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轮复习 苏教版 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的过程分析 作业_第1页
一轮复习 苏教版 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的过程分析 作业_第2页
一轮复习 苏教版 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的过程分析 作业_第3页
一轮复习 苏教版 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的过程分析 作业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3页可下载查看

付费下载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2023届 一轮复习 苏教版 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的过程分析 作业一、单项选择题1下图为某二倍体植物精子的形成过程,其中表示细胞分裂,X、Y、Z表示相关细胞。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过程处在前期时细胞内虽有同源染色体但无联会配对现象B细胞Z与过程产生的精子中所含的遗传信息不可能相同C过程处在中期和过程处在后期的细胞染色体数目不同D上图表明此植物形成精子时需减数分裂和有丝分裂共同参与答案D解析过程中因为进行过了减数分裂,细胞内无同源染色体,故A错误;细胞Z与细胞Y是经过有丝分裂得到的,正常情况下遗传信息相同,而精子也是细胞Y经过有丝分裂得到的,应和细胞Z相同,故B错误;过程处在中期的染色体数目是

2、2n,过程处在后期的染色体数目也是2n,两者是相同的,故C错误。2下图为某高等动物的部分细胞分裂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甲产生的子细胞一定是精细胞B乙产生的子细胞一定是次级精母细胞C丙为次级卵母细胞或极体D丙中的M、m为一对同源染色体答案B解析甲细胞均等分裂,产生的子细胞可能是精细胞或极体,A错误;乙细胞均等分裂,该细胞为初级精母细胞,产生的子细胞一定是次级精母细胞,B正确;丙细胞不均等分裂,为次级卵母细胞,C错误;丙中的M、m由一对姐妹染色单体分开形成,不是一对同源染色体,D错误。3如图是某动物精子形成过程中的模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若分裂时3和4不分离,则产生的精细胞中有一

3、半染色体数目正常B在正常情况下,该细胞能产生4种类型的精细胞C该细胞分裂过程中,着丝粒分裂导致同源染色体分离D图中基因N和n的分离只发生在减数分裂后期答案B解析由于3和4是一对同源染色体,所以如果分裂时3和4不分离,产生的两个次级精母细胞都异常,则产生的精细胞中染色体数目也均异常,A错误;着丝粒分裂发生在减数分裂后期,着丝粒分裂导致姐妹染色单体分离,C错误;由于染色体1和2发生部分片段交换,所以基因N和n的分离分别发生在减数分裂后期和减数分裂后期,D错误。4蜜蜂受精卵(2n32)发育成的幼虫若持续食用蜂王浆则发育为蜂王,否则发育为工蜂,未受精的卵细胞发育成雄蜂。如图为雄蜂产生精细胞过程的示意图

4、,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减数分裂前期初级精母细胞中的同源染色体联会形成8个四分体B减数第一次分裂染色体数目未减半的原因可能与细胞未产生正常的纺锤体有关C产生了基因型为Aabb的次级精母细胞的原因是该过程中发生了基因突变D蜂王与工蜂发育过程差异的原因可能是基因在细胞中的表达水平受到了环境影响答案A解析雄蜂的精原细胞中只含有一个染色体组,无同源染色体,因此在减数分裂前期不发生同源染色体的联会,不存在四分体,A 错误。5精子内的顶体由来自高尔基体的溶酶体特化而来,精卵识别后,顶体膜与精子细胞质膜融合,释放溶酶体酶(顶体酶)使卵子外层形成孔洞,以利于精卵融合形成受精卵。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顶体内储存

5、的溶酶体酶是在精子的溶酶体中合成的B精子游向卵子所需的能量来自线粒体和细胞质基质C顶体膜和精子细胞质膜融合体现了生物膜的选择透过性D受精卵中的遗传物质一半来自父方,另一半来自母方答案B解析溶酶体中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是在核糖体上合成的,A错误;顶体膜和精子细胞质膜融合体现了生物膜的流动性,C错误;受精卵中的细胞核遗传物质一半来自父方,另一半来自母方,而细胞质遗传物质几乎都来自母方,D错误。6下列对高等动物减数分裂以及受精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A人类的次级精母细胞中Y染色体的数量只能是0或1条B受精作用的过程体现了细胞质膜一定的流动性和进行细胞间信息交流的功能C受精作用实现了基因重组,从而导

