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偏远学校规范办学自主发展研究_第1页
农村偏远学校规范办学自主发展研究_第2页
农村偏远学校规范办学自主发展研究_第3页
农村偏远学校规范办学自主发展研究_第4页
农村偏远学校规范办学自主发展研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农村偏远学校规范办学、 自主发展的实践与思考研究成果 上海第二工业大学附属龚路中学2012年6月 目 录 研究报告“农村偏远学校规范办学、自主发展的实践和思考”总报告倪瑞明 黎肖鸿 经验总结规范办学、主动发展无边界管理的实践与思考.倪瑞明让教师享受职业发展的快乐娄来海大德育背景下学生行为规范教育的实践探索.张晓华主题教研 、优化课堂.王瑞勤班级管理 任课教师人人有责.季 .坚规范管理模式下学校科研工作的实践与思考.赵六妹甘当绿叶 规范高效 和谐共进.周建梅学校后勤总务工作的探索与实践.朱 文群控群防管理 创建平安校园.陈 敏改革、规范学校人事工作的一些思考.丁志强在学习中成长,在自信中发展.

2、徐伟霞 案例研究民主管理 新奇葩.娄来海谁持彩练当空舞.娄来海践行民主 构建和谐.朱宝国加强合作 规范管理 提高教研实效.赵六妹农民工子女的行规教育探索.张展雄英语教学中渗透品德教育的可行性研究.陆懿蓉 (一) 研究报告“农村偏远学校规范办学、自主发展的实践和思考”总报告倪瑞明 黎肖鸿 一、项目研究的背景我校是地处浦东新区农村偏远地区的薄弱完中,创建于1944年,长期以来,学校的硬件条件非常薄弱,教学质量不甚理想,初中2006、2007连续两年合格率不达标,中考平均分位列浦东新区垫底学校之一;高考成绩也不甚理想,高中录取分数基本为浦东新区公办高中垫底学校之一;教师队伍不稳定,每年都有优秀教师调

3、离,同时很难引进优秀教师,为确保能正常上课,教师队伍中存在专业不对口的现象比较严重;周边学校关系不太和谐,彼此之间更多的是埋怨和推诿;生源流失严重,每年对口入学的小学毕业生,至少有2个班级的优秀毕业生流失,高中部每年有相当部分学生打招呼外出借读;学校的行规不甚理想,学生缺乏主动问候的习惯,校园卫生状况糟糕;学校社会声誉不佳,家长不得已才选择在龚路中学读书;家长经常在校门口责备学校,甚至谩骂老师;退休教师对学校现状不满,在职教师在社区中很难有受尊重的感觉;校内老师干多干少没有明显区别;学校干部总数超过上级文件规定;一方面学校教职工总量超编、结构性缺编,另一方面外聘10多位教师等。学校办学过程中缺

4、乏规范办学的意识和实践,而规范办学是现代学校制度实践的基础和前提;浦东新区曹路镇人民政府为充分利用地方高校资源,加速龚路中学的转型发展,由浦东新区社会发展局、上海第二工业大学和曹路镇人民政府三方共建,更名为上海第二工业大学附属龚路中学,于2005年9月1日正式挂牌。在签约更名之后,由于学校管理团队没有发生变化,连续3年学校的中考、高考成绩以及生源结构都没有发生变化。2007年8月,新的领导班子走马上任,学校进步明显,2010年3月,曹路镇和社发局再次组织签约,继续共建,支持我校的发展。同时,作为上海市六大动迁安置基地,曹路镇将有5.2平方公里500万平方米建筑面积的动迁安置房,将新增加15万人

5、口,作为曹路地区唯一的一所完中,社会呼唤优质教育。随着学校的整体进步,我校的部分教师有“小富即安”的心理,学校尽管在管理上注重了部门规范,但部门本位主义、干部经验主义明显,部门之间的合作意识和管理效能尚待提高,学校的垂直管理需进一步打破层级管理,提高管理的透明度;学校缺乏与外部资源之间的有效互动,教师的主动学习意识和能力还有待加强;学校地域意识浓重,缺乏放置于大浦东的意识;长期以来的学校闭门办学,缺乏主动、开放、透明的办学意识等。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提出了优先发展、育人为本、改革创新、促进公平、提高质量的工作方针,而促进公平和提高质量是教育改革发展的两大工作重点。教育部部长袁贵仁指

6、出,各地要把义务教育作为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重中之重,把均衡发展作为义务教育的重中之重,把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作为国家推动教育发展的奠基工程和贯彻落实义务教育法的重要工程,进一步完善政策措施,加大工作力度,切实抓紧抓好抓出成效。教育迎来了发展的最佳时期。2003年浦东新区率先进行了二元并轨,将镇管学校全部转为局管学校,实现了“四统一”,但是在教育内涵发展上城郊差距依然很大。由此可见,加强农村偏远学校规范办学、自主发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积极探索现代学校制度,培育学校自生能力,加速教师专业发展,让广大农村和偏远地区的孩子共享优质教育资源,从而促进教育均衡发展,提高区域教育水桶的短板,实现区域教育均衡发展

7、的研究是时代所需。二、项目研究的意义教育部提出,争取在未来十年内,实现区域教育均衡发展,而均衡发展的标准不是削峰填谷,而是填谷造峰,特色发展。加强农村偏远学校规范办学、自主发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积极探索现代学校制度,培育学校自生能力,加速教师专业发展,让广大农村和偏远地区的孩子共享优质教育资源,从而促进教育均衡发展,提高区域教育水桶的短板,实现区域教育均衡发展的研究是时代所需。最近几年,我们注重学校的规范管理,强调部门负责制和建章立制,为学校的规范发展奠定了扎实的基础,与此同时,传统的层级管理意识、主动学习意识、部门之间的合作、与学校之外资源的有效合作上还需进一步改进。在面临着国家、上海市和

