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湖南省长沙市湖南师大附中高一下学期第一次大练习语文试题(解析版)_第1页
2021-2022学年湖南省长沙市湖南师大附中高一下学期第一次大练习语文试题(解析版)_第2页
2021-2022学年湖南省长沙市湖南师大附中高一下学期第一次大练习语文试题(解析版)_第3页
2021-2022学年湖南省长沙市湖南师大附中高一下学期第一次大练习语文试题(解析版)_第4页
2021-2022学年湖南省长沙市湖南师大附中高一下学期第一次大练习语文试题(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2021-2022学年湖南省长沙市湖南师大附中高一下学期第一次大练习语文试题时量:150分钟 满分:150分一、现代文阅读(33分)(一)现代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新冠肺炎疫情已经成为一种全球性现象,是全世界共同面临的首要问题。新冠肺炎疫情“毒害”了全球关系并加剧了紧张。这是我们思考新冠疫情影响的第一点。那么原因何在呢?主要原因在于中美之间日趋恶化的双边关系。从一开始,中国就遭到西方媒体以及一些西方政客恶意并且令人惊讶的攻击。尤其在一些西方国家,它对那些国家民众对于中国的态度产生了负面影响。尽管现在谩骂的海啸已经逐渐退却,但全球抗疫合作的前景却因此

2、遭到了严重损害。新冠疫情对全球治理造成负面影响的第二个原因是,它带来的威胁如此之大,以至于引发了社会所有阶层的担忧和恐惧。这场危机远没有使各个国家和社会变得更加紧密,相反却倾向于将它们彼此分离开来。它被一些国家视为一场国家性而非国际性危机,结果大家就在抗疫中各自为战。有关新冠疫情影响的第二点思考是,抗疫已经成为世界各国治理能力的一场巨大测试。面对疫情,世界各国的应对总体上可以分为三种。第一种是在中国、韩国、越南和日本等东亚国家和地区。它们的抗疫方式当然存在重要差异,但更令人印象深刻的是相似之处:在这些国家和地区,抗疫的目标都是遏制和根除病毒,而非简单地控制。这被视为经济复苏的前提。它们在抗击疫

3、情方面都取得了巨大成功。考虑到中国的规模,它的表现尤其突出。第二种应对方式是西欧国家,它们一直在试图控制而非彻底消灭病毒,这些国家做得远没有东亚地区成功。第三种应对方式就是美国和巴西,那简直是场灾难,因为抗击病毒一直被认为是次要甚至被嫌弃的工作事项,而非根本要务。这些不同类型抗疫方式带来的后果将会影响深远。对于新冠疫情影响的第三点思考,涉及后疫情时代的全球治理和国际秩序。情况很难让人乐观。当前阶段的中美关系比年初时进一步割裂了。这会削弱全球治理的可能性。一个最明显的例子便是美国退出世卫组织和缩减资金支持。因为美国的态度,世贸组织的未来也遭遇威胁,短期内不大可能正常运转。在可预见的未来,全球治理

4、的进展更可能会出现在地区层面。长远来看,新冠肺炎疫情也可能会带来更广泛形式的合作。东亚地区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好于其他国家的原因之一,在于它们有应对“非典”的经验。假以时日,世卫组织将会得到加强,希望也是如此。(摘编自马丁雅克新冠疫情如何影响全球治理)材料二:新冠肺炎疫情爆发及其国际化,对于中国大国形象塑造产生巨大挑战,也蕴藏着重要机遇。新冠肺炎疫情爆发后,谣言四起,恐慌加剧。中国政府及时发声,庄严承诺有能力、有把握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稳定了国内疫情防控大局,向世界表达了中国是文明大国、东方大国、负责任大国、社会主义大国的重大信号。文明大国形象定位,彰显疫情防控的中国精神。中华民族是历经磨难、百折

5、不挠的民族,困难和挑战越大,凝聚力和战斗力就越强。中华民族拥有战胜疫情的强大文化基因、丰富经验、强大心理承受能力和战胜疫情的勇气决心。中国政府秉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为全球疫情防控分享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东方大国形象定位,彰显疫情防控的中国气魄。中国充分发挥独特的制度优势、应对“非典”疫情和重大灾情的丰富经验、先进的防疫和治疗手段,展现出打赢疫情防控全民战争的信心、能力和把握。疫情爆发后,中国政府迅速反应,举全国之力开展疫情防控。中国人民团结一致,众志成城,开启全民隔离模式;中国政府聚焦联防联控,科学、有序推进以武汉市及湖北省为重点、从中央到地方覆盖全国的全方位、多层次防控体系建设,“本着对中

6、国人民和国际社会高度负责的态度,采取了最全面、最严格、最彻底的防控举措”,确保疫情可防、可控、可治,有效维护经济社会稳定。负责任大国形象定位,彰显疫情防控的中国风范。秉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同国际社会加强合作,共同开展疫情防控。全力抢救受到病毒侵害的所有生命,坚决维护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为世界疫情防控贡献力量,为全球公共卫生事业尽责。在当前全球疫情大流行风险加剧之时,中国表达了与世界卫生组织和各国政府保持紧密合作的意愿。社会主义大国形象定位,彰显疫情防控的中国前景。中国政府拥有强大的领导力,全民众志成城战疫,依法开展疫情防控,充分保证治理效能最大化,彰显了中国制度的独特优势和旺盛活力

7、。同时,中国拥有自我完善的勇气和决心,及时纠错、补齐制度短板和不足,将有效的政策和做法逐渐规范化、制度化和机制化,加强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建设,彰显了中国制度强大的自我更新完善能力。(摘编自肖晞,宋国新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与中国大国形象塑造)1. 下列对材料一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新冠疫情一开始,中国就遭到西方媒体以及一些西方政客恶意的攻击,尽管现在谩骂的海啸已经退却,但对全球抗疫合作的前景造成了严重损害。B. 新冠疫情的危机不仅远没有使各个国家和社会变得更加紧密,而且将它们彼此分离开来。它被某些国家视为国家性危机,大家在抗疫中各自为战。C. 中美之间日趋恶化的双边关系和新冠

