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精品文档小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特点心理学小学生,指正在接受小学基础教育的学生,其年龄一般在612岁之间。在心理发展的健康问题上,小学生有以下几点是比较突出的。首先,学习适应能力对小学生的心理健康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从上学的第一天起,小学生便开始有了特殊的社 会责任和义务一一学习。学习是小学生培养自己良好心理品质的主要途径,是在世界上求得生存的一种手段,也 是他们的最大任务。但小学生要顺利完成学习任务,一方面,必须在生活习惯、情感、意志、智力等方面能够适 应学习活动的组织形式和内容,否则,将很容易出现学习心理障碍。另一方面,在从事学习活动的过程中,他们必须遵守成人社会所制定的规则,并按照成人社会的
2、要求去培养自己的身心素质,掌握基础文化科学知识。由于 成人们所制定的规则和提出的要求,不可能时时刻刻都符合每一个小学生心理发展的实际情况,而是存在不同程 度的适应性差异。这种适应性的差异如果超过了心理可容度,即有可能引起小学生一系列心理健康问题的出现。这一点,可从我国传统的应试教育及不当的教育方法所造成的许许多多小学生心理障碍事件中得到说明。其次,智力的发展仍然是构成小学生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之一。这不仅指智力发展正常与否,智力发展本身即可 用作评判小学生的心理是否健康的重要标准,而且,儿童心理学和教育心理学的一些研究表明,小学生的许多心 理疾病的发生都与其智力的发展低下相关。对于小学生来说,智
3、力的发展既是他们完成学习任务的基础,同时也 是影响其他心理成分的形成和发展的重要因素。虽然经过幼儿期的发展历程,小学生大都已具备了接受小学义务 教育的初步能力,但许多重要的智力成分如抽象思维等,还处在形成阶段。这些智力成分如果不能顺利地培养起 来,其个性就很难向去自我中心阶段发展,因而不利于良好个性品质的形成。第三,小学生自我认知能力的发展,是影响他们获得良好社会性发展的核心因素。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罗杰斯 认为,自我认识能力的发展对生活的一切方面具有深远的影响。成长中的儿童需要逐步认识到真实自我与理想自 我之间的差异。缩小这一差异的成功努力会促进积极的自我概念的发展,但过分严重的或不现实的自
4、我意象差异 时常与否定、压抑和精神障碍相关。另一位心理学家罗碧凯斯进一步认为,儿童社会性发展的一个基本条件,是自我认知同他人理解之间能够逐步达到平衡。如果一个儿童的自我认识能力比较差,不能对自己作出切合实际的认识,就很难完成角色识别与角色定位,其社会化发展也就失去了赖以存在的基础和根据。显然,这将影响小学 生良好人际关系能力的形成和发展。第四,小学生情绪具有不稳定性的特点。心理学家比斯库认为,儿童是在不断学习、判断和感受的人,他们的情绪常常是无意义的,需要将认知理解和对行为的感受以及社会常模的特征综合起来,以便被习得、被解释为自我 与他人的关系之表现。由于理智感尚待形成,作为驾奴情绪的情感主要
5、由情景决定,波动性大,不能自觉地、灵 活地控制自己的情绪,因而使情绪表现出不稳定的特点。第五,小学生的自我控制能力还处于微弱状态。同情绪的不稳定性相联系,小学生的意志品质,如自觉性、自制性、坚持性等品质尚在形成中, 不能有效地作用于自我控制,这使得自我控制能力仍然处于比较差的状态。因此,小学生容易发生异常行为,并表现出某些心理障碍,如多动症、品德不良等。一、小学生的认知发展特点1、小学生观察和观察力的特点小学生的观察认缺乏系统性的知觉发展到有目的、有顺序的知觉小学生尤其是低年级的学生,观察事物时常是杂乱无章的,缺乏系统性和目的性,观察时受兴趣和情绪的影 响很大,不能持续很长时间,有时常常偏离观
6、察的主要目标。小学生的观察从模糊笼统的知觉发展到比较精确的知觉小学低年级学生观察事物时,常常模糊不清,这和认识过程的发展有联系。低年级学生知识比较贫乏,观察1欢迎下载精品文档 欢迎下载事物时容易泛化,所以模糊不清,特别是对一些相类似的事物容易混淆。随着年龄的增长,知识逐渐丰富, 他们的观察才能由泛化到分化,比较精确地分辨事物。他们在知觉和观察过程中的另一问题是:不能把主要 的事物和次要的事物分开,有时只抓住次要的事物,而把主要的事物忽略了。2、小学生注意力的特点(I )无意注意仍起着主要作用,有意注意正在发展对小学生来说,在学习过程中,教学手段的直观性、教师声情并茂的语言、对课业本身的兴趣等都
