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2021-2022学年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实验中学高二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材料一:小说作为一种文学形式,属于艺术之范畴,其终极旨归应为“诗”。诗性当是小说作为一种文学形式的突出特征。作家要艺术化地去处置现实,提升小说作为故事性文本的艺术含量,从而使其抵达更高层次的诗性彼岸。过度地沉迷于故事性,便会遮蔽或者丧失其诗性,而堕入通俗性的歧途。如何合理地掌控故事性和诗性之关系,应当成为小说家的第一要务。综观中国当代小说的创作现状,诗性的缺失,正使其在背离葆有更高艺术含量的“纯文学”轨道上渐行渐远,而堕入了通俗性、庸俗化的平庸之境。小说是当下最
2、为繁荣的文学体裁,取得了不俗的成绩。但一些作家似乎过多沉迷于叙述模式的借鉴和实验,陶醉于魔幻现实的营造,痴心于恢宏历史的展现,执着于玄妙故事的构思,却忽视或者漠视了小说诗性的构建。在他们的作品中,难于找寻到诗化的现实、诗意的语言和充满诗魅的意象,而直露的现实、粗鄙的语言和意象的缺席,却占据了不小的空间。而且,过度商业化的氛围造成了他们心态的浮躁和对利益的追逐,从而进一步加剧了小说的通俗性和庸俗化,使其几乎成了“快餐文化”的一分子。这并不是对中国当代小说的全面否定。中国当代小说中不乏富有诗性、艺术水准颇高的佳作,但这类作品似乎正在日益被通俗性的潮流冲刷、侵蚀。(摘编自仕永波小说亟待提升诗性品质)
3、材料二:海德格尔认为,文学是人们在天地之间创造出来的崭新的诗意的世界,是借文字展示的诗意生存的生命。日常生活是非诗意的,我们只有通过文学的引领才能到达诗意,感受无限,领悟神圣。既然日常生活总是被非诗意遮蔽着,是庸常的、缺乏艺术质感的,而文学又必须是充满诗意的,那么,文学活动的第一步就应该是对生活进行异质化处理,也就是把客观生活改造成能够体现人生的普遍经验的、心灵化和情态化了的主客观相统一的诗意的生活。上述思想作为一种创作理念,与传统的强调文学与生活同质性的“模仿”和“再现”理论,有着较大的区别。在现代小说创作中,固守传统的“模仿”“再现”原则的固然不是少数,而追求叙事的诗性价值也是一些作家的自
4、觉追求。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小说作为一种叙事文学样式,更多地是与历史发生密切的关联。早期的志人志怪小说,就是以“稗官野史”“正史之余”“六经国史之补”的面貌出场的。因此,可以说早期的小说主要是对人与社会的具象描述和刻意模仿,并以此来达到道德教化的目的。这样的小说不是一种纯粹的艺术,人们更多地关心它所叙之“事”,而不关心它是如何“叙”事,其社会历史价值远远大于艺术价值。但在其漫长的发展演变过程中,小说不断地从讲故事的原始形态向诗性叙事的现代形态发展。许多现代优秀小说,借用英国著名小说家笛福的话说,是“浸透了诗的”。在中国,第一部充分诗化的叙事文学作品是红楼梦。在这部不朽之作中,诸如“顽石幻形入世
5、”“绛珠还泪”“木石姻缘”“风月宝鉴”等审美意象奇幻而丰盈,隐喻、象征、反讽、复义等诗性手法层出不穷,超言绝象的不尽内涵对人的心智有着永恒的吸引力。曹雪芹将人间严酷的现实世界充分诗意化了,因此他的作品达到了叙事艺术的巅峰。(摘编自孙春吴论现代小说的诗性叙事)材料三:小说是以塑造人物为中心的。小说中的人物形象集中反映一个作家的审美追求,决定着作品基本的审美品格。在塑造人物方面,孙犁的小说表现出很强的诗化品格。一般来说,生活总是充满着矛盾和斗争,一般的小说作家往往通过立体多面的人物性格来反映丰富、复杂的社会人生。但是由于特殊的人生态度和审美情趣,孙犁不喜欢表现生活中丑恶的、悲观的一面,而喜欢写人生
6、美好的、欢乐的东西。在孙犁的小说世界里,大量的农村青年妇女构成了一个独特的人物系列画廊。老胡的事里的小梅、丈夫里的媳妇、芦花荡里的两个女孩、荷花淀与嘱咐里的水生嫂、正月里的多儿、蒿儿梁里的女主任、吴召儿里的吴召儿、山地回忆里的妞儿对这些青年妇女,孙犁不是穷形尽相、面面俱到地刻画描写,而是重在发掘她们的灵魂美、人情美,作者把这些人物当作“美的极致化身”,而不是借她们来展示广阔复杂的社会人生。在孙犁的笔下,她们的性格无一例外都是凝定的、单纯的,但她们因包蕴着作者的丰厚情感和美好理想而显得富有诗意,可以称之为诗化的人物。孙犁抒情绝少像五四时期郁达夫那样直抒胸臆,而是以间接传达的方式,将情感充分客观化
7、,融感情于景物和人物描写之中,移情入景,物我交融,因而他的小说生成了一个又一个别有韵致的意境。小说与诗毕竟是两种不同文体,在营造意境方面二者是有差别的:诗是抒情文体,在一首诗中,意境是统一的、自足的;而小说是叙事文体,人事过程的展现必须以场面的递进为背景,小说的意境是通过场面来显示的。叶圣陶先生曾明确指出:“意境不仅指一种深善的情旨,同时还要配合一个活生生的场面,使那情旨化为可以感觉的。”孙犁的许多小说往往就是由几个场景连缀而成,而意境就是在一定的场景中刻意创造的。正是内在于小说深层的诗情诗境,将缺少时间规定性的生活片段连缀贯穿起来,使得孙犁小说呈现出形散而神聚的散文之美。孙犁像写诗一样写小说
8、,也像写诗一样锤炼语言,他的小说语言富有诗的特质、诗的美感。巧设比喻,是孙犁小说语言诗性美的突出表现。围绕一个描写对象,以比喻为手段多方网罗物象,扩大语言的意象密度,增强语言的诗意,这可以说是他的“繁笔”。而“简笔”他也同样用得富有诗意,他善于捕捉富有表现力的生活细节,白描勾勒,寥寥数语,便传达出丰富的意味。例如,荷花淀里水生嫂听说丈夫要随队出征:女人的手指震动了一下。想是叫苇眉子划破了手,她把一个手指放在嘴里吮了一下。水生嫂手指的震动分明是内心的震动:是依恋丈夫?还是担心丈夫?还是因为想见独身持家的艰辛?或者这些心绪兼而有之?对此作者不着一字,留下空白,让读者根据主人公的动作细节去想象。富有
