练习马克思主义哲学期末考试练习及答案_第1页
练习马克思主义哲学期末考试练习及答案_第2页
练习马克思主义哲学期末考试练习及答案_第3页
练习马克思主义哲学期末考试练习及答案_第4页
练习马克思主义哲学期末考试练习及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练习马克思主义哲学期末考试练习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哲学基本问题的内容是A.哲学与人类生存活动之间的内在联系问题B.人与周围世界的基本联系问题C.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D.关于人的本质问题1.C2、马克思主义认为,哲学是A.自发的世界观和方法论B.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C.世界观的理论体系D.科学之科学2.C3、对哲学基本问题的回答是划分哲学不同派别的依据。其中,对思维与存在是否一致这一问题的回答是划分()的依据A.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B.形而上学和辩证法C.可知论和不可知论D.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3.C4、划分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的根据是A.是否承认社会历史的规律性B.是否承认阶级斗争C.是

2、否承认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D.是否承认社会意识的能动作用4.C5、列宁对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范畴的定义是通过A.物质和意识的关系界定的B.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界定的C.主体和客体的关系界定的D.一般和个别的关系界定的5.A6、马克思主义认为,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A.实践性B.运动性C.物质性D.客观性6.C7、一代伟人毛泽东的诗句“坐地日行八万里,隔天遥看一千河”反映的哲学观点是A.物质运动的客观性和时空的主观性的统一B.物质运动无限性和有限性的统一C.时空的无限性和有限性的统一D.运动的绝对性和静止的相对性的统一7.D8、列宁说:“除了运动的物质以外,世界上什么也没有。”这表明A.世界上只有

3、物质没有意识B.物质和运动不可分割C.运动是世界的本原D.世界上的任何东西都是物质8.B9、哲学是世界观的理论体系。以下观点错误的是A.哲学是对人与世界关系的宏观的把握B.哲学是对人与世界关系的总体的把握C.哲学是对人与世界关系的具体的把握D.哲学是对人与世界关系的系统的把握9.C10、明代的王守仁认为:“人者,天地万物之心也;心者,天地万物之主也。心即是天,言心则天地万物皆举之矣。”这一观点属于A.主观唯心主义B.朴素唯物主义C.辩证法唯物主义D.客观唯心主义10.A11、“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这说明A.意识对物质有反作用B.物质决定意识C.量变和质变的关系D.道德和意识的关系

4、11.B 12、只有发展才能产生新事物,发展的本质是A.无序B.联系C.前进D.创新12.D13、对“失败是成功之母”理解正确的有A.失败之后一定会成功B.成功之前必然会经历失败C.要从失败走向成功,需要具备一定的条件D.失败与成功是一致的13.C14、“旧唯物主义是半截子的唯物主义”,这是指A.旧唯物主义是形而上学的唯物主义B.旧唯物主义在社会历史观上是唯心主义C.旧唯物主义是机械唯物主义D.旧唯物主义是割裂了运动与静止的辩证法14.B15、既是自然界与人类社会分化统一的历史前提,又是自然界与人类社会统一起来的现实基础是A.运动B.实践C.精神生产D.物质生产15.B16、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事

5、物发展的规律是A.思维对事物本质的概括和反映B.用来整理感性材料的思维形式C.事物内在的本质和稳定的联系D.事物联系和发展的基本环节16.C17、有一首描述在战争中缺了钉子的马掌会导致国家灭亡的童谣:“钉子缺,蹄铁卸,战马蹶;战马蹶,骑士绝;骑士绝,战事折;战事折,国家灭。”这首童谣包含的哲学原理是A.事物是普遍联系的B.事物是变化的C.事物的现象是本质的表现D.事物的量变引起质变17.A18、“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这两句诗包含的哲学道理是A.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B.事物是本质和现象的统一C.事物的发展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D.新事物代替旧事物是事物

6、发展的总趋势18.D19、中国古代哲学家公孙龙“白马非马”之说的错误在于割裂了A.内因和外因的关系B.矛盾统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C.矛盾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关系D.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19.D20、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是A.一分为二B.运动就是一切C.坚持斗争就能发展D.具体问题具体分析20.D21、克隆技术的发展,既给人类带来了方便,同时也带来一些道德上的困惑。要正确认识克隆技术带给人类的影响必须坚持A.本质和现象的统一B.必然性和偶然性的统一C.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D.矛盾双方同一性和斗争性的统一21.C22、区分量变和质变的标志是看A.事物的变化是否巨大B.事物的变化是否能够感知C.

