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届高考语文专项复习-诗歌鉴赏+名句(11份打包)_第1页
2021届高考语文专项复习-诗歌鉴赏+名句(11份打包)_第2页
2021届高考语文专项复习-诗歌鉴赏+名句(11份打包)_第3页
2021届高考语文专项复习-诗歌鉴赏+名句(11份打包)_第4页
2021届高考语文专项复习-诗歌鉴赏+名句(11份打包)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0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Word文档,下载后可任意编辑 2021届高考语文专项复习诗歌鉴赏+名句(11份打包)课时跟踪练231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2)题。除夜对酒赠少章陈师道岁晚身何托?灯前客未空。半生忧患里,一梦有无中。发短愁催白,颜衰酒借红。我歌君起舞,潦倒略相同。注少章:秦觏,字少章,与诗人交往颇密。未空:事业、生活没有落空,即言“有了着落”。(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除夕之夜,本该合家团聚,但诗人却“身何托”,首句抑郁不平之情劈空而来。B首联,诗人“身何托”和客人事业生活“未空”构成鲜明对比,极写客人的踌躇满志。C第四句的意思是:梦中,抱负有地方施展,理想有可能实现;而现实中却一

2、无所有。D颈联对仗工整,写愁催白发、酒助红颜,形象表达了诗人愁情之深、内心之苦。解析:B项,“极写客人的踌躇满志”错,应是运用对比,突出了诗人内心的抑郁不平与愁苦。答案:B(2)诗歌中塑造了怎样的诗人形象?请简要分析。答:_解析:解答本题要根据诗人的经历、现状、思想追求,还有诗中关键字综合分析。从表现手法上看,诗中又使用了对比,客人的形象和诗人也形成鲜明对比,答题时也要注意分析。答案:生活凄苦,事业无成。诗人无所依托,虽有抱负,却无从实现,半生忧患,内心愁苦。执着追求理想,虽遭挫折仍保持乐观精神。诗人做梦也希望能够一展平生抱负,虽然处境困厄,但仍然用歌声来排遣满腹愁绪。教师用书独具白话诗歌一年

3、将尽,这身子将向何处寄托?灯下的客人,事业理想未曾落空。我的前半生均在忧患里度过,仿佛一场梦在现实与幻境中。忧愁烦恼催短催白了头发,憔悴的容颜凭借酒力发红。我唱起歌来,你且跳起舞,我俩潦倒的景况大致相同。2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2)题。画堂春张先外湖莲子长参差,霁山青处鸥飞。水天溶漾画桡迟,人影鉴中移。桃叶浅声双唱,杏红深色轻衣。小荷障面避斜晖,分得翠阴归。注霁山:雨后山色。画桡:有画饰的船桨。桃叶:晋王献之有妾名“桃叶”,善歌,此处借指歌女。翠阴:指绿荷的阴凉。(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一、二句的描写既有近景和静景,也有远景和动景;三、四句的描写从下到上,又从上到

4、下写出了景色的优美。B上阕词人着墨于江南湖光山色,呈现一派安宁祥和的自然景观。下阕转景入人,描写一派静谧逍遥的人文景观,自然与美人并举,融天地于人情,杂人景于自然,天人合一。C“人影鉴中移”,写出人在船上,船在水上,水面如镜,人影在镜里移动。一个“移”字写出人随船动的情状,悠然自得于此尽现。D“小荷障面避斜晖”,生动形象地写出荷花高高挺立的情形,以至于遮住了人的视线,为人挡住阳光,带来绿荷的阴凉。解析:D项,“写出荷花高高挺立的情形,以至于遮住了人的视线,为人挡住阳光”错,“小荷障面避斜晖”指的是歌女用荷叶遮面以躲避斜晖,获得绿荷的阴凉。答案:D(2)后人评价这首词将自然美与女性美融为一境,下

5、阕描写歌女,尽现鲜明的形象。请试着分析词中歌女的形象。答:_解析:先总体概括歌女的形象特征,然后结合“桃叶浅声双唱”“杏红深色轻衣”“小荷障面避斜晖”具体分析。词人将女性的美放置于天地之美中,使自然景色更通透,使人物的美更纯净。答案:下阕描写了歌声优美,穿着杏红色衣服,拿着荷叶遮面挡阳光的聪慧、天真、可爱、美丽的歌女形象。“浅声”写出歌女轻柔婉转的歌声;“杏红深色”写出歌女的衣着,杏红色的衣服在青山绿水、上下天光之间,显得格外深(显眼),也写出诗人印象之深;“小荷障面”写出歌女在暑天聪明地用荷叶遮面,躲避斜晖,显得活泼可爱。教师用书独具白话诗歌外湖长满了莲蓬,望去参差错落,颇有韵致。天已放晴,

