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高考语文二轮复习配套作业(解析版):专项训练语言基础知识+论述类、实用类文本阅读(江西省专用)(9份打包)_第1页
2021高考语文二轮复习配套作业(解析版):专项训练语言基础知识+论述类、实用类文本阅读(江西省专用)(9份打包)_第2页
2021高考语文二轮复习配套作业(解析版):专项训练语言基础知识+论述类、实用类文本阅读(江西省专用)(9份打包)_第3页
2021高考语文二轮复习配套作业(解析版):专项训练语言基础知识+论述类、实用类文本阅读(江西省专用)(9份打包)_第4页
2021高考语文二轮复习配套作业(解析版):专项训练语言基础知识+论述类、实用类文本阅读(江西省专用)(9份打包)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Word文档,下载后可任意编辑 2021高考语文二轮复习配套作业(解析版):专项训练语言基础知识论述类、实用类文本阅读(江西省专用)(9份打包)专项训练(一)1C解析 A项,数sh九;B项,腈jng纶;D项,祈q祷。2C解析 A无所适从;B.曲径通幽;D.信心倍增。3C解析 “做空”是股票、期货等市场的一种操作模式,指预期未来行情下跌,将手中股票按目前价格卖出,待行情跌后买进,以此获取差价利润;其交易行为特点为先卖后买。而“挖空”含贬义,是费尽心思,想尽一切办法;或把里面的东西挖光。句是中日通过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帮助解决欧债危机,不能用贬义词“挖空”,适合用“操作模式”义的“做空”。显示:明显地

2、表现。宣示:公开地表示,宣布。句是明确、明显地表示,并没有宣布,所以用“显示”。举重若轻:举重东西就像举轻东西那样。形容做繁难的事或处理棘手问题轻松而不费力。这个意思适合句的语境。而“轻而易举”则形容事情容易做,不费力气,不符合语境。4D解析 A方兴未艾:指事物正在发展,一时不会终止。这里可用“如火如荼”。B.特立独行:指有操守、有见识,不随波逐流。这里可用“独树一帜”。C.不刊之论:比喻不能改动或不可磨灭的言论。这里可用“奇谈怪论”。5D解析 A成分残缺,“防止风险”错误,应为“防止风险发生或出现”;B.搭配不当,“制定措施”应为“采取措施”,“降低流通环节”无法搭配;C.句式杂糅,删掉“造

3、成的”。6. D解析 爱斯梅拉达是因为害怕所以说不出感激的话。7(1)以礼存心有礼者敬人(2)云无心以出岫景翳翳以将入(3)各自东西南北流安能行叹复坐愁(4)忽到庞公栖隐处惟有幽人自来去(5)何妨吟啸且徐行一蓑烟雨任平生8评分标准: 不符合作品的主题,扣6分;四种描写每缺一种扣3分;与原文语言风格不一致的扣3分;篇幅不足,每少20字扣1分。9示例: 荻花像几个孤独的舞者,在夹着些寒意的夜风里,瑟瑟地抖了抖身子,三两片枫叶无奈地飘向了江水,茫茫然,顺水而漂。月亮很圆,可清辉里却弥漫着一股股凉意,仿佛一个冰冷的银盘。在惨白的月光下,在冰冷的江面上散落着几点渔火,在夜风里摇曳。冰风冷月,冷江水。秋蝉

4、瑟缩着身子,连一声哀鸣也没有;更无管弦之音:一切都在静寂中保持着某种沉默。朋友就要远行了,一杯不太温热的小酒,如何能消解我们心中的愁闷?10示例:你就像玉皇大帝新建的天宫白玉堂前飘拂下垂的帷幕,是那样的洁白轻飏,似雾里看花,让我在朦胧中产生了奇妙的幻觉。你更像是天空中那张碧牙床上翻卷下来的簟席,是那样的细密轻柔,随风飘飘洒洒,轻灵地来到我的身边。啊!我看到了,看到了那婀娜多姿的楚女,款款降临;我看到了楚女的秀发,那一头披拂而下的秀发,是在天池沐浴过的青丝,熠熠地闪着光泽,洋洋洒洒;我感觉到了,那秀发潇潇地给万物传送着凉意,给大地洒下无私的甘霖,给人间带来了好时节。11略专项训练(二)1D解析

5、A项“捺”读“n”;B项“帙”读“zh”;C项“悌”读“t”。2C解析 A项“竹报平安”;B项“前事不忘,后事之师”;D项“轻歌曼舞”。3A解析 “引吭高歌”指放开喉咙高声歌唱,可指人或鸟类的放歌。这里形容“鸣凤”准确。“高歌一曲”指放歌一曲,多指人。“硝烟弥漫”和“烽烟四起”都指战火或战争,但是战国时代是冷兵器时代,用“烽烟四起”更妥当。“流传”多指事迹、作品等传下去或传播开。“留传”是指遗留下来传给后代的意思,侧重于时间上的传承。文中指祖先传下来的“遗产”,用“留传”为妥。4D解析 D项举重若轻:比喻做繁难的事或处理棘手的问题轻松而不费力。A项持之有故:见解或主张有一定的根据。B项一孔之见

6、:从一个小窟窿里面所看到的,比喻狭隘片面的见解,多用于谦辞。C项作壁上观:比喻坐观成败,不给予帮助。5D解析 A“缘由最早起源于”杂糅,改为“缘由是”或“纷争最早起源于”;“引起了方舟子的注意”的主语不明确。B.“一座”后面应加上“按照”一词。C.“河北省和辽宁省部分区县”表意不明,有歧义,应为“河北和辽宁两省的部分区县”。6D解析 归来后的那天晚上,父亲告诉他的是已经给他定了一门亲事,要他早日成亲,料理家事。7(1)兰泽多芳草采之欲遗谁(2)画图省识春风面环珮空归夜月魂(3)揭竿为旗赢粮而景从(4)但见悲鸟号古木又闻子规啼夜月(5)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逝者如斯夫8略9评分标准:基本符合要求;(

7、9分)细节与心理描写较好的,能围绕小天鹅为什么不哭泣的原因展开,有“点睛”之笔;(11分)细节与心理描写突出,有文采, 扣题,立意深刻,中心突出,“点睛”手法巧妙,1215分。10略专项训练(三)1D 解析 A弄堂(lng);B.拗不过(ni);C.脊梁(j)。2D解析 A鱼渔,贬砭;B.孪挛,事是;C.撕厮,心酸辛酸。3A解析 装饰,在身体或物体的表面加些附属的东西,使美观。装点,装饰点缀,含有衬托之意。日趋,一天一天地走向,逐渐地。日益,一天比一天更加。调剂,把多和少、忙和闲等加以适当的调整,和“生活”搭配。调节,从数量上或程度上调整,使适合要求。4C解析 C感同身受:虽未亲身经历,却如同

