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媒大学博士考试2004-2008对外汉语教学试题及答案_第1页
中国传媒大学博士考试2004-2008对外汉语教学试题及答案_第2页
中国传媒大学博士考试2004-2008对外汉语教学试题及答案_第3页
中国传媒大学博士考试2004-2008对外汉语教学试题及答案_第4页
中国传媒大学博士考试2004-2008对外汉语教学试题及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北京广播学院 2004年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对外汉语教学 试题一、请列出你所知道的一些有代表性的现代汉语(含词汇)著作,并对其中你最了解的一部著作或论文做一简要述评。(20)答:1. 陆俭明 著现代汉语语法研究教程(第三版。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出版。2. HYPERLINK http:/ 吴福祥 主编 HYPERLINK http:/ 汉语语法化研究,商务印书馆2005年出版3. 邢福义 著汉语语法学, HYPERLINK http:/www.golde/search/search.asp?key1=%B6%AB%B1%B1%CA%A6%B7%B6%B4%F3%D1%A7%B3%F

2、6%B0%E6%C9%E7 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年出版4. 邢 欣 著现代汉语兼语式,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5年出版。5. 李临定 著现代汉语句型,商务印书馆1986年出版。6. 张伯江 方梅 著汉语功能语法研究,南昌:江西教育出版社,19967. 刘丹青 著语序类型学与介词理论商务印书馆 2003年出版我比较感了解的是现代汉语语法研究教程(第三版),此书是我国著名语言学家陆俭明先生为广大青年学子撰写的教程,以阐述现代汉语语法研究的理论和方法为目的。内容侧重于现代汉语语法研究中的一些热点问题以及汉语语法研究的主要的理论和方法,也适当地介绍当前国际上形式语言学与功能语言学这两大学派的研究

3、思路,此外,还从中文信息处理、对外汉语教学和中学语文教学等方面就汉语语法研究的应用问题进行了深入浅出的阐述。教程旨在拓宽语法研究的视野,引导学生对现代汉语语法研究的理论和方法有更深入的认识。每一讲都紧密结合汉语实际,深入浅出,是一部理想的研究性教材。全书共分5章,分别为:第一章 词类研究;第二章 汉语句法分析;第三章 范畴研究;第四章 汉语虚词研究;第五章 形式学派与功能学派 和第六章 汉语语法应用研究。我认为全书写的比较好的是第二章和第五章。第二章,作者系统讲解了现代汉语句法分析的5种方法,比如:层次分析法、变换分析法、语义特征分析法、配价分析法和语义指向分析。第五章,形式学派与功能学派。作

4、者分别从形式学派的研究思路和功能学派的研究思路,两个角度介绍了语言学中两种研究思路的起源、主要观点和对汉语的应用分析。我所感兴趣的第二本书是刘丹青先生著的语序类型学与介词理论,语序类型学是近几十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语言学思潮,国内近年的语言研究对此已有反映,但多局限于介绍和译述,鲜有专题性研究。而本书填补了我国语言研究的一个空缺。此书理论新颖,材料详实,不仅将国外语序类型学研究的最新进展和其所取得的重要成果介绍到国内,更重要的是用这种理论和方法对汉语的介词和语序进行了全面的梳理和分析,具体论述哪些复合语言共性的结构原理,哪些无法纳入语言共性的类型框架,并作出相应的理论解释。Greenberg

5、的语序类型学的研究大体上都以S、V、O或V、O及其相互的组合次序为参照点,对语序之间的蕴含关系、和谐关系等做出相应的解释。此书吸收类型学的最新研究成果,以介词和介词短语在语句结构中的位置为参考点考察汉语的语序和语言类型学的关系,总结语言的共性结构规律。根据统计分析,介词一般都处于介词短语和其所修饰的动词之间的中介位置,因而类型学家据此提炼出介词的共性结构原理:联系项居中原则。OV型语言的介词短语几乎都在动词前,由后置词联系PP与V,VO型语言的介词短语几乎都在动词后,由前置词联系PP与V,就是这种介词居中原则的典型表现形式。汉语是SVO语言,介词短语应处于动词后,但先秦后降,本来多处于动词后的

6、介词短语却前置于动词,使介词离开了中介的位置,从而与介词联系项居中原则的共性结构原理不一致。作者认为,语序类型的共性结构原则是支配语言发展的一支杠杆,汉语介词短语的前移虽然偏离了这种共性原理,但由此产生了一种补偿手段,由主要源自名词的后置词和与此相关的框式介词起中介联系的作用维持介词的联系项居中的原理。这种演变是语言共性结构原理的体现。为了论证语言的这种共性结构的原理,作者重点调查了吴方言,做了个案研究。二、分析或论述下列相关的语法或语言学研究中的基本问题,并用汉语或其他语言的实例来证明。(任选三题)(30分)1、现代汉语句型研究及教学答:句型,从字面理解看指句子的类型。但句子有语气、结构、语

7、义、语用、语音等多种要素,从这些不同要素出发,都可以给句子分类。角度不同,所用标准、分类结果当然不一样。目前现代汉语句型研究主要涉及以下研究问题:(一)句型的定义。高名凯先生的“句型”是指“依据人们对客观事物或所陈述的情景的不同态度而有的不同类型的句子结构”,并在他的著作中提出区分“句型”、“句类”、“句模”三种分类,分别是从语气、谓语的性质、结构成分三个角度来给句子分类的。随着语法学的发展,人们对句型的认识也在变化。胡裕树先生主编的现代汉语(增订本)明确区分句型和句类。范晓也认为不能把句型和句类混淆。(二)句型划分与非句型因素。有些与句子有关的因素是不影响句型的划分的,比如:1. 句子的语气

