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专题之植被和水文之间的关系学案_第1页
微专题之植被和水文之间的关系学案_第2页
微专题之植被和水文之间的关系学案_第3页
微专题之植被和水文之间的关系学案_第4页
微专题之植被和水文之间的关系学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微专题之植被和水文之间的关系在最近几年的高考题中,关于植被与河流或水文之间关系的题目较多,有很多让大家在解题时存在迷惑,比如植被对降水的影响、植被与地表径流之间的关系、植被与水土流失之间的关系等。如2016植被破坏与恢复后对河流径流量的影响、2017年人工与自然林对水土流失的防护效果差异、2018年汾川河流域含沙量等。今天小蹊就和大家一起来了解一下这些年地理高考题中透露出来的那些或许无们还没有掌握住的地理知识。-01-植物截留、植物截流植物截留指降水落到地面以前,被植被茎、叶拦截去的部分。降雨初期,雨滴落在植物枝叶上,几乎完全被叶面截留,呈小水滴或薄膜状,在没有满足最大截留量之前,植物下的地面

2、,仅能获得小量降水:有不小的一部分降水在降落过程中,因与植物冲击而被分裂,有的落至地面,有的在V-降落过程中被蒸发掉。植物截留水量直到水滴重力超过表面张力时,才下落至地面。降水期间,植物截留水量包括植物表面的截留及降雨期间的叶面蒸发,截留总量与降雨量和降水时间成正比,一般情况下相同降雨历时,降雨量越大截留总量越大;相同的降雨量,降雨历时越大,截留总量越大;而植物越密,植物截留能力越强。王建在其编著的现代自然地理学这样描述:大气降水到达林冠后,雨滴继续下落受到阻碍,而使大气降雨受到阻截损耗,这叫做林冠截流作用。林冠截流的水,一部分附着在林木表面被蒸发到大气中,很少一部分是被叶子和树皮直接吸收,其

3、余沿着树干流向地面。而植物截流在国内专业论文中一般应用较少,部分资料中认为是植被由于粗大的干或茎对地表径流的流速造成影响,从而导致下渗的现象。(中国图书馆图书分类法、环境水文学、生态水文学前沿、水文气候学等书中有描述,查自科学网资料)(2018全国2卷)地处黄土高原的汾川河流域多年来植被覆盖率大幅度提高,2013年7月,汾川河流域降水异常增多,表1为当月6次降水过程的时长,降水量和汾川河洪峰情况。第5次降水形成的洪水含沙量低,第6次降水形成的洪水含沙量极高,据此完成911题。降水序号降水历时(天)降水量/mm汾川河洪峰情况1253.0无明显洪峰2480.3无明显洪峰35100.1无明显洪峰42

4、73.2无明显洪峰5290.7洪峰流量346m3/s6254.4洪峰流量1750m3/s10.第5次降水产生洪峰的原因是此次降水历时长强度大下渗少植被截流少B.C.D.解题思路:根据图表中信息可以看到第5次降水时间为2天,而第2次与第3次分别为4及5天,所以其降水历时不长,不符;该次降水量达到90.7mm,天达到了45mm多,与其它几次相比较可以看出其降水强度大,符合;在地形、下垫面状况等不变的情况下,降水强度越大,其下渗越少,再加上本月内已经经历了13天的降雨了,土壤中含水量量较多,更加导致本次降水下渗会减少,符合;植被覆盖率没有改变,7月为夏季,植株只能长大,而不能变小,其植株的截流作用不

5、会减少;再从截留作用中去看(因为有人认为这该为截留),温带区的植被枝叶直接从雨水中吸水作用非常小,主要是从根系中吸收,故不会出现枝叶在前几次降水中吸满了雨水而致使截留作用变小,另枝叶长大,对降水来说植被的截留面更多截留更多,不符。故本题正确,选B。-02-森林是如何调蓄洪水径流的?林地由于林冠、枯枝落叶层的截留和增大土壤渗蓄能力而起到拦洪作用。林冠截留量主要与林木组成、林龄、郁闭度、前期降雨、雨强、降雨历时等有关。林冠截留的雨量最终消耗于蒸发不同的类型的树木由于拦水作用不同,其对水土流失的影响也不同。林地上枯枝落叶层也能截留一定的降水量,从而减少地表径流。截留能力与树种及枯枝落叶层的厚度有关。

