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数学上册苏教版第五单元《厘米和米》全部教案(共5课时)_第1页
二年级数学上册苏教版第五单元《厘米和米》全部教案(共5课时)_第2页
二年级数学上册苏教版第五单元《厘米和米》全部教案(共5课时)_第3页
二年级数学上册苏教版第五单元《厘米和米》全部教案(共5课时)_第4页
二年级数学上册苏教版第五单元《厘米和米》全部教案(共5课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 5)单元认识厘米和米授课时间月日教学内容认识线段第()课时教材分析教学目标1、通过操作、观察,使学生初步认识线段,知道线段的特征。2、会用直尺画不定长的线段,会数简单图形中线段的条数。3、培养学生初步的实践能力,进一步感受生活里的数学事实。教学重点会用直尺画不定长的线段,会数简单图形中线段的条数。使学生初步认识线段,知道线段的特征;会用直尺画不定长的线段。教学难点使学生初步认识线段,知道线段的特征;会用直尺画不定长的线段。教学准备两根线、直尺、一张长方形纸。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时间一、复习导入一、初步认识线段。1、请学生拿出一根白线,随意地放在桌上。提问:这根线是直的吗?(不是,是弯

2、的)找一找:这个线有几头?(两头)说明:这两头也叫两端。(板书)。请学生齐读。请学生再将一根红线拉直,看一看,这时线怎么了?(直了)5分二、学习新知二、揭示课题:这时两手之间一段直的线叫线段。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线段。(板书课题)提问:这叫不叫线段?为什么?再将它斜拉,提问:这叫不叫线段?为什么?再将两手放松,提问:这是不是线段?为什么?小结:线段可长、可短,但是一定要直的,而且它有两个端点,所以弯弯曲曲的线都不能说是线段。完成“想想做做”第1题。让学生说说图中哪些是线段,哪些不是?对能说明为什么不是线段的学生给予表扬。三、教学画线段。二次备课栏说一说:线段有哪些特点?(说明:我们可以根据这些特

3、点来画线段)请学生用自己的方法,并借助一些工具,画一条线段。师介绍:在众多的工具中,我们一般用直尺画线段比较漂亮。用直尺画线段时,先用左手将直尺固定,再用笔紧贴直尺的一边画线段。当然在画时千万不能忘记线的两端要各点上一点,表示两端。(师边说边示范)四、折线段(1)老师示范折一折,请学生照样子折一折,再展开。说明:中间的一条折痕就可以看作一条线段,请学生指出它的端点。请学生观察、比较,线段与桌上的白线比一比,有什么不同?(线段是直的,桌上的白线是弯曲的)请学生将拉紧的线竖起来,呈 性。请学生摸一摸课桌的边,提问:是不是直的?两个端点在哪里?再指一指黑板的每一条边,说说从哪里到哪里是一条线段?请学

4、生举一个例子:在日常生活中还有哪些物体的边可以看成是一条线段?学生说说自己是用什么工具来画的,是怎样画的?学生用直尺画一条线段。学生折出一条比它长的线段。学生折一条比它短的线段。25分三、巩固练习完成“想想做做”第3题。学生自己练习。2、完成“想想做做”第4题。(1)老师示范折一折,请学生照样子折一折,再展开。说明:中间的一条折痕就可以看作一条线段,请学生指出它的端点。3、完成“想想做做”第5题,第6题。(1)请学生把两点连成一条线段。(2)集体订正。5分四、课堂作业提高练习:1、找一找,下面那些是线段?(小黑板出示)2、数一数,下面的图形是有几条线段组成的。3、过任意两点,能连起几条线段?3

5、点能连几条线段?4点呢,每两点连起来,共有几条线段?(生思考,动笔画。)思考:比较:看看哪条线段长?演示:一样长。(生活中经常用到这样的数学知识。如:穿竖条衣服的人看上去瘦一些,穿横条衣服的人看上去胖一些等)5分五、本课总结板书设计教学反思第( 5 )单元认识厘米和米授课时间月日教学内容认识厘米第()课时教材分析教学目标1、使学生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概念。2、使学生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长度的方法,学会用直尺画定长线段。3、使学生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并进行简单测量,会恰当选用长度单位,发展空间观念。教学重点使学生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长度的方法,学会用直尺画定长线段。教

6、学难点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概念;会用刻度尺量物体长度的方法,学会用直尺画定长线段。教学准备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时间一、复习导入一、复习。下面哪些是线段?哪些不是?小结:线段必须是直的,而且还要有两个端点。二、学习新知二、新授。引入新课:提问:你们觉得这条边有多长?再说说你是用什么方法得知的?提问:想一想为什么他们说的数不同?小结:为了更加准确,我们一般情况下用尺子来量一量最好,要量出物体的长度,首先要认识尺上的长度单位,这节课我们先来认识较小的长度单位“厘米”。认识厘米(1)观察尺上的“厘米”刻度。出示米尺图,告诉学生:这是米尺的一部分,它上面一个又一个的刻度叫刻度线