8、和语调 2. 属于语用方面的因素,比如:省略句,倒装句,追加成份,独立成份,反复词格等 3. 句中同功能词语的替换 4.归纳句型不必考虑隐含的语义成份 5.深层语义结构不影响句型划分 6.句子的表达功能和作用 7.句子在句群中的地位和作用 。(三)句型与层次观。对于句型与层次及层次分析的关系,传统的句子成份分析法和结构语言学分析法有不同的看法。胡裕树先生认为研究和建立句型应着眼于“生成能力”,而不是着眼于不必要的细致的描写,因此,讲层次,是句子结构本质的体现,不仅仅是层次分析的问题,讲成分是把各成分放在不同层次中处理,讲中心是因为结构中心最能体现句子的结构特点,讲结构关系是因为句子是按一定结构

9、关系构成的。(四)各句子成分在句型系统中的价值。对传统的六大成份与句型的关系,是否是句型成份,在句型系统的地位,学界分歧很大。(五)归纳句型的具体标准。目前归纳句型的方式大概有以下几类:1.用成分名称 2.用构成句子或短语的词或短语的性质名称,如陆致极以核心动词为建立句型的中心环节,把句子分为单向核心动词句、双向核心动词句和三向核心动词句。3. 用词类范畴加表示范畴之间的结构关系的符号来概括句型。4.目前概括单句的常用方法是采用结构关系标准。5. 陈建民先生现代汉语句型论一书中,取消单复句的划分,结合口语特点,以主谓组合状况,将现代汉语分为五种类型。6.李临定先生从主谓宾、介词结构、语义、语义

10、等多角度对句子进行分类。区分教学重点,可采用对比分析,突出语言运用句型,句类,句式一、定义结构成份 表达语气 表达特征二、区别三、联系2、汉语与其他语言语法特点的比较答: 与印欧语系语法相比,汉语语法有以下一些特点:(一)语序是汉语里的重要语法手段。同样的语素,次序不同,构成不同的词,如“天明”不同于“明天”;同样的词,次序不同,组成不同的短语和句子,如“发展经济”不同于“经济发展”;句法成分的次序一般是固定的,主语在前,谓语在后,动词在前,宾语在后,修饰语在前,中心语在后,但为了强调某一成分,有时改变正常词序,如“她慢慢地走来了”是正常词序,“她走来了,慢慢地”改变了状语的正常词序,强调动作

11、的状态。(二)汉语词类和句子成分的关系是错综复杂的。在印欧语言里,词类和句子成分之间有一种简单的对应关系。印欧语系语言名词与主语、宾语对应,形容词与定语对应,副词与状语对应。汉语却不是这样,几乎各类实词可以充当各种句子成分。(三)在现代汉语里,音节多少影响语法形式,如有些单音节词不能单用,有些双音词要求后边也是双音词,有些双音词常常联合起来造成一个短语。(四)现代汉语的简称多,特点突出。简称的形式有:两个(或几个)平列的修饰语共用一个中心语,如“文体活动”;用数字概括平列的几项,如“五讲四美”;简称的语法功能介于词和短语之间。(五)汉语里的量词和语气词丰富。(六)词和短语结构不同,英语是以派生

12、为主,汉语是以复合为主。比如:manu (七)构型不一样,汉语构型简单,英语构型复杂。(八)句法结构不同,汉语是主题突出,而普米语和日语却是主语和主题并重型。下面就以英语和汉语为例,重点谈谈两者在句法方面的差异: 1. 英语句法的客观性和汉语句法的主观性例如: = 1 * GB3 .Three minutes delay will render it involuntary and ignominious.(Wuthering Heights)英语中是非人称作主语(delay),而在汉语翻译中却通常以人做主语,并译为“再耽搁三分钟,我就得赶你走,那样对你是很不体面的”。2. 英语语序的灵活性与

13、汉语语序的固定性例如: = 1 * GB3 . When she heard the news, she burst into tears. = 2 * GB3 . She burst into tears when she heard the news. = 1 * GB3 和 = 2 * GB3 两句中的时间状语可前可后,比较灵活,但译成汉语时通常为“(当)她听到这个消息的时候,她突然哭起来”,如果我们要变换语序,那么通常需要添加连词,如“她突然哭起来,因为她听到了这个消息。”英语词序排列的渐大性和汉语词序排列的渐小性4. 英语的右分支结构和汉语的左分支结构。右分支结构指的是句法结构中的连

14、接词和从属词应该按照一定顺序放在核心词的后面,左分支结构指的是句法结构中的连接词和从属词应该按照一定顺序放在核心词的前面。例如: “This is the fifth case of smallpox to occur in the village” 中的 “smallpox to occur in the village” 是一个典型的右分支结构,而翻译翻译成汉语却是一个典型的左分支结构“村子里出现的天花”。5. 英语的形合和汉语的意合例如:This is a credulous age, and the burden of knowledge that we now carry is pa

15、rtly responsible./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在这首古诗中,虽然没有出现主语和连词,但在句子内部却隐含了一定的时间顺序和逻辑顺序。6. 英语的主语突出特征和汉语的主题突出特征英语句子中的主语在句中占有重要地位,句子的宾语有时可以省去,但主语不能省去,并通常与句子的主题相重合。例如:The girl who answered the phone was polite enough./He is the man (whom) you have been looking for. 而汉语中很多句子没有主语或主语难以判断,但是却有明晰的主题。例如:台上坐着主席团