9、音韵美和节奏感,是孙犁小说语言诗化的又一个重要特征。朱光潜认为:小说的功用在于叙事说理,而诗则着意于抒情遣兴,“事理可以专从文字的意义上领会,情趣必从文字的声音上体验”。由于诗的渗透,孙犁小说语言的音乐性大大增强,语言的内在节奏提高到一个重要的地位。(摘编自靳新来孙犁小说的诗性特质)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诗性是所有文学形式共有的本质特征,是所有文学形式的普遍追求,是提高文学作品艺术品位的首要因素。B. 小说的故事性和诗性之间是一种此消彼长的关系:故事性越强则诗性越弱;反之,故事性越弱诗性就越强。C. 小说是否具有诗性的特质,取决于作者能否将传统诗歌营造意
10、境的技法灵活自如地移植到小说创作之中来。D. 文学的“异质化”意指对客观现实人生所做的情态化和心灵化艺术加工,不同于传统的“模仿”“再现”。2. 根据材料二和材料三,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 诗性小说关注的是作品的艺术价值和审美价值,往往淡化其社会历史价值,不追求作品的道德教化作用。B. 海德格尔对客观生活进行主观异质化处理的观点,同孙犁将主观情感充分客观化的做法,本质是一样的。C. 小说中的人物如果承载了作者的思想情感、体现了作者的理想追求,那这部小说就可以视为诗性化作品。D. 孙犁的诗性小说,往往人物对话简洁,不重视人物语言个性化,却很重视对人物心理作细致入微的刻画。3. 下列与孙犁
11、小说的诗性特征相吻合的一项是( )A. 祝福中三次写到祥林嫂的外貌,这三次肖像描写代表了她人生的三个阶段,真实而传神地刻画了其精神世界。B. 装在套子里的人谈到别里科夫的婚事时写道,“可是,这个装在套子里的人,差点结了婚”,极尽讽刺之能事。C.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有关风雪的景物描写虽着墨不多,却渲染了气氛,同时推动情节层层发展、逐步走向高潮。D. 边城以优美的笔触,描绘了湘西地区特有的风土人情;借船家少女翠翠的纯爱故事,展现出人性的善良美好。4. 材料三在说理时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5. 如何提升中国当代小说的“诗性”特征?请简要概括。【答案】1. D 2. B 3. D 4. 对比论证法。引证法
12、。例证法。 5. 端正心态。生活诗化。表达诗化。形象诗化。意境诗化。语言诗化。【解析】【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比较概括文中的信息的能力。A.“本质特征”表述错误,材料一中“诗性当是小说作为一种文学形式的突出特征”。“首要因素”于文无据,原文是“作家要艺术化地去处置现实,提升小说作为故事性文本的艺术含量,从而使其抵达更高层次的诗性彼岸”。B.“小说的故事性和诗性之间是一种此消彼长的关系”说法绝对,材料一中“如何合理地掌控故事性和诗性之关系,应当成为小说家的第一要务”,可见故事性和诗性可以适度兼容。C.“取决于”表述不当,小说与诗歌在营造意境方面存有差别,材料二中“小说与诗毕竟是两种不同文体,在营
13、造意境方面二者是有差别的”,体现这一点。且小说的诗性不仅仅体现在营造意境这一个方面。材料三中“孙犁像写诗一样写小说,也像写诗一样锤炼语言,他的小说语言富有诗的特质、诗的美感”可见小说语言也是体现诗性的一方面。故选D。【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本观点和分析概括内容要点能力。A.“不追求作品的道德教化作用”错误,材料二中“早期的小说主要是对人与社会的具象描述和刻意模仿,并以此来达到道德教化的目的。这样的小说不是一种纯粹的艺术,人们更多地关心它所叙之事,而不关心它是如何叙事,其社会历史价值远远大于艺术价值”可见小说的社会历史价值是始终存在的。C.以偏概全,材料三中“孙犁抒情绝少像五四时期郁达夫那
14、样直抒胸臆,而是以间接传达的方式,将情感充分客观化,融感情于景物和人物描写之中,移情入景,物我交融,因而他的小说生成了一个又一个别有韵致的意境”可见除了人物刻画外,景物描写也是一方面。D.对孙犁小说特点概括有误,选项中“却很重视对人物心理作细致入微的刻画”文中无据,材料三中“他也同样用得富有诗意,他善于捕捉富有表现力的生活细节,白描勾勒,寥寥数语,便传达出丰富的意味”侧重对人物动作细节的刻画。故选B。【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本观点和运用信息的能力。孙犁小说的诗性特征表现在以下几点:人物的诗化灵魂美、人情美;抒情的诗化融感情于景物和人物描写之中,移情入景,物我交融,因而他的小说生成了一个又
15、一个别有韵致的意境;语言的诗化巧设比喻;白描勾勒;富有音韵美和节奏感等。A.人物虽然传神,但是更多写出其命运的悲惨,不具备灵魂美、人情美;B.语言凝练,但是不符合孙犁小说诗化的特点巧设比喻;白描勾勒;富有音韵美和节奏感等;C.景物描写渲染了紧张的气氛,是为了推动情节发展,没有诗情、诗境,没有韵致,不具备诗性特征。故选D。【4题详解】本题考核分析论证方法的能力。“孙犁抒情绝少像五四时期郁达夫那样直抒胸臆,而是以间接传达的方式”将孙犁与郁达夫的创作方法进行对比,属于对比论证法;“叶圣陶先生曾明确指出:意境不仅指一种深善的情旨,同时还要配合一个活生生的场面,使那情旨化为可以感觉的”属于引用,故得出引
16、证法;“例如,荷花淀里水生嫂听说丈夫要随队出征:女人的手指震动了一下”,此处对“善于捕捉富有表现力的生活细节”进行举例,属于例证法。【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概括文本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首先审清楚题干的要求,如本题“如何提升中国当代小说的诗性特征”,然后到材料中找到有关“诗性”特征的句子,再概括。材料一中“过度商业化的氛围造成了他们心态的浮躁和对利益的追逐,从而进一步加剧了小说的通俗性和庸俗化”,可见要端正心态,反对过度沉迷故事性、通俗化、商业化,摈弃浮躁,淡泊名利,自觉追求;材料二中“既然日常生活总是被非诗意遮蔽着,是庸常的、缺乏艺术质感的,而文学又必须是充满诗意的,那么,文学活动的
