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报告《民法法系的演变及形成》_第1页
读书报告《民法法系的演变及形成》_第2页
读书报告《民法法系的演变及形成》_第3页
读书报告《民法法系的演变及形成》_第4页
读书报告《民法法系的演变及形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民法法系的演变及形成读书报告一、作者简介艾伦沃森是苏格兰人,被认为是世界上最权威的罗马法、比较 法、法律史、宗教学家之一。沃森就读圣约翰文法学校和汉密尔顿学 院,随后就读格拉斯哥大学,1954年拿到艺术专业学位,1957年拿到 法学学位。曾在牛津大学任教,现为乔治亚大学法学院首席教授,爱 丁堡大学法律系的客座教授。艾伦沃森是一位多产的学者,有近150篇的书籍和文章,其中 很多被翻译成多国语言。其中有西方私法的演生、法律移植: 比较法的方法等。艾伦沃森法律移植无机论的大家。其认为法律规则的继受不需 要具备任何初始的社会、经济、地理或者政治背景,即法律规则与民 族环境之间基本上是“绝缘的”。二、本

2、书主要内容作者开篇说明了本书的研究目的:1、阐明民法法系的特征和澄 清民法法系区别于普通法系的原因。2、向英美国家的学生分析现代 民法法系的特征。本书共分为十二章,而笔者按照作者写作顺序将本书内容归纳为 以下几个部分:第一部分:导致民法法系和普通法系并立之势的关键因素(一)明确观点一一关键因素是法律传统“两个属于民法法系的国家,譬如说法国和海地,其社会的、政 治的、经济的、文化的环境或许绝然不同,与此相反,一个属于民法 法系的国家和一个属于普通法系的国家,其社会的、政治的和经济的 环境或许如出一辙。民法法系与普通法系的对峙状态为世所公认,但 它们却共存于一个一元化的文化传统之中,这意味着某种有

3、影响力的 力量在决定着某个民族法律的形成,不过这种力量并不来自于某个民 族根深蒂固的社会、政治、文化基础。”那么这种力量是什么呢?作者从法律传统方面来解释民法法系 和普通法系的区别,认为差异是法律史的结果,而非由社会的、经济 的或者政治的历史造成的。在此,从上述法律传统的角度,作者给民法法系下了一个通用的 定义:在民法法系中,无论过去还是现在,优士丁尼的民法大全 的全部或部分内容都当做属地法,或至少被当做直接的具有最高效力 的强制力,或者指从这一法系派生而出的其他法系。从这一定义,我们可以得出两个信息:首先,在民法法系内部, 实体法的明显特征虽然不是直接或间接仿效罗马法具体规则的结果, 但在相

4、当程度上,他们大都由罗马法衍生而来。且罗马法的进化过程 是渐进的、千姿百态的。其次,民法法系区分于普通法系的标志不是 法典,这只是一个现代现象而已。比如加利福尼亚州在普通法司法管 辖权之内,但却是法典化的。(二)民法大全的历史民法大全由优士丁尼法典、学说汇纂、法学阶梯、 罗马新律组成,均具有法律效力。优士丁尼法典汇集了从公 元2世纪初的哈德良直到优士丁尼王朝的包括皇帝全部法令在内的 规章制度,于公元534年12月29日生效。其共分为12卷,每个标 题下的规章制度均按照年代顺序编排。学说汇纂是公元前1世纪 到公元3世纪之间的法学家们的学说内容,其于公元533年12月30 日起开始实施。学说汇纂展

5、示的是罗马帝国鼎盛时期的社会画面, 而法典却展现了拜占庭王朝早期社会的面貌。法学阶梯是为 一年级学生撰写的法学基础理论教科书,于公元533年11月21日公 布于世。其体例结构比学说汇纂更加系统、完善。罗马新律 大体与公共事务或基督教会事务有关,其在对后世民法的影响上不如 前面三个部分。(三)罗马法的体效应在开篇亮出了自己的观点(民法法系与普通法系区分关键因素是 法律传统)后,作者围绕这一观点进行了一系列论证。其首先阐明了 罗马法是怎样发生影响的。作者认为,罗马法的传播,往往是个别规范群的传播,而非整体 性传播。这就是罗马法的体效应。规范群是移植的重要单位,对继受 性制度产生影响的是规范群,而非