8、亲身经历过一般。而这里是亲身经历的,“感同身受”与前面的“切身体验”发生矛盾,不合语境。A.得鱼忘筌:捕到了鱼,忘掉了渔具。比喻事情成功以后就忘了本来依靠的东西。B.钟灵毓秀:指美好的自然环境产生优秀的人物。D.冰山一角:原比喻不能长久依赖的靠山,现指所暴露出来的只是事物的一小部分。含贬义。5D解析 A项句式杂糅,“是因为”与“的原因”两个句式杂糅,删掉“的原因”;B项搭配不当,“大企业形成垄断者”,动宾搭配不当,“形成”改为“成为”;C项赘余,“诸”是“之于”的意思,与后面的“于”重复,删掉“于”。6A解析 汉献帝写密诏给董承是在“伏皇后被曹操令人乱棍打死”之前。7(1)隰则有泮言笑晏晏(2

9、)沅有芷兮澧有兰观流水兮潺湲(3)巫山巫峡气萧森江间波浪兼天涌(4)大车无小车无 (5)青青子衿沉吟至今8写作指导 说明“筷子”,可从筷子的类别、用途、使用方法等方面入手,还可顺便提及不用一次性筷子、提倡环保等,还可从筷子的历史演变、筷子所代表的中华历史文化等方面入手。可用平实的说明,就像一般说明文那样;也可用生动的说明,如“筷子的自述”等。只要我们熟悉它,将说明的层次分清,尽量用新颖、生动的语言进行形象生动的描述就行。一先请你猜个谜语:“身体细长,兄弟成双。只会吃菜,不会喝汤。”你能猜出是什么吗?它就是我们每天都会用到的、今天我要给大家介绍的筷子。筷子的结构简单、明了。它就是由两根小棍组成的

10、,通常是用木、竹、塑料、象牙等材料做成。筷子的长度一般是25厘米左右,夹菜的下端为圆形,手执的上端呈方形。圆形的下端直径通常在2毫米左右,从下到上略有增加。筷子主要用于人们吃饭。吃饭时,人们常用右手执筷,将两支筷子团在一起,通过手指控制两支筷子的聚合与分开,从而将食物准确地送入操的口内。筷子历史悠久,种类繁多。随着时代的进步,现在人们通过对筷子的色彩、图案、造型等方面的创新设计,又赋予了筷子艺术品的角色。例文评析 作为实物说明文,一般思路是先引出说明对象,然后依次介绍它的结构、类型、功能等。本文的成功之处,有以下几点值得我们学习:层次分明。先引出说明对象筷子,然后依次介绍它的结构、材料、形状、

11、大小、使用方法、历史与现状等。这样一一道来,不慌不忙,条理分明。说明对象生动形象,拉近了与读者的距离。这种方式,很能吸引阅卷者的眼球,让阅卷者在猜谜语的情景中,顺着考生的思路读完全文,至此,阅卷者想不给高分都难。做个生活的有心人,对周围事物观察细致入微。写事物说明文,没有对事物细致入微的观察是不行的。考生对筷子的材料、形状、大小等都能准确描写出来,这是源于考生对筷子作过细致的观察,并能用语言把观察结果表达出来。二 我是一双结构简单的筷子,出生于中国古代,还被荣幸地称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 自从我在中国扎下了根,经过长期的发展,我们筷子家族已经很庞大了,姐妹特别多。有竹制的、木制的、塑料制的,

12、还有象牙制的、金制的、银制的,等等。通常情况下,我们的身高约为25厘米,下端圆,上端方,看上去匀称、可爱。人们吃饭时几乎离不开我,因为我是他们吃饭的工具。人们吃饭前,都会将我从筷兜里轻轻取出,在桌上放好,等饭菜做好后就直接动用我;吃完后,又会把我收起来清洗干净后送回筷兜里。如此循环,直到我们“老掉牙”,最后“死掉”。例文评析 本文采用生动说明的方法,用第一人称,通过“我”(筷子)的自述,给读者介绍了筷子的历史、种类、结构、作用等。全文条理清楚,层次分明,语言生动活泼,亲切感人,生动地说明了筷子的特点,是一篇合乎要求的应试说明文。文章开门见山,直接引出说明对象,然后依次介绍了筷子的历史、荣誉称号

13、、种类、结构、作用等。同时,采用分类别、举数字等说明方法,清楚、准确地说明了筷子的种类、结构等特点。“看上去匀称、可爱”“直到我们老掉牙,最后死掉”等语言,不仅生动活泼,而且准确无误地说明了筷子的特点,按高考评分要求,语言项可得满分。9. 略10夕阳西下,天渐渐暗了下来,秋风一阵紧似一阵。我精心做好几样菜,只等在田野里劳作的父母回来吃晚饭。学校功课很紧,我一个月才能回一次家,今天有这机会,正好用来孝敬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父母。然而,左等右盼,总不见父母的身影。太阳下山了,天已经黑下来,村头的那棵老槐树也只能依稀地见到那树冠的影子了。我走向那棵古老的槐树,正准备扯开嗓子叫爸妈,却猛然看见田野上亮起了

14、一盏灯。我清晰地看见,妈妈正弯下腰,像是在拾掇着什么;爸爸举着手电筒,站在妈妈身边。我的心一阵酸楚!这时,天已经伸手不见五指了,我在心里说:“爸、妈,快回来吧,没有你们在身边,女儿害怕啊!”专项训练(四)1C解析 A望风披靡(m);B.当真(dng);D.佣(yng)金。2A解析 B焕涣;C.梁粱;D.卓灼。3C解析 “收罗”侧重于广为收集;“搜罗”侧重指到处地仔细寻找并聚在一起。“签订”,双方经过协商,订立条约或契约并签字。“签署”,签字署名,多用于单位领导在重要文件上的签字。“危害”侧重在危及安全,危及根本、整体,语意较重;“损害”侧重在使蒙受损失,损及局部,语意较轻。4A解析 A金科玉律

15、:原形容法令条文的尽善尽美。现比喻必须遵守,不能变更的守则、信条。B.吉人天相:好人总能得到上天的保佑,多用作遭遇危险或困难时的安慰语。吉人,有福气的善人。天相,老天的保佑。望文生义。C.振振有词:形容自以为理由充分,说个没完。不合语境。D.歌舞升平:边歌边舞,庆祝太平。有粉饰太平的意思,含贬义。色彩不当。5A解析 本题考查辨析病句。B项搭配不当,直接引用中不能再出现间接引用的“认为”。去掉“他认为”。C项不合逻辑,关联词使用不恰当。将“不但而且”换成“假若从而”。D项句式杂糅,“引起关注”和“受到热捧”只保留一个。6C解析 “但因为时候未到,不便公开与鸣凤的关系”错,觉慧是因为写稿、事情忙的

