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上海初中物理表格归纳题专题_第1页
2022年上海初中物理表格归纳题专题_第2页
2022年上海初中物理表格归纳题专题_第3页
2022年上海初中物理表格归纳题专题_第4页
2022年上海初中物理表格归纳题专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上海中学物理表格归纳题专题【解题指导】数据表格题主要考察同学“ 通过对试验数据的分析和归纳,懂得物理概念和规律的形成过程及相伴该过程中的科学方法”;这类题型使同学懂得了探究自然科学的基本方法, 考核了同学的归纳才能和演绎才能,从而培育了同学的综合分析才能;随着“ 二期” 课改的不断深化,表格归纳题型的命题也是常出常新;同学遇到此类题目时往往会无所适从, 所犯的错误主要有以下几种: 对试验数据不能进一步分析, 相当数量的同学会无从下手或犹疑困惑;结论表述不精确: 或将物理量之间的定量关系写成定性关系;或表述的结论超出了表格数据所给的范 围;书写结论不规范:或漏写与结论对应的条件,以至结论不完整;

2、或语无伦次颠倒因果关系; 由于缺乏对数据表格题的解题思路,不能作出正确的判定等等;数据归纳题的解题思路应扣住以下几点:对题目给出的已有结论1)明确试验目的:看到题目后肯定要明确试验目的,防止显现答非所问的错误,同时也与本试验的相关物理规律及公式联系起来,为进一步分析数据做好预备;表格题的试验目的一般是在试题的第一句话中就出现出来,通过认知、 识记把要解决的问题跟物理基本学问相对比,到与之相对应的物理公式;运用规律思想方法中的比照法就能找2)重视解题方法:一般来说,影响一个物理现象或物理规律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所涉及的相关条件也不是单一的;我们必需依据题意判定出哪些因素在起作用、所起的作用分别是什

3、么,运用“ 掌握某一个或几个因素不变” 的方法对题目供应的或试验所得的数据进行选择,进行横向和纵向比较, 找出规律确定因果关系,分析概括从而正确归纳出结论; 在书写结论时必需留意语言的规范性和结 论的科学性、规律性;数据表格题一般前两问是初步分析数据,后两问是进一步分析数据;A、解打算性问题(即初步分析数据)用“ 数据定性归纳” 法;一问是依据试验序号写出试验结论,第一找出所指序号中被掌握的因素是什 么,再判定讨论的物理规律与相关因素之间是定性关系仍是定量关系,对比已有 的结论(另一问初步分析的结论) ,用科学规范的语言完整地表述结论;另一问是依据试验结论写出试验序号,第一找到结论中被掌握的因

4、素是什 么,再依据相关因素之间的关系就可排列相应的试验序号;B、解打算量问题(即进一步分析数据)用“ 数据运算归纳” 法;对于有导向的数据分析,依据试验目的精确找出相关公式,运算出有规律的 结果,在此基础上进行归纳;对于无导向的数据进一步分析,应对数据进行或“+” 或“- ” 或“ ” 或“ ” 的运算, 同一物理量可“+” 可“- ” ,不同物理量可“ ” 可 ” ,究竟 进行哪一种运算,主要是看哪种运算有规律,一般在每个表内进行运算得出规律是等量关系,而在各个表间进行运算得出 规律是有规律的变化量关系;3)规范表述结论;表述结论时,应强调相关的条件和相应的因果关系;一个正确的试验结论通常由

5、三部分组成,即比较哪些数据(或表格)+在什么条件下 +试验结论;物理规律中相关的物理量之间都存在肯定的变化关系即因果关系,这种因果关系不是体现在表格数据排列的前后或左右,而是要懂得物理规律的来龙去脉,通过对缘由变化带来结果变化的分析,明确因果关系;例 1、(07 年中考试题)某讨论性学习小组的同学将不同的实心物块浸没在液体中并松手后, 发觉有的物块上升至液面, 有的物块下降至容器底部; 为了研究实心物块的质量和体积对此现象的影响,他们分别用甲、乙两种不同的液体做试验;表一、表二为该小组同学记录的试验数据及观看 到的试验现象;表一:液体甲(质量为 8.0 千克,体积为 8 l0 3 米 3 )试

6、验序号 物块 质量( 103 千克) 体积( 106 米 3)现 象1 A 30 上升至液面2 B 42 上升至液面3 C 27 上升至液面4 D 12 下降至底部5 E 34 下降至底部表二:液体乙(质量为 6.4 千克 , 体积为 8 l0 3 米 3)试验序号 物块 质量( 103 千克)体积( 106 米 3)现 象6 A 30 上升至液面7 B 42 上升至液面8 C 27 下降至底部9 D 12 下降至底部10 E 34 下降至底部(1)小明同学分析比较试验序号 1 与 4 和 3 与 5 (或 6 与 9 和 6 与 10)的数据及现象,得出结论:在液体中,物块的上升和下降跟它的

