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中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七文言文阅读课件(共433张PPT)_第1页
2022中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七文言文阅读课件(共433张PPT)_第2页
2022中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七文言文阅读课件(共433张PPT)_第3页
2022中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七文言文阅读课件(共433张PPT)_第4页
2022中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七文言文阅读课件(共433张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7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Word文档,下载后可任意编辑 2022中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七文言文阅读课件(共433张PPT)专题七 文言文阅读第一讲 课内文言文阅读集训一、咏雪世说新语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七年级上册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谢太傅寒雪日内集/大雪三日B谢太傅寒雪日内集/沙鸥翔集C兄子胡儿曰/子非鱼D未若柳絮因风起/起坐而喧哗者A1. A.天;B. 聚集/停息;C.儿子/你;D.飞舞/站起来。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2、(1)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_(2)未若柳絮因风起。_不久雪下得急了,谢安高兴地说:“这纷纷扬扬的白雪像什么 ”不如比作柳絮乘风飞舞。3.为什么“公大笑乐”?_因为子侄们的比喻生动、形象,谢安为孩子们的聪明才智感到欣慰、快乐;同时也暗示了他对谢道韫才气的赞赏。二、陈太丘与友期行世说新语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

3、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太丘舍去/屋舍俨然B去后乃至/去国怀乡C下车引之/属引凄异D元方入门不顾/顾野有麦场B1. A.舍弃 /房舍;B.离开;C. 拉,牵拉/延长;D.回头看/看,视。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_(2)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_真不是人啊!和人相约同行,(却)丢下我走了。友人感到惭愧,走下车想拉元方。元方头也不回地走进家门。3.文章在为人处世方面说明了什么道理?文中的“友人”在性格方面有什么特点?_做人要明礼、讲诚信,答应别人的事情一定要做到。文中的“友人”无礼无信,但能虚心接受批评,知错能改。三、论语十二章(节选)子曰:

4、“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为政)子曰: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子曰:“学而不思则罔, 思而不学则殆。”(为政)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述而)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

5、思。(1)学而时习之_(2)人不知而不愠_(3)与朋友交而不信乎_(4)思而不学则殆_按时生气,恼怒诚信疑惑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_(2)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_到了七十岁,便顺从意愿,(但)任何念头都不越过法度。懂得某种学问和事业的人不如喜爱它的人,喜爱它的人不如以研究它为快乐的人。3.“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一句中提到了哪三种学习的境界?哪种人的境界最高?_提到了“知之、好之、乐之”三种境界。其中,以学习为快乐的人境界最高。四、诫子书诸葛亮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

6、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夫君子之行/曲肱而枕之B非淡泊无以明志/博学而笃志C非宁静无以致远/无从致书以观D意与日去/醉翁之意不在酒B1.A.的/代词,指手臂;B.志向;C.达到/得到;D.意志/意趣,情趣。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_(2)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_不学习就无法增长才干,不定下志向就无法学有所成。放纵懈怠就无法振奋精神,轻薄浮躁就不能修养性情。3抓住一个“静”字,围绕学习告诫儿

7、子要成才必须具备哪几个条件?试结合原文句子回答。_从“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看出要淡泊;从“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看出要立志;从“年与时驰,意与日去”看出要惜时。五、狼(节选)蒲松龄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 止增笑耳。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后狼止而

8、前狼又至/色愈恭,礼愈至B久之/久而乃和C以刀劈狼首/何以战D方欲行/今齐地方千里B1.A.到,跟上来/周到;B.时间长了;C.用/凭、靠;D.正要/方圆。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_(2)禽兽之变诈几何哉 止增笑耳。_骨头已经扔完了,但两只狼像原来一样一起追赶。禽兽的诡诈手段能有多少啊 只是增加笑料罢了。3.结合原文分析,在与狼的较量中,屠户的心理与活动先后发生了怎样的变化?_一开始屠户很害怕,存有侥幸心理,丢骨头给狼;后来屠户镇定下来,放弃幻想,跑到柴堆下,拿起屠刀,准备抵抗; 最后,屠户坚定决心,勇敢斗争,用刀砍死狼。六、穿井得一人吕氏春秋宋之