8、疫情威胁如此之大引发了社会所有阶层的担忧和恐惧,这是新冠疫情对全球治理造成负面影响的两大原因。D. 美国退出世卫组织和缩减资金支持,说明了美国不负责任的态度,世贸组织的未来也因此遭遇威胁,世卫组织和世贸组织短期内不大可能正常运转。2. 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中国、韩国、越南和日本等东亚国家和地区的抗疫方式存在重要差异,但它们都秉持这样的理念:如果不能遏制和根除病毒,经济复苏就不可能。B. 新冠疫情影响了全球治理和国际秩序。目前来看,虽然情况很难让人乐观,但从长远来看,新冠疫情也可能会给国际社会带来更广泛形式的合作。C. 中国和其他东亚国家、地区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好

9、于其他国家、地区的原因之一,是这些国家、地区有应对2003年“非典”疫情的丰富经验。D. 因为中国社会主义制度具有独特优势和旺盛活力,中国政府凭借强大的领导力,众志成城,依法开展疫情防控,充分保证了治理效能最大化。3. 下列各项中不属于塑造中国大国形象的方法的一项是( )A. 加强对外话语的构建,挑选和设计好中国疫情防控故事。B. 制定好中国疫情防控故事传播的系统策略,建设好对外话语体系。C. 加强国际交流与媒体融合,增加讲好中国疫情防控故事的手段。D. 加强对国外受众的调查研究,增强讲述中国疫情防控故事的针对性。4. 两则材料在论证结构上有什么不同?请简要说明。5. 新冠肺炎疫情是全世界共同

10、面临的问题,它对中国产生了怎样的影响?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答案】1. C 2. D 3. D 4. 材料一采用的是并列式结构:文章主要谈了有关新冠疫情影响的三点思考,三点思考之间是并列式关系。材料二采用的是总分式结构:先总述新冠疫情对中国大国形象塑造产生的巨大挑战,再分别从文明大国、东方大国、负责任大国和社会主义大国形象定位四个角度阐述了其彰显的中国精神、中国气魄、中国风范和中国前景。 5. 使中国和一些国家的关系趋于紧张。将影响后疫情时代的国家治理和外交关系。彰显了中华民族的强大心理承受能力和凝聚力,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文化优势。疫情爆发考验了中国的防疫体系、医疗水平。考验了中国政府的治理能力

11、,彰显了中国制度的优势和强大的自我更新完善能力,塑造了负责任的大国形象。【解析】【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A“谩骂的海啸已经退却”不准确。原文是“谩骂的海啸已经逐渐退却”。B“不仅而且”逻辑关系不正确。原文“这场危机远没有使各个国家和社会变得更加紧密,相反却倾向于将它们彼此分离开来”是并列关系,而选项成了递进关系;且“而且将它们彼此分离开来”的表述亦欠妥当,原文中为“倾向于将它们彼此分离开来”。D“世卫组织和世贸组织短期内不大可能正常运转”错误。原文只提到世贸组织“短期内不大可能正常运转”。故选C。【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信息的能力。D原文中“中国制度

12、的独特优势和旺盛活力”是抗疫彰显的结果,而不是原因。即使“中国制度的独特优势”算作原因,“旺盛活力”也不能算原因。故选D。【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信息的能力。D“加强对国外受众的调查研究”是“增强讲述中国疫情防控故事的针对性”的一个措施,不是塑造中国大国形象的方法。“增强讲述中国疫情防控故事的针对性”有助于讲好中国疫情防控故事,但它本身不是塑造中国大国形象的方法。故选D。【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论证结构的能力。材料一第一、二段为新冠疫情影响的第一点思考“新冠肺炎疫情毒害了全球关系并加剧了紧张。第三、四段分别提出“抗疫已经成为世界各国治理能力的一场巨大测试” “后疫情时代的全球

13、治理和国际秩序。情况很难让人乐观”的思考。这些有关新冠疫情影响的三点思考之间是并列式关系。可见材料一采用的是并列式结构。材料二第一段先总述新冠疫情对中国大国形象塑造产生的巨大挑战,“新冠肺炎疫情爆发及其国际化,对于中国大国形象塑造产生巨大挑战,也蕴藏着重要机遇”;二、三、四、五段再分别写了“文明大国形象定位,彰显疫情防控的中国精神”“东方大国形象定位,彰显疫情防控的中国气魄”“负责任大国形象定位,彰显疫情防控的中国风范”“社会主义大国形象定位,彰显疫情防控的中国前景”,从文明大国、东方大国、负责任大国和社会主义大国形象定位四个角度阐述了其彰显的中国精神、中国气魄、中国风范和中国前景。可见材料二

14、采用的是总分式结构。【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信息的整合和对内容的理解、概括能力。结合“涉及新冠肺炎疫情毒害了全球关系并加剧了紧张”“中国就遭到西方媒体以及一些西方政客恶意并且令人惊讶的攻击”等内容可知,疫情使中国和一些国家的关系趋于紧张。结合“后疫情时代的全球治理和国际秩序”“新冠肺炎疫情也可能会带来更广泛形式的合作”等内容可知,疫情将影响后疫情时代的国家治理和外交关系。结合“中华民族是历经磨难、百折不挠的民族,困难和挑战越大,凝聚力和战斗力就越强。中华民族拥有战胜疫情的强大文化基因、丰富经验、强大心理承受能力和战胜疫情的勇气决心”等内容可知,疫情彰显了中华民族的强大心理承受能力和凝聚力

15、,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文化优势。结合“中国政府聚焦联防联控,科学、有序推进以武汉市及湖北省为重点、从中央到地方覆盖全国的全方位、多层次防控体系建设”等内容可知,疫情爆发考验了中国的防疫体系、医疗水平。结合“经济复苏”“维护经济社会稳定”等语句可知,疫情影响了中国经济发展。结合“中国充分发挥独特的制度优势”“秉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同国际社会加强合作,共同开展疫情防控。全力抢救受到病毒侵害的所有生命,坚决维护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为世界疫情防控贡献力量,为全球公共卫生事业尽责”等内容可知,疫情考验了中国政府的治理能力,彰显了中国制度的优势和强大的自我更新完善能力,塑造了中国负责任的大国形象。

