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经济学2-比较优势理论_第1页
国际经济学2-比较优势理论_第2页
国际经济学2-比较优势理论_第3页
国际经济学2-比较优势理论_第4页
国际经济学2-比较优势理论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70/70/70刀卜刀0刀卜/72国际经济学多米尼克第10版杨勣第1部分国际贸易理论第2章比较优势理论第3章国际贸易的标准理论第4章供给、需求、提供曲线与贸易条件第5章要素禀赋与赫克歇尔-俄林理论第2章比较优势原理学习冃的::理解比较优势原理:理解机会成本与相对商品价格之间的关系:理解贸易的基础,并揭示不变贸易下的基础与所得2引言:贸易基础(bosisfortrade):贸易所得(gainsfromtrade):贸易模式(patternsoftrade)22重商主义的贸易观点Sl(2?TTtAIsm)的时代为也世纪末到18世纪,这一时期正是济本主义绎济霧黑專饗專驀叢随着航运水平的提高以及地理大

2、发现的并成,西金国成思蠶總鎂西懈社盅器欷般號勰斟所追求的头一项重要的东西”重商主义的发展阶段:早期重商主义:15世纪到16世纪中叶,代表人物:斯塔福(WilliomStofford)关于英国公共福利的对话对我国同胞某些控诉的评述:强调绝对的贸易顺差,主张多卖少买或不买,要保持每一笔交易和对每一个国家的贸易都实现顺差。:采取行政手段,控制商品进口,禁止货币输出以积累货币财富。:晚期重商主义:16世纪后期至18世纪,代表人物:托马斯曼英国得自对外贸易的财富:贸易差额论:在一定时期内的外贸逆差是允许的,只要最终的贸易结果能保证顺差,保证货币最终流回国内就可以。:货币产生贸易,贸易增加货币:案例:托马

3、斯曼的重商主义贸易观点边8重商主义的贸易观点:货币(金银)是财富的唯一形态,货币的多寡作为衡量一国财富的标准。:财富来源于流通领域。:国内贸易不会增加整个社会财富的总量,国际贸易可以改变一国的财富总量。:多卖少买,奖出限入,保持贸易顺差,是获得财富的基本原则。鼓吹经济民族主义,实施护张战略。:国家干预经济。豆才一:案例:重商主义在21世纪仍然活跃P29对重商主义的评价积极意义:加速了资本的原始积累,为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确立与发展提供了前提。不足之处::贸易建立在一国之所得,必为另一国之所失的基础上即零和博弈(Zero-sumGame)国际贸易关系是不可能长期发展的。因此,这种解释是相当原始和粗

4、陋的。:未从根本上说明国际贸易产生的原因和基础2.3基于绝对优势的贸易:亚当斯密1776年,亚当斯密发表了其代表作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又称国富论),审中对重商主义的思想进行了深刻的批判,并提出了绝对优势理论。经济学之父亚当斯密(17231790)斯密所处的时代背景是:英国资产阶级的原始资本积累已经完成,经济力量得以壮大,不再需要实行保护贸易政第,重商主义严重阻碍着资本主义的自由女展,代表先进生产力的资产阶级要求实现自由竟笔和自由贸易。斯密的学说正是当时英国决产阶级经济利益和政治主张的反映。2.3A绝对优势两国间的贸易基于绝对优势(absoluteadvantage)在某一种商品生产上,

5、一个经济体在劳动生产率上占有绝对优势,或其生产所耗费的劳动成本绝对低于另一经济体,则一国在这种产品生产上具有绝对优势。从事自己占有绝对优势商品的生产,继而进行交换,那么双方都可以通过交换得到绝对利益,从而整个世界也可以获得分工的好处。国际贸易的原因:劳动生产率差别f生产成本差别f商品价格的差别f国际贸易国际贸易的目的:交换是人类的天性。分工可以产生效率,而分工促进效率提高受限手市场爲扩大理论的政策建议:通过自由放任(laissez-faire),所有国家都可以通过自由贸易获利2.3B绝对优势的分析单个工人的小时产量U.SAChina大豆201布匹102中国在生产布匹上具有绝对优势,国际分工后应

6、该生产布匹美国在生产大豆上具有绝对优势,国际分工后应该生产大豆按照1:1交换分工和贸易前分工和贸易后总产出:60单位大豆+90单位布匹消费量:中国:20单位大豆+60单位布美国:40单位大豆+30单位布总产出:100单位大豆+100单位布匹消费量:中国:35单位大豆+65单位布美国:65单位大豆+35单位布假设两国各有5个单位的劳动力o50s0100封闭条件下的生产情况02050s040100各自生产:总产量90T、60S专业化生产:100T、100S出口6560T1005010035304065203550China通过贸易实现的利益U.S.A中国专业生产布匹,美国生产大豆彼此釆用1:1的比

7、例交换,例如35T:35S绝对优势理论的评价:首次揭示了国际贸易的原因和利益断鷲謀騒国寰鬻勺第蠶蹈沁家課弊轟局限性警善于比较优势的贸易大卫李1815年,英国实施谷物法,禁止粮食进口;围绕谷物法存废展开的激烈论争;既然英国能比他国更便宜地生产粮食,何需进口?李嘉图1817年出版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他建立起了以“劳动价值论”为基础,以分配为中心的理论体系,并提出了“比较成本”的贸易分工思想。大卫李嘉图(17721823)2.4A比较优势理论李嘉图发现斯密的绝对成本论在解决下列问题时将面临困境:如果一个国家在两种商品或者所有商品的生产成本上都处于绝对劣势地位,那么国际贸易还能否发生呢?如果能,那么