7、能引起小 学生的注意,这些都是无意注意的范畴。由于小学生主导活动不断发生变化,从无目的的游戏到有目的、有 要求的学习,所以他们的无意注意已无法适应新要求,这一矛盾必然使小学生的注意力逐渐从无意注意向有 意注意过渡。注意的集中性和稳定性差注意的集中性即注意指向一定事物时聚精会神的程度。由于小学生神经系统发育的特点,他们的注意力不易 集中,很容易被感兴趣的事物所吸引而转移注意力,对于比较抽象的教学活动,注意集中就比较困难。注意的稳定性,指在一定时间内把注意保持在某一事物或活动上。关于注意保持的时间问题,有些心理学家 认为:710岁儿童可以连续集中注意 20分钟,10- 12岁儿童约25分钟,12岁
8、以上约30分钟。注意的分配和转移力不强小学生在上课的同一时间内,既要用眼、用耳,还要动脑、动手,这就需要注意的分配。但是,小学生不善 于分配注意力。对刚入学的学生,听讲和抄写不应同时进行。只有当抄写已成为他们较熟练的技巧之后,才 有可能同时进行。注意范围较小注意范围大小,是指在同一时间内能看到(听到)事物的多少,它主要取决于个体过去的经验。小学生经验 少,注意范围比成人狭窄。3、小学生记忆力发展的特点小学生的机械记忆仍然占主要地位,意义识记开始发展,随着年龄增长,形象记忆发展变慢,抽象记忆发展 变快。年级越低,形象记忆越高于抽象记忆,年级越高,形象记忆和抽象记忆两者效果越接近。4、小学生想像力
9、的发展有意想像增强H小学低年级学生的想像具有学前儿童想像的特点,仍以无意想像为主。到了小学中、高年级,儿童再造想像 的内容趋于完整,有意想像的成分大大增加,其精确度亦明显提高。想像更富于现实性学前儿童的想像往往与现实不符, 有时会出现想入非非”的空想。小学中、高年级学生的想像就更接近现实。想像的创造成分增多小学低年级学生再造想像的成分占较大比例。随着他们的活动不断增多,经验逐渐丰富以及认识能力的提高,大脑中的表象越来越多,因而想像的创造城分逐渐增力Db、小学生思维发展的特点1、具体形像思维为主小学生思维的基本特点是,从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逐步过渡到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要形式。我国心理学者的研
10、究发现,小学四年级之前,儿童的思维一般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四年级以后,以逻辑抽象成分为 主,在整个思维的发展过程中,仍有很大的不自觉性和不平衡性。2、抽象逻辑思维的自觉性较差小学生不能自觉意识到自己的思维过程,低年级小学生尤其明显。例如,语文阅读中,默读比朗读困难大, 这是因为儿童的内部言语的发育尚未成熟,而内部语言是对思维本身进行分析综合的基本条件,因此,有经 验的教师会有计划地指导学生默读课文和阅读一些课外读物。对数学应用题的解答,小学生不会说出自己的 思考过程,也就是常说的 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 ”也不习惯于自我检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若注意引导 学生在解应用题时,说出思考过程,检查一下
11、自己在解题时的思维障碍在哪里,并注意及时准确地检查作业,将有助于学生抽象逻辑思维自觉性的发展。3、抽象逻辑思维发展不平衡小学生抽象逻辑思维的发展在不同的学科中,其表现是不相同的。例如,在数学课学习中,尤其是经过系统 的小学奥林匹克数学训练的学生,可以离开具体事物进行抽象思考。但在自然课上仍停留在较具体的形象水 平上。4、思维缺乏批判性小学生的思维缺乏批判性,年龄越小的儿童越明显。他们常常不根据客观情况的变化,盲目照教师所说的每 一句话去做,以教师的言语作为衡量事物对错的推一标准。这一方面要求教师的言行要慎重,时刻考虑到如 何做有利于小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另一方面,也向教师提出了新的课题,如何使学
12、生逐步克服这种盲目性, 而多一些批判性和理性思考。培养这一能力将使学生受益终身。5、思维还缺乏灵活性小学生的思维还缺乏灵活性,他们不善于考虑条件的变化,而以旧经验解答新问题。在数学学习中,这种特 点表现最明显。一般说来儿童对熟悉的或学过的题目类型,在内容不变时能顺利解答,如果内容稍加变化, 他难以随着变化的内容而改变方法,往往照着原来的形式套做题目。随着年级、年龄的增长,知识经验的积 累,第二信号系统的发展,到了中、高年级,学生思维的惰性将逐渐减少。三、小学生的情感、个性发展特点及品描、社会发展特点(一)小学生情感发展特点在形成了一定的道德意识的基础上,在学校活动中,在人际交往中,在教育的影响
