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五”消费升级的五大趋势_第1页
“十四五”消费升级的五大趋势_第2页
“十四五”消费升级的五大趋势_第3页
“十四五”消费升级的五大趋势_第4页
“十四五”消费升级的五大趋势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目录TOC o 1-2 h z u HYPERLINK l _TOC_250017 “十三五”期间消费变化 1 HYPERLINK l _TOC_250016 变化一:消费市场规模快速增长 1 HYPERLINK l _TOC_250015 变化二:服务消费占比提升 1 HYPERLINK l _TOC_250014 变化三:电子消费品显著增加 2 HYPERLINK l _TOC_250013 变化四:各类线上新业态消费占比上升 2 HYPERLINK l _TOC_250012 “双循环”新格局下的消费升级结构优化 3 HYPERLINK l _TOC_250011 围绕要素市场化的初次分

2、配扩大中产队伍 4 HYPERLINK l _TOC_250010 再分配的调节促成消费端的“中产队伍”扩大 5 HYPERLINK l _TOC_250009 储蓄率下降与消费率提高 5 HYPERLINK l _TOC_250008 “十四五”期间“四类人群”主导未来消费 6 HYPERLINK l _TOC_250007 人口年龄结构来看,老龄人口增长最快,不同年龄段消费特点差异明显 6 HYPERLINK l _TOC_250006 从收入体量来看,中产队伍壮大是边际变化的主要推动力 7 HYPERLINK l _TOC_250005 “十四五”期间消费发展趋势 8 HYPERLINK

3、 l _TOC_250004 趋势一:消费市场规模成长为全球第一 8 HYPERLINK l _TOC_250003 趋势二:服务贸易逆差收窄转向国内 9 HYPERLINK l _TOC_250002 趋势三:医疗养老服务消费呈现巨大潜力 9 HYPERLINK l _TOC_250001 趋势四:“宅经济”前景广阔 10 HYPERLINK l _TOC_250000 趋势五:基于物联网和人工智能技术的“智慧生活” 10插图目录图 1 :社消规模不断壮大,“十三五”期间年均增速为 9.4% 1图 2 :经济增长带动居民部门可支配收入增加 1图 3 :第三产业对经济产出的贡献不断上升 2图

4、4 :“十三五”期间居民服务消费支出占比上升 2图 5 :通讯器材消费增速显著高于总体限额以上商品增速 2图 6 :线上消费占比逐步提升 3图 7 :中国网络直播用户规模较大,粘性高 3图 8 :消费升级的进程将由三方面因素的主导 4图 9 :经济增长带动居民部门可支配收入增加 4图 10 :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与城镇居民差距较大 4图 11 :中国居民收入基尼系数高于国际警戒线 0.4 的要求 4图 12 :家庭消费端也呈现出明显的贫富差距 5图 13 :中国居民消费率低于中等收入国家平均水平 5图 14 :社保制度完善有助于消费率的提升 6图 15 :2020 年到 2025 年我国人口老龄

5、化更为显著 6图 16 :“十四五”期间“四类人群”主导未来消费 7图 17 :“十三五”期间收入分化显著,中等收入家庭收入增速最低 8图 18 :预计到 2025 年我国中等收入群体规模将超过 5.6 亿人 8图 19 :“十四五”期间中国消费市场规模可能将超越美国成为全球第一 9图 20 :每年服务贸易项下逆差最大的是旅游 9图 21 :日本跨过刘易斯拐点后老龄化推动消费率的提升 10图 22 :老年人偏好医疗保健消费 10图 23 :国内运营商资本开支同比增速 11图 24 :特斯拉市场率已经远超传统燃油车 11 “十三五”期间消费变化变化一:消费市场规模快速增长“十三五”以来,消费市场

6、规模不断壮大,经济新常态背景下,年均社消增速维持在10%左右的高增长水平。“十三五”以来,消费市场规模不断壮大,已经从 2016 年初的33.2 万亿增长到 41.2 万亿。经济进入新常态后增速维持在中高速水平,消费市场的增长速度与经济增速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但水平略高,2016 年 2019 年,年均社消增速为 9.4%。从 GDP 总量来看,随着名义 GDP 总量由 2015 年的 74.6 万亿达到 2019 年的 99.5万亿,其中最终消费支出的产出从 41.1 万亿增长 55.2 万亿,最终消费支出对 GDP 的贡献率维持在 57%-70%之间,持续带动经济增长。图 1:社消规模不断

