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Word文档,下载后可任意编辑 2021年中考第二轮专题复习人教版第三部分古诗文阅读(诗词鉴赏、文言文阅读课件+练习2套打包下载)温馨提示:此套题为Word版,请按住Ctrl,滑动鼠标滚轴,调节合适的观看比例,答案解析附后。预测新题快递一、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1、2题。西 江 月苏轼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新凉?夜来风叶已鸣廊,看取眉头鬓上。 酒贱常愁客少,月明多被云妨。中秋谁与共孤光,把盏凄然北望。世事一场大梦:庄子齐物论:“且有大觉而后知此其大梦也。”李白春日醉起言志:“处世若大梦,胡为劳其生。” 风叶已鸣廊:淮南子说山训:“见一叶落而知岁之将暮。”徐寅人生几何赋:“落叶辞柯,人生几何。”此
2、由风叶鸣廊联想到人生之短暂。1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后集卷三十九引古今词话云:“东坡在黄州,中秋夜对月独酌,作西江月词。”词中“月明多被云妨”一句写的是眼前实景,但似乎还有更深的内涵,请品读全词,谈谈你的理解。答:_2这首词最突出的表现手法是什么?请举例说明。答:_二、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3、4题。采莲曲二首(其二)王昌龄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3.前两句诗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描绘了一幅怎样的图景?答:4这首诗写的是采莲少女,但诗中并不正面描写,请你尝试分析这种写法的好处。答:三、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5、6题。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五绝(其一)苏 轼黑云翻墨未
3、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5.试分析“忽”字的妙处。答:6.发挥想象,描绘最后一句诗所展示的景象。答:四、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7、8题。十七日观潮陈师道漫漫平沙走白虹, 瑶台失手玉杯空。晴天摇动清江底, 晚日浮沉急浪中。7诗中使用“走”字有什么好处?请作简要分析。答:_8三、四句写出了怎样的景象?答:五、比较阅读晏殊两首词,完成9、10题。浣 溪 沙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浣 溪 沙一向注年光有限身,等闲离别易销魂。酒筵歌席莫辞频。满目山河空念远,落花风雨更伤春。不如怜取眼前人。一向:即一晌,一
4、会儿。9谈谈你对“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两句的理解。答:10对这两首浣溪沙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两首词都极讲究炼字,如词中的“新词”与“旧亭台”相对,词中的“年光”与“山河”相对。B.这两首词都包含无限的人生感叹,充满深远哲思,是伤春惜时的佳作。C.这两首词词风温润和婉,耐人品味。D.这两首词都体现了词人内心难以名状的生命短暂、时光永恒的矛盾和词人借饮酒听歌、及时行乐来化解矛盾的积极方法。六、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第11题。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5、11.全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试作简要分析。答:答案解析一、1此题考查对词句含意的理解能力。解答这道题的关键是抓住“月”“云”这两个词,联系平时的文学积累理解其象征意义。答案:“月”用以象征词人美好的理想和高洁的人格;“云”则象征(比喻)奸佞小人。“月”多被“云”妨,明写眼前实景,但含蓄地抒发了词人含冤被贬的愤懑之情。2此题考查对诗词表达技巧的理解能力。词人写景往往是为了借景抒情,借景抒情是词人对某种景象或某种客观事物有所感触时,把自身所要抒发的感情、表达的思想寄寓在此景此物中,通过描写此景此物予以抒发,这种抒情方式叫借景或借物抒情。本词有景有情不难判断。举出例子,还要结合语境分析其作用
6、。答案:借景抒情,寓情于景。“夜来风叶已鸣廓”,中秋之际,西风飒飒,落叶萧萧。既烘托了悲凉的气氛,又引出了下句词人的迟暮之悲。二、3.此题考查对诗句所绘意境的理解能力。理解诗句内容,发挥想象,用优美的语言描绘出诗意是答题的关键。答案:比喻。描绘了一幅美丽的图景:在那一片绿荷红莲丛中,采莲少女的绿罗裙已经融入田田荷叶之中,几乎分不清孰为荷叶,孰为罗裙。采莲少女的脸庞正掩映在盛开的荷花中间,看上去好像鲜艳的荷花正朝着少女的脸庞开放。4此题考查对诗歌写作技巧的分析能力。与“正面描写”相对的是侧面烘托,要通过分析诗歌内容,指出谁衬托谁,这对于表现采莲少女及全诗的表现力有何作用。答案:这首诗写的是采莲少
7、女,但诗中并不正面描写,而是用荷叶与罗裙一样绿、荷花与脸庞一样红、不见人影闻歌声等手法加以衬托描写,巧妙地将采莲少女的美丽与大自然融为一体。全诗生动活泼,富于诗情画意,饶有生活情趣。三、5.此题考查对诗歌炼字的品析能力。首先要理解“忽”的本义;然后结合全句分析“白雨”被风“吹散”的情景、特点。答案:“忽”字用得十分轻巧,却突出天色变化之快,显示了风的巨大威力。6.此题考查对诗句意境的把握能力。要着重在“水如天”三字上发挥想象,大肆渲染,突出雨过天晴后,水天一色的魅力。答案:雨过天晴,风平浪静,诗人舍船登楼,凭栏而望,只见水天相接,水色和天光一样的明净,一色的蔚蓝。四、7此题考查对诗歌炼字的赏析