8、浦东新区中长期教育改革纲要的实施,由于绩效工资带来的正面积极性与负面消极性,地处偏远农村学校的我校虽然在过去5年取得了很大的进步和成绩,但面临周边名校引入所带来的冲击,以及社区对优质教育的渴求,当今社会的诚信缺失对教育带来了更大的压力,社会矛盾往往最终转化为教育问题等,为了更好地适应我们学校明天的竞争与发展,试图用“适应型领导”的方式,在不稳定的环境中能更快适应、更加敏捷、更脚踏实地。2010年6月,我校申报立项的浦东新区区级课题“偏远农村学校规范办学、自主发展的实践与思考”,基于此课题,经过反复学习和研究,通过学习研究美国通用电气的首席执行官杰克韦尔奇提出的“无边界组织”,由罗恩阿什克纳斯(

9、Ron Ashkenas)、迪夫乌里奇托德(Dave Ulrich)、托德吉克(Todd Jick)和史蒂夫克尔(Steve Kerr)合著的无边界组织一书,给予我校今后的发展提供了很好的借鉴价值。基于此,2012年3月起,我校计划以“无边界管理”理念,重新梳理学校的管理架构,重建管理边界:垂直边界、水平边界、外部边界和地理边界。试图以“无边界管理”打破垂直边界导致的官僚作风,水平边界阻碍的信息传递,外部边界造就的教育孤岛,地理边界形成的单一发展。从而提升学校管理水平和效能。三、项目研究的依据理论依据根据百度无边界管理概念这样描述,“无边界原理受生物学的启发,认为企业组织就像生物有机体一样,存

10、在各种隔膜使之具有外形或界定。虽然生物体的这些隔膜有足够的结构和强度,但是并不妨碍食物、血液、氧气、化学物质畅通无阻地穿过”。杰克韦尔奇所倡导的“ HYPERLINK /wiki/%E6%97%A0%E8%BE%B9%E7%95%8C%E7%BB%84%E7%BB%87 o 无边界组织 无边界组织”,就是希望能把信息、资源、构想、能量快捷顺利地穿越企业的边界,从而使整个企业真正溶为一体。而无边界组织是一个有生命的连续共同体,而不是一个固定不变的状态,是动态的管理,最难的是找到一个正确的平衡点,从而确保各个边界具有可穿透性,将边界设置在一个比较合理的地方。实践依据垂直边界:主要体现在学校管理中的

11、内部层级。是区分地位、职权和权力的地板和天花板,这是控制范围、权力界限以及等级制度的其他表现形式。目前学校在管理中实施的是校务会议集体讨论,共同决策;行政例会相互通报信息,集体研究讨论具体工作,落实校务会议的决议;教工大会传达相关信息和工作要求;教导处通过教研组长布置相关教学任务,教研组长通过教研组活动来落实教导处的工作要求;政教处通过班主任例会和年级组长例会来传达文件、布置工作、相互传递信息等。由此形成的结果是层级管理分明,职责明确,但带来的问题是,最有思想和实践经验的第一线老师和部门负责人可能为了完成上级交办的任务,将自己的智慧隐藏起来,不了解学校发展愿景,长期以往,将会失去为学校发展的动

12、力,形成职业倦怠,造成熬点现象,等着下班铃声一响就回家的现象。水平边界:存在于不同职能处室、管理条线、课任教师与班主任、课程与课程之间,形成各自为政的局部意识和现象。我们学校自2008年3月采取干部竞聘上岗之后,建章立制,强调部门负责制,既提升了管理效能,又缓解了干群矛盾,提高了干部在群众中的满意度。随着学校成功实现了从薄弱完中到优秀完中的转型,不同职能处室都将自己处室工作视为第一位,课任教师与班主任之间“抢时间、抢学生”现象非常普遍,不同课程之间以自我为中心,而根据课程标准,尤其是研究性学习上,更鼓励学科之间实施课程统整,单元式教学、主题式教学时更呼唤学科之间进行合作与沟通。这些问题的存在,

13、实际上是不同的群体,有着各自的规则和规章,各自追随实践的方式、各自的权限和各自的任务等。简而言之,水平边界就是人们在学校内部划分不同职权、职责和任务的范围的手段。当学校将自身视为共享资源和能力的集合这些资源和能力可以在不同的时间、以不同的方式调动,从而更好地满足培养学生和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需求。在实现跨越水平边界时,最关键的就是打造学习型组织,对学校发展愿景有高度的认同感,围绕共同目标,各部门对跨部门的工作的整合以分享最佳实践和竞争性信息为基础,共同负责,强调分享信息,共同决策,结果负责,从而培育有效的团队。外部边界:主要体现在学校闭门办学,缺乏主动开放与社区协同的意识,形成“教育孤岛”的现象

14、。这种“文化孤岛”式学校办学体制受到了越来越多的批评和挑战,社区教育资源的开发利用已经从学校素质的补充和延伸进而成为不可缺少的补充部分。2003年11月18日,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原所长朱小曼教授主持的“十五”期间全国重点课题基础教育阶段现代学校制度的理论与实践的研究正式启动,2004年5月26日,作为子课题之一的浦东新区社区、家庭参与中小学管理、监督及评估的实践研究课题正式启动,2004年11月,该课题被上海市教委批准为上海市2004年度教育科学研究重点课题,更是将学校与社区的融合互动成为构建现代学校制度的切入点。 四、项目研究的目标随着学校发展进入新的阶段,如何在规范办学的基础上,更好地主动

15、发展,让学校发展成为全校教工的共同愿景,打破现有管理模式和格局,为此,我们反复思考研究,确立以项目为引领,努力实现以下目标:1、规范有序,精简团队,压缩管理层级,实施扁平化管理。由于我校干部于2008年3月实施干部竞聘上岗,压缩了管理团队数量,几年来,管理团队精诚合作,齐心协力,这是学校发展的关键要素,如果再继续精简管理团队,压缩管理层级,简单地模仿扁平化管理,可能会让老师们高兴,但势必会影响到干部的工作情绪,造成很大的危机感,产生自我防备心理,甚至会对学校发展造成很强的内部抵触心理。2、主动发展,加强培训,打造学习型团队,培育学习型校园。近年来,我校极其注重教师的校本培训。面对教师群体,通过