16、(二)现代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4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家书谢志强上海青年赵思风1964年之前,对房子的概念是:房子在地面上。不过,他响应“到边疆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的号召,在上海的人民广场,听过王震将军的动员报告,看过军垦战歌的纪录片,还有父亲积极鼓励他报名,1964年6月,赵思风顺利地踏上西去列车,怀着满腔热情,一路高歌,以至到了农场的连队,他嗓子唱得有点沙哑了。汽车送抵农场场部,然后是马车接他们到连队。有人说:到了。赵思风疑惑,问:房子呢?有位操着浓重的四川口音的汉子(随后知道他是连长)喊:大家注意,你们就站在房顶上。赵思风吓了一跳,这房子跟沙丘差不多,这么多人站在上

17、边,不会坍塌了?连长喊:青年同志们,跟我来。赵思风和同来的上海青年,顺着连长引领,走下平地隆起的房顶土包下开着洞门,稍稍弯腰低头,屋里中间有一条三尺来宽的过道,过道两边是大通铺。赵思风第一次见识地底下的房子,叫地窝子。他在上海,家里是棉褥子、棉枕头。一路不断换车,又说又唱,累了。他迫不及待地躺下,他的身下发出嘈杂的响声。他惊跳起来,一摸,褥子垫的、枕头塞的,净是麦秸秆。草褥子,草枕头。第二天醒来,鼻孔、嘴巴都钻进了沙子。开始劳动夏收割麦。赵思风第一次割麦子,镰刀不听他的使唤,小腿划了个伤口子,手心磨起了水泡,他浑身痒,说不清是蚊子叮,还是麦芒刺。当夜,他打着手电筒,写了一封家书,表达了思念之情

18、。他第一次离开父母,还这么遥远。一个月后,接到回信。家中的信,都由母亲执笔。父亲是居委会主任,大小是个干部喜欢打官腔。赵思风想象得出父亲口授的样子。母亲的信里传达了父亲的观点:建设边疆,好好锻炼。于是,赵思风赌气了他没回信,而且,他打定主意,不再给家里写信。他反感父亲讲“大道理”那么远,够不着。上海与新疆,一封信,在路上起码走十天半月。母亲来了三封信,他只拆阅,懒得回复。随后,母亲的来信频繁了,他一个礼拜收到一封信。母亲的信里,传达了父亲的“指示”,可能父亲觉得做思想政治工作要有针对性期望赵思风汇报工作和思想情况。母亲在乎的是他的生活(吃、住,还有气候,甚至问:沙漠地带有没有水?)。赵思风肩膀

19、嫩、力气小,大田作业,劳动强度大,伙食条件差,一天三顿苞谷馍馍,少油的菜很单调。他发现,连长时常关心他的生活,而不讲什么“大道理”。他倒是觉得连长比父亲要亲切。他不忍把劳动和伙食的情况告诉父母,他能想象出父亲一定讲“锻炼”的道理,而母亲会担忧他的身体。母亲的担心会传染给父亲他想象自己像一滴水落在无垠的沙漠里。半年后的一天,赵思风收到一封母亲的信,几乎与上一封信,一个前脚,一个后脚,相差两天。信封出奇地饱满八页。母亲从其他家长那里打听了上海青年在新疆的情况。母亲当初反对他报名。这封信里,母亲替父亲解释:你爸在单位里大小也是个干部,动员青年支边,是单位里一项重要的任务,动员符合条件的子女去新疆,你

20、爸不带头,工作难开展。信中,母亲写了盼望他来信,每天都等待邮递员的车铃响。赵思风发现,航空信封背面有四个字:思风降雨。母亲收不到他的信,心里像久旱的沙漠了。母亲生他的时候,是夏季,天气又闷又热,于是,母亲给他起了名字:思风。清凉的风驱散了暑热。赵思风看到第六页,呆愣了。后三页几乎都是选择题(包括填充题)。母亲是小学语文教师替儿子着想。而且,他感到,在母亲的眼里,他永远是孩子。母亲表示:知道你很繁忙很辛苦,没有工夫写信,那么,不用花很多时间,只要把这三页“答卷”答完了寄回即可。多年后,赵思风也有了儿子,他已记不全母亲出的三页题目选择题、填充题。选择题只需打个钩,填充题只需画个圈。比如:工作忙吗?

21、(忙)或(不忙);身体好吗?(好)或(不好);吃得饱吗?(饱)或(饿);睡得好吗?(能睡)或(失眠)。赵思风第二天就托去团部开会的文教把“答卷”寄出(还附了一张劳动照片微笑)。一个月后,母亲回信。说你爸见了“答卷”就欣慰地笑了,而且,像阅读“中央红头文件”一样,反复阅读,领会精神。这封信里,母亲没有传达父亲的“指示”,唯一的一次不再讲“大道理”。显然是背着父亲写信。同时,赵思风收到一个包裹:两袋麦乳糖。是父亲的意思长身体,补营养,母亲如是说。赵思风认为父亲不可能考虑这么周全,不过是母亲尊重其是一家之长,也希望自己不要对父亲还有怨言。结婚,搬进土坯屋后的第三年,母亲趁放暑假来探望儿子。母亲望着离

22、连队不远的沙漠,抱住儿子,说:这样的地方,你怎么活下来的呀?赵思风说:妈,我这不是活得好好的吗?果果,叫奶奶。孙子果果像一个果实投入奶奶的怀抱。赵思风说:妈,你抱孙子,就像抱一个大西瓜。晚饭由也是上海青年的儿媳烧。饭桌上,母亲提起家书选择题。她说:我问你答,所有的选择题,问和答都没有反映出实际情况。赵思风说:姆妈,那是你出题有问题,不了解实际情况,怎么能出好题?母亲说:你从来都是报喜不报忧。6. 下列对小说思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小说开头通过描述祖国的殷切召唤、父亲的积极支持、个体的满怀热情等营造了特定的环境氛围,浓郁的时代气息扑面而来。B. 父亲见到“答卷”欣慰地笑了