16、缘故才遣走鸣凤的。7(1)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2)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3)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 (4)锦官城外柏森森隔叶黄鹂空好音(5) 小楫轻舟梦入芙蓉浦8示例一: 一是突出正面的舆论导向,舆论应大力宣传正面的人和事,使正气成风,让好人有好报;二是建立健全配套措施,如何对好人好事、见义勇为的奖励与救助,道德评价体系的建立与完善等等;三是突出“行动”评价,对人的评价不要看豪言壮语,少看演讲文章,要专看行动,突出行动;四是从我做起,见诸行动,“感动中国”我们不能停留在“感动”上,更重要的是行动,行动要从自己做起,行动才具有“感动”的意义和价值。(多角度分点作答;每点5分,答

17、3点满分)示例二: 要从“感动中国”迈向“行动中国”,突出正面的舆论引导十分重要。前段时间负面报道过多,甚至以点概面,夸大其词,让社会布满了阴霾,在人们心中投下阴影,使行动者裹足不前,而正气难以升扬,正义难以伸张,道德难以彰显。其实,我们的社会中处处都有好人在,时时都有人在默默奉献,用行动给社会带来阳光、温暖和正义,但是由于缺少舆论的热情宣传,积极引导,因而难以形成风尚。因此从“感动中国”迈向“行动中国”,舆论要先行,要大力加强正面宣传,党和政府要充分肯定,知名人士要热情评论,这样,行动才会有榜样,有方向,有劲头,才能实现“行动中国”。(就其一点发表较深刻较全面的看法,酌情计分)9示例: 应将

18、手机请出校园中小学生带手机进校园,危害猛于虎。(观点)首先,手机辐射较大,很多学生喜欢随身携带,长此以往将影响学生的身心发展;再者,学生利用上课时间或就寝时间玩游戏、发信息,将分散精力,影响学习;另外,手机信息让学生在考试时的“小动作”科技化了,代替了“传纸条”,造成了学业质量的下降和价值观的迷失;最后,手机的使用会造成学生盲目攀比的心理,增加家庭负担。(分析)因此,我不主张中小学阶段的学生使用手机。(结论)10示例:河水静静地流淌,散出一圈圈涟漪。花轿和唢呐声都已经远去了,爷爷掂着那红纸包封的分量,我才回过神来。“翠翠,宋家堡子里新嫁娘年纪还只十五岁。”我嗔怪地望了望爷爷,脸上有些发烧,一种

19、莫名的情绪涌上心头。我有些慌乱,轻轻地拉动船,那一圈圈的涟漪又向远方漫去。未来,是什么样子呢?回到家,我又来了兴致,拿来小小竹子做的双管唢呐,央求爷爷:“爷爷,您吹一曲娘送女吧。”欢快的曲调,氤氲在青山绿水之间,却有一丝忧伤暗暗侵入心底。我伴着大黄狗,躺在门前大岩石上,望着天上的流云出神。倦意,渐渐袭来。(符合试题的四项要求,符合原文情境,可得1415分。没有运用心理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各扣3分;不是第一人称,扣3分;没有情景交融,扣3分;字数不足,每少15字扣1分,扣完为止。严格按点给分。也可以“爷爷”为第一人称)专项训练(五)1C解析 A忧心忡忡(chng);B.叨扰(to);D.胴

20、体(dng),干细胞(gn)。2D解析 A优哉游哉;天下大事,必作于细。B.木版画;惹是生非。C.啰唆;温柔贤惠。3B解析 “承载”意为“托着物体,承受它的重量”,而“装载”是“用运输工具装”的意思,第一空填“承载”较妥。“徜徉”意为“闲游、安闲自在地步行”,与句意矛盾,故只能用“徘徊”。“割爱”指“放弃心爱的东西”,与原句中“什么都”不吻合。4D解析 A奉为圭臬:比喻把某些言论或事当成自己的准则。B.仗义执言:伸张正义,激昂陈词。仗义,主持正义。执言,说公道话。执,坚持。C.胼手胝足:指长期从事体力劳动,手脚生茧。D.无出其右:褒义成语,指人和事物中的最佳者,句中用于形容海盗活动,属褒贬失当

21、。5B解析 A成分残缺,“像我们这些从象牙塔走出来”后面缺少宾语中心词“的人”;C.“大概”与“左右”重复;D.不合逻辑,“谁又能确保他们是否为权钱而动”应为“谁又能确保他们不为权钱所动”。6D解析 “把她杀了”应为“把她交出去”;“把她拖到罗兰塔,交给军警”应是把她交给了隐修女居第尔看管,然后去找军警。7(1)遗余褋兮澧浦搴汀洲兮杜若(2)三顾频烦天下计出师未捷身先死(3)迷花倚石忽已暝熊咆龙吟殷岩泉(4)氓之蚩蚩匪来贸丝(5)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 而人之所罕至焉8示例: 天空中乌云密布,电闪雷鸣。突然间,狂风大作,大雨倾盆,整个荷塘如同沸腾了一般。豆大的雨点狠命地砸下来,仿佛要将荷叶

22、砸烂。雨水汇集在荷叶上,越来越多,越来越重,想要把荷叶压垮,然而荷叶轻轻将身体一侧,便将它们抖落。狂风猛烈地摇撼着荷花,仿佛要将荷花拦腰折断,然而荷花却灵巧地摆动腰肢,不慌不忙地躲闪着。折腾了一个时辰,狂风暴雨无计可施,只好灰溜溜地离去。荷塘渐渐平静下来:只见碧绿的荷叶如同一个个翡翠的玉盘,叶上的水珠如同一颗颗晶莹的珍珠;在荷叶的簇拥下,一朵朵含苞欲放的红莲亭亭玉立,分外娇艳。9示例: 没有叹息,落日的余晖里,我转了两圈,便静静地躺在了草地上,倾听着大地的心跳,这感觉真好。我不羡慕那些进了名画里的叶子,当了配角;我不羡慕那些挤进了人家书里的叶子,做了书签;我也不羡慕那些去了实验室的叶子,成了标