17、第一步就应该是对生活进行异质化处理,也就是把客观生活改造成能够体现人生的普遍经验的、心灵化和情态化了的主客观相统一的诗意的生活”,可见要生活诗化,对客观生活进行艺术提炼加工,改造成诗意的生活;材料二中“在中国,第一部充分诗化的叙事文学作品是红楼梦。在这部不朽之作中,诸如顽石幻形入世绛殊还泪木石姻缘风月宝鉴等审美意象奇幻而丰盈,隐喻、象征、反讽、复义等诗性手法层出不穷,超言绝象的不尽内涵对人的心智有着永恒的吸引力”可以得出要表达诗化,运用隐喻、象征、反讽、复义等诗性手法,寄托深层意蕴;材料三中“孙犁不是穷形尽相、面面俱到地刻画描写,而是重在发掘她们的灵魂美、人情美,作者把这些人物当作美的极致化身
18、,而不是借她们来展示广阔复杂的社会人生”,可以得出要形象诗化,在人物形象塑造方面,发掘灵魂美、人情美,使人物形象富有诗意;材料三中“孙犁的许多小说往往就是由几个场景连缀而成,而意境就是在一定的场景中刻意创造的。正是内在于小说深层的诗情诗境,将缺少时间规定性的生活片段连缀贯穿起来,使得孙犁小说呈现出影散而神聚的散文之美”,可以得出要意境诗化,移情入景,物我交融,描摹创设别有韵致的意境;“富有音韵美和节奏感,是孙犁小说语言诗化的又一个重要特征”可以得出要语言诗化,锤炼语言,使其富有诗的特质、诗的美感。(二)(11分)阿Q正传(节选)第七章 革命宣统三年九月十四日即阿Q将褡裢卖给赵白眼的这一天三更四
19、点,有一只大乌篷船到了赵府上的河埠头。这船从黑魆魆中荡来,乡下人睡得熟,都没有知道;出去时将近黎明,却很有几个看见的了。据探头探脑的调查来的结果,知道那竟是举人老爷的船!那船便将大不安载给了未庄,不到正午,全村的人心就很摇动。船的使命,赵家本来是很秘密的,但茶坊酒肆里却都说,革命党要进城,举人老爷到我们乡下来逃难了。惟有邹七嫂不以为然,说那不过是几口破衣箱,举人老爷想来寄存的,却已被赵太爷回复转去。其实举人老爷和赵秀才素不相能,在理本不能有“共患难”的情谊,况且邹七嫂又和赵家是邻居,见闻较为切近,所以大概该是伊对的。然而谣言很旺盛,说举人老爷虽然似乎没有亲到,却有一封长信,和赵家排了“转折亲”
20、。赵太爷肚里一轮,觉得于他总不会有坏处,便将箱子留下了,现就塞在太太的床底下。至于革命党,有的说是便在这一夜进了城,个个白盔白甲:穿着崇正皇帝的素。阿Q的耳朵里,本来早听到过革命党这一句话,今年又亲眼见过杀掉革命党。但他有一种不知从那里来的意见,以为革命党便是造反,造反便是与他为难,所以一向是“深恶而痛绝之”的。殊不料这却使百里闻名的举人老爷有这样怕,于是他未免也有些“神往”了,况且未庄的一群鸟男女的慌张的神情,也使阿Q更快意。“革命也好罢,”阿Q想,“革这伙妈妈的的命,太可恶!太可恨!便是我,也要投降革命党了。”阿Q近来用度窘,大约略略有些不平;加以午间喝了两碗空肚酒,愈加醉得快,一面想一面
21、走,便又飘飘然起来。不知怎么一来,忽而似乎革命党便是自己,未庄人却都是他的俘虏了。他得意之余,禁不住大声的嚷道:“造反了!造反了!”未庄人都用了惊惧的眼光对他看。这一种可怜的眼光,是阿Q从来没有见过的,一见之下,又使他舒服得如六月里喝了雪水。他更加高兴的走而且喊道:“好,我要什么就是什么,我欢喜谁就是谁。得得,锵锵!悔不该,酒醉错斩了郑贤弟,悔不该,呀呀呀得得,锵锵,得,锵令锵!我手执钢鞭将你打”赵府上的两位男人和两个真本家,也正站在大门口论革命。阿Q没有见,昂了头直唱过去。“得得,”“老Q,”赵太爷怯怯的迎着低声的叫。“锵锵,”阿Q料不到他的名字会和“老”字联结起来,以为是一句别的话,与己无
22、干,只是唱。“得,锵,锵令锵,锵!”“老Q。”“悔不该”“阿Q!”秀才只得直呼其名了。阿Q这才站住,歪着头问道,“什么?”“老Q, 现在”赵太爷却又没有话,“现在发财么?”“发财?自然。要什么就是什么”“阿Q哥,像我们这样穷朋友是不要紧的”赵白眼惴惴的说,似乎想探革命党的口风。“穷朋友?你总比我有钱。”阿Q说着自去了。大家都怃然,没有话。赵太爷父子回家,晚上商量到点灯。赵白眼回家,便从腰间扯下褡裢来,交给他女人藏在箱底里。阿Q飘飘然的飞了一通,回到土谷祠,酒已经醒透了。这晚上,管祠的老头子也意外的和气,请他喝茶;阿Q便向他要了两个饼,吃完之后,又要了一支点过的四两烛和一个树烛台,点起来,独自躺
23、在自己的小屋里。他说不出的新鲜而且高兴,烛火像元夜似的闪闪的跳,他的思想也迸跳起来了:“造反?有趣,来了一阵白盔白甲的革命党,都拿着板刀、钢鞭、炸弹、洋炮、三尖两刃刀、钩镰枪,走过土谷祠,叫道,阿Q!同去同去!于是一同去。“这时未庄的一伙鸟男女才好笑哩,跪下叫道,阿Q,饶命!谁听他!第一个该死的是小D和赵太爷,还有秀才,还有假洋鬼子,留几条么?王胡本来还可留,但也不要了。“东西,直走进去打开箱子来:元宝、洋钱、洋纱衫,秀才娘子的一张宁式床先搬到土谷祠,此外便摆了钱家的桌椅,或者也就用赵家的罢。自己是不动手的了,叫小D来搬,要搬得快,搬得不快打嘴巴。“赵司晨的妹子真丑。邹七嫂的女儿过几年再说。假
24、洋鬼子的老婆会和没有辫子的男人睡觉,吓,不是好东西!秀才的老婆是眼胞上有疤的。吴妈长久不见了,不知道在那里,可惜脚太大。”阿Q没有想得十分停当,已经发了鼾声,四两烛还只点去了小半寸,红焰焰的光照着他张开的嘴。“荷荷!”阿Q忽而大叫起来,抬了头仓皇的四顾,待到看见四两烛,却又倒头睡去了。第二天他起得很迟,走出街上看时,样样都照旧。他也仍然肚饿,他想着,想不起什么来;但他忽而似乎有了主意了,慢慢的跨开步,有意无意的走到静修庵。庵和春天时节一样静,白的墙壁和漆黑的门。他想了一想,前去打门,一只狗在里面叫。他急急拾了几块断砖,再上去较为用力的打,打到黑门上生出许多麻点的时候,才听得有人来开门。阿Q连忙
