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五年级上册发现与探索_第1页
2022年五年级上册发现与探索_第2页
2022年五年级上册发现与探索_第3页
2022年五年级上册发现与探索_第4页
2022年五年级上册发现与探索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蓟县白涧镇天平庄中心学校电 子 备 课 教 案(二 0 一三年至二0 一四年度第一学期)年 级 五年级学 科 发 探授课老师 孔祥占1、轮子的作用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与试验活动,知道“ 轮子” 的三个作用的一些科学道理,并学习说明生 活中的一些相关的现象;2、学习试验方法,培育同学动手试验的才能 3、通过本课“ 轮子的作用” 的课题试验与探究活动,引起同学对身边事物“ 轮子”的学习探究爱好,培育同学科学求实的学习态度;重点:让同学学习争论问题的试验方法;使同学明白轮子的三种主要作用;难点:试验二和试验三,轮子组合后的变速作用和转变方向的作用;老师要引导同学做好实 验,获得解决;教 学 设 计

2、:一、激趣导入1)引言 由插图和导言引起同学学习爱好;2)探究课题明确争论的课题:探究“ 轮子的作用”二、探究活动 试验一,进一步调动同学参加活动的积极性;通过“ 拉书试验” ,争论轮子作用之一 - 省力的道理;1 明确试验目的2 组内进行试验 3 摸索并回答疑题;试验二 通过试验争论轮子作用之二- 轮子组合后,可以使从动轮的转速加快或减慢的缘由;1 要组织试验器材的制作,然后要指导试验的方法;2 留意使同学明白严格按试验操作程序,几个同学要相互协作进行,才能达到中意的试验效 果;试验三- 轮子组合后,可以使从动轮转变转动方向;通过试验争论轮子作用之三 1 细心做好各试验小组的组织工作,使更多

3、同学进行试验操作;2 强调几个同学要相互协作进行,要多做几次,体会从动轮轮子方向的转变;才能达到中意 的试验成效;三、探究发觉 这一部分给出四段内容,用小组争论方法实施教学活动;关于同学的体会,要勉励同学谈出自己的收成;四、探究延长 用小组争论方式进行教学活动;提示同学:要采纳本课试验中的结论进行争论;第一个例题关键是连续两次转动方向的转变,同学在懂得上是有肯定难度的,老师可以通过 课件演示,启示同学积极思维,达到懂得这一事例的目的;其次个例题关键是加了链条使从动轮不转变转动方向,而提高了速度,对于链条的传动 不做过多的说明;五、课后小结 通过本课 “ 轮子的作用” 的课题试验与探究活动,引起

4、了同学对身边事物“ 轮子” 的学习探 索爱好,培育了同学科学求实的学习态度和动手试验的才能;六、课后反思用启示式教学, 留意调动同学参加活动的积极性;留意培育同学正确的争论问题的方法;组织好试验活动是本课较为困难的地方,老师要细心做好组织工作;2 、钢珠“ 变” 乒乓球教学目标:1、通过活动,初步明白密度与浮力的相关学问;2、通过活动,锤炼同学摸索问题的才能,探究其中缘由的意愿;3、通过“ 钢珠变乒乓球”的试验学习活动, 激发同学明白科学、 把握科学、 敬重科学的信心;培育同学积极探究,拓宽自身的科学学问,努力提高科学学习与争论方法的水平;重点:;懂得什么叫“ 同体积”难点:通过敲击盆边、震惊

5、沙粒、使盆中的沙子“ 流淌”,显现;教 学 设 计 一、激趣导入 1)变魔术导入:可在课前在沙盆中埋入一个乒乓球,当众把一个钢珠放在沙子上,盖上一块 黑布,用两手拍动盆边,打开黑布,钢珠不见了,盆中显现一个白色的乒乓球;使“ 魔术”“ 变” 得逼真,增强魔术的真实感觉,以此激发同学的求知欲望及希望解密魔术的真相;2)探究课题 明确争论的课题,进一步调动同学参加活动的积极性 二、探究活动 1钢珠“ 变” 乒乓球这一科学嬉戏,引导同学亲身感受钢球下沉,乒乓球上浮于沙子表面的 全过程,让同学通过几点提示初步熟识到密度与沙子浮力的作用;但密度及浮力的概念暂不 向同学提及,待将来用物理课中的学问来说明其