13、下,小学生情感发展体现 出新特点。1、情感内容不断丰富进入小学学习后,学校成为小学生的主要活动场所,生活接触面的扩大,环境的变化,丰富多彩的集体生活 使小学生的情感内容丰富起来,学习已经成为儿童生活的基本内容。此时,学习的成败、在集体中的地位、 与同伴的关系等,都使小学生产生各种各样的情绪体验,充实着小学生的情感世界。匚2、情感的深刻性不断增加小学生的情感不仅在内容上不断丰富,而且对于各种情绪的体验逐步深刻,尽管这些体验仍是外露的,易激 动的,但在性质上与学龄前儿童有明显不同,它逐渐与一定的人生观、世界观、行为规范、道德标准联系起 来。3、情感的稳定性日益增强在学校有组织、有计划的集体生活中,
14、小学生的情感逐渐内化、稳定,其发展进程与小学生的年龄和年级的 增长基本一致,小学生控制和调节自己情感的能力逐步增强。例如,小学生会尽量忍住自己的眼泪,不让他 人看到他所体验的恐惧;会努力掩饰由于受到教师的夸奖而感到满意的心情。4、高级情感逐渐发展高级情感指与社会需要相联系的情感,包括道德感、美感、理智感。小学生道德感发展特点小学生的评价标准由无原则向有原则发展。例如,小学生一般不再按偶然的外部情况(书桌临近、居住地临近)选择朋友,而是说明自己选择的理由。小学生对道德感的体验程度从浅显、冲动到深刻。稳定。例如,同样对于善良的理解,小学低年级学生认为 不打人、不骂人就行了,高年级学生则认为还应包括
15、拾金不昧、团结友爱等等才行。小学生对道德的体验范围由小及大、由近及远。以低年级学生来说,他们爱的感情首先是爱父母、爱兄弟姐妹、同学,然后逐渐扩展到爱家乡、爱祖国。小学生美感发展特点小学低年级的学生,美感仍带有幼儿期的特点:以外在美为主,以真实性为主;中高年级的小学生开始学会从现实生活中理解和感受美与丑、善与恶等。 小学生理智感发展特点小学生的理智感较多地与具体、直观的事物相联系,他们兴趣的重点还是事实本身。(二)小学生个性特点小学时期是个性发展的重要时期,个性中具有代表性的心理特征,如自我意识、性格等都是在这个时期迅速 发展起来的。l、小学生的自我意识在入学后加速发展,自我评价的能力进一步发展
16、起来随着环境的改变,小学生对自我的评价逐步从具体的、个别的评价,向抽象的、概括的评价过渡;从顺从别 人的评价发展到有一定独立见解的评价;自我评价的稳定性增强;已经有一定的道德评价能力。但自我评价 的能力仍较低,善于评价别人,不善于评价自己,容易看到自己的优点,不大容易看到自己的缺点。教师应 针对小学生的弱点进行帮助。2、小学生的情绪是逐渐丰富而发展的,并在六年级时出现高峰3、小学高年级的学生表现出明显的独立性小学生要求独立和摆脱成人控制的欲望越来越强烈,自制力与坚持性呈下降趋势,果断性的发展比较缓慢, 缺乏果断作出决定的能力。4、小学生的理智特征呈稳定发展趋势其中,求知欲在整个小学阶段都在不断
17、发展,到六年级达到高峰。(三)小学生品德发展特点儿童道德品质的发展,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道德意识和道德行为习惯。所谓道德意识即掌握道德信念,道 德行为习惯指将掌握的信念在一定场合付诸行为。小学生道德意识形成和发展的特点是:1、从比较肤浅的、表面的,逐步过渡到比较精确的、本质的理解。2、在道德品质的评价上,从只注意行为效果,过渡到较全面地考虑动机和效果的统一3、道德判断从受外部情境的制约,过渡到受内心道德信念的制约从对小学生道德品质发展和道德教育的要求来看,最重要的是怎样把他们的道德意识转化为道德行为。(四)小学生社会发展特点小学生的社会性行为根据其意向性,可大致分为亲社会行为和反社会行为两种。
18、1、小学生的亲社会行为及特点亲社会行为主要是指助人为乐、急他人所急。想他人所想、与人分享快乐等有助于他人的行动。小学生都有 随年龄增长,条社会行为随之增加的特点,主要体现在分享、助人与合作、竞争行为的发展上。分享是儿童条社会行为的一个重要方面儿童愿意将东西与父母或他人分享,是亲社会行为的最初表现。合作与竞争行为是儿童适应社会生活所不可缺少的社会技能在小学生的学习和游戏中,既要善于合作,又 要敢于竞争。无论是缺乏合作精神、 合作技巧,还是缺乏竞争意识、 竞争能力,都将影响儿童的社会性发展2、小学生反社会行为特点攻击性行为是一种意图伤害他人的行为。高攻击性儿童往往缺乏解决交往问题的策略,他们不善于
19、与他人建 立良好的关系。因此,应向小学生多提供一些与人正常交往的策略,帮助他们改善人际关系,减少攻击性行四、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问题(一)小学生学习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 这里的问题是指排除智力因素以外的学习方面存在的问题。1、学习动机不足主要表现:上课精力不集中,东张西望,分心、走神。不能主动完成作业,有时甚至抄袭或缺交作业。在家长或教师的督促下才肯认真学习。非常看重考试分数,常常为一分、两分的高低耿耿于怀。2、学习习惯不良主要表现:上课随便说话,搞小动作。不能保持正确读写姿势。 写作业时边写边玩。 不能独立学习。 学习用品随意放置,经常东找西寻。做事无条理,丢三落四等。3、学习方法不当学习