6、个别法律条文。而这些规范群自成 一体,各规范群之间几乎没有类似性,且与历史无联系,因为时间的 推移并未对法学家的权威性产生影响,法典只是按照时间顺序将 规章制度进行编排。规范群的传播造成了以下几个结果:第一,法律具有独立品格。 因为不管规范群的主题是什么,其内容是明确的,相对独立于该规范 制定时的政治、经济环境而发展。法学家的讨论已经将非法律性因素 排除在外了。第二,罗马法的继受可以是按规范群继受。一方面,只 有被认为合适、必要的规范群才被继受。另一方面,这些规范群可以 由法律的一个领域移植到另一个领域,从一国到另一国。这是因为一 些规范群基调中立,不受宗教观念等影响,且其结构形式较合理。第二

7、部分:民法法系的形式理性一一以民法大全为权威的结果马克斯韦伯认为欧洲的法律具备逻辑性形式理性特征。而韦伯 所提示的法律形式理性,在英格兰法里却无踪无影。如译者所言,民 法法系的形成过程,也是法律理性化过程。理性化的结果,使传统民 法具备两种理性品格。其中之一便形式理性,即法典。作者认为,这 种形式理性是尊奉民法大全的结果。(一)法典化前罗马法的浸透1、法典化前的形式理性作者认为民法大全的权威性演化的法律结局是,使学习民 法大全收入的法律规范成为头等重要的事。在法典化之前,罗马法 是大学法学教育的主宰。而民法大全中的法学阶梯是最权威 的教科书,因为法学阶梯最适于教育,而法典和学说汇纂 令初学法律

8、者感觉深奥难懂。在罗马法在法学教育里占据统治地位时,法学阶梯作为初级 教科书便和17、18世纪的属地法联系了起来一一当罗马法显然不能 满足现时需要且值得注意时,属地法学著作出现了。这些属地法理论 是优士丁尼法学阶梯的嫡传后裔,因为优士丁尼的法学阶梯 表明了采用综合、有机方式陈述出基本法律规则,甚至一套复杂法律 制度的可能性,而这启发了属地法学家用一部著作来概括出某属地法 的基本规则。那么,尽管有所差别,这些属地法著作无论在篇幅上还 是在体例上几乎都不可避免的效仿了优士丁尼的法学阶梯。作者 具体列举并分析了法国、荷兰、奥地利、意大利各国创作的本国法的 法学阶梯,证明了大多数属地法学阶梯与优士丁尼

9、的法学阶梯之 间,只是在形式和内容上稍有不同。于是,法学阶梯所确立的基本体例一一人、物、时效一一极 大地影响了西方各国法律制度方面系统性论著的体例安排。由此,罗 马法,尤其是其实体法,作为使法律结构体系化的权威性工具得到了 系统性的传授,而非法律因素被排除在法律之外。可以说,在法典化 之前的民法法系国家里,已经有了韦伯所描述的逻辑性形式理性。2、罗马法的浸透而民法大全权威性的结果不仅在于形式理性的形成,还在于 其对于属地法的渗透。在法典化之前,罗马法的渗透在判例及著作中 均可见。在审判实践中引证罗马法教科书和国内外典据,并且尊重学 术观点的做法,在法典化前的民法法系之内普遍存在。其次,罗马法

10、的法律理念也渗透到了之后的很多罗马法甚至非罗马法的著作中。在 各类著述中,罗马法的规范被扩张,同时由于研究罗马法而形成的世 界性思维模式明显得到了体现。以这些专著为中介,罗马法也完成了 对属地法的渗透。(二)理性的法律自然法作为人文运动、启蒙时代的特征之一,又被称之为理性的 法律。法学阶梯中有关于自然法的定义:“自然法指普遍存在于 一切动物中间的法律”。后来的自然法定义把法律概括为在对人类需 求理解的基础上,合理地和逻辑地演化的结果。即使法律呈现除了多 样化的特色,也随时可以从自然法中找到正当的理由。虽然民法大全中少有自然法的内容,但是在法学阶梯和 学说汇纂中的突出位置上均有对于自然法的论述,

