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中外的交往与冲突示范教案_第1页
2022年中外的交往与冲突示范教案_第2页
2022年中外的交往与冲突示范教案_第3页
2022年中外的交往与冲突示范教案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名师精编 优秀教案中外的交往与冲突教案教学目标 一、学问与才能 1. 把握郑和下西洋;2. 把握戚继光抗倭;3. 把握葡萄牙攫取澳门的居住权;4. 把握明朝对外关系的概况;二、 过程与方法 1. 通过本课学习,培育同学的识图才能、观看和分析图片及史料的才能;力;2. 通过分析戚继光抗倭取得成功的缘由,培育同学综合分析历史问题的能3. 通过对戚继光抗倭背景、 功绩和取胜缘由的学习和分析, 引导同学综合评 价戚继光为民族英雄,以提高同学评判历史人物的才能;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通过郑和远航的盛况所表达的我国古代造船业、位,以及郑和远航增进我国同亚非各国的友情这些史实,和骄傲感;航海技术在世界

2、的先进地 增加同学的民族自信心2. 通过对郑和下西洋、 戚继光抗倭等大事的学习, 除可向同学进行传统的爱 国主义训练外, 仍可引导同学发觉郑和与戚继光这两位历史人物的人格魅力,帮 助同学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健全的人格;教学重点 1. 郑和下西洋 2. 戚继光抗倭 教学难点 郑和下西洋路线和所经过的地方(古今地名对比)教学方法 图示法、纵向联系法、故事穿插法、情形教学法 教具预备郑和下西洋路线图七子之歌 - 澳门教学过程 导入:七子之歌歌词中的“ 妈港” 是什么地方?这首七子之歌是谁的作品?澳 门和妈港是什么关系?澳门是什么时候被葡萄牙占据的?又是什么时候回来祖 国的?澳门被占前后, 中国仍有哪些

3、对外交往的大事?今日我们就来学习这一方 面的内容;板书第 16 课中外的交往与冲突总结出郑和下西洋一、郑和下西洋 老师引导 请同学们看课本上有关郑和下西洋的内容,的目的、时间、概况、意义等内容;同学总结目的是加强同海外各国的联系,时间是 14051433 年,先后 7 次下西洋,最大的海船长 44 丈,宽 18 丈,每次航行大小船只有 200 多艘,每 次出海 2.7 2.8 万人,到达亚非 30 多个国家和地区;相互沟通一老师引导 请同学们依据课本上的内容和过去学习过的学问,名师精编 优秀教案下,探讨郑和下西洋具备了哪些条件?老师补充郑和诞生在回族家庭, 又皈依佛教, 熟识佛教与伊斯兰教教义

4、,西洋各国大都信仰佛教或伊斯兰教,这些也是远航成功的重要条件;当然,船队中其他成员也是功不行没的,比如说,各船的船长、舵手及全体船员的群策群力、通力合作等等;更重要的一点是 明朝国力的强大 是这个航海壮举得以实现的物质 前提,这是最根本的缘由; 由于郑和的船队要远航, 第一需要的是大量资金和优质的远洋船只,假如没有当时农业和手工业(造船业)的高度进展是办不到的;老师讲解郑和,本姓马,小字三保,云南昆阳(今昆明市晋宁县)人;明军平定了云南;正在这一年,郑和的父亲病故,这时他才十二岁;郑和被送 到北平,成为北平燕王朱棣家的一名奴隶,做了宦官;由于学习刻苦、 聪慧伶俐、 才智过人、 勤劳谨慎, 取得