7、体积无关;跟它的质量有关,且质量小的物 小华同学分析比较试验序号块上升,质量大的物块下降; 1 与 4 和 2 与 4(或 6 与 8 和 7 与 8)的数据及现象,得出结 论:在液体中,物块的上升和下降跟它的质量无关;跟它的体 积有关,且体积大的物块上升,体积小的物块下降;请判定:小明的结论是的,小华的结论是的;(均选填 “ 正确”或“ 错误)(2)请进一步综合分析表一、表二中的数据及现象,并归纳得出结论;当 时,液体中的物块就上升;当 时,液体中的物块就下降;试题分析:此题是一道物理规律的探究题,探究的是“ 实心物块的质量和体积对物体浮 沉的影响” ;它从描述现象动身,将试验得出的数据以表

8、格的形式出现,对同学 的懂得才能和分析、归纳、概括物理规律的才能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此题解答过程中涉及的物理学问有物体的浮沉条件(F 浮与 G的关系)及依据相关公式( F 浮= 液 gV排、 G= 物 gV物, =m/V)推导得出的实心物体的浮沉 条件( 液与 物的关系) ;这里所用的科学讨论方法主要有掌握变量法、试验 归纳法等;解题思路:1)小明同学和小华同学所选择的分析样本均为质量和体积都不相同的物体,因此无法确定物体的浮沉是与物体的质量有关仍是与物体的体积有关,由于两位 同学所选择的分析样本不妥当,由此得出的结论也是错误的;2)依据试验的数据来分析,物体的浮沉不行能与物体的质量和体积有关,

9、所以必需依据试验现象重新选择分析样本;依据试验数据1、2、3 或 6、7 可以发觉在这几次试验中物体都是上浮的,所以它们必定有共同的规律; 进一步综合分析比较可知: 当物体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小于液体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时,此物体肯定上升;同理选择试验数据4、5 或 8、9、10 分析可知:当物体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大于液体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时,此物体肯定下沉;例 2、(08 年中考试题)某小组同学在做“ 验证凸透镜成像规律” 试验的过 程中发觉: 当发光物体与光屏之间的距离 L 确定时,将凸透镜从发光物体处缓慢向光屏移动的过程中, 有时能在光屏上成两次清楚的像,有时只能成一次清楚的像,有时不能在光

10、屏上成像; 为了讨论产生这些现象的条件,该小组同学进行实验,并将每次试验中的相关数据及现象记录在下表中;1 分析比较试验序号1、2、3 或 5、6、7 的第一次成像数据中像距v 物距u 的变化关系及相关条件,可得出的结论:_ _ ;2 分析比较试验序号1 或 2、或 5、或 6 的第一和其次次成像数据中物距与像距的关系及相关条件, 可得出的结论: 同一凸透镜, 当_ 肯定,移动凸透镜能在光屏上成两次像时, _; 3 连续分析比较表格是物屏距离 L 与凸透镜焦距 f 的数据及观看到的现 象,可得出的结论:在_ 条件下,移动凸透镜,可以在光屏上得到一次放大的像和一次缩小的像;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同学

11、对试验中所采集数据的综合分析和归纳才能,考点学问源于课本学问“ 凸透镜成像规律”,但又不拘泥于课本学问,是在原有学问的基础上进行的延长和拓展; 所以在平常的学习过程中, 同学不仅要把握相关的基本物理知识,而且要懂得这些基本概念和规律的形成过程,从而把握一些探究自然规律的基本方法; 这里主要用到了掌握变量法、 试验归纳法等一些常见的自然科学的分 析讨论方法;解题思路:1 分析比较试验序号1、2、3 或 5、6、7 的第一次成像数据可以发觉,像距随物距的增大而减小, 在此过程中, 凸透镜的焦距没有变, 而且成像始终在光 屏上,说明这个像是实像; 由此可见, 本小题所得出的规律必需是在肯定的条件才成

12、立的;即同一凸透镜,且在成实像时,像距v 物距 u 的增大而减小;2 分析比较试验序号 1 或 2、或 5、或 6 的数据可以发觉, 当成两次实像时,除了凸透镜的焦距不变外, 物屏距离 L 也不变,同时从第一和其次次成像数据中 物距与像距的关系可以明显地发觉,两次成像过程中物距与像距交叉相等;即同一凸透镜,当物屏距离 L 肯定,移动凸透镜能在光屏上成两次像时,第一次成像的物距是其次次成像的像距;3 从试验数据中可以发觉,并不是每一次移动过程中都能得到两次实像;在 试验 1、2、3、4 中,凡是物屏距离 L 达到 40 厘米以上才能成两次实像,由此可 知, 40 厘米的物屏距离 L 是成两次实像

