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教师资格《初中科学》真题【含答案】_第1页
2020年教师资格《初中科学》真题【含答案】_第2页
2020年教师资格《初中科学》真题【含答案】_第3页
2020年教师资格《初中科学》真题【含答案】_第4页
2020年教师资格《初中科学》真题【含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2020年教师资格初中科学真题试卷一、选择题(10题,每题4分,共计40分)1.某学生在探究“”串联电路”的特点,如图所示安装了电路,接通电源后,发现两灯均不亮,她将电压表连接在ad、bd两端,发现电压表示数为3 V。故电路故障的原因为( )。A.AB两端短路B.AB两端断路C.BC两端断路B.BC两端短路2.石墨、金刚石、足球烯是我们常见的碳单质,其结构图如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石墨是混合晶体B.金刚石、足球烯是原子晶体C.金刚石、石墨、足球烯是同分异构体D.足球烯的C原子是SP3杂化3.材料题中国天眼FAST,500镜,望远镜是属于( )。A.光学望远镜 B.射电望远镜C.红外望

2、远镜 D.X射线望远镜4.某学生去献血,需要先进行血液检测。医生将他的血液滴在了A血型和B血液的血液中,在显微镜下观察了凝集情况,则该学生的血型是( )。A血型凝集 B血型凝集A.A型 B.B型 C.O型 D.AB型5.下列能产生雷电雨和暴雨的天气是( )。(选项缺)6.有两个摆,A摆是M克,然后B是3M克。把A放于某一个高点静止下落,AB发生完全弹性碰撞,则( )。A.第一次碰撞和第二次碰撞的高度相同B.第一次碰撞的瞬间,A、B动量不想等C.碰撞后,A、B能达到的最大摆角相同D.第一次碰撞后,A获得的速度比B大7.随着科技的发展,一氧化碳和氮氧化物的污染物越来越多。为了减少汽车尾气的污染,小

3、明设计了如下装置,利用活性炭来消耗碳氮氧化物。(管道图)C+x mol NOX=CO2+N2 H= -b kJ/mol如何提高氮氧化物的转化率( )。A.增大管内温度B.增大管进口的宽度C.增大管的长度D.增大排气速度8.略。9.一个人感染了艾滋病病毒,然后问的是艾滋病病毒和人体内的这个免疫细胞,它的一个浓度的一个变化含量浓度的一个变化如何( )。A.B.C.D.10.下列是合成药物的整体流程,正确的是( )。A. X的含氧基团是羧基B.A的同分异构体有3种C.发生取代反应的只有和D.和不能互换,是防止胺基被氧化二、简答题(2题,每题10分,共计20分)11.下列是生命科学领悟的某个教学片段:

4、(1)上图中的组织和功能是什么?(4分)(2)图示法在科学教学过程当中应用的意义。(6分)12.科学地理板块构造学说发展史。(1)板块学说的主要理论要点是什么?(4分)(2)科学史在科学教育过程当中的重要作用和意义是什么?(6分)三、案例分析题(第一题20分,第二题30分)13.植物能够进行光合作用、蒸腾作用和呼吸作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气泡会左移,因为光合作用消耗水B.气泡会右移,因为呼吸作用会产生水C.气泡会左移,因为蒸腾作用消耗水D.气泡会右移,因为光合作用会生成有机物然后,给出了240个学生,分别选ABCD4个选项的统计数值。(1)这道题的正确答案是什么?并且评估一下这道题的难

5、度。(4分)(2)光合作用的外界影响因素是什么?(6分)(3)设计一个教学案例,帮助学生解决此类问题。(10分)14.物理声音的产生和传播老师在进行教学过程当中,直接向学生展示了实验仪器和药品,并且展示了注意事项,引导学生进行学习操作。在学习操作之后,老师引导学生汇报实验现象,问学生得出的实验结论是什么?学生说不知道,老师没有进行处理。接着就是问第二个问题,以这种提问交流的方式,最后得出了声音的产生是靠振动产生的啊,然后再引出声音的传播。(1)声音的响度和音调的含义是什么?(4分)(2)评价一下这个教学案例中老师的做法。(8分)(3)设计一个更优质的教学,弥补这个老师做法的不足。(18分)四、

6、教学设计题(第一题10分,第二题30分)15.某教师组织学生学习细胞的分裂分化过程,让学生用橡皮泥模拟卵细胞的细胞分裂。要求:明确细胞分裂分化的一个过程。(1)简述有丝分裂细胞分裂前期、后期的特点。(4分)(2)设计一个教学,让学生明确细胞分裂的数目变化。(6分)16.氧气的性质。这节课他展示了一个教材片段。教材片段上描述的是硫在空气中、氧气中燃烧的实验和铁丝在空气中氧气燃中燃烧的实验。(图不明确)(1)氧气的性质有哪些?(4分)(2)硫在空气中、氧气中燃烧的实验现象,并且解释其原因。(4分)(3)设计一个片段教学,组织这节课片段教学(要求是要包含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活动及设计意图。(2