8、能力。首先要找出含有“走”字的诗句;然后理解该诗句的大意;最后,结合句意分析“走”字的意思及其作用。答案:“走”在句中是“奔跑和滚动”的意思,形象生动地描绘出钱塘江大潮波澜壮阔的气势。8此题考查对诗境的理解能力及语言组织能力。首先要理解三、四句的大意;然后发挥想象组织语言,要突出大潮波澜壮阔的气势。答案(示例):近看潮水,蓝天的倒影随着浪涛的翻滚,在江底不停地摇晃;远望西天,黄昏的落日随浪涛的起伏,忽而上升,忽而下沉。这景象,要用“吞天吐日”来形容,是一点也不夸张的。五、9此题考查对词句含意的理解能力。结合词句大意流畅作答即可。答案:花开花落是自然规律,所以人是无可奈何的;燕子每年都回来寻旧巢
9、,所以说似曾相识。这是对时光流逝的慨叹。10选D。这两首词都体现了词人内心难以名状的生命短暂、时光永恒的矛盾。词还表明的是好好珍惜、把握眼前一切的积极方法。六、11.分析诗人的思想感情时,应该结合写作背景诗人被贬途经扬州,与白居易相会,白居易吟诗相赠,对刘禹锡被贬表示同情和不平,于是刘禹锡写此诗回赠白居易。再抓重点诗句“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分析指出的思想感情。答案:表达了诗人对被贬谪遭弃置境遇的愤懑不平和悲痛怅惘之情,同时在对友人的谢意与共勉之中,表现了诗人坚定的意志和积极乐观的思想感情。温馨提示:此套题为Word版,请按住Ctrl,滑动鼠标滚轴,调节合适的观看比例,答案解析附后
10、。预测新题快递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太宗轶事贞观十七年,太宗谓侍臣曰:“传称去食存信。孔子曰:民无信不立。昔项羽既入咸阳,已制天下,向能力行仁信,谁夺耶 ”房玄龄对曰:“仁、义、礼、智、信,谓之五常,废一不可。能勤行之,甚有裨益。殷纣狎侮五常,武王夺之,项氏以无信为汉高祖所夺,诚如圣旨。”选自贞观政要卷五 太宗,即唐太宗李世民。贞观:唐太宗年号。传:指左传。去食存信:比喻宁可失去粮食饿死也要坚持诚信。狎侮:轻慢侮辱。1.用“/”划分下面句子的朗读节奏。(划两处)昔 项 羽 既 入 咸 阳2.解释加点词的含义。(1)昔项羽既入咸阳 既:(2)向能力行仁信 向:(3)能勤行之 行:3.
1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项氏以无信为汉高祖所夺。译文:4.文中对太宗和房玄龄两人进行了描写,从中可看出太宗是一位的君主。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题。钓 道宓子贱为单父宰,过于阳昼,曰:“子亦有以送仆乎?”阳昼曰:“吾少也贱,不知治民之术,有钓道二焉,请以送子。”子贱曰:“钓道奈何?”阳昼曰:“夫扱纶错饵,迎而吸之者,阳桥也;其为鱼,薄而不美。若存若亡,若食若不食者,鲂也;其为鱼也,博而厚味。”宓子贱曰:“善!”未至单父,冠盖迎之者交接于道。子贱曰:“车驱之,车驱之!夫阳昼之所谓阳桥者至矣。”于是至单父,请其耆老尊贤者而与之共治单父。宓子贱:人名。单父:古县名,今山东单县。扱:举。5.解
12、释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1)过于阳昼 过:(2)夫扱纶错饵 错:(3)冠盖迎之者交接于道 交接:6.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子亦有以送仆乎?译文:(2)请其耆老尊贤者而与之共治单父。译文:7.宓子贱的这种亲“鲂”远“阳桥”的做法,在中国历史上不胜枚举,诸葛亮曾劝诫后主刘禅的话语中含有此意的句子是。8.读完本文,宓子贱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答: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1题。公孙仪嗜鱼公孙仪相鲁而嗜鱼,一国尽争买鱼而献之。公孙仪不受。其弟子谏曰:“夫子嗜鱼而不受者,何也?”对曰:“夫唯嗜鱼,故不受也。夫即受鱼,必有下人之色;有下人之色,将枉于法;枉于法,则免于相,虽嗜鱼,彼必不能常
13、给我鱼,我又不能自给鱼;即无受鱼而不免于相,虽嗜鱼,我能长自给鱼。”此明夫恃人不如自恃也。公孙仪:史记作公仪休,春秋时鲁穆公的宰相。即:假如。下人:迁就他人。9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枉于法,则免于相 免:避免。B一国尽争买鱼而献之 尽:都。C其弟子谏曰 谏:规劝。D夫唯嗜鱼,故不受也 唯:正因为。10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文:11公孙仪为什么将“受鱼”与“枉法”联系在一起 这表现了他什么样的思想品格答:四、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215题。卖蒜老叟清袁枚南阳杨二相公精于拳术,每至演武场传授枪棒,观者如堵。一日,有卖蒜叟,咳嗽不绝声,旁睨而揶揄之。杨大怒,招叟至前,以拳打砖墙
14、,陷入尺许,傲之曰:“叟能如是乎 ”叟曰:“君能打墙,不能打人。”杨骂曰:“老奴能受我打乎 打死勿怨!”叟笑曰:“垂死之年,能以一死成君之名,死亦何怨!”老人自缚于树,解衣露腹。杨故取势于十步外,奋拳击之。老人寂然无声,但见杨双膝跪地,叩头曰:“晚生知罪矣。”拔其拳,已夹入老人腹中,坚不可出。哀求良久,老人鼓腹纵之,已跌出一石桥外矣。老人徐徐负蒜而归,卒不肯告人姓氏。(选自子不语正编)1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1)咳嗽不绝声 ( )(2)叟能如是乎 ( )(3)垂死之年 ( )(4)老人鼓腹纵之 ( )1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1)杨故取势于十步外,奋拳击之。译文:_(2)老人徐徐负蒜