5、了燕王的信任; 此时,明朝皇室内发生了一场争夺皇位的斗争;在“ 靖难之役” 期间,郑和跟燕王朱棣 南征北战,建立了不少战功;因此,朱棣登上皇位(明成祖)以后对郑和愈加信 任;永乐二年( 1404 年)初,朱棣亲笔写了一个“ 郑” 字,赐他为姓,并提升为内宫兼太监;由于郑和小字“ 三保”太监” ;,所以人们也叫他“ 三保太监” 或“ 三宝由于受到家庭的影响, 郑和期望长大了也能出海远航; 当时印度洋沿岸各国 都信伊斯兰教, 南亚很多国家就信仰佛教; 由于郑和信奉两个宗教, 懂一些航海学问而且又担任治理宫廷事务的大太监,队去完成这一光荣又艰难的任务;因此,明成祖选拔他担任正使, 带领船看郑和航海图

6、:(老师要求同学依据郑和下西洋路线图能描述出郑和下西洋经过的地方)老师引导有人说,郑和下西洋的目的是耀兵异域,宣扬国威,查找在靖 难之役中失踪的建文帝的下落; 我们先不说这种说法有没有道理,我期望通过看 下面的这一段描述,来懂得郑和下西洋的目的和意义;(1)我们先说意大利人哥伦布; 哥伦布于 1492 年带领西班牙船队横渡大西洋,发觉了新大陆美洲;其二是葡萄牙人达 伽马于1497 年乘船绕过非洲南端的好望角,其次年抵达印度的西海岸;最终是葡萄牙人麦哲伦于 1519 年带领西 班牙船队经南美洲南端的海峡进入太平洋,在第三年到达菲律宾, 为了纪念他的 功绩,把美洲南端的海峡命名为麦哲伦海峡;他们的

7、业绩的确值得人们称颂; 郑和下西洋, 比哥伦布早了 87 年,比达 伽 马早了 92 年,比麦哲伦到达菲律宾早了 116 年;而船队的规模、 船只的大小等,这三位欧洲航海家,更无法同郑和相比:他们几次航行,船只只有三四艘,最大 的载重量只有一百二十吨; 人数仅为一二百人; 而郑和的船队超过两百艘, 其宝 船的载重量达到一千多吨, 船队总人数达二万多人; 因此郑和下西洋的远航壮举,更是彪炳史册,郑和不愧是一位宏大的航海家;(2)1502 年,葡萄牙人瓦斯科 达 伽马带领的二十只船只,配备着大炮和步卒队,其次次前往印度,沿途烧杀抢劫,真是无恶不作,为所欲为;他们在 印度洋上,遇到一艘从麦加回非洲的

8、没有武装的船,船上载有七百多个摩尔人;达 伽马下令把船上的货物统统抢光,并把摩尔人全部禁闭在船舱里,然后把船烧掉;不仅如此,这支船队在到达印度的科泽科德(即古里)时,对当地居民大 量屠杀,掠夺了很多金银财宝, 并用大炮将这座繁华的城市摧残;这一切野蛮残暴的行为, 与近一百年前的郑和的船队的那种彬彬有礼、和平贸易、 公平交换相比,多么不相称,真是天壤之别;达 伽马的船队是一支海盗船队,而郑和的船名师精编 优秀教案队却是一支和平贸易的船队;请同学们依据材料和课本中邮票的图案总结出郑和下西洋的目的和意义;条件 明朝前期,我国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目的 加强同海外各国的联系;经过(时间、次数、规模、到

9、达地点)意义 世界壮举、和平交往、加强联系老师过渡 同学们, 刚才我们学到的是明朝在对外交往中 友好的一面, 在明朝的对外交往中,也有冲突的一面,下面我们就来明白一下这方面的内容;板书二、戚继光抗倭 老师引导请同学们看课本上相关内容,找出戚继光抗倭的背景、过程、结果、意义;元末明初,日本的武士、商人和海盗,常常扰乱我国沿海地区,沿海居民称 他们为倭寇;明朝中期,海防放松,东南沿海的奸商勾结倭寇上岸,共同抢劫分赃;他们处处烧杀抢掠, 使百姓的生命财产惨遭损害;明政府派戚继光到浙东沿海抗倭;戚继光组建了一支纪律严明、人称“ 戚家军” 的抗倭队伍,在人民群众 的大力支援下,九战九捷,快速荡平了浙江的

