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地公园设计漫谈的课件_第1页
湿地公园设计漫谈的课件_第2页
湿地公园设计漫谈的课件_第3页
湿地公园设计漫谈的课件_第4页
湿地公园设计漫谈的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湿地公园规划设计漫谈湿地公园牵涉的法规公园设计规范CJJ48-92城市园林绿地设计规范GB50420-2007风景名胜区规划规范GB50298-19999湿地公约城市湿地公园规划设计技术导则(试行)(建设部2005.06)国家城市湿地公园管理办法(建设部2005.02)旅游规划通则GB/T18971-2003国家湿地公园建设规范LY/T1755-2008国家湿地公园评价标准LY/T1754-2008湿地公约(关于特别是作为水禽栖息地的国际重要湿地公约拉姆萨尔公约) 湿地定义: 湿地是指天然或人工、长久或暂时性的沼泽地、泥炭地或水域地带、静止或流动、淡水、半咸水、咸水体,包括低潮时水深不超过6米

2、的水域。 湿地类型:1、天然湿地:海洋及海岸湿地; 内陆湿地。 2、人工湿地:城市湿地公园规划设计导则 1、城市湿地公园是一种独特的公园类型,是指纳入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具有湿地的生态功能和典型特征的、以生态保护、科普教育、自然野趣和休闲游览为主要内容的公园。2、城市湿地公园与其它水景公园的区别,在于湿地公园强调了湿地生态系统的生态特性和基本功能的保护和展示,突出了湿地所特有的科普教育内容和自然文化属性。3、城市湿地公园与湿地自然保护区的区别,在于湿地公园强调了利用湿地开展生态保护和科普活动的教育功能,以及充分利用湿地的景观价值和文化属性丰富居民休闲游乐活动的社会功能。系统保护的原则 保护湿地

3、的生物多样性;保护湿地生态系统的连贯性;保护湿地环境的完整性;保持湿地资源的稳定性 。 合理利用的原则 合理利用湿地动植物的经济价值和观赏价值;合理利用湿地提供的水资源、生物资源和矿物资源;合理利用湿地开展休闲与游览;合理利用湿地开展科研与科普活动。协调建设原则 城市湿地公园的整体风貌与湿地特征相协调,体现自然野趣;建筑风格应与城市湿地公园的整体风貌相协调,体现地域特征;公园建设优先采用有利于保护湿地环境的生态化材料和工艺;严格限定湿地公园中各类管理服务设施的数量、规模与位置国家城市湿地公园管理办法规模: 国家级占地500亩(33.34hm2)以上 地市级不小于25hm2内容要素: 必须具有“

4、湿地的生态功能和典型特征”,即自然状态下的水文、土壤和植物特征。(水面面积建议不小于用地面积的一半。) 必须具有符合公园功能的宣传、科普、休闲设施。国家湿地公园建设规范 湿地公园: 拥有一定规模和范围,以湿地景观为主体,以湿地生态系统保护为核心,兼顾湿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展示、科普教育和湿地合理利用示范,蕴涵一定文化或美学价值,可供人们进行科学研究和生态旅游,予以特殊保护和管理的湿地区域。国家湿地公园的面积: 20hm2以上。湿地面积一般应占总面积的60以上。城市湿地的功能 湿地被誉为“地球之肾”、“生命的摇篮”、“文明的发源地”、“物种的基因库”。 湿地与森林、海洋并列为全球三大生态系统。保护

5、生物多样性(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3个层面)改善城市环境(调节区域性水平衡和小气候、降低城市热岛效应、降解污染、固炭等)调蓄洪水(均洪)补充地下水休闲娱乐科研教育美学价值经济价值湿地公园规划设计必须面对的首要问题:保护 确定保护的对象,并以此作为前提 然后确定湿地公园的类型,结合湿地公园规划的指导理论与地块的特征与功能需求,确定湿地公园的分区。湿地公园的类型自然保护型(香港湿地公园、杭州西溪国家湿地公园)水体维护型(张家港暨阳湖生态园、东莞大圳埔湿地)城市休闲型(苏州太湖湿地公园)废污回用型(成都活水公园)支撑湿地公园规划设计的理论生态保护1、生态承载力理论 (特定时间、特定生