6、雨后青山格外翠绿,在湖山掩映的绿荫深处,有点点雪白的鸥鸟儿在蓝天碧水间飞翔,极其鲜明悦目。俯仰上下天光水色,只见水天相连,蓝天荡漾于碧波之中,绿水漾入云天之上,广袤天际,蔚为奇观。游人为饱览湖光山色,听任画船在水上缓缓行进。湖水明澈,波平如镜,游人坐在船上,人影映在水中,宛如在明镜中移动,别是一番幽美的境界。船上歌女双双唱起歌来,轻柔婉转的歌声,久久在空间回荡。歌女所着的杏红衫子,在青山、绿水、蓝天的交相映衬下,更加深了它的鲜艳色彩。偏西的阳光照射到游船上面,歌女们都采了一枝荷叶用来遮面,以躲避斜晖,直到游船归去时,自己还感到分得了一份绿荷扇子带来的凉意呢。3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

7、题。古剑篇郭震君不见昆吾铁冶飞炎烟,红光紫气俱赫然。良工锻炼凡几年,铸得宝剑名龙泉。龙泉颜色如霜雪,良工咨嗟叹奇绝。琉璃玉匣吐莲花,错镂金环映明月。正逢天下无风尘,幸得周防君子身。精光黯黯青蛇色,文章片片绿龟鳞。非直结交游侠子,亦曾亲近英雄人。何言中路遭弃捐,零落漂沦古狱边。虽复尘埋无所用,犹能夜夜气冲天。注昆吾:传说中的山名。相传山有积石,冶炼成铁,铸出宝剑光如水精,削玉如泥。“零落”句:晋书张华传载,华见天上有紫气,使雷焕察释。焕曰“宝剑之精上彻于天”。华使焕寻剑,焕掘丰城县狱屋基,得一石函,中有双剑,一曰龙泉,一曰太阿。(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前六句化用典故写龙泉剑

8、的来历,据传是良匠用昆吾所产的精矿,锻炼多年精工铸造而成。它锃亮如雪寒光凛然,连剑工自己也得意地惊叹奇绝。B本诗赞美古剑器形优雅质地精良:古剑像琉璃玉匣里的白莲,剑柄上失误雕镂的金环却也辉映明月;剑芒耀眼像青蛇游动,鞘上花纹如绿色龟鳞。C本诗通过写古剑幸运的际遇,侧面凸显其卓越风采:正逢天下太平无战争,庆幸被君子佩带以防身;不只游侠们十分珍爱,英雄豪杰亦格外钟情。D本诗托物言志,诗人借歌咏龙泉宝剑抒发人生不遇的感慨,吐露愤懑不平之气,表达渴望能有所用的理想和抱负,暗含讽劝当权者惜才用才之意。解析:B项,“失误雕镂的金环却也辉映明月”错,“错彩镂金”是一种工艺。答案:B(2)全诗句句写剑,实则以

9、剑喻人,请赏析诗中所表现的人物形象。答:_解析:这是一道考查人物形象的题目,首先概括特征,然后用诗歌中的人物的言行等作解释,注意根据宝剑的“出自名山、良工铸造”“优雅的形质”“君子所配、助英雄行侠”“遭弃、尘埋”“虽被尘埋、依然剑气冲天”的特点概括其经历、风采、遭遇和品格。答案:经受磨砺,素质优异:以出自名山、良工铸造比喻自己历经磨砺,具备优良素质。风采卓越,品格优良:以优雅的形质比喻自己风华正茂,以为君子所配、助英雄行侠显示自己侠义的品格。遭逢不幸,怀才不遇:以宝剑遭弃、尘埋比喻自己不为所用的不幸遭遇。怀抱理想,自信坚定:以宝剑虽被尘埋、依然剑气冲天比喻自己的坚定和自信。教师用书独具白话诗歌

10、你没见昆吾的宝石被炼成宝剑,通红的炉火,剑锋上射出紫色的光焰。出色的剑工锻炼了几年,才铸出这把无双的宝剑名叫龙泉。锃亮得如雪如霜寒芒四闪,剑工自己也得意非凡地惊叹。像琉璃玉匣里吐出一朵白莲,剑柄上的金环是明月的光辉镀染。正逢天下没有战争,好庆幸被君子佩带防身。耀眼的剑芒像青蛇游动,鞘上的花纹如浮起绿色的龟鳞。不只是游侠们见了十分珍爱,英雄豪杰亦曾格外钟情。为什么中途又遭抛弃,竟会在古狱旁的地下沉沦?虽然被泥土掩埋不能发挥作用,但不凡的光焰仍然照亮了夜空。4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关山月李白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

11、还。戍客望边色,思归多苦颜。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注关山月:乐府横吹曲调名。乐府古题要解:“关山月,伤离别也。”白登:山名,在今山西大同市西,匈奴曾围困刘邦于此。(1)下列对本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言戍边将士身处边疆,月光下伫立遥望故园时,只觉长风浩荡,似掠过几万里中原国土,横度玉门关而来。B“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两句诗,化用白登山的典故,歌颂了戍边将士为击破胡虏,甘愿远离故土,为朝廷建功立业的豪情壮志。C古诗词写离人思妇之情,总脱不了愁苦纤弱的笔调,境界往往局限于眼前的风花雪月,而李白却不落窠臼,境界雄浑,读后令人眼前一亮。D诗歌最后四句,用“戍客”与

