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部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第4课 西汉与东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 作业_第1页
2022-2023学年部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第4课 西汉与东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 作业_第2页
2022-2023学年部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第4课 西汉与东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 作业_第3页
2022-2023学年部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第4课 西汉与东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 作业_第4页
2022-2023学年部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第4课 西汉与东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 作业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4课 西汉与东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基础性达标作业1汉文帝说:“盖天下万物之萌生,靡有不死。死者天地之理,物之自然,奚可甚哀厚葬以破业,重服以伤生,吾甚不取。”汉文帝在此强调的是()A无为而治B轻徭薄赋C崇尚节俭D民贵君轻【答案】C【解析】据题干材料“死者天地之理,物之自然厚葬以破业,重服以伤生,吾甚不取”可知,汉文帝认为人的生死是自然规律,人死后厚葬会劳民伤财,不可取,实质是提倡节俭,故选C项。2历史学家黄仁宇说:“(汉代)有些地区秦朝所设郡县仍原封不动地任其存在,其他地区则派遣新任命的王侯,世守为业。”据材料判断,汉代实行()A分封制B宗法制C郡县制D郡国并行制【答案】D【解析】“(

2、汉代)有些地区秦朝所设郡县仍原封不动地任其存在”指汉代沿袭秦朝的郡县制,“其他地区则派遣新任命的王侯,世守为业”指汉代实行的分封制,故D符合题意。3有学者认为:“秦始皇统一思想是不要人民读书,汉武帝的统一思想是要人民只读一种书。”下面能论证这一观点是()A焚书坑儒独尊儒术B焚书坑儒推恩令C统一文字推恩令D统一文字独尊儒术【答案】A【解析】秦始皇为了钳制思想,实行了焚书坑儒政策,摧残了文化;汉武帝为了加强思想统一,采取董仲舒的独尊儒术的建议,故选A项。4东汉中后期出现了朝政日益腐败、国势逐渐衰落、社会动荡的局面,出现这一局面的主要原因是()A君主昏庸B严刑峻法C外戚和宦官专权D军阀割据【答案】C

3、【解析】东汉中后期,皇帝年幼,外戚与宦官交替专权,导致了朝政日益腐败、国势逐渐衰落、社会动荡的局面,故选C项。5材料一考古工作者曾在新疆、陕西、甘肃、内蒙古等地的汉代遗址和墓葬中发现了西汉纸的残片。材料二后汉书蔡伦传记载:“伦乃造意,用树肤、麻头及敝布、鱼网以为纸。自是莫不从用焉,故天下咸称蔡侯纸。”研读上述材料而得出的结论最为合理的是()A造纸术诞生于西汉B蔡伦发明了造纸术C汉代是造纸术发明的重要阶段D两汉时代,纸是唯一的文书用品【答案】C【解析】材料一的考古发现反映了在西汉时期我国就已经出现了纸;材料二反映的是东汉时期的蔡伦纸得到广泛应用。故A项中的“诞生”、B项中的“发明”从材料中无法得

4、出;D项说法错误。故选C项。等级性标准作业A组学考过关一、选择题1“早期汉代统治者基本上延续了秦代的政府制度,但汉高祖作了对中央集权统治来说引人注目也可能是必要的一个退步。”这一“退步”是指()A郡国并行B师法黄老C设置刺史D颁推恩令【答案】A【解析】汉高祖刘邦认为,秦速亡是因为废除了分封制,所以,汉初刘邦实行了“郡国并行”的政治制度,故A项正确。2史记平准书记载:“(汉武帝初年)太仓之粟陈陈相因,充溢露积于外,腐败不可食。众庶街巷有马,阡陌之间成群。”出现这种局面的原因是由于()A推行郡国并行B实施汉承秦制C实行休养生息D颁布推恩令【答案】C【解析】汉初实行休养生息政策,经济发展,材料的信息