23、本。人间有语:一切生物都有高速率增长的趋向,所以生存斗争是必然的。不管我是属于斗争的淘汰品还是牺牲品,但我确实不愿做“无情”的“落红”,我要“化作春泥更护花”,如果这也算作牺牲,我很欣慰,因为牺牲必定意味着另一种价值的再生。10善与恶似乎是这个世界里交织着的两条线,而实际上大多数人都处于善与恶之间的冷漠地带。如果说,两次碾压,碾碎的是司机的良心,那么,18个路人的冷漠,是否意味着人们的良心已然成冰?诚然,极善与极恶都只是这个社会里的小概率事件,但它却是最好的一面镜子。小悦悦事件告诉我们,一个时代的良知需要我们通过一个个善举去唤醒,诚如拾荒阿姨举手之劳的施救。当人们的善意都出自本意并得到接力时我

24、们的世界将不再充满寒意。专项训练(六)1B解析 A项,着手(zhu),风流倜傥(tng)。C项,落色(shi),椎心泣血(chu)。D项,脖颈(gng),力能扛鼎(gng)。2D解析 A项应为“一筹莫展”,B项应为“不可名状”“额手称庆”,C项应为“甘拜下风”。3A解析 A字字珠玑:比喻说话或写文章,词句十分优美。B.炙手可热:比喻权势大,气焰盛,使人不敢接近。用于人而不用于物。C.宵衣旰食:天不亮就穿衣起来,天黑了才吃饭。形容勤于政务。D.各有千秋:各有各的存在的价值;各有所长;各有特色。4A解析 B搭配不当,“监测”和“变化信息”不搭配,应该是“提供信息”;C.句式杂糅,去掉“被”,或将“

25、荣膺”改为“授予”;D.重复赘余,去掉“再次”。5C解析 A将问号改为句号,问句做句子成分,句末不加问号;B.将书名号改为双引号,题目、话题等不能用书名号;D.将“军事行动服从外交需要”后面的逗号改为分号,分句内部已用了逗号,并列分句之间必须用分号。6C解析 信中没有提及宝玉出家,而是说宝玉、贾兰得中。7(1)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2)齐彭殇为妄作亦犹今之视昔(3)无长无少道之所存(4)黄鹤之飞尚不得过青泥何盘盘(5)忧愁风雨树犹如此8评分标准: 任务、要求明确,方法、过程清楚:12分以上,否则在11分以下评分。在此基础上按以下要素扣分:没有议论或描写,各扣1分;数字不具体或不合常识(如只说挖

26、一个坑属于不具体,如说坑的大小在30厘米以下或1米以上,属于不合常识),扣1分;没有打比方的说明方法,扣1分。9示例:春天来了,却躲在雨帘后面,迟迟不肯露面。雨丝缠绵不休地飘着,花花草草也洒脱不开地蜷缩着。早春的风雨很凉,夹带着倒春寒,侵袭着一切有生命的东西。虽说春雨浪漫富有诗意,可天天泡在潮湿的雨雾中,雅性也就荡然无存了。春天本应是阳光和暖,花红柳绿的,山间湖中,人看春景,景醉游人,那才真叫美呢!要来的挡不住,雨想下就下吧,下完了就会见到晴朗的天。且把心情收拢好,等待在阳光明媚的春风里放飞,人世间许多美好的前景都需要等待,需要耐心。10赋分标准:结合作品表现的社会生活、故事情节或现在的社会生

27、活。(8分)观点鲜明,层次清晰。(3分)有理有据,自圆其说。(4分)专项训练(七)1D解析 A项,“吭”应读“hng”;B项,“烊”应读“yng”;C项,“迸”应读“bng”。2D解析 A项,融洽; B项,坐落;C项,口蜜腹剑。3B解析 B项说三道四:形容不负责任地胡乱议论。A项将“截止”改为“截至”。“截止”后面不加宾语,一般用“截止到什么时段”或“到什么时候截止”;“截至”指截止到某个时候,可加宾语。C项将“日前”改为“目前”。“目前”指现在;“日前”指往日、以前,跟后文的“尚未”矛盾。D项将“过江之鲫”改为“众矢之的”。过江之鲫:现用以形容赶时髦的人很多;众矢之的:众箭所射的靶子,比喻大

28、家攻击的对象。4D解析 A“增强地位”“提高影响力”搭配不当;B.“原因是所导致的”句式杂糅;C.语序不当,应为“精神不振,甚至出现低血糖休克”。5D解析 两个时间书写不对,应为“19:54”和“20:43”。6A 解析 “孔明”应是“张飞”;“严颜一马当先,奋勇打下了他所管辖的地方”应是“严颜所管辖的地方都望风归顺”。7(1)答案 对比。十年前与十年后形成时间上的对比;桃李春风中与江湖夜雨中形成环境上的对比;相聚饮酒与孤坐灯下形成行为上的对比;相聚的快乐与离别的孤独形成情感上的对比。(手法1分,能说出三处对比即可得3分)解析 以“江湖夜雨”对“桃李春风”,巨大的反差,充分表达了诗人的哀伤与欢

29、乐;以“十年灯”与“一杯酒”相对,更进一层,不仅在时间上给人以“长夜难熬”的感觉,还突出了独对孤灯的沉重和思念的辛苦。(2)答案 与友人相距遥远,无法互通音信的伤感与无奈之情;与友人分别日久而产生的思念之情;对友人家境贫寒,但依然保持正直廉洁品格的赞美之情;对友人年老体衰、处于恶劣环境中的挂念与同情。(每点1分)解析 本诗抒发的情感可以从四联来分别分析:首联表达与友人天各一方的无奈,颔联抒写了对远方友人的思念之情,颈联称赞友人为官清廉、从政有方,尾联是为友人鸣不平,并寄托深切的同情。诗歌赏析此诗作于神宗元丰八年(1085),其时诗人监德州德平镇。首联“我居北海君南海,寄雁传书谢不能”说明海天茫

30、茫相距辽远,通信颇为不易,抒写了对远方友人的思念之情。颔联“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回忆昔日相聚宴游之乐,并进一步抒写相别十年的思念之深。想当年,春风拂面,我们在盛开的桃李花下举杯畅饮;十年来,漂泊江湖,每当夜雨潇潇、漏尽灯残之时,不由得更加思念远方的友人。这两句所描绘情景的巨大反差,形成了强烈对比,从而更加凸显了思念之情。颈联“持家但有四立壁,治病不蕲三折肱”称赞友人为官清廉、从政有方。尾联“想见读书头已白,隔溪猿哭瘅溪藤”赞美友人认真读书、好学不倦。诗人想象友人如今已白发苍苍,伴随着他的读书声的,是那从隔着瘴气弥漫的溪水边野藤上传来的悲苦猿啼。这里颇有为博学多才的友人偏居荒蛮之地不