13、的关键,而由于此时的凸透镜的焦距为 10 厘米,所以 40 厘米恰好是 10 厘米的 4 倍,试验 5、6、7、8 也证明了这个规 律;即在物屏距离 L 大于该凸透镜的 4 倍焦距的条件下, 移动凸透镜, 可以在光屏上得到一次放大的像和一次缩小的像;专题训练一:1、(02 年中考试题) 为了探究实心圆柱体对水平地面压力的作用成效与哪些因素有关, 某同学用如干个不同的圆柱体竖直放置在同水平沙面上,进行了三组试验,并记录有关数据分别如表一、表二、表三所示;试验时,他认真观看沙面的凹陷程度,并通过比较,发觉每一组沙面的凹陷程度相同,而各组却不同,第一组凹陷程度最大,其次组其次,第三组最小;表一( 铜

14、l03 千克 / 米 3)试验序号 材料 高度 厘米 底面积 厘米 21 铜 20 102 铜 20 203 铜 20 30表二( 铁103 千克米 3)试验序号 材料 高度 厘米 底面积 厘米 24 铁 20 105 铁 20 206 铁 20 30表三( 铜103 千克 / 米 3)试验序 材 高度 厘 底面积 厘号 料 米 米 27 铜 20 108 铜 20 209 铜 20 30(1)分析比较试验序号1、2、3(或 4、5、6,或 7、8、9)的数据及观看到的现象, 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 当圆柱体材料的密度和高度相同时,压力的作 用成效与底面积 _ (选填“ 有关” 或“ 无关”)(

15、2)分析比较试验序号 _的数据及观看到的现象,可得出的初步 结论是:当圆柱体的高度相同时,材料的密度越大,压力的作用成效越显著;(3)分析比较试验序号 象,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1 与 7(或 2 与 8、或 3 与 9)的数据及观看到的现 _;(4)请进一步综合分析比较表一、表二、表三中的数据及观看到的现象,并归纳得出的结论;(a)分析比较表一、表二或表三中的数据及观看到的现象,可初步得出:_(b)分析比较表一、表二和表三中的数据及观看到的现象,可初步得出:_ 2、(03 年中考试题)某小组同学探究灯泡发光时的亮度与哪些因素有关;他们用九只不同规格的灯泡分别接入电路,表分别测得灯泡正常发光时的

16、电压和电流;使它们都正常发光, 并用电压表和电流 该小组的同学认真观看灯泡的亮暗程度,把九只灯泡分成三组,每组的亮暗程度相同,且第一组最亮,其次组其次,第三组最暗;试验中记录的有关数据分别如表一、表二、表三所示;表一 第一组 表二 其次组 表三 第三组 试验 电压 电流 试验 电压 电流 试验 电压 电流序号 伏 安 序号 伏 安 序号 伏 安1 6 200 4 6 100 7 3 1002 12 100 5 12 050 8 6 0503 24 050 6 24 025 9 12 0251 分析比较试验序号 1 与 4、2 与 5、3 与 6 的数据及观看到的现象,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 _2

17、 分析比较试验序号 _的数据及观看到的现象,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当通过灯泡的电流相等时,灯泡两端的电压越大,灯泡越亮;3 请进一步综合分析比较表一、表二、表三中的数据及观看到的现象,并归纳得出结论; a 分析比较表一、表二或表三中的数据及观看到的现象,可初步得出:_ _; b 分析比较表一、表二和表三中的数据及观看到的现象,可初步得出:_ _;3、(04 年中考试题) 某小组同学讨论圆柱体上 或下 表面受到液体的压力大小与液体的深度、 密度的关系; 试验时, 该小组同学把一个高为 0.1 米的实心圆柱体先后浸没在甲、乙两种液体中 液体甲的密度大于液体乙的密度 ,如图 14所示,并不断转变它所处

18、的深度; 他们利用仪器测得液面到圆柱体上表面的距离及圆柱体上、 下表面受到液体的压强, 并利用公式求得上、 下表面受到液体的压力,记录数据如表一、表二所示;表一 液体甲液面到上表面的距离 h 米 0上表面受到液体的压力 牛 0下表面受到液体的压力 牛表二液体乙液面到上表面的距离 h 米 0上表面受到液体的压力 牛 0下表面受到液体的压力 牛1 分析 条件,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在同种液体中,圆柱体上表面受到液体的压力与深度成正比;2 分析比较表和表二中的第三列 或第四列、或第五列 数据及相关条件,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 _;3 请进一步综合分析比较表一、表二中的数据及相关条件,并归纳得出结论;a

