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学习应需要积累什么_第1页
语文学习应需要积累什么_第2页
语文学习应需要积累什么_第3页
语文学习应需要积累什么_第4页
语文学习应需要积累什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语文学习应需要积累什么?语文学习远非只对一些零散的知识部件的掌握,更多的是对人的发展所需要的情感、思想、精神等内在的东西的积淀。而这些内隐的“知识”才是语文学习的最要。 一、积累情感 也许有人会说,情感是一种自发的天然的本能反应,也需要积累吗?是的,人天生有喜怒哀乐的感情表达。问题是,语文学习成了枯燥的做题演练,使得本应充满情感激荡的语文学习,变成了单一的对考试可能涉及的知识点的记忆与揣摩了。语文课堂成了解题技法的讲堂。除此以外,都被排斥在学习之外。比如文言文,传承华夏文化精髓的典范文言文,涵咏了历代文人深厚的情感积淀,寄托了他们的理想追求,包蕴了他们的思想精华。阅读他们的著作,就是与他们构成

2、心灵上的沟通与情感上的交流。这种“我”、“他”相融的阅读境界,所带来的穿越时空的情感共鸣,可以升华学生的美好情操,进而提升他们的人格境界。当我们阅读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诗句时,我们不要仅仅满足于让学生疏通字面上的意义,更要通过诗句背后诗人广阔的人生背景和高远的精神追求的体悟,让学生在心灵上与诗人的情感寄托产生对接,从而深深地走进诗人高迈的精神境界。它所产生的直接效应是,这种“悠然”的人生界面,将伴随着学生的心灵成长,乃至在他长大进入成年后,在他可能遭逢的人生考验之际,都能起到一种心灵“拯救”作用。就像庄子:当我们无路可走那篇课文所表达的思想一样,人生需要一种健朗的情感支撑。那些古

3、往今来的优秀作品,记载的不仅仅是那个时代的发展轨迹,更是浸润了作者深刻的人生思考。他会导引我们的精神走向茁壮,使我们的思想视野开阔起来。从这个意义上说,语文教育如果不能培养学生美好的情操,使他们具有一颗追求精神崇高的心灵,那么,这种语文教育至少应该说是有缺憾的。而一个学习母语的学生,没能够享受到历代伟大人物的情感熏陶与冶炼,他的情感“发育”也应该说是不健全的。 二、积累思想 当下的语文学习,忽略了语文学习所负载的对学生人生的洞达和思考方式的锤炼和铸造。看一看学生作文的现状,就能够从中窥见他们的思想浅薄到了何种程度。比如写“诚信”话题的作文,相当多的学生只能靠虚构一些虚假的诚信故事,来搪塞或者博

4、取阅卷教师的“信任”。不说这种虚假文风的危害,单就这种简单的思考方式,就值得我们忧虑。因为话题本身已经陈述了诚信这个命题是真的。也就是说,诚信是重要的或者是一种美好的品德,已经是一个无可辩驳的事实存在,如果再去列举一两个具有这类属性的故事来证说这个命题的正确性,已经没有多大意义了。但是恰恰有那么多的考生就在循着这样的思路去作文,实在反映了学生的思维“平面”或者“表面”到多么严重的程度。为什么就少有考生将思考来个“转弯”或走向纵深呢?为什么就没有学生去追问一下,是什么原因导致我们这个社会一些人诚信的失落呢?这种“就事论事”的思维模式,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我们语文学习对思想积累的忽略或缺失。 事实上,

5、这种单一的以训练应试技巧为主要特征的语文学习,矮化了学生的思想,弱化了学生的思考能力,钝化了学生的判断分辨能力,严重影响了学生的个性“发育”。看看我们的语文阅读教学,有多少教师不是以自己的话语霸权主宰了课堂?又有多少教师分析的观点不是搬用教参或他人已有的现成结论?失去了自由思考的驰骋空间,我们又怎能培养出具有独立见解的学生?把思想只是禁闭在书本或他人的观点之下,我们的学生又怎能不成为思想的侏儒? 因此,有必要将学生从这种功利化的语文学习处境中解救出来,恢复语文学习的本来面目。那就是要引领学生从广阔的历史视野中,思考人类普遍的命运走向和价值追求;让学生在阅读前人深刻的思想作品中,去反思、追问、质

6、疑、批判,从而充实自己的思想“内存”;要把学生的眼光引向复杂变化的社会生活,促进他们去关注、思考、分析、判断,以激发参与和改造社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要引导学生走进大自然,在探究、交流、争辩中,培养对规律的把握与研究能力;要启发学生不断深入到人类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当中去,以提高学生的审美趣味和认知水平。 三、积累习惯 叶圣陶先生曾说,语文学习说到底,还是要归结到良好的习惯培养上。“正本”还须“清源”。我觉得语文学习之所以特别强调积累的作用,实际上就是因为习惯的养成非朝夕之功。它需要一个比较漫长的积累过程。那么有哪些习惯需要注意积累呢? 爱书的习惯。用爱书而不用读书,实在是惟有一个“爱”字才能体现

7、语文学习的一个最为重要的习惯。很少有学生自小就有藏书的习惯。他们除了购买一些“达标”、“大全”、“秘笈”等为着考试的复习资料而外,他们已经对其它一些书籍包括一些经典名著失去了阅读的兴趣。 观察的习惯。由于长期以来语文学习一直以书本、教师和教室为中心,学生的双眼已经失去了对周围世界的敏感。他们已经习惯了假象与杜撰。我曾经看过一篇我的母亲的学生作文,全班40多位学生,几乎毫无意外地都顺着同样的思路构思:我的母亲是一位勤劳、善良的母亲。最不能让人忍受的是,全班同学都写道母亲的手是“一双勤劳的大手”。我据此断定学生根本没有去观察一下自己母亲的手。我私下问一些学生,“你看过你母亲的手吗?”他们一一摇头。

8、“那你们怎么知道你们的母亲都长着一双大手呢?”他们说,“想的呗。”呜呼!天下的母亲都长着一双大手,会是一副怎样的糟糕图景啊!问题不在于手大手小上,而在于我们的学生已经失去了对自己最亲爱的母亲的手去看一下的耐心了。他们只会用固定的语言去描述母亲的手。如此推演开来,一个从小就渐渐失去对周围世界认真观察习惯的学生,长大以后,他还会对周围发生的一切感兴趣吗?也难怪每年的高考作文难以见到那些真情实感的优秀作文了。因为他们早已习惯不用自己的眼睛去看世界了。 批判的习惯。由于只一味地接受书本和现成的知识,懒得自己去独立思考,加之教师的分析代替了学生的分析判断,久而久之,学生也就习惯了对既定的结论的简单记忆。

9、这种习惯产生的恶果是,学生的思维多以直线形态为主,满足于“是什么”,而很少去追问“为什么”。这样只知道对给定的问题予以“解答”,而很少能够自己主动“产生”问题。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某种程度上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没有问题的学习是灾难性的。问题从何而来?来自质疑、批判,来自对事物本质的不断追问。本人参加了今年的高考阅卷,所改的大量关于“情理之中与意料之外”的话题作文,相当多的考生只是“虚构”了一个“意料之外”的故事,然后陡转一下笔锋,让这个故事勉强具备一下“情理之中”。这属于典型的思维肤浅“病症”。实际上,只要考生平时注意培养批判性思维,完全可以透过“情理之中与意料之外”的表面,深入其背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