7、壮大,“十三五”期间年均增速为 9.4%万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图 2:经济增长带动居民部门可支配收入增加%万亿GDP:最终消费支出4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名义同比(右)20 60401835165030144025121030208156201041052000GDP增长贡献率:最终消费支出(右) 80706050403020100资料来源:Wind,中信证券研究部资料来源:Wind,中信证券研究部变化二:服务消费占比提升“十三五”以来服务消费占比提升,尤其居民消费支出中消费结构的调整更多向服务性消费,教育文化和医疗保健支出占比上升。“十三五”以来,居民服务消费中的另外一个重要的特点就是服务

8、消费占比的显著上升。从三大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来说,第三产业对经济的贡献在 2015 年突破 50%以后,2019 年上升至 54%。从居民家庭的消费支出来说,2016 年到 2019 年间,除了高涨的地产带来居民居住成本的显著上升外,其余消费中居民消费食品烟酒、衣着和交通通信出现下降,尤其是教育文化娱乐和医疗保健的支出占比上升,显著呈现出居民对服务消费显著增加。图 3:第三产业对经济产出的贡献不断上升605044.2 44.3 45.5 46.9 48.34050.8 52.4 52.7 53.353.93020100% GDP:第三产业占比GDP:第二产业占比 GDP:第一产业占比资料来源

9、:Wind,中信证券研究部图 4:“十三五”期间居民服务消费支出占比上升个百分点2016201935302520151050资料来源:Wind,中信证券研究部变化三:电子消费品显著增加电子产品智能化进一步升级,电子产品消费显著提升。“十三五”期间电子产品智能化经历了快速的发展,电子产品的供给也随着行业的成熟愈加丰富,因此居民对电子产品的消费快速增长,智能手机、平板电脑、智能手表等产品快速增长。从社会消费率零售总额中的统计能够看到,限额以上通讯器材的零售额增速持续高于总体商品零售额增速。在今年疫情以后,受到居家办公的影响,对通讯器材的需求明显增多,通讯器材的消费增长较总体也有显著上升。图 5:通

10、讯器材消费增速显著高于总体限额以上商品增速%50403020100-10-2015/0115/0415/0715/1016/0116/0416/0716/1017/0117/0417/0717/1018/0118/0418/0718/1019/0119/0419/0719/1020/0120/0420/07-30限额以上企业商品零售总额:累计同比零售额:通讯器材类:累计同比资料来源:Wind,中信证券研究部变化四:各类线上新业态消费占比上升线上消费市场进一步渗透,直播带货等开启线上消费新业态,居民线上消费占比进一步提升。“十三五”期间,伴随着智能化终端的进一步普及,线上消费市场进一步渗透,居民

11、线上消费占比显著提升。2016 年初以来,居民网上零售额占比从 10.8%上升至 2019年的 20.7%。从增速来说,虽然 2017 年以来线上商品和服务零售同比增速逐步下滑,但总体增速仍然维持 10%以上的高增长。此外,线上新型消费方式不断涌现,直播带货等新型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线下消费的不足,起到了扩内需、促消费的作用。至 2019 年上半年,中国直播行业用户规模高达 4.33 亿,全网渗透率高达 50.7%,用户粘性较高,且越来越多的用户逐渐习惯直播消费。图 6:线上消费占比逐步提升%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 %网上商品和服务零售额同比(右)图 7:中国网络直播用

12、户规模较大,粘性高万人%用户规模使用率20.718.415.012.610.82535302025152010151055002015201620172018201950000564500054400005235000300005025000482000046150001000044500042040 资料来源:Wind,中信证券研究部资料来源:CNNIC,中信证券研究部 “双循环”新格局下的消费升级结构优化“双循环”主导下的“十四五”期间将持续消费升级的趋势。“双循环”作为“十四五规划”的主要出发点,涉及到土地、资本、劳动力等诸多生产要素的制度性改革。在此背景下,预计消费将受到三个方面的影响

13、:1)经济增长与收入水平提高;2)再分配使中低收入者的可支配收入提高;3)储蓄率下降与消费率提高。更完善的再分配政策有利于调节贫富差距,居民收入分化情况将有所改善,低收入人群可支配收入进一步上升,中产收入群体有望进一步扩大。收入的增长将带来消费结构的调整,促使消费向高端化、高品质、智能化方向升级。图 8:消费升级的进程将由三方面因素的主导图 9:经济增长带动居民部门可支配收入增加%可支配收入:住户部门:同比GDP:不变价:同比2015105200020012002200320042005200620072008200920102011201220132014201520162017201820

