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1桃花源记复习知识点梳理、文言字词:(一)实词虚词1.缘()溪行13、芳草鲜美()2.渔人甚异()14、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之15、更发垂密()并怡然自乐3.豁然()开朗16、此人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4.屋舍俨然17.率妾于()邑人()来()此绝境()5.阡陌()交通18.遂与外人间隔()()19.乃()不知有汉,无论()魏6.怡然()自乐晋7 .便要()还20.此中人语()云家21.处处志()之8、咸来问讯()22.寻向所志9、不足()为外人道也()10、及()郡下,诣太守23.欣然规()往11、及郡下,诣()太守24、欲穷()12、后遂无问津()者25具()答之(二)通假字具答之
2、()通(),词义()便要还家()通(),词义()(三)词类活用1、渔人甚异之:形容词的意动用法2、欲穷其林:形容词作动词3、此中人语云:名词作动词4、处处志之:名词作动词5、欣然规往:名词作动词6、寻病终:名词作动词(四)古今异义词其(1)欲穷其林:这(2)其中往来种作:代词,代桃花源(3)余人各复延至其家:自己的(4)得其船:自己的(5)太守即遣人随其往:代渔人芳草鳗工古义:今义:味道鲜美可口阡陌交通古义:今义:运输和邮电事业的总称。率妻子邑人古义:今义:男子的配偶。来此绝境古义:今义:走投无路的地步(五)一词多义志:处处志之:寻向所志:寻:寻向所志:寻病终遂:遂迷不复得路:遂与外人间隔:(
3、六)文言虚词乃(1)见渔人,乃大惊:就(2)乃不知有汉:竟然为(1)武陵人捕鱼为业:作为(2)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对三、课文理解(一)文学常识遂与外人间隔古义:今义:时间、空间上的距离无论魏、晋古义:今义:表条件连词。余人各复延至其家古义:今义:延长,延伸不足为外人道也古义:今义:不够舍:便舍船。she :屋舍俨然。sh e :为:捕鱼为业w6i :不足为外人道也 wei :陶渊明,又名,字,谥号、自号。(朝代)著名 诗人。他在归园田 居中表现悠然自得的名句是 ,。著有陶渊明集 (二)内容理解1、课文结构第一段:写渔人发现桃花林的经过和沿途所见的美景第二段:总写渔人的感受和桃花源的生活环境、社
4、会风尚第三段:写渔人进入桃花源,在桃花源家里做客以及辞去的经过第四段:写太守派人寻找桃花源,因迷路而不复得第五段:写桃花源无法找到写作思路:发现桃花源-访问桃花源-离开桃花源-再寻桃花源.作者的愿望:没有剥削,没有压迫,人人安居乐业,彼此和睦相处.中心思想:表达作者对没有剥削、没有动乱、和平生活的向往,对平等和谐自足的幸福生 活的追求.桃花源是理想社会的原因:景色优美土地肥沃,资源丰富,风俗淳朴,人人各尽所能的参 加劳动,老人和孩子都生活幸福,愉快,人与人之间都极其融洽友好。.中心思想和写作特点作者在文中虚构了一个宁静安乐的世外桃源,那里没有压迫,没有战乱,人人安居乐 业自由安乐,彼此和睦相处
5、。这是一个与黑暗现实社会相对立的美好境界,寄托了陶渊明的社会及政治理想,也反映了当时人民的美好意愿。“桃花源”是个虚构的理想社会,既反映了人民反对剥削压迫、反对战争的愿望,也批判了当时的黑暗现实,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但这在当时阶级社会中只是一种不能实现的空想,又是作者隐逸、逃避现实的思想反映。本文艺术构思精巧,借武陵渔人行踪这一线索, 把现实和理想境界联系起来。 采用虚写、 实写相结合手法,也是本篇一个特点。语言生动简练、隽永,看似轻描淡写,但其中的描写 使得景物历历在目,令人神往。文章有详有略,中心突出。6、理解性默写(1)文中描绘桃花林中草美花繁 (桃花林奇异景象)的语句是: 中无杂树,
6、芳草鲜美,落英缤纷。(2)本文中是什么吸引渔人“欲穷其林”的?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夹岸数百步”都是桃树,没有一棵杂树,很是奇特。(3)本文中描写桃花源美好的自然环境的句子是: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4)本文中描写了桃花源社会环境安宁的句子是: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髯,并怡然自乐。(5)本文中明显了桃花源人安居乐业/和平幸福的境况(或:明显精神面貌)的句子是:黄发垂髯,并怡然自乐。(6)本文最能体现桃花源人热情好客/民风淳朴的句子有: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
7、来问讯。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桃花源人为何叹惋不已?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8)交代桃花源的人来历的句子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村人”不知有汉、无论魏晋的原因?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村人”满足于桃花源生活厌恶外界生活的体现是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暗示了桃花源中人不愿也不屑与世俗交往的心情,也表明村人对与人有戒心,怕外人知道后破坏他们安定平和的环境。)“不足为外人道也”这句话,表明桃花源中人听了渔人的话之后,虽“叹惋”却仍然想继续在桃花源中生活。他们为什么不愿离开?桃花源中人厌恶源外战争,追求宁静、和