16、前期校长的大量讲座,弥补了基本教育理念的知识与信息,然后又广邀名师,进一步拓宽了教师的视野;针对中层干部,坚持打造学习型团队,每周行政例会进行相关信息的交流,每学期根据学校发展的不同阶段和存在的问题,由校长自编讲义,有针对性地开展培训;同时,根据实际情况,目前的教师工作压力很大,有时候教育培训已经成为一种负担,如果简单地加强培训,没有真正地激发教师内驱力,执意打造学习型团队,基于我们学校的现状,可能只会形成形式主义,反而会影响教师的教育教学质量。3、尝试革新,将决策权下放,实施民主化管理。实施民主化管理的前提条件,就是学校要有非常完整的制度管理,教师具有较好的学校认同。我们学校所处的曹路镇,由

17、于是上海市六大动迁安置基地之一,原来只有两所中学,现在逐年增加,可能在未来的4-5年内,新增5-6所中学,为了更好地适应学校之间的竞争,寻找到学校发展的定位,在推进民主化管理的进程中,学校管理团队更需根据实际情况,继续坚持校务会议集体决策制和部门负责制,根据实际情况,随时调整学校发展方向,优化学校发展方案,只有这样,才能在激烈的学校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才能更好地鼓励中层及以上干部实施民主化管理的积极性。4、共享信息,打造透明化管理校园。给予教师们更多的信息,但如果没有办法告诉老师们如何分析这些信息,尤其是在面对学校发展的一些不利信息时,可能会影响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只有将这样共享的信息和相对的对

18、策告知老师们,他们才会更好地理解学校的整体决策。在我们学校,通过将相关的评优、职称评审等相关信息及时告知,规范流程,充分信任全校教工,在民主的基础上进行集中,避免管理团队采用信息不对称的方式,藉此打造透明化管理校园,这也许符合我们学校今后几年的发展,而不能简单地用共享信息的方式,逃避管理团队所必须承担的管理责任。5、充分赋权,让每员工当家作主。而长期以来,中国社会对于教师的“高期望值、低社会地位”导致了教师队伍的吸引力还不是很强,最优秀的人才没有进入教师行业。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上下级观念,使得有的人希望在一个有组织的、秩序井然的安全的环境中工作,如果简单地赋权,可能会引起混乱,被认为是领导的无能

19、,是管理团队对领导的一种放弃。6、文化引领,文化自觉。诚如上海市教委副主任尹后庆的校长的文化自觉与教育创新一文中提出的“在办学理念和行为选择上不能局限于行政力量的推动,不能屈服于世俗压力。” 学校管理团队能否通过协调沟通,取得团队合力,把握团队前进的行动节奏等,运用国家和地方行政力量、高等教育、社会媒体等相关各方共同努力的。校长要“集聚智慧和勇气,以文化自觉去推动教育文化转型和学校的自主发展”,就必须确立新的学校发展思路,从“人治”走向“法治”,从“法治”走向“文治”。作为学校管理团队,如何基于学校的不同发展阶段、周边环境和基础,不断规范和调整学校的管理方式,分析和反思学校当前的价值取向,并通

20、过自己的判断,选择适合自己学校的文化类型,真正解决学校文化建设中深层次的矛盾和影响学校健康发展的薄弱环节。根据不同时期和学校所面临的挑战时,在“人治”、“法治”和“文治”之间采取不同方式,可能是单一的,可能是多个方式并用的,基于我们学校的基础,在现阶段简单地用“文化引领,文化自觉”可能未必是我们学校发展的最佳选择。五、项目研究的主要内容(一)调查研究。了解偏远农村学校的规范管理工作的机制和模式,以及推进管理工作的特色和“自主发展”的现状,分析成功经验与不足之处,完成调查报告。(二)在项目实施中,尝试各种打破束缚偏远农村学校管理工作瓶颈的方式、方法,找出适合开展偏远农村学校规范管理、自主发展的途

21、径,制定出具学校特色的本土化工作方案,进行观摩研讨,学习共享。1、坚持集体领导、集体决策,实施部门负责制,进一步规范、理顺、优化管理架构。2、学校党支部发挥政治核心和保证监督作用,支持校长依法行政。努力构建学校合理的组织机构,分工明确,既能发挥班子个体独立办事能力,又能相互协调的整体合力。3、加强干部队伍规范管理培训机制。学校以社工委干部竞聘的文件为契机,启动中层干部队伍建设,建立培训制度,修订各部门岗位职责,出台配套政策,实行竞聘上岗等。4、实行校务公开制度。完善实行校务公开,深化民主管理上海第二工业大学附属龚路中学关于实行校务公开的实施细则,并根据实施细则中所规定的校务公开的范围和形式严格

22、执行。5、认真学习和坚决执行有关教育的法律、法规,进一步修订和完善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使学校各项工作真正做到有法可依,执法必严,以实现依法治校、依法治教的目标。制定师德规范,加强师德教育,以实现以德立校的目标。6、深入学习有关人事制度、分配制度改革的重要文件和兄弟学校的先进经验,逐步推进行政管理的规范化,自动化,信息化,特别强化目标管理,计划管理,过程管理和评价管理,在管理过程中抓正反两方面的典型例子,把握导向,激励作用,使广大教工明确形势,了解政策,产生紧迫感、危机感,增强敬业心、责任感。7、注重教师专业内涵发展,扎扎实实,步步为营,提升教师教育教学水平。逐步开发包括社团班队活动课程、兴趣活