9、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有闻而传之者:“丁氏穿井得一人。”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 )A及其家穿井/及下船B国人道之/去国怀乡C闻之于宋君/闻寡人之耳者D不若无闻也/若为佣耕D1.A.等到;B.国都;C.使听到;D.如/你。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_(2)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_等到他家挖了一口井之后,便对别人说:“我家挖井得到一个人。”丁

10、家的人回答说:“得到一个人的劳力,并非从井中挖出一个人。”3.“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中的“此”指的是什么?这句话暗含了对这件事的什么看法?_“此”指的是挖井后节约一个人的劳力,被误传为挖井挖到一个人这种情况。认为对待传闻应采取审慎的态度,不能轻信盲从,更不能以讹传讹。七、杞人忧天列子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身亡所寄,废寝食者。又有忧彼之所忧者,因往晓之,曰:“天,积气耳,亡处亡气。若屈伸呼吸,终日在天中行止,奈何忧崩坠乎?”其人曰:“天果积气,日月星宿,不当坠耶?”晓之者曰:“日月星宿,亦积气中之有光耀者,只使坠,亦不能有所中伤。”其人曰:“奈地坏何?”晓之者曰:“地,积块耳,充塞四虚,亡处亡

11、块。若躇步跐蹈,终日在地上行止,奈何忧其坏?”其人舍然大喜,晓之者亦舍然大喜。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B身亡所寄/今亡亦死C因往晓之/见往事耳D其人舍然大喜/便舍船A1. A.担心,忧虑;B.无,没有/逃跑;C.去,前往/过去的;D.同“释”,解除、消除/舍弃。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若屈伸呼吸,终日在天中行止,奈何忧崩坠乎?_(2)其人舍然大喜,晓之者亦舍然大喜。_你一举一动,一呼一吸,整天都在天空里活动,为什么还担心天会塌下来呢?那个杞国人消除疑虑了,非常高兴,开导他的人也放心了,非常高兴。3.杞人担心天崩地

12、陷的主要原因是什么?_缺乏起码的常识和经验,对事物的认识不够了解(或:不善于思考和探究)。八、孙权劝学资治通鉴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七年级下册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险躁则不能治性B. 孰若孤/孰视之C. 自以为大有所益/至于斟酌损益D. 即更刮目相待/是日更定矣C

13、1A.研究/修养;B.谁,哪个/同“熟”,仔细;C.好处,益处;D. 另,另外/古代夜间的计时单位。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但当涉猎,见往事耳。_(2)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_只应当粗略地阅读,了解历史罢了。读书人分别多日,就要另外用新的眼光看待,长兄知晓事情怎么这么晚呢!3.用自己的话说说吕蒙在短时间内才略取得惊人长进的原因是什么。_吕蒙认清了学习的重要性;刻苦学习。九、卖油翁欧阳修陈康肃公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

14、”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康肃笑而遣之。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 )A尝射于家圃/予尝求古仁人之心B睨之久而不去/委而去之C见其发矢十中八九/野芳发而幽香D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且焉置土石C1A. 曾经;B.离开;C.射出/开放 ; D.放置 。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_(2)因曰: “我亦无他,惟手熟尔。”_陈尧咨气愤地说:“你怎么敢轻视我射箭的本领!”于是老翁说:“我也没有别的奥妙,只是手法技艺熟练罢

15、了。”3文章为什么要详写卖油翁“酌油”?_为了刻画人物和表达中心的需要,详写卖油翁沥油技艺的高超,突出他以理服暴,以“酌油”技艺制胜对方的形象;既突出了卖油翁的性格,又突出了文章中心。十、陋室铭刘禹锡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1.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1)有龙则灵_(2)草色入帘青_(3)无案牍之劳形_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有仙则名/其名为鲲 B斯是陋室/是马也C可以调素琴/素湍绿潭