8、平、幸福的生活;桃花源中景色很美。(12)最后写想重入桃花源“不复得路”,刘子骥“规往”而“未果”的意图是什么? TOC o 1-5 h z 目的是使人觉得桃花源是一个似有似无,似真似幻的所在,暗示桃源是一个虚构的社会,现实是不存在的。并且表明桃花源可望而不可及、渲染了一种神秘的色彩。)四、练习巩固1、“黄发垂髯”用的修辞方法是()A、比喻B、 夸张C、借代D、对比2、下列哪些词语是成语()(多选)A芳草鲜美日落英缤纷C、豁然开朗D良田美池E、鸡犬相闻F、黄发垂髯 G怡然自乐3、用原文语句作答:(3分)(1)渔人“欲穷其林”的原因是:(2)文中描写桃花源中人精神状态的句子是:(3)桃花源中人的
9、祖先定居桃花源的原因是:.成语皆言简意赅,许多成语都语出有典,如成语 ,就是浓缩本文的故事而来,意思是 。世外桃源比喻不受外界影响的地方。或理想中的脱离现实的美好场所或境地。或环境幽美的地方。.下面对课文内容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误入桃花源的渔人惊异地看到,这里土地肥美,生活和乐,没有压迫,没有纷争,老幼幸福愉快,人人融洽友好,这完全是中国农耕文明时代“大同社会”的形象体现。B.在听了渔人对外界的介绍后,桃源人叹惋不已,从上下文可以推知,他们感叹的是“山中方一日,世上已千年”的韶光易逝和逃脱了外界的纷争与祸乱。C.作者既描绘了桃花源里一幅鲜活的人间生活的图景,又极力表现了它的似有似无,
10、寻觅而不可得,反映了作者的理想与现实之间的矛盾。D.这篇文章故事曲折回环,悬念迭起,记叙层次清楚,环环相扣,结构严谨,语言简洁平易,朴实自然。)B 、皆以 美于徐公D 、时时而间7.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于是入朝见威王朝而往,暮而归蒙辞以 军中多务C能谤讥于市朝骈死于槽柄之间进 间令吴广7、翻译下列句子1 )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2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3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4)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5)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6 )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对下面加点词语解释
11、有误的一项是(A.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类)B.便要还家(通“邀”,邀请)下面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C.便扶向路(沿,顺着)D.寻病终(寻找)A.村人发现渔人后非常吃惊,是因为在此之前从来没有“外人”来过。B.村人纷纷前来问讯,是因为他们与世隔绝多年,对外界的情况一无所知。C.人“皆叹惋”,是因为他们听渔人叙述了来此的经过。D.村人要求渔人不要对“外人”说起这里的情况,是因为他们不愿意让“外人”来打破桃花源中宁静安乐的生活。10.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无论魏晋(不管) B.未果,寻病终(没有实现)C.胃病终(不久)D.后遂无问津者(渡口)11.下列句中的“之”与“忘路之远近
12、”的“之”含义相同的一项()A.具答之 B .攻亲戚之所畔 C .小大之狱 D.辍耕之垄上12、对文章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_A.第二段描写了一幅理想时社会中的生活图景,就是常说的“世外桃源”B.一进入洞口,眼前就出现了一个开阔敞亮的境界没这就是桃花源。C.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中的“乃大惊”写出了桃花源人对陌生人的惊异,显示桃花源人对陌生人的惊异,显示桃花源与世隔绝的久远。D.桃源人告诉渔人“不足为外人道也”原因是怕源外世界的人扰乱他们的生活。1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意思完全相同的一项是()A.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奇山异水,天下独绝.B.问今是 何世 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13、C.不复出焉出则无敌国外患者 D.设酒杀鸡作食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 14.对文段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 “见渔人,乃大惊”,表明桃源中的人“来此绝境”时间久远。B.桃源中的人“设酒杀鸡作食”款待渔人,既表明他们生活富足,又表明他们热情好客。C.桃源中的人“设酒杀鸡作食”款待渔人,是怕渔人回到外界后,泄露桃花源的秘密。D.这几段文字通过写渔人与桃花源中人的交往,描绘出作者心目中的“乐土”,寄托他的社会理想,反映广大人民的美好愿望。.桃花源中的人听了渔人“具言所闻,皆叹惋”,对其原因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为桃花源外的世界的动乱黑暗而叹惋。B.为桃花源外的人一直过着痛苦