15、而归,卒不肯告人姓氏。译文:14.杨二相公大怒的原因是什么答:15.如果你是南阳杨二相公,有了这次教训后,你会怎样答:五、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618题。金壶丹书晏子春秋景公游于纪,得金壶,乃发视之,中有丹书,曰:“食鱼无反,勿乘驽马。”公曰:“善哉,如若言!食鱼无反,则恶其鳋也;勿乘驽马,恶其取道不远也。”晏子对曰:“不然。食鱼无反,毋尽民力乎!勿乘驽马,则无置不肖于侧乎!”公曰:“纪有书,何以亡也 ”晏子对曰:“有以亡也。婴闻之,君子有道,悬于闾;纪有此言,注之壶,不亡何待乎 ”晏子春秋:一部记载晏子言行的散文著作。晏子,名婴,春秋时齐国的国相,著名的政治家和外交家。景公:春秋时齐国的国
16、君。纪:原是一个诸侯国,后为齐国兼并。16.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1)乃发视之 ( )(2)勿乘驽马 ( )(3)则恶其鳋也 ( )(4)何以亡也 ( )17.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1)善哉,如若言!译文:(2)君子有道,悬于闾。译文:18.写出这则故事所蕴涵的道理。答:六、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923题。齐人有好猎者,旷日持久而不得兽,入则羞对其家室,出则愧对其知友,其所以不得之故,乃狗劣也。欲得良狗,人曰:“君宜致力于耕作。”猎者曰:“何为 ”人不对。猎者自思,得无欲吾致力于耕作有获而后市良犬乎 于是退而疾耕。疾耕则家富,家富则市得良犬,于是猎兽之获,常过人矣。非独猎也,
17、百事也尽然。19.下列加点词含义不同的一项是( )A.齐人有好猎者/好读书,不求甚解B.既克,公问其故/其所以不得之故C.人不对/隆中对D.东市买骏马/家富则市得良犬20.选出下列句子中“然”字的意思与例句相同的一项( )例:百事也尽然A.屋舍俨然 B.望之蔚然而深秀者C.吴广以为然 D.然则何时而乐耶21.翻译下列句子。(1)入则羞对其家室,出则愧对其知友。译文:(2)得无欲吾致力于耕作有获而后市良犬乎译文:22.文中的好猎者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结合原文谈一谈你的看法。答:23.从好猎者身上你学到了什么答: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2427题。二鹊救友某氏园中,有古木,鹊巢其上,孵卵将雏。一日
18、,鹊徊翔其上,悲鸣不已。顷之,有群鹊鸣渐近,集古木上,忽有二鹊对鸣,若相语状,俄儿扬去。未几,一鹳横空而来,“咯咯”有声,二鹊亦尾其后。群鹊见而噪,若有所诉。鹳又“咯咯”作声,似允所请。鹳于古木上盘旋三匝,遂俯冲鹊巢,衔一赤蛇吞之。群鹊喧舞,若庆且谢也。盖二鹊招鹳援友也。集:聚集,会合。鹳(un):一种较凶猛的鸟。匝(z):圈。盖:原来。24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含义。(1)悲鸣不已 ( )(2)顷之 ( )(3)若相语状 ( )(4)遂俯冲鹊巢 ( )25用现代汉语翻译句子。(1)未几,一鹳横空而来,“咯咯”有声,二鹊亦尾其后。译文:(2)群鹊见而噪,若有所诉。译文:26.喜鹊在“孵卵将雏
19、”时不是高兴,却“悲鸣不已”的原因是什么?答:27.读了这个短文,你有什么感想?写一段话,说说自己的看法。答:答案解析一、1.此题考查给文言语句划分朗读节奏的能力。要在理解句意之后划分,人名、地名是固定短语,不能划破。答案:昔/项羽/既入咸阳2.此题考查对文言实词的解释能力。解答时,一要调动课内积累,二要结合句意推测验证。答案:(1)已经 (2)假如,假使 (3)推行3.此题考查对文言语句的翻译能力。首先要逐字翻译,然后将字词翻译串连成句。注意关键字的翻译要准确,如“以”“为”;还要保证翻译后的句子忠实于原文,且通顺流畅。答案:项羽因为没有仁信就被汉高祖夺了他的江山。4.此题考查对人物形象的分
20、析能力。解答这道题的前提是理解文章大意;然后回顾人物描写的常用方法(外貌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心理描写),对号入座;最后结合对内容的理解,围绕“诚信”一词组织语言,评价人物。答案:语言 深谙治国之道中诚信之重要附贞观十七年,太宗对身边的大臣说:“左传上说宁可失去粮食饿死也要坚持诚信。孔子说:人没有诚信就无法安身立命。从前,项羽已经攻入了咸阳,控制了天下,假如他当时能努力施行仁信政策,谁还能夺取他的天下呢 ”房玄龄回答说:“仁、义、礼、智、信,称为五常,废去任何一项都不行。如果能勤恳地推行五常,会有很大的好处。殷纣轻慢侮辱五常,周武王就讨伐他,项羽因为没有仁信就被汉高祖夺了他的江山
21、,确实就像陛下您所讲的那样。”二、5.此题考查对文言实词的解释能力。要根据句意推断词义,不要孤立地解释词语。答案:(1)拜访 (2)通“措”,放置,安放 (3)争相迎接6.此题考查对文言语句的翻译能力。一要结合上下文文意,准确解释“子”“仆”“耆老尊贤”;二要遵循忠实于原文的原则。答案:(1)您有什么经验可以告诉我吗(2)他去请出那些年高德重又有才能的人与他共同治理单父县。7.此题考查对课内知识的灵活应用能力。首先要理解文中的“鲂”“阳桥”各自代表的一类人。“鲂”秉性耿直的贤臣;“阳桥”阿谀奉承的小人。然后根据题干的提示,从出师表中找相关语句。答案:亲贤臣,远小人8.此题考查对人物形象的把握能
22、力。要结合对文意的理解,从宓子贱向阳昼请教和“请其耆老尊贤者而与之共治单父”两个角度分析。答案(示例):宓子贱是一个善于虚心求教、求贤若渴的县令。附宓子贱要做单父县的县令了,他去拜访阳昼,说:“您有什么经验可以告诉我吗 ”阳昼说:“我从小地位低下,不懂得治理人民的办法,但是我有两条钓鱼的经验,用来送给您。”子贱说:“您钓鱼的经验是什么 ”阳昼说:“钓鱼时,垂下钓丝,安好钓饵,马上迎上来吞食的便是阳桥鱼;这种鱼肉薄而味不美还有一种鱼,绕着钓饵游来游去、欲食又止的便是鲂鱼;这种鱼才是肉肥味又美的鱼。”宓子贱领悟了其中的道理,说:“妙!”宓子贱去上任,还没走到单父县,那些官员纷纷赶来在半路上迎接他。