8、国际贸易是否对双方都有利呢?这些问题显然已经超出了斯密理论的范畴。根据比较优势理论(lowofcomparativeadvantage),即使一国在两种商品的生产上较另一国均处于劣势,只要专门生产并出口自己绝对劣势相对较小的商品,同时进口其绝对劣势相对较大的商品,贸易双方同样可以从交换中获益,而世界也因为自由交换而增加产量,提高劳动生产率。两利相权取其重,两弊相衡取其轻!2.4B贸易所得中国美国大豆16布匹24叢国在两种产品上都有优势,但是在大豆上优势更强一些,因此美国应该生产出口大豆,而申国应该生产并出口布匹产量劳动产量劳动劳动国中7rnn80国美kJEukJEEs001按照1:1交换分工和

9、贸易前总产出:120单位大豆+70单位布匹消费量:中国:60单位大豆+40单位布美国:60单位大豆+40单位布分工和贸易后总产出:120单位大豆+160单位布匹消费量:中国:60单位大豆+100单位布美国:60单位大豆+60单位布美国6单位大豆换回6单位布匹,比国内自己交换,多换回了2单位布匹,也就是节约了0.5小訐劳动。中国6单位布匹换回了6单位大豆,比国内交换,多换回了6单位小麦,也就是节约了12小时的劳动。因此,对于双方特别是对于处于劣势地位的中国来说,发挥比较优势可以参与国际贸易获得利益2.4C比较优势的例外当一国在两种商品上的绝对劣势与另一国比较时完全相同,这种例外就会发生大豆布匹中

10、国美国1224美国在两种产品上都有优势,且两种优势比较起来都是一样的,即不存在所谓比较优势,这样两国之间就不会有互惠贸易产生2.4D考虑货币的比较优势如果一国在两种商品的生产效率上均低于另一国,贸易是如何产生的呢?产生的根源在于对应于较低的生产效率,劳动者也将获得较低的劳动报酬,从而使得产品的价格较低,最终形成贸易可能。参见P34案例:蜡烛工的请愿P352.5比较优势与机会成本比较优势理论的假设::世界上只有两个国家,它们只生产两种产品:諺曙隔冒攀础,产品成本以单位劳动时间计算,而且所有的劳动都是同质的,没有:;呈位产品的生产成本不会因产量的增加而发生变化,即生产是在产品成本不变的基础上进行的

11、:当资源从一个部门转移到另一个部门时,其机会成本不变:收入分配不受贸易的影响,即自由贸易不影响一国公民的相对收入水平:没有运费贸易是按照物物交换方式进行的:不存在技术进步和经济发展,没有任何发明,也没有新产品的出现,国际经济是静态的劳动价值论不成立::劳动不是投入生产的唯一要素:劳动不同质2.5B机会成本理论1936年哈勃勒用机会成本理论(opportunitycosttheory)解释了比较优势理论。用机会成本解瘙的比较优势理论,看时也菠称为比较茂本理论。半倉感4概盒在生产两种产品情况下,增加某种产品生产所放弃的另一种产品的价值或数量。|假如中国利用现有资源可以生产50单位小麦或者150单位

12、丝绸,在没有国际贸易的情况下,它要多生产1单位小麦,就必须放弃3单位丝绸的生产机会成本理论的结论:当一国在一种商品生产上有较低的机会成本时,该国在该商品圭产上斎有比较优势(另一和有比较劣势)。P3702.5C固定成本下的生产可能性曲线生产可能性曲线(productionpossibilityfrontier)是指一国采用其所能获得的最佳技术,充分利用其所有资源生产的两种商品的各种组合。曲线上各点的斜率所表示的一种商品所减少的产量与另一种产品所增加的产量之间的比例被称为生产的边际转换率,图形为斜率各国生产的产品的组合只可能在AB曲线上口匕图表示机会成本不变情况下的生产可、能性曲线,其为一条直线A

13、B,这也是(a)机会成本不变B古典模型所依赖的一个基本前提假设,即生产可能性曲线各点的斜率均相等,多生产相同数量的产品所放弃的其他产品的生产数量是相同的J固定的机会成本生产要素可完全替代或在两种商品中各要素比例固定同一要素的所有单位是同质的,即具有同等质量,会产生固定的机会成本(constcmtopportun计ycosts)2.5D机会成本与相对商品价格生产可能性曲线的斜率,即边际转换率决定了机会成本,从而决定了相对商品价*各。縛定成本下的贸易基础与贸前面已分析过,参见书P3927李嘉图模型的经验检验麦克杜格尔(MacDougall)对李嘉图的贸易模型进行了第一次经验检验,使用了1937年英

14、、美两国25个产业的生产率和出口数据。结果表明,劳动生产率和出口询冥有正相关关系。斯特恩(RobertStern):1950年数据,33/39个部门支持检验。巴拉萨(Balassa):1950年数据,证实。格鲁伯(Grubel):1990年数据,美日食品、汽车、钢铁贸易,证实。这些经验研究看来完全支持李嘉图的比较优势原理。案例:相对单位劳动成本与相对出口美国与日本P42思考:两国如何进行分工和贸易?布響一里哉量产T劳翊量警里产T劳美国O1A201L2O1100O11印度40201A3205052合丄504023050判断并说明理由一个国家具有绝对优势的产品是否一定具有相对优势?一个国家具有相对优势的产品是否一定具有绝对优势呢?思考:1996年情人节恰好与新罕布什尔州的初选日期2月20日相隔不到一周。这一天,共和党总统候选人帕特里克布坎南在苗圃停留,为他的妻子购买一打玫瑰。他趁此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