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艺术的根脉_第1页
传统艺术的根脉_第2页
传统艺术的根脉_第3页
传统艺术的根脉_第4页
传统艺术的根脉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传统艺术的根脉 玉器、陶瓷和青铜艺术 玉石之分古代玉器艺术玉石之分旧石器时代的先民在制作石器的过程中,发现有些石材质地坚韧,具有美丽的色彩与光泽,让人看了感到愉悦,便将其珍重地区别开来,用以制作装饰品或祭祀神灵的礼器,他们将这类石材称作“玉”。制作工艺磨制。人们在加工玉的过程中,逐步积累起对于形体的方与圆、比例、对称、线的转折变化等方面形式美法则的认识。同时也积累了对玉石材料的截断、琢磨、钻孔等加工技术的经验。中国古代玉器的代表:红山文化(北方地区)、大汶口文化、龙山文化(山东半岛)良渚文化(东南沿海地区)。 红山文化 玉龙躯体弯转作c字形,尾部微微内勾,形成富于力度的弯弧,龙首吻部前伸与向后

2、扬起的长鬣(lie)前后平衡,整体造型洗练完整。猪龙玉雕头部形象很像猪头,所以被命名为猪龙,以精炼有力的线条勾刻出的头部生动有趣良渚文化玉琮、壁玉壁用以礼天,圆形,有孔,玉璧光洁无饰,突出了材质自身之美。玉琮用以祀地,琮的制造非常精细严谨,外方内圆的造型和层次的变化经过了精密的计算,不少器物上还琢出由浮雕与线刻组成的细如毫发的神人兽面纹。研究者推测它是良渚人崇敬的神徽。玉钺代表着最高杀伐之权的武器,其墓主人可能是军事领袖。商 代 玉 雕玉凤头顶花冠,长尾飘扬,轮廓十分优美。俏色鱼鳖巧用材料设计的“俏色工艺”,用墨玉雕刻,黑睛黑甲,而头颈、腹部都是灰白色的。俏色:也称巧色,利用玉石不同部位的色彩

3、、纹理,设计成天然混成特色的造型。 比 德 于 玉 东周到两汉时期,对于玉的审美,比附于社会道德规范,提出“君子比德于玉”的说法。首先是“温润而泽,仁也”,玉的材质温和柔润有光泽,与儒家学说的核心的仁可以相比。对于贵族人物的最高赞誉就是“言念君子,温其如玉”。再就是对与玉的材质之内在结构的欣赏,以玉体密致坚刚比附于知(智);以“瑕不掩瑜,瑜不掩瑕”,具有很好的透明度,依附于忠,以玉材的重量感比附于礼。还有对于玉之声音的美(叩之,其声清越而长,其终诎然)比附于乐。佩玉不仅讲究造型、组合的关系,而且讲究参加礼仪活动时由玉饰相撞击发出铿锵之声,体现礼乐的观念。当时的习俗是“君子无故,玉不去身” 玉的

4、两种审美追求一种是追求玲珑剔透的华丽之美。玉龙佩是一条长带状的玉饰用五块玉料雕琢为16节,应用了平雕、透雕、线刻等多种技艺,而且各节之间都有活环,可以灵活的折叠。另一种是突出玉的天然材质,追求至大至高的朴素之美。礼记上说“致敬无文”“大圭不琢”,就是说最高的礼节是不讲究外表的,天子朝拜日月所执大圭是不加琢饰的。“大圭不琢”的观念在工艺美术创造中很重要。对于玉材天然美质的鉴赏,也被用于对人的品评,“璞玉浑金”指的是未雕琢的玉,形容具有纯真质朴素质的人,外表朴素无华而具有内在的美。 玉的审美对中国文化、社会习俗有很深远的影响。泥土的生命 古代陶器与瓷器 彩 陶彩陶 原始社会的先民在日用陶水器、食具

5、上施加彩绘,创造了一个绚丽的彩陶世界。彩陶兴盛时期仰韶文化、马家窑仰韶文化半山坡类型: 动物纹,以鱼、蛙、鹿及鸟为装饰对象,尤以人面鱼纹、鱼纹、鱼鸟结合纹,生动精彩,变化多端,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 几何纹,多从抽象化的动物纹、植物纹、编织纹演变而来,有宽带纹、三角纹、曲折纹、斜线纹等。 编织纹,有线纹、篮纹、绳纹等。另外,在彩陶钵口沿的黑色宽带纹上,饰有各种符号,可能代表着各种特殊的意义或某种特定的记号。 人面鱼纹盆将鱼纹和人面鱼纹两两相对地绘于盆底,陶盆口岩上的三角形和直线起着图案设计上的定位作用。仰韶文化庙底沟类型: 植物纹,多呈旋花纹、叶状纹; 动物纹,较少见,有蛙、鸟等形象; 编织纹,