12、“思归”对举,“望边色”与“当此夜”相应,在广阔的背景下,揭示了战争中人的命运及其为民族冲突付出的代价。解析:B项,“歌颂了为朝廷建功立业的豪情壮志”错,曲解诗意。答案:B(2)本诗由三幅图画组成,分别是哪三幅图画?有何作用?答:_答案:第一幅图画是由诗歌开头四句描绘的,以“明月”“天山”“长风”“玉门关”为特征的万里边塞图。作用:用雄浑的景象烘托了深沉的思乡之情。第二幅图画是由中间四句描绘的,以“汉下”“胡窥”“征战”等为特征的边塞征战图。作用:在结构上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描写的对象由边塞过渡到战争,由战争过渡到征战者。第三幅图是由后四句诗描绘的,是以“戍客”“苦颜”“高楼”“叹息”为特征的

13、戍客思亲图。作用:点出戍卒与思妇两地相思的痛苦,体现诗歌深远的意境。教师用书独具白话诗歌一轮明月从祁连山升起,穿行在苍茫的云海之间。浩荡的长风吹越几万里,吹过将士驻守的玉门关。当年汉兵直指白登山道,吐蕃觊觎青海大片河山。这里就是历代征战之地,出征将士很少能够生还。戍守兵士远望边城景象,思归家乡不禁满面愁容。此时将士的妻子在高楼,哀叹何时能见远方亲人。5阅读下面这首明诗,完成(1)(2)题。初夏江村高启轻衣软履步江沙,树暗前村定几家。水满乳凫翻藕叶,风疏飞燕拂桐花。渡头正见横渔艇,林外时闻响纬车。最是黄梅时节近,雨余归路有鸣蛙。注高启(13361374):字季迪,明初著名诗人。此诗作于高启回到青

14、丘乡间隐居时。纬车:缫车,抽茧出丝的工具。(1)下列对本诗的分析和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开篇一个“步”字表现出诗人在乡间行走时轻脚细步、悠闲自得的情状;写水鸟时的“翻”字,写飞燕时的“拂”字,表现出动物的生气和自在,充满诗情画意。B诗的前三联从视觉角度写所见,最后一联从听觉角度写所闻,视觉与听觉结合,再现了黄梅时节的乡村景象。C这首诗一、二句交代行踪,写诗人穿着轻便的衣服,拖着轻软的鞋,步行于江村,暗示了农村生活一定是别有一番景象。五、六句写农家劳动的生动画面。D“渡头正见横渔艇”一句化用了韦应物滁州西涧中“野渡无人舟自横”的诗意。解析:B项,诗的前三联也有听觉描写,如“时闻响纬车”。答案

15、:B(2)全诗营造了怎样的意境?表现出诗人怎样的心境?答:_答案:全诗通过描写诗人江边悠闲漫步、野鸭浮游荷叶翻滚、燕子翻飞桐花拂动、渔船靠岸、缫车鸣响、蛙声阵阵等意象,营造出乡间清幽闲适、充满生机的意境。通过再现农村的生活情景和村民的精神状态,使读者可以想象这里村民生活的无拘无束和惬意,表现出诗人内心的宁静、隐居生活的惬意和他的闲情逸致。6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2)题。虞美人秦观注碧桃天上栽和露,不是凡花数。乱山深处水潆回。可惜一枝如画、为谁开?轻寒细雨情何限,不道春难管。为君沉醉又何妨。只怕酒醒时候、断人肠。注秦观:“苏门四学士”之一,却不为世所用,一生仕途抑塞。(1)下列对这首词的

16、理解与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词的开篇“和露”两个字,让人想到碧桃的枝叶上挂着的晶莹的露珠,把水灵灵的碧桃呈现在大家面前。B“轻寒细雨情何限”中,寒是“轻寒”,雨是“细雨”,词人以动衬静,写出了春天风物宜人的特点。C词的最后两句说的是春光易逝,便不免生出为花沉醉痛饮的想法,“只怕”一句更表达出惜春伤花之意。D虞美人是著名的词牌之一,原为古琴曲名,最初咏项羽宠姬虞美人,后来配乐歌唱逐渐形成固定曲调。解析:B项,“以动衬静”错,“轻寒”“细雨”无动静相衬。答案:B(2)“乱山深处水潆回,可惜一枝如画为谁开”两句描绘了碧桃怎样的特点?这样写有什么用意?请简要分析。答:_解析:对诗歌中自然意象的理解