23、动课程、文体活动课程、专题教育活动课程、研究型课程和各类实践活动课程为主的校本课程。8、加强学生自主管理能力的培养,体现学生的学习主体性和创造性,倡导以学生主动学习为原则的教学模式。强化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使学生文理兼顾,和谐发展,塑造学生健全的人格。9、聚焦课堂,规范教学常规管理,加强教学的五环节管理。管理方法做到“四化一结合”,即管理目标科学化、管理方法系统化、管理考核制度化、管理资料档案化,教学常规管理与学校整体管理相结合。注重开放,请教育署、家长和教发院学科专家来校指导课堂教学。目前,听课、评课已成为教学的常态。六、项目研究的方法本项目主要采用问卷法、调查法、实

24、践研究法、理论研究法等,分析研究农村偏远学校与城市化地区优质学校之间的差异:从学校管理、教师专业发展、教研活动、学生学业成绩、生源结构、德育教育、家校合作等方面进行分析研究。在项目实践领域,充分利用“培训活动”、“研讨交流”、 “实践探索”等工作实践活动等功能,多样化、多维度的开展项目研究,通过讲座、团体辅导、实践活动、课堂观摩等多种方式对农村偏远学校规范管理、自主发展进行实践研究。七、项目研究的步骤、主要过程本项目实施需历时两年,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10.62010.7)1建立项目组,设计项目方案。2组织调查研究。通过问卷调查等方式,了解学校工作的机制和模式,农村偏远学校与城

25、市化地区优质学校之间的差异以及推进规范管理、自主发展工作的特色和的现状,分析成功经验与不足之处,撰写农村偏远学校规范管理、自主发展的实践情况调查报告,为项目的实施奠定基础。第二阶段:实施阶段(2010.92011.12)1确定子项目实施分工及部署。(2010.9) 工作措施:召集参与项目研究人员召开会议,讨论决定项目实施的时间节点及具体内容。做好分工,明确各部门的任务,并着手具体工作实施。要求首先在部门内开展相关活动,在此基础上,推选优秀成果参与学校的交流展示。2. 撰写创建健康校园校际联动的实践情况调查报告。(2010.11) 主要措施:汇总调查问卷撰写创建健康校园校际联动的实践情况调查报告

26、。3、加强干部队伍建设的实践研究。(2010.112010、12)规范管理,严格程序。首先,规范日常开会制度和干部执勤制度,让各部门干部撰写部门岗位职责,在此基础上,由校长室根据学校发展的实际需要,做适当修改;将岗位职责通过网络和公示栏向全校公示,把对干部的文本要求变成教工对干部的共同约束。第二,由工会牵头,起草我校干部的基本要求,提交教代会讨论立法通过,并由此来规范干部的要求。第三,2008年1月,在学校历史上第一次组织干部述职,严格规定述职时间和要求,由全校教工对干部述职内容进行打分,培育干部对下负责的责任意识,并形成制度。第四,加强学习,根据浦东新区教育局干部人事处关于基层学校内设机构和

27、干部职数的相关规定,组织全体干部反复学习讨论,明白干部竞聘是上级文件规定,刚性要求,必须执行。第五,竞聘上岗,2008年4月,我校首次采取“干部竞聘上岗”,分群众测评打分和专家测评打分,在汇总之后,根据得分高低,差额产生了新一届学校干部队伍,既达到了精简干部的要求,提高了干部的群众意识,又在比较短的时间内,将干部的标准和要求与群众心目中的目标靠拢,赢得了群众的理解和支持,为学校下阶段的有序改进奠定了扎实的基础。加强培训,注重实效。根据学校不同发展阶段,校长自编讲义,注重干部培训的针对性,每年利用暑期和寒假进行干部校本培训,不断转变管理理念,提高业务能力。具体内容如下:针对我校刚搬进新校舍的一期

28、工程,面临崭新的校舍,但成绩不理想,学校很多内部管理依然是传统的农村学校粗放式管理方式,于是2008年1月,举办了“走进新校舍,抓住新机遇,重铸新辉煌”干部培训明确使命与责任;在学校整体转型过程中,一方面,学校社会声誉开始转型,另一方面,对于学校未来的发展缺乏信心,部门之间存在着相互扯皮、互相埋怨的现象,2008年8月,以卡内基培训和案例分析举行“自信、沟通、团队合作”领导力培训班了解自我与合作;当学校整体日趋规范的进程中,从外围开始往核心逼近,进行课堂教学改革,因为大家普遍认为,薄弱学校很难改变和提高,2009年2月,举行了“回归教学本位,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的专题培训,研究、学习薄弱转型

29、的关键课堂教学;在连续两年的努力之后,学校的中考和高考较往年都有了较大的提高,面临着很多干部还是原有的思维惯性和工作方式,2009年8月,进行了“规范、转型、突破、团队”领导力培训班转型时期的干部意识和能力提升;针对2009年下半年开始实施的义务教育阶段绩效工资,尽管我们学校发展非常平稳有序,但针对周边学校和网络上对绩效工资的部分偏激的话语,经过两个多月的仔细研究,翻译了很多英国关于绩效工资与绩效管理的资料,2010年2月,举办“英国绩效管理与考核思考、探索适合我校的绩效管理与评价”,让干部们要明确绩效工资只是绩效管理中的一部分,干部要在绩效管理中进一步充分发挥作用;2010年8月,面临着学校

30、已经在3年时间内实现了从薄弱到优秀的现状,很多老师和干部有小富即安的自满情绪,我校举办了“从薄弱中的优秀”到“优秀中的薄弱”学校定位的重新思考,让干部们在新形势下思考、谋划适合我校发展的新定位和新举措。2011年1月 举行了“规范、自主、转型、发展”干部领导力培训,2011年8月 举行了“象优秀学校那样去执行”学校发展新思考的干部培训,2012年1月举行了“稳中求进,弯道超车”干部培训,从而显著了提升了干部的学习能力和执行能力。每年年终,干部必须作述职报告,并由教代会代表进行测评,测评结果由党支部向被测评对象作个别交流和沟通。变“要我做”为“我要做”,变“终身制”为“任期制”,变“只对上负责”