6、有线纹、篮纹、绳纹; 几何纹,主要由圆点、钩叶、弧线三角和曲线等组成的带状花纹。 此彩陶瓮是当时部落联盟首领的葬具,该部落联盟的图腾就是鹳鸟,而鹳鸟口中的大鱼应是敌对部落联盟的图腾,作画者将鹳鸟画得形体硕壮,眼睛大而有神,将鱼画得身体僵直,毫无生气,用鹳口衔鱼的题材正是为了表现本族的胜利和敌人的失败。带符号标志的石斧是首领生前所用之物,是身份地位和权威的象征,将石斧画在瓮上,是部落成员对去世首领的怀念。 guan外壁的花纹是花朵的抽象表现,其图案的构成具有相反相成的互补作用 用极简括的手法表现了飞鸟展翅欲飞的情态。反映了古人对于描绘对象敏锐的观察和表现能力。 马 家 窑 彩 陶 马家窑文化以彩

7、陶器为代表,它的器型丰富多姿,图案极富于变化和绚丽多彩,是世界彩陶发展史上无与伦比的奇观,它源远流长地孕育了中国文化艺术的起源与发展,是中华远古先民创造的最灿烂的文化、是彩陶艺术发展的顶峰,是史前的“中国画”,是解读史前新石器时代晚期社会经济、文化、思想的无字天书。 内壁口沿部绘三组舞蹈纹,五人为一组,联手起舞,充满欢乐的气氛。此翁在器身的口、肩、腹部,以弦纹为间隔,组成三条装饰带,在组要部位绘漩涡纹,上下分绘水波纹、弦纹。主次分明,构图严谨,为彩陶艺术的杰作。(马家窑文化)彩陶罐俯视图当俯视时,彩陶口部像美丽的花朵绽放着。素陶 黑陶、白陶 黑陶:在器物烧成的最后一个阶段,从窑顶徐徐加水,使木

8、炭熄灭,产生浓烟,有意让烟炤熏黑,而形成的黑色陶器。它是继彩陶之后,中国新石器时代制陶业出现的又一个高峰。 白陶:用高岭土烧制,质地洁白细腻。它起源于新石器时代,至商代因制作技术的提高,使原料的淘洗更加精细,烧制火候的掌握也恰到好处,因而使所烧器物愈加素净可爱。 千峰翠色古代青瓷器瓷器:以瓷土为原料,经配料、成型、施釉后,在1 200 以上高温焙烧制成的器物,瓷胎烧结后,质地致密,不吸水,叩之发音清脆。 青瓷:青瓷为中国传统颜色釉瓷器品种之一。因釉呈青色而得名。 青 瓷 代 表 作此磁盘口沿细薄呈五曲花瓣形,质地细腻,通体施匀净莹润的青绿色釉,是专为皇室烧制的越窑青瓷器,称“密色器”,盛行于五

9、代时期。这一作品胎体厚重,釉色青绿,釉内开片,主要为贴塑装饰,吸收了波斯萨珊王朝金属壶的造型手法,结合传统龙凤形象,成为当时流行的器物形象,也是古代中国与中亚西亚文化交流的物证。景 德 镇 窑景德镇窑:中国古代瓷窑。窑址在江西景德镇,因其地古代属饶州,故明以前,多称景德镇窑为饶州窑。为元、明、清以来的中国瓷器生产中心。由于拥有得天独厚的原料和精湛高超的技术,元明清的景德镇陶瓷不仅在国内声誉最高,并且畅销海外,对世界陶瓷的发展影响极大。 郎窑红釉观音尊“郎窑红”是江西巡抚郎延极在景德镇监造瓷器时创烧成功的仿明宣德宝石红釉作品,釉质凝厚,玻璃感强色泽红艳。青 花 中国传统彩绘瓷器品种。做法是,以氧

10、化钴在坯胎上绘画图案,施透明釉后,在约1300的温度中以还原焰烧成。效果多为白地蓝花,偶见蓝地白花。 中国青花不仅畅销国内,且大批销行海外,并对异域陶瓷影响深远,14世纪以后,在世界陶瓷生产中,白地蓝花的器物历来是产量最高的一种。 宣德时期,有“诸料悉备,青花为贵”之说。此瓶的装饰过程是先在瓷坯上以尖状工具勾画龙纹轮廓及龙之双目、冠发、厚唇、牙齿、爪趾、鳞等细部,然后在龙身周围用青花料满绘波涛汹涌的海水并施透明釉,入窑高温烧成。 釉 里 红 中国传统彩绘瓷品种。做法为,以氧化铜为呈色剂,在坯上绘以纹饰,再罩以透明釉,以高温烧成,图案呈白地红花或红地白花效果。 此杯在洁白的釉上饰以粉 彩中国清以