6、态系统自我维持、自我调节的能力,资源与环境子系统对人类社会系统可持续发展的一种支持能力以及生态系统所能持续支撑的一定发展程度的社会经济规模和具有一定生活水平的人口数量。)2、生态恢复理论 (是帮助研究和管理原生生态系统的完整性的过程,包括生物多样性的临界变化范围、生态系统结构和过程、区域和历史内容以及可持续的社会实践等。生态恢复包括物种、种群、景观三个层面。湿地恢复包括恢复和重建退化的湿地生态系统,促进受威胁的湿地物种的恢复,首先是要考虑去处干扰因子,促进水的恢复和管理,然后恢复植被。)3、景观生态学理论 (是研究景观结构单元的类型组成、空间格局,以及与生态学过程的相互作用等。其内容包括景观结

7、构、景观功能、景观动态三方面。常用的有斑块廊道基底模式、景观异质性、等级与尺度等。)游憩规划 湿地公园是由自然与人工两方面组成的合成系统,游憩活动是湿地公园的重要组成部分。 游憩过程是一种能量生产、消耗和积蓄过程,游憩作为一种社会行为,游憩系统也是社会系统。 以人为本、回归自然、亲近自然。 湿地公园的功能分区核心区基本杜绝人的活动,是生物多样性集中分布区缓冲区只供少量科学研究人员使用的区域活动区游人观察、科研、参与、教育、采集标本等活动区域管理区重点保护区不少于10的区域,只允许科学研究、保护、观察工作资源展示区展示湿地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和湿地景观游览活动区有限制性的以湿地为主体的休闲游览活

8、动研究管理区国家湿地公园建设规范分区结构: 湿地保育区、湿地生态功能展示区、湿地体验区、服务管理区。建设内容: 保护恢复工程、景观工程、宣教工程、科研检测工程、游览设施工程、安全卫生工程。湿地公园日游人容量人流集中活动区域通常采用面积法和线路法相校核面积法:C=A*D/a (A可游览面积、D周转率、a人均游览面积) 通常a=100m2/人线路法:C=M*D/a (M-景区规划道路面积、 D周转率、 a-人均游览面积) 通常a=810m2/人环境容量法:参考风景名胜区规划规范的环境容量表。以湿地生态保育为前提,适度保护性开发的水面区域可采用生态环境容量Qe=Min水体环境容量、大气环境容量、固体

9、垃圾容量、生物环境容量 生物环境容量Qv=水体可游面积*船均载客量*船均生物影响 承受标准面积湿地公园规划设计要素之一园路(陆地游线) 1、按功能分区合理布局园路的密度与等级,分设游人线路与科研线路。2、使用对象:主要是电瓶车、自行车、人行,其次是主要建筑的消防以及 园务车使用的需要。3、园路体系在尊重自然条件的前提下,不强求环状园路的闭合。4、材质:环保、生态、可回收利用、质朴、自然等,与环境相协调。5、连接各景区景点的主要园路应实行无障碍设计。6、与生物廊道交叉时,生物廊道优先。7、观鸟区的园路应隐蔽、隔音。(水上游线) 合理安排水上游览线路,控制游船密度和游赏区域,避免游船对核心区或重点

10、保护区的环境干扰。湿地公园规划设计要素之二管理服务性建筑1、管理用房、游客服务中心、科普展馆、茶室(餐饮)、公厕等可二合一或多合一,另可设置必要的亭廊、观鸟屋等,垃圾转运站是容易被忽略的功能型建筑。2、总建筑占地指标应低于公园设计规范中的用地比例,应严格控制建筑的数量和规模。3、管理服务性建筑应尽量减少对核心区环境的影响,设置在公园入口附近。4、管理服务性建筑实行无障碍设计。5、造型:应低调、质朴或采用掩体、半掩体建筑。6、材料:环保、生态、可回收利用、质朴、乡土材料,与环境相协调。7、观鸟屋等应隐蔽、隔音。湿地公园规划设计要素之三水体及驳岸1、应根据自然湿地中地表低湿偶尔积水、季节性积水、常

