组讨论两分钟。六组展示:地坛是史铁生物化的母亲,母亲是史铁生精神上的地坛。原因:地坛其实就是大地的象征。周易中说“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庄子中说“天地大美而无言”,在我
18、国的传统文化中,大地是宽厚温和、容载万物的,它孕育万物、也包容万物,就像文中坚忍而毫不张扬的母亲。如果地坛是“大美无言”,母亲就是“大爱无声”。母亲用坚忍正视生命的苦难,也正如地坛用坦荡正视自己的荒芜,他们二者都让史铁生成长为精神上的“巨人”。活动第六阶段 情感升华几十年来,史铁生的我与地坛感染了无数读者,令他们从生命的阴霾中看到蓬勃的希望。通过本课学习,相信你有了更深的感悟。请从课文中任选一处最能打动你的段落,自主解读、抒发感悟,写一篇随笔。有请我们的才子展示“这样一个母亲,注定是活得最苦的母亲。”这是文中最令我“破防”的一句话。这位母亲深深地理解刚刚残疾的儿子,知道在这种时候应该让他自己出
19、去走走,老待在家里反而不好。她也知道有些事需要儿子自己去想、去斟酌。但是出于一个母亲对孩子的爱,她又无法不为儿子的生命担忧,她几乎是整日整夜处在痛苦与惊恐当中。只要儿子不在家,她就心神不宁坐卧难安;当儿子回家后,她想问儿子内心的想法到底怎样,有什么打算,却又害怕增加儿子的压力而终不敢问。同时,她还希望儿子能够找到一条实现个人价值的路,走向他自己的幸福。但这其中又有多少成功的可能呢?她的内心一直被这种矛盾反复纠缠而痛苦万分。“我”所承受的,是自己的不幸,而母亲不但要承受“我”的痛苦,还要承受不能将这种痛苦现于形色的痛苦。她不但要随时准备接受儿子自杀的噩耗,还要想儿子今后的人生道路该怎样走。这令我
20、想起中考后的自己,虽然我没有承受史铁生那样的痛苦,可当自认为考试失利的我不顾一切冲出家门时,我的母亲又是怎样的心情?在这之前我从没有想过这个问题。史铁生的母亲早早地离开,而我的妈妈还在身边。我想,我知道自己该怎么做了。八、评价与反馈:活动作业的过程按照设计有序进行,基本完成了预设目标,学生状态渐入佳境,生成了非常精彩的回答,整体效果令人满意。基于新课标的三维活动目标设计,本课知识与技能目标为“赏析史铁生眼中地坛的景色,学习描写景物的方法,体会语言之美、体悟作者对生命的感受过程”。全班学生在“任务一”的情境任务中表现良好,小组讨论的积极性很高,能够准确找出课文第一节的三处景物描写,朗读时情感充沛
21、,分析把握作者情感十分到位。通过交流讨论,学生能够体会出散文“融情于景”的特点。活动过程与方法目标为“通过小组合作探究,提高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应“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合作学习有利于在互动中提高学习效率,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团队精神。应鼓励学生在个人钻研的基础上,积极参与讨论及其他学习活动,善于倾听、吸纳他人的意见,学会宽容和沟通,学会协作和分享。”“良好的口语交际能力是现代公民的重要素养。口语交际是在一定的语言情境中相互传递信息、分享信息的过程,是人与人之间交流和沟通的基本手段。”活动作业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去合作交流,从学生的回答与反馈来看,达到了不错的效果。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为“通过深情朗读与深刻思考,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感受母爱的平凡与伟大,以及生命面对苦难时的坚韧与顽强”。我与地坛中史铁生与母亲的母子情引起了同学们深深的共鸣,连平时不太主动回答问题的学生都愿意去分享自己的故事,表达对母亲的愧疚与爱意,也令我非常感动。九、活动反思:设计活动作业时我将第一个问题直接聚焦到三处景物上。2.前两个问题在“放”,但缺乏“收”的环节。任务一,学生在自由发言以后,教师应该将三处景物描写的层次与逻辑揭示出来。任务二,学生在回答自己的感受后,主持人“伟大”一词收纳所有学生的回答。任务一的情境设计为“朗读者节目组邀请你推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基础设施防水施工合同
- 铝单板大学校园施工合同
- 湖北恩施学院《PBR材质制作》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商务导论》2021-2022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心血管内科品管圈护理
- 2024中外专有技术许可合同样书
- 湖北大学知行学院《商务英语写作》2021-2022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湖北大学知行学院《工程制图》2021-2022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2024采购合同管理的主要内容有些内容
- 2024合同模板建设工程勘察合同范本
- 头痛的中医护理查房课件
- 校园防冲撞应急处突预案
- 学生体质健康管理制度
- 系统性红斑狼疮诊疗规范2023版
- JGJT341-2014 泡沫混凝土应用技术规程
- Unit+7+Grammar 牛津译林版英语九年级上册
- 华为财务管理(6版)-华为经营管理丛书
- 儿童危重症的早期识别
- 市政道路下穿隧道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 医院管理学考试复习题及答案
- 2023年四川省绵阳市中考英语试卷真题(含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