16、。3、形式语言学派及生成语法理论的主要内容答:当代语言学从不同的角度有不同的分类,比如可以分为:形式语言学、功能语言学和类型学。结构主义学者的研究对象是语言系统,功能主义学者研究的是语言的社会基础,生成语法学的研究对象则是人类语言的心理基础。当代语言类型学研究的是跨语言的蕴涵共性问题,而生成语法学研究的是人类语言的普遍共性问题。现在一般认为,现代语言学的两大流派为形式主义和功能主义。形式主义学派以乔姆斯基的转换生成语法为代表。语言观:形式学派的基本语言观是:认为语言是人所特有的一种音义结合的符号系统,是人类特有的能力、一种官能和一套装置。因此,研究语言就是要探求小的音义结合体如何组合成大的音义

17、结合体,或者说,小的语言单位是如何组成为大的语言单位的。这就是要揭开人类所特有的这种语言能力、语言官能和语言装置之谜,以探究人类语言所共同遵守的普遍原则和造成各个语言差异的不同参数。研究方法:形式语言学主要体现在研究观念上的“形式化”这在方法论上表现为以演绎为主要手段和表述上的形式化,在表述的过程尽可能地使用不同于对象语言的元语言手段。比如借用数理逻辑符号或专门定义一些符号术语等。形式学派,从其历史发展和研究侧重点,可以分为三大支派:结构主义形式学派、乔姆斯基形式学派和非乔姆斯基形式学派,生成语法理论主要以乔姆斯基的转换生成语法为代表。生成语法理论的标记为1957年出版的句法结构,其基本理念为

18、人类具有天生的语言习得机制,其与生俱来的那部分语言知识必定含有世界上所有自然语言的共同特征,这种人类大脑中生而有之的普遍语法知识叫做普遍语法,其由原则和参数构成。原则是指适用于任何语言的高度抽象的语法知识,参数反映了语言与语言之间的差异。普遍语法的目标是要确立对各种语言起作用的各项原则和参数值。生成语法的基本研究对象,已由语言能力研究,转向为语言官能(Linguistic faculty)研究。乔姆斯基把“语言能力”和“语言官能”区别了开来。就理想的说话人来讲,语言能力,指的是内在于其大脑之中的语言机制以及在特定的语言社团中习得的内在性语言知识。人类大脑中这套语言机制是与生俱来的,并在生理上表

19、现为一种语言神经中枢。这样的语言神经中枢可以称为“语言官能”。生成语法的研究适用于各种语言,对于研究语料的态度,关注于“不能说”的语料。几个阶段:1.古典理论阶段,第一语言模式时期,包括古典理论的规则系统 2.标准理论时期,包括初期、扩展和修正的标准理论。3.原则参数理论时期,包括“原则-参数理论”的基本思想、管辖和约束理论、普遍语法的原则子系统(X-bar原则、题元理论(-theory)、格理论、管辖理论、约束理论、控制理论、界限理论)、4.最简方案时期。 下面就最简方案展开探讨,1992年,Chomsky在内部刊物MIT Occasional Papers in Linguistics 1

20、上发表了语言理论的最简方案(A minimalist program for linguistic theory)一文。这标志了生成语法学开始进入一个新的阶段:“最简方案”时期。“最简方案”的基本思想:1它具有天赋性,是一种带有普遍性的先天机制,受普遍语法原则的支配和调节;2它以模块(modular)的形式运作,每个模块掌管一定的语法功能,模块与模块之间既独立又相互作用。3语言机制具有初始状态(initial state),这种状态必须在语言环境中激活,所以儿童必须经历语言获得过程。4支配语言机制的普遍语法原则简单明了,它们不会因为说话者之间的差别而受影响。同时,普遍语法原则又蕴涵在自然语言中

21、,既有高度的简洁性,又允许一定程度的差异。5人类语言之间的变异是有限的,仅仅局限于语言中可见的部分,即词库中的语音的不同选择、音义结合的任意性以及功能语类这三个方面的参数值。最简方案的理论模式是对管约论的继承和发展,其与管约论的比较如下图所示:语音式(PF) 逻辑式(LF) 拼读(Spell-Out) 运算系统 词库 4、功能与认知学派的理论及运用功能学派的兴起是在20世纪60年代中后期,是以乔姆斯基为代表的形式学派相对的学派,功能学派是一个很大的流派,包括很多分支,其共同点是都主张从功能的角度对语言的结构进行研究。胡壮麟认为功能主义者有一些共识语言是社会人的交际工具;语言是多层次的,语义内部

22、包括语义层、词汇语法层和音系层;功能主义的基本宗旨是解释性的,重视对语篇的研究。功能学派最早来源于布拉格学派的奠基人马泰修斯的观点,功能句子观是布拉格学派对功能语言学的重要贡献,其认为一个句子除了可以从语法的角度进行分析外,还可以从功能的角度分为主位和述位。马认为主位是指在一个已知的语境中那些已经知道或者至少明显的、是说话人进一步深入交际的基础的信息。而述位则指说话者所陈述的关于话语出发点或和话语出发点有关的信息。主述位与主谓语不一定是重合的。(eg: This note was writen by William)功能学派主要以韩礼德的系统功能语法为代表,系统功能语法有两个特点:系统和功能。

23、系统是一组可能的语义选择。系统语法的三个来源是马林诺夫斯基的人类学方面的研究成果,沃尔夫的语言相对论和弗斯的语言理论。弗斯认为语言与语境不可分,意思随语境变化而变化,系统指一定语境中的一组选择。韩礼德的功能语言思想主要受布勒(Buhler)和雅克布逊(R.Jakobson)思想的影响。系统功能语法的六个核心思想为:纯理功能的(metafunctional)思想(韩礼德认为语言有三种基本功能:概念功能、人际功能和语篇功能。这三种功能分别和及物性系统、语气系统和主谓系统相联系。概念功能描写句子的语义内容、交际功能描写说话者是怎样通过相互作用来影响对方从而达到交际效果的。语篇功能描写信息结构。)、系