5、体现了这一点,故C项正确。3汉书记载,汉武帝时,某一官员“周行郡国,省察治状,黜陟能否,断治冤狱”这一官员的身份应是()A监御史B郡守C州牧D刺史【答案】D【解析】依据“汉武帝”可知是西汉时期的政策;由“周行郡国”“省察治状”可知是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汉武帝时期,将全国划分为13个州部,分设刺史,以监察地方政治,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故D项正确。4汉武帝颁布“推恩令”,规定诸侯王死后,除了嫡长子继承王位外,其他子弟也可以受封土地为列侯。此项措施的实施使得()A汉初以来的分封制被废除B宗法制得以重新确立C王国问题得到了妥善处理D土地兼并更加严重【答案】C【解析】汉武帝为了巩固中央集权,下令允许

6、诸侯王将自己的封地分给子弟,诸侯国越分越小,汉武帝再趁机削弱其势力。实行“推恩令”后,王国辖地仅有数县,诸侯王势力威胁中央的问题不复存在,妥善解决了王国问题,故选C项。5秦代严格以律例断案,汉代以春秋为断案的主要依据,俗称“春秋决狱”。促成这一变化的是()A宗法血缘制度逐渐瓦解B仁政理念深入人心C汉民族文化共同体形成D儒学成为正统思想【答案】D【解析】宗法血缘制度的逐渐瓦解是在春秋战国时期,与此题时间不符,故A项错误;仁政理念深入人心是儒学成为正统思想的反映,故B项错误;材料与汉民族文化共同体形成与否无关,故C项错误;由于儒学成为正统思想所以断案的依据由律例变为儒家经典,故D项正确。6东汉的建

7、立者励精图治,使国家出现“光武中兴”的盛世局面。但好景不长,东汉中后期却走向衰落。其主要原因是()A皇帝幼龄即位B宦官外戚专权C黄巾军大起义D地方军阀割据【答案】B【解析】东汉中期后皇帝年幼即位不能亲政,出现外戚和宦官交替专权的局面,致使东汉后期政治腐败。7以人物为纲,按时间顺序,连贯地记述各个时代史实。这一史书体例,为西汉司马迁所创并成功应用于()A史记B汉书C黄帝内经D九章算术【答案】A【解析】史记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它是我国史学上一个划时代的标志,故选A项。二、非选择题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汉高祖矫秦县之失策,封建王侯,并跨州连邑,有逾古典。”这些受封的诸侯王和列侯

8、都是“有土之爵”,在其封地上享有两大特权:一是“自置吏”,二是“得赋敛”。摘编自周振鹤中国地方行政制度史材料二汉武帝规定诸侯王除由嫡长子继承王位外,“以私恩自裂地,分其子弟”为列侯,而由皇帝制定这些侯国的名号,分别隶属于汉郡。淮南王刘安谋反,“国除为九江郡”;衡山王刘赐谋反,“国除为郡”。又颁布律令,规定王国官员地位低于一般官员,限制人们与诸侯王交游。从此,王国与汉郡无异。摘编自邱树森、陈振江主编新编中国通史(1)依据材料一,说明汉初“矫秦县之失策”的措施及具体内容,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一措施导致的后果。(2)依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列举汉武帝解决王国问题的措施,并分析其意义。【答案】(1)措

9、施:分封诸侯王国。具体内容:受封王侯在封地上可以自行任命官员、收取赋税。后果:王侯权力过大,危害中央集权。(2)措施:颁布推恩令分割王国封地;剥夺犯法诸侯王封地,改为郡县;颁布律令加强对诸侯王的防范。意义:消除了地方割据势力,中央集权得到加强,巩固了国家统一。【解析】(1)汉初“矫秦县之失策”的措施:由材料“封建王侯”可知是分封诸侯国,实行郡国并存制。具体内容:由材料“在其封地上享有两大特权:一是自置吏,二是得赋敛”可知受封王侯在封地上可以自行任命官员、收取赋税。后果:由材料“在其封地上享有两大特权:一是自置吏,二是得赋敛”可知其后果是王侯拥有任命官员和收取赋税的权力,权力过大,危害中央集权。