7、事物的某些属性是否发生了变化D.事物的变化是否超出度的范围22.D23、辩证法的否定即“扬弃”,它的含义是指A.抛弃B.事务中好的方面和坏的方面的组合C.纯粹的否定D.既克服又保留23.D24、唯物辩证法的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A.方向和道路B.形式和状态C.结构和功能D.源泉和动力24.A25、唯物辩证法认为,否定之否定的过程是A.事物周而复始的自我循环B.事物相互转化与无穷发展C.事物自我发展、自我完善的过程D.经过两次否定再回到出发点的运动25.C26、主观辩证法与客观辩证法的关系是A.反映与被反映的关系B.唯心主义与唯物主义的关系C.抽象与具体的关系D.唯心辩证法与唯物辩证法的

8、关系26.A27、对于同一事物,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反应,这说明A.意识是主体的自由创造B.意识不受客体影响C.意识受主体状况的影响D.意识的内容是可观的27.C28、“历史是逻辑的基础,逻辑是历史的修正”,这一观点是A.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B.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的观点C.片面强调逻辑重要性的观点D.割裂历史与逻辑统一的观点28.B29、“从个别到一般,从一般到个别”的思维方法是A.归纳与演绎B.分析与综合C.抽象到具体D.实践到认识29.A30、辩证思维方法从抽象上升到具体的过程是A.从实践到认识的过程B.从认识到实践的过程C.思维生成现实具体的过程D.在思维中形成“多种规定的统一”的过程30.D3

9、1.一位乡村干部对江泽民说“大灾不可怕,就怕精神垮,只要精神不滑坡,办法总比因难多”。江泽民听后连连称赞道:“说得好,我们就要有这股劲头。”这股劲头A.体现了意识对事物发展的决定作用B.体现了认识对实践的反作用C.体现了客观规律对人的制约作用D.体现了人的主观能动性D32.要命令自然,就必须服从自然。对这句话理解正确的是A.只有命令自然才能服从自然B.按规律办事则事倍功半C.发挥主观能动性受客观规律和客观条件的制约D.否定了人的主观能动性,人变成了自然的奴隶C33.同样是对引力规律的运用,有人用它来发射气象卫星,进行科学实验;也有人用它来发射间谍卫星进行核军备竟赛。这表明A.人的主观能动性的性

10、质决定规律发生作用的性质B.规律就其本质来讲,具有二重性C.规律的客观性受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制约D.人们的利益出发点制约主观能动性的发挥D34.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人们主观能动性发挥的程度以及取得的效果如何,归根到底要取决于A.客观条件是否充分具备B.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能力的大小C.人们对客观规律的认识和利用程度D.人们的决心、意志和干劲如何C35.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利益出发点问题,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我们认识活动和改造活动的正确价值取向应当是A.有益于人民、国家和集体的利益B.有益于克服不利因素对人类的影响C.有益于个人才智和身心健康发展D.有益于掌握客观事物的发展规律A36、“揠苗助长”却事与

11、愿违,“庖丁解牛”则事半功倍。这两个寓言故事所反映出的不同结果共同说明 ( )A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有反作用B人具有主观能动性,可以创造和利用规律C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以尊重规律为基础D不同的人对同一事物有不同的反映C 37、关于条件,规律和主观能动性的关系,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条件不具备,需要发挥主观能动性去创造条件,具备了一定条件,才能按客观规律办事B条件具备了,人们就能按客观规律办事,不需要发挥主观能动性 C人们按规律办事,要受到条件的限制,发挥主观能动性是无用的 D 规律的存在并且发生作用是无条件的,而人们发挥主观能动性,是有条件的,是受物质条件制约A38、地震给人类带来的灾害是巨大

