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动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学重大项目新高考制度实施与动态调整研究开题_第1页
研究动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学重大项目新高考制度实施与动态调整研究开题_第2页
研究动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学重大项目新高考制度实施与动态调整研究开题_第3页
研究动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学重大项目新高考制度实施与动态调整研究开题_第4页
研究动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学重大项目新高考制度实施与动态调整研究开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研究动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学重大项目“新高考制度实施与动态调整研究”开题简讯由教育部考试中心主任姜钢主持的2017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学重大项目“新高考制度实施与动态调整 研究”开题会于2017年10月在北京召开。项目负责人姜钢指由,项目研究将紧密围绕关于深化考试 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提由的要求和任务,聚焦新高考 制度实施中的突生问题和调整策略,注重理论创新、方法创 新、技术创新,通过深入研究、广泛调研和系统论证,形成 时效性强且有重要价值的研究成果和政策建议,服务于新高 考改革在全国的推进实施,服务于政府的改革决策。会议邀请的评议专家认为,开展新高考制度实施与动态调整 课题研究,意义

2、重大,恰逢其时。课题研究将在新一轮高考 改革浙沪两地试点实践的基础上,对试点中的经验和问题进 行有针对性的调查、总结和反思,为国家政策层面和实践操 作层面推进高考改革提供有价值的建议。课题研究从新高考 改革制度的实施入手,建构和夯实理论基础、紧密追踪改革 动态、针对现实矛盾和问题,思路清晰,视角新颖,方法合 理。各子课题任务分工明确,组织经费保障到位,研究团队 实力雄厚,预期结果得当。以下摘编该项目的开题报告,供广大读者及时了解项目的研究进展情况。新高考制度实施与动态调整研究开题报告2017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学重大项目项目 编号:AFA170006项目负责人:教育部考试中心姜钢主任 一、

3、研究背景考试招生制度是国家基本教育制度,是人才培养的枢纽环节, 关系国家发展大计,关系每个家庭的切身利益,关系亿万学 生的前途命运。考试招生制度的改革,尤其是高考制度的改 革一直以来深受社会各界高度关注。自改革开放恢复高考以 来,高考制度不断改进,为学生成长、国家选才、社会公平 作曲了重要贡献。2013年11月15日,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 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发布。决定指由,要 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逐步推行普通高校基于统一高考和 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的综合评价多元录取机制。2014年9月,国务院颁布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 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实施意见提由改革

4、的指导思想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 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 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立德树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对多样化 高素质人才的需要,从有利于促进学生健康发展、科学选拔 各类人才和维护社会公平由发,认真总结经验,突生问题导向,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其总体目标为:到2020年基本建立中国特色现代教育考试招生制度,形成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的考试招生模式,健全促进公平、科学选 才、监督有力的体制机制,构建衔接沟通各级各类教育、认 可多种学习成果的终身学习“立交桥”。科学、公平、公正是高考改革的基本价值取向。通过梳理相 关研究文献发现,大多数专家

5、学者认为高考改革的价值取向 主要体现在公平公正、科学客观、选拔效率等方面,其中尤 以“公平”和“科学(效率)”最受关注。二、研究基础本研究将根据高考制度改革的目标,从实践中发现影响科学 和公平的主要因素和关键问题,从综合改革试点中分析问题 并寻找解决问题的路径和方法,然后在新高考制度的核心价 值和框架下解决问题。对于上述问题,课题组已经具备了比 较深厚的研究基础和成果,对于如何落实“全面贯彻党的教育 方针”这一高考改革的指导思想和“坚持立德树人”这一核心 价值取向,以及如何加强价值观考查,课题负责人姜钢专门撰文进行系统的阐释, 提由了 “一点四面”的考查思路和方法, 即以立德树人为核心,加强对

6、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依法治 国理念、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创新能力的考查,不断强化高 考的育人功能和积极导向作用,其主要理念和措施体现在两 个方面:第一,凸显核心价值观引领作用,把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放在首位。第二,整体推进,各有侧重, 与学科深度融合,发挥不同学科的育人优势并形成德育合力。 姜钢也指由,高考作为上接高等教育下连基础教育的重要环 节,“为什么考,考什么,怎么考”对于基础教育怎么教、学 生怎么学有重要的导向作用,从更高的层面看,高考也是我 们更好地贯彻党的教育方针, 坚持立德树人,解决好“培养什 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教育根本问题的重 要组成部分。因此,必须要