7、2分)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题,每小题4分,共40分)1.C。解析:电压表分别连接在ad、bd两端,电压表有示数,说明故障出现在bd之间,ab、bc、cd不可能短路,故障只可能是bc或cd断路,故选C。2.A。解析:A.混合型晶体(又称过渡型晶体),晶体内可能同时存在着若干种不同的作用力,具有若干种晶体的结构和性质,这类晶体称为混合型晶体。石墨晶体就是一种典型的混合型晶体。石墨晶体内既有共价键,又有类似金属键那样的非定域键(成键电子并不定域于两个原子之间)和分子间力在共同起作用,可称为混合键型的晶体。故A选项正确。B.金刚石是原子晶体,足球烯是分子晶体,故B选项错误。C.同分异构体是

8、指具有相同分子式而结构不同的化合物。金刚石(C)、石墨(C)、足球烯(C60)是单质,他们属于同素异形体。故C选项错误。D.足球烯之间的键不能用经典价键理论解释,如同苯一样,既不是单键也不是双键,是离域键。C与C间杂化类型介于sp2与sp3之间,是sp2.28杂化。未杂化轨道,形成了60个C公用的大健(类比于苯6个C形成的键)。每个碳原子和三个碳原子成键,剩余的电子形成大键。故D选项错误。3.B。解析: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简称FAST,位于贵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平塘县克度镇大窝凼的喀斯特洼坑中,工程为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天眼”工程由主动反射面系统、馈源支撑系统、测量与控制系统、

9、接收机与终端及观测基地等几大部分构成.4.B。解析:血型是由凝集原的种类决定的,如下表:据题意可知,该学生的血液与A型血发生凝结作用,与B型血液没有发生凝结,该学生的血液中含有B凝集原,故血型为B型。故选:B。5.A。解析:A为锢囚锋,暖气团、较冷气团和更冷气团相遇时先构成两个锋面,然后其中一个锋面追上另一个锋面,即形成锢囚锋。B为暖锋,是指锋面在移动过程中,暖空气推动锋面向冷气团一侧移动的锋。C为冷锋,冷气团主动向暖气团移动形成的锋称为冷锋。夏季,在冷锋的地面锋线附近,一般会产生强烈发展的积雨云,出现雷暴、甚至冰雹、飑线等对流性不稳定天气。锢囚锋具有冷暖锋的特点,锋面过境时,两侧均为降水区,

10、先是暖锋云系和连续性降水,而后转为冷锋云系和阵性降水。这两种都可能出现雷电雨和雷暴天气。但是锢囚锋是冷空气快速上升与暖空气相遇,会出现比较明显的强对流天气。故选A。6.7.C。解析:A.该反应为放热反应,升高温度,平衡左移,不利于提高氮氧化物的转化率;BD.增大管进口的宽度与增大排气速度,增大排气速度;C.增大管的长度,从而增大接触面积,提高氮氧化物的转化率。故选C。8.略。9.A。解析:如下图所示为HIV病毒和免疫细胞数量变化关系。故选A。D。二、解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11.(1)图1:保护组织,其功能为:避免水分过度散失,调节植物与环境的气体交换,抵御外界风雨和病

11、虫害的侵袭。图2:输导组织,其功能为:输送水分、无机盐和营养物质。图3:营养组织,其功能为:储藏营养物质。图4:分生组织,其功能为:产生和分化其他各种组织的基础。(2)图示法,也叫图文示意教学法。即通过简要的符号,浓缩的文字,线条(箭头)等构成特有的图文式样,形成板书、电脑课件等有效施教的教学方法。在科学教学过程中,采用这种直观教学方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能够展现抽象的“思维过程,使讲解有所依挂,思考有所指向,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愉快,是一种有效而高效的教学方法。能够使复杂问题简单化,抽象问题形象化,有利于学生形象记忆,充分激发学习兴趣,建立系统的知识体系,强化知识信息。增强信息传递的准确率

12、,有助于学生更好的接受教学内容,发展学生智力,培养逻辑思维能力。12.(1)板块构造认为:地壳的水平运动占主导地位,大陆和海洋的位置不是固定不变的。基本论点有4个。地球的上壳层按物理性质可分为:a.脆性和粘性都较大的岩石圈(地壳和地幔的最上层)。b.脆性和粘性都较小的软流圈。岩石圈在侧向上分为若干个大的刚性板块,岩石圈和软流圈的界面经历着长期、缓慢、规模巨大彼此相对的水平位移,板块在裂谷带拉开(海底扩张),洋壳在深海沟岛弧带俯冲(消亡)。板块水平位移的原因在于地幔中的热对流,拉开(扩张)发生在上升流的地段之下,俯冲(消亡)则发生在下降流的地段上。在全球范围类,板块在扩张带的拉伸(离散)与在消亡

