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检测-(十三)氮及其化合物_第1页
综合检测-(十三)氮及其化合物_第2页
综合检测-(十三)氮及其化合物_第3页
综合检测-(十三)氮及其化合物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下列推断正确的是()A. N2、NO、NO2都是大气污染气体,在空气中都能稳定存在B.向A1CL溶液中滴加过量的氨水能看到先产生白色沉淀,后沉淀溶解C.可用浓硫酸或者浓硝酸除去镀在铝表面的铜镀层D.在稀硫酸中加入铜粉,铜粉不溶解;再加入Cu(NC3)2固体,铜粉就会溶解解析:选D A项中N2不是污染气体,NO在空气中不能稳定存在,错误;A1(OH)3不 能溶于氨水,浓硫酸只有在加热时才能与铜反应,热的浓硫酸不能使铝钝化,因而B、C项 均不正确;在稀硫酸中加入Cu(NO3)2, NO?在H+作用下能溶解铜,D项正确。2.随着我国汽车年销量的大幅增加,同时也带来了严重的空气污染。汽车尾气装置里,

2、 气体在催化剂表面吸附与解吸作用的过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CO Nno、c)2= n 片)mN傕化剂A.反应中NO为氧化剂,N2为氧化产物B.汽车尾气的主要污染成分包括CO、NO和N2C. NO和02必须在催化剂表面才能反应D.催化转化总化学方程式为2NO + O2+4CO画丝4cO2+N2解析:选D 反应过程中NO、O2为氧化剂,W为还原产物;汽车尾气中的N2不是污 染物;NO和02的反应不需要催化剂;根据题中的图示,可将反应的过程分成如下两步写: 2NO+O2=2NO22NO2+4CO=N2+4CO2,将两步反应式合并可得总化学方程式为2NO + 02+48482+N2 03.无

3、色的混合气体甲,可能含NO、82、NO2、NH3、N2中的几种,将100mL甲气体 经过如图所示实验的处理,结果得到酸性溶液,而几乎无气体剩余,则甲气体的组成为()余体ml 剩气W余体ml 剩气W气体 一显红棕色A. NH3、 NO2 N2B. NH3、 NO、 CO2C. NH3、 NO2、 CO2D. NO、 CO2、 N2解析:选B 因是无色混合气体,证明没有NO2的存在,经过浓H2so4后气体体积减少, 则甲中含有NH3,又经过系列实验的处理得酸性溶液且通过足量NazCh后显红棕色,最后通 入水中无气体剩余,证明甲气体中无N2,应含有NO和CO2,且CO2与NazCh反应产生的 与NO

4、、H2O恰好反应生成HNO3无气体剩余,故B正确。.为了在实验室更简便地制取干燥的NH3,下列方法中合适的是()NH4cl与浓硫酸混合共热,生成的气体用碱石灰进行干燥高温、高压N2+3H2 催化剂2N%,用烧碱进行干燥C.加热浓氨水,气体用碱石灰干燥D.加I热NH4HCO3,气体用P2O5干燥解析:选C A项,NH4。与浓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H4CI + H2so4(浓)(NH4)2SO4 +2HC1 t ; B项,属于NH3的工业制法,不是实验室简便制取NH3的方法;C项,NH3 H2ONH3 t +H2O, NH3能用碱石灰干燥;D项,NH4HCO3NH3 t +CO2 t +H2O

5、 t ,制得的NH3不纯, 且不能用P2O5干燥NH3。.在给定条件下,下列选项所示的物质间转化均能实现的是()SiO2SiCl4-rSi回 /jotFeS2-SO2H2SO4C -2高温、高压催化剂NH3NHQ(aq)HCKaq)电解D. MgCOs AMgCb(aq) Mg解析:选C A项中SiCh和HCl(aq)不发生反应,不正确;B项中SCh和H2O反应不能 直接生成H2so4,应生成H2so3,不正确;D项中电解MgCb(aq)得不到Mg,电解熔融的 MgCb可得到Mg,不正确。6.碳和浓硫酸共热产生的气体X和铜与稀硝酸反应产生的气体Y同时通入盛有足量氯化钢溶液的洗气瓶中(如图所示装

6、置),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z二二二 BaCk 些吩溶液A.洗气瓶中产生的沉淀是BaCChB.洗气瓶中产生的沉淀是BaSCUC.在Z导管口可能有红棕色的气体出现D.在Z导管口出现的气体中含有C02解析:选A 因为碳酸的酸性比盐酸的酸性弱,所以在BaCb溶液中通入C02,不能生 成BaCCh沉淀,A错误;NO和洗气瓶中O2反应生成的N02溶于水生成HNO3, HNO3将H2SO3 氧化成H2so4,因此有BaSCU生成,B正确;若。2不足,NO有剩余,则Z导管口可能出现 红棕色气体,C正确;C02未参与反应,D正确。7,“封管试验”具有简易、方便、节约、绿色等优点。观察下列四个“封管试验”(夹