19、分析比较表一 或表二 中的其次行与第三行数据及相关条件,可初步得出: _ _;b 分析比较表一和表二中的其次行与第三行数据及相关条件,可初步得出:_ _;4、(05 年中考试题)某小组同学在“ 讨论凸透镜成像规律” 的试验中,登记所用凸透镜的焦距, 按正确的方法安装和调剂好试验装置;他们在光具座上先固定焦距为 f1 的凸透镜,按表一中的物距 u 依次进行试验, 每次都使光屏上烛焰的像最清楚,并将相应的像距 v 记录在表一中;然后他们换用焦距为 f 2 的凸透镜,重复上述试验, 并将数据记录在表二中; 为了进一步探究物距 u 和像距 v 之间的关系,他们进行适量的运算,将结果分别记录在表一和表二

20、的后四列中;(已知f 1 f 2)表一(凸透镜的焦距为 f 1)试验序号 u m v m uv m 2 v u 1 / u m 1 1 / v m 1123表二(凸透镜的焦距为f 2 )uv m2v u1/u m11/v m1试验序号u m v m 456(1)分析比较试验序号1、2 与 3(或 4、5 与 6)数据中的物距 u 与像距 v变化关系及相关条件,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_;(2)分析比较试验序号 _数据中的物理 u 与像距 v 的关 系及相关条件,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不同的凸透镜,当它们成实像时,物距相 同,像距随焦距的增大而增大;(3)请进一步综合分析比较表一、 表二中经运算后得到

21、的数据及相关条件,并归纳得出结论;()_()_ 5、(06 年中考试题) 某小组同学通过试验讨论浸在液体中的物体表面受到液 体的压力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他们把高为 0.2m 的实心圆柱体先后浸入 A、B h,如图 12 所示;两种液体中 A B,并用力 F1 转变下表面到液面的距离 他们利用仪器测得力 F1 和圆柱体下 或上 表面受到液体的压强,并利用公式求 得下 或上 表面受到液体的压力,记录数据如表一、表二所示;1 分析比较试验序号1、2 与 3 或 7、8 与 9 等数据中的距离 h 和下表面受到液体压力 F3 的关系及相关条件,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2 分析比较试验序号等数据中的距离

22、h和上表面受到液体压力 F2 的关系及相关条件,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当深度相 同时,液体的密度越大,圆柱体上表面受到液体的压力越大;3 请将表一和表二填写完整;4 甲、乙两位同学进一步综合分析了表一、表二中后三列数据及相关条件,甲同学运算了 F3 与 F1 的差值,分别为、和、,由此得出结论:浸没在同种液 体中的圆柱体, 下、上表面受到的液体压力差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乙同学运算 了 F3 与 F2 的差值,分别为、和、,由此得出结论:浸没在同种液体中的圆柱 体,下、上表面受到的液体压力差是个定值;请判定,甲同学的分析,乙同学的分析 ; 均选填“ 错误” 、“ 合理但结论不完整” 或“ 合理且结

23、论完整”6、(08 年市调研一)为了讨论物质的某种特性,某小组的同学做了如下的试验,他们在三只完全相同的烧杯中分别放入质量为100 克的煤油、 100 克的温水、 50 克的温水,试验时,让它们在环境温度 28的地方自然冷却,并利用温 度计和计时器测量水和煤油的温度随时间的变化情形,记录的数据分别如表一、表二、表三所示(设甲、乙、丙三只烧杯中的液体每分钟放出热量相等)表一: 100 克煤油时间1:301:321:341:361:381:401:421:441:461:48温度()363534333231302928降低温度012345678()表二: 100 克温水时间1:301:341:38

24、1:421:461:501:541:581:62温度()363534333231302928降低温度() 012345678表三: 50 克温水时间1:301:321:341:361:381:401:421:441:461:48温度()3534333231302928降低温度01234567()(1)分析比较表一、表二或表三中第一行和第三行的数据及相关条件,可 得出的初步结论是: _(2)分析比较表一和表二中的第三列、第四列、 第五列等数据及相关条件,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 _(3)请将表一和表三填写完整;(4)请进一步综合分析比较表一、表二、表三中的数据及相关条件,并归 纳得出结论;(a)比较

25、表一和表二中的数据及相关条件,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_(b)比较表二和表三中的数据及相关条件,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_7、(08 年市调研二)小明弯曲手中的锯片,感觉到所用拉力大小与弯曲程 度有关,同时他猜想, 拉力大小可能仍与锯片的长度有关,于是他和同学合作进 行了如图 1 所示试验,将长度不同的同种材料组成的两根锯片分别夹于厚书内,伸出的长度(简称长度)用L 表示,锯片形变量(弯曲程度)用末端量表示,对锯片的拉力用 F 表示,其大小等于弹簧秤读数; 试验数据分别如下表一、 表二所 示:图 1表一:试验序号1234567长度 L(厘米)25252525252525形变量 x(厘米)1234567