25、捏好砖头,摆开马步,准备和黑狗来开战。但庵门只开了一条缝,并无黑狗从中冲出,望进去只有一个老尼姑。“你又来什么事?”伊大吃一惊的说。“革命了你知道? ”阿Q说得很含胡。“革命革命,革过一革的,你们要革得我们怎么样呢?”老尼姑两眼通红的说。“什么? ”阿Q诧异了。“你不知道,他们已经来革过了!”“谁? ”呵Q更其诧异了。“那秀才和洋鬼子!”阿Q很出意外,不由的一错愕;老尼姑见他失了锐气,便飞速的关了门,阿Q再推时,牢不可开,再打时,没有回答了。那还是上午的事。赵秀才消息灵,一知道革命党已在夜间进城,便将辫子盘在顶上,一早去拜访那历来也不相能的假洋鬼子。这是“咸与维新”的时候了,所以他们便谈得很投
26、机,立刻成了情投意合的同志,也相约去革命。他们想而又想,才想出静修庵里有一块“皇帝万岁万万岁”的龙牌,是应该赶紧革掉的,于是又立刻同到庵里去革命。因为老尼姑来阻挡,说了三句话,他们便将伊当作满政府,在头上很给了不少的棍子和栗凿。尼姑待他们走后,定了神来检点,龙牌固然已经碎在地上了,而且又不见了观音娘娘座前的一个宣德炉。这事阿Q后来才知道。他颇悔自己睡着,但也深怪他们不来招呼他。他又退一步想道:“难道他们还没有知道我已经投降了革命党么?”6. 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摇动”“慌张”“惊惧”等词语,生动地表现出“革命的消息”传到未庄之后未庄人对于革命的恐惧。B. “老
27、Q”“Q哥”等称呼,和管祠的老头子“意外地和气”,让阿Q获得了“革命”中的极大的心理满足感。C. 假洋鬼子与赵秀才去尼姑庵革命,砸龙牌,打尼姑,偷走宣德炉,表现出二人对革命的投机。D. 阿Q相信革命党一定会来找他,他做着收获满满的美梦睡过去了,醒来后为自己的过失懊恼不已。7. 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本文运用大量的心理描写表现阿Q对革命的向往之情,反映了他真实的欲望,也深刻揭露了他的自私与狭隘。B. 本文围绕着革命展开叙述,故事情节比较完整,这一点与小说前文中优胜记略续优胜记略两章大致相同。C. 本文善于运用细节描写来刻画人物,如“赵白眼从腰间扯下褡裢来,交给他
28、女人藏在箱底里”便活现出他的心机。D. 本文通过夸张、讽刺、幽默的语言,写出了未庄人的众生相,喜剧表象下的悲剧意味显示了作品的艺术独创性。8. 本文的标题是“革命”,从文中看,阿Q对“革命”有怎样的错误认识?【答案】6. D 7. B 8. 革命意识:革命便是造反,参与革命便是投降革命。革命对象:为难和欺负过自己的人,特别是小D和王胡。革命目的:报私仇、要东西、娶老婆。革命行动方式:盘辫子,穿着白盔白甲,拿着板刀等武器,大声嚷“造反”。【解析】【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相关内容的能力。D.“醒来后为自己的过失懊恼不已”于文不符,文中“他颇悔自己睡着,但也深怪他们不来招呼他”,可见,他认为
29、革命党不来招呼他也是有过失的。故选D。【7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鉴赏小说艺术特色的能力。B.“大致相同”错,优胜记略续优胜记略是大致、简单地记录阿Q的精神胜利法的故事,与本文“围绕着革命展开叙述,故事情节比较完整”不相同。故选B。【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小说深刻意蕴的能力。根据“以为革命党便是造反”“难道他们还没有知道我已经投降了革命党么”可知,他认为革命便是造反,参与革命便是投降革命,革命意识是错误的。根据“第一个该死的是小D和赵太爷,还有秀才,还有假洋鬼子,留几条么?王胡本来还可留,但也不要了”可知,他革的是为难和欺负过自己的人的命,特别是小D和王胡,革命对象是错误的。根据“殊不料这却使
30、百里闻名的举人老爷有这样怕,于是他未免也有些神往了,况且未庄的一群鸟男女的慌张的神情,也使阿Q更快意”“革这伙妈妈的命,太可恶!太可恨! .便是我,也要投降革命党了”“东西,直走进去打开箱子来:元宝、洋钱、洋纱衫,秀才娘子的一张宁式床先搬到土谷祠,此外便摆了钱家的桌椅,或者也就用赵家的罢”“赵司晨的妹子真丑。邹七嫂的女儿过几年再说。假洋鬼子的老婆会和没有辫子的男人睡觉,吓,不是好东西!秀才的老婆是眼胞上有疤的。吴妈长久不见了,不知道在哪里,可惜脚太大”可知,他革命目的是为了报私仇、要东西、娶老婆。根据原文“来了一阵白盔白甲的革命党,都拿着板刀、钢鞭、炸弹、洋炮、三尖两刃刀、钩镰枪”“便将辫子盘
31、在顶上”“他得意之余,禁不住大声地嚷道:造反了!造反了”可知,他认为革命的方式就是戏曲里的情节,道听途说的片段,可见他的革命行动方式是错误的。(三)(6分)阅读大堰河我的保姆一诗的片断,回答问题。大堰河我的保姆大堰河,是我的保姆。她的名字就是生她的村庄的名字,她是童养媳,大堰河,是我的保姆。我是地主的儿子;也是吃了大堰河的奶而长大了的大堰河的儿子。大堰河以养育我而养育她的家,而我,是吃了你的奶而被养育了的,大堰河啊,我的保姆。9. 诗中划线部分运用了反复的修辞方法,其作用是( )A. 说明其卑微。进一步说明其身份。倾注了对她的感情。B. 交代我与她的关系。表明我以她为骄傲。倾注我对她的深厚感情
32、。C. 说明我与她的关系。进一步说明其身份。表明我的深厚感情。D. 点明身份。突出对她的热爱。倾注对她的深情厚谊。10. “我是地主的儿子,也是吃了大堰河的奶而长大了的大堰河的儿子”这句坦诚的话告诉我们( )A. “我”虽然出身于地主家庭,但却是农民的儿子。B. “我”是地主的儿子,和大堰河只不过是养育关系。C. “我”不忘养育之恩。D. “我”和大堰河的养育关系比和生身父母的血缘关系更密切。【答案】9. B 10. D【解析】【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赏析现代诗艺术手法的能力。首先找出划线的内容,“大堰河,是我的保姆”在文段中出现三次,考生可以结合不同的位置分析其作用。诗歌第一句就说“大堰河,