11、这也为后来的 民法学家奠定了基础。伴随着对属地法律习俗的不断承认,民法大全的权威性衰落了。此时,在像启蒙运动这样强有力普遍的理性潮 流的影响下(对于这种潮流的影响,民法法系比普通法系更加开放, 因为普通法国家中没有受过系统训练的哲学家会在堆积如山的判例 面前望而却步),自然法试图为法律寻找一个新的权威。时至17、 18世纪,自然法的影响力已经迅猛发展,从民法大全中脱颖而 出。其间格劳秀斯的著作为私法的改革,为在理性而不是罗马法的基 础上建立起一种制度,开辟了一条道路。就这样,自然法获得了向民 法浸透的力量,而这种理性的动机导致了法律的变革,导致了理性与 民法传统结盟。(三)法典化的形成作者首先

12、否认了以下几种关于法典化原因的论断:第一,法典化 并非对于简化法律的感性需求的响应,因为在普通法系国家中找法更 加困难,法律更加难懂。第二,用社会巨变或者复杂性不能充分说明 “原创性”法典问题的原因。如瑞士在法典编纂前后均为联邦国家, 并无社会巨变。第三,在具体国家内法典的问世不能归结于某个人的 权力或说服力。譬如,在拿破仑上台前法国已经有了法典化行为。第 四,不能单纯归结于政治因素,因为普通法国家同样存在这些政治因 素。在作者看来,法典化是民法大全潜移默化影响的结果。法典 编纂在民法法系取得了成功,在普通法法系却相对失败了,应当用法 系内部一般性因素来进行解释。而无论过去还是现在,被当成权威

13、来 继受的民法大全或其中某部分内容,一直是民法法系的特殊要素。 其对于民法法系的影响蕴含在对于法律的学术化和体系的强调之中。民法大全特别是法学阶梯的传播、继受导致了属地法的效仿, 而理性对民法传统的渗透,促成了官方编纂法典。(四)法国民法典和德国民法典何以有此差异?一一自 然理性与历史传统当然,法典并非完全是罗马法的后代。如法国民法典只在一 定程度上代表着民法传统的发展。其形式由法国法学理论著作发展而 来,其内容是罗马法与习惯法的混合物。但是,不要忽视罗马法的作用。民法典方面的理论与优士丁尼的法学阶梯、属地法学理论具有相似性。而只有这样,才能解释民 法法系中两个不同分支一一以法国民法典和德国民

14、法典为代 表的两个派系。而这两个派系的区别是建立在民法传统的基础之上 的,也即民法典虽均从民法大全衍化而来,但由于其间受到了不 同因素的影响,才演变出了不同“系别”。法国民法典中没有总则编,而德国民法典中却有总则编, 这是固有法律传统一脉相承的结果。在法国民法典之前法国法学 者的著作里没有类似与总则一类的内容;在德国民法典之前德国 法学著作里则有,而这在很大程度上可以归结于自然法传统:自然法 传统很少渗透进法国法传统里,法国民法典的基本结构是法学理 论传统的产物;而德国法典化过程中受到了自然法理论的较大影响。近代法典化可以分为两个历史阶段:第一阶段的尾声是法国和奥 地利民法典的完成;第二阶段的

15、开始是法国民法典的传播及众多 派生法典的诞生。许多国家,譬如智利,特别是德国和瑞士的民法典 在形式和内容上均受益于法国民法典。而法国民法典没有在 普通法国家盛行开来,也是法律发展过程中法律传统作用的结果。第三部分:法典化对民法法系的影响民法典的问世,开辟了一个新纪元,整个民法法系因而产生了深 刻的变化一一在法典化之前,民法大全在根本上决定着整个私法 的特征,而类似的地位,现在已由民法典占据了。在法典化之前,民 法判决和法律文书非常注重引用法学家的观点,而不考虑这些法学家 的历史背景,民法传统具有国际性;而在民法典颁布了之后,法典本 身成了历史的起点,而关注的重点变成了对某国法典本身的恰当解 释

16、。由此,法典化造就了以下后果:第一,增强了民法概念化的倾向。 因为与优士丁尼的民法总论相比,民法典是对私法的抽象的描述, 更加注重纯粹法律的叙述。第二,其结束了民法传统的大一统状况。 不管一部民法典是否(很可能是)表达了民族精神,它确实导致了全 国性的,或至少别具一格的地方性法律的诞生。法典化之前的民法体 系当然不是铁板一块,但是民族体系均奉民法大全为圭臬,也分 享着各国罗马法学者的智慧财富。而在法典化之后,便只有法国法、 西班牙法或德国法了。当然,民法法系仍然具有一定的国际化特征。 因为各国在制定法典时在法律规则和法律方法更加方面有相同的传 统,并且法典的简洁、抽象及无背景解释的特性使得法典