17、,不仅要抓住其自然属性,还要从自然意象的社会属性出发,知人论世,找出写自然意象的深层目的。本词开头两句赞咏碧桃天生丽质、幽独不凡的高雅品格。“乱山深处”表现碧桃地处荒僻之所,显示这仙品托身非所。“可惜一枝如画为谁开”说尽管它具有仙品高格,却没有人来欣赏,从而表现出碧桃不得意的遭遇和寂寞难耐的凄苦心境。联系解释,这正是词人“不为世所用,一生仕途抑塞”的写照。由此可见,其用意是以花自喻,借物抒情。答案:特点:“一枝如画”写出了碧桃的美丽;在乱山深处这样荒凉的处境中“为谁开”,表现了它生长环境的恶劣和不得意的遭遇。用意:词人以花自喻,寄托了无人赏识、怀才不遇的身世之感。教师用书独具白话诗歌天上碧桃有

18、和露滋养,不同于俗卉与凡花。盛开在乱山之中、潆回盘绕的溪水之畔,可惜这一枝盈盈如画的花为谁开?轻寒细雨显柔情,怎奈春光短暂,美景将逝。为君大醉又何妨,只怕酒醒时分人已断肠。7阅读下面这首五代词,完成(1)(2)题。鹊踏枝冯延巳梅落繁枝千万片,犹自多情,学雪随风转。昨夜笙歌容易散,酒醒添得愁无限。楼上春山寒四面,过尽征鸿,暮景烟深浅。一晌凭栏人不见,鲛绡掩泪思量遍。(1)下列对这首词的分析和鉴赏,不恰当的一项是()A“昨夜笙歌”两句,正面叙写人事,与前三句景象所表现的意境呼应:笙歌之易散正如繁花之易落。B“楼上”是宴会之所,因人去楼空,则有高寒之意;“过尽征鸿”写人如征鸿离散。在春山四面之凄寒与

19、暮烟冥漠中,足见词人内心的孤寂悲苦。C“鲛绡掩泪”句,用“鲛人泣珠”的典故,一写拭泪巾帕之珍美,二则用泣泪之人所织之绡巾来拭泪,愈见泣泪之悲苦。D这首鹊踏枝深美闳约,看似在写闺阁之情,伤春怨别,实则满含寂寞的悲凉。解析:B项,“楼上”是词人凭栏之所,未必是宴会之所;“楼上”本就有高寒之意,说“因人去楼空,则有高寒之意”不妥;“过尽征鸿”暗示词人凝望之久、怅惘之深,非喻人之离散。答案:B(2)词的前三句描写了什么样的景象?这样写有什么用意?答:_解析:这首词的开头三句,似乎是在写景。千万片梅花似雪一般,随风飘飞,这景象是很美的。但是“犹自多情”一句,使这种景象生出了浓厚的悲凉气氛,使梅花这一形象

20、变得“多情缱绻”。和后文所抒发的闺怨之情相联系,飞落的梅花与空候的女子有一定的相似之处,都十分哀怨,美好与欢愉转瞬即逝。回答用意时,要深入思考“多情”的含义,由梅及人,综合全词进行分析。答案:景象:词的前三句写千万片梅花凋谢时流连、“多情”、随风飘飞的景象。用意:移情于梅,赋予梅花多情缱绻的性格;描绘了缤纷而悲凉的意象,营造了凄美深情的氛围;为后文抒发怨情张本(做铺垫)。(答出任意两点即可)教师用书独具白话诗歌梅花已从繁茂的枝头落下,花瓣千片万片,它还自作多情,学着雪花随风飘转。昨夜响起的笙歌容易散去,酒醒过后增添了无限愁思。登上楼台只觉得春天的山岭四面皆是寒气,远处的大雁尽数飞过,黄昏时候的

21、烟霞深浅不一。我久久地独自凭栏远眺,却不见思念的游子,用鲛纱掩去泪痕,暗自思量了一遍又一遍。8阅读下面两首宋词,完成(1)(2)题。减字木兰花秦观天涯旧恨,独自凄凉人不问。欲见回肠,断尽金炉小篆香。黛蛾长敛,任是春风吹不展。困倚危楼,过尽飞鸿字字愁。减字木兰花竞渡黄裳红旗高举,飞出深深杨柳渚。鼓击春雷,直破烟波远远回。欢声震地,惊退万人争战气。金碧楼西,衔得锦标第一归。注黛蛾:黛画的蛾眉,指美眉。黄裳(10441130),字勉仲,延平(今福建南平)人。神宗元丰五年(1082)进士第一。(1)下列对这两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秦观词上阕前两句直抒怨情,后两句借物寓情,篆香形状回环如篆,恰

22、如人的回肠百转。B古人鸿雁传书,秦观词下阕写独倚高楼的女子读着远人的书信,字字句句,触目成愁。C黄裳词上阕写竞渡,“飞出”写群舟竞发、急划而来的实况,反映了参观者的真实感受。D黄裳词采取白描手法,通过色彩、声音来刻画竞渡夺标的场景,读来有身临其境之感。解析:B项,“字字”指排列成行的“雁字”,而非书信的字句。答案:B(2)结合全词,简要分析两首词营造的意境有什么不同。答:_解析:这是一道考查诗歌意境的题目,注意结合词中的主要意象描绘画面,然后概括意境特征,最后概括情感。秦词写的是女子怀人,独倚危楼;黄词写的是龙舟竞渡。二者一愁一欢自是不同。答案:秦观词用回肠、金炉、篆香、黛蛾、危楼、飞鸿等意象