33、是我的保姆”,这是交代了“我”与“大堰河”之间的关系,诗人是地主的儿子,长在“大堰河”的怀中,吮吸着她的乳汁,这不仅养育了诗人的身体,也养育了诗人的感情;“她的名字就是生她的村庄的名字”,诗歌中的“大堰河”以某种象征意义,已经升华为永远与山河、村庄同在的人民的化身,或者说是中国农民的化身,而这样的人是“我”的保姆,养育了“我”,表明我以她为骄傲的情感;大堰河以自己的乳汁养育了我,“而我,是吃了你的奶而被养育了”,诗人转变称呼,以第二人称直接抒发自己的情感,倾注我对大堰河的深厚感情。反复的作用如下:强调,增强语气或语势;起到反复咏叹,表达强烈情感的作用,反复的修辞手法还可以使诗文的格式整齐有序,
34、而又回环起伏,充满语言美。所以诗歌中三处划线句子作用依次是:交代了“我”与她的关系,表明了“我”以她为骄傲。倾注了“我”对她的深厚感情。故选B。【1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诗句含义,品味诗歌语言能力。第一句“我是地主的儿子”交代了“我”的出身,出自于地主家庭,他们是“我”的生身父母;“也是吃了大堰河的奶而长大了的大堰河的儿子”,这是交代“我”和大堰河的关系,大堰河以她的乳汁养育了我,诗人深深领受了她的爱,从诗句的表述来看,艾青告诉我们,自己和大堰河的养育关系比与生身父母的血缘关系更密切。而事实上,诗人是地主的儿子,却长在“大堰河”的怀中,等到到了上学的年龄离开养母回到亲生父母身边的时候,他感
35、到父母很陌生,更感到养母对他的重要。养母正直、善良、朴素的品格影响了诗人的一生。故选D。二、古代诗文阅读(50分)(一)(14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庄宗既好俳优,又知音,能度曲,至今汾、晋之俗,往往能歌其声,谓之“御制”者皆是也。其小字亚子,当时人或谓之亚次。又别为优名以自目,曰李天下。自其为王,至于为天子,常身与俳优杂戏于庭,伶人由此用事,遂至于亡。是时,诸伶人出入宫掖,侮弄缙绅,群臣愤嫉,莫敢出气,或反相附托,以希恩倖,四方藩镇,货赂交行,而景进最居中用事。庄宗遣进等出访民间,事无大小皆以闻。每进奏事殿中,左右皆屏退,军机国政皆与参决,三司使孔谦兄事之,呼为“八哥”。庄宗幸邺
36、,乃遣进等采邺美女千人,以充后宫。而进等缘以为奸,军士妻女因而逃逸者数千人。庄宗还洛,进载邺女千人以从,道路相属,男女无别。郭门高者,名从谦,门高其优名也。虽以优进,而尝有军功,故以为从马直指挥使。从马直,盖亲军也。从谦以姓郭,拜崇韬为叔父,而皇弟存乂又以从谦为养子。崇韬死,存乂见囚,从谦置酒军中,愤然流涕,称此二人之冤。是时从马直军士王温宿卫禁中夜谋乱事觉被诛庄宗戏从谦曰汝党存乂崇韬负我又教王温反复欲何为乎从谦恐,退而激其军士曰:“罄尔之赀,食肉而饮酒,无为后日计也。”军士问其故,从谦因曰:“上以王温故,俟破邺,尽坑尔曹。”军士信之,皆欲为乱。李嗣源兵反,向京师,庄宗东幸汴州,而嗣源先入。庄
37、宗至万胜,不得进而还,军士离散,尚有二万余人。居数日,庄宗复东幸汜水,谋扼关以为拒。四月丁亥朔,朝群臣于中兴殿,宰相对三刻罢。从驾黄甲马军阵于宣仁门、步军阵于五凤门以俟。庄宗入食内殿,从谦自营中露刃注矢,驰攻兴教门,与黄甲军相射。庄宗闻乱,率诸王卫士击乱兵出门。乱兵纵火焚门,缘城而入,庄宗击杀数十百人。乱兵从楼上射帝,帝伤重,踣于绛霄殿廊下,自皇后、诸王左右皆奔走。至午时,帝崩,五坊人善友聚乐器而焚之。嗣源入洛,得其骨,葬新安之雍陵。以从谦为景州刺史,已而杀之。传曰:“君以此始,必以此终。”庄宗好伶,而弑于门高,焚以乐器。可不信哉!可不戒哉!(节选自新五代史伶官传)11. 下列对文中划线部分的
38、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是时/从马直军士王温宿卫禁中/夜谋乱/事觉被诛/庄宗戏从谦曰/汝党存乂崇韬负我/又教王温反/复欲何为乎/B. 是时/从马直军士王温宿卫/禁中夜谋乱事/觉被诛/庄宗戏从谦曰/汝党存乂崇韬负我/又教王温反/复欲何为乎/C. 是时/从马直军士王温宿卫禁中/夜谋乱/事觉被诛/庄宗戏从谦曰/汝党存乂崇韬负我/又教王温/反复欲何为乎/D. 是时/从马直军士王温宿卫/禁中夜谋乱事/觉被诛/庄宗戏从谦曰/汝党存崇乂韬负我/又教王温/反复欲何为乎/12.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缙绅,原意是插笏于带,旧时官宦的装束,转用为官宦的代称。缙,插。绅
39、,束在衣服外面的大带子。B. 藩镇,亦称方镇,是唐朝中、后期设立的军镇。藩是“保卫”之意,镇是指军镇,唐代末为防止边陲各异族的进犯,大量扩充藩镇。C. 朔,古人把农历每月最后一天称为“朔”,农历每月第一天称为“晦”,农历每月十五称为“望”,农历每月十六称为“既望”。D. 崩,古代把帝王的死看得很重,常用山塌下来比喻,帝王死称“崩”。诸侯死称“薨”,大夫死称“卒”,士死称“不禄”,庶人死称“死”。1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庄宗既喜欢滑稽戏,又通晓音乐,还能谱曲,他常常与伶人一道在庭院里演杂戏,伶人因此而当权,最终导致后唐灭亡。B. 唐庄宗宠信伶官,这些伶官
40、也飞扬跋扈,随意侮辱官员,这些官员们在伶官面前敛声屏气,小心翼翼。也有一些无耻的官员就阿附这些伶官,以图飞黄腾达。C. 郭门高本名郭从谦,郭门高是他做优伶用的名字。他善于钻营,认郭崇韬为叔父,又认庄宗的弟弟李存乂为养父,因此当上了从马直指挥使。D. 由于郭门高和郭崇韬以及李存乂的关系,再加上他的部下王温在禁宫中宿卫时图谋作乱,庄宗和他开玩笑,问他还想干什么。他非常害怕,于是就图谋叛乱。14.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罄尔之赀,食肉而饮酒,无为后日计也。【答案】11. A 12. C 13. C 14. 花光你们的钱财,吃肉喝酒,不要为以后打算了。【解析】【1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