10、倭寇;接着,又率部进入福建、广 东,与当地明军并肩作战,剿灭了那里的倭寇;东南沿海的倭患都被平静了;人 民的生命财产得到了保证;民族英雄戚继光的抗倭事迹,被永久载入史册;老师引导 请同学们依据课本的表达, 争论一下, 戚继光抗倭取得成功的 缘由;同学回答(老师在同学回答完以后,把本目的内容用板书简略地表示出来)背景 倭寇损害了沿海人民的生命财产,破坏了我国的主权;过程 九战九捷,扫平浙江;进入闽粤,肃清倭寇;成功缘由 战争的正义性、纪律严明、作战英勇、爱国军民的协作;评判 戚继光是一位杰出的 民族英雄;老师引导 大家可以回忆一下, 在中国古代史上仍有哪支军队以纪律严明 而著称?同学回答岳飞指挥

11、的岳家军;老师引导请同学们对比一下“ 岳家军” 和“ 戚家军” 在抗击对象上有什 么不同 . 同学回答岳家军抗击的是金军, 是中华民族内部的兄弟民族之间的战争,是国内冲突;戚继光抗击的是倭寇,是抵抗外来入侵;老师强调 这里需要明确的是, 抗倭斗争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抵抗外来民 族入侵并取得成功的斗争,戚继光是中华民族历史上杰出的民族英雄;老师引导请同学们看课本上“ 动脑筋” 的内容:戚继光继承父职后,曾 写下这样的诗句:“ 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 ” 联系课文中他的诗句,你认为他 有什么高尚的品质值得人们学习 . 同学回答“ 遥知夷岛浮天际, 未敢忘危负年华;” 表达了戚继光决心将自己的一生和

12、抗倭事业结合起来,为民族、 为国家做出奉献的决心; 戚继光能在国名师精编 优秀教案家危难之时立下远大志向, 挺身而出,时刻以国家和民族安危为己任 的高尚品质,值得我们学习;另外, “ 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 就更明确地说明戚继光为驱逐倭患、保卫海防、挽救百姓于水火,而并非追求个人功名 的崇高品质;老师过渡 同学们, 在明朝的对外关系中, 仍有一件大事便是葡萄牙攫取 在澳门的居住权;同学们,澳门是怎样被葡萄牙占据的?占据了多长时间?在这期间,中国历 届政府都作出了哪些反应?下面我们就来学习这方面的内容;请大家先看书, 看 在上面能得到哪些信息?板书三、葡萄牙攫取在澳门的居住权同学看书 老师讲解

13、嘉靖三十二年 1553 年 ,葡萄牙人用欺诈手段,买通明朝广 东官员,得以进入澳门; 这件事并没有得到明朝中心政府的批准,葡萄牙人只是用每年向汪柏私下送交贿赂银500 两的代价,维护其在澳门贸易十多年; 万历元年1573 年 这 500 两银子改为地租交给中国政府;葡萄牙人以此获得在澳门的 租借居住权;但是澳门的领土主权仍旧属于中国;万历二年 1574 年 ,明政府 接受广东籍官员的建议,在澳门实行主权治理;课堂小结同学们,从前面学习过的内容知道,明朝前期,中国是当时世 界上最发达的国家之一, 郑和七下西洋, 同亚非各国的经济和文化沟通频繁,属 于友好交往 ;明中后期,国力日渐衰落,倭寇入侵、倭患猖獗,戚继光领导了反 入侵的抗倭斗争,并取得了成功,然而中国与外来入侵势力的冲突却日益尖锐,于是就有葡萄牙殖民者的入侵, 攫取在我国澳门的居住权, 并在那里开头了殖民 活动;后两者表现为 冲突和战争 ;明代对外交往的特点的演化,特别直观地反映 了当时处于封建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