23、,营造出冷落凄清的意境,表达出女主人公独处怀人的孤寂苦闷情绪。黄裳词描写红旗高举、鼓声如雷、欢声如潮、龙舟破浪飞出、衔标而归的壮阔场景,营造出紧张热烈的氛围,表达出积极豪迈的情怀。教师用书独具白话诗歌1远隔天涯旧恨绵绵,凄凄凉凉孤独度日无人问讯。要想知道我是如何愁肠百结,请看金炉中寸寸断尽的篆香。长眉总是紧锁,任凭春风劲吹也不舒展。困倦地倚靠高楼栏杆,看那高飞的雁行字字都是愁。2竞渡的龙舟高高地挂起一面面红旗,从柳荫深处的水洲出击。鼓声像春天的雷电,冲破烟雾,劈开波涛,直奔远处夺标目的地。围观人群的欢呼声震天动地,有惊退万人争战的豪气。在金碧辉煌的小阁楼西,夺得锦标的龙舟获得第一名回来了。PA

24、GE知识清单六高考必背古诗文64篇(一)论语十二章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不亦君子乎?”(学而)助记本则讲学习方法和态度以及个人修养,启发人们热爱学习,加强自律。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助记本则讲个人修养,“三省吾身”是加强自我道德修养的行之有效的方法。子曰:“吾十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矩。”(为政)助记本则讲学习和修养的过程,这一过程是一个随着年龄的增长,思想境界逐步提高的过程。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助记本则讲学习方法。说明

25、人们的新知识、新学问往往都是在过去所学知识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子曰:“学而不思则,思而不学则。”(为政)助记本则讲学习方法,强调学习要和思考相结合,阐明了“学”与“思”的辩证关系。子曰“贤哉,回也!一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雍也)助记本则讲个人修养。说明人要有精神,为了自己的理想,不断追求,即使生活清苦困顿也自得其乐。子曰:“知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助记本则讲学习态度。说明对学习要感兴趣,要以学习为乐事,就能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我如浮云。”(述而)助记本则讲自我修养和生活态度。说

26、明生活清苦也会乐在其中,富贵如果不是使用正确的方式方法获得,也不去取得。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助记本则讲学习方法和个人修养,强调无论何时何地,都要虚心向别人学习,同时要有端正的学习态度。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子罕)助记本则讲学习态度。说明青春易逝、韶华难再,我们要珍惜时光,要不断地学习。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子罕)助记本则讲自我修养。说明即使是一个普通人,也是要有坚定的志向的。子夏曰:“博学而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子张)助记本则讲学习态度和自我修养。说明远大的志向是博学的前提,要善于提出问题,注重思

27、考,由近及远,去探究事实的真相。情境默写1论语中,记载了孔子对“学”与“思”二者关系的辩证论述,他认为“_,_”,这两者在人的进步中均不可或缺,是不能被割裂的。2论语中的“_,_”两句常用来表达当别人不了解甚至误解自己时应当采取的正确态度。3朋友远在天涯,我们吟诵“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遥寄深情的祝愿;朋友长途来访,我们吟诵“_,_”,抒发内心的喜悦。(用论语中的句子作答)4论语中孔子强调不仅能学习别人的优点,也能看出别人的缺点,更要引以为戒的句子是:_,_。(二)鱼我所欲也(孟子)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

28、,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助记本段用“我”“人”的行为作事实论据,通过推究原因论证了中心论点:舍生取义。一食,一豆,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助记本段举出“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的实例证明饥者照样有人的“本心”,即舍生取义之心。万钟则不礼

29、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助记本段用反问排比句式对比论证,揭示了“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是失去了“本心”的行为,有的人原来也有舍生取义之心,后来因为贪求一时之快而丧失。情境默写1鱼我所欲也中“_,_”两句解释了不苟且偷生,而要舍生取义的原因。2孟子鱼我所欲也中,强调做人要有自己的原则的句子是:“_,_!”3为人处世很难做到两全其美。鱼我所欲也中,孟子认为在处理“生”和“义”两者的关系时,我们应当做到“_,_”。4鱼我

30、所欲也中,体现孟子的“向善论”的句子是:“_,_!”(三)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孟子)舜发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益其所不能。助记本段用排比句式,列举了历史上六个著名人物的事例,有力地论证人才要在忧患中造就的道理。人过然后能改,困于心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助记本段从正反两方面论证经受艰苦磨炼的必要性,说明困难造就人才,安逸享乐能使人(国家)死亡(灭亡)。文章末尾自