31、为“既对上负责”又“对下负责”;注重干部队伍的过程培养,提高规范执行力,实施部门负责制。变“只对上负责”为“既对上负责”又“对下负责”。经过观察,发现我们学校干部队伍中分成几种类型,有的干部与学校党政领导关系非常密切,已经融入到学校领导的个人生活圈;有的干部个性很强,能力很强,与学校党政领导之间始终保持一定的距离,但教师们打成一片,导致干部队伍中不团结,有小团体现象,老师们的积极性似乎是为某个人而工作,而不是为了学校整体的发展在工作。为此,通过干部培训,强调干部“既对上负责”,确保国家教育政策能有效落实,保证校务会议集体讨论的结果能贯彻落实到位;又“对下负责”,强调干部必须着地,与老师们融为一

32、体,干部就要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上情下达,下请上传,真正起到桥梁纽带和缓冲作用。通过培训和过程培养,干部在群众满意度测评中逐年提高,能力得到提升。学校目前的干部队伍结构合理,职责分明,团队意识强,团结合作,分工不分家,富有执行力、协调力、创新力,为学校的进一步发展打下了扎实的管理基础。4、注重教师专业内涵发展实践思考(2010.112012、2)2007年9月,通过与青年教师访谈和调研,发现我校教师在教育理念上与实际脱节比较明显,更多的是学校老教师的经验传授,而对现代教育理念和课程意识不熟悉。根据实际情况,一方面由党支部负责,继续狠抓师德,另一方面,注重师能培养,我校采取分阶段进行的方式,分层

33、实施,分步推进。第一阶段,校本培训,弥补差距。利用教工学习时间,在近一年半左右的时间内,由校长开设近20个讲座,如“课堂教学有效性分析”、“上海市中小学课堂有效性分析”、“养成良好学习习惯,为一生发展奠基”、“作业效度的有效性分析”、“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教学改革”、“破窗原理与护花原理在教学中的应用”、“注重学习,做学习型教师”、“学生综合素质的评定”、“走过春夏秋冬教师职业生涯心理”等讲座,由此弥补了教师教育理念上的差距。第二阶段,专家引领,提升理念。在弥补了教师教育理念上的差距后,我校广邀名师,让老师们走近专家。如邀请曹路镇党委书记许德三作“曹路,可爱的家园”的报告,提高教师对整个社区未来

34、发展的认识;华师大课程研究所张华教授作走向教育“新启蒙”和“重建课堂研究性学习的实践与思考”;特级教师、原建平中学冯恩洪校长作“做最好的自己,做快乐的老师”;静安区教育学院附校校长、上海市双名工程负责人张人利校长作“两纲的渗透”;特级教师、全国师德标兵宣讲团成员黄静华老师作“用心关爱每一个孩子”;区青保办主任顾君忠老师作“学习青保政策及偶发事件的应急处理”;浦东新区教育发展研究院原院长、特级校长顾志跃研究院作“观课评课与课堂教学能力提升”;原局人事处处长吴秀国老师作“绩效工资改革与教师专业发展”和“上海市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工作政策解读”;浦东新区教发院副院长、特级教师陈珍国作“有效教学与有效

35、教学的观察”;特级教师李忠老师作“教师如何开展开展教育科研工作”;浦东新区教育发展研究院院长、特级教师、特级校长程红兵作“老师如何开展课堂教学”的报告;教育部中学校长培训中心原副主任、华师大应俊峰教授作“教育改革与教师使命”;全国语文教学比赛一等奖第一名、语文特级教师朱震国老师借班上课并作讲座等。近年来,我校广邀名家来校进行指导,极大地拓宽了教师的视野,提升了教育理念。第三阶段,走出去,请进来。我校积极组织教师参加上海市中青年英语骨干教师培训、上海市农村骨干教师培训、上海市名师名校长工程、浦东新区英语教师培训等;引进来学习,我校积极参加国际教育资源网教师专业培训网络课程Internationa

36、l Education and Resource Network的培训,2010年10月9日,我校邀请加拿大专家Mr. Glenn给我校教师作一整天的Minds in Bloom Workshop的培训;积极争取,让我校成为浦东新区教师培训的定点学校,让老师们少出校门,在校内接受学习。第四,专题研讨,形成系列。将日常工作中的问题系列化进行专题研讨,每学年第一学期召开的德育工作研讨会,如2007年12月,“学困生”教育的思考与研究;2008年11月,“温馨课堂”的实践与研究;2009年11月,“规范班级管理促进班主任专业化发展”;2010年12月,“班级文化建设的实践与思考”;2011年12月,

37、“班级文化的案例研究”。每学年第二学期召开的教学工作研讨会,如2009年4月,“规范作业设计,提升教学效能”;2010年3月,“实施差异教学,加强教学研究与合作,推进课堂改进”; 2011年4月 “主题教研日”的实践与思考;2012年4月,“高效课堂的故事和案例”等。第五,制定个人发展规划,加强梯队建设。我校组织35岁以下青年教师制定个人发展规划,从个人现实情况分析、发展目标、目标跟进措施、分阶段目标等诸方面进行分析,从而明确自身发展方向,激发教师自身发展的内在需求。积极完善拜师学教制度,建立健全骨干教师示范引领作用。2011年9月,我校成功申请了区内涵发展项目“偏远农村学校职初教师的校本培训

38、”,以项目为引领,更有效地推进青年教师的专业成长。第六,外引内联,加强学习。依托教育署搭建的平台,将3-4所志同道合、空间距离不是很远的学校之间,本着自愿的原则,以其中一所学校领衔,组成教研联合体。积极参加由高桥东陆学校领衔的初中英语教研联合体、顾路中学领衔的初中数学教研联合体以及顾路中学领衔的“浦东新区教育信息化试点及实验校建设(2009年度)”,我校的英语教研联合体荣获“2009年浦东新区优秀教研联合体”称号。2011年3月,我校与顾路中学的数学教研组、五三中学的语文教研组和华夏西校的英语教研组结对,开展联合教研;2011年10月,我校党支部与浦东新区教育发展研究院教研部党支部结对,从而可

