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Word文档,下载后可任意编辑 2021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课件 专题5 文言文阅读专题5 文言文阅读第一节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解析:选D。趣:通“促”,副词,赶快,赶紧。偾军:溃败的军队。参考译文:花云,安徽怀远人。身材魁伟,面色黝黑,作战非常勇敢,无人能够抵挡。至正十三年,花云佩着剑,到临濠投奔朱元璋。太祖赏识他的才能,让他率领军队作战,兵到之处,城池都被攻破。朱元璋将要攻打滁州,率领数名骑兵先行,花云一同前往。突然遇到数千敌军,花云用身体挡住太祖,拔剑跃马向敌人发起冲击。敌军大惊道:“这个黑将军非常勇猛,不能正对他的锋芒。”等到大部队抵达后,很快攻克了滁州。太祖率军渡长江,花云担任先锋
2、率先渡江。攻克太平城后,他凭借忠诚勇敢陪伴在太祖身边,保卫太祖的安全。后被提拔做了总管,攻取镇江、丹阳、丹徒、金坛等地。经过马驮沙时,几百名强盗拦路与他决战。花云边战边走,历经三天三夜,将强盗全部杀死。太祖在太平设立枢密院,提拔花云担任院判一职。花云受命前往宁国,途中军队被困在山中八天,大批盗贼集结阻拦。花云挺矛大喊着来回突击,斩首数以千百计,身上不中一箭。 回到太平后,陈友谅率领水军来犯。花云与元帅朱文逊结阵迎战,朱文逊战死。陈军猛攻三天都不能攻陷城池,后来趁涨潮乘大船攻城,从船尾爬上城墙的垛口,攻入城中。城被攻破,花云被擒,他奋力大呼,挣断束缚,奋起夺走看守者的刀,接连杀死五六个敌人,大骂
3、道:“你们这些贼人不是我主公的对手,为什么还不赶快投降!”陈军大怒,打破了他的头,把他绑在桅杆上,乱箭射他,他依然大骂敌人,脸色没有丝毫变化,至死骂声不停,终年39岁。朱元璋称吴王后,追封花云为东丘郡侯,修建忠臣祠祭祀他。太平将被攻破时,花云的夫人郜氏先在家庙祈祷,随后领着三岁的儿子,哭着对家人说:“城被攻破之时,我丈夫必死,我守义绝不独生,但不能让花家没有了后人,你们要好好把孩子抚养成人。”花云被俘后,郜氏投河自尽。侍女孙氏处理完花夫人的后事后,抱着孩子逃跑,被敌军掳掠到九江一带。孙氏趁夜晚逃到一户打鱼的人家,摘下自己的簪子耳环送给他们,嘱托他们收养这个孩子。等到汉兵失败之后,孙氏又把孩子偷
4、出来,乘船渡江逃走,途中遇到溃败的军队,船被抢走,人被扔到江中,他们把断木当做船,逃到了长满芦苇的小岛上,靠采摘莲实喂养孩子,历时七天活了下来。过了一年才到达朱元璋的大营。孙氏抱着孩子哭着拜见太祖,朱元璋也跟着哭泣,他把孩子放到自己的膝上,说:“这是大将的后代啊!”为他赐名花炜。花云的第五代子孙向世宗请求,赐郜氏为贞烈夫人,孙氏为安人,建祠堂供后人祭奠。解析:选A。本题考查实词的理解。用代入法一试就知。只要结合上下文进行浅层翻译,就能够通过义译发现把“敌”翻译成“敌人”就会造成整个句子没有实义动词作谓语,而其余选项句子中的加点词都能通过给出的解释把整个句子完整地翻译出来, 敌:匹敌。参考译文:
5、孔明是伊尹、周公那样的贤人啊。但评论他的人有很多不同的看法,因为他遭受乱世之难,而处在英雄落魄之时啊。 一般人都努力上进(博取功名),而他独自归隐,神态安闲地住在草庐中,刘备三顾茅庐后才被起用。(孔明)挺身接受刘备托孤的重任,不放任不专权,别人没有谗言可进。权势大但主上不猜疑,权高位重而部下不忌妒。励精图治使蜀地风俗教化清正明直。宽恕过错或惩罚罪行不因职位的高低(而有所不同),这是成就帝王之业的政治啊。用使百姓安乐之道管理百姓,百姓即使劳苦也不怨恨;用使百姓生存之道杀人,死者也不会有所怨恨,这是成就王业的大事啊。孔明都处理得非常好,确实是伊尹、周公那样的贤人啊。但评论的人竟然说他自比管仲、乐毅
6、,寄身在偏远的地方,只不过是称霸的人的臣子罢了。这怎么能同他们谈论孔子到鲁国出仕和自比老子、彭祖呢!更有甚者竟认为孔明不能与司马懿匹敌,这无异于小孩子的见识。他们难道不是因为司马懿的话而相信他吗?而不知道他的话都是骗人的。 司马懿不能欺骗孔明,所以常常在孔明用兵的间隙,荒谬地说些大话来欺骗他的部下。这些评论的人只是没有发现罢了。当初孔明兵出祁山,司马懿带兵抵御他,听说孔明将要割上邽的麦子,(司马懿)收拾辎重日夜兼程前往。(等到了那里,)孔明因为缺粮已经退兵,司马懿欺骗部下说:“我们连夜兼程行军非常疲劳,这是懂得用兵的人希望抓住的机会。诸葛亮不敢据守渭水,这容易对付啦。”军队没有现成的粮草还转移
7、作战,即使能战胜他们,后面何以为继?这是稍微懂点军事的人都一定不会干的事啊。 司马懿心里知道这样,表面说大话来欺骗部下罢了。不久孔明出兵斜谷,司马懿又率兵抵挡他。 了解到孔明的军队还未靠近渭水,就率领军队渡河,背靠渭水筑下营垒。孔明军队快要到达了,司马懿欺骗众人说:“诸葛亮如果真是勇敢的人,应当从武功山出兵依靠山势摆下阵势。如果向西到五丈原,各路军马没有战事了。”敌人的军队已经在没有退路的战场上了,率领部队长驱直入,前来与他交战,这也是稍微懂点军事的人不会做的事。司马懿知道诸葛亮不会从此地出兵,聊且狂妄地用这些话来表现诸葛亮的怯弱,以显示自己料事如神,并且能稍稍安慰军心。所以孔明带领严整有法度
8、的军队,不用欺骗的权术,不贪图小的胜利,他就说:“诸葛亮志向远大但不能抓住时机,善于谋略但缺乏决断,喜欢用兵却无实权。”诸如此类,都是等到孔明用兵间隙时,胡乱说些大话来欺骗他的手下,这哪是他的真实想法啊!那些善于洞悉别人真实想法的人,不在他的敌人存在的时候,而是在他的对手死后再做出判断。孔明活着的时候,司马懿的话是那样的。等到他死后,司马懿巡查孔明军队的营垒阵地,整理衣襟慨叹说:“真是天下奇才啊!”这是他看到诸葛亮的治军的规矩法度,是远在自己之上,是自己不能做到的,恍然若失,不自觉而说出来的。从中可以看到他的真实想法了。评论的人不相信这些,却相信司马懿欺诈的话,难道不是又被他骗了吗!唐朝的李靖
9、,是谈论军事的雄辩之人。我曾经读到他的以提问、作答形式而写成的书,领略他论述孔明用兵的妙处,详细完整,对司马懿却只字未提。他是真正懂用兵的人,因此能够看得出来,世上那些迂腐书生的观点,为什么不是李靖这样的观点呢?孔明距今将近千年了,没有能真正懂得他的人。我为他的不幸感到愤恨,所以详细地说明这件事,使世俗拿成败论英雄的人稍微收敛一些。 媐(x):嬉戏。 瘗(y):埋藏 窭(j):贫穷。解析:选D。考查重点实词“卒”的通假情况。一定在原文中理解,联系上下文,前后照应,保持一致。要把对实词的解释带入到原文中,看看是否合乎原文的语言环境。卒,通“猝”,仓猝。还应学会联系学过的知识来判断。参考译文:申甫