11、年积水等特点创造不同的自然水位。可通过湖底与地下水位的相互关系或设置翻滚闸坝以及人工补水等方式控制水位。2、溪流、湖面应有曲流、凹岸、浅滩、沙洲、孤岛、深潭等变化,除满足景观功能外,为各种生物创造和提供各类合适的生境。3、水体应为游人提供必要的亲水的空间,但水深必须满足规范的强制性要求。(2m范围内水深不得大于0.7m,汀步两侧不得大于0.5m)4、池底应采用软质池底,尽可能不做或少做防水处理,以利于水生动植物生长,相成良好的水生态环境。5、自然式驳岸:以自然升起的湿地的基质土壤沙砾代替人工砌筑,建立起水与岸自然过渡的种植湿地植物的区域。6、人工硬质驳岸:在人流活动集中的区段或水岸陡峭部分,可

12、采用退台式驳岸设计满足景观及功能的要求。7、要充分满足湿地均洪的功能需求,重点考虑低水位与高水位间涨落带的景观处理效果。8、水生植物应控制在水面面积1/3以下,避免水生植物疯长而影响水质及水体景观效果。湿地公园规划设计要素之四湿地动物1、湿地动物包括无脊椎动物、浮游动物、两栖动物、爬行动物、鱼类、鸟类、昆虫、哺乳类动物。其中两栖动物是水质良好的指示剂,鸟类的丰富度和多样性对湿地生态系统健康具有指示性作用。2、湿地内应营造各种动物的良好的栖息环境和觅食环境。如鱼巢、鸟巢的营造,种植蜜源植物、鸟饲植物、控制不同的浅水水深环境等。3、为各类动物提供良好的生物廊道和活动空间。4、抑制湿地中有害动物的繁

13、衍。 蚊子的滋生300)和水深(1.3m)控制蚊子的滋生。水面的波动以及增加水体的含氧量可以减少蚊子的生存栖息地。定期收割密集的湿地植物,暨可以移除湿地的污染物,改善捕食者的生境条件,也将减少蚊子种群。另外通过生物防治来控制蚊子种群。5、防止外来入侵动物。如巴西红耳龟、鳄龟、牛蛙、福寿螺、食人鱼等。湿地公园规划设计要素之五湿地植物:1、湿地植物分为:水生植物、湿生植物、盐生植物、耐盐植物4个生态类型。其中水生植物又分为:挺水植物、沉水植物、浮叶植物、漂浮植物、浮游植物5个亚类。 挺水植物:荷花、菖蒲、香蒲、芦苇、再力花、茭白、水蕨等。 沉水植物:金鱼藻、苦草、水蕴草等。 浮叶植物:田字草、萍蓬

14、草、睡莲、菱、水蕹等。 漂浮植物:槐叶萍、满江红、水鳖、大漂等。 浮游植物:蓝藻、绿藻、裸藻、硅藻、甲藻、金藻、黄藻、隐藻8类。 湿生植物:姜花、旱伞草、莎草、鸭舌草、荸荠、圆叶泽泻、水芹菜等。 盐生植物:红树林植物等。 耐盐植物:碱蓬、露兜等。 2、浮游植物(藻类)大量繁殖以致水色较浓甚至出现藻团、浮膜的现象称为“水华”,是水质富营养化的表现,通常蓝绿、深绿、灰绿、黄绿、泥黄色等水色为劣水,而红褐、绿褐、墨绿色水较好。 藻类综合指数和绿藻指数是判断水体富营养化水平的指标。3、湿地植物、微生物和细菌等通过物理过滤、生物吸收和化学合成与分解等,将生活污水中的污染物和有毒物质吸收、分解或转化,使水体得以净化。4、沉水植物通过光合作用直接向水体输送溶解氧,有效增加水体的含氧量。 5、水生植物种植疏密有致,注重植物品种间的合理搭配,种植初期应采用低水位,成活后再分步缓慢加深水深。6、漂浮植物的运用应设置漂浮围栏,防止漂浮植物无序蔓延。7、湿地植物还可以通过浮床技术形成漂浮的绿岛。香港湿地公园(HongKong Wetland Park)位于新界天水围的北部,建有占地1万平方米的室内展览馆“湿地互动世界”,以及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