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届高考二轮专题复习:古代诗歌鉴赏模拟训练(含答案)_第1页
2022届高考二轮专题复习:古代诗歌鉴赏模拟训练(含答案)_第2页
2022届高考二轮专题复习:古代诗歌鉴赏模拟训练(含答案)_第3页
2022届高考二轮专题复习:古代诗歌鉴赏模拟训练(含答案)_第4页
2022届高考二轮专题复习:古代诗歌鉴赏模拟训练(含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Word文档,下载后可任意编辑 2022届高考二轮专题复习:古代诗歌鉴赏模拟训练(含答案)专题九古代诗歌鉴赏模拟训练训练一写景抒情1.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题目。题许道宁画陈与义满眼长江水,苍然何郡山向来万里意,今在一窗间。众木俱含晚,孤云遂不还。此中有佳句,吟断不相关。许道宁:北宋画家。(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首题画诗写景兼抒情,并未刻意进行雕琢,却能够于简淡中见新奇。B.山水是这幅画的主要元素,特别是江水,占据了画面上大部分的篇幅。C.诗人透过一扇小窗远距离欣赏这幅画作,领略其表现的辽阔万里之势。D.颈联具体写到苍茫暮色中的树木与浮云,也蕴含了欣赏者的主观

2、感受。(2)诗的尾联有什么含意 从中可以看出诗人对这幅画有什么样的评价第二问:这幅画意境深远,韵致悠长,令人玩味不已。(3)(改编题)本诗的颈联历来为人称道。请赏析其精妙之处。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金陵望汉江李白汉江回万里,派作九龙盘。横溃豁中国,崔嵬飞迅湍。六帝沦亡后,三吴不足观。我君混区宇,垂拱众流安。今日任公子,沧浪罢钓竿。派:河的支流。长江在湖北、江西一带,分为很多支流。六帝:代指六朝。三吴:古吴地后分为三,即吴兴、吴郡、会稽。这两句的意思是,当今任公子已无须垂钓了,因为江海中已无巨鱼,比喻已无危害国家的巨寇。任公子是庄子中的传说人物,他用很大的钓钩和极多的食饵钓起一条

3、巨大的鱼。(1)诗的前四句描写了什么样的景象 这样写有什么用意(2)诗中运用任公子的典故,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赠友送别3.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投长沙裴侍郎杜荀鹤此身虽贱道长存,非谒朱门谒孔门。只望至公将卷读,不求朝士致书论。垂纶雨结渔乡思,吹木风传雁夜魂。男子受恩须有地,平生不受等闲恩。至公:科举时代对主考官的敬称。(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诗人表示,虽然自己的社会地位低下,但对儒家思想的信奉坚定不移。B.“朱门”“孔门”分别代指世俗的权势与精神的归依,形成鲜明的对比。C.诗人希望自己能凭借真才实学通过正常渠道进身,而不愿去寻找捷径。D.诗人表达了

4、自己对待恩惠的态度,不随便接受别人的恩惠,受恩必报。(2)诗歌的颈联描写了两个具体场景,与其他各联直抒胸臆的写法不同,这样写在情感表达和结构安排方面有什么作用4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后面的题目。满江红送李正之提刑入蜀辛弃疾蜀道登天,一杯送绣衣行客。还自叹中年多病,不堪离别。东北看惊诸葛表,西南更草相如檄。把功名收拾付君侯,如椽笔。儿女泪,君休滴。荆楚路,吾能说。要新诗准备,庐山山色。赤壁矶头千古浪,铜鞮陌上三更月。正梅花万里雪深时,须相忆。这首词作于宋孝宗淳熙十一年(1184),当时辛弃疾闲居江西上饶。提刑,官名,主管地方司法、监察等事务。绣衣:官服。相如檄:指司马相如所作喻巴蜀檄,主旨是安抚巴

5、蜀百姓。铜鞮陌:代指襄阳。(1)下列对本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词的开头四句,先写对方行程,再写自己的多病与离愁,暗含蹉跎失志的惆怅。B.李正之即将远赴蜀地担任要职,满含深情地称许友人才华出众,巨笔如椽。C.认为荆楚路上的江山美景都是作诗的好素材,如庐山景、赤壁浪、襄阳月。D.词的结尾两句,怀念过去与李正之雪中赏梅的情景,表达对友谊的珍惜与赞美。(2)辛弃疾词善于借用典故和化用前人佳句来抒情达意。下列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东北看惊诸葛表”,借用诸葛亮上表出师的典故,勉励友人报国立功。B.“赤壁矶头千古浪”,借用苏轼游览赤壁的典故,抒发人生短暂的感慨。C.“蜀道登天”,化用李白

6、“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表达对友人的担忧,望其早归。D.“儿女泪,君休滴”,化用王勃“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表现宦游漂泊的凄苦。(3)清人陈廷焯白雨斋词话评论本词的艺术特色说:“龙吟虎啸之中,却有多少和缓。”请谈谈你对上述评论的理解,结合具体词句作简要阐释。5.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题目。送子由使契丹苏轼云海相望寄此身,那因远适更沾巾。不辞驿骑凌风雪,要使天骄识凤麟。沙漠回看清禁月,湖山应梦武林春。单于若问君家世,莫道中朝第一人。清禁:皇宫。苏辙时任翰林学士,常出入宫禁。武林:杭州的别称。苏轼时知杭州。唐代李揆被皇帝誉为“门地、人物、文学皆当世第一”。后来入吐蕃会盟,酋长问他:“闻

7、唐有第一人李揆,公是否 ”李揆怕被扣留,骗他说:“彼李揆,安肯来邪 ”(1)本诗尾联用了唐代李揆的典故,以下对此进行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A.本联用李揆的典故准确贴切,因为苏轼兄弟在当时声名卓著,与李揆非常相似。B.中原地域辽阔,人才济济,豪杰辈出,即使卓越如苏氏兄弟,也不敢自居第一。C.从李揆的故事推断,如果苏辙承认自己的家世第一,很有可能被契丹君主扣留。D.苏轼与苏辙兄弟情深,此时更为远行的弟弟担心,希望他小心谨慎,平安归来。(2)本诗首联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性格 请加以分析。即事感怀6.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野歌李贺鸦翎羽箭山桑弓,仰天射落衔芦鸿。麻衣黑肥冲北风,带酒日晚歌