7、,刻度线的数字表示所对应的刻度长多少,看左端的刻度数字写着“0”。声明刻度由此开始,从0到1是1厘米。每一个这么长就是1厘米。(板书:1厘米)那么从0到3的长度就是3厘米,从0到7的长度就是7厘米。(3、教学量一量。(1)出示一支铅笔。(2)教师边讲解,边示范:将铅笔的一端与尺子的0刻度对齐,铅笔的右边对着刻度几就是几厘米。(3)想一想:在量的时候为什么铅笔的左边要对准0刻度?不对齐行吗?小结:在量物体长度时,一般要把物体的左端与尺子的刻度对齐,再看物体的右端对着几就是几厘米。4、完成“想想做做”第3题。(1)提问:红线长几厘米?是整厘米数吗?那么它接近几厘米?为什么?蓝线呢?为什么接近8厘米

8、?(2)小结:在我们量一条线段或物体的长度时,不一定是整厘米数,只要接近几厘米,我们就说它大约几厘米。5、完成例3。(1)教师示范,学生观察。分三步画:先对着0刻度,点出一个端点。 从尺的0刻度开始,画到所要的刻度4。(3)提问:我们怎样画一条线段?6、完成“想想做做”第6题。请同学们看一看自己的课桌的宽。请每位学生观察一下2厘米、5厘米各有多长,再用手比划出它们的长度。看刻度回答:“0”在哪里?0到1的长度是几厘米?1到2是几厘米?3到4呢?从刻度0到5是几厘米?从0到10呢?请学生说一说铅笔的长度。打开书第51页例2,学生看书将例题中括号填完整学生观察学生按这样的方式试一试,画一画。三、巩

9、固练习一、 操作性练习(1)量手掌宽(2)量一柞的长度后,然后量白纸大约几柞,最后测量正确长度。2、开放性练习(1)猜一猜:只露出一端刻度(有的从0刻度,有的从其他刻度开始量)(2)怎样量腰围3、生活中的厘米:出示生活中一些带有厘米的物体的商标图。四、课堂作业1、画一条3厘米的线段。2发展性练习问:假如一个小朋友的尺子被磨的前几个刻度不清楚了,(出示图片“磨损的尺子”),你们有什么办法能就用这把磨损的尺子测量出物体的准确长度吗?五、本课总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大家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问题吗?板书设计 认识厘米 Cm 长度单位教学反思第(5 )单元厘米和米授课时间月日教学内容认识米第()课时教材分

10、析教学目标1、认识米,体会米的实际意义,能估计较长物体的长度。2、掌握米和厘米间的关系,能恰当选择单位表示物体的长度。3、认识米尺,会用米尺测量物体的长度。4、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估计意识。教学重点1、认识米,掌握米和厘米间的关系。2、恰当选择单位表示物体长度。教学难点掌握米和厘米间的关系,能恰当选择单位表示物体的长度。教学准备米尺,1米和3米长的绳子各一根。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时间一、复习导入一、复习口答。1、量比较短的物品,通常用( )作单位。2、量一量,我们的课本大约长( )厘米,宽( )厘米。3分二、学习新知二、新授。量比较短的物体,我们可以用厘米作单位,但要量教室、操场这些较大

11、的物体,还用厘米作单位,这就麻烦了,这时就要用不厘米大的长度单位一米(板书课题)。今天我们就来认识它。1、认识长度单位“米”。(1)出示米尺。介绍:这就是米尺,它的长度正好是1米。(2)再用1米长的绳子量一量课桌的长、自己的身高、以及铅笔的长度,进一步加深1米的实际长度。(3)出示米尺,观察刻度。提问:1米是多少厘米?(板书:1米=100厘米)说明:1米是100厘米,也就是100厘米等于1米。2、教学试一试。(1)出示第1题量一量。(3)量一量教室的长度。(4)出示第2题,先估计,再测量。数一数米尺中厘米的刻度,看一看1米是多少厘米。请学生用米尺量一量黑板的长,注意在量的时候:应从物体的端点开

12、始,一直量到另一个端点,尺子要摆平,这样才能量出长度请学生将1米长的绳子拉直,试着用两只手比划一下1米大约有多长。25分三、巩固练习三、巩固练习。1、完成“想想做做”1。2、完成“想想做做”2。3、完成“想想做做”4。学生填写,教师提醒看清单位名称。4、完成“想想做做”3。5、完成“想想做做”5。6、补充提问“如果这辆车高5米,能通过吗?为什么?如果一座桥高3米,而一艘轮船高4米,能顺利通过吗?为什么?学生张开双臂,比划一下。学生自己填写。(1)分小组完成下面的活动。(2)提醒注意测量的方法。5分四、课堂作业1两个人相互量身高,是多少米多少厘米。2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长度单位米或厘米。教室长6(