16、D无丝竹之乱耳/非丝非竹神异映入使劳累2.A.出名,有名/名字;B.判断动词,是/指示代词,这,这样,C.不加装饰的/白色;D.指管乐器。D3.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可以调素琴,阅金经。_(2)孔子云:何陋之有?_4文章写“诸葛庐”“子云亭”有什么作用?_可以弹奏不加装饰的琴,阅读珍贵的佛经。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采用类比的手法,以历史上两个知名人物的名室和自己的陋室作类比,说明陋室不陋的原因是主人品德高尚。5.下列对文章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从表达方式看,本文集描写、抒情、议论、记叙于一体,通过具体描写“陋室”清幽雅致的环境和主人高雅的风度来表达高洁隐逸的情怀

17、。B.开篇用类比的手法引出主旨,以“山”“水”引出“陋室”,以“仙”“龙”引出“德馨”,表明陋室也具有“名”“灵”的特点。C.“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是从正面论证,是实写,表现出陋室主人的从容雅静;“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是从反面论证,是虚写,表现出陋室主人对世俗生活的鄙弃。D.本文以“德馨”扣题,以“陋室”统领全篇,“斯是陋室,惟吾德馨”写出了有德者居之则陋室不陋,是全文的主旨句。D5.D.有误。本文以“陋室”扣题,以“德馨”统领全篇。十一、爱莲说周敦颐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

18、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1.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1)可爱者甚蕃_(2)不蔓不枝_(3)陶后鲜有闻_(4)宜乎众矣_多旁生枝茎听说应当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晋陶渊明独爱菊/ 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B.香远益清/自以为大有所益C.陶后鲜有闻/芳草鲜美D.同予者何人/予观夫巴陵胜状D2.A.只/老而无子;B.更加/好处;C.少/新鲜;D.我。3.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19、_(2)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_我只喜爱莲莲从淤泥里生长出来却不沾染(污秽),经过清水洗涤但不显得妖艳。(只)可以从远处观赏,却不能靠近玩弄啊。4.文章从哪三个方面描写莲花?赋予了莲花什么品质?表达了怎样的高尚情操?_文章从生长环境、体态香气和风度气节三个方面描写莲花,赋予莲花君子的美好品质,同时表达了洁身自好、不慕名利、正直伟岸的高尚情操。5. 下列对文章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爱莲说的是周敦颐。“说”是一种古代文体。B. 本文托物言志,文中称莲是“花之君子”,表达了对清白正直品性的坚守。C. 文章以“菊之爱”“牡丹之爱”来衬托“莲之爱”,层层深入,意蕴无穷。D. “牡丹之爱,宜

20、乎众矣”一句含蓄地表达了对世人皆喜爱的牡丹的羡慕之情。D5.D.有误。“羡慕之情”的说法与的表述不符。十二、河中石兽纪 昀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二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

21、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1)山门圮于河_ (2)竟不可得_(3)众服为确论_ (4)如是再啮_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 阅十余岁/可以阅金经 B. 寻十余里无迹/寻病终C. 是非木杮/是马也 D. 其反激之力/然后能自反也倒塌终了,最后信服这样C2.A.经过,经历/阅读;B.寻找/随即,不久;C.这;D.返回/反思。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沿河求之,不亦颠乎?_(2)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

22、据理臆断欤?_顺着河流寻找石兽,不是颠倒了吗既然这样,那么天下的事情,只了解其一,不了解其二的情况太多了,怎么能根据某个道理就主观判断呢4.在寻找石兽的问题上,寺僧和讲学家犯了什么错误?为什么只有老河兵提出了正确的方法?_寺僧和讲学家都犯了脱离实际、主观臆断的错误。老河兵则从实际经验出发,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因此能提出正确的看法。十三、三峡郦道元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八年级上册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