10、是云南人,崇尚侠义并且有口才。孩童时,常常在道路上拴着老鼠嬉戏。有个道人经过这里,教申甫做游戏。就让他捡拾道路旁的瓦石,在地上按四方设置,投放老鼠在中间,老鼠多次逃亡不能出来。不久引诱野猫到来,野猫想从中获取老鼠,也终究不能进入,野猫、老鼠相互抵抗了很长时间。道人于是悄悄告诉申甫说:“这就是所说的八阵图,你也想学它吗?”申甫当时还是小孩,不懂得他的话,立即回答说:“不愿意。”道人于是离开了。明朝天启初年,申甫正在学习佛学,在河南山东间往来,没有学到东西。 申甫到了嵩山,又碰到了原先(或“以前”)年幼时遇见的道士,请求学习他的兵法,用对待老师的礼节侍奉他。道人临走时,把一卷书抛给他,就急速告别离
11、开了,不知去向。打开看那本书,都是古代的兵法,并且车战解说得非常完备。 申甫就留在山中,学习了一年多,不再学习佛学了。不久将那本书埋藏在嵩山下,出游到颍州,寄居在州人刘廷传家里。刘翁是原来颍州的大侠客,门下宾客有数百人,都喜欢谈论兵法,然而没有一个人赶得上申甫的。刘翁出资让申甫到京师。申甫多次凭借他的兵法拜谒许多高官大臣,经常不被听从、信任。愍帝即位,北兵从大安口入侵,很快逼近京师,京师九门都在白天关闭着。在这时庶吉士刘之纶、金声知道事情紧急,于是向朝廷举荐申甫。 愍帝召见(他)到偏殿,用温和恳切的诏谕慰劳(他),申甫感动而泣,在殿墀下叩头,大声说:“臣不才,愿意用死来报效。”于是立刻任命刘公
12、做协理戎政兵部右侍郎,金公凭借御史的身份做参军,而申甫做了京营副总兵,然而没有把兵权给申甫,听凭他自己招募士兵。过了三日,招募的士兵稍微聚集,率领的都是市中不懂得用兵器的穷人的子弟,但申甫所传授的本领,又是战车方面的,仓促不能做成。就选择日子部署那些士兵,没有时间演练。在当时,有权势的人都不学习兵法,(那些人)和刘公、金公的(意见)多次不一致,又嫉妒申甫出身平民却被提拔任用,(他们)谋划先把当前的大敌击退,就日夜传下兵符,督促申甫决战,然而恰巧武经略满桂在安定门外被打败战死。满桂是原来大同总兵官,出名的良将,因为救援赶到京师,愍帝正倚仗看重他。满桂已经战败,京师震惊害怕。 申甫没有办法,痛哭,
13、在夜间带领自己的部众用绳索从城墙上出来,还没有到芦沟桥,部众就逃跑了大部分。 申甫亲自奋力战斗,被数十支飞箭射中,最终被杀。于是权贵们争相责怪申甫,又讥讽刘之纶、金声不懂鉴察人(或“不了解人”“不会用人”)。等到逃亡的士兵被带领回来时,竟然没有人理会申甫的死亡。在申甫死后数日,刘公又带领八路军队出师,奔向遵化,独自率领部下在娘娘山扎营,遭遇埋伏发生战斗,督促将士殊死战斗,经过一昼夜,各路援兵不到,也战死了。解析:选A。屈:屈服。参考译文:胡叟,字伦许,是安定临泾人。家中历代为官,是西夏著名大族。胡叟幼时聪明机敏,年方十三,善于辩答疑问解释事理,闻名于城乡,他以思考感悟的见解,与成人交互辩论,也
14、很少屈服。学问不由师傅传授,友人劝他,胡叟说:“先圣的著说中,精深而得变化之道理的,难道不是只有易经吗?(我)还是认为通过思考就多半能感悟到道理的。衰败世道中的迂腐儒生,略能区分乾坤的方位而已,岂有能从不显明的征兆中探索深奥的道理的人?求师问道的礼仪,不是现在能施行的。”及至翻读各类书籍,一天阅览两遍,都能背诵。好写文章,既善于写典雅的文字,又擅长用通俗的语言。因姚氏政权即将衰亡,于是(他)来到长安观察风俗民情,不露姓名,隐藏行踪,害怕别人看见并认出。 当时有京兆人韦祖思,从小熟读经典,常常看不起当时的同辈,知胡叟来,召他相见。祖思以习惯的态度,对胡叟很冷淡。胡叟勉强与他寒暄后,愤怒地拂衣而去
15、。祖思坚决挽留他,说:“正要与君讨论天人之间的关系,为何仓促而回呢?”胡叟答道:“可以共论天人问题的人早已死了,与君相交,何必说如此大话。”最终不入座而离去。回到主人家,写长赋铺叙韦、杜二家事,一夜而成,当时他已十八岁。他追述韦、杜的过去,没有掩去其旧日美德,叙及中古,则符合当时的事,而近代则叙有轻贱侮慢的事。人们都惊叹他有才华,畏惧他文笔含讥。至今还有人传诵他的文章,作为谈资。胡叟孤独漂泊坎坷失意,没有仕进的途径,于是到汉中。刘义隆的梁、秦二州刺史冯翊人吉翰,因胡叟是有才华之人,便以礼相待。授胡叟为小官,不符合胡叟本意。不久,吉翰调任益州,胡叟随其入蜀,常常被益州豪士俊杰所推重。 当时蜀有僧
16、人法成,聚合僧徒,有近千人,共铸一丈六尺高的金佛像。刘义隆厌恶他聚集徒众,将要把他处以死刑。胡叟得知此事,立即奔赴丹阳,陈述申明事属善行,法成终得免罪。胡叟又回到蜀地。法成感激他,赠送胡叟珍贵物品,价值一千多匹绢。胡叟对法成说:“安贫乐道的织蒿人,为何能抛弃明珠?我为德行而请命,拿钱财干什么?”最后未收一物。一、陌生词的考查高考中文言文阅读考查实词词义的一题,往往会出现没有见过的实词或难以理解的实词。例1上:皇上,指朱棣。A项,语:告诉。B项,委:堆积。C项,识:知道,引申为意识到。其中B项中的“委”就是很少见的一个文言实词,推断其词义要根据上下文意来推测。D丁丑,俞瑱在居庸关一带抢掠,当地百
17、姓偷偷地跑来报告。皇上说:“居庸关山路险峻,是护卫北平的险要关键之处,百人把守,万人不能攻下。现在俞瑱占有了它,有利地势被他所拥有,此种情势,一定要收回它。这就像一家的后门,怎么能丢弃送给盗贼?现在趁着他刚到,再加上抢掠,民心不归附,攻取很容易;如果放纵他而不攻取,等到他增兵把守居庸关,以后攻取就难了。”于是命徐安前往讨伐他。徐安攻克了居庸关,俞瑱逃往怀来,依附宋忠。捷报传来,皇上说:“假如俞瑱知道笼络人心,谨慎把守这个居庸关,即使想攻取它,怎么能一攻即破?现在上天把(这个地方)送给我,不可错过(机会)呀。”于是命吴玉把守居庸关。皇上对各位将领说:“宋忠驻军怀来,居庸关是必争之地,趁他还没来到
18、,可以先攻打宋忠。”各位将领都说:“敌众我寡,很难取胜,攻打宋忠对我们不利,应当固守居庸关来等待他的到来。”皇上说:“事情不是你们所了解的这样。敌军是刚刚聚集起来的,他们不能团结一心;宋忠心浮气躁缺少谋略,心狠武断、自以为是,趁他们没有安定下来,攻打他一定会攻破。”癸未,皇上率领精锐骑兵八千,穿着铠甲进发。 甲申,到达怀来。在此之前,抓获敌人的一个间谍,说宋忠欺骗北平的将士们说:投降者的家人都被皇上所杀,尸体堆积,填满了沟壑,我们应当替我们的家人报仇。将士们听他这么说,有的相信有的不信。皇上知道了这件事,就让投降士兵的家人做前锋,仍用他们以前的旗帜。将士们远远看见旗帜,知道自己的父兄子弟都在,