24、统的思想、层次的思想、语义功能的思想、语境的思想、近似的或盖然的思想。功能学派从广义上说,其研究范围包括语用学、话语分析、篇章语法、功能语法和篇章修辞学等等。下面以语义功能的思想为例说明:这里的功能是形式化的意义潜势的离散部分,是构成一个语义系统的起具体作用的语义成分,词汇语法的成分或结构只是它的表达格式。如:The little girl broke her glasses at school概念功能: 动作者 过程 目标 环境 及物性-词汇语法: 名词词组 动词 名词词组 介词短语这就将表达式和它所表达的语义清楚地分为不同的层次,而后对这里所涉及的每一个部分再进行具体的研究。语言的认知学派

25、主要以认知语言学为代表,认知语言学是语言研究的全新方法,发轫于上个世纪70年代,是对当时盛行的转换生成范式的反动,转换生成范式追求语言的自足性。认知语言学基于人类对世界的经验、对世界的感知和概念化(Ungerer/Schmid)。认知语言学实际上包括两个学派:形式学派和意义学派。但两者的共同点是都反对物理主义行为主义,主张通过语言研究来研究人的思维过程、认知策略。形式认知学派的代表人物为乔姆斯基和Jackendoff等,而意义学派是当今认知语言学研究的热点和重点,包括以Lakoff为代表的,以概念研究和理解为基础的语义认知研究;以Langacker为代表的以意向研究为基础的认知语法研究和以语言

26、为载体的认知心理学研究。认知语言学的哲学基础是经验现实主义,这一观点通过对认知主体的身体构造和经验的研究来理解意义。Ungerer/Schmid认为认知语言学主要有三种研究方法和路向:经验观(experientiual view)、凸显观(prominence view)和注意观(attentional view)。认知语言学的研究范围包括:语法、语义和语用的认知研究。认知语言学是基于人类对世界的经验以及他们感知和概念化世界的方式。象似性是认知语言学重要研究课题,可以具体化为范畴化、隐喻、意向和图式,这些都来源于认知语言学的经验基础。我所感兴趣的是认知语用学的研究,特别是关联理论的研究。从语码

27、论、模块论和Grice的会话含义理论都为逐步为认知语用学奠定了理论基础,而关联理论的出现标志着认知语用学的形成。关联理论从认知的角度为探讨语言形式和语用理解之间的关系提供了一个很好的理论框架。该理论把交际观视为一种明示推理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说话人和听话人对信息意图和交际意图进行了传达和推理。话语理解是一个动态过程,根据关联理论,语境是一个心理构建体,是一系列存在于人们大脑中的假设,这就是认知语境,通常认为由百科知识、逻辑知识和语言知识构成,认知语境对话语理解具有重要作用。在关联理论的观照下,话语理解是一个根据话语所提供的信息或假设去寻找话语的最佳关联性的一个推理过程。而推理过程也就是根据说话人

28、所提供的新信息或假设,再从认知语境中选择最佳关联假设,从而推导话语所传递的交际意图。在关联理论的框架中,关联性是始终制约人类交际的基本因素,是一个常量。而语境则是一个变量,涉及到语境假设的选择、延伸、调整等,总之,关联理论揭示了交际的认知状态。5、语素、词、短语、句子四级语法单位的关系及区分方法答: 语法是一种语言中由小的音义结合体组合成大的音义结合体所依据的一套规则。语法研究中所使用的单位就叫“语法单位”,任何一种语法单位都是音义结合体。一般把语法单位分为四种:语素、词、词组、句子。 语素是语言中最小的音义结合体,是最小的语法单位。语素的特点是它不能再被分割为更小的音义结合体。比如“姐”,“

29、铁路”。语素的功能有两个,一是用来构成词,二是构成包含在词内部的“语素组”。“语素组”是包含在词内部的,作为词的组合成分的一种语素的组合。比如: 林荫道里的“林荫”,研究生里的“研究”。语素组不等同于词的组合,“语素的组合”可能是词,也可能是语素组。,由上可知,语素是词的“建筑材料”。 词是语言中最小的能独立运用的音义结合体。词都是由语素构成的,它是比语素高一级的语法单位。词的特点是:1.能独立运用 2. 不能再被分割为更小的能独立运用的单位。词的两个特点使它与语素和词组相互区别。词的第一个特点,使词区别于语素,比如:“弟”(语素)和“弟弟”(词)(我有一个弟、弟还在上小学)。词的第二个特点,

30、使词区别于“词组”。比如:“白药”(词)和“白马”(词组)。汉语里的词,有两个功能:一是构成词组,二是有时能独立形成句子。比如:“你想吃什么?”“馒头”。,所以说词是句子的建筑材料。 词组是由词和词按一定的句法规则所组合成的比词大的能独立运用的音义结合体。比如“木头桌子”、“喝咖啡”等。词组的特点是一定能被分割为更小的能独立运用的音义结合体。词组的功能体现在两个方面:1构成更复杂的词组,“一张木头桌子”;二是单独形成为句子,比如:“你想买什么桌子?”“木头桌子。”。词组也可以看作是句子的建筑材料。 句子是语言中前后有较大停顿、伴有一定句调、表示相对完整意义的音义结合体,是最大的语法单位。句子有