13、 ) 黑板长2( )小明身高124( ) 课桌长50( )四扩展练习在下课后测量教室的长、宽,后面黑板的长,讲台的长、宽。5分五、本课总结今天我们认识了什么长度单位?它有多长?用手比划一下,在通常量哪些物体的长度时用米做单位?那么今天我们学习的米和昨天学习的厘米之间有什么关系呢?。(板书:1米=100厘米)2分板书设计教学反思第( 5 )单元 厘米和米授课时间月日教学内容练习十第()课时教材分析教学目标1、通过对常用尺的认识以及一系列的测量活动,使学生加深对米和厘米的认识。2、初步感知长方形的特征,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空间观念和探索意识。3、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教学重点

14、1、能选用适当的单位表示长度。 2、能估计身边物体的长度,会使用测量工具进行测量。教学难点使学生加深对米和厘米的认识,初步感知长方形的特征。教学准备学生尺一把、一张长方形纸、一把常见的其他形式的尺。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时间一、复习导入1.比较长的物体的长度,常用米作单位。1米=100厘米2.结合旧知练习第1题。学生说一说,并说说你是怎样想的?二、学习新知一、学习新知1.请同学们伸开两臂,比一比1米有多长。 下面请同学们估计一下你们的桌子大约有多长?把估计的结果告诉同桌,然后你们俩一起量一量,看谁估得准?(学生活动) 2.出示书上第3题先估一估大概多长,再用尺量一量,哪条更长一些? 3.小组

15、合作完成第7题。引导:借助已有不得经验和熟悉的事物进行估计。 4.公式的巩固应用。1米=100厘米出示书上第2题,独立完成。注意:思考的出发点可以不一样,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适时引导。 5.独立完成第4题。 6.集体交流第5题。7.独立完成底6题。引导:观察分别由什么图形摞起来?怎样知道他们的高度?二动手操作。同桌合作,拿一张长方形纸,用直尺量一量,根据要求填空。引导:独自测量长,宽分别是多少? 任意折纸,你发现了什么?(边说边折纸观察,避免有一些“对角线”这样的专有名词出现) 怎样折,折痕最长?讨论交流:估计的结果和测量相差多少?交流评价。先得出谁的身高?为什么?明明的身高可能是多少?你

16、是怎么样想的?出示图,学生填空完成,说明理由?动手量一量,填一填。说说你发现了什么?和同桌讨论交流动手试一试,和同桌比一比。三、巩固练习1、在( )里填上合适的长度单位(1)一枝蜡笔长10( ) (2)姐姐身高是1( )46( ) (3)一条裤子长1( ) (4)一把剪刀长13( )(5)一幢大楼高56( ) (6)一根丝瓜长60( )(7)教室门高2( ) 2.比一比,在圆圈里填上“”“”“”。21米12米 4米4厘米 20厘米2米 100厘米10米 50厘米48厘米 99米99厘米 3、将下列各长度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一排。110cm 40cm 2m 78cm 1m读一读要求?最小的是谁?(

17、1米其实就是100厘米)可以进行换算,方便比较)四、课堂作业1、先画一条长7厘米的线段,再画一条比它短2厘米的线段。2、画一条比5厘米长比6厘米短的线段。五、本课总结通过这节练习课,你有掌握了哪些本领?板书设计 练习十 1米=100厘米教学反思综合与实践我们身体上的“尺”授课时间月日教学内容书本6869页第(1)课时教材分析教学目标1.使学生初步认识一拃、一庹、一脚等“身体尺”,并用“身体尺”进行测量和估计的过程,进一步巩固对厘米和米的认识,强化已经建立的厘米和米的长度观念,提高估计物体长度的能力,感受“身体尺”的实际应用价值。2.使学生在自主测量、合作交流的过程中,进一步积累测量经验发展动手

18、能力,增强估计意识,体验参与数学活动的乐趣。教学重点能正确使用身体上的“尺”进行测量。教学难点能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身体“尺”进行测量。教学准备学生自带皮尺、卷尺或其他尺,教师准备米尺,设计学生外出测量方案。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时间课前预习1阅读书本P68,掌握一拃、一步、一庹、一脚的概念。2和父母合作,量出自己和父母的大约有多长。自己的一拃: 父母的一拃: 自己的一步: 父母的一步: 自己的一庹: 父母的一庹: 自己的一脚: 父母的一脚: 3量量1米大约有几拃?大约有几步?大约有脚长?学生通过预习,初步了解一拃、一庹、一脚、一步身体尺的意义;自己动手操作,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一、谈话导入,掌握新知。1检查课前预习。说一说一拃、一步、一庹、一脚是什么意思?2你是怎样量出自己一拃、一步、一庹、一脚的长度?师:请几个学生说一说,并量一量学生汇报预习情况,说说一拃、一步、一庹分别表示什么长度。学生活动,合作、相互测量,记录测量数据。交流测量结果。6二、自主合作,选择合适的尺。师:在没有尺这个测量工具,对测量的结果又要求不准确时,我们可以用身体“尺”解决生活中的一些问题。1提出问题:量课桌的长,你准备选择哪种身体“尺”?(1)组织讨论(2)小结:用拃能估测课桌大约多长。(3)同桌合作,共同测量。2提出问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