41、的断句能力。句意:这时,从马直的士兵王温在宫中宿卫,夜里密谋作乱,事情被发觉而被杀。庄宗对郭从谦开玩笑说:“你的同党李存乂、郭崇韬背叛我,你又叫王温谋反。你还想干什么呢?”“禁中”是指帝王所居宫内,也作“禁内”,是王温宿卫的地方,此处作后置状语,故“从马直军士王温宿卫禁中”句不能断开,排除BD;“又教王温反”,主语省略,“反”是“王温”发出的动作,不能断开,排除C。故选A。【1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掌握文化常识的能力。C.“朔,古人把农历每月最后一天称为朔,农历每月第一天称为晦,农历每月十六称为望,农历每月十五称为既望”错误,古人把每农历每月最后一天称为“晦”,农历每月第一天称为“朔”,对“晦
42、朔”的理解正好颠倒了。故选C。【1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C.“郭门高他善于钻营,认郭崇韬为叔父,又认庄宗的弟弟李存乂为养父,因此当上了从马直指挥使”理解错误。从原文第三段,“虽以优进,而尝有军功,故以为从马直指挥使”可知,郭门高当上从马直指挥史的原因是有军功。故选C。【1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罄”,使动,使尽(完);“赀”,钱财;“无”,通“毋”,不要;“计”,打算。参考译文:(后唐)庄宗既喜好滑稽戏,又通晓音乐,还能谱曲,到现在,汾州、晋州一带,很多人能唱他唱的歌,称为“皇帝亲自制作”的歌到处都是。他的小名叫
43、亚子,当时有人叫他亚次。另外他又给自己取了个艺名,叫李天下。从他做王,到做天子,他常常与伶人一道在庭院里演杂戏,伶人因此而当权,最终导致灭亡。当时,众伶人出入宫廷,侮辱戏弄官员,群臣又愤怒又痛恨,却不敢在他们面前大声说话,有的人反而依附于他们,以图被宠信而升迁。各地藩镇,争相送他们财物进行贿赂,而景进地位最高,权力最大。庄宗派景进等人出宫到民间访查,事情无论大小都要奏报。他每次在大殿中奏报事情,左右的人全部屏退,军事机要和国家政务他都参与决策。三司使孔谦用对待哥哥的礼节对待他,叫他“八哥”。庄宗驾临邺都,就派遣景进等人搜罗邺地美女上千人,来充实后宫。而景进等人借机干坏事,士卒的妻子、女儿因此而
44、逃跑的有上千人。庄宗回洛阳时,景进用车载邺地美女数千人跟从,在道路上一个接着一个,男女混杂。郭门高名字叫从谦,门高是他的艺名。他虽然是凭着伶官的身份飞黄腾达,但曾经有军功,所以庄宗任命他为从马直指挥使。从马直,就是皇帝的亲军。郭从谦因为姓郭,就认郭崇韬为叔父,皇弟李存乂又收他为养子。郭崇韬死,李存乂被囚禁,郭从谦在军中摆酒,愤然流下眼泪,诉说两个人的冤屈。这时,从马直的士兵王温在宫中宿卫,夜里密谋作乱,事情被发觉而被杀。庄宗对郭从谦开玩笑说:“你的同党李存乂、郭崇韬背叛我,你又叫王温谋反。你还想干什么呢?”郭从谦很害怕,回去之后就激他手下士兵说:“花光你们的钱财,吃肉喝酒,不要为以后打算了。”
45、士卒问他缘故,郭从谦就说:“皇上因为王温的缘故,等到攻破邺,就把你们这些人全部坑杀。”士卒们相信了他,全都想叛乱。李嗣源的军队反叛,攻向京城,庄宗向东退往汴州,然而李嗣源先进入汴州。庄宗到了万胜镇,不能前进,就又往回走,士兵逃散还剩二万余人。过了几天,庄宗又向东往汜水去,想扼守关隘抵挡李嗣源。四月丁亥朔日,庄宗在中兴殿大会群臣,宰相奏对三刻后结束。随从皇帝车驾的黄甲马军在宣仁门列阵、步军在五凤门列阵等候。庄宗入内殿吃饭,郭从谦从军营中带着刀箭,率军攻打兴教门,和黄甲军对射。庄宗听说叛乱,率领诸王的卫士将叛乱士兵赶出兴教门。乱兵纵火烧了兴教门,沿城墙进入宫中,庄宗杀死了几十上百人。乱兵从楼上向庄
46、宗射箭,庄宗受重伤,跌倒在绛霄殿走廊下,皇后、诸王及左右侍从全都选跑。到午时,庄宗驾崩,五坊人善友聚集乐器焚烧了庄宗的遗体。李嗣源进入洛阳,得到他的尸骨,埋葬在新安的雍陵。李嗣源任命郭从谦为景州刺史,不久之后杀了他。左传上说;“国君以此开始,就必将以此而结束。”庄宗喜欢唱戏,最终就被郭门高弑杀,尸体被(人)用乐器焚烧。这难道不是真的吗?难道不应该戒惧吗?(二)孔雀东南飞(15分)15. 下列与例句加点词的用法、意义完全相同的一项是()例句:及时相遣归A. 还必相迎取B. 嬉戏莫相忘C. 登即相许和D. 叶叶相交通【答案】B【解析】【详解】此题考查学生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解答此类
47、题时,首先要看清楚题干要求,然后再逐一翻译各个加点字在每句中的意思,此题要求与例句加点词的用法、意义完全相同的一项,解释时一定要结合语境,切不可望文生义,特别要注意一词多义的现象。例句“相”,动作偏指一方,可以译作“我”;A项,“相”,动作偏指一方,可以译作“你”;B项,“相”,动作偏指一方,可以译作“我”;C项,“相”,动作偏指一方,可以译作“你”D项,“相”,互相。故选B。16. 下列加点词不是偏义复词的一项是( )A. 昼夜勤作息B. 勤心养公姥C. 否泰如天地D. 其日牛马嘶【答案】C【解析】【详解】试题分析:判断词语是不是偏义复词一定要放在语境中,根据上下文来判断。A项“作息”,原意
48、是工作和休息,这里专指劳作;B项“公姥”,原意指公公婆婆,这里专指婆婆;D项 “牛马”,牛和马,这里与“嘶”搭配,专指马;C项“否泰”,这里指坏运气,好运气。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读音意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17. 对古代文化常识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A. “初七及下九”中的“下九”指农历每月十九,在汉代,是妇女欢聚的日子。B. “六合正相应”中的“六合”指十二地支两两相合的意思,与“履至尊而制六合”中的“六合”意思相同。C. “黄昏”“夜半”“人定”“鸡鸣”“平明”五个词均为古代表示时间段的名称,若按时间先后为序,可排列为:夜半、鸡鸣、平明、黄昏、人定。D. “往昔初阳岁”中的