19、高兴地说:“嘻!我们原本就没什么祸患。只是宋都督欺骗我们,差点上了他的当!”于是倒戈投降。宋忠剩余的士兵,仓皇列阵。还没有准备好,皇上指挥军队渡过河水,擂鼓呐喊径直冲向敌人的队列。宋忠军队大败,逃入城里。我军乘胜追击,宋忠躲藏在厕所里,被搜索捉到。还捉获了俞瑱,在阵前斩杀了孙泰,其余全部投降。将士们因为已经抓获宋忠而喜形于色,皇上说:“宋忠原本是个庸才,用花言巧语骗取好处,谄媚阿谀,奸猾邪恶,靠贿赂得到官职。刚执掌兵权,就骄纵跋扈,这种善于迷惑别人的小人,我看他不过是狐鼠之辈罢了。小小的胜利,有什么值得高兴的?”各位将士都点头称是。技巧点拨准确推断陌生的实词的含义,考生可采用以下几个解题技法:
20、1语境推断法。文言实词含义丰富,大多存在一词多义的现象,所以要想对其含义进行准确的界定、理解,考生须要联系上下文的语境进行推断。2巧借字形法。中国汉字中会意字和形声字占很大一部分,因此考生可以根据实词的形旁来判断其含义。3迁移联想法。近几年的高考文言文考查题趋于浅近,且贴近生活,贴近课本。因此,考生在揣测文中实词的含义时可以迁移联想,从而对这些实词作出正确的解释。4语法辨别法。所谓语法辨别,是指运用现代汉语的语法常识,通过判断实词词性的方法对所给选项进行推断排除。5妙用修辞法。在古代汉语中常常会出现“互文见义”、“同义词复用”等文言现象,因此考生可以根据这一特征,借助已知实词的含义推断未知实词
21、的含义。二、一词多义的考查一词多义,就是指一个词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具有不同的含义。文言实词的多义现象非常普遍,一个词往往少则有几个义项,多则有十几个义项。如“抗”,在“抗辞慷慨”(指南录后序)中为“刚正不屈”之义;在“非抗于九国之师也”(过秦论)中为“匹敌,相当”之义。又如“诸”,在“怀王与诸将约”(鸿门宴)中为“众,各”之义;作兼词时,用在句中当“之于”讲;在“王尝语庄子以好乐,有诸?”(庄暴见孟子)中相当于“之乎”。例2本题考查文言实词的一词多义现象。除:台阶;任命,授职。殆:几乎;大概。D例3A相同,相同B不同,相同C各不同D都相同本题考查文言实词“诚”的意思,其中:确实;确实;如果,果
22、真;如果,果真。A技巧点拨1很多考生感觉学习文言实词非常吃力,觉得没有规律可循,其实不然。对于考纲中规定的120个文言实词,考生应重点掌握,特别是文言实词的本义要当成重点来记忆。掌握了实词的本义,再由本义延伸出引申义或比喻义,这样就可以较快捷地掌握词语的含义,以简驭繁,从而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2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在高考中,对文言实词的考查并不仅仅局限于这120个常见的文言实词,有时一些较为生僻的词甚至是双音节词语也会考查,这就需要考生根据已知的文言实词的含义和上下文的文意来推断该实词的含义。三、古今异义的考查古今异义,是指古代汉语中的某一个词语仍然保留在现代汉语中,但其含义却有所改变。文言文中
23、有相当一部分实词的意义古今有了不少变化,词义或扩大或缩小,或转移,或改变了词的感彩及其使用的对象、语境等。古今汉语中,除大部分联绵词意义相同外,大多数词语即使词形相同,含义也多有不同。例4A项古义为东方道路上招待过客的主人,今义为招待来客的主人。意思相近。B项古义为秋季的天空,今义为秋季。C项古义为出使的人,今义为出门时带的包裹、箱子、网篮等。D项古义为形体和容貌,今义为对事物的形象或性质加以描述。A例5D项“河东”,在文中指“黄河以东”,“河”的意义现已扩大,泛指河流。D例6B项“父兄”偏在“兄”上,“兄长、哥哥”的意思;“庠序”是古代地方所设的学校,周代叫“庠”,殷代叫“序”,后世的学校通
24、称“庠序”。A项“公姥”偏在“姥”上,意为“婆婆”。“作息”偏在“作”上,“工作、操劳”的意思。C项“异同”偏在“异”字,“同”为衬字,意为“不一样”。 “出入”偏义在“入”,“出”是衬字。句意为:防备别的强盗进来和意外的变故。D项“弟兄”偏在“兄”上,“兄长、哥哥”的意思;“园”“圃”是相近词,分别是“种树的地方”“种菜的地方”,此处只取“园”之意。B技巧点拨1一个词是否属于偏义复词,只有放在句子里,联系上下文看它是指两方面还是只指其中的一方面才能判断出来。至于偏向哪一方面,也只能放在句子里进行辨析。2偏义复词的构成方式主要有以下两种,掌握其构成方式有助于准确判断偏义复词。(1)由两个意义相
25、对的或相反的语素构成。如“昼夜勤作息,伶俜萦苦辛”(孔雀东南飞并序)中“作息”一词只有“作”的意义,没有“息”的意义。(2)由两个意义相近或相并列的语素构成。如“今有一人入园圃,窃其桃李”(墨子非攻上)中的“园”是种树的地方,“圃”是种菜的地方,在句中只有“园”的意思,“圃”只是陪衬。再如“无一时一刻不适耳目之观”(芙蕖)中“耳目”一词只有“目”的意思。3懂得了偏义复词的构成方式后,辨析时还应该把握这样两个技法:第一,弄清构成偏义复词的两个语素的具体含义;第二,把偏义复词放入句中乃至文段中加以揣摩、判断。例如,判断孔雀东南飞“便可白公姥”一句中“公姥”是否属于偏义复词,首先,我们应该知道“公”
26、是指公公,“姥”是指婆婆;然后联系文段的语言环境可知,刘兰芝的公公已经去世。因此,此句中的“公姥”只有“姥”的意思,没有“公”的意思,“公姥”当为偏义复词。特别提醒须要注意的是,偏义复词与同义词连用很相似,考生要善于把二者区分开来。同义词连用时,其中的每一个实词的意义都予以保留;而偏义复词,是在某一语境下,其中一个语素的意义失去了。例如“无毛羽以御寒暑”(汉书刑法志)与“寒暑易节,始一反焉”(愚公移山),两个句子相比较,前一句中的“寒暑”是偏义复词,只有“寒”的意思,而后一句中的“寒暑”是两个单音词,兼有“寒”、“暑”二者的意思。例7A项,“善”通“缮”;修治,拭擦。B项,“伏”通“服”,佩服
27、。D项,“莫”通“暮”, 晚,将尽。A例8A项,“距”通“拒”,把守;“内”通“纳”,“使进入”的意思。B项,“景”通“影”,“影子”的意思。C项,“悟”通“晤”,“面对面”的意思。D技巧点拨1全面掌握教材中出现的通假字。2根据上下文意来判定是否通假。通假字是约定俗成的,不能随意通假,因此,在熟记所学过的课文中的通假字的基础上,如果根据上下文的文意理解不通某一个字或者词,我们可以辨析它是否存在通假现象。第二节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解析:选B。B.都是连词,表修辞。A.副词,难道/连词,表选择。C. 语气助词,不译/兼词,相当于“于之”。D.介词,到/介词,对。解析:选C。A项代词,代指“八阵图”