26、拉力 F(牛)表二:试验序号891011121314长度 L(厘米)15151515151515形变量 x(厘米)1234567拉力 F(牛)(1) 分析表一、表二中17 组数据或 814 组数据及相关条件,可归纳出的初步结论是 _(2) 分析表一、表二中试验序号 _数据及相关条件,可归纳出初步结论是: 同种材料组成的长度不同的锯片,当形变量大小相同时, 所用拉力随长度的减小而增大;(3) 某同学对表一、 表二中的数据进行了进一步综合分析,他运算出表一中拉力 F 与形变量的比值都为; 表二中拉力 F 与形变量的比值都为; 由此他归纳出如下结论:(a) 同种材料组成的长度相同的锯片,拉力(b)

27、同种材料组成的长度不同的锯片,拉力F 与形变量的比值相同;F 与形变量的比值不同;你认为该同学的 (a)结论_,(b)结论 _;(均选填“ 正 确” 或“ 错误” 或“ 合理但不完整”)(4) 综合上述结论及相关条件, 假如要定义一个描述同种材料构成的锯片发生形变的难、易程度的物理量k,你认为 k_;图 28、(08 年市调研三)某小组三位同学发觉钟摆的摇摆好像是有规律的;于是他们在细绳下面挂一小球制成了单摆,讨论在摇摆角度 不大的情形下,单摆来回摇摆一次所用的时间(摇摆周期 T)与哪些因素有关,如图 2 所示, l 为单摆的摆长, m为单摆摆球的质量;为了减小误差,三位同学在试验中每次测量单

28、摆摇摆 30 次(30T)的时间;丙同学在甲、乙同学试验的基础上连续试验,三位同学的试验数据分别记录在下表中;为了进一步探究单摆的摇摆规律,他们进行了适量的运算,将结果记录在下表的后三列中;同学试验l (米)m(克) (度)30T序号(秒) (米 2)(米)1/2 (米 克)1 30 4 60 30甲 2 40 4 60 403 50 4 60 504 30 3 60 30乙 5 30 4 60 306 30 5 60 307 30 4 54 24丙 8 40 4 60 409 50 3 66 60(1)分析比较试验序号 1、2 与 3,可知甲同学得出的结论是:当单摆的摆长和摇摆角度相同时,单

29、摆的周期与摆球的质量 _(选填“ 有关” 、“ 无关” );(2)分析比较试验序号4、5 与 6,可知乙同学讨论的是:单摆的周期与摆球_的关系,他得出的结论是: 当单摆的摆长和摆球质量相同时,单摆的周期与 _;(3)分析比较试验序号7、8 与 9 中单摆的周期与摆长的关系,可知丙同学得出的结论是: _;(4)进一步综合分析单摆的周期与表中后三列经运算后得到的数据关系,可归纳得出的结论是: _;专题训练二:1、为了探究实心圆柱体对水平地面压力的作用成效与哪些因素有关,某同学用如干个不同的圆柱体竖直放置在同一水平沙面上,进行了三组试验, 并记录有关数据分别如表一、表二、表三所示;试验时,他认真观看

30、沙面的凹陷程度,并通过比较, 发觉每一组沙面的凹陷程度相同,最大,其次组其次,第三组最小; ( 铜10 3 而各组却不同, 第一组凹陷程度 3 千克米 3 铁 l0 3 千克米表一材高度底面实表二高度底面实表三底面实验料cm积验材验材高度积积cm 2序料cm序料cm序cm 2cm 2号号号铜20104铁20107铜101012铜20205铁20208铜10203铜20306铁20309铜1030(1)分析比较试验序号 _的数据及观看到的 现象,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当圆柱体的高度相同时,材料的密度越大,压力的 作用成效越显著;(2)分析比较试验序号 1 与 7 或 2 与 8、或 3 与 9 的

31、数据及观看到的现象,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 _(3)甲、乙两位同学进一步综合分析了表一、表二、表三的数据和相关条件,甲同学分析比较了试验序号1、2、3 或 4、5、6,或 7、8、9 的数据及观察到的现象, 由此得出结论: 当圆柱体材料的密度和高度相同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底面积无关;乙同学运算了三个表中的数据及试验观看到的现象,得出结论:当圆柱体的密度和高度的乘积相同时,压力的作用成效相同; 当圆柱体的密度和高度的乘积越大时,压力的作用成效越显著;请判定,甲同学的结论是 _的,乙同学的结论是 _的; 均选填“ 错误” 或“ 正确” 2、为了讨论“ 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某小组同学做了如下试验;

32、他们选用同种材料、长度、横截面积不同的如干导体,进行了多次试验;试验中分别将各种规格的导体接在某一恒定电源的两端,用电流表测量通过导体的电流, 并记录试验数据; 他们对大量的试验数据分析整理后,发觉了一些规律, 于是他们将电流大小相同的试验数据分成几组,下面表格中是经整理后的试验数据;表一23表二56表三89试验序号1试验序号 4试验序号 7横截面积-6( 10123横截面积-6( 10246横截面积-6( 10369米2)米2)米2)长度(米)长度(米)长度(米)电流 安电流 安电流 安(1)分析比较试验序号 _中的数据及相关条件,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同种材料、横截面积相同的导体,长度越短,