49、“初阳岁”是指冬至以后,立春以前。【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文化常识的能力。B.“指十二地支两两相合的意思”错误。“六合正相应”中的“六合”指十二干支两两相合的意思。故选B。阅读孔雀东南飞的片段,完成下面小题。鸡鸣外欲曙,新妇起严妆。著我绣夹裙,事事四五通。足下蹑丝履,头上玳瑁光。腰若流纨素,耳著明月珰。指如削葱根,口如含朱丹。纤纤作细步,精妙世无双。18. 刘兰芝既然决计要走,为什么还要精心打扮,而且一遍两遍不行,还是“事事四五通”呢?对此,理解最恰切的一项是( )A. 爱美之心使然。B. 以平抑自己烦乱的心情。C. 要体面地离开焦家,以免被人嘲笑。D. 既有
50、自尊自强的显示,也有不忍离去的拖延。19. 文段运用的手法主要是( )A. 对比B. 环境衬托C. 渲染D. 刻画心理活动【答案】18. D 19. C【解析】【1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鸡鸣外欲曙,新妇起严妆。著我绣夹裙,事事四五通”,这句话的意思是:鸡叫天快亮的时候,刘兰芝就起床,认真地梳洗打扮。换上我的绣夹裙,每穿戴一件衣饰,都要更换好几遍。“鸡鸣外欲曙,新妇起严妆。著我绣夹裙,事事四五通”,写出了刘兰芝离开焦家时的矛盾心情。欲曙即起,表示她不愿在焦家生活的决心,严妆辞婆是她对焦母的抗议与示威。打扮时的“事事四五通”,表示了她对焦仲卿的爱,欲去又不忍遽去的微妙心理。A
51、BC三项说法都太片面。故选D。【1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表现手法的能力。“鸡鸣外欲曙,新妇起严妆”这一段主要运用的是夸张渲染的手法,从身上穿的衣服、脚上的鞋子、头上的装饰、脸上的妆容等方面,极尽夸张之能事,渲染了兰芝之精致、美丽,表现了刘兰芝的沉着、冷静。故选C。(三)氓(12分)20. 对下列四句诗艺术手法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桑之落矣,其黄而陨”:用了比和兴的手法,意指女子的憔悴和被弃。B. “于嗟鸠兮,无食桑葚”:用了赋的手法,桑葚是甜,但多吃易醉,爱情是美好的,但太痴情易上当。C. “夙兴夜寐,靡有朝矣:用了赋的手法,直接叙述自己多年的苦楚。D. “淇则有岸,隰则有
52、泮”:兴中有比,言下之意为水有岸,泽有边,我的痛苦为何没尽头。【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艺术手法的分析鉴赏能力。B“用了赋的手法”分析有误,这一句用的是“比兴”的手法,用桑葚的甜比喻爱情的美好。故选B。21. 下列诗句的解释,有错误的一项是( )A. 将子无怒,秋以为期:请你不要生气,把秋天订为婚期吧。B. 乘彼垝垣,以望复关:登上那倒塌的围墙,遥望那复关(来的人)。C. 士也罔极,二三其德:男人的爱情没有定准,他的感情一变再变。D. 信誓旦旦,不思其反:誓言如在早晨,没想到你会变心。【答案】D【解析】【详解】试题分析:题干要求选出“下列诗句的解释,有错误的一项”,这是考查对
53、诗句意思的理解。D项,“信誓旦旦,不思其反”,这句话意思是“誓言是真挚诚恳的,没想到你竟会变心”,“旦旦”意思是“诚恳的样子”,选项把“旦旦”理解为“早晨”,故错误。A项,“将子无怒,秋以为期”,“将”意思是“请,愿”,“子”,你,“秋以为期”应为“以秋为期”,“以为”意思是“把当作”。B项,“乘彼垝垣,以望复关”,“乘”,登上,“垝垣”,倒塌的墙壁,“以”,目的连词,来,“复关”,代指氓。C项,“士也罔极,二三其德”,“罔”,无,没有,“极”,标准,准则。22. 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项是( )A.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被道家列为五部经典著作之首。B. 诗经分为“风”、“
54、雅”、“颂”三部分。“风”又叫“国风”,大都是劳动人民创作的歌谣。“雅”分为“大雅”、“小雅”,大多为周代宫廷乐曲歌辞。“颂”多为周天子及诸侯们祭祀时的乐歌。C. 诗经反映了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的社会生活,共305篇,古时也称为“诗三百”,其创作方法基本上是现实主义的。D. 诗经全部都是四言诗,普遍采用赋、比、兴的表现手法。【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识记文学常识的能力。A.“被道家列为五部经典著作之首”错误,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被儒家列为五部经典著作之首。故选A。23. 下列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以我贿迁(财物,这里指嫁妆)B. 及尔偕老(和)C. 匪我愆期
55、(不是)D. 女也不爽(好)【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D爽,差错。句意:我(作为妻子)没有什么过错。故选D。(四)离骚(3分)24. 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离骚是战国时楚人屈原的作品。关于篇名,司马迁在史记屈原列传中解释为“离忧”,就是遭遇忧愁的意思。B. 离骚是中国古代诗歌史上最长的一首现实主义的政治抒情诗。表现了诗人坚持“美政”理想,抨击黑暗现实,不与邪恶势力同流合污的斗争精神和至死不渝的爱国热情。C. 诗中大量运用了古代神话传说,以想象和联想的方式构成了瑰丽奇特的幻想世界,又以神游幻想世界的方式表现了诗人对理想的热烈