31、得重用鸣不平的意味。全诗写情真挚,丰富的人生滤积出的人文精神显得那么的隽永而富有感染力,其感慨的人生既深远又有哲理,不失为一篇佳作。8(1)运用侧面描写的方法。描写榴花不正面写,而从榴花给人的感受来写,侧面烘托出榴花的绚烂多姿。(2)任选一种作答:喜爱之情:五月里石榴花开时,如火似霞,夺目耀眼,有的花已经结子,隐约枝头,苍苔斑驳,落英缤纷,可喜的是没有车马来践踏、碾压。表达了诗人对清幽环境的喜爱之情。怀才不遇之情:诗前两句写景,后两句抒情。以花开之美暗喻才华横溢,以“可怜此地无车马”暗喻才华不被赏识而无法施展,表达了对统治者不能慧眼识才俊而怀才不遇的愤懑之情。9(1)北固亭是英雄豪杰争雄之地,

32、包含历史的沧桑感;“月下”“风急”“西州更点”烘托出凄凉环境;南宋苟且偏安的国破之现实,让人生发“南北限天堑”的感慨;功业未成却已双鬓如霜。(2)词人先由眼前淡烟横斜、层雾渐尽之景直抒历史的沧桑之感,眼前之景与历史巧妙结合;然后再借月下登临的视听意象抒发“不堪临鉴”之意;借景融入南宋的偏安、“天堑”难越的现实,情境结合;然后又把国难之慨与个人的功业未就移入了凄凉的听觉意象里。词人巧妙地将情与景、情与事结合起来,给人无限的想象空间。诗歌赏析以寥寥七十余字,将夜登北固山的所见、所闻、所为和所想刻画出来,直抒胸臆,堪称上品。词人夜登北固山,正值层雾逐渐敛尽的时候,天边淡烟一抹,论理这该是一番令人神清

33、气爽的景象,可是首先想到的,却是这里乃是英雄豪杰争雄之地。此时适有渔人鸣榔,这是多少文人吟咏过的悠闲、超脱的声音,然而在听到鸣榔的同时,却更深切地感到了疾风掀起的怒涛。“关河”以下四句先说国家蒙耻,再说个人困顿,正是万般不得意的窘境。这种描写,使“不堪临鉴”的含义变得极为深广。“漫登览”过片,有已经登览和不堪登览的双重含义,正好承上转下。“极目万里沙场”承“关河无限清愁”,说极目所见,已成战场。“事业频看剑”承“正霜鬓、秋风尘染”,既表示功业未成却已双鬓如霜,又有“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意思。“古往今来,南北限天堑”两句回到眼前,慨叹至今长江都是阻隔南北的天堑。最后四句说一重重的城门都关闭了,

34、除了远处楼上渺茫的歌声之外,到处是一片死寂,唯有西州更点,清晰可闻。在这里,词人通过写歌声,写更点将那种孤寂、凄清的感觉渲染得更为传神。由此,情与景的交融,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因为要表达的感慨千头万绪,所以本词没有像常见的诗文那样,依据事物的一般逻辑,说清楚了一项内容再说另一项内容,而是另辟蹊径,不管是情景、事件,还是感触,出现在笔下时,都只剩下了最关键的一些片段,词中虽没有交代这些片段的前因后果,但读者可以凭自己的体验去想象。读者想象力的调动,以及各词句之间关联词句的剔除,都保证了有限的篇幅浓缩了最广的内涵。专项训练(八)1B解析 A项,梏();C项,俾(b);D项,相(xin)。2D解析

35、A项,“谎”应为“荒”,“残”应为“惨”;B项,“诏”应为“昭”,“流”应为“浏”;C项,“蹉”应为“磋”。3C解析 C项不以为意:不把它放在心上,表示对人、对事不重视,不认真对待。A项应为“赠送”或“敬赠”。“惠赠”,敬辞,指对方赠与(财物)。B项“十室九空”指十家有九家一无所有,形容人民大量死亡或逃亡后的荒凉景象。D项“当面锣对面鼓”比喻面对面地商量、对证或争论。4D解析 A项语序不当,“一整套的”应放在“研究”之前;搭配不当,应将“奠定”改为“构建”;因果关系不当,前后并无必然的因果关系,将“因此”删除,变为顺承关系。B项成分残缺,缺宾语,在“等”后加“治理目标”,与前面的动词“提出”呼

36、应。C项两面对一面,将“能否”改为“要”。5B解析 逻辑顺序:首先概括传统小说的特征,接着说明王蒙等对传统小说的变革,然后阐述现代派小说的特征,最后加以总结。6D解析 不是艾米莉,是多拉。7(1)答案 词的第一、二句描写了桂花色淡形柔而香浓的特点,(2分)这样写是为后边围绕桂花的品性进行议论做铺垫。(2分)解析 “暗淡轻黄体性柔”写出了桂花的色泽形态,“情疏迹远只香留”则写出了桂花的香浓。本词中的描写是为了议论服务的,此处的描写就是为了后面的议论作铺垫。(2)答案 认为颜色并不艳丽的桂花是百花中的上品;让梅花嫉妒,令菊花害羞,并因屈原在离骚中没有将其收列而为之抱屈。(2分)词人借助对桂花的议论

37、,表现了自己清高淡泊、追求高洁品行的情怀。(2分)解析 此词虽是咏桂,却是词人自喻。回答此题时先说明桂花的遭遇,然后说明词人借桂花表达了怎样的情感。诗歌赏析这是一首咏物词,词中的桂花恰是李清照的一个写照。这首词与李清照平日之词风格不同之处在于全词以议论入词,托物抒怀,不像其他的词重在描写,借描写来抒情。“暗淡轻黄体性柔,情疏迹远只香留”两句是对桂花的一个描摹,全词中仅此两句是描写,其余皆是由此二句引出的议论和联想。前句重在描写桂花的颜色,“暗淡轻黄”四字写出了桂花的光泽和颜色;“体性柔”则写桂花的纤薄柔嫩之态。单此一句即形神兼备,盖因抓住了桂花的突出特点来描写。接下来自然地引出下句“情疏迹远只

38、香留”,说明桂花不追求繁华炫目,不追求万人敬赏,虽“情疏迹远”却将香气留与人间,这是所尤为欣赏的品质。“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这两句评论是全词的核心所在,也是李清照的个人写照。“浅碧”“深红”都是耀眼之色,多数花借以展现自己的颜色;然而这些美妙的颜色对于桂花来说却是不需要的,因为桂花自身的馥郁香气就足以使它成为“花中第一流”了。这也反映了李清照的审美观,她认为内在美、品质美才是真正的美,是动人心魄的美,是可以流芳千古的美。上阕重在描写桂花的色与香,并将二者相对比,写出桂花重香不重色的优秀品质。由此引出了第一层议论,强调了桂花乃“花中第一流”。在下阕中将此结论进一步引申,意境叠进。“