23、宓子贱催促手下人说:“快赶路,快赶路!阳昼所说的阳桥鱼来了。”到了单父县,他去请出那些年高德重又有才能的人与他共同治理单父县。三、9选A。“免”在句中的意思是“罢免,免除”。10此题考查对文言语句的翻译能力。要注意关键词的解释,如:“夫”发语词,不翻译;“恃”依靠。答案:这就说明了依靠别人不如依靠自己的道理。11此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及人物形象的分析能力。要抓住公孙仪答弟子的话,体会人物语言反映出来的“受鱼”与“枉法”的关系,进而体会有此见解之人的思想品格。答案:公孙仪认为接受了别人送的鱼,就欠了人情,顾虑到人情,执法就有失公正。这表现了公孙仪清醒自律、廉洁奉公的思想品格。附公孙仪做鲁国的宰
24、相并且特别喜欢吃鱼,全国的人都争相买鱼来献给他。公孙仪先生却不接受。他弟子劝他说:“您喜欢吃鱼却不接受别人的鱼,这是为什么?”他回答说:“正因为爱吃鱼,我才不接受。假如收了别人献来的鱼,就要迁就别人;迁就别人,就会犯法;犯法就会被罢免相位,即使爱吃鱼,这些人不一定再送给我鱼,我又不能自己供给自己鱼;如果不收别人给的鱼,就不会被罢免宰相,尽管爱吃鱼,我能够长期自己供给自己鱼。”这就说明了依靠别人不如依靠自己的道理。四、 12.此题考查对文言实词的解释能力。可根据句意推断。答案:(1)断绝 (2)这样 (3)接近 (4)放13.此题考查对文言语句的翻译能力。要准确解释重点字词“故”“奋”“徐徐”“
25、卒”;然后连接成句,使其通顺。答案:(1)杨二相公特意在十步外摆好姿势,举起拳头用力向老人打去。(2)老人背起蒜慢慢地走了,最终不肯告诉别人自己的姓名。14.此题考查对内容的理解能力。要进入杨二相公这一角色,抓住其“精于拳术”的特点,并联系老叟“旁睨而揶揄之”来分析。答案:杨二相公自恃“精于拳术”,而卖蒜叟“旁睨而揶揄之”。15.此题考查对主旨的理解及语言表达能力。要扣住“天外有天,人外有人”,表明不断努力的决心。答案:经过这次教训,我懂得了技艺无止境的道理,也懂得了即使技艺精湛,也应该谦虚谨慎、戒骄戒躁,从此,我遍访名师,取人之长,补己之短,闻鸡起舞,苦心研习,努力做一个德艺双馨的拳术大家。
26、附南阳人杨二相公精通拳术,每次到演武场向徒弟们传授枪棒技艺的时候,围观的人多得像墙一样。有一天,有个卖蒜的老头,他不断地咳嗽,斜着眼睛看,话中对杨二相公的拳术很不屑。杨二相公很生气,把老头叫到跟前,用拳头打一垛砖墙,砖陷入地下约一尺,很傲气地对老头说:“你能像我这样吗?”老头说:“你这本事只能打墙,不能打人。”杨二相公骂老头:“你这老奴才能让我打吗?打死你别怨我!”老头笑着说:“我都是快要死的年龄了,如果能以一死来成就你的名声,死了也没什么遗憾的!”老人自己把自己绑到树上,解开衣服露出肚子。杨二相公特意在十步外摆好姿势,举起拳头用力向老人打去。老人静悄悄没出声,只见杨二相公跪在地上,对老人磕头
27、道:“晚生我知罪了。”他想把拳头拔出来,但已经夹入老人的肚子拔不出来。他哀求了好久,老人才把肚子鼓气放开他的拳头,杨二相公已经摔出一座石桥外面了。老人背起蒜慢慢地走了,最终不肯告诉别人自己的姓名。五、16.此题考查对文言词语的解释能力。要结合语境,尤其是根据句意进行推测。答案:(1)打开 (2)劣马 (3)讨厌 (4)为什么17. 此题考查对文言语句的翻译能力。一要回顾课内积累,准确翻译关键字词,如:“善”好;“若”你;“道”治国的道理;二要做到字字落实;三要使语言表达简洁流畅。答案:(1)好啊,说的就像你所说的!(2)君子有治国的方略,要把它公布到大街小巷上。18.此题考查对文段主旨的理解能
28、力。可抓住“纪有此言,注之壶,不亡何待乎”一句体会蕴涵的治国箴言。答案(示例):一个国家如果不能将治国良策付诸实践,那么再好的国策也只能是一句空话。一个人如果只是将修身的格言置于座右,却并不打算实行,他就不可能获得长进。附齐景公在原纪国的土地上游历时,捡到一个金壶,于是打开来看,里面有一张用朱砂写的纸条:“吃鱼不要反复吃,不要乘坐劣马。” 景公说:“好啊,说的就像你所说的!吃鱼不要反复吃,是因为不喜欢它的腥味;不乘坐劣马,是不喜欢它走不了远路。”晏子回答说:“不是这样啊。吃鱼不要反复吃,是说不要用尽老百姓的力气!不要乘坐劣马,是说不要让没有才能的人在国君身边!”齐景公说:“纪国有这样深刻的言语
29、,为什么会亡国呢?”晏子回答说:“有这样的言语也会亡国。我听说,君子有治理国家的方略,要把它公布到大街小巷上;纪国有这样的言语,却藏在金壶里,不亡国还等什么呢?”六、19. 选D。A项中的“好”都是“喜欢”的意思;B项中的“故”都可解释为“原因”;C项中的“对”都可解释为“回答,应对”;D项中的“市”含义不同,可依次解释为:集市;买。20. 选D。例句和D项中的“然”均可解释为“这样”。A、B两项中的“然”可解释为“的样子”;C项中的“然”可解释为“对的”。21.此题考查对文言语句的翻译能力。句(1)中“出”“入”可联系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的“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解释;句(2)是个
30、长句,要结合语境边标划朗读停顿边翻译。答案:(1)在家里就感到愧对他的家人,在外面就感到愧对他的朋友。(2)得不到想要的(狗),我就努力耕田劳动,这样就会有收获,然后不就可以买到好猎狗了吗22.此题考查对人物形象的分析能力。要在理解文章大意的基础上,根据好猎者在不同情况下的表现进行归纳。答案:好猎者是一个善于思考,虚心要强的人。当打猎“不得兽”时,他就觉得“羞对其家室”,“愧对其知友”,可见其要强心理。当有人向他建议应致力耕作时,他能自思,从而接受建议,可见其善思虚心的品质。(言之有理即可)23.此题具有开放性。要根据对短文主旨的理解,联系生活实际作答。答案:我们在遇到困难时,不可勉为其难,有
31、时退是为了更好地进。(言之有理即可)附齐国有个爱好打猎的人,很长时日也没有猎到野兽,在家里就感到愧对他的家人,在外面就感到愧对他的朋友,他考虑打不到猎物的原因,是因为狗不好。他想得到一条好狗,有人说:“你应该努力耕作。”他问:“为什么?”那人不回答。于是打猎者自己思考,心想,得不到想要的(狗),我就努力耕田劳动,这样就会有收获,然后不就可以买到好猎狗了吗?于是他就回家努力耕田。努力耕田家里就富了,家里富了就有钱来买好狗,于是打猎的收获,常常超过别人。不只是打猎如此,任何事都是这样。七、 24此题考查对文言词语的解释能力。要结合课内积累判断词义,还要结合语境,尤其是句意进行推测。答案:(1)停止