31、两个特点:1.一定伴有句调,前后停顿可看作是一个完整句调的起点和终点,2 能表示相对完整的意义,在交际中能成为一个基本的表述单位。句子的这两个特点,决定了句子跟语素、词、词组这些语法单位的重要区别 语素、词、词组是静态语法单位,句子是动态语法单位。句子有主从句之分,从不同的角度,句子还可以分为复合句、并列句和简单句。句子可以由词或词组充当,句子是一个运用单位,而不是被用单位。词和词组是被用单位。在汉语中,四种语法单位可以构成三个级别:句子词、词组语素。这四种语法单位之间的关系,大致可以表示如下图:P22 (陆俭明汉语语法教程) 关于语素、词、词组、句子的区分方法,上述已经提到。一是从定义和特点

32、上区别。二是一些区分方法,比如:符淮青先生现代汉语词汇开篇提到的,单纯词能否单说或作句子主要成分;多语素组成的语言单位扩展法;虚词剩余法等等。 6、语用学或应用语言学中的语用学分析方法答:从研究语言到研究语言的使用是现代语言学的重要特征,研究语言及其规律的学科就是语用学。语用学是联系语境来研究语言运用的一门语言学分支学科。不同的学者由于着眼点的不同,对语用学的界定并不完全相同。它从说话人和听话人的角度,把人们使用语言的行为看作是受各种社会规约制约的行为,研究特定语境中的话语含义。着重说明语境可能影响话语理解的各个方面,从而建立语用规则。话语的生成与理解,及其效果互动模式是语用学研究的重点。语用

33、学起源于逻辑哲学家对语言的探索。但语用学这个术语却是美国符号逻辑学家查尔斯莫里斯(Charles Morris)在1938年出版的符号学理论基础(Foundotions of the Theory of Sign)一书中首先使用的。在这本书中,莫里斯把符号学(Semeotics)分成三个部分:语形学(句法学)、语义学和语用学。他所说的“语用学”指的是对“符号与符号解释者的关系”的研究。从50年代初到60年代末,语用学在哲学领域的探索有了很大的进展。这一时期的研究成就则归功于英国的哲学家奥斯汀(JAustin)和美国哲学家塞尔(JSearle)以及逻辑哲学家格莱斯(HGrice)。他们分别提出了

34、“言语行为”(奥斯汀)、“间接言语行为”(塞尔)和“会话合作原则”(格莱斯)这三个重要的语用学理论。语用学的发展还包括后来以萨克斯(HSacks)、谢格罗夫(EAScheloff)、杰弗逊(GJefferson)为代表的会话分析理论,以及Sperber 和Willson 的关联理论。语用学研究的主要话题包括:指示和指示语 、隐含、预设和衍推(蕴涵)、会话涵义理论、言语行为理论、会话分析、关联理论等。什么是应用语言学,怎样准确地给它下一个科学的定义? 这是一个众说纷纭的问题。一般认为,应用学科是相对于理论学科而言的。一门应用学科指的是把本学科的理论、方法与成果应用于任何其他领域,例如应用数学、应

35、用物理学等。应用语言学有狭义和广义之分,应用语言学从广义上可以分为:语言教学、自然语言运算处理、语言规划和语言学的交叉学科(但是我们应该区分例如语言社会学和社会语言学的区别)等等。从狭义上说,应用语言学一般指语言教学,特别是指外语教学。桂师春先生曾对语用学或应用语用学中分析方法进行了探讨。他认为语言研究的方法主要有:逻辑方法、观察方法、内省法和实验方法。语言使用中的研究,主要采用观察法。观察法可以分为定性研究和描述性研究。 下面以关联理论为例,探讨语用的分析方法。(1)ADo you want some coffee? BCoffee would keep me awake.例中的B到底是想喝

36、咖啡,还是不想?A需要明白B的用意。而要推断出B的用意,A就要根据话语的字面意思,同时结合语境,提出一系列的语境假设: aB does not want to stay awake.(B不想睡不着) bB does not want any coffee.(B不想喝咖啡)cB wants to stay awake.(B想熬夜)OR: B wants anything that will keep her awake.(B想设法保持清醒) dB wants some coffee.(B想喝咖啡)要从这些假设中确定B的暗涵义,A就要寻找话语和语境之间的最佳关联。关联性强的假设,推理时所付出的努力

37、就小;如关联不足,推理所付出的努力就大。三、论述本体教学与第二语言学教学的关系以及第二语言教学中的主要理论和方法。(10分)答:相同之处:都是为了获得语言的交际能力。所以我们可以由第一语言的交际能力来推断第二语言的交际能力的内涵。都是有意义的创造过程,因此都不需要脱离意义的机械性活动,儿童和成人尽管都用模仿这一手段,但这种模仿是有意义的。都使用某些相同的学习策略,如迁移。语内泛化与语际干扰其实在本质上是一样的,都属于迁移,而且都是负迁移。不同之处:学习的主体不同。(儿童;成年人)学习的起点不同。(没有基础,通过语言习得机制;在第一语言的基础上习得)学习的条件与环境不同。(自然环境中;课堂教学)

38、学习的动力不同。(儿童习得母语为了生存;动力各异)语言输入的情况不同。(自然习得,重内容轻形式) 从总体上看,成人学习第二语言的条件优于儿童,只有可塑性逊于儿童,所以不容易学习到地道的外语发音。教学不同之处还体现在:第二语言教学要从培养最基本的言语能力(发音)开始。第二语言教学要面对第一语言对第二语言学习的干扰。第二语言教学要面对第二语言学习中的文化障碍和文化冲突。有关第一语言教学的理论有行为主义理论、先天论和认知论。行为主义论即刺激反映论,以美国心理学家华生和斯金纳为代表。斯金纳指出:人类语言行为只是刺激和反应。看见、听见和感觉到的东西是刺激,说出的话是反应。它所强调的模仿和强化是有道理的,