14、190资料来源:中信证券研究部资料来源:Wind,中信证券研究部围绕要素市场化的初次分配扩大中产队伍我国城镇和农村居民收入差距较大,居民收入基尼系数近些年有所走高。我国当前城镇和农村居民的可支配收入增速小幅高于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速,但从绝对规模来说,农村居民的可支配收入仅为城镇居民的 38%左右,二者绝对规模有较大差距。从中国居民的收入基尼系数来说,中国在 2000 年后持续高于国际警戒线 0.4 的标准,从 2008 年到2015 年间逐步下降,但 2016 年后又呈现掉头向上的趋势,这与 CFPS 数据库呈现出中国家庭贫富差距 2016 年至今出现扩大的结论相吻合。图 10:农村居民可支

15、配收入与城镇居民差距较大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城镇居民增速农村居民增速500001540000103000020000510000002013 2014 2015 2016 2017 2018 2019图 11:中国居民收入基尼系数高于国际警戒线 0.4 的要求0.4950.4900.4850.4800.4750.4700.4650.4600.4550.45020032004200520062007200820092010201120122013201420152016201720180.445资料来源:Wind,中信证券研究部资料来源:Wind,中信证券研究部土地、

16、资本、劳动力更加自由的流动促进不同区域和不同群体之间的初次分配再平衡。2020 年 4 月 9 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构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场化配置机制体制的意见(简称意见),意见对土地、资本和劳动力的协同改革做了具体的部署。土地方面,要求建立健全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深化产业用地市场化配置改革、鼓励盘活存量建设用力等,最大化土地资源的配置效益。资本方面,要求完善国内资本市场制度,扩大资本市场开放,增加市场供给促进资本自由流动。劳动力方面,主要聚焦在劳动力要素合理畅通有序流动,包括深化户籍制度改革和城市积分落户等等相关措施。要素市场化改革也将是“十四五”改革中的重要内容,对土地流转和劳动

17、力流动限制取消等改革将显著提高农民或部分低收入人群的收入水平。再分配的调节促成消费端的“中产队伍”扩大收入端的贫富差距带来消费端贫富差距。收入端的贫富分化往往带来消费端的贫富分化,而消费端带给居民贫富差距的感受比收入端的感受更为直接。我们按照中国居民收入分五组后可以看到,居民收入贫富差距也带来了消费支出的差距。尽管消费支出的分化小于收入端,但消费支出中收入前 60%的家庭消费支出占比为 80%,收入最末端的 20%的人群消费支出占比仅为 8%左右。图 12:家庭消费端也呈现出明显的贫富差距图 13:中国居民消费率低于中等收入国家平均水平%10090807060504030全部家庭纯收入全部家庭

18、消费性支出% 908070605040302010前20%前40%前60%前80%100%0低收入国家 中等收入国家中国高收入国家资料来源:CFPS,中信证券研究部资料来源:Wind,中信证券研究部再分配调节促进消费端的“中产队伍”进一步扩大。在居民初次分配过后,需要经过再分配的调节,才会进入到消费环节。因此解决消费支出的贫富差距除了初次分配调节居民收入外,再分配的调节也十分重要。其中最普遍的方式为税收制度调节。当前仍是我国税制改革的关键时期。以个税为例,我国在 2018 年进行改革后初步实现了“小综合+专项扣除”的制度,后续还可以通过个税制度的完善以及综合税制的改革在再分配的环节进一步调节居

19、民的收入和消费支出水平。储蓄率下降与消费率提高随着社会保障制度的进一步完善和“中产队伍”的壮大,预计中国居民的储蓄率将下降,对应的是消费率的提高。一方面,社会保障体制的进一步完善是“十四五”期间的重要内容,社会保障的提高可以减少居民的预防性储蓄,降低居民储蓄率,对应提高消费率。另一方面,通过初次分配和再分配的调节,低收入居民的收入水平将有所改善,中产队伍会进一步壮大。根据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研究部的测算1,2025 年我国中等收入群体的规模将超过 5.6 亿人。2016 年中国居民消费率不足 40%,而中等收入国家平均水平超过 50%,发达国家接近 60%。中国居民消费率低于中等收入国家