32、 (2)用在表示时间的副词后,补足音节,没有实际意义(3)好像 (4)于是、就25此题考查对文言语句的翻译能力。要联系课内所学,准确解释重点词语,如:“未几”不一会儿;“尾”跟随;“若”好像。语言表达要简洁、顺畅。答案:(1)不一会儿,一只鹳从空中飞来,发出“咯咯”的声音,两只喜鹊也跟随在它后面。(2)喜鹊们见了便喧叫起来,好像有话在诉说。26.此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能力。要结合下文情节“鹳于古木上盘旋三匝,遂俯冲鹊巢,衔一赤蛇吞之”来分析。答案:一条红蛇正威胁着卵雏。27.此题考查对文章主旨的理解能力。可从“鹊”的角度入手谈“团结协作”“及时救援”,也可从“鹳”的角度入手,谈“乐于助人”。
33、答案:禽鸟尚且懂得团结协作助人为乐,当问题超出自己能力范围时,借助外部力量加以解决。我们人类就更应该做到团结协作,在困难时候学会向他人求助,更要在别人需要帮助的关键时候向他人伸出援助之手。附某人的花园里有一株古老的树,在它上面有一个喜鹊筑的巢,母鹊孵的鹊蛋快孵出幼鸟了。一天,一只喜鹊在巢上徘徊飞翔,不停地发出悲伤的哀鸣。一会儿,成群的喜鹊都渐渐闻声赶来,聚集在树上,忽然两只喜鹊在树上对叫,像在对话一样,一会儿扬长而去。不一会儿,一只鹳从空中飞来,发出“咯咯”的声音,两只喜鹊也跟随在它后面。喜鹊们见了便喧叫起来,好像有话在诉说。鹳又发出“咯咯”的叫声,似乎在答应鹊的请求。鹳在古树上盘旋了三圈,便
34、向鹊巢冲了下去,叼出一只红蛇并吞了下去。喜鹊们欢呼起舞,像在庆祝,并向鹳致谢。原来两只喜鹊是去找鹳来救朋友的啊!温馨提示:此套题为Word版,请按住Ctrl,滑动鼠标滚轴,调节合适的观看比例,答案解析附后。预测新题快递阅读下面两篇选文,完成14题。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
35、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选自孟子两章)子贡问政。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三者何先?”曰:“去兵。”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二者何先?”曰:“去食。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选自论语)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1)兵革非不坚利也 兵:(2)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域:(3)足兵 兵:(4)民信之矣 信:2将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1)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译文:(2)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译文:3文中提出的中心论点是什么?文重点强调的观点是什么?答:4你认为两文重点强调的内容有什么关系?答:二、阅读下面两篇选文,完成58题。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
36、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孟子少时,诵,其母方织。孟子辍然中止,乃复进。其母知其喧也,呼而问之曰:“何为中止?”对曰:“有所失复得。”其母引刀裂其织,以此诫之。自是之后,孟子不复喧矣。(选自韩诗外传卷九)诵:背诵。方:正在。辍然:突然中止的样子。辍,停止,废止。喧:遗忘。引:拿来。5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1)人恒过然后能改 恒过:(2)其母引刀裂其织 裂:6翻译下列句子。自是之后,孟子不复喧矣。译文:7两文在表达方面有什么不同?答:8你认为文中孟母教子的方法有什么独特的地方?这个故事说明了什么道理?答:三、阅读下列两文
37、,回答911题。秦王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弗敢易!秦王不悦。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节选自战国策唐雎不辱使命)公输盘为楚造云梯之械,成,将以攻宋。子墨子闻之,起于鲁,行十日十夜而至于郢,见公输盘。王曰:“善哉。虽然,公输盘为我为云梯,必取宋。”于是见公输盘。子墨子解带为城,以牒为械。公输盘九设
38、攻城之机变,子墨子九距之。公输盘之攻械尽,子墨子之守圉有余。公输盘诎,而曰:“吾知所以距子矣,吾不言。”子墨子亦曰:“吾知子之所以距我,吾不言。”楚王问其故。子墨子曰:“公输子之意不过欲杀臣。杀臣,宋莫能守,乃可攻也。然臣之弟子禽滑厘等三百人,已持臣守圉之器,在宋城上而待楚寇矣。虽杀臣,不能绝也。”楚王曰:“善哉。吾请无攻宋矣。”(节选自墨子公输,有删改)9下列各项中加点的实词解释不恰当的一项是( )A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布衣:平民。古代没有官职的人都穿布衣服,故称布衣。B公输盘九设攻城之机变九:九种(攻城的方法)。C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休祲:吉凶的征兆。休,吉祥;祲,不祥。D在宋城上而待楚寇矣
39、寇:入侵。10下面各项中加点的词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挺剑而起 行十日十夜而至于郢B虽杀臣,不能绝也 虽然,公输盘为我为云梯C夫专诸之刺王僚也 子墨子九距之D仓鹰击于殿上 子墨子闻之,起于鲁11下列各项是对两则文言文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两文表现的都是面对强敌,要避免战争除了理直气壮、义正辞严不畏强暴外,更重要的是艰苦的实践精神,只有把道义与实力结合,才能迫使侵略者收敛其野心。B文“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的根本原因是“伏尸二人,流血五步”。C文楚王“吾请无攻宋矣”是因为“臣之弟子禽滑厘等三百人,已持臣守圉之器,在宋城上而待楚寇矣。虽杀臣,不能绝也”。D两文从写作方法看都用了