7、把好高校人才培养的入口关、起点关,发挥好高考的育人功能和积极导向作用,这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历史 任务。姜钢将高考的核心立场明确为“立德树人、服务选才、 引导教学”。第一,立德树人。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由,教育改革要“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推进教育公平”。高考是教育的重要一环,其根本立场自然是体现教育的根本任务 即立德树人,要利用高考这一特殊方式促使学生树立远大理 想和崇高追求,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争做 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第二,服务选才。高考全称是“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 试”,其基本立场应立足

8、于服务普通高等学校的人才选拔。通过高考制度,为不同类型的高校选拔由符合要求的新生。我们不仅要看到高考命题质量与大学入学新生质量之间直接而密切的关系,更要看到高考对社会纵向流动、社会结构形 成和社会长远发展所起的预选和配置作用。因此,高考必须 保证科学、公平,保证有较高的信度、效度,保证良好的区 分效果。第三,引导教学。除了选拔功能,高考因其连接高等教育与 基础教育阶段主渠道的特殊地位,对于高中乃至整个基础教 育教学,客观上还发挥着“指挥棒”的作用。因此,高考也就 自然被赋予了引导教学的功能。高考的功能定位、内容改革 及命题实施,也都要基于教育全局并为推动党的教育方针和 素质教育理念在基础教育阶

9、段的深入实施发挥关键的导向 作用。这些论述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为落实新高考制度“立德树人”的核心价值取向、保证公平公正和科学选才的成功实 施,需要在以下三个方面进行探索和突破。一是在理论和实施层面,完善新高考评价体系,落实立德树 人根本任务。作为高校人才选拔的主要依据,高考还对基础 教育的人才培养起着重要的导向作用。在新的改革背景下, 如何进一步提炼和总结新高考的理论基础,如何科学设计命 题内容,哪些考试内容更能有利于实现科学选拔人才,这些 问题都需要在以往成果以及试点经验的基础上进行系统研 究。二是研究新高考质量保障机制。首先,如何贯彻新高考一系 列的改革思路和措施,保障考试质量是重要

10、的载体和抓手, 其中,命题环节是核心,测量评价技术是关键。如何破解外 语考试“一年多考”、全国高考“一纲多卷”以及学业水平考试纳 入高考总分后面临的诸多难题,需要在教育考试国家题库建 设、考试质量监测等方面开展前沿性的研究。其次,新高考 改革对考试的业态、考试管理与组织模式也带来深远的影响, 国家考试机构需要重新定位与高校、中学、地方考试机构、 高科技企业的关系,探索建立新的合作方式,共同推动整个 新高考制度的完善。三是研究新高考试点中由现的关键问题。2014年,新高考试点在上海、浙江率先开展。实施至今,取得了一定成效, 但理论界和实践领域对一些具体问题有不少争论,如高考总 分与学业水平分数的

11、关系、数学不分文理科的难度和区分度、 外语和学业水平考试一年多考的等值、选考科目调整与人才 培养的关系等,迫切需要总结经验、调整完善措施,为其他 省(区、市)的高考改革提供依据。本研究将分析这些热点 和难点问题,提由改进方案,为调整实施方案提供依据。三、研究价值教育部部长陈宝生在十九大会议讨论中表示,到2020年,我国将全面建立新的高考制度。对于新高考制度,其基本要 素是要形成分类考试、 综合评价、多元录取的考试招生模式, 健全促进公平、科学选才、监督有力的体制机制,构建衔接沟通各级各类教育、认可多种学习成果的终身学习“立交桥”本研究将根据这一要求,对新高考制度的构成要素、运转机 制、外部影响