8、田中。男儿屈穷心不穷,枯荣不等嗔天公。寒风又变为春柳,条条看即烟濛濛。(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弯弓射鸿、麻衣冲风、饮酒高歌都是诗人排解心头苦闷与抑郁的方式。B.诗人虽不得不接受生活贫穷的命运,但意志并未消沉,气概仍然豪迈。C.诗中形容春柳的方式与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相同,较为常见。D.本诗前半描写场景,后半感事抒怀,描写与抒情紧密关联,脉络清晰。(2)诗的最后两句有何含意 请简要分析。7.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题目。题醉中所作草书卷后(节选)陆游胸中磊落藏五兵,欲试无路空峥嵘。酒为旗鼓笔刀槊,势从天落银河倾。端溪石池浓作墨,烛光相射飞纵横。须臾收卷复把酒,如

9、见万里烟尘清。(1)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首诗写诗人观看自己已完成的一幅草书作品,并回顾它的创作过程。B.诗人驰骋疆场杀敌报国的志向无法实现,借书法创作来抒发心中郁闷。C.诗人把书法创作中的自己想象成战场上的战士,气吞山河,势不可挡。D.诗人豪情勃发,他在砚台中磨出的浓黑墨汁,也映射着烛光纵横飞溅。(2)诗中前后两次出现“酒”,各有什么作用 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托物言志8.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精卫词王建精卫谁教尔填海,海边石子青磊磊。但得海水作枯池,海中鱼龙何所为。口穿岂为空衔石,山中草木无全枝。朝在树头暮海里,飞多羽折时堕水。高山未尽海未平,愿我身死子还生

10、。(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对精卫辛劳填海的动机感到困惑,因此用提问的方式来开启全篇。B.诗的第三、四句设想,若有一天海水枯干,海中的鱼龙也会陷入困境。C.第五至第八句着力描写精卫填海的艰辛,不仅奔波劳碌而且遍体鳞伤。D.这首诗的语言质朴无华,平白如话,与白居易的观刈麦一诗相近。(2)一般认为,诗最后两句的内容是以精卫的口吻表达的,你是否同意这种解读 请结合诗句说明你的理由。9.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后面的题目。和张规臣水墨梅五绝陈与义其一巧画无盐丑不除,此花风韵更清姝。从教变白能为黑,桃李依然是仆奴。其四含章檐下春风面,造化功成秋兔毫。意足不求颜色似,前身相马九方皋。五

11、首绝句题咏同一幅墨梅图。无盐:战国时齐国丑女钟离春。从教:任凭。含章:即含章殿,传说南朝时宋武帝寿阳公主卧于含章殿檐下,梅花落在额头形成美妆。九方皋:春秋时相马名手。(1)下列对两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第一首前两句认为,不论怎样描画无盐也无法变丑为美,墨梅图却能尽显梅花之美。B.第二首前两句认为,墨梅图中的梅花犹如佳人容颜般美妙,展现出堪比造化的画技。C.两首诗所题咏的墨梅图,不但描绘了梅花,还描绘了桃花、李花,对比鲜明。D.两首诗所题咏的墨梅图,没有描绘含章殿和九方皋,诗人提及二者是在用典。(2)题画诗往往包含“画外音”。下列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第一首反映了诗人爱好清姝

12、、不喜浓艳的审美追求。B.第一首讽刺了现实生活中颠倒黑白、奴颜婢膝之人。C.第二首联想到古代公主的梅花妆,表现梅花的富贵气质。D.第二首比较画梅和相马的相似点,说明艺术来源于生活。(3)现实中没有黑色梅花,而宋代出现了墨梅画。根据上面两首诗,概括陈与义对墨梅画特点的认识,并比较两首诗题咏的侧重点有何不同。边塞征战10.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的题目。秋夜纪怀宋陆游北斗垂莽苍,明河浮太清。风林一叶下,露草百虫鸣。病入新凉减,诗从半睡成。还思散关路,炬火驿前迎。(选自四库全书本放翁诗选)明河:银河。太清:指天空。散关:大散关。炬火驿前迎:举着火把到驿馆前迎接。(1)第二联写景精细,请简要分析。(2

13、)三、四两联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怀 请简要分析。1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发临洮将赴北庭留别岑参闻说轮台路,连年见雪飞。春风不曾到,汉使亦应稀。白草通疏勒,青山过武威。勤王敢道远,私向梦中归。临洮:在今甘肃临潭西。北庭:唐六都护府之一,治所为庭州(今新疆吉木萨尔北)。轮台:庭州属县,在今新疆乌鲁木齐。(1)与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相比,本诗描写塞外景物的角度有何不同 请简要分析。(2)诗的尾联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对全诗的情感抒发有怎样的作用咏史怀古1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登金陵凤凰台李白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三山半落青天外,

14、一水中分白鹭洲。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一水:亦作“二水”。(1)分别概括这首诗颔联和颈联的内容,并说说其中寄寓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慨。(2)“总为浮云能蔽日”一句用了何种修辞手法 尾联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13.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春日秦国怀古周朴荒郊一望欲消魂,泾水萦纡傍远村。牛马放多春草尽,原田耕破古碑存。云和积雪苍山晚,烟伴残阳绿树昏。数里黄沙行客路,不堪回首思秦原。周朴( 878):字太朴,吴兴(今属浙江)人。消魂:这里形容极其哀愁。泾水:渭水支流,在今陕西省中部,古属秦国。萦纡:旋绕曲折。(1)这首诗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 请简要分析。(2)你认为这首诗在写作

15、上是如何处理情景关系的思乡怀人14.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寄和州刘使君张籍别离已久犹为郡,闲向春风倒酒瓶。送客特过沙口堰,看花多上水心亭。晓来江气连城白,雨后山光满郭青。到此诗情应更远,醉中高咏有谁听刘使君,指唐代诗人刘禹锡,时任和州刺史。诗中沙口堰、水心亭,均在和州。(1)根据前两联,概括刘禹锡“闲”的表现,并分析他如此表现的原因。(2)尾联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15.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题目。劳停驿欧阳修孤舟转山曲,豁尔见平川。树杪帆初落,峰头月正圆。荒烟几家聚,瘦野一刀田。行客愁明发,惊滩鸟道前。此诗为欧阳修被贬峡州夷陵令时作。劳停驿,驿站名。(1)简要说明此诗前两联景物