39、梅定妒,菊应羞。画栏开处冠中秋”承上阕而来,用梅花的嫉妒、菊花的羞愧来反衬桂花的出色。这是的第二层议论,将桂花与梅菊相对照,较之上阕的议论这两句则从另一个方面表现了桂花的内在品质。最后两句“骚人可煞无情思,何事当年不见收”是李清照从评说古人下笔的第三层议论。屈原当年作离骚,遍收名花珍卉,以喻君子修身美德,唯独桂花不在其列。而李清照在上面议论的基础上,指出当年屈原将足以“冠中秋”之桂花遗漏是他情思不足的缘故,将她对馥香四溢的桂花的赞美又提高了一个层次。这首咏物词咏物而不滞于物。从多层次的议论中,形象地展现了那超尘脱俗的美学观点和对桂花由衷的赞美和崇敬。8(1)答案 描绘水声泠泠、关塞入云、秋风苍

40、劲、鸿雁低飞的边塞景象。(2分)渲染苍凉肃杀的气氛,烘托行旅天涯的悲凉凄苦,为结尾抒情做铺垫。(2分)解析 这里的“景象”略同于“意境”,即先抓住诗中的主要意象,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再点明意象所营造的氛围特点,最后还要点出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这是该类题目答题的一般套路。所谓“作用”一般是从内容和结构两个方面来回答。(2)答案 抒发了知音难觅的苦闷、关塞行役的艰辛、背井离乡的无奈、英雄失路的落寞及对朝代兴衰的感叹。(每点一分,答出四点得满分)解析 情感的把握是以真正读懂诗歌为前提的,我们可以根据“谁是知音者”“边愁”“莫教泪洒英雄”等词句解读出词中包孕的情感,另外我们还可以借助知人论世

41、的方法,通过纳兰性德的生平际遇来揣摩这首词包含的情感。诗歌赏析这阕词,上片由水声泠泠起兴,慨叹知音难觅、前朝如梦、边愁难写等等,其复杂交织的悲感皆由这鸣琴一样的水声勾起。这是由听觉上引来的愁情落笔。下片仍是前景后情,从视觉、眼前景上进一步渲染这种愁情,结二句则由辛弃疾词句化出,自然浑成,表达了千古英雄皆寂寞的落寞情怀。“泠泠彻夜,谁是知音者”,看似是伤感水声无知音,实则是语带双关,伤心人别有怀抱。“伯牙别有高山调”,满腹心事有谁知。前朝旧事皆如梦幻,子期一逝而伯牙绝弦,千古知音,实难一得。这样的愁怀,又岂是一曲可写尽。词的上片落寞幽清,下片写景却是异峰突起,于清越中显雄壮。“人随落雁西风”,亦

42、是苍凉肃杀之句。峰高入云,则秋风苍劲,鸿雁低飞。独立绝顶,胸中层云涤荡,人便有御风而翔之势。心意沉浮,风满袍袖,人的身心仿佛全部融入苍茫时空之中。词的结句,取辛弃疾水龙吟“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亦感“无人会,登临意”之悲慨,直抒其郁闷胸臆。9(1)“争利涉”以一个“争”字表现出心情迫切、兴致勃勃,而 “来往接风潮”则以一个“接”字表现出一个常与波涛为伍的旅人的安定与愉悦感,跟上句相连,便有乘风破浪之势。(2)首联开篇就点出“望”字,紧扣诗题,且表现了诗人急于到达目的地的急切心情,是全篇的精神所在,因此说是开门见山。而尾联又写诗人坐在船上看见朝霞映红的天际,是那样璀璨美丽,于是想那大

43、约就是赤城山的山顶所在吧。“坐看”照应“望”字,“霞色晓”与诗题中的“晓”和次句中的“遥”相呼应,表明是同一个早晨,而所表达的都是诗人急切的心情。因此说,全诗开门见山,首尾呼应,结构圆合。诗歌赏析孟浩然诗多写自己的日常生活,常常“遇景入咏,不钩奇抉异”(皮日休),故诗味的淡泊往往叫人可意会而不可言传。这首舟中晓望,就记录着他约在开元十五年自越州水程往游天台山的旅况。实地登览在大多数人看来要有奇趣得多,而他更乐于表现名山在可望而不可即时的旅途况味。船在拂晓时扬帆出发,一天的旅途生活又开始了。“挂席东南望”,开篇就揭出“望”字,是何等情切。诗人大约又一次领略了“时时引领望天未,何处青山是越中”的心

44、情。“望”字是一篇的精神所在。此刻诗人似乎望见了什么,又似乎什么也没望见,因为水程尚远,况且天刚破晓。这一切意味都包含在“青山水国遥”这五个平常的字构成的诗句中。既然如此,只好暂时忍耐些,抓紧赶路吧。第二联写水程,承前联“水国遥”来。“利涉”一词出自易需卦“利涉大川”意思是卦象显吉,宜于远航。那就高兴地趁好日子兼程前进吧。舳舻,一种方长船。“争利涉”以一个“争”字表现出心情迫切、兴致勃勃,而“来往接风潮”则以一个“接”字表现出一个常与波涛为伍的旅人的安定与愉悦感,跟上句相连,便有乘风破浪之势。读者到此自然而然想要知道他“何往”了,第三联于是转出一问一答来。这其实是诗人的自问自答:“问我今何适?

45、天台访石桥。”这里遥应开篇的“东南望”,点出天台山,于是首联何所望,次联何所往,都得到解答。天台山是东南名山,石桥尤为胜迹。据太平寰宇记引启蒙注:“天台山去天不远,路经油溪水,深险清泠。前有石桥,路径不盈尺,长数十丈,下临绝涧,惟忘身然后能济。济者梯岩壁,援葛萝之茎,度得平路,见天台山蔚然绮秀,列双岭于青霄。上有琼楼、玉阙、天堂、碧林、醴泉,仙物毕具也。”这一联初读似口头常语,无多少诗味。然而只要联想到这些关于名山胜迹的奇妙传说,你就会体味到“天台访石桥”一句话中微带的兴奋与夸耀的口吻,感到的陶醉和神往。而诗的意味就在那无字处,在诗人出语时那神情风采之中。正因为诗人是这样陶然神往,眼前出现的一