23、,流露出对儿子原谅自己的喜悦和接到回信的心安;“反复阅读”也体现出了对儿子的牵挂。C. 赵思风不给家里回信,一方面是他因父亲只讲大道理而赌气,另一方面是他“从来都是报喜不报忧”,不想让父母为他担心。D. 父亲在家书中对赵思风讲“大道理”,还“期望赵思风汇报工作和思想情况”,可见父亲不善表达,也从侧面烘托了母亲鲜明的个性。7. 下列对小说艺术特点的理解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小说中赵思风第一次饱含深情地给家里写信,后又打定主意,不再给家里写信,从而引出后文母亲的“答卷”家书,情节一波三折,曲折有致。B. 小说中农场自然环境极为恶劣,物资供应比较匮乏,这样写既可以让读者领略到生活其中的种

24、种不易,又可以让读者见识到主人公精神成长的可贵。C. 小说塑造了赵思风这一人物形象,揭示了他由一腔热血到诧异失落、从思亲念家到沮丧失望、最终因受母亲感化而积极投身边疆建设的心路历程。D. 小说虽然采用第三人称的写作方式,但主要是站在主人公的视角上讲述故事,通过描述赵思风真实的个体主观感受,增强了作品的真实性和可信度。8. 请概括“母亲”的形象特点,并简要说明。9. 请分析小说标题“家书”有哪些作用?【答案】6. B 7. C 8. 慈爱宽容:她思儿心切,时时牵挂,事事关心;无论是丈夫的矜持,还是儿子的任性,她都能给予充分的理解和包容。有智慧,善调和:巧用“思风降雨”,感化打动儿子;巧妙设计答卷

25、,赢得儿子回信;给儿子回信还不忘在儿子面前替丈夫解释;假借丈夫的名义给儿子寄去麦乳糖。执着(坚持不懈):儿子不回信,仍一如既往坚持写信,决不放弃,最终感化儿子。 9. 标题“家书”是小说的线索,全文围绕“家书”展开主要情节。“家书”将相隔万里的父母与儿子连结起来,并借此塑造丰富的人物形象。小说用答卷作“家书”的情节来化解矛盾冲突,独出心裁,令人感动,极富感染力。“家书”带有强烈的时代烙印,可以唤醒读者的文化记忆,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解析】【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相关内容的理解鉴赏能力。B.“儿子原谅自己的喜悦”理解有误,依据上下文“他能想象出父亲一定讲锻炼的道理”“母亲没有传达父亲的指

26、示,唯一的一次不再讲大道理”来看,儿子对父亲的“大道理”始终是反感的,所以,在这里,儿子并没有原谅父亲的意思。“父亲”的笑是源自对儿子成长的骄傲。故选B。【7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C.“从思亲念家到沮丧失望、最终因受母亲感化而积极投身边疆建设”错误,依据原文“在上海的人民广场,听过王震将军的动员报告,看过军垦战歌的纪录片,还有父亲积极鼓励他报名,1964年6月,赵思风顺利地踏上西去列车,怀着满腔热情,一路高歌,以至到了农场的连队”“母亲当初反对他报名”来看,并不是受母亲感化而积极投身边疆建设的,还有通过原文“赵思风赌气了他没回信。他反感父亲讲大道理”来看,只是“反感

27、”并没有“沮丧失望”。故选C。【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鉴赏人物形象的能力。依据原文“母亲来了三封信母亲的来信频繁了,他一个礼拜收到一封信母亲在乎的是他的生活(吃、住,还有气候,甚至问:沙漠地带有没有水)”“几乎与上一封信,一个前脚,一个后脚,相差两天。信封出奇地饱满八页”表明了母亲的“慈爱:思儿心切,时时牵挂,事事关心”。依据原文“母亲表示:知道你很繁忙很辛苦,没有工夫写信,那么,不用花很多时间,只要把这三页答卷答完了寄回即可”“母亲回信,说你爸见了答卷就欣慰地笑了,而且,像阅读中央红头文件一样,反复阅读,领会精神”,可见明母亲的“宽容(善解人意)”。依据原文“航空信封背面有四个字:思风降雨”

28、“后三页几乎都是选择题(包括填充题)”可见,母亲是个“有智慧”的人。依据原文“母亲替父亲解释:你爸在单位里大小也是个干部,动员青年支边,是单位里一项重要的任务,动员符合条件的子女去新疆,你爸不带头,工作难开展”“两袋麦乳糖。是父亲的意思长身体,补营养,母亲如是说”可见,母亲“善调和”。依据母亲收不到儿子的回信时,会一直写信,很频繁地写,可见母亲的“执着”。【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把握文章标题作用的能力。小说标题为“家书”,小说以“家书”为线索,主要以我写的一封“家书”开始,然后就是母亲的“回信”贯穿了整个故事情节。通过母亲的“家书”表现了母亲的“慈爱、宽容、智慧、善调节”等人物特点,“家书”的

29、一头是是父母,一头是“我”,将相隔万里的父母与儿子连结起来,揭示“母爱”“父爱”的伟大。母亲以“答卷”的形式作“家书”,这样的故事情节独出心裁,令人感动,极富感染力。在现代的社会,“家书”已经很少甚至不会出现了,作者在此时写“家书”这样带有强烈的时代烙印的作品,可以唤醒很多同时代的读者的文化记忆,也会丰富新时代更多读者的阅读体验。二、古诗文阅读(37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沛公军霸上,未得与项羽相见。沛公左司马曹无伤使人言于项羽曰:“沛公欲王关中,使子婴为相,珍宝尽有之。”项羽大怒,曰:“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当是时,项羽兵四十万,在新

30、丰鸿门;沛公兵十万,在霸上。范增说项羽曰:“沛公居山东时,贪于财货,好美姬。今入关,财物无所取,妇女无所幸,此其志不在小。吾令人望其气,皆为龙虎,成五采,此天子气也。急击勿失!”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至鸿门,谢曰:“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得复见将军于此。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将军与臣有郤。”项王曰:“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不然,籍何以至此?”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亚父者,范增也;沛公北向坐;张良西向侍。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块以示之者三,项王默然不应。范增起,出,召项庄,谓曰:“君王为人不忍。若入前为寿,寿毕,请以剑舞,

