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上册材料分析题训练_第1页
2018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上册材料分析题训练_第2页
2018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上册材料分析题训练_第3页
2018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上册材料分析题训练_第4页
2018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上册材料分析题训练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专心-专注-专业专心-专注-专业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专心-专注-专业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上册材料分析题训练1、阅读下面材料:神农因天之时,分地之利,制耒耜,教民农作。白虎通请回答:(1)这段材料反映的是什么时期的生产情况?神农为什么“教民农作”?(2)列举出这个时期我国长江、黄河流域原始居民的典型代表以及他们种植的农作物。2、材料一:中华开国五千年,神州轩辕自古传。创造指南车,平定蚩尤乱。世界文明,唯有我先。 (1)上述材料出自哪位历史人物之口?(2)材料中“轩辕”指的是谁?相传,他对民族有哪些杰出贡献?后人尊称他为什么?(3)材料中“创造

2、指南车,平定蚩尤乱”与哪个事件有关?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厚赋税以实鹿台之钱,而盈巨桥之粟-史记请回答:(1)这句话是说我国古代历史上的那一个君主?(2)哪一次大战导致了商朝的灭亡?(3)试分析一下商朝灭亡的原因。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1)材料说的是哪个诸侯国称霸的事?(2)这个诸侯国“霸诸侯”的背景是什么?(3)这个诸侯国有哪些称霸的有利自然条件?()管仲采取了哪些改革措施?()管仲“相桓公”取得了什么成果?()桓公在称霸过程中提出了什么口号?()公“霸诸侯”正式被周天子承认的历史事件是什么?5、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史记

3、请回答:(1)商鞅何时、在何人的支持下进行了变法?(1)根据你的判断,商鞅是哪家学派的代表人物?(2)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3)商鞅变法对秦国产生了什么影响?6、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材料一:华夏民族,非一族所成。太古以来,诸侯(指远古时期的部落)错居,接触交通,各去小异而存大同,渐化合以成一族之形,后世所谓诸夏是也。梁启超饮冰室合集材料二:神农氏(炎帝)在中午设市场,招引各地的民众,集聚了各地的货物,交易之后,各自都得到想要的东西离开了。请回答:(1)材料一说明中华民族的形成有何特点?中华民族的主干是什么?(2)材料二说明神农氏时出现了一种什么社会现象?这一现象的出现距今已有多少年?(3)

4、和神农氏同时代、被尊为中华民族“人文初祖” 的人是谁?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1)这些话是谁说的?他是哪个学派的创始人?(2)他在教育上有什么成就?(3)为了巩固政治统一汉朝哪位皇帝开始用儒家思想作为治国思想?并在思想领域采职了什么措施使汉朝形成“大一统”的政治格局?(4)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儒家思想的精华是什么?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孟子(1)上述这段话是谁说的?他生活在哪个时期?(2)他是哪个学派的代表人物?这个学派的创始人是谁?(3)他在政治

5、上有什么主张?9、阅读材料,回答问题。“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1)这是谁的诗句?意思是什么?(2)诗中“秦王”是指谁?“扫六合”指什么?(3)他在历史上最伟大的一项功绩是什么?(4)“秦王扫六合”的战略是什么?(5)“秦王扫六合”,先后兼并了哪六国?(6)“秦王扫六合”的历史意义是什么?10、阅读下列材料:壮士不死则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请回答:(1)这句话是谁说的?是什么意思?(2)由此爆发了什么起义?主要领导者有哪些?(3)起义军在何地建立了政权?(4)这次农民起义有何历史意义?(5)写出与这次起义有关的成语。13、阅读下列材料:【 “张骞始开西域之迹。”】请回答:(1)

6、张骞是什么时候的人?他被谁派往西域?(2)西域是今天的什么地方?汉武帝以前那里的情况如何?(3)你认为张骞对我国历史有何贡献?1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题勤求古训博采众长(1)上述材料出自哪一位历史人物?他生活在哪个朝代?(2)此人的著作是什么?他被后世尊称为什么?15、阅读材料回答问题: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1)上述材料出自哪位历史人物之口?他生活在什么时代?他最伟大的著作是什么?(2)这句话的含义是什么?(3)读了这句话你有何感受?1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1)这是谁的诗句?上述历史材料是对哪个历史人物的评价?(2)上述诗句是什么意

7、思?这个历史人物辅助谁建立了什么国家?(3)材料中的“三分国”是指哪三国?(4)请列举与这个历史人物有关的两个成语。17、阅读下列两则材料,回答后面的问题。材料一:江南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材料二:鲜卑姓氏改为汉姓请回答:(1)材料一说的江南指哪一地区?(2)江南地区得以开发的自然条件有哪些?(3)用事实说明“民勤本业”表现在哪些方面?(4)江南地区的开发有何历史作用?(5)材料二说的是我国历史上的哪一重大历史事件?这一事件有何历史作用?(6)材料二所说事件发生在哪一朝代?列举出这一事件中的其它两项措施。1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孝文帝