40、对比手法。人物形象栩栩如生,读后让人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四、阅读下面两段选文,完成1215题。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选自孟子鱼我所欲也)孟子曰:“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
41、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节选自孟子滕文公下)丈夫:成年男子。冠:古时男子二十岁称作成年,要举行加冠礼。命:教导。夫子:丈夫。妾妇:妇女,这里“妾”“妇”连用。广居:宽大的房子,孟子用来比喻“仁”。正位:正确的位置,孟子比喻“礼”。大道:大路,孟子用来比喻“义”。由:遵循大道走。1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意思。(1)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得:(2)是亦不可以已乎 已:(3)往之女家 之:(4)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 顺:13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1)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译文:(2)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
42、屈:此之谓大丈夫。译文:14两文中,孟子各阐述了怎样的主张?答:15孟子在文中提出的观点,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已演变成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对后世产生了良好影响,古今许多仁人志士和革命者把它奉为行为准则。请你举出两位仁人志士或革命者及其言论。答:五、比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619题。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
43、,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陶潜,字元亮,少怀高尚,博学善文,颖脱不羁,任真自得,为乡邻之所贵。尝著五柳先生传曰:“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其自序如此,时人谓之实录。其亲朋好事,或载酒肴而往潜亦无所辞焉。每一醉,则大适融然。时或无酒,亦雅咏不辍。性不解音,而畜素琴一张,弦徽不具,每朋酒之会,则抚而和之,曰:“但识琴中趣,何劳弦上声!”(节选自晋书)融然:和悦快乐的样子。畜:同“蓄”。弦徽:琴弦与琴徽
44、,琴弦即琴弦音位的标志。16文中加点的“适”在工具书上主要有以下解释,在这里最恰当的选择是( )A符合B恰好C满足D舒服17下列各项中加点词语意思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因以为号焉 自号曰醉翁也B先生不知何许人也 曳屋许许声C期在必醉 与友期行D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属予作文以记之18根据你对以上选文的比较阅读,下列说法不恰当的一项是( )A以上三篇选文中,文和文均是陶渊明本人所著,文则是他人为陶渊明所著。B以上三篇选文都体现了陶渊明的安贫乐道和隐居思想。C文让我们看到了一个率真放达、安贫乐道、淡泊名利和悠然自得的陶渊明。D文主要通过陶渊明喝酒和抚琴两件事情来体现其洒脱不羁的性格。19.用现代汉
45、语翻译下面的句子。(1)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译文:(2)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译文:六、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2023题。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节选自宋濂送东阳马生序)刘羽冲偶得古兵书,伏读经年,自谓可将兵十万。会有土寇,自练乡兵与之角。全队溃覆,几为所擒。又得古水利书,伏读经年,自谓可使千里成沃壤。州官使试于一村,沟洫甫成,水大至,人几为鱼。由是抑郁不自得,恒独步庭阶,曰:“古人岂欺我哉?”如是日千百遍,惟此六字。不久发病死。
46、(节选自纪昀阅微草堂笔记)经年:一年左右。土寇:土匪。角:战斗。洫(x):沟渠。甫:刚。20文记叙了小时候借书和的学习经历;文中刘羽冲最终抑郁而死的原因是打仗失败和。21解释下面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1)余幼时即嗜学嗜:(2)走送之走:(3)自谓可将兵十万将:(4)会有土寇会:2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1)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译文:(2)恒独步庭阶,曰:“古人岂欺我哉?”译文:23结合文章内容,具体说说文中的刘羽冲是一个怎样的人。答:七、阅读两段选文,完成2429题。晏子使楚晏子将使楚。楚王闻之,谓左右曰:“晏婴,齐之习辞者也,今方来,吾欲辱之,何以也?”左右对曰:“为其来也