23、荣峻茂,良多趣味。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1.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1)自非亭午夜分_(2)沿溯阻绝_(3)属引凄异_(4)属引凄异_如果不是逆流而上连接悲凉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 略无阙处/必能裨补阙漏B. 或王命急宣/或遇其叱咄C. 回清倒影/清荣峻茂D. 良多趣味/此皆良实B2.A.同“缺”,空隙、缺口/缺失;B.有时;C.清波/水清;D.甚,很/忠良(的人)。3.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_(2)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24、。_如果不是在正午,就看不到太阳;如果不是在半夜,就看不到月亮。即使骑着飞奔的马,驾着疾风,也没有这么快。4.说说是按照什么顺序写三峡景物的,这样写有什么好处。_顺序:先总后分。先总体描绘三峡的概貌,突出其雄伟的特点;再具体描绘三峡四季的不同景象。好处:未按照四季更替的顺序写,而是借着文脉之势,先写夏水襄陵之急,再写春冬与秋天,三峡的特点转为沉静,虽氛围、特色不同,但文脉转缓,文气相贯。5. 下列对文章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先写山,后写水,重点写水,而水以夏季为盛,故先写“夏水”。B. 本文多用排比句式,又兼用散句,使文章读起来收放有致,很有节奏感。语言精练,表现力强。C.

25、 本文语言明丽贴切。如描写三峡春冬时,因急流险滩,雪浪飞溅,故以“素”字修饰“湍”;因潭水澄碧,深沉宁静,故以“绿”字修饰“潭”。D. 结尾引用渔歌,既突出三峡山高水长的地形特点,又渲染了三峡秋天凄凉的环境特点。B5.B.“多用排比句式”有误,原文并无排比句。十四、答谢中书书陶弘景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1)四时俱备_(2)晓雾将歇_(3)夕日欲颓_(4)实是欲界之仙都_四季消散将要指人间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

26、相同的一项是( )A.古来共谈/天山共色B.高峰入云/入则无法家拂士C.五色交辉/疏条交映D.夕日欲颓/颓然乎其间者C2.A.共同,一起/同样的;B.插入/指在国内;C.互相;D.坠落/倒下。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_(2)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_清晨的薄雾将要消散,猿、鸟此起彼伏地鸣叫着;夕阳快要落山了,水中潜游的鱼争相跳出水面。自从南朝的谢灵运以来,就再也没有能够欣赏这种奇丽景色的人了。4.三峡一文中的猿鸣渲染了三峡秋天萧瑟凄凉的气氛,那么本文的“猿鸣”渲染了怎样的气氛?_答谢中书书中的猿鸣渲染了清晨充满生机与活力的热闹气氛

27、。十五、记承天寺夜游苏 轼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1.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1)欣然起行_(2)念无与为乐者_(3)相与步于中庭_(4)水中藻、荇交横_高兴游乐共同,一起交错纵横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 )A月色入户/木兰当户织B欣然起行/商旅不行C念无与为乐者/念鬼D庭下如积水空明/门庭若市B2.A.门;B.走(出去)/前行;C.考虑;D.院子。3.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28、(1)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_(2)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_院子里的月光好像积水般澄澈,仿佛有藻、荇交错其中,大概是竹子和柏树的影子吧。哪一个夜晚没有月光?哪个地方没有竹子和柏树呢?4. 是如何巧喻月色的?又表达了怎样的心情呢?_苏轼将月色比喻成一泓空明的积水,表达了他复杂微妙的心情:既有抑郁不得志的悲凉,又有赞赏自己与朋友情趣高雅的自得等情感。5. 下列对文章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以寥寥数语描绘了月夜小景,传达了复杂微妙的心境,语言凝练而又意味深长。B. “念”字写出了心理变化的过程,也许在想:在这贬居的寂寞中,又有谁能与我共同赏月,才不至于辜负如此