20、方法不当在小学阶段比较突出。主要表现:学习无计划,消极被动。 学习中抓不到重点难点,虽然学习很努力但成绩不好。不能形成自己的知识结构,考试时张冠李戴。学习效率低。4、学业不良主要表现:智力正常,学习成绩却明显低于同级儿童的一般水平。5、不适应学校生活 对学校生活的不适应在一年级学生中较多见 主要表现:对学校的态度消极。 出现或多或少的学习困难。 不能很好地与同伴相处。 缺乏责任感, 经常扰乱集体的秩序。(二)小学生情绪、情感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1抑郁主要表现:自我评价较低,容易自责。 对周围事情不感兴趣,活动少。动作迟缓,疲乏无力。 情绪起伏大,爱哭,易恼。2、焦虑一种是分离性焦虑,多见于学前班
21、和一年级学生。主要表现:不愿上学,不愿离开家长,担心家长出意外,担心自己走失或被拐走。另外一种是考试焦虑,多见于高年级女生。主要表现:怀疑自己的能力,缺乏自信。学习认真,却总担心学习不好。 害怕考试,考试时过分紧张。3、易怒易怒就是容易冲动、急躁、爱发脾气。这对低年级儿童来说是一种正常现象,但如不能及时解决,就容易形 成严重的行为问题。主要表现:自我控制能力差,为一点小事大哭、大喊,甚至摔东西或袭击别人。4、羞怯主要表现:见到生人脸红,不爱说话,即使说话也慢声细语。上课时不敢举手,不敢大声回答问题。参加活动时主动性不强,不敢带头或自愿去做某件事。5、嫉妒主要表现:盲目骄傲,不愿意承认别人的长处
22、和优点,对别人的长处和优点挑剔和贬低。感情上自私,只要求老师对自己关心、重视,看到老师关心、重视别人,就生气,甚至怨恨别人。与同伴相处时,喜欢显示自己,讥笑别人。 发现比自己强的人或事,轻则有意视而不见,重则想法破坏。6、恐惧儿童的恐惧心理最突出的反映在对学校的恐惧。主要表现:害怕上学,甚至利用各种理由逃学旷课,若被强迫上学就会引起明显的焦虑和惊恐等。(三)小学生行为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1过失行为过失行为是问题行为的一种,具有情境性、偶发性、盲目性和易变性的特点,这种行为在小学生中,特别是男生中比较多见。主要表现:无意中违反了学校纪律或轻度触犯了社会生活准则。2、说谎行为成为行为问题的说谎,在中
23、年级以上的儿童中较多见。主要表现:为了逃避惩罚或责任,故意说谎。为获得某些东西或荣誉而不惜说谎。3、偷窃行为儿童偷窃的动机较复杂多样,有的儿童是想买吃的或玩的,父母不给钱就去偷父母的钱;有的是看到别人某件好玩的东西,自己没有,于是使偷来供自己玩乐;有的是出于嫉妒之心去偷别人的心爱之物。4、攻击行为主要表现:打人、骂人,欺侮弱小同学。占有欲、支配欲强,性情急躁。缺乏同情心和正常的人际感情。蛮横无理,粗暴地扰乱别人,甚至在课堂上做出各种小动作打扰同学。5、破坏行为有意损坏公用物品和公用设施,主要表现在中、高年级的男生身上。J主要表现:破坏教室的桌。椅和其他设施。在洁白的墙上乱涂乱画。 在干净的环境
24、内乱扔杂物。 破坏树木,践踏花草。故意损坏他人的物品等。6、逃学行为小学生进学较多发生在中高年级。形成原因:儿童对家长的依恋过强,独立性和自信心差,不能适应学校的生活。学习压力大, 填鸭”式的教学方法,加重了儿童的学习负担,使儿童产生了厌学情绪。教师对儿童缺乏爱心,对儿童的过失惩罚 太重,今儿童生畏。 与同伴关系紧张,经常遭到高年级学生的欺负。 父母望子成龙心切,只看重分数, 经常为学习问题责骂或毒打儿童。受到外界不良诱因的影响。儿童心理上、生理上的某些缺陷也可能导 致儿童逃学。(四)小学生人际关系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1与父母的关系父母的教育态度对儿童的人际交往有重要影响,如果父母教育儿童的态度
25、是民主的、和平的,就容易使儿童形成好的人际关系;如果父母教育儿童的态度是粗暴的、专横的,就会使儿童用同样的方式与人交往。因此,如何引导家长采取积极的处事态度和正确的教育方式,以改善儿童的人际关系,是一个重要问题。2、与教师的关系低年级的儿童对教师充满了崇拜和敬畏。容易与教师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但随着儿童年龄的增长,独立性和评价能力的提高,师生之间往往会发生一些冲突。发生冲突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可能是由于教师对于儿童的行为不符合自己的期待而造成的。如儿童上课不认 真听讲,不按时交作业,学习成绩差,不遵守课堂纪律等,教师对其进行过多或不适当的批评和指责,引起 儿童的不满和怨恨而导致冲突。也可能是儿童