16、描写的时空变化。(2)简要分析第三联中“荒”“瘦”二字的妙处。忧国爱民16.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的题目。采地黄者白居易麦死春不雨,禾损秋早霜。岁晏无口食,田中采地黄。采之将何用 持以易糇粮。凌晨荷插去,薄暮不盈筐。携来朱门家,卖与白面郎。与君啖肥马,可使照地光。愿易马残粟,救此苦饥肠!地黄:玄参科植物名,其根可入药。插:通“锸”。铁锹。(1)本诗前八句叙写,后六句叙写,反映了中唐时期悲惨的社会现实。(2)这首诗的叙述与对比手法特色鲜明,试作赏析。17.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的题目。秦中吟歌舞唐白居易秦中岁云暮,大雪满皇州。雪中退朝者,朱紫尽公侯。贵有风雪兴,雪无饥寒忧。所营唯第宅,所务在

17、追游。朱轮车马客,红烛歌舞楼。欢酣促密坐,醉暖脱重裘。秋官为主人,廷尉居上头。日中为一乐,夜半不能休。岂知阌乡狱,中有冻死囚。阌(wn)乡:旧县名。白居易有奏阌乡县禁囚状,详述了无辜妇孺被关进阌乡狱并遭受迫害的惨状。(1)这首诗揭露了中唐尖锐的社会矛盾,表现出强烈的忧国忧民之情,与杜甫诗名句“,”一脉相承。(2)赏析这首诗对比艺术的特色。爱情闺怨18.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思远人晏几道红叶黄花秋意晚,千里念行客。飞云过尽,归鸿无信,何处寄书得。泪弹不尽临窗滴,就砚旋研墨。渐写到别来,此情深处,红笺为无色。(1)这首词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 “红叶黄花秋意晚”一句对表达这种感情有什么作用

18、(2)“就砚旋研墨”与“临窗滴”有什么关系 “红笺为无色”的原因是什么 请简要分析。19.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画堂春秦观落红铺径水平池,弄晴小雨霏霏。杏园憔悴杜鹃啼,无奈春归。柳外画楼独上,凭栏手捻花枝,放花无语对斜晖,此恨谁知捻(nin):持取,捻弄。(1)上阕的景物描写是如何表现无奈之情的 请作简要分析。(2)“凭栏手捻花枝”“放花无语对斜晖”两句主要使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表现了词中人物怎样的感情变化山水田园20.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插田歌(节选)刘禹锡冈头花草齐,燕子东西飞。田塍望如线,白水光参差。农妇白纻裙,农父绿蓑衣。齐唱郢中歌,嘤咛如竹枝。(1)下列对本诗

19、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诗歌以花鸟发端,通过简练的笔触,勾勒出一幅意趣盎然的美丽画面。B.诗人举目眺望,能看到远处田埂在粼粼的波光中蜿蜒起伏,时隐时现。C.诗中写到了农父农妇的衣着,白裙绿水映照绿苗白水,色调分外和谐。D.诗的七、八两句通过听觉描写,表现农民们的劳动场面以及愉悦心情。(2)与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相比,这几句诗的语言风格有什么不同(3)(改编题)这首诗描绘了怎样的画面 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请简要分析。21.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的题目。通泉驿南去通泉县十五里山水作唐杜甫溪行衣自湿,亭午气始散。冬温蚊蚋集,人远凫鸭乱。登顿生曾阴,欹倾出高岸。驿楼衰柳侧,县郭轻烟畔

20、。一川何绮丽,尽日穷壮观。山色远寂寞,江光夕滋漫。伤时愧孔父,去国同王粲。我生苦飘零,所历有嗟叹。此诗作于公元762年。通泉县在今四川境内。孔父即孔子。王粲,东汉末年诗人,曾为躲避战乱离开长安,往荆州依附刘表。(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溪行衣自湿”一句侧面描写路上雾气之浓重,“亭午气始散”表明雾气持续时间很长,直到正午才散。B.诗人冬季出行,蚊蚋在飞舞,岸边的野鸭被诗人的到来惊扰,乱入河中。一路行来,层云密布,山路崎岖。C.在观览通泉山水的途中,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空间的转换,诗人所见景色呈现不同面貌,情感也产生了变化。D.诗人借用孔子、王粲的典故寄托深沉情感,运用

21、“登顿”“绮丽”等词使诗歌音韵铿锵,全诗体现了“沉郁顿挫”的风格。(2)“山色远寂寞,江光夕滋漫”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3)请指出全诗表达了诗人哪些情感。训练2写景抒情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阴雨白居易岚雾今朝重,江山此地深。滩声秋更急,峡气晓多阴。望阙云遮眼,思乡雨滴心。将何慰幽独,赖此北窗琴。元和十四年(819年),白居易由江州司马诏授忠州(今重庆忠县)刺史。本诗应作于赴任途中。北窗琴:晋陶渊明曾置无弦琴张,又喜卧北窗下。(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描写此时此地的景象:清晨,山岚雾霭十分浓重;江山辽阔,此地非常偏僻遥远。B.颔联从听觉和视觉两方面突出

22、峡中滩急声响、秋意扑面、雾气弥漫、多阴少晴的特点。C.诗歌前四句寓情于景,在描写沿途所见美丽而险峻的景色中蕴含了诗人的复杂心情。D.尾联运用典故,流露出诗人欲效法渊明归隐田园享受幽独而自由的生活的愿望。(2)颈联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结合诗句简要分析。2.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题目。秋 晚 客 兴苏轼草满池塘霜送梅,疏林野色近楼台。天围故越侵云尽,潮上孤城带月回。客梦冷随枫叶断,愁心低逐雁行来。流年又喜经重九,可意黄花是处开。越:古国名。(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写出了一派晚秋景象,却没有杜甫诗句“无边落木萧萧下”的萧瑟之感。B.颈联中的“冷”字一语双关,

23、既是写晚秋天气的凉冷,也是写漂泊心境的孤冷。C.深秋傍晚,旅居在外的愁绪更加浓烈,无法排遣,只好寄托于南归的大雁。D.“愁”是诗眼,借秋景抒“愁”,又以“愁”写“流年”,“愁”贯穿全诗。(2)本诗尾联在抒情方面颇有特色,请简要分析。赠友送别3.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韶州留别张端公使君韩愈来往再逢梅柳新,别离一醉绮罗春。久钦江总文才妙,自叹虞翻骨相屯。鸣笛急吹争落日,清歌缓送款行人。已知奏课当征拜,那复淹留咏白元和十四年正月,韩愈因反对崇佛被贬为潮州刺史,后遇赦改近地安置,为袁州刺史,途径韶州作韶州留别张端公使君。绮罗春:酒名。江总:南朝陈大臣、文学家。虞翻:吴人,因直言获罪,被孙权