28、;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B项都是介词,前一个译为“向”;后一个译为“对于”。C项都是介词,凭借的身份,凭借。D项代词,他,代指申甫;语气副词,大概。解析:选B。本考4个虚词“而、且、也、之”,出题项是找出“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其实根据课堂上总结的18大虚词的运用规律,很容易发现,尽管自己很难翻译出各个虚词的准确意义,但是只要根据句子的结构特征,不看原文都能做出来。例如A项的第一句的“而”字放在前半陈述后半否定,这是明显的“转折”标志;第二句的“而”字放在相同结构的两个半句之间,这是明显的“顺承”标志,于是A项错误。C项第一句的“也”字放在陈述一件事情的句子末尾,这是明显的“
29、语意结束”标志;第二句的“也”字放在什么样的人的末尾,这是明显的“判断”标志,于是C项不对。D项第一个“之”|放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明显的“结构助词”标志;第二个“之”放在否定的倒装句中,明显的“宾语前置倒装”的标志,于是D项也不对。ACD三项都不对,那就只有B项是对的。从这一点来看,就算文章没有看懂,我们只要通过各个句子的结构,同样也能把这道题搞定。题点1而连词 关系 例句 译为并列 此四君者,皆明智而忠信,宽厚而爱人。(过秦论) 又递进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劝学) 而且,并且承接 夜则以兵围所寓舍,而予不得归矣。(指南录后序) 就、接着,或不译转折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劝学
30、) 但是、却假设 诸君而有意,瞻予马首可也。(冯婉贞) 如果、假如修饰 吾尝终日而思矣(劝学) 连接状语,可不译代词 某所,而母立于兹。(项脊轩志) 你、你的复音虚词 而已 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师说 限止语气,罢了题点2何疑问代词 作宾语 大王来何操?(鸿门宴) 哪里、什么作定语 然则何时而乐耶?(岳阳楼记) 什么作谓语 何者?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廉颇蔺相如列传) 什么原因、为什么疑问副词 句首、动词前 何不按兵束甲,北面而事之?(赤壁之战) 为什么、怎么形容词前 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伶官传序) 多么、怎么这样复音虚词 何如 樊哙曰:“今日之事何如?”(鸿门宴)
31、 怎么样、什么样题点3乎语气助词 疑问语气 儿寒乎?欲食乎?(项脊轩志) 吗、呢测度语气 王之好乐甚,则齐国其庶几乎?(庄暴见孟子) 吧感叹语气 呜呼!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捕蛇者说) 啊、呀词尾 形容词 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赤壁赋) 的样子介词 相当于“于”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劝学) 对、对于、比、向、跟题点4乃副词 顺承紧接 刿曰:“未能远谋。”乃入见。(曹刿论战) 就、这才逆转相背 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石钟山记) 却、竟、反而、才范围限制 项王至东城,乃有二十八骑。(项羽本纪) 才、仅确认判断 若事之不济,此乃天也。(赤壁之战) 是、就是代词 第二人称 王师北定中原日,
32、家祭无忘告乃翁。(示儿) 你的题点5其代词 第三人称 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师说) 他(们)第一人称 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游褒禅山记) 我,自己远指代词 则或咎其欲出者。(游褒禅山记) 那指示代词 于乱石间择其一二扣之。(石钟山记) 其中的副词 测度 其皆出于此乎?(师说) 大概反诘 其孰能讥之乎?(游褒禅山记) 子产而死,谁其嗣之?(左传襄公三十年) 难道婉商 吾其还也。(烛之武退秦师) 汝其勿悲。(与妻书) 还是期望 尔其无忘乃父之志!(伶官传序) 一定连词 表选择 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邪。(马说) 是还是题点6且连词 并列 河水清且浅。(迢迢牵牛星) 河水清且涟漪。(伐檀
33、) 又、并递进 将中国人不过十五六万,且已久疲(赤壁之战) 而且、况且让步 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鸿门宴) 尚且转折 固不如也。且为之奈何?(鸿门宴) 然而、可副词 不出,火且尽。(游褒禅山记) 将、将要县官且顺听群臣言。(汉书陈汤传) 暂且、姑且题点7也句中语气助词 表停顿,舒缓语气 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师说)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师说) 不译句末语气助词 表判断 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邹忌讽齐王纳谏) 张良曰:“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鸿门宴) 此先汉所以兴隆也。(出师表) 不译句末语气助词 表陈述或解释 雷霆乍惊,宫车过也。(阿房宫赋) 不译表肯定、感叹 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