20、平均水平,与发达1 /s/zREdNRQ_OkLLdyZCwOxGaw国家还有很大差距,但也有较大的提升空间。图 14:社保制度完善有助于消费率的提升 社会保障水平 储蓄率(右)消费率(右)%15601356115294874454020112013201520172019资料来源:Wind,中信证券研究部 “十四五”期间“四类人群”主导未来消费不同年龄段的人口消费特征不同,到 2025 年,我国的消费将主要由“四类人群”主导。根据联合国预测,再经过“十四五”时期 5 年左右的发展,我国人口老龄化显著,届时我国将有 3 亿老年人、5.6 亿中产阶级、1.8 亿“90 后”以及大量的“00 后”

21、和“10后”,这四类人群对应着巨大的市场规模并各自具有鲜明的消费特点,料将为经济发展提供更充足的终端需求。因此他们不仅是未来消费政策重点支持的对象,也是供给侧消费类企业通过创新商业模式、完善产品种类所主要面向的群体。图 15:2020 年到 2025 年我国人口老龄化更为显著千人2025年2020年300002500020000150001000050000369121518212427303336394245485154576063666972757881848790939699年龄0资料来源:United Nations(含预测),中信证券研究部人口年龄结构来看,老龄人口增长最快,不同年龄

22、段消费特点差异明显从主导消费的人群来说,老龄人口是数量边际变化最为显著的人群。根据联合国预测,到 2025 年,中国 60 岁以上的老龄人口将从 2020 年的 2.5 万亿增长到 2025 年的 3 万亿左右,65 岁以上的老龄人口占比从 2020 年到 2025 年间将提高 2.7 个百分点至 16.2%。老年人口的主要消费特点是注重健康、陪伴,且对服务的需求比较高,例如家政服务、养老看护以及资产管理服务等。“90 后”和“00 后与 10 后”各有特点,推动不同消费市场的发展。不同年龄段的人口消费特点差异明显,“十四五”期间“90 后”处于中年阶段,有一定的消费能力,注重健康且追求时尚。

23、同时由于生活工作节奏加快以及婚育观念转变等原因,单身人口较多,因此对情感满足类的消费有较大需求,例如宠物相关的一系列消费将成为该部分人群的重要支出。“00 后和 10 后”主要出生成长于千禧年后信息科技快速发展的时期,因此这部分人群对电子消费品和网络的利用效率更高,电竞游戏、线上教育的主要客户也来自该部分人群。同时,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崛起,该年龄段人口对国家文化的自信心较高,对应对国货服装、化妆品和文娱等喜好程度更高。图 16:“十四五”期间“四类人群”主导未来消费资料来源:中信证券研究部 注:各年龄段人群数量来自联合国预测从收入体量来看,中产队伍壮大是边际变化的主要推动力居民贫富差距的拉大将

24、阻碍消费能力的释放,中产队伍的壮大将是“十四五”期间主要工作。从收入增长来看,根据 CFPS 数据,我国居民家庭收入增长呈现出明显的 U 型增长,即收入偏高和偏低的两头人群 2014 年-2018 年的收入增速较高,而中间收入群体的收入增速最低。收入最低的20%家庭2014-2018 年收入增速最大,平均年增速为21.83%,其次是收入最高的群体,增速达 14.26%,中等收入家庭增速最低。壮大中产队伍是“十 四五”期间的主要任务之一。按照世行标准计算,2018 年我国中等收入群体已超过 4 亿人,占比已超过 30%。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初步预计到 2025 年我国中等收入群体规模将超过 5.6

25、 亿人。伴随着中产队伍的扩大,中产消费的特点将更加突出。中产人群主要聚焦在智能、安全等方面,对智能家居、自动驾驶、绿色环保食品等需求提升。图 17:“十三五”期间收入分化显著,中等收入家庭收入增速最低2018 2016元图 18:预计到 2025 年我国中等收入群体规模将超过 5.6 亿人万人中等收入群体规模中等收入群体比重4000003500003000002500002000001500001000005000002014年均增速(右轴)25%20%15%10%5%0%900008000070000600005000040000300002000010000060%54.6%31.3%43