31、然得出本文的结论: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情境默写1“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过?”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体现知错能改的句子是“_”;体现文章中心论点的句子是“_”。2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讲到人的主观因素对成才的作用时,写人心理状态变化的句子是“_”;写人面部表情的变化的句子是“_”。3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一文中,表明艰苦磨炼对人才成长的作用的句子是“_,_。”4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从反面分析国家灭亡原因的句子是:“_,_。”(四)曹刿论战(左传)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

32、分人。”对曰:“小惠未,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助记本段写战前曹刿求见鲁庄公,说明政治上取信于民是作战的先决条件。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助记本段写齐鲁长勺之战的经过,说明军事上要后发制人。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故逐之。”助记本段写战

33、后曹刿论述战役取胜的原因,说明作战时要掌握战机、详察敌情等。情境默写1曹刿论战中,写曹刿战中详察敌情的语句是:“_,_。”2曹刿论战中,体现曹刿主动参与国家大事的语句是:“_,_。”3曹刿论战一文中,曹刿在对战争的论述中提出追击敌兵时机的句子是:“_,_。”4在曹刿论战中,曹刿求见庄公的原因是:“_,_。”5曹刿论战中,表现曹刿在战前准备上“取信于民”的战略思想的句子是:“_,_,_。”(五)邹忌讽齐王纳谏(战国策)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

34、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助记本段陈述邹忌进谏的缘起邹忌与徐公比美,从中悟出直言不易的道理。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助记本段陈述邹忌以切身经历设喻,讽谏齐王除弊纳谏。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

35、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助记本段陈述齐王纳谏及结果。情境默写1邹忌讽齐王纳谏中,齐威王奖赏进谏的政令下达满一年之后的情况是“_,_”,表明齐国政治日益清明。2齐威王发布悬赏求谏的政令后,广开言路,一开始就有“_,_”的好局面。3邹忌讽齐王纳谏一文中,邹忌分析齐王受蒙蔽的原因是:“_,_,_。”4邹忌讽齐王纳谏中,写邹忌对妻子认为他美的看法的语句是:“_,_。”5邹忌讽齐王纳谏中,齐威王采纳了邹忌的劝谏,下令在全国范围

36、内广征谏言,臣民们如果能做到“_,_”就可以受到下赏。(六)出师表(诸葛亮)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今天下三分,益州疲,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宫中府中,俱为一体,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补阙漏,有所广益。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

37、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助记这五段寓情于议,以敏锐的政治洞察力,分析当前形势,提出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臣远小人(亲贤远佞)的建议。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先帝知臣谨慎

38、,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钝,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助记这两段寓情于事,追忆经历,在叙述本人身世、追随先帝创业经过和“受命以来”任职的同时,抒发对先帝的感激之情,表达了效忠刘氏、兴师北伐的心愿。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陛下亦宜自谋,以咨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助记这两段总

39、结全文,提出要求,归结责任,辞情恳切,是诸葛亮知恩图报心情的集中表现。情境默写1在全市中学生足球联赛中,你校足球队连连败北,此时你被任命为队长,用诸葛亮出师表中的语句说,这真是“_,_”。2出师表中,诸葛亮向刘禅推荐了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治国的贤能之士,而在文章结尾处,也规劝刘禅应该自行谋划的句子是:“_,_。”3诸葛亮集中有这样的话:“赏不可不平,罚不可不均。”这与出师表中的“_,_”两句意思一致。4诸葛亮在出师表一文中,表明自己无意功名、淡泊名利的句子是:“_,_。”5诸葛亮在出师表中,劝谏后主,也是劝谏后人不要看轻自己的句子是:“_。”(七)桃花源记(陶渊明)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

40、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助记本段写渔人发现桃花林的经过和沿途所见的美景。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并怡然自乐。助记本段总写渔人的感受和桃花源的生活环境、社会风尚。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

41、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助记本段写渔人进入桃花源,在村人家里做客以及辞去的经过。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助记本段写太守派人寻找桃花源,因迷路而不复得。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助记本段写后人寻而未果。情境默写1陶渊明在桃花源记中,描写桃花源人精神面貌的句子是:“_,_。”2桃花源记中,突出桃花源社会生活平静的语句是:“_,_。”3桃花源记中,描写桃花源周边草美花繁的语句是:“_,_。”4桃花源记中,突出桃花源内自然环

42、境美好的语句是:“_,_,_。”5桃花源记中,反映桃花源与世隔绝,完全感受不到时局变迁、朝代更迭的句子是:“_,_,_。”(八)三峡(郦道元)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处。重岩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月。助记本段总写三峡的特点:峡长、山势连绵而高峻。至于夏水襄陵,沿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助记本段写夏季三峡情景:水涨流疾,交通阻断。春冬之时,则素绿潭,回清倒影,绝eqx()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助记本段写春冬季节三峡情景:水退潭清,风景秀丽。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久

