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雕细琢述心声一砖一瓦总关情_第1页
精雕细琢述心声一砖一瓦总关情_第2页
精雕细琢述心声一砖一瓦总关情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河南文化小论文参选篇目一砖一瓦总关情 河南建筑文化一瞥新乡市外国语学校 初三三班 职文静 辅导教师 李小彩河南地处黄河中下游,是我国华夏文明的发祥地之一,至迟在50万年前就有人类在这里繁衍生息。人类的出现,致使经济、文化、文明开始发展,传统的民居也就出现了雏形,随着生产生活的日益发展,河南的民居也就逐步丰满起来。据相关资料记载,河南目前的民居设计是依照明清时期的建筑风格,讲究建筑与风景美融为一体。民居取决于所处的环境条件,这包括了宗教信仰风俗习惯风土人情以及自然条件等各个方面的因素。所以,豫东和豫西的建筑风格就有很多不同之处。豫东的民居大都以青砖瓦房为主,可以说这种房子在此地区随处可见。一排排

2、整齐而错落有致的青砖瓦房构成了一道道亮丽的民俗风景线。这类房子大都不需要设计师的精心设计,只需简单的规划便能将房子搭建起来。这类房子一般都带有古时的风格,典雅别致,古色古香,也许在很多人看来显得有些破旧,然而那纯纯的民风却总是让人感觉有一种说不出的亲切自然,而门框上那一年四季都贴着的祈求平安的对联充分彰显了乡村人民对生活的热爱。通常情况下,人们都可以通过低矮的院墙清楚地看到院子里的情景乡村里的人几乎没有什么秘密可言,一切都是那样的温馨随和,这大概就是青砖瓦房的魅力所在。豫西的民居多为天井窑院,俗称“地坑院”。这种民居早在四千多年前就已经存在了,直到今天,河南陕县的西张村镇庙上村还有大约三分之一

3、的人住在这种类似窑洞的宅院里。窑洞是人类“穴居”发展演变的实物见证。天井窑洞是在平地上挖一个六至七米的四方深坑,然后再在坑的四壁挖八至十二孔窑洞供人居住。有的窑里还挖有小拐窑,用于储藏柴草蔬菜等杂物,以增加窑洞的使用面积。窑里一般都有土坯垒成的火炕,供人取暖休息。出口是从窑院一角的窑洞内凿出斜坡通向地面,为住户进出的阶梯式通道。在通道一旁挖水井一口,提供人畜用水。距井口三至四米还挖有红薯窖,用于储藏红薯。因为井水能保持一定的湿度和温度,可以使红薯在冬天保存得新鲜而持久。在窑院中间还挖有渗井一个或两个,同窑院深度一样,直径一米,底层铺炉渣五十公分左右,供存渗雨水使用。天井窑院一般为独门独院,也有

4、二井院三井院,即多个井院联合的。进入村内,只闻人言笑语,鸡鸣狗叫,却不见村舍房屋,“进村不见人,见树不见村”就是它的真实写照。有人就把这样的民居亲切地称为“地下的北京四合院”。窑洞式民居具有坚固耐用节省资金冬暖夏凉挡风隔音防震抗震的特点。说到冬暖夏凉,这应该算是窑洞最大的特点了吧!冬季窑内温度在10摄氏度以上,夏天也保持在20摄氏度左右,中午晚上休息还要盖上被子。所以,人们称赞它是“天然空调恒温住宅”。 民居是中国民间居住的房屋的简称,河南的民居虽然称不上是中国民居的典范,但这里渗透着中华民族几千年建筑文化艺术的精魂,因此,看到这些民居,想起这些朴实的农民,心中就会涌起一种莫名的怀乡之情。原来

5、,人类是如此地多愁善感,以至于人类最终成为了这个世界的主宰。随着时间的推移,主宰着这个世界的人类不再满足于衣食住行,对生活有了更为广泛的追求,于是,源于印度的佛教信仰就在中国的大地上扎下了根。佛教是在西汉末年传入我国的,并且很快得到了统治者的扶持和普通百姓的信奉。为此,专为佛教而建的寺庙便应运而生,而且,随着时间的发展,寺庙建筑如雨后春笋般矗立在全国各地的名山丛林之中。在河南的寺庙中,最有名的应该算是嵩山的少林寺和洛阳的白马寺了。少林寺被誉为“天下第一名寺”,是我国久负盛名的佛教寺院声名显赫的禅宗祖庭少林功夫的发祥地。它座落在河南省登封市西北方11.5公里处,背依五乳峰,面对少室山,红墙碧瓦,