13、带的挤压(汇聚)之间互相补偿,使地球半径得以基本保持不变。(2)科学史促使学生对科学本身及其相关因素有更全面、深刻的认识。通过科学史可以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了解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建立正确的科学家形象,了解科学本质,增加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科学史可以向学生展示正确的科学家形象,让学生了解科学家各种举动出现的原因,让学生真正意识到科学发展过程中的历史曲折,同时明白科学家并非可望而不可及的,提高学生学习和将来从事科学研究的信心。科学史是提高学生科学素养的依托。科学史有助于学生理解科学知识,掌握科学规律;有助于学生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掌握科学方法;有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态度和创新精神,树立正确的

14、价值观。有助于教师转变教学观念、提高教育教学水平,优化教学设计。科学史引入科学教育,有助于教师完善自己的专业素养,熟知科学发展史的全过程,构建多元知识结构,促使科学课程的优化。三、案例分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一题20分,第二题30分,共50分)13.(1)C;这道题的难度为中等难度,主要考察的是光合作用、呼吸作用以及蒸腾作用,但是结合了气泡的移动方向来考察蒸腾作用的意义,需要学生在认识蒸腾作用可以为根部吸水提供动力这一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判断,得出答案,因此属于中等难度;(2)光照强度、二氧化碳浓度、温度;(3)教学案例一、新课导入【设疑导入】绿色植物可以进行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和蒸腾作用,那么

15、植物是怎样进行这些活动的呢?这些活动又受哪些因素影响呢?顺势引入新课。二、新课讲授活动一:呼吸作用活动前:【提出问题】和人类一样,植物也在随时进行呼吸作用,植物进行呼吸作用的过程和人类一样吗?活动中:【多媒体展示】将萌发的种子和煮熟的种子分别放入A、B广口瓶中,密封避光处理一夜,一夜之后,将点燃的蜡烛分别放入两个广口瓶中,A瓶中蜡烛熄灭,B瓶中蜡烛继续燃烧;将萌发的种子放入广口瓶中,置于温暖黑暗处,一夜之后收集瓶中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发现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将萌发的种子和煮熟的种子分别放入A、B保温瓶中,密封避光处理一夜,一夜之后,测量两瓶温度,A瓶温度更高。活动后:【学生汇报】植物进行呼吸

16、作用的过程吸收氧气,呼出二氧化碳,放出热量。【教师补充】呼吸作用是植物吸收氧气,将体内的有机物转化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将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的过程。活动二:光合作用活动前:【提出问题】我们经常说植树造林可以有效缓解温室效应,这是为什么?【学生回答】因为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提出问题】光合作用是如何进行的?又有哪些物质和能量的变化?活动中:【小组活动】学生自主阅读科学家探究光合作用的历程,以小组为单位总结光合作用的过程。活动后:【学生汇报】光合作用是植物在光照条件下才能进行的生命活动,叶绿体中的叶绿素吸收太阳能,在酶的作用下,将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并释放氧气。活动三:蒸腾作用活动前:【教师讲

17、解】展示植物叶片图片,讲解叶片结构。活动中:【多媒体展示】用两个干燥透明并且不漏气的塑料袋,分别套在花盆中枝叶茂盛的基叶上,只能套住茎和叶,袋口扎紧。其中一个袋中的叶片表面涂抹一层凡士林,将实验装置放在温暖的地方。发现未涂抹凡士林的部分塑料袋内部有水珠。活动后:【师生总结】植物体内的水分以气体状态从植物体表面散发出来的过程叫做蒸腾作用。【提出问题】俗话说水往低处走,为什么植物体内的水分能从根部流向叶片呢?【师生总结】植物靠根系从土壤中吸收来的水分,绝大多数要通过蒸腾作用散失到大气中去,根吸收水和无机盐是一个被动的过程,蒸腾作用可以促进植物根部对水分的吸收,并促进水分和无机盐在植物体内的运输。三

18、、巩固提高出示题目,结合题目,进一步明确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区别以及蒸腾作用的意义。四、小结作业小结:师生共同总结本节课知识。作业:了解植物的生命活动在生活中有哪些应用。解析:(1)蒸腾作用是指植物体内的水分通过叶片的气孔以水蒸气的形式散发到大气中去的一个过程。植物的蒸腾作用在把体内的水以水蒸气的形式蒸发到大气当中去的时候,是一种“泵”的原理,99%以上的水都通过蒸腾作用以水蒸气的形式从叶片的气孔散发到大气中去了,它为根吸水提供了向上的拉力,同时溶解在水中的无机盐也一同被向上吸收和运输。因此水分变化的数量主要是蒸腾作用散失的水量。这里的水由根吸收,吸水总量由气泡所指示的移动位置,没有补充水分,