31、因击沛公于坐,杀之。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庄则入为寿。寿毕,曰:“君王与沛公饮,军中无以为乐,请以剑舞。”项王日:“诺。”项庄拔剑起舞。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庄不得击。于是张良至军门见樊哙。樊会曰:“今日之事何如?”良曰:“甚急!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曰:“此迫矣!臣请入,与之同命。”哙即带剑拥盾入军门。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樊哙侧其盾以撞,卫士仆地。哙遂入,披帷西向立,瞋目视项王,头发上指,目眦尽裂。项王按剑而跽曰:“客何为者?”张良曰:“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项王曰:“壮士!赐之危酒。”则与斗卮酒。哙拜谢,起,立而饮之。项王曰:“赐之彘肩。”则与一生彘肩。樊哙覆其盾于

32、地,加彘肩上,拔剑切而啖之。项王曰:“壮士!能复饮乎?”樊哙曰:“臣死且不避,危酒安足辞!夫秦王有虎狼之心,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天下皆叛之。怀王与诸将约曰: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今沛公先破秦入咸阳,毫毛不敢有所近,封闭宫室,还军霸上,以待大王来。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劳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赏,而听细说,欲诛有功之人,此亡秦之续耳。窃为大王不取也!”项王未有以应,曰:“坐。”樊哙从良坐。坐须臾,沛公起如厕,因招樊哙出。沛公已出,项王使都尉陈平召沛公。沛公曰:“今者出,未辞也,为之奈何?”樊哙曰:“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于是遂去。(节

33、选自鸿门宴)10.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旦日飨士卒 飨:犒劳 拔剑切而啖之 啖:吃B. 范增数目项王 目:使眼色 窃为大主不取也 窃:表示个人意见的谦辞C. 常以身翼蔽沛公 翼:像鸟张开翅膀一样 杀人如不能举 举:尽D. 范增说项羽曰 说:告诉 沛公起如厕如:往11.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 臣之壮也,犹不如人B. 起,立而饮之 言举斯心加诸彼而已C. 以待大王来 越国以鄙远D. 我为鱼肉,何辞为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12. 下列对文中相关文化知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古人称谓比较复杂,有封号加名字的,

34、如留侯张良;“沛公”文中用以称刘邦,是因为公元209年,刘邦响应陈涉起义于沛,被立为“沛公”;有称名的,如“籍何以至此”中的“籍”就是项羽的名:有称官职加姓名的,如“左司马曹无伤”。B. “沛公欲王关中”“先入关破秦”中的“关”特指函谷关,后文“故遣将守关者”中的“关”与此同义;“沛公居山东时”“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中的“山东”“河北”“河南”与现在的山东、河北、河南的位置大抵相当。C. 古代帝王召见群臣议事,是坐在坐北朝南的位置上的,因而古人常把称帝称王叫做“南面”。宾主座次中:座位最尊的是东向,其次是南向,再其次是北向,最卑是西向。鸿门宴里边的座次: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沛公北向坐

35、,张良西向侍。项王座次最尊,张良座次最卑。D. “按剑而跽”跽就是跪坐,也叫做长跪,臀部离开双足称为跽,以两膝着地。由坐而跽,多是表示敬意或被对方所震动,或表示警惕。13. 下列对选段内容和写法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曹无伤告密是项羽和刘邦产生矛盾的导火索。项羽的谋士范增分析刘邦的前后情况,说刘邦有野心,有“天子气”,劝项羽急击勿失,这是“火上浇油”,使刘、项之间的矛盾进一步激化。B. 宴席上樊哙与刘邦的言语内容一致,但侧重点不一样:刘邦侧重于辩解,强调自己“不敢倍德”,属于“以屈求伸”;而樊哙则是理直气壮责之以“义”,属于“以守为攻”。C. 鸿门宴上气氛一开始就很紧张,刘邦卑

36、词“谢罪”,项羽说出告密人,可见其对刘邦欲王关中还是很不满的,他设宴招待刘邦也是想做进一步打算。后范增命项庄舞剑,气氛则更为紧张。D. 选段在矛盾斗争中,通过每个人物的语言、动作等具体表现,运用对比、映衬的手法,鲜明而生动地刻画了两个政治集团里主要人物的不同性格,如文中较为集中地表现了项羽自矜功伐的性格。14.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2)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答案】10. D 11. C 12. B 13. C 14. (1)之所以派遣将领把守函谷关,是为了防备其他盗贼进来和意外的变故。(2)做大

37、事不必理会细枝末节,行大礼不用回避小的责备。现在人家正好比是刀和砧板,我们则好比是鱼和肉,何必告辞呢?【解析】【1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D.说:劝说。句意:范增劝说项羽道。故选D。【1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A.代词,他/助词,放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句意:先打败秦军进入咸阳的人封作关中王/我在壮年的时候,尚且不如别人。B.表修饰/与“已”一起表语气,罢了。句意:起身,站着把酒喝了/说的就是把这样的心施加到他人身上罢了。C.连词,表目的/连词,表目的。句意:来等待大王到来/越过邻国把远方的郑国作为(秦国的)东部边邑

38、。D.语气助词,用于句末,表示反问/动词,作为。句意:我们则好比是鱼和肉,还辞别什么呢?/如果饶恕了郑国,并且把它做为东边大道上的主人。故选C。【1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古代文化常识的掌握能力。B.“与现在的山东、河北、河南的位置大抵相当”错,文中的“河北”“河南”与现在的河北、河南有很多重复的区域,但是“山东”与现在的山东则相去甚远。故选B。【1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C.“鸿门宴上气氛一开始就很紧张项羽说出告密人,可见其对刘邦欲王关中还是很不满的,他设宴招待刘邦也是想做进一步打算”错误,从文中来看,鸿门宴气氛一开始很平和,刘邦卑词“谢罪”,项羽说出告密人,可见怒气全消,