33、通过导体的电流越大,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越小;(2)分析比较试验序号1、4、7(或 2、5、8 或 3、 6 、9)中的数据及相关条件,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 _;3 请进一步综合分析比较表一、表二、表三中的数据及相关条件,并归 纳得出结论;(a)分析比较表一或表二或表三中的数据及相关条件,可初步得出:_(b)分析比较表一和表二和表三中的数据及相关条件,可初步得出:_3、小明同学通过试验讨论浸在液体中的物体表面受到液体的压力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他把高为 0.2 米的实心圆柱体先后浸入 A、B、C三种液体中( A B C),转变下表面到液面的距离 h,利用仪器测得圆柱体下(或上)表面受到液体的压强

34、,并利用公式求得下(或上)表面受到液体的压力,记录数据如表一、表二、表三所示;(表中, F1为上表面受到液体的压力,压力)F2为下表面受到液体的表一液体 A 表二液体 B 表三液体 C实实实h(米)F1(牛)F2(牛)验验 h(米)F1(牛)F2(牛)序验 h(米)F1(牛)F2(牛)序序号号号10407258369(1)分析比较试验序号 _等数据中的距离 h 和下 表面受到液体压力 F2的关系及相关条件,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在同种液体中,圆柱体下表面受到液体的压力与深度成正比;(2)分析比较试验序号2 与 5 或 3、6 与 7 等数据中的距离 h 和上表面受到液体压力 F1的关系及相关条件

35、,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当深度相同时,_(3)小明同学进一步综合分析了表一、表二、表三中的数据及相关条件,得出结论:(a)浸没在同种液体中的圆柱体,下、上表面受到的液体压力差是相同的;(b)浸没在不同种液体中的圆柱体, 下、上表面受到的液体压力差是不同的;1 请判定,小明同学的结论是_的(选填“ 错误” 、“ 合理但结论不完整” 或“ 正确”);2 如小明同学的结论“ 错误”,请写出正确的结论;如小明同学的结论“ 合理但结论不完整” ,请将其补充完整;4、某小组同学利用课余时间,通过试验连续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他们将发光物体放在焦距为 f1 的凸透镜前,按正确的方法安装和调剂好试验装置,进 行了

36、三次试验, 每次都在光屏上得到发光体清楚的像,并登记相应的物距 u 和像距 v,测出相应像的高度h,记录数据如表一所示;然后他们把同一发光物体分别放在焦距为 f2 和 f3的凸透镜前,重复上述试验,并将数据分别记录在表二和 表三中;(f1f2f3)表一(凸透镜的焦距为f 1)表二(凸透镜的焦距为f 2)表三(凸透镜的焦距为f 3)试验uvh试验uvh试验uvh序号(厘米)(厘米)(厘米)序号(厘米)(厘米)(厘米)序号(厘米)(厘米)(厘米)1206042020782423030530158121236020660129248(1)分析比较试验序号 _数据中的像距 v 随物 距 u 的变化关系

37、及相关条件, 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 同一凸透镜,当它成实像时,像距随物距的增大而减小;(2)分析比较试验序号1 与 4(或 2 与 5,或 3 与 6)数据中的物距 u 与像距v 的关系及相关条件,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 _(3)请进一步综合分析比较表一和表三中的数据及相关条件,并归纳得出结论;(a)分析比较 _ _;(b)分析比较 _5、在某校的物理爱好小组中,甲、乙、丙三位同学通过试验探究质量分布均匀的圆柱体对水平面的压强与哪些因素有关;他们都认为此压强跟圆柱体的密度 有关,但跟高度 h、横截面积 S是否有关,以及有怎样的关系看法不同,于是,三位同学各自从试验室里选择出由同种合金材料制成、但

38、高度和横截面积的规格都不同的圆柱体做试验, 并用仪器测出压强 P的大小(或大小关系),表一、表二、表三依次为甲、乙、丙三位同学的试验数据记录表;表一号序圆柱体高度 h圆柱体横截面积(米 2)3 103 103 10S水平面受到的压强1(米)1 101 101 10P(帕)4 104 104 1023表二号序圆柱体高度 h圆柱体横截面积(米 2)S水平面受到的压强(米)P(帕)41 103 103 103 10P451 101 10P56P6表三序 圆柱体高度 h 圆柱体横截面积 S 水平面受到的压强号(米)(米 2)P(帕)137 10 10 P7138 10 10 P8139 10 10 P