46、片霞光便引起他一个动人的猜想:“坐看霞色晓,疑是赤城标。”朝霞映红的天际,是那样璀璨美丽,那大约就是赤城山的山顶所在吧!“赤城”山在天台县北,属于天台山的一部分,山中石色皆赤,状如云霞。因此在诗人的想象中,映红天际的不是朝霞,而当是山石发出的异彩。这想象虽绚丽,然而语言省净,表现朴质,没有用一个精美的字面,体现了孟诗“当巧不巧”的特点。尾联虽承“天台”而来,却又紧紧关合篇首。“坐看”照应“望”字,但表情有细微的差异。一般说,“望”比较着意,而且不一定能“见”,有张望寻求的意味;而“看”则比较随意,与“见”字常常相连。“坐看霞色晓”,是一种怡然欣赏的态度。可这里看的并不是“赤城”,只是诗人那么猜

47、想罢了。如果说首句由“望”引起的悬念到此已了结,那么“疑”字显然又引起新的悬念,使篇中无余字而篇外有余韵,写出了旅途中对名山向往的心情,十分传神。此诗似乎信笔写来,却首尾衔接,承转分明,篇法圆紧;它形象质朴,却又真彩内映;它没有警句炼字,却有兴味贯串全篇。从声律角度看,此诗是五言律诗(平仄全合),然而通体散行,中两联不作骈偶。这当然与近体诗刚刚完成,去古未远,声律尚宽有关;同时未尝不出于内容的要求。这样,它既有音乐美,又洒脱自然。“自是六朝短古,加以声律,便觉神韵超然。”(明胡应麟诗薮)专项训练(九)1C解析 A着陆(zhu);B.如椽之笔(chun);D.晕车(yn)。2C解析 A京禁;B.

48、义意;D.惊经。3C解析 A“俨然”副词,形容很像。B.“如火如荼”形容旺盛、热烈。C.“挂一漏万”形容列举不全,遗漏很多;与句意不合。D.“黄荆棍下出好人”指用打骂的方式能教育出优秀的孩子。4A解析 B项表意不明,“批评的人很多”,既可理解为“很多人批评文章”,也可理解为“文章批评了很多人”;C项成分残缺,在“利益”后加上“的行径”;D项句式杂糅,“本着的原则”或者“以为原则”。5B解析 承接前句总说,中的“这”承句,构成因果关系,与后文的句子意思相连。根据前后的句子确定顺序。6B解析 B项“钱梅芬”应改为“琴”。7(1)答案 借景抒情。如“大散岭头春足雨,褒斜谷里夏犹寒”,表达出旅途步履维

49、艰的慨叹。描写和议论相结合。前四个句子中,第二句是议论,其他三句是描写。逐层推进。“剑峰重叠雪云漫”为第一层,“大散岭头春足雨”是第二层,“褒斜谷里夏犹寒”是第三层。景色随时间地点转换,层层推进。铺陈渲染。“剑峰重叠”“雪云漫”“岭头春足雨”“谷里夏犹寒”等,表现了途中的万般惊险与艰难。对偶。如“大散岭头春足雨,褒斜谷里夏犹寒”一联。(4分,答出两条即可,每条2分,如有其他有创见的回答,只要言之有理就可酌情给分)解析 本题考查赏析诗歌的表达技巧。可从修辞方法、表达方式、表现手法等方面进行分析。答题时,既要答出表达技巧,也要举例简析。(2)答案 蜀道行旅之难的慨叹之情;人生旅途的感喟之情;回到家

50、乡时的惬意和喜悦之情。(4分,答对一条给2分,答对两条给满分)解析 本题考查理解诗歌的思想感情,要结合内容准确地进行分析概括。诗歌抒发的思想感情主要有:忧国忧民之感慨、国破家亡之痛楚、游子逐客之凄凉、征夫思妇之幽怨、怀才不遇之寂寞、报国无门之激愤、建功立业之豪迈、自由悠闲之恬淡、秀美山河之热爱、亲情友情之真挚等。诗歌赏析这是诗人抵达成都时的纪行之作。首联描写了经过秦岭时的山势与气候状况。重峦叠嶂的群山陡峭如壁,峰顶似利剑般直刺苍穹,积雪生出的云雾弥漫在山谷之间。此句为进川以前翻越秦岭的一段路程的总写,下句是对途中经历的议论。颔联写途中感受最为深刻的两段路程。在大散岭,滂沱的春雨铺天盖地而来,雨

51、水消融了山上的积雪,洪水奔腾咆哮于山涧,阻断了道路。一个“足”字,极言雨之突然和迅猛。褒斜谷虽已到了初夏季节,却依然寒气逼人,犹如隆冬。一个“犹”字,强调了谷之狭窄和深邃。颈联写入川后的旅途步履维艰。京都到蜀门的路途极其遥远,巴山之路迂回曲折。诗人在前三联着意刻画蜀道之艰险,层层推进,不厌其烦,至此已达极端。其实,诗人做官在外,早就多次经过这里,已不足为奇,只不过这次很特别,这在尾联可以看出。尾联流露出诗人回到家乡时的惬意和喜悦之情。醇香的烧酒洗去一路风尘,诗人再也不想离开故土去长安做官了。诗言志,是他的切身感受,写路途艰险,实际是写他对人生旅途的慨叹!所以的回乡之情才如此欢愉。8(1)答案

52、这首词表达了对亡妻的浓厚感情和无限思念之情。(2分)“原上草,露初晞”,借景抒情,暗示夫人逝世不久,感叹人生短暂,以引发下句“旧栖新垅两依依”的深情。(1分)最后两句通过细节来写人。躺在妻子曾睡过的床上,聆听着南窗的夜雨,遥想当年妻子在深夜里为自己补衣的情形,沉痛地表现出了对夫妻患难与共、相濡以沫之情的深切怀念。(1分)解析 此题考查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解答此题,首先抓住词中的“原上草”和“新垅”等意象,体会词人内心的情感;其次要抓住卧床遥思亡妻的细节,思妻之情则呼之欲出。(2)答案 比喻。(1分)窗前的梧桐在经历了清霜之后已经树叶凋零,一片萧索;(1分)而池中原先那对比翼双

53、飞的白头鸳鸯如今也只剩下孤零零的一只,它肯定也经受了失伴之苦吧!(1分)以“梧桐半死”和“鸳鸯失伴”为喻,将自己丧偶之痛和老来孤独之境表现得格外悲凉。(1分)解析 此题考查评价诗歌的表达技巧的能力。解答此题,先确定词句中的表达技巧,然后结合词句分析表达技巧在词中的表现,鉴赏其作用。诗歌赏析这是一首情深辞美的悼亡之作。夫妇曾经住在苏州,后来妻子死在那里,重游故地,想起亡妻,十分怀念,写下这首悼亡词。全词写得沉痛感人,成为文学史上与西晋潘岳悼亡、唐元稹遣悲怀、宋苏轼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等同题材作品并传不朽的名篇。上片是沉痛的感叹。这次来到阊门,一切面目皆非,因为前次妻子同在,爱情美满,便觉得