6、森林具有良好的持蓄水能力,具有减小洪水流量、径流,削减洪峰延缓洪水过程及增加基流的调节作用。(2016全国文综III卷)下图所示山地为甲、乙两条河流的分水岭,由透水和不透水岩层相间构成。在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该山地被破坏的森林植被得以恢复,随之河流径流量发生了变化,河流径流的年内波动也减缓了。据此完成7-9题。II诱水岩层不透水岩层森林植被遭破坏后,河流径流量年内波动强烈,是由于降水更多转化为地下水降水更多转化为坡面径流降水变率增大河道淤积&森林植被恢复后,该山地的降水量增加坡面径流增加蒸发(腾)量增加地下径流增加A.B.C.D.9.如果降水最终主要转化为河流径流,那么森林植被恢复后,甲、乙两

7、条河流径流量发生的变化是A.甲增加,乙减少,总量增加B.甲减少,乙增加,总量增加C.甲增加,乙减少,总量减少D.甲减少,乙增加,总量减少参考答案:BCD7、植被具有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的作用,遭破坏后,降水直接降落到地表层,下渗作用减北,降水大多数转化为坡面径流,降水季节变化大,则也会导致河流水的径流在年内波动变大,B正确;地下水的补给大多是较稳定的,且植被破坏后,下渗量减少,径流转化为地下水也会减少,A不对;降水变率增大受大气环流等现象影响大,受植被影响弱,虽然植被遭破坏后,河道淤积可能会加重,但河道淤积不影响径流量,这不是径流年内波动强烈的原因,CD不对。8、森林植被恢复后,植被覆盖率增加,一

8、方面植物体内水分经过体表向大气蒸发散失的量会增加,即植物蒸腾量增大,另一方面植被涵养水源、保持水土能力增强,导致坡面径流的下渗作用增强,地下径流增大,坡面径流减小。对,C正确。9、根据岩层倾斜方向可知道,岩层顺向乙河的方向,当森林植被恢复,下渗量增加,坡面径流减少,这样流向甲河的一侧坡面降水下渗增加,其坡面径流量减少,甲河一侧坡面的降水经过下渗入地下,流入乙河一侧,如果降水最终主要转化为河流径流,甲河水径流因补给减少,甲减少,而乙河水径流将增加,由于植被恢复后,植被作用的蒸腾量增加,且部分水还将被植被吸引,所以河流径流总量会减少。(水量平衡:降水总量一定,支出的;植被吸收一部分+蒸发蒸腾一部分

9、,径流总量一定会减少),D正确。-03-森林与水土流失的防护由于林冠及枯枝落叶层的截留作用,减少了直接落入地面的降水,这就削减了雨滴对土壤表层的溅击强度,避免了土壤板结,从而增大了下渗率。同时森林在土壤中大量根系的发育,对土壤有良好的改造作用,可以增加土壤的有机质、团粒结构及非毛管孔隙率,因而林地比非林地有较高的渗蓄能力。当森林的渗蓄能力增强时,即可有效的减少地表的水土流失。王铮、夏海斌、吴静等在普通地理学一书中认为:增加植被,被普遍认为有利于防止水土流失。大量的研究表明,植物对水土流失的主要作用可分为四个方面:一是植被冠层对降雨截留,使雨点能量损失,减少溅蚀;二是增加糙度,降低坡面水流流速,

10、降低水流的挟沙能力;三是根系在营养生长的同时对土壤团粒作用、孔隙度和生物活性都有促进;四是植物的蒸腾作用使土壤变干,从而有利于降水下渗,减少径流量。虽然植物有这些防止水土流失的功能,但是一些观察证明,一定条件下植被有助于泥石流和滑坡的发生。有证据表明这种情况与植被促进水分下渗有关,下渗的水分湿润了土层与基层或岩体与基层接触面,有利于滑坡滑动或者促成岩屑生成泥石流。不过植被与水土流失之间的这种地理现象在机制上大多是复杂的,有时候简单的分析会失之偏颇,正如同2018年汾川河含水量增加那道题所教给大家的知识一样,对于此类现象具体问题应具体分析,把握住自然地理过程中的一个度,超过了这个度,事物就会产生

11、质变与量变。(2017全国文综II卷)我国南方红壤丘陵地区因受人为干扰,地表植被遭到破坏,土壤侵蚀严重,出现“红色荒漠”。为治理这一环境问题,20世纪80年代,当地采用人工种植松树和自然恢复等方式造林育林,形成了不同的植被景观。分析自然恢复的次生林比人工松林防水土流失效果更好的原因。本题以我国南方丘陵红壤区自然恢复的次生林和人工林在防止水圭流失效果方面的差异进行比较,考查了生态环境保护的主要措施及其作用及生态环境问题形成的一般过程。在分析时既要从地上方面来看,也要从地表及地下情况去分析,地上次生林由于是自然生长,树种多样,参差不齐,高矮不一,大小树冠对降水可以起到多次截留作用,地表由于是自然生长,不需要开挖地表去植树,对地表土的破坏性小,对原生长的地表上的草本类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