39、以更便捷地邀请教研员来我校进行教学指导。5、转变观念,规范有序。(2010.112012、2)让干部变“只对上负责”为“既对上负责”又“对下负责”。通过干部培训,强调干部“既对上负责”,确保国家教育政策能有效落实,保证校务会议集体讨论的结果能贯彻落实到位;又“对下负责”,强调干部必须着地,与老师们融为一体,干部就要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上情下达,下请上传,真正起到桥梁纽带和缓冲作用。第三阶段:总结阶段(2012.22012.6)进行项目总结,形成研究报告。主要措施:召开项目研讨会,总结项目研究的成效和不足。参与项目的项目组成员完成实践研究案例,教科室完成农村偏远学校规范管理、自主发展实践研究优秀

40、案例、论文集的修改、完善工作。汇总项目实施和研究资料,撰写项目项目报告农村偏远学校规范管理、自主发展实践研究结题报告。 八、项目研究成果通过近5年的努力,我校基本实现了从薄弱完中向优质完中的转型,干部管理能力显著提升,群众满意度逐年提高;教师队伍稳定,没有教师流失,同时逐年吸引优秀教师加盟;学校周边关系良好,教育生态链进一步得到强化;生源结构逐年稳定和改善,高中录取分数4年提高20名,并超过4所区实验性示范性高中,初中从大幅流失优质本地生源,逐年下降流失率,今年起有不少择校生选择我校;教学成绩逐年进步,初中连续3年合格率在96%以上,并较以前提高近70分,高中本专科录取率连续两年荣获浦东新区普

41、通完中第一名,本科率逐年提高,2011年达到65%;教师教学理念和教学能力进步显著,4年内有20人次在区级、市级和国家级教学比赛中获奖,班主任队伍建设成果显著,相继荣获浦东新区(中学)首届十佳班主任、上海市优秀班主任(浦东新区中学系统总计13名),徐红萍老师荣获2009年上海市农村教师“君远奖”一等奖,张琳老师荣获2010年上海市农村班主任“君远奖”特色奖,张晓华老师荣获2011年浦东新区农村教师优秀奖,韩勤老师荣获2012年上海市农村教师“君远奖”二等奖等,学校先后获得了上海市安全文明校园、上海市航天科技特色学校、局文明单位、区绿色学校、区科技特色学校、区校本研修学校、区绩效考核优秀学校等荣

42、誉称号,2010年浦东新区督导室对我校督导评价为“进步明显,显著提升,目标达成度高”,被领导评价为“进步最快的学校之一”,学校的社会声誉大幅提升。1、以项目为引领,规范管理基础。学校以增强学习能力作为确保学校长期竞争力和持续成功的最有效的方法之一,为此,我们坚持,“学校地处偏远,但教师视野不能偏远;学校地处农村,但教师眼光不能仅仅局限在农村”。第一,几年来,我校通过建立学习承诺,让教职员工明白为什么学习是至关重要的,校长书记带头学习,学校中层以上以身垂范,认真学习。对于学习的需要可能是出于理智(为了发展胜任当前教师工作岗位的能力、适应课改背景下的教学能力、教师从原来只注重育分,到现在既育分更育

43、人,以及学校与学校之间的竞争能力等等),也可能出于情感(为了提高教师自身专业水平和修养)。为此,我们学校始终将打造学习型组织作为中心工作来抓,将原来每周一次的教工政治学习改为教工学习,广邀名师为教师开拓视野,以职初教师的校本培训项目为抓手,狠抓入职初期的黄金时机,充分把握各级各类培训,将老师送出去开拓视野,鼓励优秀教师到其他省市进行讲课,通过讲课,进一步提升课程理解力和执行力。几年来,我校始终坚持“培训是教师最大的福利”,持续加大对教师学习的投入,鼓励教师积极参加全国NOC教师教学比赛等;加强对青年教师校本培训的过程管理和评估等。第二,理解并促进组织的学习类型。我们学校通过持续的改善来学习,学

44、校党政领导始终通过坚定不移地改进现有方法的决心,根据学校的不同发展阶段和干部队伍中存在的问题,由校长自编讲义,每学期进行干部培训;其次,通过能力获得来学习,注重教师教学能力的提升,尤其是每年的教学比赛,学校领导认为,这是唤起教师自主发展能力,教师自主钻研课程理念、课程标准、教材和学生的最好机会,坚持“以赛代训”的方式,从而提高教师能力的提升,促进学习;通过实验来学习,我们学校以参加华师大张华教授主持的“研究性学习”项目,以项目为引领,通过项目组教师的亲身体验,与专家进行对话等方式,从而更好地理解课程理念;通过跨越边界来学习,校长经常根据著名企业的管理经验,将相关经验迁移到我校,从而更好地促进教

45、师专业成长等。第三,营造将理念简单化、一般化的文化。我校试图让学习成为教师的生活,在学校“四园”,即“花园、乐园、学园和家园”建设过程中,明确提出“学园”,强调我校不仅是学生学习的场所,也是教师工作和学习的地方,通过师生书香校园的创建,进一步将学习理念简单化和一般化。2、主动转型,驱动发展。对干部提出“思考要越位,工作要到位,缺位要补位”的工作思路,就跨越水平边界进行了如下尝试:将各部门的岗位职责进行重新调整,如党支部明确提出,融入中心工作抓党建,抓好党建促中心工作,工会工作在党支部的领导下,围绕学校中心工作为教工维权,在学校发展中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在教师专业成长中为教师维权,围绕党政中心工作