34、。(过秦论) 泣下沾襟,何其衰也!(伶官传序) 古之人不余欺也!(石钟山记) 啊、呢表疑问或反诘,句中有疑问代词 公子畏死邪?何泣也?(信陵君窃符救赵) 吾王庶几无疾病与,何以能鼓乐也?(庄暴见孟子) 谁得而族灭也?(阿房宫赋) 呢表示祈使语气 攻之不克,围之不继,吾其还也。(崤之战) 吧题点8若代词 第二人称 若毒之乎?更若役,复若赋(捕蛇者说) 你、你们、你的指示代词 南宫适出,子曰:“君子哉若人!”(论语) 这、这样、如此连词 表假设 若能以吴、越之众与中国抗衡(赤壁之战) 如果、假如动词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像、好像徐公不若君之美也!(邹忌讽齐王纳谏) 比得上
35、、及、如题点9所助词 在动词前 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送东阳马生序) 所的人(事物)“为所”结构,表被动 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鸿门宴为仲卿母所遣。(孔雀东南飞并序) 被名词 表地点 某所,而母立于兹。(项脊轩志) 处所,地方复音虚词 所以,表原因 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鸿门宴)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师说) 的原因所以,表凭借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师说) 用来的、的根据、的方法题点10之结构助词 表修饰 多于南亩之农夫。(阿房宫赋) 的定语后置的标志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劝学)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岳阳楼记) 不译取消句子独立性 道之所存,师之
36、所存也。(师说) 悍吏之来吾乡,叫嚣乎东西。(捕蛇者说) 不译宾语前置的标志 何陋之有?(陋室铭)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师说) 不译音节助词 形容词、副词词尾 顷之,执一象笏至。(项脊轩志) 不译调整音节 月出于东山之上。(赤壁赋) 无义代词 代人、代物、代事 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师说) 他(们)、它(们)指示代词 之二虫又何知?(逍遥游) 这、那动词 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逍遥游) 往,到去题点11为介词 表动作、行为的对象 不足为外人道也。(桃花源记) 向、对表动作、行为的替代 公为我献之。(鸿门宴) 替、给表动作、行为的时间 为其来也,臣请缚一人过王而行。(晏子使楚) 当、等到
37、表动作、行为的目的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货殖列传序) 为着、为了表动作、行为的原因 视为止,行为迟。(庖丁解牛) 因为、由于表被动关系 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鸿门宴) 今不速往,恐为操所先。(赤壁之战) 被语气助词 疑问句末,表诘问 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鸿门宴) 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逍遥游) 呢动词 冰,水为之,而寒于水。(劝学) 谁为大王为此计者?(鸿门宴) 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鸿门宴) 孰为汝多智乎?(两小儿辨日) 因为长句,歌以赠之。(琵琶行并序) 根据具体情况翻译:形成、作出、表判断、认为、创作等题点12焉代词 疑问代词 且焉置土石?(愚公移山) 杀鸡焉用
38、牛刀(成语) 哪里,怎么、什么第三人称 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捕蛇者说) 他(们)、它(们)语气助词 陈述语气 于是余有叹焉。(游褒禅山记) 了、啊、呢反诘语气 万钟于我何加焉!(鱼我所欲也) 呢结构助词 句中停顿 或师焉,或不焉。(师说) 不译词尾 形容词、副词词尾 盘盘焉,囷囷焉,蜂房水涡。(阿房宫赋) 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赤壁赋) 相当于“然” 的样子兼词 于之(此)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劝学) 在这里(那里)题点13以介词 表工具、方法等 王好战,请以战喻。(寡人之于国也) 奚以知其然也。(逍遥游) 今少卿乃教以推贤进士。(报任安书) 用、拿、凭借、依据、按照、用(凭)什么身份等
39、表原因 且吾以捕蛇独存。(捕蛇者说) 仆以口语遇遭此祸。(报任安书) 因、由于表时间、处所,同“于” 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自京师乘风雪,至于泰安。(登泰山记) 在、从表对象,同“与” 今以长沙豫章往,水道多绝,难行。(汉书) (公子)欲以客往赴秦军,与赵俱死。(信陵君窃符救赵) 和、跟、率领、带领连词 表并列或递进 夫夷以近,则游者众(游褒禅山记) 而、又、而且、并且表承接 余与四人拥火以入(游褒禅山记) 不译表目的 作师说以贻之。(师说) 而、来、用来表因果 古人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游褒禅山记) 因为表修饰 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归去来兮辞) 地复音虚词 以是、是
40、以无以、有以足以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送东阳马生序) 臣恐天下有识闻之有以窥陛下也。(史记季布栾布列传) 奚足以语文事?(曾国藩诗文集) 因此、无法、有机会、够得上题点14与介词 引出对象 尝与人佣耕。陈涉世家) 替、为前后两个词语不能互换 虽与府吏要,渠会永无缘。(孔雀东南飞并序) 及与平原君计,以五城封公子。(信陵君列传) 同、跟连词 连接并列词语,两个词语可互换位置 知幸与不幸,则其读书也必专。(黄生借书说) 蜩与学鸠笑之。(逍遥游) 和、同助词 通“欤”,表疑问语气 吾王庶几无疾病与?(庄暴见孟子) 是谁之过与?(季氏将伐颛臾) 呢、吗动词 玉斗一双,欲与亚父。(鸿门宴)合从缔交,相与为