24、贬至交州。骨相屯:两汉三国相术中的骨相说风行。屯,艰难、困顿之意。(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诗的第一句“来往再逢梅柳新”是写两次路过留居张端公处,蕴含感激之情。B.诗的第二句扣题点明“别”意,践行之酒“醉”而未散,可见依依难舍之情。C.诗中两次用典,一写张端公钦佩文才高妙,一写自比虞翻,意味丰富。D.第七句说张端公的政绩已被上奏,不久会被朝廷征拜至朝。这可能是咏别诗中的常见客气话,无须拘泥地理解。(2)请赏析本诗颈联“鸣笛急吹争落日,清歌缓送款行人”的精妙之处。4.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逢故人杜牧年年不相见,相见却成悲。教我泪如霰,嗟君发似丝。正伤携手处,况

25、值落花时。莫惜今宵醉,人间忽忽期。(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上句言不见之久,下句叙相见之情;相见“成悲”看似反常却真实。B.颔联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既描写诗人悲伤之态,又揭示诗人悲伤之由。C.颈联进一步描述与故人相逢后的情景,颇有“落花时节又逢君”的惊喜。D.尾联既是劝慰故人亦是自劝,珍惜相逢时的美好时光,今宵不惜一醉方休。(2)结合全诗,说说诗中之“悲”有哪些。5.阅读下面这首明诗,完成后面的题目。送徐兴公还家谢肇淛枫落空江生冻烟,西风羸马不胜鞭。冰消浙水知家近,春到闽山在客先。斜日雁边看故国,孤帆雪里过残年。怜予久负寒鸥约,魂梦从君碧海天。徐兴公:诗人同乡好友。

26、谢肇淛:明后期著名诗人,福建人,长期在外做官。寒鸥约:与鸥鸟订立的盟约。喻指退隐。(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句描写枫叶飘落在空阔的江面上,江面上飘荡着冻人的寒烟,西风瑟瑟地吹着,诗人渲染的萧瑟凄凉的氛围烘托出友人归家的心情。B.首联中“西风羸马不胜鞭”一句生动传神地描写了瘦马疲惫羸弱的状况,让读者感受到友人归家途中的辛苦。C.颔联描写浙水冰块消融,春天已到闽山,字里行间流露出友人对家乡的向往之情。D.颈联诗人用“斜日雁边”“孤帆雪里”的景物描写表达自己独处异乡的孤独愁苦之情。(2)这首诗是如何表现诗人复杂的情感的 请结合具体诗句赏析。即事感怀6.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

27、后面的题目。闻武均州报已复西京陆游白发将军亦壮哉,西京昨夜捷书来。胡儿敢作千年计,天意宁知一日回。列圣仁恩深雨露,中兴赦令疾风雷。悬知寒食朝陵使,驿路梨花处处开。武均州:即武巨。当时武巨任果州团练使,知均州,兼管内安抚使,节度忠义军。西京:指洛阳。朝陵使:朝祭陵墓的使者。北宋诸代皇帝的陵墓皆在西京,收复西京后即可派朝陵使前往祭扫。(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A.首联写得知捷报后兴奋不已,挥笔喜赋此诗,歌颂白发将军武巨收复西京的壮举,感佩武将军老当益壮,雄心犹存。B.颔联用“千年计”和“一日回”进行对比,强调天道正义在南宋一方,金人想千年统治中原的计谋终成迷梦,一朝破灭。C.颈联

28、运用“疾风雷”的比喻,形象地写出了国家中兴的赦令会像风雷一样迅速颁布到收复的西京,安抚归顺后的臣民。D.本诗和杜甫的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的感情同中有异,相同的是都有收复失地的快意,不同的是本诗含有自己功业无成的伤感。(2)这首诗的尾联广受后人的称道,请赏析其精妙之处。7.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温 汤 客 舍刘长卿冬狩温泉岁欲阑,宫城佳气晚宜看。汤熏仗里千旗暖,雪照山边万井寒。君门献赋谁相达,客舍无钱辄自安。且喜礼闱秦镜在,还将妍丑付春官。刘长卿:唐代诗人,此诗写于玄宗天宝年间诗人赴京赶考途中。冬狩:指古代天子或王侯在冬季围猎。秦镜:秦始皇宫里的方镜,传说它能鉴别人心邪正,后用“秦镜”代

29、指明镜。春官:唐代曾改礼部为春官,后“春官”遂为礼部的别称。(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点出了皇帝“冬狩”的时间、地点,展现了宫城气象之美,暗含对君王的赞美。B.颔联运用对比,“千旗暖”与“万井寒”等描绘,使宫中与民间的情形构成鲜明对照。C.“君门”一句借司马相如献赋的典故,暗示自己无人引荐,寄托了怀才不遇的无奈之情。D.“客舍”一句写诗人囊中羞涩的窘况和仍能自安的心态,其中或有无奈与自嘲。(2)诗歌尾联有什么含意 该联与李白行路难(金樽清酒斗十千)最后两句表达的情感有何异同 请简要回答。托物言志8.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晚桃花白居易一树红桃亚拂池,竹遮松

30、荫晚开时。非因斜日无由见,不是闲人岂得知。寒地生材遗校易,贫家养女嫁常迟。春深欲落谁怜惜,白侍郎来折一枝。亚:通“压”。校:通“较”,比较,较为。白侍郎:白居易时为刑部侍郎。(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勾画出桃花灼灼盛开、绰约动人的形象,以及它清幽的生活环境。B.颔联写诗人只因为忙中偷闲,这才发现了幽僻处“竹遮松荫”下的桃花。C.颈联把议论和比喻相结合,既显露出锐利的讽喻,又含蓄蕴藉,发人深思。D.尾联紧承颈联的议论和慨叹,写出了诗人独具慧眼折取一枝,以及惜花之情。(2)请结合全诗,分析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9.阅读下面的两首咏物诗,完成后面的题目。咏