39、有和解意,且设宴招待刘邦;但范增蓄意杀死刘邦,席中示意项羽,继而命项庄舞剑,气氛越来越紧张。故选C。【1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者也”,表原因的判断句;“出入”,偏义复词,进入;“非常”,意外的变故。(2)“大行”,做大事;“细谨”,细枝末节;“辞”,拒绝、回避;“辞”,告辞。参考译文:沛公驻军霸上,还没有跟项羽见面。沛公的左司马曹无伤派人对项羽说:“沛公打算在关中称王,任命子婴为国相,珍宝全部占有它。”项羽大怒道:“明天犒劳士兵,给我去打垮沛公的部队!”在这时,项羽的军队有四十万,驻扎在新丰鸿门;沛公的军队有十万,驻扎在霸上。范增劝说项羽道:“沛公住在崤山以

40、东时,贪图财货,喜欢漂亮的女人。如今入了关,财物什么都不拿,也不迷恋女色,这样看来,他的野心不小。我叫人观望他那里的气运,都是龙虎的形状,呈现五彩的颜色,这是天子的气运呀!赶快攻打,不要失去机会。”刘邦第二天早晨使一百多人骑着马跟从他来见项羽,到了鸿门,向项羽谢罪说:“我和将军合力攻打秦国,将军在黄河以北作战,我在黄河以南作战,但是我自己没有料到能先进入关中,灭掉秦朝,能够在这里又见到将军。现在有小人的谣言,使您和我发生误会。”项羽说:“这是沛公的左司马曹无伤说的,如果不是这样,我怎么会这么生气?”项羽当天就留下刘邦,和他饮酒。项羽、项伯朝东坐,亚父朝南坐,亚父就是范增;刘邦朝北坐,张良朝西陪

41、坐。范增多次向项羽使眼色,再三举起他佩戴的玉玦暗示项羽,项羽沉默着没有反应。范增起身,出去召来项庄,说:“君王对待他人仁慈。你进去上前为他敬酒,敬酒完毕,请求舞剑,趁机把沛公杀死在座位上。否则,你们都将被他俘虏!”项庄就进去敬酒。敬完酒,说:“君王和沛公饮酒,军营里没有什么可以用来作为娱乐的,请让我舞剑。”项羽说:“好。”项庄拔剑起舞,项伯也拔剑起舞,常常张开双臂像鸟儿张开翅膀那样用身体掩护沛公,项庄无法刺杀沛公。于是张良到军营门口找樊哙。樊哙问:“今天的事情怎么样?”张良说:“很危急!现在项庄拔剑起舞,他的意图常在沛公身上啊!”樊哙说:“这太危急了,请让我进去,跟他同生死。”于是樊哙拿着剑,

42、持着盾牌,冲入军门。持戟交叉守卫军门的卫士想阻止他进去,樊哙侧着盾牌撞去,卫士跌倒在地上,樊哙就进去了,掀开帷帐朝西站着,瞪着眼睛看着项羽,头发直竖起来,眼角都裂开了。项羽握着剑挺起身问:“客人是干什么的?”张良说:“是沛公的参乘樊哙。”项羽说:“壮士!赏他一杯酒。”左右就递给他一大杯酒,樊哙拜谢后,起身,站着把酒喝了。项羽又说:“赏他一条猪的前腿。”左右就给了他一条未煮熟的猪前腿。樊哙把他的盾牌扣在地上,把猪腿放在盾上,拔出剑来切着吃。项羽说:“壮士!还能喝酒吗?”樊哙说:“我死都不怕,一杯酒有什么可推辞的?秦王有虎狼一样的心肠,杀人惟恐不能杀尽,处罚唯恐不能用尽酷刑,所以天下人都反叛了他。

43、怀王曾和诸将约定:先打败秦军进入咸阳的人封作关中王。现在沛公先打败秦军进了咸阳,一点儿东西都不敢动用,封闭了宫室,军队退回到霸上,等待大王到来。特意派遣将领把守函谷关的原因,是为了防备其他盗贼的进入和意外的变故。这样劳苦功高,没有得到封侯的赏赐,反而听信小人的谗言,想杀有功的人,这是将已亡的秦朝的作为延续罢了。我私意认为大王不采取这种做法好。”项羽没有话回答,说:“坐。”樊哙挨着张良坐下。坐了一会儿,刘邦起身上厕所,趁机把樊哙叫了出去。刘邦出去后,项羽派都尉陈平去叫刘邦。刘邦说:“现在出来,还没有告辞,这该怎么办?”樊哙说:“做大事不必顾及小节,讲大礼不需躲避小责备。现在人家正好比是菜刀和砧板

44、,我们则好比是鱼和肉,还辞别什么呢?”于是就决定离去。(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下面小题。洞仙歌泗州中秋作晁补之青烟幂处,碧海飞金镜。永夜闲阶卧桂影。露凉时,零乱多少寒螀,神京远,惟有蓝桥路近。水晶帘不下,云母屏开,冷浸佳人淡脂粉。待都将许多明,付与金尊,投晓共流霞倾尽。更携取胡床上南楼,看玉做人间,素秋千顷。【注】晁补之:北宋著名文学家,仕途坎坷。此词作于作者任泗州知州时。蓝桥:指秀才裴航在蓝桥会仙女云英,结为连理之事。词中以此代指蟾宫月窟。流霞:神话中仙酒名。15. 下列对这首词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上片开篇即写仰望明月初升的情景。一轮金镜

45、般的明月,穿过云层从海上升起,金色的光辉由天空洒向大地。“飞”字可见词人见月之欣喜。B. “永夜”三句,闲阶、桂影写出月色的皎洁明亮,而夜露渐凉时零乱的寒螀声,以声衬静,突出了环境的静寂清冷。C. 下片开头三句写高卷水晶之帘,拉开云母屏风,月光照入室内,宛如浸润着佳人的淡淡粉脂,生动传神地表现了月色的美丽迷人。D. “待都将”三句,综合运用借代、双关等修辞手法,写出词人要把清辉全部纳入杯中,和着美酒一饮而尽的情景,想象奇特,豪放洒脱。16. 联系全词,词人表达了哪些思想感情?请作简要概括。【答案】15. A 16. 词人在泗州的孤寂心境和无助的感慨;词人对美好月色的喜爱眷恋之情;词人在政治上失