11、来的彩绘瓷品种。创始于康熙朝,雍正乾隆时极盛,精美的清代作品多出自景德镇御器厂,属釉上彩。图案绘制采用渲染法,注重表现题材的阴阳向背,绘制前,在装饰部位以“玻璃白”(即在含铅的玻璃质中加入砷)打底,以使彩色图案呈色柔和。 粉彩色调淡雅柔丽。被称为“软彩”瓶上画九桃,遇有福寿之意。“夏铸九鼎” 商周青铜器艺术九鼎: 夏朝初年,夏王大禹划分天下为九州,令九州州牧贡献青铜,铸造九鼎,将全国九州的名山大川、奇异之物镌刻于九鼎之身,以一鼎象征一州,并将九鼎集中于夏王朝都城。这样,九州就成为中国的代名词。九鼎成了王权至高无上、国家统一昌盛的象征。九 鼎 图 片鼎的作用关于“鼎”的来历及作用:鼎本来是古代的

12、烹饪之器,相当于现在的锅,用以炖煮和盛放鱼肉。最早的鼎是黏土烧制的陶鼎,到了夏代用青铜铸造铜鼎。鼎被视为传国重器、国家和权力的象征,“鼎”字也被赋予“显赫”、“ 尊贵”、“盛大”等引申意义,如:一言九鼎、大名鼎鼎、鼎盛时期、鼎力相助,等等。鼎又是旌功记绩的礼器。 司母戊鼎后母戊鼎,是商王祖庚或祖甲为祭祀母亲戊而作的祭器,是中国商周时期青铜器的代表作,原称“司母戊鼎”或“司母戊大方鼎”。现收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司母戊鼎的铭文司母戊鼎初始被定名时,专家释读其上铭文为司母戊,然而随着更多同时期青铜器被发现,目前专家多认为应当释读为后母戊。但由于中小学历史课本的广泛宣传(目前人教版教科书仍是称之为“司

13、母戊鼎”),目前司母戊鼎、司母戊大方鼎等名称更为有名。西周大盂鼎大盂鼎(Great Yu Tripod),又称廿三祀盂鼎,清道光年间出土于陕西省宝鸡市眉县,在1951年潘达于先生捐赠给中国国家博物馆。其真实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状况,具有极高的史料价值。现收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簋(gui)与鼎配合使用的簋是盛食器,有些像现代的碗,在周代很受重视,不仅数量多,而且造型变化也很丰富。有的簋上的铭文涉及当时的一些重大的历史事件,例如利簋。利 簋西周早期青铜器。利簋通高28厘米,口径22厘米,重7.95千克。侈口,鼓腹,双兽耳垂珥,方座圈足,器形与天亡簋相似,为典型的西周早期风格。簋腹和方座饰有饕餮纹、夔

14、纹,圈足饰有夔纹、云雷纹。腹内底部有铭文具有非常重要的史料价值。1976年出土于陕西临潼县零口镇,现收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 觚觚(读作“孤”)是中国古代一种用于饮酒的容器,也用作礼器。圈足,敞口,长身, 口部和底部都呈现为喇叭状。觚盛行于商代和西周。这一作品造型结构上下呼应,周身以连续而又变化的轮廓线构成俏丽的影像,上部为蕉叶纹为饰,强化了口部向外开张的效果。爵爵,饮酒器和礼器。流行于夏商周时期,作用相当于酒杯。圆腹,也有个别方腹,一侧的口部前端有流(即倒酒的流槽),后部有尖状尾,流与口中间有立柱,腹部一旁有把手,下有三个锥状长足。甗甗(yan)是先秦时期的蒸食用具,可分为两部分,下半部是鬲,用于煮水,上半部是甑(zeng),两者之间有镂空的箅,用来放置食物,可通蒸汽。四羊方尊四羊方尊:商代大型酒器,整体是一个长方的造型。尊的肩部以四个圆雕的羊的上半身作为装饰,突出于器表羊的形象写实,羊角弯转富于变化,使尊的庄严造型变得生动活泼起来。尊的外轮廓优美而有力度。现收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龙虎尊龙虎尊为圆尊,造型优美,造型繁简得宜。尊的肩部有三条浮雕的游龙,龙口下个对着一条美丽的扉棱。从龙虎尊的可以见出商代艺术工匠已注意到器物多角度的观赏效果,并作出成功的设计。逨盘 制作精美,两侧有兽首衔环,其下四个兽足。铭文记载贵族单氏八代人辅佐西周十二位王,参与征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