31、牡丹宋王溥枣花至小能成实,桑叶虽柔解吐丝。堪笑牡丹如斗大,不成一事又空枝。苔清袁枚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苔花如米小,亦学牡丹开。(1)下列对这两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王诗写枣花和桑叶,先抑后扬:先写其“小”与“柔”的特点,再褒扬其实用价值。B.王诗先写了枣花和桑叶,然后以“堪笑”把所咏之物牡丹引出,表露出的感情。C.袁诗前两句是说苔花在阳光照不到的地方也努力展现自己,突出了它不畏艰难的精神。D.两诗都写到了牡丹,但表达目的不同,王诗突出其硕大,袁诗则侧重写它开放的美。(2)这两首咏物诗除了托物言志之外,各自主要运用了哪种表现手法 请简要分析。边塞征战10.阅读下面这首清诗,完成

32、后面的题目。黑林吴兆骞黑林天险削难平,唐将曾传此驻兵。形胜万年雄北极,勋名异代想东征。废营秋郁风云气,大碛霄闻剑戟声。历历山川攻战地,只今旌甲偃边城。黑林:黑松林,在长白山一带。吴兆骞(16311684):清初诗人,遣戍黑龙江宁古塔二十三年,诗作慷慨悲凉。(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起句看似实兀,实则气势雄浑。“削难平”三字以比喻手法写出此处地势险要,堪称天险,也为下句蓄势做铺垫。B.黑林险峻,而“唐将”却可驻兵于此,其英武可想而知。此句追怀古人,点出此地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英雄建勋之场。C.颔联紧承首联,但所写角度不同。“形胜”言黑林地理形势优越,“万年”言其

33、历史之久,“雄北极”言其雄峙于北方边境。D.尾联写当年于此山川松林处攻战厮杀之景历历在目,而如今这里却只剩偃旗息鼓的寂寂边城,此联以景语收束,含蓄深沉。(2)颈联被誉为“笔致深折,曲有其妙”,意思是笔术神巧,意蕴精妙。请简要赏析其神巧、精妙之处。11.阅读下面这首清词,完成后面的题目。菩萨蛮纳兰性德黄云紫塞三千里,女墙西畔啼乌起。落日万山寒,萧萧猎马还。笳声听不得,入夜空城黑。秋梦不归家,残灯落碎花。(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起笔两句以如椽之笔描绘景物,“黄云”“紫塞”“女墙”“啼乌”,边塞苍凉之感油然而生。B.“落日”两句有远有近,有声有色,有动有静,场面宏阔,呈现一

34、片苍茫萧索之景。C.这首词意境雄浑,黄云浩渺,紫塞绵延,万山横亘,猎马驰骋,抒发了戍边的豪情。D.词作上片遒劲豪迈,下片韵致绵长,从浩荡塞歌转为低回离歌,格调豪迈而幽婉。(2)词人在下片是如何抒发自己深沉的思乡之情的 请具体分析。咏史怀古12.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题目。题歌风台张方平落魄刘郎作帝归,樽前感慨大风诗。淮阴反接英彭族,更欲多求猛士为。歌风台:在刘邦的故乡江苏沛县,为后人所建。汉书高帝纪载,高帝十二年,刘邦过沛,置酒沛宫,悉召故人父老子弟佐酒,酒酣,击筑自歌,乃起舞,慷慨伤怀,泣数行下。反接:反绑双手。英彭:英布与彭越,二人都是开国功臣,一封淮南王,一封梁王,先后被刘邦杀死,

35、灭三族。(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诗歌首句时间跨度很大,点出刘邦从穷困失意到贵为帝王的前后变化,给人强烈的反差感。B.次句刻画刘邦醉酒赋诗的典型瞬间,使我们真切地感受到主人公志得意满、慷慨激昂的一面。C.三、四句机杼别运,说刘邦君临天下的目的尚未达到,却枉杀韩信、彭越、英布等功臣。D.全诗语言平实,情感真挚,借古迹抒怀,在叙述和议论中寄寓着的情感态度。(2)这首诗的三、四句运用了怎样的手法 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请简要分析。13.阅读下面这首元诗,完成后面的题目。宿集庆寺仇远半生三宿此招提,眼底交游更有谁顾恺漫留金粟影,杜陵忍赋玉华诗。旋烹紫笋犹含箨,自摘青茶未展

36、旗。听彻洞箫清不寐,月明正照古松枝。集庆寺:集庆寺建于宋理宗淳祐十二年,“轮奂极其靡丽”。元末建筑都毁于战火,还留存宋理宗御容一幅、燕游图一幅。招提:寺院。金粟影:维摩诘又称“金粟如来”,东晋顾恺之曾在南京瓦官寺绘维摩诘示疾壁画。玉华诗:杜甫创作的一首五言古诗玉华宫,描写唐代旧宫的凄凉景象。(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颔联通过“金粟影”和“玉华诗”,写出了集庆寺如今的繁盛辉煌。B.颈联写在园中烹调嫩笋、摘取新茶,表现了春天的寺院中的萧条冷落。C.尾联通过静夜洞箫声营造出一幅凄清的夜景图,寄托诗人心中诸多感怀。D.整首诗风格清雅委婉,含蓄蕴藉,体现了诗人作为末世文人的家国情

37、怀。(2)仇远在诗中运用多种手法抒发情感,请联系全诗简要分析诗人是如何抒发情感的。思乡怀人14.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曲江春望怀江南故人赵嘏杜若洲边人未归,水寒烟暖想柴扉。故园何处风吹柳,新雁南来雪满衣。目极思随原草遍,浪高书到海门稀。此时愁望情多少,万里春流绕钓矶。赵嘏:字承佑,楚州山阳(今江苏淮安)人,唐代诗人。杜若:香草名。海门:河流入海之处。钓矶:钓鱼时坐的岩石。(1)下列对诗歌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恰当的一项是()。A.首联写“人未归”“想柴扉”,紧承题目“怀”字,足见其虽身处曲江之畔,但思念江南故乡的心情。B.“水寒烟暖”等意象点明早春时节,写出眼中所望之春景,为后三