41、一。(过秦论) 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论语) 送给、结交、赞许题点15则连词 表承接 项王曰:“壮士!赐之卮酒。”则与斗卮酒。(鸿门宴徐而察之,则山下皆石穴罅。(石钟山记) 就、便、原来是表假设 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捕蛇者说) 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师说) 就表转折、让步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师说) 可是、却表选择 非死则徙耳。(捕蛇者说) 就、或副词 表强调或判断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岳阳楼记) 是、就是表限制 及日中,则如盘盂。(两小儿辨日) 只、仅表推测 君不如肉袒伏斧质请罪,则幸得脱矣。(廉颇蔺相如列传) 或许、也许题点16者结构助词 附在词或短语后,组成
42、名词性短语 将藏之于家,使后者读之,悲予志焉。(指南录后序) 灭六国者,六国也。(阿房宫赋) 的(人或物)附在词或一组词后,起提顿作用 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鸿门宴) 不译附在时间词后 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鸿门宴) 不译附在数词后 或异二者之为(岳阳楼记) 个、样主语后,表判断、提顿 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鸿门宴) 不译附在主语后,表原因 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过秦论) 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邹忌讽齐王纳谏) 的原因定语后置的标志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马说) 不译语气助词 用于句末,表疑问 谁为大王为此计者?(鸿门宴) 项王按剑而跽曰:“客何为者?”(
43、鸿门宴) 呢,啊题点17因介词 介绍动作、行为发生的原因、依据、方式 振声激扬,伺者因此觉知。(张衡传) 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廉颇蔺相如列传) 因人成事。(毛遂自荐) 因利乘便。(过秦论) 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坐。(鸿门宴) 因为、由于、凭借、经过、通过、依靠、趁机、趁着副词 表顺承或结果 因拔刀斫前奏案。(赤壁之战) 因退而再拜。(柳毅传) 相如因持璧却立。(廉颇蔺相如列传) 于是、便名词 于今无会因。(孔雀东南飞并序) 原因、机会动词 蒙故业,因遗策。(过秦论) 沿袭、就着、顺着、继承题点18于介词 表时间、处所、范围、对象、方面、原因 得复见将军于此。(鸿门宴) 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
44、达于诸侯。(出师表) 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游褒禅山记)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师说) 在、在方面、在中、向、到、自、从、跟、同、对、对于、给、由于表比较 冰,水为之,而寒于水。(劝学) 良曰:“长于臣。”(鸿门宴) 比、胜过表被动 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廉颇蔺相如列传) 吾不能举全吴之地受制于人(赤壁之战) 不拘于时。(师说) 被复音虚词 于是 表前后句的承接或因果 于是秦王不怿,为一击缶。(廉颇蔺相如列传) 吴之民方痛心焉,于是乘其厉声以呵,则噪而相逐。(五人墓碑记) 于是谓语之前、后作状语或补语 吾祖死于是,吾父死于是。(捕蛇者说) 在这、从这例A/B/C/D/介词,在;对,介词;到
45、,介词,作后补短语;介词,向,介宾短语后置;向,介词,介宾短语后置。C技巧点拨以下是文言虚词的推断技巧:1辨明词性,判定用法看该虚词的词性,词性不同,用法肯定不同。同一个虚词在不同的语境中词性不同,其意义和用法也不同。如“于”一般为介词,而“王于兴师,修我戈矛”(诗经)中的“于”为助词,无实义;“乎”一般为助词,但在“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师说)中为介词,当“于(在)”讲。除此以外,“以”可作介词、副词、连词、助词,“其”可作代词、连词、副词、助词。明确了句中虚词的词性,有利于考生准确判断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同时,应特别注意有些文言虚词虽然意义相同,但词性却不相同,因此其用法也不同。2明其位置,细
46、加区别可根据虚词的不同位置,判断该词的意义和用法是否相同。往往处于不同位置上的虚词,其意义和用法也不相同。常见虚词中的有些词语在某些语句中可能不再是虚词,而是实词,考生须要根据其具体语境加以区别。如“佯狂不知所之者”(五人墓碑记)中的“之”为动词,意思是“往”。再如“与嬴而不助五国也”(六国论)中的“与”是动词,意思是“亲附、亲近”。多数情况下,实词与虚词的意义相去甚远,根据词语的意义就可以区分。分清实词与虚词,同样能帮助考生更方便、更快捷地解答试题。如“为”,常有动词“做、干”之类的意义,可如果在“因为长句,歌以赠之”(琵琶行并序)中“为”是动词,有“写下”的意思。这类词虽然不多,却是高考的
47、“常客”,属于实词虚词同时考查的形式,考生在复习备考时须要特别注意。3认定其一,代入定夺可以先将试题中引自课本的文言虚词的含义译出,再将其代入选文中,就能判断其意义是否一致;同时,也可结合选文上下文以及课文的上下文,来判断它们的意义和用法是否相同。此方法尤其适用于“课内课外,两相比照”的命题类型。如果考生对选自课文的句子中加点的虚词能够认定其意义和用法,就可以把这种“意义和用法”代入相应的试题中的语句,如果能够使其语意通顺,则可以判定为两句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反之,则不同。第三节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锻炼:打铁。解析:选C。A项,悦: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高兴,取悦。B项,凶:形