8、)诏不得以北俗之语言于朝廷,若有违者,免所居官。魏书材料二 鲜卑姓氏改为汉姓表材料三 自孝文帝以后,北魏皇帝死后的谥号多用“孝”字,如“孝武帝”“孝明帝”等。请回答:(1)孝文帝改革是在什么样背景下进行的?(2)材料一和材料二分别是孝文帝改革的什么内容?材料三与孝文帝改革哪一内容有关?(3)为了学习和接受汉族的先进文化,孝文帝还采取了什么措施?(4)孝文帝改革的意义如何?19、阅读下面的材料:“空谷传响,哀转久绝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1)此材料出自什么著作?作者是何时什么人?(2)这一著作的主要内容及意义怎样?(3)从材料中可以看出这部书包含了哪些方面的价值?20、材料:后人称(

9、兰亭序)道媚劲健,绝代更无。(1)上图中是哪位历史人物?他生活在哪个朝代? (2)他被后人称为什么?(3)他的代表作是什么?有什么美誉?答 案1、(1)这段材料反映的是原始农耕时期的生产状况。神农“教民农作”是因为“人民众多,禽兽不足”。(2)长江流域原始居民的典型代表是河姆渡原始居民,他们种植水稻;黄河流域原始居民的典型代表是半坡原始居民,他们种植粟。2、(1)孙中山(2)黄帝;制造房屋、车船、兵器、衣裳;让下属官员发明文字、历法、算术和音乐;其妻发明养蚕、抽丝技术。联合炎帝打败蚩尤,征服炎帝,统一黄河流域,炎黄部落走向联合,形成后来华夏族的主体,被尊奉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 人文始祖。(3

10、)涿鹿之战。3、(1)商朝帝纣(2)牧野之战(3)昏庸乱德,宠幸女人,搜求珍奇贪图享乐,苛捐杂税修造鹿台,横征暴敛充实巨桥,侮慢鬼神,残杀忠臣,酒池肉林,刑法残酷。4、(1)齐国。(2)春秋时期,一些强大的诸侯国为了拥有对其他诸侯国的领导权,相互征战,竞争“霸主”。(3)领土广阔,盛产鱼、盐。(4)改革内政,发展生产,因地制宜,大开铁矿,发展渔盐业。组织两万多人的常备军。(5)使齐国成为当时最强大的诸侯国,齐桓公成为春秋时期的第一个霸主。(6)“尊王攘夷”。(7)葵丘会盟。5、(1)在公元前356年,秦孝公。(2)法家。(3)承认土地私有,准许自由买卖;奖励耕战;推行县制。(4)经济得到发展;

11、军队战斗力加强;秦国发展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6、(1)由多民族融合而成。华夏族。(2)出现早期集市。距今约四五千年。(3)黄帝。7、(1)孔子。儒家学派。(2)创办私学,广收门徒;注意“因材施教”,善于启发学生思考问题;教育学生要有老老实实的学习态度,要谦虚好学;要求学生时常复习学过的知识,以便“温故而知新”。(3)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4)仁政、民本思想等8、(1)孟子、战国时期(2)儒家学派 孔子(3)提出“春秋无义战”,要求统治者用“仁政”治国;合理使用自然资源。9、(1)李白 秦王扫平了天下,虎视眈眈,何等雄武!(2)嬴政。统一天下(3)建立起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

12、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4)采取了远攻近交和各个击破的战略。(5)韩、赵、魏、楚、燕、齐。(6)顺应了历史发展的趋势,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的诸侯分立和相互混战,开创了中国历史上大一统的局面。10、(1)陈胜。壮士不死就罢了,死就要死得轰轰烈烈,难道那些王侯将相,都是天生的贵种吗?(2)大泽乡起义。陈胜、吴广。(3)陈。(4)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他们的革命首创精神,鼓舞了后世千百万劳动人民起来反抗残暴的统治。(5)揭竿为旗,斩木为兵。13、(1)西汉。汉武帝。(2)今新疆地区和更远的地方。汉武帝以前,那里是小国林立,天山以北的一些小国受匈奴的控制和奴役。(3)了解了西域各国的情况,沟

13、通了西域同各国和西汉的联系,为汉朝经营西域打下了良好基础。打通了一条当时世界上最长的交通要道,即著名的“丝绸之路”。14、(1)张仲景 东汉(2)伤寒杂病论“医圣”15、(1)西汉司马迁。汉武帝时期。纪传体通史史记。(2)人最终都会死,但有的人死得值得,比泰山还重,有的人死得却轻如鸿毛。(3)感受到司马迁为追求历史的真实而勇于牺牲的精神。16、(1)杜甫 诸葛亮。(2)意思是说:诸葛亮凭借他的才智,争得了三国鼎立的局面,建立了盖世功业。他创造的八阵图,成就了千古英名。刘备、蜀国。(3)魏、蜀、吴。(4)三顾茅庐、鞠躬尽瘁。17、(1)长江中下游以南地区。(2)雨量充沛,土地肥沃,气候较热。(3)修建水利工程,开垦荒地,种植水稻等农作物。(4)对我国经济产生了深远影响,为经济重心南移奠定了基础。(5)孝文帝促进了民族融合。(6)北魏;“略”。18、(1)黄河流域的各族人民长期生活在一起,相互交往,相互影响,民族融合已成为趋势。(2)在朝廷中必须使用汉语,禁用鲜卑语;将鲜卑族的姓氏改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