56、追求。D. 诗中大量地运用了“香草美人”的比兴手法,将深刻的内容借助具体生动的艺术形象来表现出来。【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常识的能力。B“现实主义”错误,离骚是中国古代诗歌史上最长的一首浪漫主义的政治抒情诗。是一篇热爱祖国,伸张正义,鞭挞黑暗,追求光明的杰作。故选B。(五)蜀相(6分)蜀相杜甫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25. 颔联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什么作用?26. 尾联表达了诗人哪些情感?【答案】25. 反衬(以乐景反衬哀情),表达了诗人对祖国中兴的希望感到
57、渺茫的忧伤之情。(或忧国忧民之情) 26. 表达了诗人对诸葛亮才智品德崇敬和功业未遂的感慨以及忧国忧民之情。【解析】2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手法的能力。“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意思是:碧草照映台阶自当显露春色,树上的黄鹂隔枝空对婉转鸣唱。运用反衬手法,以乐景衬哀情。本联所描绘的这些景物,色彩鲜明,音韵浏亮,静动相衬,恬淡自然,无限美妙地表现出武侯祠内那春意盎然的景象。然而,自然界的春天来了,祖国中兴的希望却非常渺茫。想到这里,诗人不免又产生了一种哀愁惆怅的感觉,因此说是“自春色”“空好音”。诗人将自己的主观情意渗进了客观景物之中,使景中生意,把自己内心的忧伤从景物描写中传达出
58、来,反映出诗人忧国忧民的爱国精神。透过这种爱国思想的折射,诗人眼中的诸葛亮形象就更加光彩照人。【2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诗歌情感的能力。“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意思是:可惜出师伐魏未捷而病亡军中,常使历代英雄们对此涕泪满裳!“出师”句指的是诸葛亮为了伐魏,曾经六出祁山的事。蜀汉后主建兴十二年(234年),他统率大军,后出斜谷,占据了五丈原,与司马懿隔着渭水相持了一百多天。八月,病死在军中。“英雄”,这里泛指,包括诗人自己在内的追怀诸葛亮的有志之士。诗人写诸葛亮事业未竟,也是在写诗人自己,中原尚未平定,诸葛亮就病亡军中,如今唐朝风雨飘摇,诗人却无可奈何,表达了诗人忧国忧民之情。这尾
59、联两句承接着五、六句,表现出诗人对诸葛亮献身精神的崇高景仰和对他事业未竟的痛惜心情。三、语言文字运用(15分)(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欢快的锣鼓敲起来,欢腾的雄狮舞起来,“闹元宵,学四史”文明实践示范活动昨日在市文化艺术中心隆重举行,活动分为“四史”猜谜颂红色文化、非遗展示传民俗文化、戏曲联唱扬传统文化三个篇章,民俗与党史彼此交融,传统与现代_。元宵线上活动直播间里_,一场关于党史知识和传统民俗知识的直播宣讲“圈粉”无数,辖区党员、青年志愿者以及现场观众_地进入直播间,感受节目的欢快气氛。宣讲员平易的话语,幽默的口吻以及宣讲内客十分接地气,导致收看直播的群众既听得进又记得牢。传统文
60、化展现传统节日,传统节日传承传统文化。剪纸灯谜,描绘城乡风物;秧歌花鼓,传播时代精神。火树银花踏歌行,古风新韵颂文明,一席_的文明盛宴,让市民近距离感受到传统文化的深厚魅力和传统节日的浓厚氛围。27.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 相互映衬 喧闹无比 络绎不绝 原汁原味B. 相互映衬 热闹非凡 连绵不断 原汁原味C. 相互映衬 喧闹无比 连绵不断 汁醇味正D. 交相辉映 热闹非凡 络绎不绝 汁醇味正28. 文中画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 宣讲员话语平易,口吻幽默,宣讲内容也十分接地气,这导致收看直播的群众既听得进又记得牢。B. 宣讲员话语平易,口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二零二五年度婴幼儿游泳馆加盟服务合同4篇
- 二零二五年度实木地板翻新与保养服务合同4篇
- 2025年代理协议示范文本-办公文具代理合同
- 2025版别墅区物业委托经营管理服务标准范本3篇
- 二零二五年度公司股权激励计划后续管理与跟踪合同2篇
- 2025年中国双面羊绒大衣行业市场调研分析及投资战略咨询报告
- 2025年度海洋科学研究中心研究员聘用合同
- 2025年度交通行业短期运输司机劳动合同
- 二零二五年度消防安全员消防技术咨询服务聘用合同
- 二零二五年度农业科技推广劳务合同执行与效果评估
- 第三单元名著导读《经典常谈》知识清单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 第十七章-阿法芙·I·梅勒斯的转变理论
- 焊接机器人在汽车制造中应用案例分析报告
- 合成生物学在生物技术中的应用
- 中医门诊病历
- 广西华银铝业财务分析报告
- 无违法犯罪记录证明申请表(个人)
- 大学生劳动教育PPT完整全套教学课件
- 继电保护原理应用及配置课件
- 《杀死一只知更鸟》读书分享PPT
- 盖洛普Q12解读和实施完整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