26、对教师本人不满,如儿童对教师的教学方法。教学态度、个性 特征、专业能力不满而出现对立情绪,导致冲突。3、与同伴的关系同伴间的交往是儿童实现社会化的一种重要手段,但由于种种原因,阻碍了儿童同伴间的交往,如:儿童不良的情绪、情感和有缺陷的个性特征等不能被同伴接纳,影响了同伴间的交往。不能正确处理同伴间的竞争与合作的关系,如有的儿童缺乏合作精神,不愿与他人合作,争强好胜,处处显示自己,。遭到同伴反 对,影响了人际关系;而有的儿童则缺乏竞争意识,受到同伴的忽视而影响了人际交往。缺乏交往知识和技能,不会交往策略或不能恰当使用交往策略,影响了与同伴的交往。(五)自我意识、意志品质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1自我评
27、价能力较低或偏高不能对自己的能力做出正确评价,主要表现:缺乏自信。常常对自己不满。不敢单独接受任务。 与同伴不敢进行正当的竞争。 这些儿童常伴有自卑、自暴自弃等情绪体验。另外有些儿童则对自己的评价过高, 主要表现:往往用别人的短处与自己的长处相比。总认为自己是对的,所以经常固执己见,有了错误也不愿承认。狂妄自大,孤芳自赏。2、以自我为中心主要表现:处处以自己的利益为出发点, 从不顾及他人的利益。 不关心他人,在人际交往中缺乏同情心, 不能与同伴友好相处。经常以自己的好恶来论人、论事,并且自以为是,甚至把自己的观点强加于人。3、自制能力较弱主要表现:感情用事,情绪波动大。 做事情虎头蛇尾,甚至半
28、途而废。上课随便说话,做小动作。 经常不完成作业等。4、抗挫折能力较低主要表现:经不得一点委屈和失败。如受到教师批评后,回家不吃不喝,用赌气来发泄不满;评选时因榜上 无名,回家后又哭又闹,失去常态;因交友或与集体的冲突而萌发出走念头,个别学生甚至自虐、自伤,以 致产生轻生念头等。五、小学生的人际交往小学生的人际交往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即与同伴的交往、与父母的交往、与教师的交往。(一)与同伴交往的特点小学生的同伴关系有一个发展的过程,这一过程与小学生认识过程的发展相适应,也与小学生在班集体中的集体活动经验有关。小学生的同伴关系最初是建立在外部条件或偶然兴趣一致的基础之上的,如住在同一街道、同一幢楼
29、房,同桌, 父母相互熟悉薄。后来,他们逐渐建立了新的交往标准:其一,他们倾向于选择与自己的兴趣、习惯、性格和经 历相和谐的人做朋友;其二,他们倾向于选择品行得到社会赞赏的人做朋友,如挑选学习成绩比自己好或能力比 自己强的人做朋友。小学生的同伴关系还具有一定的性别特点。心理学研究表明,小学生对他们最喜欢的同伴在性别上的选择态度随着年龄的变化而变化。青春期以前的小学生,都倾向于选择同性同伴,这种现象在小学阶段呈上升趋势。之所以 会出现这种现象,主要有以下两方面的原因:其一,同性别的小学生具有共同的兴趣和活动方式,便于相互合作 和交流;其次,选择同性别的同伴也反映了小学生性别认同的作用。所谓性别认同
30、,是指对自身性别的正确认识。 小学生在社会生活中正确地理解自己的性别并将自己投身到同性别的活动中去,是完全正确和必要的。这样有助 于小学生对自身性别的接受,逐渐形成符合社会期望、合乎社会规范的行为,并最终适应社会生活。此外,在小学生的同伴交往中,还会出现一些有趣的现象。有些男生尤其是低年级的男生,常常采取制造事端的方式与女生接触,如在课间把女生的文具藏起来,在课桌中间画一条界线等,表明这些男生对女生特有的兴趣。 随着年龄的增长,男女生会表现出微妙的变化,如表现出拘谨、腼腆、故意的漠不关心等。所有这些行为特征, 都是小学生异性交往的特点。(二)与父母交往的特点虽然小学生与同伴的交往明显增多,但与
31、父母仍保持着亲密的关系,对父母仍怀有深厚的感情。因此,小学生与父母的关系在其发展上仍起着重要作用。一般来说,在家庭中,父母主要通过以下途径对小学生施加影响:第一,教导,即父母通过言传身教,直接向小学生传授各种社会经验和行为准则;第二,强化,即父母采取奖惩的方式 强化小学生的行为准则,并巩固这些行为准则的地位;第三,榜样,即父母往往是小学生最早开始模仿的对象, 他们效仿父母,学习父母的行为方式;第四,慰藉,即小学生对父母形成的依恋感使他们易于向父母倾诉不安和 烦恼,以得到父母的安慰和帮助。(三)与教师交往的特点小学生与教师的关系是其人际关系中的一种重要关系。与幼儿园的教师相比, 小学教师更为严格