46、建言献策,从而很好地打破了传统的党政工三架马车各自为政的格局,非常有效地跨越了部门水平边界,相互借力,共同推动学校的整体发展,更为其他各个部门实行跨部门合作树立了良好的典范。将人事干部的岗位职责进行适度调整,从原来只管人事档案和工资调整的工作,转向人力资源开发,从原来只管根据材料作评价,转为主动与政教处、教导处和科研室等合作,共同为教师专业成长提供支持与帮助,根据学校发展的实际情况,及时为人力资源的有效调配向校长室提供建议。学校的政教处由分管德育的副校长负责,学校的团队由党支部负责,为更好地形成合力,我校将政教处、团队统整为德育领导工作小组,由分管副校长负责,同时分管副校长必须向党支部书记汇报

47、,从而很好地实现了政教处、团队大德育的有效统整。学校的教导处由原来只抓教学常规和教学成绩,更多意义上承担着教学评价的功能,逐步转为抓教学常规,引导教学习惯的养成,注重教师教学能力的培育,加强课程与教材的分析和学习,引导教师如何基于教学质量监测平台进行教学质量分析,与科研室合作,就教学过程中的难点和困惑,联合开展教研沙龙等。我校安全办从原来单部门操作为主,以抓安全常规工作的检查为主,转为既抓安全常规工作的检查,又抓部门合作,开展安全工作的联合预防,如与政教处合作,注重学生交通安全、校园安全、饮食安全、心理安全、突发事件安全防范等知识的教育,与校务办合作,联合对食堂的食物安全等进行联合检查和督促,

48、与校务办合作,就学校物业管理中的安全隐患进行相应的教育和检查,尤其是规范校门口安全,与教导处联合,就学校化学、生物和物理专用教室等的安全进行合作,与各处室和各班主任等签订安全责任书,与龚路派出所合作,就校门口周边安全进行合作。我校教科室从原来做课题研究为主,转为围绕各条线工作,用科研思维方式进行,注意将各部门的困惑转为研究的主题,帮助教师培养科研能力等。校务办从原来以行政命令为主,转为更好地为各部门工作提供服务方向转变。正是在跨越水平边界的过程中,我校部门之间、条线之间的无形之墙正在逐步拆除和弱化。3、家校互动,从对立到合作。由于长期的硬件和软件的薄弱,成绩不甚理想,导致家校关系僵化,经常发生

49、家长在校门口谩骂学校、指责老师、甚至直接冲到校长室责备的现象,老师在社区里的社会形象不佳。基于此,一方面在原有破旧校舍过渡时,狠抓校园卫生和学生行为习惯,提出,“校舍可以陈旧,但校园必须整洁;学生成绩可以进步不快,但行为习惯必须改善。”通过狠抓行规和卫生,让家长在心理上对学校建立互信。其次,由于我校长期以来,很少召开家长会,缺乏对家长的教育,校长室根据学生实际,分年级召开家长会,从教育学的基本原理、学生成长规律和学习方法角度进行相应的教育和引导,同时,就学校将采取的举措与家长进行沟通;同时每学年定期的全校性家长会和年级组家长会制度,认识到家长与学校在培养学生的共同利益中的共同立场,认识到家校合

50、作的作用和价值,很快打破了家长之间的隔阂,建立了互信。我校充分发挥家长委员会的作用,定期与家委会成员商讨学校发展,征求学校发展的意见和建议,在比较短的时间内,家校之间从对立情绪走向了合作与互信,极大地优化了教育环境。4、主动对接,营造区域教育生态链。作为一所地方上的普通完中,在做好自己工作的同时,要主动服务社区,要主动融入社区,为此,我校每年暑假期间积极配合曹路镇人民政府暑期工作领导小组的工作要求,派相应教师协助管理;我校派出优秀教师,组成讲师团,对社区居民进行讲课;尤其是在校园原地改扩建的过程中,面临40多户居民不肯签字动迁,校门口环境脏乱差时,校长室主动邀请曹路镇人大代表,向人大代表汇报学

51、校发展和发展思路,在征求意见的过程中,希望人大代表向各级领导呼吁,加速动迁工作,终于在2009年年底之前完成动迁,确保在2010年完成校舍的建设工程;由于学校校舍西侧是老百姓的自留地,为进一步优化校园环境,学校主动与地方政府沟通协调,由地方政府出资,将老百姓的自留地收回,并种植绿化;学校通过与曹路镇市政工程公司协调,将学校围墙外侧的三不管地区进行整治,种植绿化,从而实现了校园环境的整体美化和优化。2010年9月12日,在曹路镇人民政府的支持下,我校首次邀请地方政府的各级领导,汇报了我校的办学理念、成绩和愿景,同时坦诚说明了学校在发展中还存在的问题,在主动汇报中赢得了尊重和信任。我校每年积极参加

52、曹路镇人民政府组织的艺术节和运动会,在参与活动中提升学校的社会形象。为了更好地发挥学校在引领社区教育理念的转变,从2012年起,校长在新曹路报上连续发表相关文章,从正面引导社区居民对教育的理解,从而让学校进一步承担教育的社会责任。随着学校的进步赢得社区认可的同时,曹路镇龚路派出所党支部、安基赵桥村、大道包装材料有限公司等纷纷在我校建立爱心基金,帮助品学兼优、家境贫困的学生。由于学校的开放办学,从原来的“教育孤岛”走向了开放办学,营造了良好的教育生态。5、打破地域框架,借助于不同地域和文化的资源之间的沟通与协作,提升办学水平。由于我校是一所农村学校,长期自我定位于农村学校,使得教师的心态慢慢地自