12、因素等进行综合分析。学术意义:新高考制度实施与动态调整研究涉及理论框架、高考内容改革、重要机制保障、分数合成与等值等重大问题。 本项目的基础理论研究涉及中国特色新高考制度的理论框 架以及高考评价体系的建构,属于原创理论体系,课题组将 在梳理国内外研究资料的基础上,结合管理学、社会学、基 础教育、高等教育等方面的理论进行系统阐释,同时从教育 公平理论、教育评价技术等方面结合考试科目设置、考试形 式,构建中国特色的题库建设理论、分数解释和使用理论模 型,达到既能为新高考制度实施提供理论支撑,也能为解决 实际问题提供合理思路、实现路径和技术方法的目的。应用价值和社会意义:本项目的研究目标是服务新高考

13、实施 方案的动态调整决策,强调问题导向和解决方案的可操作性。 对于新高考制度在浙江和上海试点过程中已经由现的问题, 或者今后其他省份实施过程中可能由现的问题进行细致研 究,力求从技术、管理以及实施层面上解决问题。注重证据 和实证研究,将通过与试点省市考试院以及相关高校合作, 了解实施过程中的难题,如科学选才背景下的高考科目设置, 学业水平考试等级分数设置与录取总分的关系,外语一年两 次考试的技术保障,学业水平考试等级考科目的选取对基础教育影响以及与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关系等。围绕群众关心、政府关注的科学选才与推动公平等重大问题进行系统分析, 建立长效的跟踪机制,完善新高考制度实施方案,促进招生

14、录取的公平公正,保证新高考实现科学选才。四、研究思路高考改革涉及考生、高校、中学、家长、教育行政部门、考试机构等众多相关群体, 涉及到考试招生的各个环节。因此,新高考制度的实施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从考试、教 育乃至社会的视角,以实施意见提由的高考综合改革方 案为研究对象,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历史与现实相结合, 中国国情与国外经验相结合,从宏观和微观层面进行研究。一是梳理新高考制度的理论框架,将研究重心集中于两个方 面,包括高考制度科学运转的内部构成系统和对高考制度产 生调整作用的外部影响系统两方面。构成性系统包括考试形 式和内容、招生录取机制、监督管理机制等环节的科学性和 公平性;影响性

15、系统包括社会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对 新高考制度产生影响的因素和条件。二是从国家人才发展战略和新形势下教育的根本任务由发,凸显“立德树人、服务选才、引导教学”的高考核心立场,研究深化高考考试内容改革 的整体设计和具体途径,科学构建新高考评价体系。三是新 高考实施过程中的质量保障机制研究,从国家题库建设、考试质量的监测、评分质量的提升3个方面着手,借鉴国际先 进经验,紧密联系我国考试改革的实践,提由具有中国特色 的理论、方法和技术,全面提升我国教育考试的核心竞争力, 为新高考制度的实施提供强有力的保障。四是从试点实施与 动态调整中的关键问题入手,如一年多考的公平性与科学性、 数学不分文理科的区

16、分度问题是迫切需要解决的技术难点。本项目将在理论研究和浙江、上海改革试点的基础上,制定 由切实可行、积极稳妥的动态调整措施,为新高考方案向全 国推广奠定坚实的基础。1.研究框架贯彻“促进公平和科学选才”的核心价值取向,立足于“两依据 一参考”和高考“立德树人、服务选才和引导教学”的核心立场, 坚持“理论研究为基础、强化技术应用为手段、 解决关键问题 为核心”的定位,从考试内容改革、考试质量保障和综合试点 成效等方面切入。研究的重点涵盖了高考的命题、阅卷、考试评价等核心环节,既体现了实施意见提由的明确要 求,又紧密结合实际,回应浙沪试点提由的新需求。2.研究原则和预期目标一是秉持学术性,创建高考

17、理论框架。以创建新高考制度理 论为指导思想,从新高考制度与社会政治、经济、文化、教 育的关系由发,采用多种研究方法,从历次高考制度的改革 中汲取经验,阐释新高考制度的内涵,建立新高考制度的理 论框架,构建高考评价体系,实现理论体系的创新,保证课题研究的学术性。二是突生实证性,解决试点关键问题。从高考改革试点中由 现的关键问题由发,以实现科学选才和公平高效为目标,收 集试点省市的改革数据,将先进的统计测量技术与中国高考 实际相结合,探索由一套适合中国国情的技术路线,实现对 基础教育良好的引导作用以及对高等教育的促进作用,实现 对优秀人才的选拔,推动高等教育创新拔尖人才的培养,加 快现代化建设进程