43、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助记本段写秋季三峡情景:水枯天寒,猿鸣凄凉。情境默写1郦道元三峡一文中,描写春冬之时江水十分清澈的句子是:“_,_。”2郦道元三峡中,写到了三峡两岸晴初霜旦之时高猿长啸的奇景,“_,_”是当地渔者用歌声对此现象的描述。3郦道元三峡中,渲染山间空旷、境界清幽寂寥的句子是:“_,_。”4郦道元三峡中,写三峡峰峦重叠,连绵的高山没有中断的句子是:“_,_。”5郦道元三峡中,借助猿啼表达伤感的情绪的句子是:“_,_。”(九)马说(韩愈)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辱于奴隶人之手,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助记本段鲜

44、明地提出观点: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助记本段揭示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原因是“食马者”“不知马”。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其真不知马也。助记本段总结“食马者”“不知马”的表现,抒发感慨。情境默写1罗丹说:“生活中从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由此我们可以联想到马说中“_,_”。2在生活中怀才不遇的人常用韩愈的马说中的“_,_”两句慨叹。3韩愈的马说中的主旨句是:“_?_。”4马说中,开

45、篇便指出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原因是“_,_”。(十)陋室铭(刘禹锡)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吾德。助记本段运用类比点明主旨“惟吾德馨”,陋室不陋。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之劳形。助记本段描写居室环境、来往客人、日常生活,揭示“德馨”的内涵。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助记本段把自己的陋室与“诸葛庐”“子云亭”相类比,并以孔子的话结束全文,含蓄地表达了以君子自况的高雅情趣。情境默写1陋室铭中,点明陋室不陋的原因,揭示全文主旨的句子是:“_,_。”2陋室铭中,表现“陋室”主人不受世俗羁绊的句子是

46、:“_,_。”3陋室铭中,将自己的“陋室”与“_,_”相类比,表现了他的高尚情操。4陋室铭中,与“时人莫小池中水,浅处无妨有卧龙”意思相近的句子是:“_,_。”5刘禹锡陋室铭中,描写“陋室”环境清幽、草色翠绿的句子是:“_,_。”(十一)小石潭记(柳宗元)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竹,闻水声,如鸣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为屿,为,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助记本段描写发现小石潭,总写全貌。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然不动,尔远逝,往来忽。似与游者相乐。助记本段描写小石潭的潭水和游鱼。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

47、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助记本段写小石潭的水源及潭上景物。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无人,凄神寒骨,悄幽。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助记本段描写小石潭的氛围和自己的感受。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助记本段记下与同游小石潭者。情境默写1小石潭记中,描写对小石潭的总体感受是:“_,_。”2小石潭记中,写小石潭源头悠远、两岸弯曲的语句是:“_,_。”3小石潭记中,描写溪水蜿蜒曲折的语句是:“_,_。”4与朱元思书一文中的“游鱼细石,直视无碍”跟小石潭记一文中的“_,_”有异曲同工之妙,都借鱼儿的游弋,从侧面写出了水的清澈见底。5小石潭记中,写

48、潭边植物茂盛的语句是:“_,_,_。”(十二)岳阳楼记(范仲淹)庆历四年春,滕子京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助记本段叙述事情的本末缘起,暗寓对仕途沉浮的悲慨,为后文抒情设伏,为全篇文字的导引。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横无际涯;朝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助记本段由描写岳阳楼的宏伟景象过渡到描写登楼览物的心情,以情景交融的笔法来写“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从而构出全文的主体。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

49、浊浪排空;日星隐,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助记本段写览物而悲者。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助记本段写览物而喜者。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助记本段是全篇的重心,点明

50、文章主旨,抒发了的政治理想与远大抱负。时六年九月十五日。助记本段点明写作的时间。情境默写1面对人生中成功的欢乐和失败的痛苦,我们应拥有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所说的“_,_”的心态。2心怀天下百姓是许多有志之士一生的写照。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有更进一步的体悟:“_,_。”3岳阳楼记中,从时间角度描写岳阳楼景象的句子是:“_,_。”4岳阳楼记中,用动静结合的手法描写洞庭湖月夜美景的句子是:“_,_。”5范仲淹岳阳楼记中的“_,_”是对“古仁人”超越客观环境和个人荣辱崇高思想境界的高度概括。(十三)醉翁亭记(欧阳修)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

51、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助记本段写醉翁亭得名的缘由,解释了“醉翁”的含义,主要是点出醉翁得之心而寓之酒的“山水之乐”。若夫日出而林开,云归而岩穴,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助记本段写山间朝暮与四季美景,以示其“乐亦无穷”。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

52、。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助记本段写游人之乐,宴酣之乐,其中也暗寓了太守的“与民同乐”。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助记本段写禽鸟之乐,正面点出太守乐在其中,乐万物之所乐。情境默写1醉翁亭记中,常用来表示意不在此,而在别的地方的语句是:“_,_。”2欧阳修在醉翁亭记