39、但不能全部解释儿童母语的习得过程。先天论以乔姆斯基为代表,先天论注重儿童获得语言的先天因素(语言习得机制)和儿童的主动性、创造性,改变行为主义儿童被动模仿的观点,能解释为什么任何一个发育正常的儿童,不需要任何系统的教育都能在35年的时间内掌握第一语言复杂的规则体系的主要方面,能听懂他从未听过的话,说出他从未听过的句子,能解释儿童为什么产生“过度概括”的错误。首先这一理论是思辨的产物,无法证明儿童头脑中是否存在语言习得机制,这只是一种假说。先天论过于低估后天环境的作用。认知论以瑞士著名的儿童心理学家皮亚杰的“认知论”为理论基础,认为儿童的语言发展是天生的能力与客观的经验相互作用的结果。儿童的语言

40、学习是建立在儿童认知能力发展的基础上的。自身与环境达到平衡的具体途径是同化与顺应。 有关第二语言的习得理论包括:对比分析、错误分析、中介语和克拉申的监控模式。 对比分析是美国语言学家罗伯特 拉多在1957年提出的。它的语言学基础是结构主义,对语言进行静态分析。它的心理学基础是行为主义心理学的迁移理论。拉多认为,第二语言的获得也是通过刺激、反应、强化而形成习惯。但与第一语言习得不同得是:第二语言和第一语言不同时,学习者会借助第一语言的一些规则,这会产生负迁移作用,而且他认为两种语言最不同的地方,学生最难掌握,相同的、类似的地方则比较容易掌握。因此他主张对第一语言和目的语进行语音、语法等方面的共时

41、的对比,从而确定两者的相同点和不同点,预测学生有可能出现的错误(强式假说)。对比分析可以为语言教学提供必要的信息,预测教学种可能产生的困难,但对比分析假说过于简单地看待第二语言的习得过程和迁移的作用。于是中介语理论和错误分析应允而生。 中介语为学习者在特定的语言学习阶段形成的第二语言或外语知识系统,它具有过度性,自成体系而又不断发展,逐步向目标语体系靠近。中介语具有如下特点:1. 中介语是一种语言系统,它在语音、词汇、语法和文化上都有所表现。它具有人类语言所有的一般特征和功能,学习者能运用这套规则系统去生成他们没有接触过的话语。可以作为人们交际的工具。2. 中介语不是固定不变的,随着学习水平的

42、提高和交际需要的增加而不断变化,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逐渐离开母语向目的语靠拢。3. 中介语的存在是偏误产生的根源,要掌握目的语就要不断克服中介语的倾向,但中介语不都是错误的,有正确的部分。4. 中介语的偏误有反复性,不是一条直线向目的语靠拢,而是有曲折的,纠正了的错误,可能有规律地再现。5. 中介语的偏误有顽固性。语言中的某一部分停滞不前,不再发展了,产生“僵化”或“化石化”现象。特别是语音方面,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中介语的偏误产生的来源: 语际负迁移: 目的语知识的负迁移(过度概括): 文化因素负迁移: 交际策略的影响:回避、套用模式、认知风格、性格、求助权威、语码转换。 学习环境的影

43、响:课堂、教材、教师、社会环境(方言区)。克拉申的习得假说包括:1. 学习与习得假说 2. 监控假说 3.可懂输入假说 4. 情感过滤假说5. 自然顺序假说第二语言教学中的主要方法有:1.语法翻译法 2. 直接法 3. 阅读法 4. 听说法 5. 程序教学和电脑辅助教学 6.视听法 7.认知法 8. 社团语言学习法 9.暗示法和沉默法 10.全身反映法 11.功能法 四、结合你的硕士论文或近期研究课题谈谈你对语言研究(或汉语某一方面研究)的主要思路、个人见解、主要理论框架以及论证方法及实例。(40分)中国传媒大学 2005年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对外汉语教学 试题答题说明:答案一律写在答题

44、纸上,不需抄题,标明题号即可,答在试题上无效。 报考李如龙教授的考生答以下5题:研究语言教育问题应该综合运用哪些学科的理论和方法?(20分)答:语言教育问题和很多学科的研究密切相关,特别是与语言学、教育学、认知科学、语言教学理论和计算机网络技术等学科,语言教育以这些学科为其理论基础,从中不断发展。1. 与语言学的关系,语言学的研究目的在于揭示语言现象,而语言教学的目标在于让人掌握语言,两者密不可分。各种语言学理论从不同方面和角度提高人们对语言和语言教学的认识,从而促进语言教学理论和实践的发展。普通语言学是研究人类语言的本质和功能,以及语言的产生和发展,它可以帮助人们认识和掌握语言教学的规律,为

45、语言管理者制定计划和确定目标提供依据。Hawkins(1981)提出较为正规的语言教学大概始于19世纪初,而它的发展与语言学的研究密切相关。不同的语言学理论如传统语法、历史语言学、结构主义语言学、转换生成语言学、功能语言学、交际能力理论、语言习得理论等对于语言教育都有一定的影响。其中传统语法、结构主义、功能主义、交际理论等观点对语言教学直接或姐姐产生重大影响。传统语法以希腊和罗马语法为基础,是20世纪现代语言学发端以前对语言的描写。它注重语言的正确性、规约性和优雅性。基于传统语法理论的教学方法就是语法翻译法。语法翻译法以语法为主,以教师为中心。结构主义语言学受行为主义理论影响,主张语言学习是一