29、良夜呢?C. “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中的“遂”“亦”二字流露出与张怀民相知的喜悦。D. 描绘庭中景物极富特色:写月突出其明,写影突出其形,写水突出其清。D5.D.有误。文中并无写水清的地方,只是描写月光如水般澄澈。十六、与朱元思书吴 均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30、。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猛浪若奔门庭若市B. 皆生寒树天大寒C负势竞上负箧曳屣D望峰息心北山愚公长息曰A1. A.好像;B.使寒,让人心生寒意的/寒冷;C.凭借/背着;D.平息/叹息。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水皆缥碧,千丈见底。_(2)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_江水都是浅青色,千丈深的地方都能一望到底。那些极力追求名利的人,看到这些雄奇的山峰,就会平息名利之心;那些治理国家大事的人,看到这些幽深的山谷,就会流连忘返。3.简析文章写景上的详略特点。_全文详写山,略写水;写山的部分,详写动态,略写静态。这样既突出景物的主要特征,又显

31、得详略适宜,轻重有度。十七、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孟子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三里之城/城非不高也B.环而攻之而不胜/如鸣珮环C.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锐兵刃D.失道者寡助/矜、寡、 孤、独、废

32、疾者皆有所养C1.A.内城/城墙;B.围/玉质装饰物;C.兵器;D.少/老而无夫。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_(2)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_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比不上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比不上作战中的人心所向、内部团结。能施行仁政的君主,支持、帮助他的人就多,不施行仁政的君主,支持、帮助他的人就少。3.“人和”在文中的含义是什么?试结合历史或现实,再举出一个相关的事例。(1)含义:_(2)事例:_人心所向、内部团结。示例一:抗日战争时期,全国人民紧密团结,经过八年的艰苦奋战,终于取得抗战胜利。示例二:2003年,人民万众

33、一心,战胜“非典”。十八、富贵不能淫孟子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1)岂不诚大丈夫哉_(2)父命之_(3)必敬必戒_(4)威武不能屈_真正,确实教导、训诲谨慎使屈服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一怒而诸侯惧屠惧,投以骨B

34、. 居天下之广居请广于君C. 与民由之呼尔而与之D. 此之谓大丈夫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A2.A.害怕;B.宽广/增广、扩充;C.和,跟/给;D.是,叫作/对说。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是焉得为大丈夫乎?_(2)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_这怎么能够叫大丈夫呢得志的时候,与百姓一同遵循正道而行;不得志的时候,独自走自己的道路。4.下列对文章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孟子语言流畅,善于运用比喻、排比、夸张等修辞方法,富有文采和感染力,对于后代的散文有较大的影响。B.公孙衍、张仪能够左右诸侯,他们发起怒来,诸侯们都会害怕,安静下来,天下就会平安无事,所以他们是大丈夫

35、。C.做大丈夫,首先要是个仁者,要有以天下为家的博大胸怀,要有以天下人为亲的伟大情怀,居住在天下最宽广的住宅“仁”里。D.“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与孟子说的“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的意思相近。B4.B.有误。公孙衍、张仪之流曲意顺从诸侯,不讲仁义道德原则,非大丈夫所为。十九、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孟子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

36、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1.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1)傅说举于版筑之间_(2)出则无敌国外患者_选拔、任用指在国外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舜发于畎亩之中野芳发而幽香B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故不为苟得也C行拂乱其所为安陵君其许寡人D所以动心忍性此先汉所以兴隆也2.A兴起,指被任用开放;B.所以;C代词,他表示祈使语气;D.用这些来的原因。B3.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_(2)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_用这些来使他的心受到震撼,使他的性格坚忍起来,增加他所不具备的才能。(一个人的想法,只有

37、)表现在脸色上,流露在言谈中,才能被人们了解。4.孟子是怎样论述“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这个观点的?_文章采用举例论证和道理论证相结合的方法,先列举了六个人物事例,从个人角度正面论证“生于忧患”;再用道理论证的方法,从治理国家的角度反面论证“死于安乐”的观点;最后点明中心论点:生于忧患,死于安乐。5. 下列对文章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本文多用短句,以高度概括的语言作扼要的论证,句式整齐,读起来朗朗上口,使中心鲜明突出。B. 文章第2段先提出中心论点,再论述一个国家如果没有内忧外患将导致灭亡的观点。C. 从文章可以看出,“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是造就人才的主观因素。D. 本文在论