53、我认同于农村学校了,缺乏主动学习的欲望,一有问题,就以农村学校作为最好的借口。2003年浦东新区实施二元并轨之后,农村学校与其他城区学校享受“四个统一”的政策,即统一拨款标准、统一硬件配备水平、统一信息平台、统一提供教师培训与发展机会。政府的政策本身希望打破地理边界和文化边界,从而促进浦东城郊教育的均衡发展。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城区学校与郊区学校的二分法正在逐步消失,如果充分把握好现有的政策和技术优势,极有可能实现城郊教育均衡发展,而在跨越地理边界时,首先要了解自己,要敢于抛弃束缚我们每一个人的传统的文化和管理偏见。其次,要以学生成长需求来驱动自己,以课程改革的需求作为提升课堂教学效能的抓

54、手,以教师专业成长来推动学校管理。要倾听学生的心声、倾听教师的心声,倾听家长的心声,以了解他们想要什么以及我们怎样才能给予帮助。第三,所有的变革不是个人拍脑袋决定,而是源于整个管理团队的需求,相信我们学校的管理团队勇于挑战昨天,拥有一个变革的心,一颗不满足于学校今天现状的心,不能简单地至上而下强制推行。作为农村地区的学校,要防止乡土观念,乡土观念是任何拒绝接受外来思想的狭隘观点,在课程改革和推动教师专业发展中可能起到反作用,我们必须承认其他文化的重要价值,去理解、欣赏和尊重。在跨越地理边界时,首先要选择一个合得来的伙伴,也就是说,我们学校能够与其他合作伙伴建立起一种基于相互信任和相互尊重的个人

55、关系,因为这是跨越地理边界合作成功的前提。尤其是在学校管理团队之中,更要营造一种积极、开放的心态,要善于站在专家的经验基础之上和兄弟学校成功的经验之上,善于整合,勇于协同,采用灵活的政策。我校的实践:由于地处农村,从2007年,我校的外来务工人员子女迅速增加,而成绩、行规、年龄等的巨大差异给学校管理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困难,为此,我校积极与浦东新区法院联系,参与“春天里的蒲公英”项目,专门针对这些孩子开展法制教育;与英国领事馆文化教育处合作,参加他们组织的“社区点亮生活”项目;与英国 Buckinghamshire 的The Royal Latin School联系,建立姐妹学校;正与方略教育合作

56、,就英语教师专业培训和课程资源的开发,与英国和美国专家进行合作。尤其是在高中特色项目创建的过程中,我校计划与上海第二工业大学、浦东新区曹路镇人民政府、浦东新区环保局、浦东新区青少年活动中心、青草沙水库、浦东新区垃圾填埋场等进行合作,共同为开发课程资源而努力,我们试图将规程和程序标准化,建立共享思维,从而更好地为培养创新能力而形成合力。6、重拾信心,主动对接。四年前,我校所处的曹路镇共有初中和完中各一所,小学2所,幼儿园3所,高校3所。义务教育阶段实施招生就近入学,龚路中心小学(东校区)直接对口我校初中部,但由于管理者的原因,造成两所学校之间关系僵化,导致每年就近入学的学生中至少有2个班级以上的

57、优秀学生流失,中学责怪小学将优秀的学生送出去,导致中学成绩逐年下滑,小学埋怨中学不争气,成绩太差导致优秀生源留不住。而惟一的初中与我校高中部之间也产生了很大的隔阂,我校埋怨初中没有将优秀的生源送过来,进来的学生都是最差的,而初中则批评我校,没有办法吸引比较好的学生,因为办学成绩不满意,只能招到成绩最差的学生,由此,陷入一种相互埋怨的状态。基于此,从2008年起,校长室主动与小学和初中进行沟通,坦诚接受对方学校的批评,针对我们学校存在的不足,聆听他们的建议,在聆听的过程中,逐步建立互信;狠抓内部规范,提升现有学生的教学质量,在质量提升的过程中,巩固原有的互信;加强校际联动,在展示与交流中进一步促

58、进互信。正是在练好内功、信息共享、协作整合、协同发展的过程中,教育链得以很好地形成。兄弟学校之间在合作中竞争,在竞争中合作,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九、项目研究存在的主要问题及今后的设想 本项目研究通过调查、研讨、实践、思考等形式的研究,比较准确地摸清了学校规范管理工作的状况,提出了研究见解和解决途径,且把项目研究的过程作为努力改善学校规范管理均衡不一的尝试,使项目更具现实意义,凸显实用价值。但是也存在一些有待改进的方面,如理论基础仍需巩固,研究方式略显单一,成果形式不够丰富,参与广度有待推进,研究深度有待加强。此项目如能滚动立项,我校将继续开展此项目的研究、实践,努力将项目研究推向深入,进行细

59、致分工,加强合作,力争在以下几方面有所进展和突破。.推广巩固项目研究的优秀成果。.发掘提高规范管理、自主发展的有效途径。.探索建构促进学校进一步规范管理、转型发展的发展模式。这几年,我们走了一条“从薄弱完中到优秀完中”的探索之路,我们注重规范办学,建章立制;从优秀完中向一所持续改进和提高的学校,我们在规范管理的基础上,试图实施无边界管理,跨越垂直边界、水平边界、外部边界和地理边界,希望让让变革更加富有成效。因为我们认为,在抓好学校今天发展的同时,要为明天的发展做好准备,针对现在和将来的双重中心,可能会碰到难以控制的变革过程,可能会带领学校走向尚不明朗的地方,同时在实施的过程中,由于变革,可能会

60、焦虑。因此,在实施无边界管理的过程中,不能简单地强迫别人接受决定,而是要推动讨论并赢得支持;不是要与教师、学生和家长对抗,而是要在互相尊重和相互信任的基础上建立伙伴关系;不是要控制,而是要赋能、培训、建议、鼓励和支持自己的教职员工让他们能自由地发挥各自的才能,在推进的过程中,我们必须始终将结果作为变革的根本动力,在共同的愿景指引下,注重过程的规范和流程的规范,主动探寻适合我校自主发展的管理新路。 参考文献无边界组织(原书第2版)/(美)阿什克纳斯(Ashkenas, R)等著;姜文波译.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6书名原文: The Boundaryless Organization: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