12、的,为了预防地震,许多国家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进行研究,但迄今为止人们还不能准确地预报地震。这说明 ( )A人们在规律面前是无能为力的B人类的认识能力是有限的C规律的存在和发生作用是有条件的D人们对规律的认识和利用不是轻而易举的D39、“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这体现的哲理是 ( )A人的活动具有主观能动性B客观条件给人发挥主观能动性提供了广阔的余地C客观规律会妨害主观能动性的发挥D要认识事物和改造事物,就必须用一定条件作用于该事物D40、 “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的态度,从哲学上讲是(1)夸大主观能动性的唯心主义(2)只承认客观条件决定作用的形而上学唯物主义(3)强调了客观

13、规律性和主观能动性的辨证统一(4)强调物质和意识辨证关系的辩证唯物主义A(1)(2) B(3)(4)C(1)(3) D(2)(4)B41、1997年5月,IBM计算机公司新研究的一台取名为“深蓝”的电脑,在与世界象棋冠军卡斯帕罗夫进行的世界象棋比赛中,战胜了卡斯帕罗夫,引起国际社会及科技界人士的震动。这一现象()A、表明人给物赋予人的能动性思维B、说明智能机器将在一切领域取代人类C、否定了意识对物质的依赖性D、说明了人的主观能动性得到了发展和提高,恰恰是人类认识和改造世界的能力提高的结果D42、古希腊德尔菲神殿的墙壁上刻着一句这样的话“人啊!认识你自己。”对此正确的理解是()A、人类不应该认识

14、客观世界B、人类只应该认识人类自身世界C、人类在认识客观世界的同时,还应该认识人的特点、作用、属性、能力和要求D、人类应该认识作为生理意义上的人自身C二、多项选择题1、唯物主义的三个发展阶段是A.旧唯物主义B.朴素唯物主义C.新唯物主义D.形而上学唯物主义E.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BDE2、“物质两种存在形式离开了物质,当然都是无,都是指在我们头脑中存在的观念抽象”,这句话说明A.时间和空间是客观的B.时间和空间是物质的存在形式C.要以时间、地点为转移,具体问题具体分析D.时间和空间离开物质只是形式E.时间和空间是绝对的,又是相对的AB3、我国古代哲学家王夫之认为:“动静者,乃阴阳之动静也

15、。”“皆本物之固然。”“静者静动,非不动也。”“静即含动,动不含静。”“动、静,皆动也。”这在哲学上表达了A.运动和静止都是物质的固有属性B.静止是运动的特殊状态,是缓慢不显著的运动C.运动和静止是辩证统一的D.运动是静止的总和E.静止是相对的,运动是绝对的ABE4、实践是人的生存方式,是指A.实践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基础B.在实践中形成人的本质和一切社会关系C.实践是一切生命的存在形式D.实践是人类特有的活动E.实践是社会历史的主体ABD5、下列选项中,体现发展的实质的有A.因祸得福,福祸相依B.无产阶级专政代替资产阶级专政C.培育出新优质品种D.原始社会的公有制经过私有制到社会主义的公有制E

16、.小鸡破壳而出BCDE6、某山村小镇自20世纪70年代发现矾矿以来,办了三个矾矿厂。由于没有严格的环境保护措施,每天排出大量矿烟,致使村民中大多数人患有呼吸道疾病和皮肤病。这一做法从哲学上看违背了A.事物的发展是一个过程B.事物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C.事物运动发展的道理D.事物联系复杂多样性的原理E.事物普遍联系的原理DE7、矛盾同一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表现为A.矛盾双方在相互依存中得到发展B.矛盾双方竞争增高,此消彼长C.调和矛盾双方的对立D.规定事物发展的基本趋势E.矛盾双方相互吸取有利于自身发展的因素ADE8、下列那些说法是对矛盾特殊性原理的具体运用A.对症下药,量体裁衣B.欲擒故纵,

17、声东击西C.物极必反,相反相成D.因时制宜,因地制宜E.打蛇要打七寸AD9、下列工作方法体现了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的有A.抓典型B.欲擒故纵C.一切经过实践D.一般号召和个别指导相结合E.牵牛要牵牛鼻子ACD10、下列思想体现了中国传统哲学矛盾观的是A.一分为二B.合二为一C.万物莫不有对D.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E.左右相生,有无相对ABCDE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是指君子在人际交往中能够与他人保持一种和谐友善的关系,但在对具体问题的看法上却不必苟同于对方;所谓“同而不和”则是指小人习惯于在对问题的看法上迎合别人的心理、附和别人的言论但在内心深处却并不抱有一种和谐友善的态度