6、中的科学道理;,显现:通过敲击盆边、震惊沙粒、使盆中的沙子“ 流淌” 同体积的钢珠与同体积的沙子相比较,钢珠重,当拍动盆边、使盆中的沙子产生运动时,钢珠就沉入沙中; 同体积的乒乓球与同体积的沙子相比较,乒乓球轻,当拍动盆边使盆中沙子产生运动时,乒乓球旁边的沙子会沉入乒乓球底部,乒乓球就渐渐的浮出沙面;2这个科学嬉戏,是密度与浮力的试验;固体的沙子也会产生浮力,但沙子的流淌性不像液 体那么好,因此需敲打盆边,帮忙固体的沙子流淌;由于钢珠的密度大于沙子,沙子的密度 又大于乒乓球,因此密度高的钢珠会沉入沙子中,密度小的乒乓球会浮现来;三、探究发觉:争论方法实施教学活动;关于同学的体会,要勉励同学谈出

7、自己的收成;四、探究延长流沙是大自然所设计出的最奇妙机关;在公元1692 年时,牙买加的罗伊尔港口就曾发生过因地震导致土壤液化而形成流沙,最终造成三分之一的城市消逝、两千人丧生的惨剧;看似 安静的英国北部海、漂亮而危急的阿拉斯加峡湾等地也曾发生过流沙陷人的故事;但是,大 多数人往往都没见过流沙,更没有亲眼目睹别人掉进流沙或者亲身经受过;人们对于流沙的 印象主要基于各种影片,在电影塑造的场景中,流沙是一个能把人吸入无底洞的大怪物;一 旦人们深陷其中,往往不能自拔,同伴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受困者顷刻间被沙子吞噬;五、本节课的收成 通过“ 钢珠变乒乓球” 的试验学习活动,激发了同学明白科学、把握科学、敬

8、重科学的信心;培育了同学积极探究,拓宽自身的科学学问,努力提高科学学习与争论方法的水平;六、课后反思:钢珠“ 变” 乒乓球这一科学嬉戏,肯定要引导同学亲身感受钢球下沉;3 、爱护鸡蛋 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与体验活动,明白防振及包装设计方面的学问;2、通过探究活动,培育同学的应变才能、动手才能和创新才能;3、通过“ 爱护鸡蛋” 的学习探究活动,引起同学对物体受力方面学问的学习爱好,培育同学 在学习和探究过程中,不畏艰巨、敢于创新的科学精神;重点:通过活动,让同学体验探究活动的流程;难点:在活动中培育及增强同学的设计才能、动手才能、应变才能、创新才能;教 学 设 计 一、激趣导入 1)引言 由插

9、图和导言引起同学学习爱好;2)探究课题明确争论的课题:探究“ 轮子的作用”二、探究活动 1指导同学学习并谈论,进一步调动同学参加活动的积极性第 11 页中的 1. 设计试验方案中的 试验要求: 设计试验:试验方案内容、摸索问题 小组合作:制作试验装置的要求中的 动手试验,验证成果中的,及查验表格中的每个细节;2如从二楼窗口(或平台)往下扔“ 试验装置”,肯定要留意安全,要求伸出双臂让“ 装置”自由落下;上身不准探出窗外, 这一要求列入竞赛规章中, 违规者将不计成果; 以保证安全!3“ 鸡蛋扔向布屏后为什么不破?”由于鸡蛋扔向“ 布屏” 后,鸡蛋与“ 布屏” 撞击的作用时间较长,使鸡蛋与布屏之间

10、的冲击力大大减小,加之“ 布屏” 起着缓冲作用,因而鸡蛋不会打破;这是“ 物体碰撞时间对物体受力的影响” 的试验,三、探究发觉 采纳争论方法实施教学活动;勉励同学谈出自己的收成;四、探究延长 在院子里进行“ 摔不破的鸡蛋” 活动;1 做好组织工作;2 进行活动;五、小结:通过“ 爱护鸡蛋” 的学习探究活动,引起了同学对物体受力方面学问的学习爱好,培育了学 生在学习和探究过程中,不畏艰巨、敢于创新的科学精神;六:课后反思:本节课的两个活动,活泼、好玩,但要支配周密,有序地进行;4 、金鱼“ 游” 进鱼缸 教学目标:1、通过活动使同学明白人的眼睛有视觉暂留现象的科学道理;相关的常见现象;进而学习说