26、63150%40%30%20%10%200820092010201120122013201420152016201720182025e2030e2035e0%资料来源:CFPS,中信证券研究部资料来源: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含预测),中信证券研究部 “十四五”期间消费发展趋势趋势一:消费市场规模成长为全球第一中美消费市场规模差距进一步缩小,中国消费市场规模成长成为全球第一。随着中国消费市场日趋成熟,中国消费市场规模(社消总规模)与美国消费市场规模(零售与餐饮业销售额)在不断接近。2019 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规模已经达到了 41.2 万亿元,按照平均汇率 6.9 计算,中国社消的规模达到接近 6

27、 万亿美元的水平。同期美国零售和食品服务销售是 6.2 万亿美元,总体来说差距较小。在今年全球疫情背景下,中美的消费市场均受到负面的拖累,但考虑到中国的疫情管制较为有效,因此经济的修复情况将好于美国,消费市场同样。按照我们的估算,中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可能将达到-5%左右,美国零售和食品服务销售额增速为-7%左右,假设今年美元兑人民币均值约为 7,预计 2020年中国社消市场规模约为 5.6 万亿美元,美国零售和食品服务销售额约为 5.8 亿美元,基本接近。考虑到中国的经济增长和社消市场的增长潜力,预计中国将在“十四五”期间超越美国成为全球第一大消费市场。图 19:“十四五”期间中国消费市

28、场规模可能将超越美国成为全球第一亿美元美国:零售和食品服务销售额%中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00006000050000400003000020000100000美国:零售和食品服务销售额增速 30中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25201510502010201120122013201420152016201720182019资料来源:Wind,中信证券研究部趋势二:服务贸易逆差收窄转向国内国内服务业供给改善,服务贸易逆差显著收窄,转向国内消费。我国从 1997 年开始服务贸易项下呈现逆差,从 2009 年起旅游成为逆差的主要贡献项,截至 2019 年,我国服务贸易项下逆差为 2611 亿美元,其中

29、旅游逆差为 2189 亿美元,占比为 84%。随着居民消费中服务消费占比逐步扩大,服务行业的也将伴随着国家在供给侧的改革提供更加丰富的供给。目前来看,国内消费者从海外购买的主要是高端的旅游、教育、医疗等服务,国内可以通过进一步放开服务消费领域的准入,通过市场化的竞争让国内市场提供差异化更为丰富的商品。图 20:每年服务贸易项下逆差最大的是旅游2,18920195902786321-15-51-80-194亿美元2,5002,0001,5001,0005000-500资料来源:Wind,中信证券研究部趋势三:医疗养老服务消费呈现巨大潜力人口老龄化进程加速将提高消费率,并推动医疗保健等服务消费的发

30、展,老龄人口消费显著增加。根据生命周期理论,老年人的消费倾向较高,人口老龄化到一定程度后将会提高消费率,但消费增速会下降。此外,随着社会保障水平的逐步提升,预防性储蓄动机减弱,也有助于进一步提升消费率。从世界范围来看,日本是典型的人口老龄化国家,且与中国有许多相似之处,可以适当借鉴日本的发展经验来分析中国未来的消费趋势。自日本 1970 年左右跨过刘易斯拐点后,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的同时,消费率结束下行趋势进入上升通道。和日本一样,中国的消费率也经历了一个先下降后上升的过程,2010 年后老龄化进程加速推进,消费率也开始进入上升通道。向后看,未来人口老龄化程度进一步加深,且老年人口的消费倾向较高

31、,消费需求旺盛。结构上,老年人偏好医疗保健消费,在医疗保健上的支出份额高于年轻人和中年人,老年人对医疗保健等服务的需求将推动消费结构向该方向转型升级。图 21:日本跨过刘易斯拐点后老龄化推动消费率的提升图 22:老年人偏好医疗保健消费消费率65岁及以上人口占比(右)%8030257520701510655600%年轻人中年人老年人504540353025201510501960197919982017资料来源:Wind,中信证券研究部资料来源:Wind,中信证券研究部趋势四:“宅经济”前景广阔受到疫情对消费习惯的影响和婚育理念的影响,“宅经济”应运而生且前景乐观。疫情后居家办公需求显著增加,在后疫情期间也会形成居民一定的消费习惯。此外,受到教育水平和婚育理念的影响,婚育年龄一定程度上有所后移,我国的单身群体也逐步扩大,对应在消费方面的特点也表现为宅经济。从“宅经济”的消费特点体现为工作购物线上化,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