14、生活而叹惋。C.为渔人的颠沛流离而叹惋。D.为桃花源外的世界战乱频繁、赋税繁重、民不聊生而叹惋。.选出分析不正确的一项()A.文章为了吸引读者,多处设置了悬念。B.文章开头写桃林的美好,是为了渲染神秘的气氛,为下文写桃花源的美好做铺垫。C.文章先写渔人偶然进入了桃源,结尾又写刘子骥寻而未果,前后矛盾。D. “沿溪行,忘路之远近”是为下文找不到桃花源埋下伏笔。.下列句中加点的词,意思完全相同的一项是()A.渔人甚异 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B.有良田美田桑竹之属,属予作文以记之C.太守即遣人随其 在 安陵君其 许寡人 D.未果,寻病终 遂至承天寺寻 张怀民 .下列各种说法中不正确的一项是()A、“闻
15、之,欣然规往”中的“之”指代的是渔人发现桃花源这件事。E、选文前两段写了 “渔人”的行踪:进入桃花源一一辞别桃花源一一寻找桃花源。C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 一句中的“此人”指的是桃源人。D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表现了桃源人的淳 朴、热情、好客。.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武陵人以捕鱼为 业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 B.、问所从来,具答之,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C其中往来种作太守即遣人随其 往 ()C.乃不知有汉(副词,竟,竟然)D.不足为外人道也(介词,对、向)D.便扶向路 寻向所志 20、对下面语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16、A.遂与外人间隔(隔断,隔绝) B.阡陌交通(互相通达) 21.下面对所选文段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本文第一段着眼于“异”字,为下文描写更令人惊异的桃花源作了铺垫。B.文章第二、三段是全文的重点,无论是写桃花源人们的生活环境还是写人物的交谈,都 有一些生动可感的细节,使人如临其境,如见其人。C.文中真实地描绘了桃花源中人们的生活场景,生动地展现了一个人人劳作、生活安定、 风气淳朴的现实社会。D.这篇文章记叙层次清楚,一环套一环,一气呵成,结构非常严谨。22.下面加点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类)C.便里还家(邀请)B.悉如外人(熟悉)D.余人各复延,至其家(邀请)
17、23对本文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本文是以渔人的行踪为线索。B.本文既然名为“记”,当然就是一篇记叙性的文章。C.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余人各复延至其家”表现了桃花源人热情好客的特点,因为他们害怕世人来破坏他们和平安宁的生活。D.本文表达了作者对理想社会的热烈追求,同时含蓄地表达了对现实社会的不满。下列对文章内容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桃花源里,没有剥削和纷扰,土地肥沃,男女耕作,老幼欢乐,是古代理想中的“大同 社会”的形象体现。B.在听了渔人对外界的介绍后,桃源人叹惋不已,从上下文推知,他们发出的主要是“山中方一日,世上已千年”的时光易逝。C.桃源人希望渔人不要把这里
18、的情况告诉给外界,目的是希望远离战乱和苦难,永不受打 扰,继续享受这宁静祥和的生活。D.作者既描绘了桃花源里一幅鲜活的人间生活的图景,又极力表现它的似有似无。寻觅不 可得,反映了作者的理想与现实之间的矛盾。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悉 如外人悉 以咨之D 、设酒杀鸡作食食 之不能尽其材)C.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忠之属也D.问今是何世 斯是陋室)C.具答之D.闻之,欣然规往A芳草鲜美陶后鲜有闻BC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属作文以记之以下各组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 便舍 船 太丘舍 去B.欲穷其林子子孙孙无穷匮也 选出“之”与其他三个意义不同的一项(A. 渔人甚异之B.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下
19、面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村人发现渔人后非常吃惊,是因为在此之前从来没有“外人”来过。B.村人纷纷前来问讯,是因为他们与世隔绝多年,对外界的情况一无所知。C.人“皆叹惋”,是因为他们听渔人叙述了来此的经过。D.村人要求渔人不要对“外人”说起这里的情况,是因为他们不愿意让“外人”来打破桃花源中宁静安乐的生活。对文章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第二段描写了一幅理想时社会中的生活图景,就是常说的“世外桃源”一进入洞口,眼前就出现了一个开阔敞亮的境界没这就是桃花源。“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中的“乃大惊”写出了桃花源人对陌生人的惊异,显示桃 花源人对陌生人的惊异,显示桃花源与世隔绝的久远。D.桃