53、中,用排偶句“_,_”,描绘出两幅对比鲜明的画面,准确而生动地写出了琅琊山有晦有明、交替变化的朝暮景象。3醉翁亭记中,表现醉翁言在此而意在彼的句子是:“_,_。”4醉翁亭记中,通过光线明暗变化描写山间朝暮景色的句子是:“_,_。”5醉翁亭记中,描写山间春夏景物的句子是:“_,_。”(十四)爱莲说(周敦颐)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泥而不染,清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助记本段对莲花高洁的形象极尽铺排描绘之能事。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

54、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助记本段分评三花,并以莲自况,突出地表明“出淤泥而不染”这一为人立本的道德信念。情境默写1周敦颐在爱莲说中,借莲的形象写君子志洁行廉,仪态端庄,令人敬重而不敢欺侮的句子是:“_,_。”2爱莲说中,与“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意思相反的语句是:“_,_。”3公园花展,观赏牡丹的人总比观赏其他花的人多,就像周敦颐在爱莲说中所说的那样:_,_。4红楼梦中有诗云:“质本洁来还洁去,强于污淖陷渠沟。”爱莲说一文表意与之相近的文句是:“_,_。”(十五)记承天寺夜游(苏轼)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

55、庭。助记点明夜游的起因与时间。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助记运用比喻的方法描绘庭院月色。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助记抒发面对月光的感触。情境默写1很多古人的作品,总让我们陶醉于当时的明月清风、松柏竹林。其实,“_?_?”只要我们保有内心的一份闲适和豁达,再平凡的生活也有诗意,再繁杂的日子也能美丽。(用苏轼记承天寺夜游中的句子作答)2记承天寺夜游中,描写月光的句子是:“_,_。”3记承天寺夜游中,最能表达流露出的超然物外、旷达乐观态度的诗句是:“_?_?_。”4记承天寺夜游中,描写月夜下承天寺院中景色如画的句子是:“_,_,_。”5记承天寺夜游中,表达微妙、

56、复杂的感情的句子是:“_?_?_。”(十六)送东阳马生序(节选)(宋濂)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助记本段写少年时代读书的刻苦勤奋和成年后求师学习的艰难经历。当余之从师也,负曳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裂而不

57、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然若神人;余则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助记本段具体回忆自己求学的勤奋艰苦情况。情境默写1送东阳马生序(节选)中,写出先达德高望重,弟子众多的句子是:“_,_。”2送东阳马生序(节选)中,吃穿用度都比别人差,却“略无慕艳意”的原因是:“_,_。”3送东阳马生序(节选)中,通过写自己向先达请教问题时的动作来教导马生要尊师重道、谦虚谨慎的句子是:“_,_,_。”4送东阳马生序(节选)中,最能

58、表现抄书之苦的句子是:“_,_,_,_。”(十七)关雎(诗经)关关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助记描写小伙子见到一位漂亮的姑娘后产生爱慕之情和求婚的愿望。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求之。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转反侧。助记描写小伙子求之不得而朝思暮想、寝食不安的苦恋情形。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参差荇菜,左右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助记描写小伙子为获得恋人的欢心而弹奏琴瑟、敲击钟鼓的淳朴的神态动作。情境默写1关雎中的男主人公为了表达对心中姑娘的爱意、让她开心而“_,_”。2关雎中,君子想象求得淑女后欢乐气氛的句子是:“_,_。”3关雎中,生动形象地表现出男子对心中

59、姑娘的深切思念,同时写出了他因追求不到而苦闷难眠的诗句是:“_,_。”4美丽而又贤惠的姑娘一直是男子心中理想的配偶,关雎中的“_,_”就表达了这个意思。5关雎中,最能表达男主人公求之不得而忧思的句子是:“_,_。_,_。”(十八)蒹葭(诗经)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蒹葭萋萋,白露未。所谓伊人,在水之。溯洄从之,道阻且。溯游从之,宛在水中。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助记此诗三章重叠,每章只换几个字,展现时间、地点的推移。各章均可划分为四个层次:以蒹葭起兴,展现一幅河上秋色图;三、四句展示诗的中

60、心意象:主人公在河畔徜徉,凝望追寻河对岸的“伊人”;描写逆流追寻时的困境;顺流追寻时的幻象。情境默写1蒹葭中,用萧瑟冷落的秋景起兴,渲染凄清气氛、烘托惆怅心情的诗句是:“_,_。”2蒹葭中,常被用来形容所爱恋的人在远方的句子是:“_,_。”3蒹葭中,用“_”“_”“_”表现了追寻伊人的道路之艰难。4“一切景语皆情语”,蒹葭中的“_,_。_,_”四句,于浓浓的秋凉中折射出人物淡淡的凄婉之情。5蒹葭中,“_,_。_,_”用露珠化作白霜来表现恋人之间的朦胧之美,刻画出了可望而不可即的美好意境。(十九)观沧海(曹操)东临石,以观沧海。水何澹,山岛。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助记描写沧海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