39、9(1)甲同学认为通过自己的试验数据记录表(表一)可得出结论:圆柱体对水平面的压强跟圆柱体的高度 h 有关,且与 h 成正比;你认为(选填“ 能” 或“ 不能” )从表一中得出此结论,理由是;(2)乙同学在试验中测出了三次压强的大小关系为 P4P5P6,请你依据表二中的试验数据记录初步得出结论:;(3)丙同学用试验探究压强 P与横截面积 S的关系,他猜想 P 与 S 成反比,他选用的圆柱体的规格已填入表三中;如测得的三次压强的大小关系是 P7P8P9,就可得知他的猜想是错误的,而可以得出的初步结论应当是;如测得的三次压强的数量关系是,就是符合丙同学的猜想;6、某讨论性学习小组的同学为了制作能够

40、便利鉴别液体种类的仪器,他们推测漂浮在液面上的物体浸在液体中的深度可能与物体的质量、液体的种类存在图 3着某种关系;试验时,该小组同学选用一个圆柱形的瓶子,内装不同质量的细沙,弹簧秤示数(牛)次数放置方法接触面积(厘米)2压力(牛)4三块叠加平30放5二块叠加侧20放6 一块竖放 6先后漂浮在甲、 乙和丙三种液体中 (已知 甲 乙试验时瓶和细沙的总质量及圆柱形的瓶子底部所处的深度记录的数据如表一、表二与表三所示;丙),并用仪器测出每一次 h,如图 3 所示;表一液体甲深度表二液体乙深度表三液体丙深度试验瓶和沙质试验瓶和沙质试验瓶和沙质序号量 千克 米序号量 千克 米序号量 千克 米147258

41、369 1 分析比较试验序号 _的数据及相关条件,可初步得出结论: 漂浮在同种液体中的不同圆柱体,它的质量成正比;它浸在液体中的深度与2 分析比较试验序号 1、4 与 7 或 2、5 与 8 或 3、6 与 9 的数据及相关条 件,可初步得出结论:_ 3 该小组同学得出了以上的结论后,又对表中的试验数据进行进一步综合 运算和分析,发觉了新的规律:A、分析表一或表二或表三中的数据及相关条件可知:当圆柱体漂浮在 _ B、分析表一和表二和表三中的数据及相关条件可知:当圆柱体漂浮在 _ _7、小李和小王同学通过试验讨论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他们 用弹簧测力计、 一块长木板、 及如干块大小和外

42、形都相同的长方体金属块和木块做试验;金属块和木块的长、宽、高分别为10 厘米、 3 厘米和 2 厘米,它们各自各个面的光滑程度均相同, 但金属块表面较光滑, 木块表面较粗糙, 每块金属 块和木块的重力分别为 3 牛和牛;试验时, 他们用不同的放置方法把金属块(或 木块)放在长木板上,并用弹簧秤拉动它在长木板上沿水平方向作匀速直线运动,试验过程及记录数据如表一,表二和表三所示;弹簧秤示数 牛)表一金属块放在长木板上表二木块放在长木板上次数放置方法接触面积(厘米)2压力(牛)1三块叠加平309放2二块叠加平306放3一块平放303表三 木块放在长木板上(1)依据小李和小王的试验设计,可判定他们在讨

43、论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2)小李依据表一中的试验次数的关系;1、2、3,得出的初步结论是:当接触面积和粗糙程度相同时,压力越大,滑动摩擦力越大;你认为小李的结论是(选填“ 错误” 、“ 合理但结论不完整” 或“ 合理且结 论完整” );(3)小李和小王依据表二或表三中的试验数据分别得出初步结论:小王认为依据表二数据可知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积有关,接触面积越大, 滑动摩2次数 放置方法 接触面积(厘米)压力(牛)弹簧秤示数(牛)7 一块平放 308 一块侧放 209 一块竖放 6擦力越大;而小李认为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积无关;你认为(选填“ 小王” 或“ 小李” )的初步结论是错误的, 理

44、由是;(4)请进一步综合分析比较各表中弹簧秤示数和压力的比值关系,可初步得出结论:(a)(b);8、为了讨论物质质量与体积的关系,某爱好小组同学利用不同的金属块分别进行试验;表一物体积3)质量表二3)45678试验序号质(厘米(克)试验序号1铁539金属种类铝铜铅铝铝215117体积(厘米1010202030330234质量(克)27892265481甲同学依据“ 小铁钉和大铁锤的质量不同” 的事实,认为“ 物体的质量可能跟物体的体积有关”;于是就利用仪器测得不同铁块的体积和质量,并将相关数据记录在表一中;就分析比较试验序号1 和 2 和 3 中质量与体积的倍数关系,可初步得出: _ _;乙同