18、。 11、下列例子中表现了否定之否定规律的是A.冰水汽B.团结批评团结C.光的微粒说光的波动说光的波粒二象性D.麦种麦苗麦粒E.古代朴素唯物主义与辩证法自发的结合近代唯物论辩证法的分裂现代辩证法与唯物主义的自觉结合ABCDE12、下列格言中或成语中,体现质量互变规律的有A.九层之台,始于垒土B.有无相生,前后相随C.月晕而风,础润而雨D.千里之堤,溃于蚁穴E.千里之行,始于足下ADE13、古语说:“奢靡之始,危亡之渐。”这句话是说,奢靡逐步发展会导致危亡。其中包含的哲学道理有A.现象是本质的外部表现B.可能会转化为现实C.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D.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E.特殊性中包含着普遍性CD

19、14、下列现象属于量变引起质变的有A.生产力的增长引起生产关系的变革B.物体由于量的不同而区分不同的体积C.在一定温度下鸡蛋孵出小鸡D.由遗传和变异的矛盾引起旧物种到新物种的变化E.十月怀胎,一朝分娩ACDE15、辩证的否定是A.事物的自我否定B.事物发展的环节C.事物联系的环节D.扬弃E.事物彻底的否定ABCD16、下列命题蕴含着中国传统哲学中否定之否定规律思想的是A.不平不陂,无往不复B.将欲弱之,必固强之;将欲废之,必固兴之C.荣枯代谢而弥见其新D.和实生物E.极高明而到中庸ABC17、割裂事物发展过程中的前进性和曲折性会导致A.直线论B.激变论C.突变论D.循环论E.庸俗进化论AD18

20、、“脱离了整体的手是名义上的手”说明了A.整体依赖于部分B.部分依赖于整体C.整体是部分之和D.整体大于部分之和E.脱离了整体的部分就丧失了原有的性质和功能BE19、“如果偶然性不起任何作用的话,那么世界历史就会带有非常神秘的性质”这一观点A.夸大了偶然性的作用,是唯心主义非决定论B.把偶然性和必然性的作用相混同,是相对主义的观点C.既承认偶然性的作用,又承认必然性的作用,是辩证决定论的观点D.说明事物发展是必然性和偶然性综合作用的结果E.必然性寓于偶然性之中,偶然性背后隐藏着必然性CDE20、社会规律是人们自己的“社会行动的规律”,这是因为A.人是社会历史的主体B.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C.

21、历史发展方向是由人的思想和行动决定的D.人既是历史的“剧作者”,又是历史的“剧中人”E.社会规律存在和实现于实践活动之中ABE21哲学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它包括下列方面:A.物质和意识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B.世界是否辩证发展的问题C.物质世界能否为人们所认识的问题D.世界的本原是一个还是多个的问题E.世界是否普遍联系的问题AC 22所有唯物主义都主张:A.世界是可知的B.世界是不可知的C.世界是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的D.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E.物质是世界的本质ADE 23唯物主义哲学的历史发展出现过三种主要形态即:A.古代朴素唯物主义B.庸俗唯物主义C.辩证唯物主义D.近代形而上学的

22、唯物主义E.原子唯物主义 ACD 24.凡是运动都是物质的运动,是指:A.一切形式的运动都有自己的物质主体B.社会运动也离不开自己的物质主体一生产方式C.没有脱离物质运动的纯粹的精神运动D.万物都在运动,但只是在概念中运动E.存在脱离运动的物质ABC 25.意识的本质是:A.人脑的机能 B.人脑分泌的特殊物质C.人脑中进行的各种生理过程D.对客观存在的反映E.意识是社会的产物AD 26、在实际工作中,既要反对把人变成规律的奴隶的消极坐等的机械论、宿命论;又要反对不讲科学,不顾客观规律的冒险蛮干的主观主义。因为这两种做法都是( )A、否认了规律的客观性,夸大了人的主观能动性B、割裂了客观规律和主