38、联表达感情烘托了气氛。C.颈联中叙写极目远望,思念之情随离离原草而更显邈远,风浪阻隔使投递之信也愈显稀少。D.尾联发问“愁情不知多少”,转而以“万里春流”的宏阔气势消解愁苦,以此收束,提升了诗歌的格调。(2)后人读此诗颔联,言有“杨柳依依,雨雪霏霏”之感。请就此赏析颔联的描写角度。15.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菩萨蛮李清照风柔日薄春犹早,夹衫乍着心情好。睡起觉微寒,梅花鬓上残。故乡何处是,忘了除非醉。沉水卧时烧,香消酒未消。此为李清照南渡后有代表性的一首词。沉水:一种熏香料,入水即沉,又名沉香。(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本词从明媚的春光写起,写词人自己脱去厚重

39、的棉衣,穿上轻薄的夹衫,心情美好。B.上片中的“睡起觉微寒,梅花鬓上残”,细致描写了词人心中一股浓浓的愁怨。C.本词词意深沉,由觉微寒、知梅残到思故乡之间有怎样的心理活动,引发想象。D.由某些联想积蓄、酝酿而成的思乡之情、亡国之恨,在下片开头突然喷涌而出。(2)本词是怎样抒发词人思念故乡的情感的 请简要赏析。忧国爱民16.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题目。伤春陈与义庙堂无策可平戎,坐使甘泉照夕烽。初怪上都闻战马,岂知穷海看飞龙!孤臣霜发三千丈,每岁烟花一万重。稍喜长沙向延阁,疲兵敢犯犬羊锋。1129年冬,金兵渡江,攻破临安,宋高宗从海上奔逃。1130年春,金兵又攻破明州,宋高宗奔逃到温州,当时

40、诗人流落在湖南,该诗作于此时。甘泉,宫名,秦始皇筑的行宫,汉武帝时有所增筑。向延阁,名子讠垔,当时做长沙太守。(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诗歌的第二句,写边塞的烽火照亮了甘泉宫,以汉朝之事比况金兵逼近京都,用典贴切,形象化,与第一句形成因果关系。B.第三、四句中“初怪”与“岂知”互相呼应,句法灵活,“穷海看飞龙”是指皇帝逃到偏远的海上。C.颈联化用诗句,对仗贴切、工整,紧扣题目“伤春”,写诗人白发如霜,对处处烟花燃放的景象都无心欣赏。D.尾联落笔有力,写出了向子諲以疲惫力弱的部队,敢于抵挡金兵的入侵,“犬羊”一词是对金人的蔑称。2.这首诗雄浑沉郁,深得杜甫同类题材诗歌的神

41、韵,请结合诗歌内容简要分析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哪些感情。17.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秋雨叹(其三)杜甫长安布衣谁比数,反锁衡门守环堵。老夫不出长蓬蒿,稚子无忧走风雨。雨声飕飕催早寒,胡雁翅湿高飞难。秋来未曾见白日,泥污后土何时干。秋雨叹组诗共三首,作于唐玄宗天宝十二载。那一年秋天,下了六十多天雨。当朝宰相杨国忠却找来个别长得好的禾苗向唐玄宗报告说:“雨虽多,不害稼也。”谁比数:没人关心。衡门:贫者所居。“秋来”句,仇氏杜诗详注中言:“日者君象,土者臣象,日暗土污,君臣俱失其道矣。”(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长安布衣”是诗人的自称,“布衣”一词反映了诗人遗世独立

42、的清高。B.“反锁”写出了诗人闭门不出的生活状态,“环堵”写出了诗人家境的贫困。C.颈联借胡雁欲高飞而不能来比喻诗人自己身居困厄不能施展抱负的无奈处境。D.这首诗前四句描写了诗人雨中寥落的情景,后四句抒发了诗人对个人及国事的感慨。(2)杜诗详注说此诗:“语虽微婉,而寓意深切。”请结合尾联加以分析。爱情闺怨18.阅读下面这首南北朝古诗,完成后面的题目。秋夜谢朓秋夜促织鸣,南邻捣衣急。思君隔九重,夜夜空伫立。北窓轻幔垂,西户月光入。何知白露下,坐视阶前湿。谁能长分居,秋尽冬复及南北朝时,战乱不断,很多新婚男子被远征离家。窓(chung):同“窗”。(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43、开头从听觉写起,托物起兴,促织鸣叫、捣衣声声引发女子绵绵情思。B.三、四句表诉衷情,并借对女子动作的描写表现其彻夜难眠的生活状态。C.诗中写南、北、西三个方位,虽未言东,但能让人体会女子独对四壁之况。D.诗的末尾用反问句,表达抒情主人公再也不愿承受终年分居相思之苦了。(2)“何知白露下,坐视阶前湿”两句写得含蓄蕴藉,请简要赏析。19.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忆秦娥房舜卿与君别,相思一夜梅花发。梅花发,凄凉南浦,断桥斜月。盈盈微步凌波袜,东风笑倚天涯阔。天涯阔,一声羌管,暮云愁绝。(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上阕开头两句,词人借梅花一夜绽放似乎是因自己相思之苦,直

44、抒胸臆,表达出与佳人离别后的思念愁苦之情。B.上阕后面三句,借用南浦、断桥、斜月这些在古诗词中一般用来表达离愁别绪的意象,描写词人与佳人离别后无限的惆怅凄凉之情。C.下阕后三句着“愁绝”两字,赋予暮云以人的情态,恰当地描写出词人远走天涯、羌管悠悠、暮霭沉沉的羁旅愁思。D.这是一首怅别词。词人写的不是离别时难舍难分的凄恻,而是刚刚作别、乍然离去时的旅途相思情怀。(2)请结合全词,赏析本词主要运用的艺术手法。山水田园20.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闲居春尽白居易闲泊池舟静掩扉,老身慵出客来稀。愁因暮雨留教住,春被残莺唤遣归。揭瓮偷尝新熟酒,开箱试着旧生衣。冬裘夏葛相催促,垂老光阴速似飞。此

45、诗为白居易晚年隐居洛阳时所作。生衣:绢制的夏衣。(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句中“闲”字,不仅表现了诗人心中的那份恬静闲适,而且呼应了诗歌的标题。B.“老身慵出客来稀”写诗人年事已高,没有客人来访,描写出诗人老年孤苦无依的情景。C.颔联中“暮雨”一词营造出凄凉的情境,“留教住”流露出诗人落寞、惆怅的情绪。D.尾联运用拟人等修辞手法,以“冬裘”“夏葛”相更换写时节更替,“似飞”写出诗人年老更觉光阴飞逝的心态。(2)“揭瓮偷尝新熟酒,开箱试着旧生衣”两句颇有生活情趣,请作简要赏析。2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辋川别业王维不到东山向一年,归来才及种春田。雨中