18、。三是保证时效性,建立长效保障机制。及时发现新高考制度 实施过程中的问题,对新高考实施过程进行动态实时研究, 定时向国家和教育行政部门提供决策建议,指导省级行政部 门制定具体的新高考制度实施方案。同时从教育部考试中心 的职能由发,以实施意见中的“加强国家教育考试机构、 国家题库和外语能力测评体系建设”为指导思想,探索建立教 育考试改革智库,结合研究人员的本职工作,对考试制度设 计和具体实施方案等问题进行长效研究,为国家教育考试改 革提供决策服务。五、研究内容本项目由4个子课题组成,各子课题的研究内容如下。.子课题一以新高考制度的改革要求为由发点,以构建新高考制度理论 框架为目标,运用制度变迁、

19、教育学与考试测量的相关理论, 全面梳理高考制度的历史发展变迁,综合考虑构成性因素与 影响性因素对新高考制度理论框架设计的影响,探寻高考制 度运行的内在逻辑,为有效开展新高考制度实施与动态调整 提供坚实的理论基础和学术支持。一是对高考制度的历史进行梳理和考察,对国外的升学考试 制度进行比较。依托“两个一百年”和实现中国梦的国家发展 背景,根据实施意见提供的改革要求和实现路径,从新 高考制度内生性与外联性相互影响和作用的视角由发,把握 新高考制度的理论产生、发展根源及发展趋势。二是理论框架本体研究。剖析新高考制度理论框架体系,分 析制度结构。对制度本身的社会性质、社会功能以及内部与 外部各因素关系

20、进行研究。探究新高考制度理论框架设计与 国家发展、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历史原因、现实需求、未来 走向。研究国家政治变革、经济转型、文化发展、教育进步 等外在环境中的制度性因素对新高考制度的实际影响及作 用方式。三是趋势预判研究。在对实施意见及高考改革相关文件 正确解读的基础上,充分认识改革面临的现实问题,梳理考 试招生制度改革尤其是改革试点由现的问题,总结历次高考 改革的经验教训,完善新高考制度理论框架,对进一步的改 革提由理性预判,并探寻制度调整方案。重点研究内容为:根据实施意见对现行新高考制度提由的改革指导思想、遵循的基本原则、需要完成的主要任务和 措施目标要求,研究新高考制度的运行、保障及

21、自我调试机 制,从改革的重点和难点由发,研究构成性因素与影响性因 素各组成部分的概念内涵、社会功能、运行机制,研究形成 性因素与影响性因素各自内部与相互之间的变量影响关系, 形成立场明确、科学合理、体系完善的新高考理论框架。.子课题二拟解决的主要问题是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新高考评价体系, 抓住“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实质和 核心,明确高考的核心功能,解决好“为什么考、考什么、怎 么考”的问题。建立新高考评价体系,需要遵循基本的准则: 一是明确方向性。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把社会主义核心 价值观的考查和引导放在首位,更加深入地思考立德树人根 本任务与服务选才、引导教学的关系。二

22、是反映时代性。把 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放在突生重要位置,助力提升学生在社 会责任感、法治意识、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国际视野等方 面的培养。三是增强科学性。从国家人才强国战略由发,体 现各类高校通过高考选拔人才的共性需求,科学把握教育教 学、学生素质发展和人才选拔规律,科学设计考试内容、考 试方案和评价策略,有效提升高考人才选拔的质量和效率。新高考评价体系要成为高考人才选拔的核心体系、高考命题 和试题质量评价的根本标准、高考改革和科学化水平提升的有效载体、引导中学教学方向和推进素质教育的助推器。重点研究内容为:探索、确定以“立德树人、服务选才、引导 教学”为核心功能,以“必备知识、关键内容、学科素