32、, 既引导学生学习,掌握各种科学知识与社会技能,又监督和评价学生的作业、品行。与中学教师相比,小学教师的关心和帮助 更加具体而细致,也更具有权威性。几乎每一个儿童在刚跨进小学校门时都对教师充满了崇拜和敬畏,教师的要求甚至比家长的话更有权威。对小学低年级学生来说,教师的话是无可置疑的,这种绝对服从心理有助于他们很快学习、掌握学校生活的基本要求。但是,随着年龄增长,小学生的独立性和评价能力也随之增长起来。从三年级开始,小学生的道德判断进入可逆 阶段,学生不再五条件地服从、信任教师了。他们对教师的态度开始发生变化,开始对教师作出评价,对不同的 教师表现出不同的喜好。心理学研究发现,小学生最喜欢的教师
33、往往是讲课有趣、喜欢体育运动、严格、耐心、 公正、知识丰富、能为同学着想的教师。小学生对教师的评价还影响着小学生对教师的反应,他们对自己喜欢的 教师往往报以积极的反应,而对自己不喜欢的教师往往报以消极的反应。例如,同样是批评,如果来自于小学生 所喜欢的教师,他们就会感到内疚、羞愧;如果来自于小学生所不喜欢的教师,他们就会反感和不满。因此,教 师努力保持与学生的良好关系有助于其教育思想的有效实施。影响小学生与教师关系的一个重要因素是教师的期望。心理学研究表明,教师期望对小学生的成长具有广泛的影响,学生的学习能力、阅读能力和行为表现等都会不同程度地受到教师期望的影响。教师一般是根据学生的性别、身体
34、特征、社会经济地位、家庭状况、兴趣爱好等信息来对学生形成期望的;当教师对小学生有高期望时,就会 对学生表现出更和蔼、更愉快,更经常表现友好的行为,如点头、注视学生,谈话更多,提问更多,等待学生回 答的时间更长,更经常地赞扬学生。教师对学生的不同对待方式传递着不同的信息,如认为高期望学生的失败是 因为没有好好努力,而低期望学生的失败是因为缺乏能力。在实际的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善于向小学生表现自己良好的期望,尤其是对那些后进生更应该满腔热情, 更多地采取积极鼓励的方式激励他们努力学习。小学生人际交往问题的表现及其归因心理分析二、小学生人际交往问题的表现及其归因心理分析小学生人际交往障碍的表现类
35、型及其个性特征通过以上开放式调查以及自然观察的结果,我们把小学生的人际交往问题归纳为以下四种类型:(1)攻击型。表现为攻击性强、敌意的,经常打人骂人,行为古怪,或以武力相威胁,狂妄自大,自命不凡,喜怒无常,粗暴;(2)差生型(学业)。表现为上课不认真,作业不完成,作弊行为多,学习成绩差,不努力学习,不求上进;(3)吵闹型。表现为课堂不守纪律,活动游戏不守规则,事事胡闹,或缺乏必要的交往规则,不善于处理交往中出现(4)孤僻型。表现退缩的,安静的,孤独的,易于的问题,缺乏责任感,生活无约束,无组织,无纪律,说谎; 拒绝的,对人淡漠,不合群,兴趣贫乏,气量狭小,不真诚,虚假。小学生人际交往中出现的主
36、要心理问题通过观察及案例分析,目前小学生群体中人际交往出现的主要心理问题有:(1)依赖;(2)自我中心;(3)不合群。小学生人际交往障碍的心理归因分析个性是由气质、能力和性格三部分组成的整体结果,它对小学生的人际交往的影响是至关重要的。除了这一 核心的个性心理因素,还表现为交往技艺因素及交往行为因素,这三个层面构成了小学生人际交往问题的归因整 体。(1)交往技艺因素)性别问题:主要给男女学生带来交往的困难,高年级学生尤甚。其一,因为还存在着“男女授受不亲”的传统偏见,表现为正常的男女交往受到起哄。其二,小学生的异性交往经历了由“两小无猜”式的自然交往到相互忽视、排斥,再到相互吸引的过程。从小学
37、二年级起,男女学生就已经表现出相互忽视。到了小学高年级,男女学生进入青春前期,不仅由于行动上的差异减少了交往,而且又在心理上产生了羞涩感,开始表现出明显的排 斥倾向。)仪表问题:由于心理效应中的“第一印象”作用以及小学生交往 “表面性”特征,长相丑陋、不修边幅、不讲卫生、没有风度等也成为小学生交往不良的重要因素。)语意问题:因为小学生各自的经验不同,而出现在语言交流过程的不当引起的,表现为谈话态度不诚恳, 说话喋喋不休,语音语调不恰当,开玩笑没有分寸,轻易打断对方谈话等以及信息交流沟通不畅,被歪曲或误解, 断章取义,造成语意的障碍。)态度问题:小学生交往双方态度不端正,存在偏见、歧视对方、各存
38、异心造成的相互排斥。)交往空间的狭小:大量出现的独生子女,使兄妹交往的机会缺乏。现代家居形式的改变,特别是城镇,使小学生交往的物质空间和环境受到制约。更有甚者,随着升学压力的加剧,家长往往强化儿童的“学习”意识,淡化儿童的“社交”意识,人为地剥夺了小学生本应获得的“交往”机会,主客观条件的限制造成了小学生人际交往的不良。(2)交往行为因素)认知失调:小学生交往双方在信息交流中看问题的角度不同,各有自身的思维定势,对同一问题产生不同的理解,对交往状况的认识和对他人的认识、评价出现了偏差,既不能准确地理解同学,又不能正确评价自己,必然导致交往行为的不当。不良的交往很重要的一条是认知失调和不良的思维