45、学依据“ 家里同样的维纳斯塑像,玻璃制品和石膏制品的质量不同”的生活体会提出了合理的假设, 你认为乙同学的假设应为_;于是,乙同学选用了一些金属块, 并测得它们各自的体积和质量,并将相关数据 记录在表二中; 就表二所列的试验数据中, 你认为可用的是 _;(选 填试验序号)为了进一步讨论物质的某种特性,请你综合分析比较两表中的相关数据,并得出相应的结论:a、_; b、_ 9、小明在帮爸爸用水枪喷水洗车时,发觉当水喷出速度相同而水枪倾斜角 度不同或水枪倾斜角度相同而水喷出速度不同时,水射出的水平距离是不同的,由此,他进行了以下探究,相应的数据记录如表一、表二:表一水射出的水平度表二水射出的水平水枪

46、与水平水枪喷出速线夹角距离 /m较小距离/m1030稍大145较大260更大80小明通过试验,分析如下:(1)离开喷咀的水仍能在空中连续向前,这是_的缘故;(2)分析比较表一的数据及观看到的现象,初步得出结论是:当水喷出速 度肯定时, _(3)分析比较表二的数据及观看到的现象,初步得出结论是:在水枪与水平线夹角肯定时, _(4)依据表一的结论,举出一个实际应用的例子 _;10、(闸北)星期日,小刚同学帮忙母亲烧菜做饭,发觉母亲用不同的菜刀切蔬菜、剁骨头; 为了进一步探究其中的物理原理,该同学认真观看和分析了不同的菜刀,并获得了一份比较详尽的资料,如下表所示;名外外观刀口特点刀口厚度重力用途称观

47、大致呈直刀口前部呈弧(毫米)(牛)切削各种蔬普通角梯外形形,后部平直,菜、瓜果、鱼刀呈长方形,较锐利肉水刀口平直且很薄切削各类水果瘦长轻巧果刀剁斧头型,刀刀口呈圆弧形且剁骨头、 冷冻骨背很厚较厚食品刀(1)比较一般刀和剁骨刀的刀口厚度,可推知:假如用这两种刀切食物,对食物的压力相等,(选填“ 一般刀” 或“ 剁骨刀”)更简单把食品切开;(2)分析一般刀和剁骨刀的重力,可推知:假如这两种刀的刀口厚度相等,就(选填“ 一般刀” 或“ 剁骨刀”)就更简单把食品切开;(3)观看一般刀和剁骨刀以及水果刀的外形特点并综合分析表中相关数据,使用其中两种刀切相同食物,对食物的压力F 和使用的刀口面积 S 都不

48、相同时,可比较 大小,其值相等, 就切开食物;如其值越大,就切开食物的;(后二格选填“ 简单程度相同”、“ 简单程度越大” 或“ 简单程度越小”)(4)小刚认为:剁骨刀除了要重一些,刀口也应像一般刀磨得更薄一些,这样剁骨的成效会更好; 你认为小刚的观点(选填“ 符合实际” 、“ 有道理但不完全符合实际” 或“ 完全错误”);表格归纳题专题答案专题训练一:1、(1)无关;(2)1 与 4(或 2 与 5,或 3 与 6);(3)当圆柱体的材料相 同时,高度越高,压力的作用成效越显著; (4)(a)圆柱体材料的密度与高度的 乘积相同,压力的作用成效就相同; (b)圆柱体材料的密度与高度的乘积越大,

49、压力的作用成效就越显著;2、(1)当灯泡两端的电压相等时,通过灯泡的电流越大,灯泡越亮;22 与 4 与 7、3 与 5 与 8、6 与 9;(3)(a)当灯泡两端的电压与通过灯泡的电流的 乘积相同时, 灯泡的亮度相同;(b)当灯泡两端的电压与通过灯泡的电流的乘积越大时,灯泡越亮;3、(1)表 1(或表 2)中的第一行与其次行; (2)当深度相同时,液体的密度越大,圆柱体上(或下)表面受到液体的压力越大;同种液体中,下、上表面受到液体的压力差是一个定值;(3)(a)圆柱体浸没在(b)圆柱体浸没在不同种液体中,下、上表面受到液体的压力差是不同的,且液体的密度越大,压力差 越大;4、(1)同一凸透

50、镜,当它成实像时,像距随物距的增大而减小;(2)1 与 4(或 2 与 5,或 3 与 6);(3)(a)表一或表二中后两列的数据及相关条件,可 初步得出的结论是: 同一凸透镜, 当它成实像时, 物距的倒数与像距的倒数之和 是一个定值;(b)表一和表二中后两列的数据及相关条件,可初步得出的结论是:不同的凸透镜, 当它们成实像时, 物距的倒数与像距的倒数之和是不同的,且随 焦距的增大而减小;5、(1)液面到物体下表面的距离越大,物体下表面受到的压力也越大; (2)4 与 10 或 5 与 11 等;(3)表一: 0 0 0;表二: 0 0 0;(4)错误 正确;6、(1)质量相同的同种物质,放出的热量与降低的温度成正比;(2)质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