46、个不断刺激、反映和强化的过程,在此理论的基础上,产生了视听法,比如英语九百句就是视听法的典型。转换生成语法是乔姆斯基提出来的理论,应用语言学尝试将转换生成语法应用到语言教学去,如教学设计中将深层结构关系密切的句型放在一起等等。功能语言学试图把形式和意义结合起来,将语言的形式系统看作是实现语言功能的手段,在完成社会功能的过程中不断演变。在此基础上产生了社团语言教学法和交际教学法。交际法以交际能力理论为基础,从而产生如意念功能大纲等等。除此以外还有受结构主义影响的全身反映教学法和沉默教学法。 2. 语言教育问题离不开与教育学的关系,语言教学本身就是教育的一类,需要遵循教育规律。比如制定课堂教学原则

47、、教学计划,进行课程设计,教学评估等。在语言水平测试中,还必须要大量运用教育统计学的原理和方法。 3. 与认知科学的关系。认知科学是研究人类感知和思维信息处理过程的科学,包括从感觉的输入到复杂问题求解,从人类个体到人类社会的智能活动,以及人类智能和机器智能的性质。认知科学是现代心理学、信息科学、神经科学、数学、科学语言学、人类学乃至自然哲学等学科交叉发展的结果。认知科学对语言教学的影响主要体现在语言学习理论和认知语言学等方面。主流的语言学习理论包括:行为主义、认知主义、建构主义和连接主义,特别是Siemens于2004提出的连接主义对语言的生态化教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认知语言学的一些基本概念和

48、理据,比如:理想化认知模型,基本范畴,原型,图式,幅射范畴、框架、概念整合等都对语言教学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4. 与计算机科学技术的关系。CALL的全名为Computer-assisted Language Learning(计算机辅助语言学习),它是由CAI和CAL发展而来。在传统的计算机辅助语言教学的模式中,存在CAI,CAL,CALL之分,但是随着大学英语自主学习模式的倡导,把计算机只看成教学的辅助工具,很难达到预期的改革目标和效果。现阶段计算机的三大关键技术:人工智能技术、数字化技术和信息网络技术得以实现并日新月异的发展,计算机的作用和功能正由“辅助”走向“正常化”和“主导”。 CAL

49、L研究也呼唤着新的理论和研究模式的出现,连接主义理论的成熟和发展,为CALL的转型研究提供了契机。5. 与文化学的关系。有人认为,第二语言教学对文化学、哲学和社会学也有所依据。对外汉语教学如何更好地针对汉语的特点?(20分)答:陆俭明先生认为, 对外汉语教学一般包括五个方面的内容:语音教学、文字教学、词汇教学、语法教学和文化教学。对外汉语教学从不同角度还可以分为以现代汉语语法为核心的教学派和以词汇为核心的字本位教学。汉语“字本位”理论是由我国学者首创,旨在克服汉语研究中的“印欧语眼光”,解决由此产生的系列问题的一种学说。它把“字”作为汉语的基本单位,认为其是汉语中语音、语义、语汇、句法等各平面

50、的交汇点。从上世纪90年代初诞生以来,徐通锵、潘文国等学者致力于这方面的研究,使得其理论著述渐趋丰富,也引起了学界的一定关注。对外汉语教学如何更好地教学,应该首先理清汉语的特点。语音上的特点:汉语每个音节都有声调,汉语音节分明,构词简单而又规律。词汇上的特点:在古代汉语里单音节词占优势,现代汉语里双音节词占优势;在双音节词中,从构词上来看,合成词占绝对的优势;有丰富的四音节成语;汉语有量词和语气词语法上的特点:3.1缺乏形态标志和形态变化;3.2只要语境许可,句法成份,包括重要的虚词,可以省略;3.3在汉语里,词类和句法成份是一对多的对应;3.4句子的构造规则跟词组的构造规则基本上是一致的;3

51、.5同一种语法关系可以隐含较大的语义容量和复杂的语义关系而没有任何形式标志;3.6语序固定,语序成为汉语表示语法意义的重要手段。针对汉语的特点,我们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应该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从语法、词汇和语音三个方面,从语音教学、文字教学、词汇教学、语法教学和文化教学等五个方面对现代汉语进行教学。一般在学习汉语的初级阶段,采用语音教学、汉字教学和词汇教学,在高级阶段进行必要的语法教学,从始到终贯彻文化教学。以词汇英汉语教学为例,我们应该首先分析两者的特点,然后进行对比分析,尽量减少母语的干扰,在一定的情景语境中,辅以大量的例证。汉语的词汇主要以双音节和成语为主。在双音节词中,合成词占绝对优势。合成

52、词的构词方式主要有:重叠(爸爸),派生(桌子),复合(学习、聪明),而英语的构词方式主要有:派生、复合、剪贴、拼缀、转换、首字母缩写等等,如果英语构词中与汉语重合部分,可以略讲,重点讲不同之处,比如爸爸等等。对外汉语教学的形势和现状如何?应该采取哪些措施使它得到更好的发展?(20分)答:对于对外汉语教学的形势和现状,我们将从重大的进展、明显的不足、乐观的前景三个方面来加以探讨。在重点进展方面,一是理论建树初具规模。对外汉语教学的学科理论,则是一种综合的、跨学科的理论,它是建立在综合应用语言研究、语言学习研究,语言教学研究和跨文化交际研究等方面的研究之上的。围绕着理论的思考,有一批出色的论文,其

53、中吕必松、胡明扬是其代表。二是研究对象更加明确。对外汉语教学作为第二语言或外语的汉语的学习和教学,即研究外国人学习和习得汉语的规律和相应的教学规律。研究的内容则是作为第二语言或外语的汉语学习和教学的全过程。从“学”的角度,要研究学习者是如何学会并掌握汉语的;从“教”的角度要研究总体设计、教材编写、课堂教学和语言测试等全部教学活动,其研究目的是为了揭示作为第二语言或外语的汉语学习和教学的内在规律,以便指导教学实践。三是研究方法已具有自身的特点。对外汉语教学第一位是汉语本体研究,但在研究方法上、侧重点上不同于一般的汉语研究。在汉语本体研究方法上突出的特点是运用比较语言学的方法,进行汉外语的比较,从