54、世间万事都是美好。这次妻子已逝,存者伤心,便觉万事与过去不同。自己如同霜打的梧桐半死半生,又像失伴的鸳鸯,孤独倦飞。下片是对亡妻的怀念,面对“旧栖新垅”,“空床听雨”,不禁心中酸楚。末句以“挑灯夜补衣”的典型细节描写,凸显妻子的纯朴形象。既写今日寂寞痛苦,复忆过去温馨,可见出夫妻感情深厚,情意令人难忘。9(1)是以时间推移为线索来写的。上阕写的情景是在日间“渐向暝”时;下阕写难以入眠的情景已经推移至更深、人去、夜寂静时。(2)在词中表达了思家、孤寂的心情。上阕写站在庭院等候亲人的消息,但盼来的只是“无雁影”;下阕写本想借酒浇愁,酒醒之后,却愁上加愁,于是感叹不已,使孤寂之愁更深一层。诗歌赏析此

55、词以时光的转换为线索,表现了深秋萧瑟清寒中因人去屋空而生的凄切孤独感。意在写心境、写情,但主要笔墨却是写环境,而白日萧瑟清寒的环境浸透了主人公的凄清之感,夜半沉寂冷落的环境更浸润了主人公的孤独感。词一开篇就推出了一个阴雨连绵,偶尔放晴,却已薄暮昏暝的凄清的秋景,这实在很像是物化了的旅人的心境,难得有片刻的晴朗。这样的环境中,孤独的旅客,默立客舍庭中,承受着一庭凄冷的浸润,思念着亲朋。忽然,一声长鸣隐约地从云际传来,似乎是鸿雁声声;然而,四望苍穹,暮云闭合,并无雁儿的踪影。过片“更深人去寂静”把上下片很自然地衔接起来,而且将词境更推进了一步。“人去”二字突兀而出,正写出旅伴们聚散无常,也就愈能衬

56、托出远离亲人的凄苦。同时“人去”二字也呼应了下文孤灯、酒醒。临时的聚会酒阑人散了,只有一盏孤灯摇曳的微光把自己的影子投射在粉壁上。此时此刻,词人多么希望自己尚在酣醉之中啊。可悲的是,偏偏酒已都醒,清醒的人是最难熬过漫漫长夜的,旅思乡愁一并袭来,此情此景,人何以堪!这首词全无惯有的艳丽之彩,给人的只是一抹凄冷之色。这首词本名清商怨,源于古乐府,曲调哀婉。欧阳修曾以此曲填写思乡之作,首句是“关河愁思望处满”。周邦彦遂取“关河”二字,命名为关河令,隐寓着羁旅思家之意。自此,调名、乐曲跟曲词切合一致了。这首词不仅切合音律,而且精于铸词造句。“秋阴时晴”,一个“时”字表明了天阴了很久,暂晴难得而可贵。“

57、伫听寒声”两句写得特别含蓄生动。寒声者,秋声也。深秋之时,万物在萧瑟寒风中发出的呻吟都可以叫做寒声。此词中的孤旅伫立空庭,凝神静听的寒声,原来是云外旅雁的悲鸣。鸣声由隐约到明晰,待到飞临头顶,分辨出是长空雁叫,勾引起无限归思时,雁影却被浓密的阴云遮去了。连南飞的雁都因浓云的阻隔而不能见上一面,那是何等凄苦的情景。整首词中几乎无一字一句不是经过刻意的琢磨。可以说通篇虽皆平常字眼,但其中蕴含的深挚情思却有千钧之力。这也是周邦彦词的一大妙处。专项训练(十)1B解析 A项,“椽”应读“chun”;C项,“咋”应读“z”;D项,“供”应读“gng”。2D解析 A项行将就木,B项葱茏,C项不近人情。3C解

58、析 “成见”指固定不变的看法;“偏见”指片面的有偏向的见解。“监督”指察看并督促;“监管”指监督并管理。“虽然”涉及的是事实,已然的;“即使”表让步假设关系,涉及的事是未然的。从内容来看,“我们已经远离了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是既定事实,故用“虽然”。4C解析 A项“说一不二”,意思是说怎么样就怎么样,形容说话算数;此处修饰“作用”不当,应为“举足轻重”。B项“司空见惯”:指某事常见,不足为奇;此处应用“熟视无睹”。C项“凤毛麟角”,比喻稀少而可贵的人或事物。D项“不可理喻”:没法跟他讲道理,形容蛮横或固执;此处应用“不可思议”。5C解析 A“根据显示”杂糅,改成“根据这项历时近半年的全国大学生

59、调查结果”或者“这项历时近半年的全国大学生调查结果显示”;B.主宾搭配不当,“极寒的天气”不能是“短暂阶段”;D.缺动词,改为“食用一定量的蔬菜水果”,“维持体液酸碱平衡”。6D解析 这是黑衣副主教弗罗洛和他的弟弟约翰的两句著名的对话,不是和弗比斯的对话。7(1)答案 春水涨满,微风吹拂,芳草碧绿,鹅儿嬉戏;(2分)描绘出一幅清新、明净的水乡春景图。(2分)解析 分析画面时要抓住诗歌中的意象,在这首词的上阕中,出现的意象有春水、芳草、鹅儿、微风。(2)答案 面对淳朴的农村生活的闲适安逸之情(或对农家生活的认同感、满足感),(2分)面对农桑丰收在望的由衷喜悦之情。(2分)解析 分析本词所抒发的感

60、情时,主要注意最后两句:“秀麦连冈桑叶贱”,漫冈遍野的麦子拔穗了,蚕眠,桑叶也便宜了;“看看尝面收新茧”,将已熟未割的麦穗摘取下来,揉下麦粒炒干研碎,取以尝新。字里行间透着津津乐道、喜迎丰收的神情。诗歌赏析此词当是退居石湖期间作,写的是苏州附近的田园风光。“春涨一篙添水面。芳草鹅儿,绿满微风岸。”“一篙”,是指水的深度。“添水面”,有两重意思,一是水面上涨,二是水满后面积也大了。“鹅儿”,小鹅,黄中透绿,与嫩草色相似。“绿”,就是“绿柳才黄半未匀”那样的色调。春水涨满,一直浸润到岸边的芳草;芳草、鹅儿在微风中活泼泼地抖动、游动,那嫩嫩、和谐的色调,透出了生命的温馨与活力;微风轻轻地吹,吹绿了河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