23、观能动性C、割裂了物质决定意识和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的关系D、否认了人的主观能动性,片面强调了规律的客观性BC27、揠苗助长的寓言故事的哲学寓意是( )A、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前提B、客观规律始终制约着主观能动性C、不同的能动性带来的结果不同D、违反客观规律,就要受到规律的惩罚ABCD28、人们要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必须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其发挥的基础是( )A、要善于观察,勤于思考B、要具有顽强的拼搏精神和创新精神C、承认规律的客观性,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D、尊重客观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CD 29、在实际工作中,既要反对把人变成规律的奴隶的消极坐等的机械论、宿命论;又要反对不讲

24、科学,不顾客观规律的冒险蛮干的主观主义。因为这两种做法都是( )A、否认了规律的客观性,夸大了人的主观能动性B、割裂了客观规律和主观能动性C、割裂了物质决定意识和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的关系D、否认了人的主观能动性,片面强调了规律的客观性BC不定选题30、揠苗助长的寓言故事的哲学寓意是( )A、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前提B、客观规律始终制约着主观能动性C、不同的能动性带来的结果不同D、违反客观规律,就要受到规律的惩罚ABCD不定选题3、人们要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必须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其发挥的基础是( )A、要善于观察,勤于思考B、要具有顽强的拼搏精神和创新精神C、承认规律的客观性,

25、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D、尊重客观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CD不定选题31、在实际工作中,既要反对把人变成规律的奴隶的消极坐等的机械论、宿命论;又要反对不讲科学,不顾客观规律的冒险蛮干的主观主义。因为这两种做法都是( )A、否认了规律的客观性,夸大了人的主观能动性B、割裂了客观规律和主观能动性C、割裂了物质决定意识和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的关系D、否认了人的主观能动性,片面强调了规律的客观性BC32、“审时度势”、“运用之妙,存乎一心。”这说明()A、人的主观能动性受客观条件制约B、人的主观能动性能够分析客观存在的条件C、发挥主观能动性在实践活动中能获得最佳效果D、发挥主观能动性在实践活动中能更好地利

26、用有利条件BCD33、在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十分强调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这段话的哲学依据是()A、意识对物质的反作用有两重性B、正确的意识对事物的发展有巨大促进作用C、必须重视和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D、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良好的精神状态是十分重要的ABCD34、在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十分强调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这段话的哲学依据是( )A、意识对物质的反作用有两重性B、正确的意识对事物的发展有巨大促进作用C、必须重视和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D、在认识世界和改

27、造世界的过程中,良好的精神状态是十分重要的ABCD说一说:(1)牛的作用是什么?(2)那两位拉车的人有没有发挥主观能动性,其最终效果如何?(3)这一结果说明了什么问题?试分析“人工增雨”所体现的哲学道理。(1)事物运动是有客观规律的。人能够发挥主观能动性,认识和利用规律,预见事物发展的趋势和方向,指导实践世界,为人类造福。(2)在认识大气运动的规律的基础上,人们进行人工增雨,以缓解旱情。正确处理了规律客观性与主观能动性的关系。(意识的能动作用) 古语说:“谋事在人,成事在天。”试用这里所学的观点,指出其合理之处。想一想 分析: (1)“谋事在人”,是说人们想达到改造世界的目的,必须充分发挥的人

28、的主观能动性。(2)但客观规律和客观条件制约着主观能动性的发挥,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所能达到的深度和广度,一方面与人们掌握的规律有关;另一方面又受到现实条件的制约。因此,把“成事在天”中的“天”理解为客观规律或者客观条件则是正确的命题。(3)如把“成事在天”中的“天”理解为“上帝”或“神”则是错误的,属于唯心论的观点。“人定胜天”(1)“人定胜天”中的“人定”是指“人谋”, “人定胜天”所要说明的是,人的意志和力量可以战胜自然。(2)这一命题有一定道理。因为它看到人在客观规律面前具有主观能动性。如果从这一角度审视,该命题是成立的。世界上虽还有未被人们认识和改造的事物,但却没有不可认识和不可改