46、意的苦闷之情;对消除人间黑暗和污浊的期盼之情。(答对三点即可)【解析】【1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A“从海上升起”错,“碧海”是指“像碧海一样的夜空”。故选A。【1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思想内容和情感的能力。这是一篇即景抒情佳作。作者借中秋之月,抒发人生悲凉的感叹。开头写中秋夜开始时因为云合,未见月轮。一会儿,万倾碧波上飞起一轮明镜。月华明朗,洒满阶庭。此时先抑后扬,给人一种期待后的喜悦,表现了词人对美好月色的喜爱眷恋之情。词人“床卧”赏月,由“露凉”而想到寒蝉,而想到自己的失意与飘零。“神京远,惟有蓝桥路近”,思念京都路远,论路近唯有月宫仙境。词中

47、引用,以蓝桥神仙窟代指蟾宫月窟。这两句意思是说,京城邈远难至,倒是这一轮明月,与人为伴,对人更加亲近。由此,我们可以读出词人在泗州的孤寂心境和无助的感慨。同时,词人借“神京远”表达在政治上失意的苦闷之情。下阕写室内与“佳人”共赏。境界仍极凄冷。结尾三句写登楼赏月,“玉做人间,素秋千顷”作豪放之语,表现出词人超越尘世,愿欣赏千里清景的疏放情怀。用“玉做人间”比喻月光普照大地,可谓奇想自外飞来。它既写月色,也暗含希望人间消除黑暗和污浊,像如玉的明月一般美好之意。词人希望人间消除黑暗和污浊的期盼之情。(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8分)17.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孔子认为“礼”在国

48、家治理中有重要地位。在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一文中,孔子哂笑子路的原因是:“_,_。”(2)登岳阳楼中,形象地描绘了洞庭湖分断吴楚、吐纳日月之雄浑壮阔气象的两句是:“_,_。”(3)桂枝香金陵怀古中说六朝旧事已经一去不复返了,如今只剩眼前的一些衰飒的自然景象,反映词人吊古伤今的情绪的词句是:“_,_。”(4)念奴娇过洞庭中,词人敲击船沿、仰天长啸,几近忘记今日是中秋,极度赞叹了此夜之美好的两句是:“_,_!”【答案】 . 为国以礼 . 其言不让 . 吴楚东南坼 . 乾坤日夜浮 . 六朝旧事随流水 . 但寒烟衰草凝绿 . 扣舷独啸 . 不知今夕何夕【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

49、名篇的能力。注意重点字词的写法,如“坼”“乾”“衰”“扣”“啸”等,要理解字义去记忆。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3小题,11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朱唇、远山眉、山峰发髻、青绿长裙央视虎年春晚节目只此青绿,以传统舞蹈展现中国山水绘画的写意美,再次将北宋名画千里江山图带入公众视野。( )。从 看,画卷由隋唐时期描绘宫阙楼台或神仙境界,转为表现雄伟壮丽的锦绣江山:卷首高山直入云霄,其后丘陵连绵,群峰秀起,幽岩深谷,流溪飞泉万千自然景象随着画卷的铺开缓缓呈现,繁而不乱,大而有致。从章法看,千里江山图交织运用“高远”“深远”“平远”等视角,全景式地展现了大气磅礴的北

50、宋江山。“高远之色清明,深远之色重晦,平远之色有明有晦”,令人 。此外,千里江山图以赭石红、石绿、石青等矿物宝石为颜料,通过四次叠加着色,使得整幅画卷具有色彩明快、肌理多变、不易变色等特点。又由于矿物颜料的吸光作用,当光线暗淡时,青绿色的颜料便会 出宝石般的光芒, ,让人称奇。18.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 题材 叹为观止 散发 摄人心魄B. 体裁 击节称赏 进发 摄人心魄C. 题材 击节称赏 进发 动人心弦D. 体裁 叹为观止 散发 动人心弦19. 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A. 在早期青绿山水卷轴画中,迄今我们能见到的最长的是千里江山图

51、B. 迄今我们能见到的最长的早期青绿山水卷轴画是千里江山图C. 千里江山图是迄今我们能见到的最长的早期青绿山水卷轴画D. 千里江山图是迄今我们能见到的早期青绿山水卷轴画中最长的20. 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可以改写成:“繁而不乱、大而有致的画面随着万千自然景象的呈现缓缓铺开。”从语义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为什么说原文表达效果更好?【答案】18. A 19. C 20. 这样符合人们欣赏画作的逻辑顺序,先是铺开画卷,再是“缓缓呈现”,然后是欣赏者的感受“繁而不乱,大而有致”;这样显得语言逻辑清晰,表达准确。改后没有这样的效果。【解析】【分析】【1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运用词语的能力。第一空,题材:文

52、艺作品内容的主要材料,即一定社会生活的事件或生活现象。体裁:文学作品的表现形式。由原文“画卷由隋唐时期描绘宫阙楼台或神仙境界,转为表现雄伟壮丽的锦绣江山”可见是讲画作的内容,故选“题材”。第二空,叹为观止:指赞美所见到的事物好到了极点。击节称赏:节,节拍;赏,赞赏。形容对诗文、音乐等的赞赏。此处画作好到极点,故选“叹为观止”。第三空,散发:分散发出;释放出某种东西;披散着头发,指解冠隐居。进发:(车船或人的集体)出发前进。此处强调画作颜料散出的光芒,故选“散发”。第四空,摄人心魄:把人的心灵召去;形容具有很强的吸引力;形容美好的事物,让自己失去了自我,以至于像魂被取走了似的。动人心弦:把心比作