10、(2)汉武帝解决王国问题的措施:由材料“汉武帝规定诸侯王除由嫡长子继承王位外,以私恩自裂地,分其子弟为列侯,而由皇帝制定这些侯国的名号,分别隶属于汉郡”可知汉武帝颁布推恩令;由材料“淮南王刘安谋反,国除为九江郡,衡山王刘赐谋反,国除为郡”可知汉武帝还剥夺犯法诸侯王封地,改为郡县;由材料“又颁布律令,规定王国官员地位低于一般官员,限制人们与诸侯王交游”可知汉武帝还颁布律令加强对诸侯王的防范。意义: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些措施消除了地方割据势力,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国家统一。B组等级测评一、选择题1西汉初年,刘邦封置诸侯王国,封子弟为王,功臣为侯,并规定“非刘氏不王,非有功不侯”。这表明刘邦推行分

11、封制意在()A加强对地方的控制B继承西周的政治体制C确保皇位传承稳固D否定秦朝的政治体制【答案】C【解析】据题干可知,刘邦主张给同姓封王、非功臣不封侯,说明其推行分封制的目的是稳固皇位传承,故选C项。2汉武帝即位后,改变了以前专用功臣列侯及其子弟为相的传统,开始擢用没有政治背景的一般士人为相,拜相后始封侯。汉武帝此举()A加强了丞相对皇帝的依赖性B强化了相权对中央集权的控制C削弱了刘氏同姓诸侯王势力D化解了相权与君主集权的冲突【答案】A【解析】汉武帝改变以前专用功臣列侯及其子弟为相的传统,开始擢用没有政治背景的一般士人为相,加强了丞相对皇帝的依赖性,故A项正确;B、C两项与材料无关;汉武帝改变

12、丞相任用的方式,一定程度上能缓解皇权与相权的矛盾,但不可能化解相权与君主集权的冲突,故D项错误。3清朝学者赵翼说:“西汉开国,功臣多出于亡命无赖;至东汉中兴,则诸将皆有儒者气象。”出现“儒者气象”是因为()A孔子有教无类B孔子创立儒家学派C儒学成为主流意识形态D“五经”的流传【答案】C【解析】依据“西汉开国”“东汉中兴”等信息可知,经过西汉时期汉武帝尊崇儒术,儒家思想逐渐成为我国封建社会的主流意识形态,故选C项。4中国古代崇尚“德治”,孝道是政府与民间最推崇的。有史料记载,郭巨“家贫,有子三岁,母减食于之。巨谓妻曰:贫乏不能供母,子又分母之食;盍埋此子”。郭巨因此而被荐举为孝廉。这一史料反映的

13、是()A分封制B算缗令C察举制D告缗令【答案】C【解析】根据关键信息“孝道是政府与民间最推崇的”“因此而被荐举为孝廉”等,结合所学知识,本题实际上考查古代中国选官制度的相关内容察举制,C项正确;A、B、D三项均与题干描述的内容无关,排除。5秦汉文化气势恢弘,居世界先进行列,之所以能取得巨大成果,最主要的原因是()A国力强盛,经济发达B吸取了各族的优秀文化C国家政府高度重视D先秦文化基础雄厚【答案】A【解析】秦汉统治者都进行思想控制,虽然可以形成统一的文化,但对文化的发展有阻碍作用,所以明显看出C项错误。然而,思想文化的发展进程是无法阻挡的,因为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要随之进步,科学技术和思想也必

14、然要发展。其余选项不同程度地符合题意,但是B、D两项都只是从一个侧面反映问题,并不能完全起决定作用。故选A项。二、非选择题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战国后期,诸子已开始尝试以自己的学说统一思想吕氏春秋不二篇宣称:“听众人议以治国,国危无日矣。”“故一则治,异则乱。一则安,异则危。”思想大一统被提到了十分醒目的位置。张岱年、方克立中国文化概论材料二(李斯上奏)“臣请史官非秦纪皆烧之;非博士官所职,天下敢有藏诗书、百家语者,皆诣守、尉杂烧之;有敢偶语诗书者弃市;以古非今者族;吏见知不举者与同罪;令下三十日不烧,黥为城旦。所不去者,医药、卜筮、种树之书。若欲有学法令,以吏为师。”秦始皇采纳了李斯的建议,“下焚书之命,行偶语之刑”。张岱年、方克立中国文化概论材料三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无)以持一统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汉书董仲舒传(1)三则材料反映了中国古代思想界怎样的发展趋势?原因何在?(2)根据材料,为了达到上述目的,自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