38、述造就人才问题时,认为人才是在艰苦的客观环境中造就的,其次还要重视人的主观因素,只有主、客观条件相互结合,才有可能成就一番事业。B5.B.有误。应是先论述观点,再提出中心论点。二十、愚公移山(节选)列子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龇,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

39、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年且九十且秦灭韩亡魏B其妻献疑曰既出,得其船C以君之力俯身倾耳以请D固不可彻固以怪之矣B1 A.将近况且;B.代词,他的;C.凭连词,来;D.顽固本来。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 且焉置土石_(2)甚矣,汝之不惠!_3.写邻家小儿也帮忙移山的情节有什么作用?_凭您的力气,连魁父这样的小山丘都不能

40、削减,能把太行山、王屋山怎么样?况且往哪里放置土石呢?你也太不聪明了!表明愚公移山的行为受到了众人的拥护和支持;与下文智叟嘲笑并阻止愚公移山的表现形成强烈的对比。二十一、周亚夫军细柳(节选)司马迁上自劳军。至霸上及棘门军,直驰入,将以下骑送迎。已而之细柳军,军士吏被甲,锐兵刃,彀弓弩,持满。天子先驱至,不得入。先驱曰:“天子且至!”军门都尉曰:“将军令曰军中闻将军令,不闻天子之诏。”居无何,上至,又不得入。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吾欲入劳军。”亚夫乃传言开壁门。壁门士吏谓从属车骑曰:“将军约,军中不得驱驰。”于是天子乃按辔徐行。至营,将军亚夫持兵揖曰:“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天子为动,

41、改容式车。使人称谢:“皇帝敬劳将军。”成礼而去。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居无何/居天下之广居B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乃大惊C天子为动/为宫室、器皿D使人称谢/长跪而谢之B1. A.经过/居住;B.于是,就;C.被/做,指雕刻;D.致意,问候/道歉。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已而之细柳军,军士吏被甲,锐兵刃,彀弓弩,持满。_(2)至营,将军亚夫持兵揖曰:“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_不久到了细柳军营,军中官兵都穿着盔甲,刀出鞘,张开弓弩,把弓拉满。到了大营,将军周亚夫手执兵器,拱手行礼,说:“穿戴着盔甲之将不行跪拜礼,请允许我以军礼参见(皇上)。”3

42、.汉文帝为什么称周亚夫为“真将军”?试简要说明。_戒备森严,军纪严明;治军有方,令行禁止;恪尽职守,刚正不阿。二十二、桃花源记(节选)陶渊明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八年级下册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

43、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 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1.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1)渔人甚异之_(2)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_(3)具答之_(4)便要还家_对感到惊异类详细同“邀”,邀请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_(2)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_老人和小孩,都安闲快乐。他们问现在是什么朝代,竟然不知道有过汉朝,更不必说魏晋了。3. 下列对文章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虚构的世外桃源,自知是一种空想,故

44、在头尾对此都有暗示:桃花源虽然有具体地点,人们再访也不可得。B. 进桃花源的路给读者一种“山重水复”的感觉,层层设伏层层解,紧紧地抓住了读者的好奇心。C. 具体形象的理想“桃花源”,艺术地折射出当时的“乱”和“苦”;设计“桃花源”,实际也是艺术地提出如何解决这一社会问题广大人民希望过的就是这种安定美好的生活。D. 描绘桃花源景象,从环境到人物衣着、精神状态,层层深入,井然有序,无一句多余;且不事雕琢,接近口语,令人倍感清新诗意,实在是言简意深,这和他的田园诗风一脉相承。A3.A.有误。桃花源并没有具体地点。二十三、小石潭记柳宗元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 隔篁竹, 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