48、容词的使动用法,使祸殃,祸害。C项,薄: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力薄,看轻,轻视。D项,全: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完美,保全。参考译文:君子可以把心意寄托在事物中,但不可以把心意留滞于事物中。如果把心意寄托在事物中,即使事物很微小也会很快乐,即使事物特异也不会成为祸害。如果把心意留滞在事物中,即使事物很微小也会成为祸害,即使是特异的事物也不会感到快乐。老子说:“缤纷的色彩使人目盲,动听的音乐使人耳聋,丰美的食物使人口伤,骑马打猎使人心发狂。”但是圣人并没有因此而废除这四样东西,也是暂且用来寄托心意罢了。刘备有雄才大略,却性喜织毛物。嵇康恬静寡欲,却喜爱打铁。阮孚狂放不羁,却喜爱制鞋子。这难道有什么音
49、乐美色和香气吗?但他们终身喜欢而不厌弃。事物之中最可喜而且足以取悦于人而不足以移动人心的,莫过于书和画了。但是到了沉溺(书画)而不能舍弃(的地步),那么这祸害将难以说尽。钟繇发展到因此吐血盗墓,宋孝武帝和王僧虔发展到因此互相猜忌,(这些)都是用小孩子玩的把戏害了他们的国家,害了他们的身体。这就是把心意留滞在事物中带来的祸害。原来我在年少的时候,也曾经喜好这两样东西,家里所有的都担心失去;别人拥有的(书画),只担心他们不肯给我啊。不久就自我嘲笑说:我看轻富贵而看重书画,看轻生死而看重书画,难道不也是厚薄轻重颠倒,犯了错误,丧失自己的本心吗?从这以后就不再那样喜好了。看见喜欢的书画虽然也想再收藏它
50、,然而被人取走了,也不再感到可惜。就像烟云从眼前闪过,百鸟的鸣叫从耳边掠过,难道不愉快的接受,但是一旦消失,也就不再记挂。于是书画二物就常常带给我快乐而不会成为祸害。驸马都尉王君晋卿虽然是皇亲国戚,但他牢记并遵循礼义,学习诗、书,经常与贫寒的读书人比赛。平日里也排斥精美的食品,弃绝远离歌舞和女色,却专心在书画方面。又在私宅的东边建了宝绘堂,用来储蓄全部的书画,并要求我写文章来记录这件事。我担心他弄不好会像我年少时的爱好,所以写这篇文章告诫他,也许可以使他真正得到快乐而远离祸害。熙宁十年七月二十二日记。散吏:闲散的官员。海昏:地名。解析:选B。B项中的“之”代他,“帝不之罪”即“帝不罪之”,否定
51、句中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 A项中的“之”是动词,在句中为“赴任”的意思。C项中的“之”是代词,作宾语,没有前置。D项中的“之”是助词,助宾语“何功”前置。参考译文:周访字士达,本来是汝南郡安城县人。他的祖辈在汉朝末年因躲避战乱逃到江南,到周访时已是第四代了。吴国平定后,就在庐江寻阳安家,定居下来。周访年轻时沉着刚毅,谦和并能辞让,做事果断,周济穷困赈救不足,家中没有多余的钱财。在县里担任功曹,当时陶侃是个闲散的官员,周访举荐他做主簿的官职,与他结为朋友,并把女儿嫁给陶侃的儿子陶瞻。周访被官府考察后举荐为孝廉,被授予郎中、上甲令的官职,但他都没有赴任官职。等到元帝渡过长江,命他参与镇东军事。当
52、时有一个和周访同姓名的人,因犯罪被判处死刑,差吏误抓周访,周访奋力打退来抓捕的人,几十个人都四散逃跑了,自己便来投奔皇帝,皇帝没有加罪他。不久周访被授予为扬烈将军,征讨华轶。所统领的厉武将军丁乾与华轶所统领的武昌太守冯逸勾结往来,周访抓捕丁乾斩了他。冯逸前来攻打周访,周访率兵击败他。华轶的部将周广焚烧城池来响应周访,华轶众兵溃败,于是平定江州。皇帝任用周访为振武将军,命令周访与各军共同征讨杜弢。杜弢制作一种称作桔槔的吊杆打官军的船舰,周访制作一种长棒来抵御他,吊杆没能成为祸害。周访又率领水军进逼湘城,部队到达富口,而杜弢派遣杜弘出兵海昏。周访军舍弃船只步行到柴桑,偷偷渡江,与贼兵交战,斩了几百
53、首级。贼兵后退保守庐陵,又在庐陵包围杜弘。杜弘把许多宝物扔到城外,士兵争着拾捡,杜弘趁着官兵队伍混乱突围出来,周访率军追赶他,缴获的战马铠甲兵器不可胜数。杜弘逃入南康,太守率兵迎击,又打败了他,杜弘便逃到临贺。皇帝又提升周访为龙骧将军。周访到了襄阳以后,督促农耕,训练士兵,勤于采纳建议。王敦担心,但又怕他力量强大,不敢有别的举动。周访的威风既已显著,远近之人欢悦敬服,智谋勇敢超过常人,是国家复兴的名将。性情谦虚,从未因功而自我夸耀。有人问周访说:“人们往往有一点小的善行,很少不自己称赞自己的。你的功劳那么大,却没有说一句,这是为什么呢?”周访说:“将士尽死效力,我周访有什么功劳呢!”士人因此敬
54、重他。周访练兵选卒,想到中原显示威力,激昂慷慨而有扫平河洛的壮志。善于安慰他人接纳贤士,士兵都为他奋不顾身。听说王敦有不忠于朝廷的心,周访常恨得咬牙切齿。王敦虽然怀有反叛阴谋,但因周访在世,始终不敢为非作歹。一、特殊句式古代汉语中的特殊句式,是指古代汉语中与现代汉语的句式不同的特殊的语法现象。最常见的有判断句、被动句、倒装句(宾语前置、状语后置、定语后置以及主谓倒装)、省略句和文言固定结构。1判断句(1)用“者也”表判断廉颇者,赵之良将也。(2)句末用“者也”表判断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3)用“者”表判断四人者:庐陵萧君圭君玉,长乐王回深父,余弟安国平父、安上纯父。(4)用动词“为”或判
55、断词“是”表判断为天下理财,不为征利汝是大家子(5)用“即”“乃”“则”“皆”“本”“诚”“亦”“素”等副词表示肯定判断,兼加强语气,用“非”表示否定判断梁父即楚将项燕。今天子有急,此乃臣效命之秋也。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臣本布衣。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且相如素贱人。予本非文人画士。(6)无标志判断句文言文中的判断句有的没有任何标志,直接由名词对名词作出判断。“刘备天下枭雄。”(赤壁之战)特别提醒判断句中谓语前出现的“是”一般都不是判断词,而是指示代词,作判断句的主语,而有些判断句中的“是”也并非都不表示判断,“是”在先秦古汉语中少作判断词,在汉以后作判断词则多起来。