6、致有性生殖后代的多样性D等位基因进入卵细胞的机会并不相等,因为一次减数分裂只形成一个卵细胞答案B解析人类次级精母细胞中Y染色体的数量为0或1或2条,A错误;精卵的随机结合是有性生殖后代具有多样性的原因之一,但基因重组发生在减数分裂过程中,C错误;减数分裂后期等位基因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并随机移向两极,因此等位基因进入卵细胞的机会相等,D错误。7如图所示,图1是某雄性动物体内一个正在分裂的原始生殖细胞,图中字母表示其染色体上的部分基因(e和f基因所在的染色体分别为X、Y染色体)。图2表示该生物体内某细胞在分裂过程中,细胞内每条染色体上DNA含量变化(甲曲线)和细胞中染色体数目的变化(乙曲

7、线)。据图分析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图1表示的细胞正处于图2的de段B形成图2中ef段变化的原因是细胞中染色体的着丝粒发生了分裂C两条姐妹染色单体相同位点上出现不同基因的变化可发生在bd段D图1表示的细胞正在进行有丝分裂,其产生的子细胞是精原细胞答案A解析图1细胞中同源染色体没有分开,应处于有丝分裂中期,而图2的de段表示减数分裂前期和中期,A错误;图2中ef段发生变化的原因是细胞中染色体上的着丝粒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形成染色体,B正确;两条姐妹染色单体相同位点上出现不同基因的变化可能是基因突变(发生在bd段)或同源染色体上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的互换(发生在cd段),C正确;图1细胞

8、中同源染色体没有分开,应处于有丝分裂中期,其产生的子细胞是精原细胞,D正确。二、多项选择题8下表表示高等哺乳动物体内从一个卵原细胞开始发生的连续生理过程中细胞染色体组数的变化及相关特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生理过程甲乙丙丁染色体组数2121122422相关描述性激素作用细胞质膜功能体现遗传信息不变功能趋向专门化A.甲过程中既发生同源染色体联会和分离,又发生着丝粒的分裂B乙过程体现了细胞质膜的信息交流功能C丙过程中核膜、核仁周期性消失和重建D丁过程中遗传物质改变导致细胞分化答案ABC解析甲过程为减数分裂,此过程发生同源染色体联会和分离,也发生着丝粒的分裂,A正确;乙过程染色体组的变化为12,为受

9、精作用,体现了细胞质膜的信息交流功能,B正确;丙过程为有丝分裂,有丝分裂过程中核膜、核仁周期性消失和重建,前期核膜、核仁消失,末期核膜、核仁重建,C正确;丁过程为细胞分化,遗传物质不变,D错误。9我国科学家通过敲除水稻基因组中3个控制减数分裂的基因和1个孤雌生殖相关基因获得了Fix植株,实现了“孤雌生殖”。如图为Fix植株的生殖过程,据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基因缺失不影响雌雄配子的随机结合BFix植株自交后代发生性状分离C基因缺失导致雄配子染色体降解从而实现孤雌生殖D基因缺失不影响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的分离答案AC解析从图中看出,雌雄配子可以结合,所以基因缺失不影响雌雄配子的随机结

10、合,A正确;经过该方法获得的Fix植株与亲代相同,所以不发生性状分离,B错误;从图中看出,雄配子中由于“敲除水稻基因组中3个控制减数分裂的基因和1个孤雌生殖相关基因”而发生了染色体降解,C正确;基因缺失导致母本在发生减数分裂时,同源染色体没有分离,所以基因缺失影响了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的分离,D错误。10研究发现,MPF(一种促成熟因子)在细胞分裂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MPF含量升高,可促进核膜破裂,使染色质浓缩成染色体,当MPF被降解时,染色体则解螺旋。下图表示非洲爪蟾卵母细胞体外成熟的分裂机制,其中DE段为减数第一次分裂和减数第二次分裂之间短暂的间期。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MPF可在

11、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中发挥作用,且都有周期性变化BAB段为细胞分裂间期,甲、丁蛋白可促进染色体的着丝粒断裂CCD段可发生同源染色体的分离和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D用丙蛋白的抑制剂处理非洲爪蟾卵母细胞可使其无限增殖答案ABD解析由题意可知,MPF含量升高,可促进核膜破裂,使染色质浓缩成染色体,导致细胞进入分裂的前期,当MPF被降解时,染色体则解螺旋,细胞又进入分裂的末期,故AB段为减数分裂前间期,CD段为减数第一次分裂,DE段为减数第一次分裂和减数第二次分裂之间短暂的间期,EF段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时期,GH段为有丝分裂。MPF可在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中发挥作用,但只有连续分裂的细胞才具有细胞周期,M