29、造的事物。 (3)对这一命题的肯定应是有条件的,不能绝对化。一方面,每代人认识和征服自然的能力是有限的,看不到客观历史条件对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制约,就易犯主观唯心主义的错误。另一方面,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必须建立在尊重和运用客观规律的基础上,只有当人的认识和行为符合客观规律时,并具备了一定的条件,方能“胜天”,反之,人不仅不能“胜天”,还会受到规律的惩罚。(4)所以,单纯地强调:“人定胜天”是片面的。 辨析题:劈柴不照纹,累死劈柴人”这句俗语正确地揭示了客观规律性和主观能动性的关系(1) “劈柴不照纹”它告诉我们尊重客观规律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基础和前提,做任何事,如果不尊重规律,盲目地发挥主观

30、能动性,必然劳而无功。(2)但若认为这就正确地揭示了客观规律性和主观能动性的关系,则是片面的,它没有反映出按规律办事,离不开发挥主观能动性的道理。(3)人们办事情的过程,就是按规律 办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的过程,只有把这两者统一起来,才能把事情办好。 如何理解成语“审时度势”、“运用之妙,存乎一心”? 这两个成语说明主观能动性对制约它的条件不是完全被动的,它能够分析条件,发挥有利条件的作用,限制或排除不利条件的影响,以达到活动的最佳效果。“皮匠和和尚” 三个皮匠结伴而行,途中遇雨便走进一间破庙。恰巧小庙里也有三个和尚,他们看这三个皮匠,气就不打一处来,质问道:“凭什么说三个臭皮匠胜过一个诸葛亮?

31、凭什么说三个和尚无水喝?要修改辞典,把谬传千古的偏见颠倒过来!” 尽管皮匠们谦让有加,和尚们却非要“讨回公道”不可。官司一直打到上帝那里。 上帝一言不发,把他们分别锁进两间神奇的房子里只见房子阔绰舒适,生活用品一应俱全;内有一口装满食物的大锅,每人只发一只长柄的勺子 三天后,上帝把三个和尚放出来。只见他们饿得面黄肌瘦,皮包骨头,有气无力,上帝奇怪地问:“大锅里有饭有菜,那么为啥不吃东西?”和尚们哭丧着脸说:“我们每个人手拿的勺子,柄太长送不到嘴里,大家都吃不着啊!” 上帝嗟叹着,又把三个皮匠放出来。只见他们精神焕发,红光满面,乐呵呵地说:“感谢上帝,让我们尝到了世上最精美的佳肴!”和尚们不解地

32、问:“你们是怎样吃到食物的?”皮匠们异口同声地回答说:“我们是互相喂着吃的!”?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怎样的道理呢?分析: 哲理: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受到客观条件的制约,但客观条件却又给人发挥主观能动性提供了广阔的余地。皮匠们“审时度势”“运用之妙,存乎一心”。虽然勺柄太长,不好往自己嘴里喂,就往同伴嘴里喂,相互都吃得饱饱的。他们善于分析条件,发挥有利条件的作用,限制和排除不利条件的影响,达到了活动的最佳效果。而和尚们在现实条件面前束手待毙,无能为力。没有分析条件、利用条件,而最终导致了忍饥挨饿的结局。所以,不顾实际任意发挥主观能动性是错误的。但那种认为客观条件会妨碍发挥主观能动性,人在客观条件

33、面前无能为力,从而放弃主观能动性的观点是错误的。辨析:“心想事成”。“心想”即认识世界的活动;“事成”是指成功地改造世界。对心想能否事成要作具体分析。在肯定物质决定意识的前提下,使主观符合客观,并把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结合起来,通过实践改造世界,“心想”才能“事成”。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要受客观规律和物质条件的制约,如果光凭良好的主观愿望,不从实际出发,不按客观规律办事,甚至盲目蛮干,“心想”就不能“事成”;如果只想不做,即使是符合客观实际的“心想”,也不可能变为现实。不加分析地、笼统地说“心想事成”是不科学、不准确的。1、世界统一于存在。第一,这是德国哲学家杜林提出的错误命题。它掩盖了