11、明一些生活中与其2、通过试验及制作活动,培育同学动手才能和参加科学试验的才能;3、同学对身边事物的学习探究爱好;4、通过本课“ 金鱼游进鱼缸” 课题的制作与试验活动,培育同学对身边事物的学习探究爱好;重点:演示学具,明白人的眼睛有“ 视觉暂留现象” 的科学道理;难点: 试验学具的制作;教 学 设 计 一、激趣导入 1)引言:由老师演示教具,让同学观看,引起奇怪心,提出“ 金鱼为什么会进入鱼缸里” 的 问题导入新课;提出:霓虹灯为什么会动起来?电影是怎么回事等?调动同学参加活动的积极性,并为下边的学习活动做好铺垫;2)明确争论的课题,探究“ 金鱼为什么会进入鱼缸里”二、探究活动1 器材的制作 根

12、据制作程序指导同学完成制作活动;留意两点,做好指导工作:,进一步调动同学参加活动的积极性;一是金鱼与鱼缸画的位置很重要,位置不对的话金鱼只能一部分进入鱼缸了;要指导同学研 究后再画;二是铁丝的位置要放在白卡纸的正中心,这样才会取得好的成效;2 进行试验1)通过搓动学具观看“ 金鱼游进鱼缸”象;的试验,争论人的眼睛在看东西时存在视觉暂留现2)这个试验要让每个同学都做几遍,让同学在体验中获得新知;3)指导好小资料的学习,让同学有些懂得就可以了,不需要背下原文;4)懂得视觉暂留现象 视觉暂留现象,就是人对连续影像的记忆,每一个画面约可停留 1/24 秒在脑中 ,当上一张画 面的影像尚未消逝,而下一张

13、连续动作的影像又进来,二张之间动作的差异又很小时 ,就产生 动的感觉;三、探究发觉 共两段内容:第一段内容是试验的回忆与试验的结论;其次段内容是人的视觉暂留现象是有时间限制的,让同学从自己试验中去体会和懂得,是可 以达到好的成效的;四、探究延长 这一部分是用本课试验所得到的结论争论两个事例;以小组争论方式进行教学活动;五、小结:通过试验及制作活动,培育了同学动手才能和参加科学试验的才能;和对身边事物的学习探 索爱好 六:课后反思:探究延长部分的笫一个事例让同学演示一下,成效更好;5、水滴放大镜教学目标:1、过学习与实践活动, 让同学明白水滴呈水珠状时, 它和凸透镜一样都会使光线会聚能够放 大图

14、像;2、通过学习与实践活动,提高同学认真观看和动手动脑的才能;3、引起同学对水滴能够放大物体的争论爱好;培育同学认真严谨的科学态度;增强同学对实践探究方面的科学体验和对观事物的变化及变化规律的正确熟识,形成科学的价值观;重点:争论水滴的放大作用;难点:只做好试验器材对于个别同学会有肯定的难度;教 学 设 计 一、激趣导入 1)由插图和导言引起同学学习爱好;2)明确争论的课题:探究“ 水滴放大镜”,进一步调动同学参加活动的积极性. 二、探究活动 1活动预备 :按小组预备试验器材;2.活动过程中可以让同学先分组,再按教材上的步骤做两个对比试验;试验过程中老师进行 必要的指导;(1)在制作水滴放大镜

15、时老师指导同学使用滴管时肯定要将 意小孔出现的是一颗水珠;12 滴水滴卡片的小孔上,注(2)试验过程时, 引导同学透过小孔认真观看字体是否发生变化并留意引导同学探究水滴的 放大作用;3教学时,让同学分组进行试验活动,最好每组成员都有分工,有利于合作意识的形成;布 置试验预备时,提示同学安全使用剪刀;4在“ 摸索问题”这个环节,让同学自己谈谈通过以上两个对比试验所观看到的现象或规律,然后老师引导、总结得出:试验一:通过试验,观看到了(1)卡片上的文字变大了; (2)水滴的形状是呈水珠状的,对文字有放大作用,由于水珠中间厚、边缘薄、能使光线会聚;试验二:透过水平面观看文字,看到图书上的文字大小没有