39、方式所致。因此,通过适当认知策 略改变,如说服理解、情境讨论、互换角色、阅读辅导等,提高小学生的认知水平,改变人际关系。)情绪失控:小学生交往过程中,交往任何一方如果处于过激状态下或心境不佳时,就难以沟通意见,甚至 产生对立情绪。在愤怒、苦闷、焦虑、怨恨、悲伤等不良情绪下都可能导致对交往的曲解。小学生的人际交往过 程很重要的一条是 “情绪一一体验”的学习过程,人际交往中的情感交流比一般的信息交流更重要,要促进学生 人际情感化消极为积极,由表面到深层,从偶然到相对稳定,培养移情能力和情绪调控能力。)行为失当:交往在一定程度上说是一种技艺,小学生的交往活动需要通过外显的交往行为来进行,但许多不良的
40、交往行为、交往方式以及相对贫乏的交往技能训练,使许多小学生不能完美地处理交往过程的行为等方式,造成交往上的被动。因此一方面要塑造良好的交往行为,使小学生熟练掌握交往技艺要领,另一方面要着眼于消除纠正小学生的不当交往行为,主要是攻击性行为及退缩性行为。(3)个性心理因素)气质类型引起的:主要是小学生与生俱来的气质在人际交往中发挥的作用是不同的,在人际交往的亲密性、稳定性及选择性上也各有不同,胆汁质、抑郁质、粘液质的表现各异。胆汁质、多血质的易于接近,交往选择上多而杂,但稳定性差。抑郁质、粘液质的虽难以接近,但稳定性强,选择上少而精,喜欢独来独往。)不良性格特征引起的:我国著名心理学家朱智贤教授研
41、究发现,我国小学生的性格发展中,在小学六年级前后,有一个快速发展的剧变期。它可能引发许多不良的性格特征。如:不尊重同学的人格,对同学缺乏感情;自我中心主义强,只关心自己的利益和兴趣;过分依赖他人,没有自尊心;怀有敌对与偏激情绪,具有猜疑性格; 过分自卑,缺乏自信心等。这些不良的性格很容易诱发交往的障碍。性格是可塑的,主要受环境的影响比较大, 因此,要创造良好的学校班级环境,让小学生投身到丰富多彩的人际交往中。)能力不强引起的:学生个体在能力和特长方面如果比较突出,与众不同,容易产生吸引力。反之,如果小学生各种能力比较弱,各方面又没有什么特长,没有表现自己的机会,容易受到忽视,又由于交往的情景性
42、、活 动性,缺乏能力就更容易受到排斥。总之,粗略地分析小学生人际交往不良的表现及其成因,目的在于为小学生人际交往指导提供依据,在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范围内,以“交往观念、交往礼仪、交往技艺”及“认知改变、体验引导、行为训练”为二轴,充分满足小学生的交往心理需要,不断提高小学生的人际交往水平。摘自现代中小学教育人际交往,是指人与人之间沟通信息的过程。它是人类特定的社会现象,是世界上万物相互作用中的高级形式。 社会是个开放系统,而任何个体和群体,囿于一定的活动圈子,相对地说,都或多或少的存在着闭合性。要打开 这种闭合,使之成为正常运转的一环,惟有借助交往这个黏合剂。特别是当今信息瞬间万变的时代,人
43、际交往与 沟通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许多有关报道和研究都表明,个体缺乏和他人社会的交流,个体的发展将停留在自 然人的阶段,而不能完成社会人的转变。不仅如此,个体与他人相互交往作用的多少及质量还影响个体社会化质 量的高低。因此,人际交往对个体心理和人格的健康发展是至关重要的,是个体社会化和人格发展成熟的重要途 径和手段。小学时期是儿童发展历程中的一个重要时期,是儿童开始学校生活的第一个阶段,是儿童学习掌握各种基本 技能,掌握人类科学文化最基本的知识并为进一步学习打基础的时期。然而,随着电视机、手机、电脑、DVD 机、套房和别墅等现代设备的普及与增多,人与人面对面之间的交流越来越少,少年儿童在人际
44、关系方面的问题 越来越突出,甚至比学习问题还要严重。根据北京市青少年咨询服务中心对6万多人次的调查,人际关系方面的 问题占4 2%,而学习方面的问题占27%。在小学校园里,有相当一部分孩子生活在不被集体包容的感觉中, 他们过分内向、依赖性强,属于“人际交往障碍学生”,具体表现为:言语及认识方面异常和社会交往能力、行为异常。形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多因素的,主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分析:学生自身因素小学生尤其是高年级学生的孤独感与自我意识的增强有密切联系。他们越来越发现自我与其他同龄人之间的 心理差异,逐渐意识到自己会有与众不同的感受,并产生了了解别人内心世界的愿望和需要。同时他们关心自己 在别人心