17、之间可以互 相借鉴。而移植他国法律显然比起草法律更加容易、简便。第三,导 致了司法判决书内容方面,民法法系和普通法系的重大差异。民法法 系的判决中案件事实很概括,法官要做的就是仅仅依据法典作出判 决。作者在最后一章总体性的指出,民法法系几个世纪以来的发展, 就是一般法律现象相互借鉴,法律移植的典范。从罗马法时代借鉴不 同国度、不同时代学者观点开始,各个参与国借鉴和适应罗马法,并 且不断相互融合,相互渗透;有时某国法典完全从他国移植而来,不 过普遍的做法是模仿和吸收。而同属一个法系的国家的政治、经济与社会背景尽管不尽相同, 却可能享有同一部或者雷同的法典,一部外国法典可以全盘引进。这 也呼应了作

18、者的法律移植无机论。三、读书感悟(一)本书写作方法当很多人习惯于将法典化作为区分大陆法系与普通法系的一项重要标准时,艾伦沃森却以法史学家的眼光精确地指出:“民法法 系的法典化成就,只不过是一个现代象而已。”作者用开门见山的写 作方法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吸引读者继续读下去。同时, 作者紧紧围绕法律传统是造成民法法系与普通法系区分的来源这一 主题进行写作,中心主题贯穿全书。而作者所引用的资料惊人,在每一个大大小小的论点下面都引用 了大量史料作为论据,治学之严谨及论证之充分可见一斑。文中大部 采文本分析法,局部采案例分析法。文本分析法是中世纪注释法学派 和评论法学派经常用到的一种研究方法,现

19、代西方学者也在使用。作 者大量的探求、分析古人隐晦难懂的语境中的原意,而这一点是艰难 之至的。这样的写作方法及治学精神也是值得我们在学术写作道路上 学习并谨记的。(二)民法传统的力量作者在文中强调罗马法在民法法系形成中的作用,认为法律传统 决定了民法法系与普通法系的区分。而在他的引导下,历史变得清晰 起来:民法大全见证了罗马帝国的覆灭;见证了中世纪人类智识 史上的漫漫长夜;见证了注释法学派的勃兴;见证了轰轰烈烈的宗教 改革和文艺复兴;见证了近代民法法典化翻动不息的前奏应当说,作者的论证前后印证,并有大量史例进行佐证,一步步 论证了民法法系的形成过程一一先是民法大全特别是法学阶梯 的传播与继受过

20、程,后是法国民法典不断的被移植过程一一是比 较有说服力的。罗马法确实深刻的决定、影响着现代法律,现代民法 法系的各种法律制度,如契约制度,不当得利制度,婚姻制度等等, 均从罗马法演变而来。同样,现代法律的方方面面都打上了罗马法的 烙印,没有罗马法,很难设想它是什么样子。作者同时认为,由于法典的抽象性等原因,法典的传播不受非法 律因素的影响,民法法系各国之间可以借鉴彼此法律。这种现象在现 代民法法系中也还在延续。如西欧大陆法国家之间仍然进行着频繁的 法律上的互相借鉴、吸收,甚至出现了欧洲共同体法。(三)法律移植无机论评析沃森的法律移植无机论在该书中得到了体现,作者甚至将那些忽 略罗马法影响的观点

21、归结为心理因素一一为了保证新法典的权威性 而对罗马法恐惧进而贬抑。那么,这种无机论是否恰当?我认为,应当一分为二的看待。民法法系的形成过程,也是法律 理性化的过程,而理性化是的传统民法具备两种理性品格:一谓形式 理性,即法典;二谓价值理性,即对人的终极关怀。沃森主要从民法 的形式理性方面做探讨,得出民法不仅可以移植,且法律的移植与受 移植地的社会、经济、政治因素无关的结论,并不失偏颇。但是,我认为沃森的问题恰在于只着眼于民法的形式理性,他的 注意力过于集中在法律移植的过程而非效果上。一如他本人所言, “同样的私法规则即使在同一个社会中,如果处在不同的时代,也会 发生完全不同的效果。因此如果一个规则从德国移植到日本,即使它 使用完全相同的术语来表达,发生不同法律效果的现象也不足为奇。 我关注的是规则是否被不加改变地照搬,而非它在特定社会中如何运 作。”但是,法律移植若要产生效果的话,一定是有机的,一定要考虑 法律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