19、随着根的吸水,气泡会向左移动。14.(1)响度即声音响亮的程度,响度大小受两个因素影响:发声体振动的幅度和人耳到发声体距离。一般来说发声体振动的幅度越大,响度越大,人耳到发声体的距离越近,响度越大。而声音的高低叫做音调,是由发声体振动的频率决定的。物体振动越快,发出声音的音调越高;振动越慢,发出声音的音调越低。(2)这位教师的做法欠妥,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在实验探究前教师应引导学生进行大胆猜想,并鼓励学生设计合理的实验方案。而这位教师直接展示实验仪器就开始实验,不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其次,这位教师在学生困惑的时候没有进行合理引导,而是直接告诉学生答案。学生在一知半解的情况

20、下往往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不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正所谓“好的教师教人发现真理,不好的教师只是传授真理”。(3)活动前:【教师提问】声音是如何产生的?【学生猜想】可能是由于振动所产生的。【教师引导】物体振动的幅度往往比较微小,肉眼难以观察,该如何验证我们的猜想?【学生回答】如果能将微小的振动放大,就可以验证猜想了。活动中:【小组探究】使用钢尺、小鼓、音叉进行探究,教师进行巡视指导。.生汇报】钢尺拨动后会振动,发出声音;鼓面振动时,撒一些纸屑可以观察到纸屑振动;音叉发声时,用手轻轻触摸可以感受到振动.【教师总结】实践出真知,看来声音确实是由振动产生的。大家刚刚用到的方法叫转换法,转换

21、法可以将难以观测的物理量转换为方便观测的物理量,在之后的科学学习中它将一直是我们的好帮手。四、教学设计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一题10分,第二题30分,共40分)15.(1)前期:染色质螺旋化形成染色体;核仁解体,核膜消失;细胞两极发出纺锤丝,形成纺锤体;后期:每条染色体的着丝点一分为二,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两条子染色体,由纺锤丝牵引着向两极移动。(2)活动:用橡皮泥模拟细胞有丝分裂活动前:【提出问题】我们是如何从一个小婴儿长成现在的样子的呢?【学生回答】因为身体在不断的发育。【提出问题】那如果从细胞的角度能否解释这个问题呢?活动中:【小组活动】观看卵细胞有丝分裂过程的视频,以小组为单位试着用

22、橡皮泥模拟细胞分裂的过程。【教师提示】着重观察染色体的变化。活动后:【学生汇报】展示小组捏出的橡皮泥并试着用自己的语言简单描述染色体的变化。【提出问题】细胞在进行有丝分裂之后数目有什么变化?【学生回答】细胞数目由1个分裂成了2个。【教师讲解】细胞分裂的过程可以分为五个时期,分别是间期、前期、中期、后期和末期。间期主要完成DNA的复制和蛋白质的合成。【提出问题】能否根据刚刚的视频以及模拟过程试着说出其他四个时期卵细胞分裂的特点呢?【师生共同总结】前期:染色质螺旋化形成染色体;核仁解体,核膜消失;细胞两极发出纺锤丝,形成纺锤体;中期:染色体清晰可见,每条染色体的着丝点排列在赤道板上,此时染色体形态

23、固定,数目清晰,便于观察;后期:每条染色体的着丝点一分为二,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两条子染色体,由纺锤丝牵引着向两极移动;末期:染色体解螺旋形成染色质;纺锤丝消失;核膜、核仁重新出现。【学生活动】根据卵细胞有丝分裂过程各个时期的特点完善橡皮泥模拟过程。16.(1)氧气的物理性质:密度略大于空气的密度;不易溶于水;气态的氧是无色无味的,液态氧和固态氧是淡蓝色的。氧气的化学性质:支持燃烧,供给呼吸;氧气化学性质较活泼,在一定条件下可与多种物质发生化学反应,同时放出热量;氧气具有氧化性,在化学反应中提供氧,是一种常用的氧化剂。(2)现象: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放热、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原因:空气中氧气含量较少,所以硫在空气中燃烧呈现淡蓝色火焰,在氧气中燃烧呈现明亮的蓝紫色火焰。(3)氧气的性质 教案一、教学目标1.通过探究氧气的化学性质,提升观察、分析、概括等能力。2.能说出氧气的化学性质,能明确硫和铁燃烧的实验现象。3.提升学习科学的兴趣,形成要严谨求实的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