34、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对立。“存在”是一个缺少具体规定性的模糊不清的概念。不同派别的哲学家,对“存在”可以做出不同的解释。神学理解的存在是上帝,唯心主义理解的存在是精神,唯物主义理解的存在是与思维相对应的客观物质世界。要对世界统一性问题作出科学回答,必须抛弃“世界统一于存在”这类模棱两可的提法。第二,辩证唯物主义把对世界统一性问题的论证牢固地建立在科学和哲学的发展基础上。科学和哲学的长期、持续发展证明,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世界是物质的多样性的统一,意识只不过是物质的产物、属性和机能。这才是彻底的唯物主义一元论的观点。第三,认为“世界统一于存在”,不仅不能把唯心主义宗教神学与唯物主义区

35、别开来,反而抹煞了它们之间的对立2、脱离物质的运动和脱离运动的物质都是不可想象的,因此,运动就是物质,物质就是运动。第一,脱离物质的运动和脱离运动的物质都是不可想象的,这一论断非常正确,充分反映了物质和运动不可分割的联系,但因此把二者等同起来,说物质就是运动,运动就是物质,则是不正确的。第二,物质和运动不可分,但并不是说二者没有区别。物质是标明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运动则是表明这个客观实在是怎么样的一个哲学范畴;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它是一切变化的主体,运动不过是作为物质的根本属性而存在着。由此可见,物质与运动不可分同物质与运动是否等同是两个问题,不容混淆,不能把物质的属性,

36、即使是根本属性同物质本身等同起来。犹如我们说铜具有导电性,但不能说导电性就是铜。3、实践是人的存在方式。实践是人的存在方式,是说实践规定了人的本质,人只有通过实践才称其为人,才表现为人,才能生存和发展。具体表现在:第一,实践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前提。人类生存的第一个前提就是必须能够生活,所以人类的第一个历史活动,就是“生产物质生活本身”。正是这种实践活动不断地创造着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根本条件。第二,人的意识是在实践中生成、实现和确证的。正是在实践过程中产生了人的意识,使人的生命活动成为有意识的生命活动,人才成为有意识的社会存在物。第三,人的本质是社会关系的总和,而人类活动方式的一切社会关系都是在实践

37、活动中生成的。人在实践活动中“创造、生产人的社会关系、社会本质”从而使自己成为社会存在物。第四,人在实践活动中把自己从动物界提升出来,创造出了人之为人的一切特征。所以,实践构成人类的特殊生命形式4、和谐意味着矛盾双方的绝对同一。第一,从哲学上讲,和谐包含着矛盾双方互相联系、互相依存的思想,强调平衡、协调、合作,体现包容万物、兼收并蓄的博大精深。但和谐并不意味着矛盾双方的绝对同一。“和”是事物多样性的统一,不同的成分、不同的事物在统一体内达到的一种平衡的状态,而在这种状态下,事物可以实现自身发展。和谐的本质就在于协调多种因素的差异,发挥各种要素的效能,促进优势互补,推动事物的发展。第二,矛盾既有

38、统一性又有斗争性,和谐是矛盾统一体同一性的表现。和谐是肯定对立面的同一因素。虽然对立面双方互相排斥、彼此相克,但对立面双方都包含彼此一致的方面,双方可以通过相同的、一致的东西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共同存在,共同发展1、唯物主义都承认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第一,唯物主义都承认物质决定意识,物质是世界的本源。但马克思主义以前的旧唯物主义则是“半截子”唯物主义:它们在自然观上是唯物主义,一到社会历史领域,就陷入了唯心主义,认为是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第二,只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揭示了人类实践的客观实在性,认为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正确指出了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2、新出现

39、的事物必定战胜旧事物第一,判定新旧事物的标准不是事物表面形式,不能根据它在时间上出现的先后下结论,因为新产生的不一定都是新事物;也不能根据它的形式是否新奇,是否具有新特点来判断,新奇的和具有新特点的事物,未必都是新事物;还不能根据它的力量是否强大,是否完善来肯定,因为新事物有一个发展过程,总是要经历一个由弱小到强大,由不完善到较完善的过程。第二,区分新旧事物的根本标志是看它是否符合事物发展的必然趋势,是否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广阔的发展前途。所以,应为新事物必定战胜旧事物3、马克思主义是为所有阶级服务的第一,我们说马克思主义具有世界性,是指马克思主义作为普遍真理具有世界历史意义,但决不能因此把马克