20、源人告诉渔人“不足为外人道也”原因是怕源外世界的人扰乱他们的生活。对文段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 “见渔人,乃大惊”,表明桃源中的人“来此绝境”时间久远。B.桃源中的人“设酒杀鸡作食”款待渔人,既表明他们生活富足,又表明他们热情好客。C. 桃源中的人“设酒杀鸡作食”款待渔人,是怕渔人回到外界后,泄露桃花源的秘密。D.这几段文字通过写渔人与桃花源中人的交往,描绘出作者心目中的“乐土”,寄托他的社会理想,反映广大人民的美好愿望。桃花源中的人听了渔人“具言所闻,皆叹惋”,对其原因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为桃花源外的世界的动乱黑暗而叹惋。为桃花源外的人一直过着痛苦生活而叹惋。为渔人的颠沛流离
21、而叹惋。D.为桃花源外的世界战乱频繁、赋税繁重、民不聊生而叹惋。选出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文章为了吸引读者,多处设置了悬念。文章开头写桃林的美好,是为了渲染神秘的气氛,为下文写桃花源的美好做铺垫。文章先写渔人偶然进入了桃源,结尾又写刘子骥寻而未果,前后矛盾。“沿溪行,忘路之远近”是为下文找不到桃花源埋下伏笔。1、 对下面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类)B.便要还家(通“邀”,邀请)C.便扶向路(沿,顺着)D.寻病终(寻找)2、选出下列句子翻译正确的一项。()A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老人和小孩并且高高兴兴, 自得其乐。 ) B 渔人甚异之。 (捕鱼的人认为他很奇怪。)
22、C.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带领妻子和同乡人。(来到这与外界隔绝的地方)D.余人各复延至其家。(其余的人又各自邀请余人到他们家里去。)3、选出对“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句子翻译正确的一项( )A.田间道路,交通方便,能听到鸡鸣狗叫。B.田间小路,交错相通,能听到鸡鸣狗叫的声音。C.田间小路,交通相错,鸡鸣狗叫听得见。D.东西南北交通方便,村落间能听到鸡鸣狗叫的声音。4、下面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村人发现渔人后非常吃惊,是因为在此之前从来没有“外人”来过。B.村人纷纷前来问讯,是因为他们与世隔绝多年,对外界的情况一无所知。C.人“皆叹惋”,是因为他们听渔人叙述了来此的经过。D.村人要求渔人不要对“
23、外人”说起这里的情况,是因为他们不愿意让“外人”来打破桃 花源中宁静安乐的生活。5、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哪一项?选择答案()A.文中的“俨然”的意思是整齐的样子,“妻子”指的是妻子、儿女。require.async(wkcommon:widget/ui/lib/sio/sio.js,function(sio) varurl = HYPERLINK /cpro/ui/c.js /cpro/ui/c.js;sio.callByBrowser( url,function () BAIDU_CLB_fillSlotAsync(u2845605,cpro_u2845605); ); );B “渔人”的行
24、踪是发现桃花林进入桃花源离开桃花源再寻桃花源。C “便 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一句中的“此人”指的是桃源人。(二)1、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无论魏晋(不管)B.未果,寻病终(没有实现)C.寻病终(不久)D.后遂无问津者(渡口)下列句中的“之”与“忘路之远近”的“之”含义相同的一项( ) A 具答 之B 攻亲戚之 所 畔 C 小大之狱D. 辍耕之垄上3 、下列句子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A.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这里土地平坦开阔,房舍都是同一样式,很相像。B.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他们问起现在是什么朝代,竟然不知道有过汉代,更不必 说
25、魏朝晋朝了。)C.黄发垂髯,并怡然自乐。(老人和小孩都充满喜悦之情,显得心满意足)D.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村里人嘱咐他道:“这个地方不值得对外边的人说啊。” 4、对“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一句翻译正确的一项()A.既然出来了,找到了他的船,就顺着原来的路的方向回去,处处都做了记号。B.出来以后,找到了他的船,就扶着树枝向着道路的方向走去,处处都做了记号。C.出来以后,找到了他的船,就顺着原来的路回去,每一处都记着它。D.出来以后,找到了他的船,就顺着原 来的路 回去, 处 处都做了记号。 5、 对文章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_A. 第二段描写了一幅理想时社会中的生