12、PF也才能周期性发挥作用,而减数分裂是不具有细胞周期的,A错误;AB段为细胞分裂间期,甲、丁蛋白可促进细胞进入分裂前期,染色体的着丝粒不会断裂,B错误;CD段为减数第一次分裂,可发生同源染色体的分离和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C正确;用丙蛋白的抑制剂处理非洲爪蟾卵母细胞可使其停留在减数第二次分裂时期,并非无限增殖,D错误。11某种水绵(n12)可进行接合生殖,两条水绵相对的两个细胞连通,原生质体融合形成合子,合子的细胞核减数分裂产生4个核,其中3个核退化,仅1个发育,最后形成一条新的水绵。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接合生殖过程中可发生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B减数分裂后期合子中染色体为48条C接合生

13、殖属于无性生殖,有利于保持性状的稳定D合子形成四个核的过程需要进行DNA复制答案BC解析接合生殖过程中有减数分裂产生四个核的过程,会发生DNA的复制,可能有基因突变,减数分裂过程会发生基因重组,A、D正确;水绵的染色体为12条,两个水绵细胞融合后含有染色体24条,减数分裂后期含有姐妹染色单体,染色体数目不变为24条,B错误;水绵的接合生殖属于有性生殖,该过程有减数分裂过程,C错误。三、非选择题12减数分裂在生物的有性生殖中是一个重要的生物学过程,科学家在揭开该过程奥秘的探究中做了大量开创性的工作。请根据下列资料回答有关问题:(1)比利时的细胞学家Edouard van Beneden做了一项重

14、要的观察。他发现马蛔虫的受精卵中,染色体的数目为4,卵子与精子中的染色体数都为2,出现该结果的原因是_。(2)为了确定减数分裂各阶段的顺序,1900年,Von Winiwarter取出生一天、一天半、两天一直到28天的雌性小兔,解剖出卵巢,观察比较卵母细胞中染色体的动态变化。如果刚出生的小兔卵巢中的细胞分裂相为A,出生两天的分裂相为A、B,而出生四天的分裂相是A、B、C,则这几种分裂相出现的先后顺序是_。有人用雄性小兔重复上述实验,却不能观察到不同时期的细胞分裂相,原因是_。(3)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是两两配对的。科学家Montgomery发现有一个物种(2n14),染色体间的大小差异很大。

15、他推知,染色体的配对不可能发生在父本间或母本间。他的推理依据是:染色体对间的大小不合适;_。(4)通常情况下,同源染色体是一对大小相等、形状一致的染色体,在显微镜下难以区分。已知笨蝗有一对同源染色体(常染色体)大小不等,雄蝗虫的性染色体只有一条。减数分裂时,这条性染色体只能待在一极。Carother统计了300多个后期的细胞,发现这条性染色体与那对大小相异的同源染色体的组合的比例接近_,这说明同源染色体是随机移向细胞两极的。答案(1)减数分裂过程中细胞中的染色体复制一次,而细胞连续分裂两次(2)A、B、C雄性小兔到初情期才能进行减数分裂(3)配对完成后,有一条染色体不能成对(染色体数目为奇数)

16、(4) 11解析(3)配对应该发生在父本与母本染色体之间,而不是父(母)本染色体自身配对,理由是如果父本(或母本)染色体(各7条)自身配对,那么必然存在不能配对的染色体;只有配对发生在父本与母本染色体之间,才能全部染色体都两两配对。配对的两条染色体就是现在所说的同源染色体。(4)Carother发现笨蝗细胞中有一对常染色体大小不等,而雄蝗虫的性染色体仅一条,减数分裂时这条性染色体只能待在一极。Carother统计了300多个后期的细胞,发现性染色体与那对大小相异的同源染色体的组合,比例接近11,这说明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分离后随机移向某一极,非同源染色体之间自由组合。13(2022苏州高三模拟)研究证实,在受精卵形成后的第一次分裂过程中,来自父母双方的染色体并非携手共进,而是如图所示。请据图分析回答:(1)据图可知,受精作用发生在_过程中。(2)下列对图中受精卵第一次正常分裂时发生的变化正确的描述及排序是_。不同来源的染色体排列在赤道面上不同来源的染色体排列在赤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