7、持 装置未画出),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加热时,a上部聚集了固体NH4CI,说明NH4cl的热稳定性比较好B.加热时,发现b中b变为紫色蒸气,在上部又聚集为紫黑色的固体C.加热时,c中溶液红色变深,冷却后又变浅D.水浴时,d内气体颜色变浅,e内气体颜色加深解析:选B A选项,NH4cl受热分解生成NH3、HC1,在上部遇冷又化合生成固体NH4cL 错误;B选项,上易升华,正确;C选项,NH3易挥发,加热时,氨水浓度减小,碱性减弱, 溶液红色变浅,错误;2NO2 N2O4为放热反应,所以d内气体颜色变深,D选项错误。.铜与浓硫酸反应结束后,烧瓶中铜片未完全溶解。若向反应后的溶液中加入下列物

8、质, 相关推断错误的是()A.加入铁粉,铁粉不溶解.滴入NaNCh溶液,铜片溶解C.加入银粉,银粉不溶解D.滴入NaHCCh溶液,有气体产生解析:选A 铜与浓硫酸反应结束后,浓硫酸变为稀硫酸,溶液中有未反应的硫酸,所 以铁可与C/+和H+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则铁粉溶解,故A错误;滴入NaNCh溶液,溶液中 的H+与NO。构成强氧化性体系,与铜片反应,所以铜片溶解,故B正确;加入银粉,银 粉不与C/+和H+反应,所以银粉不溶解,故C正确;NaHCCh与未反应的H2SO4反应,生 成C02气体,故D正确。某硝酸钠固体中混有少量硫酸镂和碳酸氢钠杂质,现设计一实验方案,既除去杂质, 又配成硝酸钠溶液。实

9、验方案:先将固体溶于蒸饰水配成溶液,选择合适的试剂和操作完成 表格中各步实验。选择试剂Na2c。3溶液实验操作加热下列试剂或操作不合理的是()A.试剂为Ba(0H)2溶液B.操作为结晶C.操作为过滤D.试剂为稀HNO3解析:选B 根据题意,选择Ba(0H)2溶液除去SOF、NH;和HCO,NH3H2O通过加 热除去,操作为加热。过量的Ba?+用Na2cCh溶液除去,过量的OJT和COM用硝酸除去, 则操作为过滤,试剂为HNCh。.将一定质量的镁铜合金加入100 mL某浓度HNO3中,两者恰好反应,假设反应的 还原产物只有NO气体。反应后向所得溶液中加入物质的量浓度为3 mobL-1的NaOH溶

10、液至 沉淀完全,测得生成沉淀的质量比原合金的质量增加5.1 g;则下列有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开始加入合金的总物质的量为0.15 molB.生成NO气体体积在标准状况下为2.24LC.生成沉淀完全时消耗NaOH溶液体积为100 mLD.参加反应的硝酸的物质的量浓度为11解析:选D 将镁铜合金加入某浓度的HNO3中,合金完全溶解(反应的还原产物只有 NO), 发生反应:3Mg + 8HNO3(稀)=3Mg(NO3)2 + 2NO t + 4H2O、3Cu + 8HNO3(#)=3Cu(NO3)2+2NO t +4H2O,向反应后的溶液中加入3 mobL_1的NaOH溶液至 沉淀完全,发生反

11、应:Mg(NO3)2 + 2NaOH=Mg(OH)2 I + 2NaNO3、Cu(NO3)2 + 2NaOH=Cu(OH)2 I +2NaNO3,沉淀为Mg(OH)2和Cu(OH)2,生成沉淀的质量比原合金的 质量增加5.1 g,则Mg(OH)2和Cu(OH)2中含有OIF的质量为5.1 g, OH一的物质的量n(OH-)5 1 a1=17 o mj=O3 mol,根据反应方程式可知,合金的总物质的量九(合金)=/(OH ) = 0.15 mol, A项正确;合金的物质的量为0.15 mol,完全反应失去。.15 molX2=0.3 mol电子,根 据得失电子守恒知,生成NO的物质的量(NO)

12、=0.lmol,标准状况下,O.lmolNO 4*的体积为2.24L, B项正确;反应消耗NaOH的物质的量(NaOH) = (OH-)=0.3mol,则沉= 0.1 L=100 mL, C项正确;根据反应= 0.1 L=100 mL, C项正确;根据反应淀完全时消耗NaOH溶液的体积V(NaOH) = 3;:!QQ方程式可知参加反应的硝酸的物质的量反应(HNO3)=Q九(合金)=X0.15 mol = 0.4 mol,11.某小组同学欲探究NH3催化氧化反应,按下图装置进行实验。11.某小组同学欲探究NH3催化氧化反应,按下图装置进行实验。NaOH 固体、MnO2c(HNC)3)=鬣二】=4