47、,臣请缚一人过王而行。王曰,何为者也?对曰,齐人也。王曰,何坐?曰,坐盗。”晏子至,楚王赐晏子酒。酒酣,吏二缚一人诣王。王曰:“缚者曷为者也?”对曰:“齐人也,坐盗。”王视晏子曰:“齐人固善盗乎?”晏子避席对曰:“婴闻之,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今民生长于齐不盗,入楚则盗,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王笑曰:“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选自晏子春秋)师旷撞晋平公晋平公与群臣饮,饮酣,乃喟然叹曰:“莫乐为人君,惟其言而莫之违。”师旷侍坐于前,援琴撞之。公被衽而避,琴坏于壁。公曰:“太师谁撞?”师旷曰:“今者有小人言侧者,故撞之。”公曰:“
48、寡人也。”师旷曰:“哑!是非君人者之言也。”左右请除之。公曰:“释之,以为寡人戒。”师旷:字子野,是春秋后期晋国宫廷中的盲人乐师。援:执持,拿。衽(rn):衣襟。哑:表示不以为然的惊叹声。除:清除,去掉。24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1)齐之习辞者也习:(2)王曰,何坐坐:(3)晋平公与群臣饮,饮酣酣:(4)是非君人者之言也是:25选出下列加点词意思、用法相同的一项( )A齐人固善盗乎/吾尝疑乎是B吾欲辱之/辍耕之垄上C乃喟然叹曰/乃重修岳阳楼D故撞之/而两狼之并驱如故26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文:27请根据提示,将文的故事情节依次填写在A、B两处。A楚王当堂羞辱B楚王自取其辱28请你根
49、据文内容展开想象,将晋平公躲避师旷“援琴撞之”时的场面生动地续写出来。(要求:续写时要有晋平公的动作和神态描写)晋平公话音刚落,29两文中,晏子和师旷都长于辞令,你更欣赏哪一个的说话艺术?请说说你的理由。答:答案解析一、1此题考查对文言实词的翻译能力。要结合句意推测词义。尤其注意“兵”的一词多义现象。答案:(1)兵器 (2)限制 (3)军备(军队) (4)信任2此题考查对文言句子的翻译能力。题(1),要结合“战必胜矣”理解“有不战”的意思;题(2),可联系曹刿论战译文中作战的先决条件“取信于民”来翻译。答案:(1)所以君子不战则已,战就一定能胜利。(2)从古至今,人都有一死,(如果)不取信于民
50、,国家就无以立足。3此题考查对中心论点的把握能力。论点是集中表明主张和看法的语句,通常在开篇或结尾。答案:文: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文:民无信不立。(或: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4此题考查对两文内容的比较阅读能力。要在通读两文,分别概括内容的基础上指明两文各强调了什么,是什么意思。这样,两者关系就好把握了。答案:文重点强调的“人和”(“得道”)就是人心所向,内部团结,文重点强调的“民信”(“取信于民”),二者有密切的相关性。“民信”(“取信于民”)是“人和”(“得道”)的重要条件之一。附子贡向孔子请教治理国家的办法。孔子说:“只要有充足的粮食,充足的军备以及人民的信任就可以了。”子贡问:“
51、如果迫不得已要去掉一项,三项中先去掉哪一项?”孔子说:“去掉军备。”子贡又问:“如果迫不得已还要去掉一项,两项中去掉哪一项?”孔子说:“去掉粮食。从古至今,人都有一死,(如果)不取信于民,国家就无以立足。”二、5此题考查对文言实词的解释能力。可根据句意推测词义。要注意“恒”古今异义的不同、“过”在此处为词类活用。答案:(1)常常犯错误 (2)割断6此题考查对文言句子的翻译能力。一要落实关键词的解释,如“是”“喧”;二要结合上下文将原句省略的内容补充上,使其表意明确、表达流畅,符合现代汉语的要求。答案:从此以后,孟子不再因为分心而遗忘书中的内容了。7此题考查对表达方式的分析比较能力。“表达”就是
52、表达方式,把握两文前者是论说散文,后者是记事散文是解题的关键。答案:文以议论为主,语言精练,分析透辟;文以叙述为主,用引刀裂织的方法明理,自然巧妙。8此题考查对文内容的理解及主旨的概括能力。首先要在疏通文意的基础上明确孟母采取了怎样的做法,然后用简洁的语言进行概括。故事说明的道理要结合少年孟子的行为揣摩孟母做法的“言外之意,画外之音”。答案:孟母是用实际行动来教育孩子的。说明了做任何事情都要全神贯注、一心一意,不能分心的道理。附孟子小时候,(有一次)背诵诗文,他的母亲正在织布。孟子突然停止背书,一段时间后,接着再背诵下去。孟子的母亲知道他是因为分心而遗忘了书中的内容,于是把他叫来问道:“为什么
53、中途停止(背书)?”孟子回答说:“书中有些地方忘记了,后来又记起来了。”(这时,)孟子的母亲拿起刀割断她织的布,用这种方法来告诫他读书不能半途而废。从此以后,孟子不再因为分心而遗忘书中的内容了。三、9选B。“九”是虚数,指多种。10选A。A项“而”均表顺接关系;B项“虽”分别解释为“即使”“虽然”;C项“之”分别解释为“无实义”“他”;D项“于”分别解释为“到”“从”。11选B。原因是唐雎要效仿前人杀了秦王,所以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四、12此题考查对文言词义的理解能力。要根据平时积累,结合句意来解释词语。通假字要先写出通哪个字,再做解释。出自文的词语解释要善于联系课内所学,如“之”可联系“辍耕
54、之垄上”,“顺”可联系“多助之至,天下顺之”。答案:(1)通“德”,感激(或恩德、恩惠) (2)停止,放弃 (3)到去(4)顺从13此题考查对文言语句的翻译能力。要注意准确解释关键词,如(1)中的“于”“何加”,(2)中词语的使动用法:“淫”“移”“屈”应依次解释为:使惑乱;使改变;使屈服。答案:(1)高位厚禄不分辨是否合乎礼义就接受了它,高位厚禄对我有什么益处呢!(2)富贵不能使我骄奢淫逸,贫贱不能使我改移节操,威武不能使我屈服意志:这样才叫做大丈夫!14此题考查对主张的把握能力。要分别找到两篇文章的中心句末句,然后根据选文大意用自己的话进行概括。答案:文:义重于生,当义和生不能两全时,应该