56、2被动句所谓被动,是指主语与谓语之间的关系是被动关系,也就是说,主语是谓语动词所表示的行为的被动者、受事者,而不是主动者、施事者。(1)用“为”或“为所”表被动“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过秦论)“(巨)偏在远郡,行将为人所并。”(资治通鉴)(2)用“被”表被动“忠而被谤,能无怨乎?”(忠心却被别人诽谤,能不怨恨吗?)(3)用“见”或“见于”表被动“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徒见欺”(白白地被欺骗)(4)用“于”或“受于”表被动“不能容于远近。”(五人墓碑记“吾不能举全吴之地,十万之众,受制于人。”(资治通鉴)(5)无标志被动句这种情况是指没有被动词的被动句。如:“荆州之民附操者,逼兵势耳。”
57、(资治通鉴)这里的“逼兵势”是“被兵势所逼”的意思。特别提示“见”有一种特殊用法和表被动的“见”的形式很相近,如“冀君实或见怒也”(答司马谏议书),但这里的“见”不表被动,它是放在动词前,表示动作行为偏指一方,“对自己怎么样”的客气说法,像现代汉语中的“见谅”等都是此种用法。3宾语前置(1)否定句中代词宾语前置格式:主否定词(不、未、无、莫、毋、弗)宾(余、吾、尔、自、之、是)动时人莫之许(隆中对)译文:“可当时的人并不赞许他(这么看)”秦人不暇自哀(过秦论)译文:“秦人来不及哀叹自己”忌不自信(邹忌讽齐王纳谏)译文:“邹忌不相信自己”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齐桓晋文之事)译文:“这样还不能称王
58、天下,没有这样的事”还有如:毋吾以也,莫己若也译文:“不能因为我,(他)还不如自己”成语有:我无尔诈,尔无我虞译文:“我不欺骗你,你不欺骗我”从上面的例句中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否定句中宾语代词前置,必须具备两个条件:第一,宾语必须是代词,第二,全句必须是否定句,即必须有否定副词“不、未、毋(无)”等或表示否定的不定代词“莫”。代词宾语要放在动词之前/否定词之后。(2)疑问句中代词宾语前置宾语放在动词前面格式:主宾(谁、奚、胡、何、曷、安、恶、焉)动?a良问曰:“大王来何操?”(鸿门宴)译文:“张良问道:大王来的时候拿了什么?”b问女何所思?(木兰辞)译文:“问女儿在思考什么?”c王见之曰:“牛
59、何之?”(齐桓晋文之事)译文:“大王看见了问道:把牛牵到哪里?”d何伤乎?(论语)译文:“有什么担忧的呢?”e王曰:“缚者曷为者也?”(晏子使楚)译文:“大王问: 绑着的人是干什么的?”f吾谁敢怨?(捕蛇者说)译文:“我敢埋怨谁呢?”g且焉置土石?(愚公移山)译文:“况且把土石放置在哪里?”宾语放在介词前面格式:主宾(谁、奚、胡、何、曷、安、恶、焉)介动?a不然,籍何以至此?(鸿门宴)译文:“不这样,我(项羽)凭什么到这个地步呢?”b谁为哀者?(五人墓碑记)译文:“(你们在)替谁哀哭呢?”c长安君何以自托于赵?(触龙说赵太后)译文:“长安君凭什么在赵国站住脚呢?”d国胡以相恤?(论积贮疏)译文
60、:“国家用什么来救济老百姓呢?”e噫!微斯人,吾谁与归?(岳阳楼记)译文:“唉!除了这样的人,我能同谁在一起呢?”f虽生,何面目以归汉?(苏武传)译文:“即使活着,(我)凭什么脸面回汉朝去呢?”(3)陈述句中介词宾语前置格式:宾介动钩以写龙,凿以写龙(叶公好龙)译文:“用钩子来画龙,用凿子来雕刻龙”余是以记之(游褒禅山记)译文:“我因此记下了这件事”一言以蔽之(论语为政)译文:用一句话来概括它楚战士无不一以当十(史记项羽本纪)译文:“楚国的战士没有谁不用一个抵挡十个来拼命地作战的。”(4)用“之”、“是”作标志的宾语前置格式:主宾之(是)动夫晋,何厌之有?(烛之武退秦师)译文:“那晋国,哪里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淮阴师范学院《区域分析与区域规划》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淮阴师范学院《秘书理论与实务》2021-2022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淮阴师范学院《中国民族民间音乐》2022-2023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淮阴师范学院《移动开发技术》2023-2024学年期末试卷
- 淮阴师范学院《小型乐队编配》2021-2022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淮阴师范学院《工程电磁场》2023-2024学年期末试卷
- 淮阴工学院《食品添加剂》2022-2023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淮阴师范学院《地理信息系统概论》2022-2023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淮阴师范学院《JAVA+Web项目综合实训》2021-2022学年期末试卷
- DB3711-T 155-2024生态茶园土壤培肥技术规程
- 2023年四川农信(农商行)招聘笔试真题
- 《纪念白求恩》说课课件 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 汽车机械基础-说课课件
- 2024年认证行业法律法规及认证基础知识 CCAA年度确认 试题与答案
- 基于人工智能的个性化疼痛预测
- 第一单元 富强与创新(复习课件) (统编版)
- 2024年气象知识竞赛试题及满分答案
- 2024年人教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上册)期中考卷附答案
- 高中政治选择性必修3(综合测试卷)(附答案)-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政治选择性必修3
- DLT1241-2013 电力工业以太网交换机技术规范
- 中核汇能吉林能源有限公司考试题库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