45、,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 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1.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1)俶尔远逝_(2)往来翕忽_(3)不可久居_(4)乃记之而去_忽然轻快迅疾的样子停留离开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伐

46、竹取道/得道多助B不可知其源/安陵君其许寡人C四面竹树环合/腰白玉之环D隶而从者/太守归而宾客从也D2.A.道路/治国的正道,指行仁政;B. 代词,指小溪/表示祈使语气;C.围绕/玉环;D.跟从。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_(2)凄神寒骨,悄怆幽邃。_向小石潭的西南方看去,(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让人感到心情悲伤,寒气透骨,凄凉幽深。4.的情感由快乐变为凄苦的原因是什么_柳宗元遭贬,寄情山水,看到小石潭的美景时,心情是愉悦的,但这种快乐是短暂的,一经小石潭凄清环境的触发,忧伤悲凉的心情又会流露出来。5. 下列对文章

47、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写隔竹林,闻水声,“伐竹取道”方见小潭,给文章增加了探奇的情趣。B描写潭水的空明澄澈和游鱼的形神姿态,二者相互映衬,具有画面感。C借景抒发了自己遭受贬谪后,在寂寞处境中奋发向上的乐观情感。D本文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及动静结合的手法,准确生动地刻画出了景物的特点。C5.C.有误。应是抒发悲哀、凄怆的情感。二十四、核舟记(节选)魏学洢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中轩敞者为舱,箬篷覆之。旁开小窗,左右各四,共八扇。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闭之,则右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刻“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石青糁之。船头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佛印居右,鲁直居左。

48、苏、黄共阅一手卷。东坡右手执卷端,左手抚鲁直背。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东坡现右足,鲁直现左足,各微侧,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卧右膝,诎右臂支船,而竖其左膝,左臂挂念珠倚之珠可历历数也。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 高可二黍许/珠可历历数也B. 中轩敞者为舱/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C. 启窗而观/俄而雪骤D. 佛印绝类弥勒/湖中人鸟声俱绝B1. A.大约/可以;B. 是;C.表顺承,然后/词缀,跟在时间词后,无义;D.极、非常/消失。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

49、中。_(2)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_他们的互相靠近的两膝,各自隐藏在手卷下边的衣褶里。(佛印)抬头仰望,神态表情跟苏、黄二人不相类似。3. 结合原文分析,文章介绍船尾部分,写舟子的表情和动作各有什么特点?塑造舟子的形象有什么作用?_特点:一个“若啸呼状”,很悠闲自在;一个“视端容寂”,很专注的样子。塑造舟子的形象,更有力地突出了“泛舟”的主题,也渲染了舟中轻松、愉悦的气氛,跟船头的情景互相呼应。二十五、北冥有鱼庄子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齐谐者,志怪者也。谐之

50、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1)志怪者也_(2)去以六月息者也_(3)去以六月息者也_(4)其远而无所至极邪_记载离开气息,这里指风尽头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怒而飞/一怒而诸侯惧B.是鸟也/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C.去以六月息者也/不以物喜D. 其正色邪/征于色B2. A.振奋,指用力鼓动翅膀/发怒;B.这,这样;C.凭借/因为;D.颜色/脸色。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怒而

51、飞,其翼若垂天之云。_(2)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_当它用力鼓动翅膀飞的时候,那展开的双翅就像悬挂在天空的云。大鹏从天空往下看,也不过像人在地面上看天一样罢了。4.下列对文章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将深刻的哲理寓于生动的形象之中,阐发了追求绝对精神自由的思想。B采用对比的手法,以大小对立来阐述“万物皆有所待”的道理。C文章想象雄奇瑰丽,多用对偶句,造成铺排效果,文章气势磅礴。D.鲲鹏可高飞九万里,能从北海飞到南海,但必须借助“海运”, 可知鲲鹏并非真正的“逍遥”。C4.C.“多用对偶句”有误,原文并无对偶句。二十六、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庄子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庄子曰:“鲦