53、琴,拨动了心中的琴弦。形容事物激动人心。此处强调画作的吸引力,故选“摄人心魄”。故选A。【1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运用之连贯的能力。本语段主要介绍画作千里江山图的题材、章法、所用颜料,从而赞叹其高超的艺术魅力。所以第二段句首的陈述对象是千里江山图,而不是“我们”,故排除AB。由句子的主谓宾搭配看,千里江山图是“卷轴画”,而不是“最长的”,排除D。故选C。【2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鉴赏语言表达效果的能力。原句是“万千自然景象随着画卷的铺开缓缓呈现,繁而不乱,大而有致”,这样符合人们欣赏画作的逻辑顺序,先是铺开画卷,再是“缓缓呈现”,然后是欣赏者的感受“繁而不乱,大而有致”;这样显得语言逻

54、辑清晰,表达准确。而修改后的句子“繁而不乱、大而有致的画面随着万千自然景象的呈现缓缓铺开”,先说观感再说铺开,就没有这样清晰的逻辑思路。(二)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北京冬奥会开幕以来,以大熊猫为原型、身穿冰晶外壳的吉祥物冰墩墩在全球圈粉,可谓“一墩难求”。 ?这或许可以用“婴儿图式”来解释。科学家曾这样描述惹人喜爱的形象特征:圆眼睛、胖脸颊、高眉骨、小下巴,以及大头小身。通过这些特征能帮助成年人的大脑识别出弱小的婴儿,并给予关注和照顾。毫无疑问,冰墩墩的外表十分符合“婴儿图式”,而且它脑袋和身子的比例更加夸张,对人类而言,这样的形象也许是种“超常刺激”

55、。科学家在实验中发现,相较于真正的鹅蛋,鹅喜欢把更大、更圆的排球滚回巢穴。对鹅来说, 。研究表明,超常刺激会激活我们大脑奖赏回路中的伏隔核它与“快乐源泉”多巴胺的释放密切相关。所以,多看看“萌物”, 。你是不是觉得冰墩墩越看越可爱了?21. 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 这些特征能帮助成年人的大脑识别出弱小的婴儿,使婴儿获得关注和照顾。B. 通过这些特征,成年人的大脑能识别出弱小的婴儿,并关注、照顾他们。C. 这些特征能帮助成年人的大脑识别出弱小的婴儿,并给予关注和照顾。D. 通过这些特征能帮助成年人的大脑识别出弱小的婴儿,并关注、照顾他们。22. 请在文中横线处

56、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答案】21. A 22. 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什么;排球就是一种超常刺激;我们也会越快乐。【解析】【分析】【2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画波浪线的句子有两处语病。一是成分残缺。介词“通过”造成句子主语残缺,应将其删除;二是中途易辙。删去“通过”后,句中主语为“这些特征”,而后一分句的主语是“成年人”,应将“并给予”替换成“使婴儿获得”。故选A。【2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第一空,由前文可知,这里讲到北京冬奥会吉祥物冰墩墩“一墩难求”的现象。再结合后文“这或许可以用婴儿图式

57、来解释”可知,下文具体阐述“一墩难求”的原因。而此处的“?”正好表明,这句对这一原因进行提问。因此可填: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什么?第二空,前文提到“它脑袋和身子的比例更加夸张,对人类而言,这样的形象也许是种超常刺激”,笔者认为人类喜欢冰墩墩正是因为反差的“超常刺激”,而该空则用鹅作类比,排球相比于鹅蛋,更大更圆,对鹅来说,也是一种“超常刺激”,因此,本空可填:排球就是一种超常刺激。第三空,由前文“超常刺激会激活我们大脑奖赏回路中的伏隔核它与快乐源泉多巴胺的释放密切相关”可知,超常刺激会使我们快乐。而由上文分析已知,超常刺激就是“多看看萌物”引起的,因此,多看“萌物”能让我们更快乐。因此,本空可

58、填:我们也会越快乐。四、写作(60分)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答。23.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每个人都生活在特定的时代,每个人在特定时代中的人生道路各不相同。在同一个时代,有人慨叹生不逢时,有人只愿安分随时,有人深感生逢其时、时不我待请以“论生逢其时”题目,写一篇议论文。要求:论点明确,论据充实,论证合理;语言流畅,书写清晰:不少于800字。【答案】例文:论生逢其时古有李太白生逢太平,酒入豪肠,绣口一吐就是半个盛唐;今有我辈青年生逢盛世,闻鸡起舞,肩负重任成栋梁。古有横渠四句“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今有习近平总书记对青年“立大志、明大德、成大

59、才、担大任”的四“大”谆谆教诲。是的,当代青年生逢其时,天将降大任于我们,应时不我待,应勇担时代重任,应发愤图强做栋梁。生逢其时,青年应秉承先人之精神。时代赋予先人“三牛”精神:是那“两袖清风来去”的焦裕禄,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甘为为民服务孺子牛;是那自主制造芯片的华为,将中华创新精神名扬四方,争做创新发展拓荒牛;是那投身于脱贫攻坚战的扶贫工作者们,艰苦奋斗,玉汝于成,愿当艰苦奋斗老黄牛。伟大的精神永不磨灭,坚定的初心需要新一代人去践行。当代青年生在这盛世,生逢其时,当大力发扬、传承这些精神,不断完善自我。生逢其时,青年应有所担当。“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长征,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担当。”正如鲁迅执笔为

60、剑,用药狂人日记等白话小说抨击黑暗时代,唤醒麻木的人心;正如赵世炎、黄日葵等青年学子在祖国危急存亡之际,挺身而出,抗议北洋政府签署卖国条约。他们接下了时代的殷殷嘱托,负重前行。如今,历史的接力棒已经跨越空间与时间,传到我们青年一代的手中,我们应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己任,以他们为标杆,牢记使命,不负国家,不负人民,不负这伟大的时代。生逢其时,青年应发愤图强。看那承载了中国共产党的小红船,穿过急流险滩,越过惊涛骇浪,终成了领航中国行稳致远的巍巍巨轮:看那医务工作者携手人民,众志成城、用艰苦奋斗写下了抗疫史诗;看那脱贫攻坚的奋斗者们,一往无前,向“贫困”发起总攻,吹响了胜利的号角。青年一代不仅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