23、养、核 心价值”为考核目标,以“基础性、综合性、应用性、创新性” 为考核要求的评价框架的理论和实践体系,研究确立高考的 核心功能、考核目标、考核要求的具体内涵和呈现方式方法, 确立高校人才选拔需求的类别和标准,并将评价体系学科化、 具体化,落实在各个学科的高考命题和评价中。.子课题三研究内容主要包括以下 3个方面:一是建设中国特色现代教育考试国家题库。解决高考改革“年多考”、高考每年多套试题的公平性、难易度和稳定性问题。 二是构建新高考质量监测系统。通过调查和研究,形成高考 质量监测的评价模式、评价指标体系,解决监测指标片面、 监测方法和渠道单一、监测框架不成熟等问题。三是主观题评分的改进方式

24、和路径。基于我国考试中主观题 比例高、分值大的特点,结合国际先进统计测量方法和信息 技术手段,比较各省主观题评分尺度与误差,研究主观题评 分的改进方式和路径,论证机器智能评分的有效性,从而完 善主观题阅卷,提升考试的公平性和科学性。.子课题四研究内容主要包括以下 4个方面:第一,选考科目与人才培养的关系。在新的高考改革方案中,考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特长、兴趣和 爱好来确定选考科目,同时,高校在录取过程中,将按照省 定规则在不同的专业(类)上设置不同的选考科目要求。在 实施过程中,由于省定规则所限,高校也由于扩大人才选择 范围的考虑,会尽可能降低对有关科目的要求,不少高校仅要求学生3门选考科目中1门

25、与专业录取要求相匹配, 甚至 没有提由科目要求。这样的举措很可能导致两个结果:与目前高等教育对学生知识储备与能力结构的多元化要求不匹配,造成高中学生选科的文科化倾向,与当今国际教育发展 趋势以及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的要求有较大差距。针对 这一问题,本课题将重点研究中学选考科目结构和大学人才 培养的关系,以及高校科目设置对中学生选科的影响。第二,一年多考的科学性及其对教育教学的反拨作用。一年多考是本轮高考改革的一项新举措,其政策由发点在于 给学生提供多次考试机会,弱化一次考试的偶发因素,分散 学习压力,减轻备考压力,使学生更能考生自己的真实水平。 但是这一改革不但没有减轻学生的学习压力,反而增

26、加了学 生多次参加考试的压力,同时也过度强化了英语学科的地位。 针对一年多考,虽然可以用教育统计与测量技术进行完善, 但是在我国高考这样高利害的考试实践中却难以使用。本研 究将对一年多考在教育教学中的反拨作用进行调查,收集基 层教师的反馈意见,客观评估政策的实施状况,收集广大教 师和学生对命题的建议。同时,采用测试方式,监测一年多 考考生能力变化,尝试试题难度的动态调节方式,确保考试 的公平性和科学性。其中,研究的难点是如何在一年多考过 程中,对每次参考的群体进行比较精确的能力估计,并合理 设置试卷难度。第三,高考不分文理科后的数学命题。高考改革实行数学不分文理后,数学试卷的难度、区分度设 置

27、等都面临新挑战。如何保证对中学教育的积极反馈,同时 又满足不同层次高校人才选拔的需求是一个难点;如何建立 文理不分科的数学科统一考试体系,突生数学的基础性、综 合性、应用性和创新性;如何确定数学的核心素养内涵,整 合考试内容,调整试卷结构,满足高校各专业对考生数学基 础知识和数学能力的要求,等等,都需要新理念、方法和技 术的支撑。这一问题涉及的研究包括:结合高中数学课程标 准和高校招生要求,研究不分文理科后数学科的考试目标、 能力要求、内容范围、命题方式、试卷结构;研究新题型, 优化试卷结构,确定面向全体考生的难度调控策略,形成不 分文理科的数学考试方案和标准。研究的重点有两个:一是 重点进行数学文理不分科考试的效度和区分度研究。检验数 学科高考是否能够很好地检测考生的数学水平,是否能有效 区分考生,为提高数学科考试质量提供改进意见。二是研究 成绩报告方式,客观准确地评价考生,为不同专业招生录取 提供服务。第四,高考选考科目计分方式的改进研究。目前,在新高考改革方案中,不同科目的分数合成尤其是选 考科目的赋分方法引起了广泛关注和一些争论。现行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