52、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庄子曰:“请循其本。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安知我不知鱼之乐/安求其能千里也B.子固非鱼也/固国不以山溪之险C.全矣/苟全性命于乱世D.云者/云归而岩穴暝A1. A.怎么;B.本来/巩固;C.完全,完备/保全;D.代词,指代前面说的话/云朵。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庄子曰:“鲦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_(2)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

53、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_庄子说:“白色小鱼在河水中游得多么悠闲自得,这是鱼的快乐啊。”你说“你在哪里知道鱼的快乐”的话,就说明你已经知道我知道鱼快乐,所以才来问我,我是在濠水的桥上知道的。3.两人辩论的结果且不论谁输谁赢,从中我们可以看到庄子与惠子思想、性格、气质等方面的差异,试分析两人的性格。_惠子好辩,重分析,对事物持认知心态,对于事物有一种寻根究底的认知态度,重在对知识的探讨;庄子智辩,重观赏,对事物持艺术心态,对于外界的认识,带有欣赏的态度,将主观的情意寄寓到外物上而产生移情同感的作用。二十七、虽有嘉肴礼记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

54、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1)不知其旨也_(2)虽有至道_(3)然后能自反也_(4) 学学半_味美最好的道理反思同“敩”,教导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_(2)知困,然后能自强也。_所以学习之后才知道自己的不足,教人之后才知道自己困惑的地方。知道了自己困惑的地方,这样以后才能自我勉励。3.下列对文章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中“教学相长”与“学学半”的意思相近,最后一句进一步论证了“教学相长”的道理,增强说服力。B.本文

55、运用了比喻的手法,从“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引申到“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的道理。C.文章指出了教与学是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即“教学相长”,告诉我们实践出真知的道理。D.“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只有在不断地学习中,才能更有效地发现自己的不足,只有在教别人的时候,才能更有效地发现自己知识的短处。B3.B.有误。应是类比的手法。二十八、大道之行也礼记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

56、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大道之行也/商旅不行B.女有归/云归而岩穴暝C.货恶其弃于地也/所恶有甚于死者D.盗窃乱贼而不作/一鼓作气C1.A.施行/前行;B.女子出嫁/聚拢;C.厌恶;D.兴起/振作。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选贤与能,讲信修睦。_(2)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_选拔推举品德高尚、有才干的人,讲求诚信,培养和睦气氛。财物,(人们)厌恶把它扔在地上,但(之所以厌恶)不一定是因为想要据为己有。3. 文章是从哪几个方面来说明大同社会的特征的?_人人都能受到全社会的关爱(满足生存的需要);人人都能安居乐业

57、(满足发展的需要);货尽其用,人尽其力(满足精神愉悦的需要)。二十九、马说韩 愈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1)一食或尽粟一石_(2)策之不以其道_(3)执策而临之_(4)其真无马邪_有时用马鞭驱赶面对表示加强诘问语气2.把文中画线

58、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里,不以千里称也。_(2)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_所以即使有名贵的马,也只会辱没在奴仆的手下,(和普通马)一同死在马槽里, 不以千里马而著称。想要跟普通的马相等尚且办不到,又怎么能要求它日行千里呢?3.文中的“呜呼”蕴含着怎样的情感?_蕴含着怀才不遇的愤懑;对统治者埋没、摧残人才的痛恨。4.下列对文章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本文结构精巧,先从正面提出问题,再从反面展开议论。B. “其真不知马也”是贯穿全文的中心句。C. 认为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原因是“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D. 本文旨在说明人才

59、的重要性: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D4.D.有误。本文旨在说明伯乐的重要性。三十、岳阳楼记范仲淹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九年级上册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

60、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时六年九月十五日。1.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1)属予作文以记之_(2)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_(3)而或长烟一空_(4)把酒临风_记述壮丽景象全持、执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 属予作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