46、草色绿堪染,水上桃花红欲然。优娄比丘经论学,伛偻丈人乡里贤。披衣倒屣且相见,相欢语笑衡门前。辋川别业:王维在辋川山谷中园林旧址上营建的山庄,既富自然之趣,又有诗情画意,以供其母参禅礼佛及诗人自身隐居。别业:别墅。东山:指辋川别业所在的蓝田山。(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本诗是一首七言古体诗,写诗人在辋川隐居时的生活,其状写精细传神,抒情流畅自如,意境恬静优美。B.首联写诗人离开辋川已近一年,归时正遇春耕农忙,细数时间点明时节,也流露出归来的急切与喜悦。C.颔联写出辋川沿途所见,用语秀而不媚,于全诗质朴清新中别出生趣,合乎王维诗作“诗中有画”的特点。D.颈联道出邻里多为善谈

47、经论的僧人和年迈的乡贤,也暗合山庄的主要用途及诗人参禅悟理的宗教倾向。(2)宋人胡仔苕溪渔隐丛话有“诗以一字为工,自然颖异不凡,如灵丹一粒,点石成金也”的论断,本诗颔联中有两字亦有“点石成金”的效果,请指出并加以分析。专题九古代诗歌鉴赏模拟训练训练一写景抒情1.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题目。题许道宁画陈与义满眼长江水,苍然何郡山向来万里意,今在一窗间。众木俱含晚,孤云遂不还。此中有佳句,吟断不相关。许道宁:北宋画家。(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首题画诗写景兼抒情,并未刻意进行雕琢,却能够于简淡中见新奇。B.山水是这幅画的主要元素,特别是江水,占据了画面上大部分的篇幅

48、。C.诗人透过一扇小窗远距离欣赏这幅画作,领略其表现的辽阔万里之势。D.颈联具体写到苍茫暮色中的树木与浮云,也蕴含了欣赏者的主观感受。 这是一道综合考查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的题目,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主要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意,答题时注意仔细辨析。“诗人透过一扇小窗远距离欣赏这幅画作”错误,表达的是万里江山浓缩在尺牍之间的画作里。故C错误。 C (2)诗的尾联有什么含意 从中可以看出诗人对这幅画有什么样的评价 结合诗歌题目、解释、诗句,整体理解诗

49、歌内容,重点分析指定句子,组织答案。诗歌翻译:画作望去,满眼都是长江水,山体苍翠。万里江山,如今都在尺牍之间。白云飘荡在傍晚的树木上空。画作里蕴含着美好的诗句,但是怎么吟诵也难以与画意相合,也吟不尽画作中包含的丰富意蕴。结合苏轼说过的“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即这幅画包含着丰富的诗意,只是言有尽而意无穷,从而表达对画的高度赞美之情。 第一问:画中蕴含着诗意,但无法用语言准确表达。 第二问:这幅画意境深远,韵致悠长,令人玩味不已。(3)(改编题)本诗的颈联历来为人称道。请赏析其精妙之处。 情景交融:“众木俱含晚,孤云遂不还”是画中之景、物,但景中含情,有了人的情怀,因此云的流连也是的流连。这说明沉

50、迷于画中,久久不忍离去。 用词精当:“众木俱含晚”,暮色苍茫中,连林间的树木也含着晚意。一个“含”字用得极其精当,画师配色之精妙,使每根树木都给人一种夜晚即将来临的感觉。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金陵望汉江李白汉江回万里,派作九龙盘。横溃豁中国,崔嵬飞迅湍。六帝沦亡后,三吴不足观。我君混区宇,垂拱众流安。今日任公子,沧浪罢钓竿。派:河的支流。长江在湖北、江西一带,分为很多支流。六帝:代指六朝。三吴:古吴地后分为三,即吴兴、吴郡、会稽。这两句的意思是,当今任公子已无须垂钓了,因为江海中已无巨鱼,比喻已无危害国家的巨寇。任公子是庄子中的传说人物,他用很大的钓钩和极多的食饵钓起一条巨大的

51、鱼。(1)诗的前四句描写了什么样的景象 这样写有什么用意 第一问考查描写了什么样的景象,要指出写了哪些景物,具体描绘画面内容,并指出画面的特点。第二问是对景物描写的作用的考查,一般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回答。诗歌前四句写诗人在金陵看到长江远去的浩大气势:长江绵延曲折长达万里,分出的多条支流就如同巨龙盘踞;江水四溢,在中华大地上泛滥,波涛汹涌,迅疾奔流,水势浩瀚,气势宏大。这样写,既渲染了长江下游的雄壮气象,也为下文歌颂大唐盛世蓄势。 这四句描写了江水万流横溃、水势浩瀚、气势宏大的景象。以此为下文颂扬盛唐天下一家、国运兴盛积蓄气势,有利于突出诗的主旨。 (2)诗中运用任公子的典故,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

52、感情 这里属于用典抒情,首先要理解典故所要表达的内容,然后结合全诗理解诗人用在此处表达的思想情感。通过解释来看,善钓的任公子如今也无须垂钓了,因为江海中已无巨鱼。这里诗人自比任公子,以任公子的无须垂钓暗指自己的满腹才华无用武之地。因为,当今是大唐盛世,国君贤能,天下统一,国力强大,世无巨寇。运用这个典故,表达了对盛唐一统天下的丰功伟绩的赞扬,也暗含自己作为盛世才子无用武之地的淡淡惆怅之情。 以水无巨鱼代指世无巨寇,表达了对大唐一统天下、开创盛世伟绩的歌颂;自比任公子,觉得在太平盛世没有机会施展才干,不免流露出一丝英雄无用武之地的失落。 赠友送别3.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投长沙裴侍郎

53、杜荀鹤此身虽贱道长存,非谒朱门谒孔门。只望至公将卷读,不求朝士致书论。垂纶雨结渔乡思,吹木风传雁夜魂。男子受恩须有地,平生不受等闲恩。至公:科举时代对主考官的敬称。(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诗人表示,虽然自己的社会地位低下,但对儒家思想的信奉坚定不移。B.“朱门”“孔门”分别代指世俗的权势与精神的归依,形成鲜明的对比。C.诗人希望自己能凭借真才实学通过正常渠道进身,而不愿去寻找捷径。D.诗人表达了自己对待恩惠的态度,不随便接受别人的恩惠,受恩必报。 “不随便接受别人的恩惠,受恩必报”分析不正确。尾联“男子受恩须有地,平生不受等闲恩”表明了诗人自己一般不接受平常的恩