6、殿宇巍峨,周围群峰耸翠,溪水环流,雄伟的建筑秀丽的景色和古寺神秘的传说吸引着中外无数的游客。少林寺创建于北魏太和二十年,由于寺庙建于少室山山麓的丛林茂密之处,故名“少林”。正如说嵩中所说:“少林者,少室之林。”寺内寺外古树参天,巨大的碑石整齐地矗立在寺院的中轴线上,让人的内心不由得升腾起一份严肃的情感,深深地感觉着自己的渺小。少林寺现在的建筑多为明清时所建,全寺占地面积约有三万平方米,寺内的佛殿气势恢宏,在其东西北三壁上都绘有明代著名的彩色壁画“五百罗汉朝毗卢图”,此图共有三百余平方米。寺庙由山门方丈室达摩亭白衣殿地藏殿天王殿大雄宝殿初祖庵达摩面壁洞二祖庵等建筑组成。其寺庙建筑独具特色,在我国

7、的古典庙宇建筑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同少林寺相比,白马寺就更为古老,更具有一波三折的悲剧命运,也更有自己独特的建筑风格。白马寺是佛教传入中国后由官方营造的第一座寺院。它的营造与我国佛教史上著名的“永平求法”有着密切的关系。白马寺自建寺以来,曾经历几度兴废,可谓是历尽沧桑,终于流传至今。历史上,尤以武则天时代兴建的规模最为宏大。 从整体来看,白马寺坐北朝南,呈长方形院落。寺内主要建筑有天王殿大佛殿大雄宝殿拉引殿毗卢阁齐云塔等。 清凉台被称为“空中庭院”,是白马寺的胜景之一。清康熙年间,寺内住持和尚如诱曾赞美道:“香台宝阁碧玲珑,花雨常年绕梵宫,石蹬高悬人罕至,时闻清磬落空蒙”。这个长43米,宽33米

8、,高6米,由青砖镶砌的高台,具有古代东方建筑的鲜明特色。白马寺山门东侧,有一座玲珑古雅挺拔俊秀的佛塔,这就是有名的齐云塔。齐云塔是一座四方形密檐式砖塔,13层,高25米,它造型别致,在古塔中独具特色,不可多得。齐云塔前身为白马寺的释迦如来舍利塔,现在的齐云塔为金大定十五年重建,是洛阳现在最早的古建筑。寺庙在中国佛教史和对外文化交流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纵观河南的建筑艺术,无论是民居还是寺庙,都有其与众不同的特点,并一直引领着中华民族的建筑潮流。一砖一瓦,默默地浸透着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文化精魂,河南悠久的历史文明所幻化的人文气息总是能让每一位参观者为其倾心,尤其是寺庙建筑,其独有的包容外来文化

9、的精神,更是令人心生敬畏。作为一个地道的河南人,我为此感到骄傲。教师简评:河南建筑文化源远流长,具有浓郁的人文气息与地方特色。本文作者认真走访民间艺人,查阅相关资料,充分掌握了河南建筑文化(主要是民居与寺庙)的第一手资料,并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所见所闻,然后以此为契机,洋洋洒洒地完成了这篇令人耳目一新的有关河南建筑文化的小论文。文章从河南民居的渊源谈起,追溯到了几千年前的建筑文化历史。接下来,文章以建筑与人类所处的环境人类的信仰风俗习惯等的关系为核心,层次清晰地介绍了河南民居与河南宗教建筑的发展历史建筑特点及其艺术成就。在介绍民居时,小作者抓住具有河南特色的窑洞建筑文化来品析;在介绍宗教建筑时,又浓墨重彩地描绘了其建筑艺术的发展历史结构特点艺术成就等方面的内容。但是,正如作者所言,文章所写内容只是对中原浩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