13、 mol-L1, D 项错误。 1 JL/A、B装置可选药品:浓氨水、H2O2、蒸偏水、(1)NH3催化氧化的化学方程式是(2)装置B中产生气体的原因有(结合化学用语解释)O甲乙两同学分别按上述装置进行实验。一段时间后,装置G中溶液都变成蓝色。甲观察到装置F中有红棕色气体,生成红棕色气体的化学方程式是乙观察到装置F中只有白烟生成,白烟的成分是(写化学 式);用离子方程式解释装置G中溶液变成蓝色的原因:(4)为帮助乙实现在装置F中也观察到红棕色气体,可在原实验的基础上进行改进。甲认为可调节Ki和Q控制A、B装置中的产气量,应(填“增加”或减少) 装置A中的产气量,或(填“增加”或“减少”)装置B

14、中的产气量。乙认为可在装置E、F间增加一个装置,该装置可以是(填字母)o解析:(1)NH3催化氧化的方程式为4NH3 + 5O2金等4N0 +6H20。(2)B中为向浓氮水中加入NaOH固体制取NH3 ,反应的原理为在氨水中存在平衡:NH3 +H2O= NH3 H2O 4= NH + OH,力口入NaOH固体,OH一浓度增加,平衡向左 移动;NaOH固体溶于水放出大量热,均有利于NH3逸出。(3)红棕色气体为NCh,产生的 原因为生成的NO被02氧化,发生的化学方程式为2NO+O2=2NO2;白烟为NO2与水 反应生成的硝酸与NH3结合而生成的NH4NO3;G中为NO,在酸性条件下将铜氧化生成

15、 Cu(NO3)2,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3Cu+8H+ + 2NO7=3Cu2+ + 2NO t +4H2Oo (4)为防止 乙产生NH4NO3,应减小NH3的通入量,增大。2的通入量,故应增加装置A中的产气量, 减少装置B中的产气量。在E、F间增加除去NO中混有的NH3或者水蒸气的装置均可,a 中CaCb可吸收NH3和水蒸气,b可吸收NH3, c可吸收NH3和水蒸气。答案:(1)4NH3+5O24NO +6H2。(2)在氨水中存在平衡:NH3 + H20NH3 H2O+OH-,加入NaOH固体, OH浓度增加,平衡向左移动;NaOH固体溶于水放出大量热,均有利于NH3逸出(3) 2N0 +

16、O2=2NO2 NH4NO3(3)3Cu+8H+ + 2NO3 =3Cu2+ + 2N0 t +4H2O(4)增加 减少 abc.化学实验要符合“绿色化学”理念。某实验小组对“铜与浓硝酸反应”进行了探究 性实验。试回答下列问题:写出铜和浓硝酸反应的离子方程式:(2)与装置I相比,装置H的优点是,装置HI除具有 装置n的优点外,还具有的优点是(3)在装置m中,若使N02气体充满烧瓶,应先关闭弹簧夹,再打开弹簧夹 :当气体充满烧瓶后,将铜丝提起,然后把a、b、c都关闭,并把烧瓶置于沸水中, 下列情况不变的是 OA.颜色B.质量C.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D.密度E.压强(4)为了验证N02与水的反应

17、,欲使烧杯中的水进入烧瓶的操作是解析:(2)比较三种装置结构,结合本实验原理,装置II比装置I优越的地方有无氮的氧化物逸出,避免了对空气的污染;装置III的优点还有可控制反应随时进行,随时停止。若要让N02充满烧瓶,需要关闭开关c、打开a和b;由于在烧瓶中存在2NO2(g)N2O4(g) AH0,在沸水中,平衡左移,颜色加深、气体平均相对分子质量减小,压强增大,但是混合气体的质量和密度不变。(4)若要让烧杯中的水进入烧瓶,则应 减小烧瓶内的气压,所以可采取措施:关闭a和c,打开b,对烧瓶水浴加热,则一部分N02 气体进入NaOH溶液进行反应,此时打开c,关闭b,再降温,则烧瓶中气压会减小,水即

18、 进入烧瓶。答案:(1)Cu+4H+ + 2NO;=Cu2+ + 2NO2 f +2H2O(2)无氮的氧化物逸出,避免了对空气的污染 可控制反应随时进行,随时停止(3)c a、 b B、D(4)关闭a和c,打开b,继续对烧瓶水浴加热,待气体不再放出时关闭b,停止加热,打 开c.亚硝酸钠(NaNCh)在纤维纺织品的染色和漂白、照相、生产橡胶、制药等领域有广 泛应用,也常用于鱼类、肉类等食品的染色和防腐。但因其有毒,所以在食品行业用量有严 格限制。现用下图所示仪器(夹持装置已省略)及药品,探究亚硝酸钠与硫酸反应及气体产物 的成分。己知:NO+NO2 + 2OH-=2NOr + H2O气体液化的温度:NCh为21 , NO为一152 (1)为了检验装置A中生成的气体产物,仪器的连接顺序(按左一右连接)为A、C、反应前应打开弹簧夹,先通入一段时间氮气,排除装置中的空气,目的是在关闭弹簧夹、打开分液漏斗活塞、滴入70%硫酸后,A中产生红棕色气体。 确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