54、惠,接受恩惠一定要符合自己的原则立场,即符合“道义”。 D (2)诗歌的颈联描写了两个具体场景,与其他各联直抒胸臆的写法不同,这样写在情感表达和结构安排方面有什么作用 在颈联“垂纶雨结渔乡思,吹木风传雁夜魂”的场景描写中,诗人用雨中垂钓的钓鱼翁、夜里风中飞翔的鸿雁,生动地表现了孤高耿介、有鸿鹄之志的形象,是情怀的形象化表达。这两句从情感表达的角度来看,写出了虽有求仕之心,但高洁耿介的情怀没有改变,使读者更加直观地感受到的心志。从结构安排的角度来看,首联、颔联直接表达了求仕之心,尾联直接表达接收恩惠一定要符合自己的原则,这三联都是直抒胸臆,而颈联则是场景描写,起过渡的作用,能舒缓全篇的节奏,使整

55、首诗歌有委婉从容之致。 情感表达:颈联所写场景是孤高耿介情怀的形象化表达,可使读者更加直观地感受到的心志。结构安排:舒缓诗歌全篇的节奏,使整首诗歌有委婉从容之致。 4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后面的题目。满江红送李正之提刑入蜀辛弃疾蜀道登天,一杯送绣衣行客。还自叹中年多病,不堪离别。东北看惊诸葛表,西南更草相如檄。把功名收拾付君侯,如椽笔。儿女泪,君休滴。荆楚路,吾能说。要新诗准备,庐山山色。赤壁矶头千古浪,铜鞮陌上三更月。正梅花万里雪深时,须相忆。这首词作于宋孝宗淳熙十一年(1184),当时辛弃疾闲居江西上饶。提刑,官名,主管地方司法、监察等事务。绣衣:官服。相如檄:指司马相如所作喻巴蜀檄,主旨是

56、安抚巴蜀百姓。铜鞮陌:代指襄阳。(1)下列对本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词的开头四句,先写对方行程,再写自己的多病与离愁,暗含蹉跎失志的惆怅。B.李正之即将远赴蜀地担任要职,满含深情地称许友人才华出众,巨笔如椽。C.认为荆楚路上的江山美景都是作诗的好素材,如庐山景、赤壁浪、襄阳月。D.词的结尾两句,怀念过去与李正之雪中赏梅的情景,表达对友谊的珍惜与赞美。 原文“正梅花万里雪深时,须相忆”意为:你到达蜀地时,正是梅花花开、大雪纷飞的季节,务必不要相忘,时时挂念对方。该句并不是“怀念过去与李正之雪中赏梅的情景”。故选D。 D (2)辛弃疾词善于借用典故和化用前人佳句来抒情达意。下列分析,正

57、确的一项是()。A.“东北看惊诸葛表”,借用诸葛亮上表出师的典故,勉励友人报国立功。B.“赤壁矶头千古浪”,借用苏轼游览赤壁的典故,抒发人生短暂的感慨。C.“蜀道登天”,化用李白“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表达对友人的担忧,望其早归。D.“儿女泪,君休滴”,化用王勃“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表现宦游漂泊的凄苦。 A“东北看惊诸葛表”,是指东北方的大好河山,落入异族之手,正应当像诸葛亮请求出师那样,“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正确。B“赤壁矶头千古浪”,借用苏轼游览赤壁的典故,表达的是词人希望友人面对人生困境要有苏轼那样乐观旷达的心态。C“蜀道登天”借用李白诗句“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点明此行之艰

58、难。因虽是王命,但何尝又不是小人的挟嫌排挤,有如远谪。D“儿女泪,君休滴”,化用王勃名句“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劝勉友人不必伤别。 A (3)清人陈廷焯白雨斋词话评论本词的艺术特色说:“龙吟虎啸之中,却有多少和缓。”请谈谈你对上述评论的理解,结合具体词句作简要阐释。 上阕词人通过“诸葛表”“相如檄”等典故,表达出对友人为国建功立业的祝愿和期许,也暗含自己为国建功立业的渴望,以及自己壮年却闲居而无法报国的悲愤之情,情感悲壮激烈,给人以“虎啸龙吟”之感。下阕通过“庐山山色”“赤壁矶头千古浪”“铜鞮月”等意象,写出词人希望友人不要伤心流泪,表达出对友人的美好祝福,情感舒缓。 龙吟虎啸与和缓相对,

59、分别指词人用典的大气与情感的细腻,词人通过“诸葛表”“相如檄”等典故,表达出对友人的祝愿和期许,给人以“龙吟虎啸”之感;又通过“中年多病”“儿女泪”“须相忆”等句感怀自身老病交加,怀才不遇,同时抒发了对友人远行的不舍之情,此为“和缓”。 5.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题目。送子由使契丹苏轼云海相望寄此身,那因远适更沾巾。不辞驿骑凌风雪,要使天骄识凤麟。沙漠回看清禁月,湖山应梦武林春。单于若问君家世,莫道中朝第一人。清禁:皇宫。苏辙时任翰林学士,常出入宫禁。武林:杭州的别称。苏轼时知杭州。唐代李揆被皇帝誉为“门地、人物、文学皆当世第一”。后来入吐蕃会盟,酋长问他:“闻唐有第一人李揆,公是否 ”

60、李揆怕被扣留,骗他说:“彼李揆,安肯来邪 ”(1)本诗尾联用了唐代李揆的典故,以下对此进行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A.本联用李揆的典故准确贴切,因为苏轼兄弟在当时声名卓著,与李揆非常相似。B.中原地域辽阔,人才济济,豪杰辈出,即使卓越如苏氏兄弟,也不敢自居第一。C.从李揆的故事推断,如果苏辙承认自己的家世第一,很有可能被契丹君主扣留。D.苏轼与苏辙兄弟情深,此时更为远行的弟弟担心,希望他小心谨慎,平安归来。 应结合全诗写作目的以及典故的内容来分析。B“即使卓越如苏氏兄弟,也不敢自居第一”错。典故中李揆因担心被扣留,不承认自己是“唐第一人李揆”,本诗的标题已经说明是“送子由使契丹”,可见诗人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