40、思主义看成是超阶级的,是为所有阶级服务的。尽管历史发展过程中,资产阶级为了维护自己的统治,不得不利用马克思的一些理论为自己的统治服务,但那是不得不顺应历史发展趋势的表现,不意味着资产阶级已经改变了剥削的本性,不意味着马克思主义已经成为资产阶级的指导思想,所以不能得出马克思主义是为所有阶级服务的结论。第二,马克思主义是在无产阶级革命实践中产生发展起来的,是无产阶级根本利益的科学表现。鲜明的阶级性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根本特性。早在马克思主义创立之时,马克思就旗帜鲜明地宣布,自己的理论是为无产阶级服务的,是无产阶级认识和改造世界的思想武器。因而,只要人类还存在私有制,无产阶级的使命还没有完成,马克思主

41、义就只能是无产阶级的思想体系,不可能为所有阶级服务。只有当人类进入无阶级社会,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才真正地为全人类服务。国际空间站太阳能电池板完全展开12月5日,美国“奋进”号航天飞机上的宇航员3日给国际空间站安装的一对翅膀状太阳能电池板完全展开。起初,这对太阳能电池板只有一侧完全展开,另一侧则因计算机软件出现问题而一度未能展开。图为完全展开的空间站左侧太阳能电池板。思考:上述材料你认为包含了哪些哲学道理?1、事物是变化发展的。2、规律是客观的,但人类是可以认识和利用的。3、科学对事物发展具有巨大的促进作用。 浙江苍南县的炼矾业始于明朝洪武年间至今已有600多年的历史。近几年来,当地炼矾的规模

42、不断扩大,然而炼矾始终沿用原始的落后工艺。造成污染严重。浓烟滚滚,白浆横流,废渣成山,使山青水秀的福鼎市前歧镇千亩良田废弃,万亩海域无鱼。夏季洪水季节还时时受到洪灾的威胁。全镇11个行政村一万多人长期饱受矾矿“三废”污染之苦。 运用所学有关知识并结合上述材料分析说明思考:应如何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28、运用所学知识,根据上述材料说明怎样才能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1)联系具有普遍性,坚持联系的观点。生态系统是一个密切联系的整体,其中任何一个环节的破坏都会导致整个系统的破坏。人类的行为与自然生态之间也存在密切联系,对自然的破坏是造成灾难加剧的原因。因此,人类在改造自然的同时,必须注意保护自

43、然、保护环境。(2)世界上的一切事物是变化和发展的,发展是新事物代替旧事物。要坚持发展的观点。过去只重视眼前利益而忽视长远利益,对自然的掠夺式开发、利用,造成了人类生存环境的恶化。因此,在发展经济时,既要考虑当前利益,更要重视长远发展需要,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3)规律具有客观性,要尊重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生态规律是客观的,由于长期忽视生态规律而掠夺式开发利用,造成自然灾害加剧,这就是自然规律对人的惩罚。因此,要改造自然,首先必须尊重自然。(4)意识反作用于物质,正确意识促进事物发展,所以坚持以正确意识为指导。人的行为都受人的思想支配。由于对自然规律认识上的盲目性以及片面追求经济利益的错误思

44、想,导致破坏自然生态环境的错误行动。由砍树到栽树、绿色潮流的兴起,表明人们认识的提高。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必须提高人们对自然界、对人与自然关系的认识,在科学理论的指导下有效的改造自然,实现自然与人类社会的共同发展。(5)因果联系。请您思考面对滔滔洪水,人会怎么办?动物会怎么办? 人 动物人会积极思考洪水的成因和成功地战胜洪水的办法,积极地同洪水搏斗,不达目的决不罢休。动物只会逃生。人会“想问题”:即人能有意识、有计划、有目的地进行认识世界活动,和认识世界的能力。这种能力表现在两个方面(见课本P3页)人的主观能动性的第一个方面人类认识世界的能力以及人们在社会实践的基础上能动地认识世界的活动,突出地表现为我们通常说的“想”。请您思考面对滔滔洪水,人会怎么办?动物会怎么办? 人 动物人会利用对“水”的规律性的认识作为行动向导,并付诸于实践,以达到变害为利的目的。动物只会逃生。人会“办事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