45、目中的地位和形象,重视他人的评价。他们觉得自己心中有很多秘密,不愿意告诉别人,有一种封闭心 理。由于自我评价过低,产生自卑心理;对别人的评价过于关注,时刻担心自己的形象受损自然影响到与他人的 交往。其次,小学生自我意识发展与外界要求的不一致及个性结构发展的不完整也影响着小学生的人际交往。家庭环境因素望子成龙的思想在一些家长心中根深蒂固,他们不顾孩子的具体情况给他们制定过高的标准,达不到标准就 打骂子女,所骂的话往往用的很绝。父母希望通过打骂显示自己的权威,对子女进行彻底的控制,以至孩子在家 中感受不到亲情和温暖,觉得生活的颜色是灰暗的。在完全缺乏温暖,经常被打骂的家庭中成长的子女会对自己 失去
46、信心,产生人际交往障碍。其次,还有一些“人际交往障碍”学生的形成是由于受到父母过分严格的管教, 整天呆在家里学习,缺乏必要的社交活动。进入小学后,他们因为不会与人相处而变得离群索居,长期处于孤独 环境中,变得沉默寡言。另一方面,由于家庭成员之间的不和,造成家庭气氛紧张,使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受到刺 激,产生人际交往的不安全心理,形成不健全的人格。同时,近年来由于独生子女的普遍,孩子缺少伙伴独自生 活,只能看电视或与家长接触也是造成儿童人际交往障碍的原因。学校环境因素在学校和社会上还普遍承载着以分数和升学率来衡量学生、老师、学校的“功利主义”思想。受中国几千年 来伦理纲常的深刻影响,教师与学生之间人
47、格上的不平等关系还有所存在。教师迫于来自各方面的各种压力,往 往只重视应试教育,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培养明显不足,同时也很难意识到自己的行为伤害了学生的自尊。北京市 青少年法律与心理咨询服务中心心理咨询部部长宋桂英说:“从我接手的事例看,造成孩子们失意、抑郁甚至痛苦的来源首先是老师。”小学生的心理发育尚不成熟,老师一句“你真笨,怎么教都不会”、“这个同学的智商有问题”等,都会给孩子带来无形的精神压力,从而造成学生人际交往的障碍。另外,目前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基本还处 于空白状态,尚缺少权威的小学生心理教育的教材,不少学校从教师到领导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意识还十 分淡薄,学生的心理问题不能得到完善
48、、科学的辅导和治疗,以至产生人际交往障碍。人的交往能力不是与生俱来的。人的交往能力是在后天的教育和实践中,慢慢形成和发展起来的。自小有人 际交往障碍的学生往往是自私的,他们以自我为中心,不关心别人、不能容人,缺乏团结合作的精神。尽管这些 学生产生人际交往障碍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主观上的因素,也有客观上的因素,甚至有多方面的综合因素,可 一个人的人际交往能力直接影响人的成长是事实。小学生正处于成长发育阶段,性格的形成是不稳定的,同时又 是可塑的。他们思想比较简单,生活比较单纯,一些学生人际关系不良,并非是不想和别人和睦相处,而是因为 他们不懂得如何处理的。 教师只有善于观察、 洞悉学生心理的细微变化,及时发现、分析学生心理上的不良表现, 给予正确的帮助和引导,帮助学生克服人际交往障碍,才能建立健全学生的心理。1小学生的心理特点人之初,性本善”。小学生好比一张白纸,洁白美好,可以书写一切。小学低年级学生好奇、好动、善模仿, 具有直观、具体、形象等思维特点。自控能力较差,好表现,有竞争意识和上进心,都想成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中老年疾病康复治疗
- 2024培训合同协议书范本(公司与培训机构)
- 2024认定阴阳合同效力的方法
- 2024至2030年中国软质胶手环行业投资前景及策略咨询研究报告
- 2024至2030年中国高温齿轮油泵数据监测研究报告
- 2024至2030年中国风力提水机组数据监测研究报告
- 2024年熨平机项目成效分析报告
- 2024至2030年中国西装时尚肩型肩垫数据监测研究报告
- 2024年豪华电动车项目综合评估报告
- 2024至2030年中国脸谱烟缸数据监测研究报告
- 小学五六年级女生生理卫生教育课教案【四篇】
- 物体打击事故应急处置卡
- 2022美国301关税清单-中文版(全译版)
- GB∕T 36475-2018 软件产品分类
- 嗓音(发声)障碍评定与治疗
- 临时封路施工方案
- 一年级上册绘本阅读《大卫上学去》
- 简易呼吸器使用PPT
- 4kV无功补偿技术规范
- DB32∕3920-2020 住宅设计标准
- 颈部解剖图谱.ppt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