54、而找出学习的难点。今后,我们应在对外汉语教学中不断总结自己的经验,兼采众长,摒弃其短,探索汉语教学的新路子。在具体的研究方法上,近年来在研究中比较注重教和学的调查研究,注意统计分析(定量、定性分析),创造条件搞各种教学试验等科学的方法。四是研究领域正在拓宽。8090年代,国外普通语言学研究的一个重要趋向,是乔姆斯基的理论已经不似7080年代那样风靡一时,代之而起的是心理语言学、认知语言学和 社会 语言学研究。潮流所及,社会文化因素在对外汉语教学中作用的研究,开始引起人们的注意。五是研究成果十分可观。研究成果的特色为:一是理论和方法的多样化,涉及到传统语法、结构主义语法、功能语法等。二是体现了多

55、角度、多层次、多侧面的研究,特别是三个平面的语法观、形式与意义密切配合,交互验证的研究方法,深深地影响着对外汉语教学的语法研究。三是结合汉语与外语的比较,深入发掘汉语的特点,渗透着理论的思考。此外对外汉语教学的现状还表现在国家对对外汉语教学的重视:建立汉语水平考试、加强对外汉语教学学科研究与学科建设、加强教材建设、设立对外汉语教学基金、国家大力扶持和加强对外汉语教学的学科建设。对外汉语的研究也面临很多不足,比如关于研究视角。从总体上看,对外汉语教学的研究视角还略嫌偏窄,一个领域的各部门的研究也多有失衡。关于学术课题。在学术课题的选择上,一些对外汉语教学的基础研究课题还没有被攻克。对外汉语也面临

56、广阔的前景及其相应采取的措施:对外汉语教学的措施,应该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有针对性的展开。视教学对象不同,采取不同的措施。有的学习汉语为了提高口语,我们应该采取视听法,加强训练;有的为了学习中国文化,我们应该加强综合教学,比如重新考虑课程设置;有的是为了商务目的,我们应该强化专业知识,比如专业词汇教学,专业口语教学等,除此外,我们还应该在宏、微观上采取以下措施。1. 国家要加大资金投入和对现代汉语的学科建设的支持2. 加强对外汉语教学的基础性研究3. 加大教材的编写力度,提高质量,力争出精品教材。4. 加强词汇教学和字本位教学。语汇及其教学研究将迈入新起点;最近,语言学领域新出现一个叫做“最小

57、程序”(MinimalistProgramme)的新论点,这一论点将各种语言之间的不同归结为其虚词成分和词汇方面的差异。 5. 学习规律的研究将出现新推进。目前世界上第二语言习得研究发展趋势是,以语言原则参数理论为基础的第二语言习得研究已成为近年来第二语言习得研究的主流。对外汉语教学的学习研究必将在这一趋势影响下,展开新的研究未来。 6对媒体信息技术在外语教学中的应用。 你对“中介语”理论有何了解和评论?(20分)答:1. 中介语产生的背景:1.160年代末以来,研究者不再只是注意第一语言与第二语言的比较,而是把研究的重点放在学生自己产生的言语形式上。很多学者认为,在学习过程中学生所使用的实际

58、上是一套独立的语言体系,既不同于学生的第一语言。也不同于第二语言的目的语。1.2.70年代初期,美国学者塞林克提出了中介语理论。其语言学基础是转换生成语法,心理学基础是认知心理学。有的学者认为中介语理论的出现标志着第二语言习得理论研究的真正开始。2. 中介语的定义:中介语为学习者在特定的语言学习阶段形成的第二语言或外语知识系统,它具有过度性,自成体系而又不断发展,逐步向目标语体系靠近。中介语指在第二语言习得过程中,学习者通过一定的学习策略,在目的语输入的基础上所形成的一种既不同于其第一语言也不同于目的语,而是一种介于第一语言和目的语之间的、随着学习的进展向目的语逐渐过渡的动态的语言系统。中介语

59、的特点:中介语是一种语言系统,它在语音、词汇、语法和文化上都有所表现。它具有人类语言所有的一般特征和功能,学习者能运用这套规则系统去生成他们没有接触过的话语。可以作为人们交际的工具。中介语不是固定不变的,随着学习水平的提高和交际需要的增加而不断变化,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逐渐离开母语向目的语靠拢。中介语的存在是偏误产生的根源,要掌握目的语就要不断克服中介语的倾向,但中介语不都是错误的,有正确的部分。中介语的偏误有反复性,不是一条直线向目的语靠拢,而是有曲折的,纠正了的错误,可能有规律地再现。中介语的偏误有顽固性。语言中的某一部分停滞不前,不再发展了,产生“僵化”或“化石化”现象。特别是语

60、音方面,其原因是多方面的。4. 中介语的偏误产生的来源: 语际负迁移: 目的语知识的负迁移(过度概括): 文化因素负迁移: 交际策略的影响:回避、套用模式、认知风格、性格、求助权威、语码转换。 学习环境的影响:课堂、教材、教师、社会环境(方言区)。第二语言教学中如何体现不同民族的文化差异的比较?(20分)答:1. 第二语言教学体现不同民族的文化差异,这种提法非常好。2. 在第二语言教学中,我们要重视语言迁移和文化迁移现象。语言迁移是指 HYPERLINK http:/defin/WebForms/WebDefines.aspx?searchword=%e5%ad%a6%e4%b9%a0%e8%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