55、舍生取义(或任何情况下人都不能“失其本心”)。文:大丈夫应该有“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骨气,要坚守仁、义、礼(或:人要坚守仁、义、礼)。15此题考查对文章的拓展延伸能力。首先要明确孟子在两文中提出的观点舍生取义;大丈夫应该有“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骨气。然后从积累中搜索能体现这两个观点之一的、我国历史上的爱国志士及其与两文观点相近的言论。答案(示例):文天祥说“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陈毅说“取义成仁今日事,人间遍种自由花”。附孟子说:“成年男子举行加冠礼的时候,父亲给予训导;女子出嫁的时候,母亲给予训导。送她到门口,告诫她说:到了你丈夫家里,一定要恭
56、敬,一定要谨慎,不要违背你的丈夫!以顺从为原则,是妾妇之道。至于大丈夫,则应该住在天下最宽广的住宅里,站在天下最正确的位置上,走着天下最光明的大道;得志的时候,便与老百姓一同前进;不得志的时候,便独自坚持自己的原则。富贵不能使我骄奢淫逸,贫贱不能使我改移节操,威武不能使我屈服意志:这样才叫做大丈夫!”五、16选C。要结合所在句子“每一醉,则大适融然”的意思“每次一喝醉,就很满足、很和悦快乐的样子”进行推测。17选A。B项中的“许”依次为:地方、处所;拟声词。C项中的“期”依次解释为:希望;约定。D项中的“属”依次为:类;通“嘱”,嘱咐。只有A项中的两个“号”都是指“名号”。18选B。文体现的是
57、陶渊明以及当时的人们对现实社会的不满,对平静安宁生活的向往与追求。19.此题考查对文言语句的翻译能力。首先要逐字翻译,尤其注意关键词的解释要准确,如“往来”“悉”“屡”“晏如”;然后将字词翻译连缀成句,并结合对上下文文意的理解适当补充原句省略的成分,最后调整语序,使表达流畅。答案:(1)这里面的人在田野里来来往往,耕种劳作,男男女女的穿戴和桃花源外面的人完全一样。(2)旧衣衫十分破烂,盛饭的容器经常空着,也不在意。附陶潜,字元亮,少年时心怀高尚,知识渊博善于做文章,洒脱大方不拘谨,自得于真性情,被乡里邻居所看重。曾经作五柳先生传说:“家里四壁空空,不能遮阳挡雨,旧衣衫十分破烂,盛饭的容器经常空
58、着,也不在意。”他的自序是这样,当世人说是实录。他的亲戚朋友里面有些好事的人,带着酒菜到他那里去,陶潜也不推辞。每次一喝醉,就感觉很舒适。(从没有生气的时候。只是每次逢酒必喝,)即使有时不喝酒,也不停止写诗咏叹。陶潜不懂音乐,却备有一张琴,琴没有弦,每逢朋友在一起,就抚琴和着琴音说:“只要懂得琴中的真意所在,何必非要在琴上奏出美妙的音乐呢!”六、20此题考查对选文内容的理解概括能力。解答这道题,首先要疏通两文的文意,然后借鉴题干中的“借书”“打仗失败”梳理文章层次,组织答题语言。答案:抄书 治水失败21此题考查文言实词的解释能力。一要回顾平时积累;二要结合句意推测。对于“将”和“会”,要善于联
59、系课内所学,如陈涉世家中的“上使外将兵”“会天大雨”。答案:(1)特别爱好(或“喜欢”、“爱好”) (2)跑 (3)率领(或“带领”) (4)适逢,正赶上22此题考查对文言句子的翻译能力。要逐字翻译,不漏关键词,语言通顺、完整,无语病。答案:(1)因此人家大多数愿意把书借给我,于是我能够读到各种各样的书籍。(2)(他)总是独自在庭阶前散步,说:“古人怎么可能会欺骗我呢?”23此题考查对人物的评价能力。一要结合文意,抓住关键词,如“伏读经年”。二要分析人物两次失败的原因。答案(示例):刘羽冲是一个喜欢读书但做事不切实际的人。他虽然潜心研读古代的兵书和水利书,但不能灵活地运用于实际之中,结果屡遭失
60、败,抑郁而死。附刘羽冲偶然得到一部古兵书,苦读了一年左右,自己感觉可以统领十万军兵冲锋陷阵了。正巧当时乡里出现土匪,刘羽冲就自己训练乡兵与土匪们打仗。结果全队溃败,自己也差点被土匪捉去。又偶然得到一部古代水利书,苦读了一年左右,自己认为可以使千里荒地成为肥沃之地,州官就让他用一个村落来尝试改造,水渠刚造好,洪水来了,顺着水渠灌进来,全村的人几乎全被淹死变成了鱼。于是他从此抑郁不乐,总是独自在庭阶前散步,说:“古人怎么可能会欺骗我呢?”就这样每天喃喃自语千百遍,只是说这六个字。不久刘羽冲就抑郁而死了。七、24此题考查对文言词语的解释能力。一要结合句意推测,二要联系平时积累,将课外转化为课内。答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天然气输配过程中能耗降低技术考核试卷
- 橡胶制品的供应链管理与协同创新考核试卷
- 绿色农业与食品安全考核试卷
- 宝石的结晶学与晶体生长研究进展评价考核试卷
- 礼仪用品企业环境管理体系考核试卷
- 辽宁省葫芦岛市六校联考2025届普通高中毕业班教学质量监测物理试题含解析
- 昆山杜克大学《学校体育学A》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永州市冷水滩区2025届三年级数学第二学期期末统考模拟试题含解析
- 山东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数学规划》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江苏省无锡市澄西片达标名校2025届初三下学期一轮复习效果检测试题语文试题含解析
- 山东省高中名校2025届高三4月校际联合检测大联考生物试题及答案
- 2025年武汉数学四调试题及答案
- 【MOOC】数学建模精讲-西南交通大学 中国大学慕课MOOC答案
- 职业病防护设施与个体防护用品的使用和维护
- 绿化养护服务投标方案(技术标)
- 中国纺织文化智慧树知到期末考试答案2024年
- (正式版)HGT 6313-2024 化工园区智慧化评价导则
- GB/T 3091-2015低压流体输送用焊接钢管
- 实际控制人股东会决议
- 混凝土搅拌机设计论文
- 《Clean,Not Clean》RAZ分级阅读绘本pdf资源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