26、活图景,就是常说的“世外桃源” B. 一进入洞口,眼前就出现了一个开阔敞亮的境界没这就是桃花源。C.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中的“乃大惊”写出了桃花源人对陌生人的惊异,显示桃花源人对陌生人的惊异,显示桃花源与世隔绝的久远。D.桃源人告诉渔人“不足为外人道也”原因是怕源外世界的人扰乱他们的生活。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意思完全相同的一项是()A.率妻子邑人来此绝 境 奇山异水, 天下独绝B 问今是 何世由是 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C.不复出.焉出.则无敌国外患者D.设酒杀鸡作食.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7 、对文段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 “见渔人,乃大惊”,表明桃源中的
27、人“来此绝境”时间久远。B.桃源中的人“设酒杀鸡作食”款待渔人,既表明他们生活富足,又表明他们热情好客。C. 桃源中的人“设酒杀鸡作食”款待渔人,是怕渔人回到外界后,泄露桃花源的秘密。D.这几段文字通过写渔人与桃花源中人的交往,描绘出作者心目中的“乐土”,寄托他的社会理想,反映广大人民的美好愿望。8、 桃花源中的人听了渔人 “具言所闻, 皆叹惋” , 对其原因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为桃花源外的世界的动乱黑暗而叹惋。 B. 为桃花源外的人一直过着痛苦生活而叹惋。 C.为渔人的颠沛流离而叹惋。D.为桃花源外的世界战乱频繁、赋税繁重、民不聊生而叹惋。9、选出分析不正确的一项()A. 文章为了吸引读
28、者,多处设置了悬念。文章开头写桃林的美好,是为了渲染神秘的气氛,为下文写桃花源的美好做铺垫。 C.文章先写渔人偶然进入了桃源,结尾又写刘子骥寻而未果,前后矛盾。 D. “沿溪行,忘路之远近”是为下文找不到桃花源埋下伏笔。(三)1、下列加点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A.芳草鲜.美(xi B.便舍.船(sh 6)C.屋舍俨.然(yen)D.其中往来种.作(zhg)2、下列句中加点的词,意思完全相同的一项是()A.渔人甚异之 父异焉,借旁近与之 B. 有良田美田桑竹之属 属予作文以记之 C. 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安陵君其.许寡人 D.未果,寻.病终遂至承天张怀民 3、 下列各 组 词语在文中的意思与现代汉
29、语 的意思全都不 同的一项是()A、 良田 无论B、 绝境问津C、 问讯间隔D、 交通 妻子 4、 下面加点词的意思和现代汉 语相同 的一项是()A 仿佛 若有光B.阡陌交通.,鸡犬相闻C.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D.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5、下列各种说法中不正确的一项是()A、 “闻之,欣然规往”中的“之”指代的是渔人发现桃花源这件事。B、选文前两段写了 “渔人”的行踪:进入桃花源一一辞别桃花源一一寻找桃花源。C、“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 一句中的“此人”指的是桃源人。D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表现了桃源人的淳 朴、热情、好客。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 、武陵人以捕鱼为业此人一一为具言所单纯、互助的生活。B.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这两句在上文描写的基础上,由远到到,由景及人,写桃花源中人的生活。C.前面“忽逢桃花林”与后面“欣然规往”而“未果”是一种照应,增加了桃花源的神秘色彩。D.桃花源的人说了 “不足为外人道”,但渔人还是告诉了太守,突出了渔人是一个不守信用的人。选出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 )A. 第 2、 3 段是全文的中心,寄托了作者的理想社会是没有压迫、人人安居乐业。 B. 文章详略得当,略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年终工作总结个人报告(10篇)
- 中专自我鉴定合集15篇
- 标准设备购买合同
- 西安迈科商业中心连体超高层结构设计-龙辉元张晓宇王福安
- 师德师风个人学习心得范文
- 班级建设目标
- 2023六年级语文上册 第八单元 28 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教学实录新人教版
- 简爱读后感10篇【100-1000字】
- 教师的辞职报告15篇
- 餐厅服务员辞职申请书集锦6篇
- 傲盾抗DDOS防火墙安装使用手册
- 卫生部健康体检项目目录
- 最新国家开放大学电大《工程数学》期末题库及答案
- 《碗中日月》:作家丁立梅亲自示范中考、高考真题作文60篇
- 警犬训导专业士兵职业技能鉴定理论考试题库(带答案)
- 流行病学简答题汇总含答案
- 海底喷流沉积型矿床-sedex
- 青岛版二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汇总
- 学校安保服务管理理念及服务内容措施
- 医院感染监测清单
- Q∕SY 05592-2019 油气管道管体修复技术规范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