16、变化;三、探究发觉 采纳争论方法实施教学活动;勉励同学谈出自己的收成 四、探究延长 1 让同学先进行摸索,2 在小组中进行沟通,3 全班进行沟通;验证的结果是:(1)物体在方杯时没有多大的变化,而在圆杯时看起来比实际要大一些,缘由是装有水的圆杯和凸透镜一样都会使光线汇聚能够放大图像;(2)从圆形鱼缸的外面平视观看鱼比原先的鱼变大了,大图像,所以看起 来比原先的大;五、小结:缘由是圆形鱼缸会使光线会聚能够放通过用水滴放大镜观看物体的试验活动,引起了同学对水滴能够放大物体的争论爱好;培育 了同学认真严谨的科学态度;增强了同学对实践探究方面的科学体验和对观事物的变化及变 化规律的正确熟识,形成了科学

17、的价值观;六、课后反思:课前老师可以为同学预备好一张打有孔的卡片,这样有利于同学顺当进行动手动脑的试验;6 、潜艇的沉与浮 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与试验活动,明白浮力应用方面的学问;2、通过学习与试验活动,培育同学试验操作才能和学习科学试验方法;3、通过模拟潜艇上浮和下沉原理相关内容的学习与试验,激发同学对浮力学问的学习争论兴趣;使同学初步明白物体上浮和下沉的原理,形成科学的价值观;重点:环绕“ 要让同学在探究活动中,明白潜艇上浮与下沉的基本原理;难点:在试验过程中,同学在做其次个试验上略有难度,老师要准时帮忙和指导同学;教 学 设 计 一、激趣导入 1)由插图和导言引起同学学习爱好;2)明确

18、争论的课题:探究“ 潜艇的沉与浮”,进一步调动同学参加活动的积极性.二、探究活动 1 进行安全训练;2 进行两个试验 第一个试验是让同学体验物体在水中的浮力;其次个试验是让同学通过体验和实践解决实际问题,从而引出潜艇能够上浮和下沉的道理;其次个试验目的是要让同学通过试验,体验浮力的存在,并通过活动让同学发觉,浮力大小 是可变的;其次个试验是通过同学自己操作试验的各个环节,让同学体验动手试验的乐趣,提高试验操 作才能;3 学问资料 潜艇的体积不变,浸没水中受到的浮力是肯定的;它的浮沉是靠调剂水舱中的水量,从而改 变自重来实现的;潜艇是利用置换的原理在水里沉浮;在水面上时,潜艇和一般轮船的航行 方

19、式一样;不过,潜艇的船身内有特制的水舱,能够装水或空气来转变潜艇的重量;假如你 拿一个装满空气的瓶子放在水面上漂浮,然后逐步让水进入瓶子里,就会明白潜艇是怎么运 作的;水潜艇预备潜水时,水舱会流进大量海水,使潜艇的重量比它所排开的海水重,所以潜艇能 够潜入水里;当潜艇要回到水面上时,压缩的空气会被送入水舱,同时把海水挤出去,这时 候,潜艇的重量比它所排开的海水轻,所以潜艇又会浮到水面上;三、探究发觉采纳争论方法实施教学活动;勉励同学谈出自己的收成;四、探究延长 1 让同学先进行摸索;2 在小组中进行沟通;3 全班进行沟通;五、小结:通过模拟潜艇上浮和下沉原理相关内容的学习与试验,激发了同学对浮

20、力学问的学习争论兴 趣;使同学初步明白到物体上浮和下沉的原理,形成了科学的价值观;六、课后反思:老师要把握好主题开展活动,激发同学善于观看、乐于摸索和对浮力方面的学习和探究的兴 趣;7 、平面图形的拼接 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与试验活动,知道平面图形的拼接的一些学问和科学道理;2、通过试验活动,学习试验方法,培育同学动手试验的才能;3、通过本课的“ 平面图形的拼接问题” 的试验与探究活动,引起同学对身边常见事物的学习 探究爱好,培育同学喜爱争论问题的科学态度;重点:让同学学习争论问题的试验方法;难点:学习争论问题的试验方法;教 学 设 计 一、激趣导入 1)由插图和一段话直接切入主题,出示范图让同学观赏,引起同学学习爱好,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