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导论汇总_第1页
心理学导论汇总_第2页
心理学导论汇总_第3页
心理学导论汇总_第4页
心理学导论汇总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专心-专注-专业专心-专注-专业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专心-专注-专业第一章 心理学概述(一) 心理学的研究对象1心理学是研究心理和行为的一般规律,包括团体与社会心理、个体心理和动物心理。2心理学父亲是哲学,母亲是生理学,媒人是生物学,故兼有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性质(故称其为中间学科、边缘学科)【历年真题】08年单选2现代心理学诞生和发展的两个重要历史渊源是哲学和( ) A生理学 B社会学 C人类学 D物理学 (二) 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1观察法、实验法、相关法(1)观察法:在自然条件下,对表现心理现象的外部活动进行有系统、有计划的观察,从

2、中发现心理现象产生和发展的规律性。包括自然观察法和实验室观察法。(2)实验法:在控制条件下对某种心理现象进行观察的方法,可得出因果关系的结论。(3)相关法:发现人的人格特质、行为或事件之间相互关联的程度。可在自然环境中开展,也可在实验室中开展。【历年真题】09年单选1某次抽样调查研究显示,学生每天看电视的时间越多,他们的学习成绩越差。该研究属于( )A因果研究 B相关研究 C个案研究 D纵向研究 (4)实验室观察法与实验法的区别:是否是在控制条件下是否能得出因果结论(5)实验室环境下开展的相关法和实验法的区别:能否得出因果结论(6)自然环境中的相关法与观察法的区别:观察法得到的资料往往是描述性

3、资料,自然环境中的相关法可得到数据型资料,并可对资料的相关程度进行描述。2测验法与调差法(1) 测验法:用一套预先经过标准化的问题(量表)来测量某种心理品质。(2) 调差法:就某一问题要求被调查者自由表达意见或态度,以此分析个体或群体心理倾向。包括:问卷法和访谈法(3) 测验法和调差法的区别:是否标准化3个案法:对某个人进行深入而详尽的观察与研究,以便发现影响某种行为和心理现象的原因。特点:(1)个案数量少,而不是只有一个被试。 (2)研究深入而详尽【历年真题】07年单选2通过搜集和分析某人过去和现在有关方面的资料,以推知其行为原因的方法是( ) A调查法 B个案法 C测验法 D观察法 (三)

4、主要的心理学流派1.构造主义心理学与机能主义心理学(1)构造主义心理学【国家】德国【代表人物】冯特、铁钦纳【主要研究方法】实验内省法【主要观点】主张心理学应该分析意识过程的基本元素。并将人的意识经验分为感觉、意向和激情状态三种元素(感觉是知觉的元素、意向是观念的元素、激情是情绪的元素)。强调意识的构成成份【历年真题】07年单选1以“内省法”作为主要研究手段的心理学派是( )A格式塔 B人本主义 C构造主义 D行为主义 (2)机能主义心理学【国家】美国【代表人物】詹姆斯、杜威、安吉尔【主要观点】不把意识看成是个别心理元素的集合,而看成是“川流不息”的过程强调意识活动在实际生活中的作用与功能,意识

5、的作用就是使有机体适应环境。(3)构造主义心理学与机能主义心理学的共同点:都将意识作为研究的内容。【历年真题】09年单选2机能主义心理学派的创始人是( )A詹姆斯 B斯金纳 C华生 D惠特海默2行为主义心理学【国家】美国【代表人物】华生、斯金纳、班杜拉【主要研究方法】反对内省法,主要实验法【主要观点】反对研究意识,主张研究行为观点过于激进,不研究心理的内部结构和过程,否定研究意识的重要性,限制了心理学的健康发展,但是其严密的科学实验设计,对心理学走上客观研究道路有积极作用。【历年真题】08年单选1强调心理学不应该以意识为主要研究对象的学派是( )A构造主义 B机能主义C人本主义 D行为主义3格

6、式塔心理学【国家】德国【代表人物】韦特海默、柯勒、考夫卡【主要研究方法】实验法【主要观点】反对将意识分为元素,强调心理的整体性、组织性整体不能还原为部分,部分相加也不等于整体,认为整体大于个体之和,整体先于部分而存在。强调“顿悟”【特点】格式塔学派一般研究高级心理活动:问题解决、知觉、学习等。4精神分析和人本主义心理学(1)精神分析【国家】奥地利【代表人物】弗洛伊德、荣格、阿德勒等【主要研究方法】自由联想、释梦、个案法等【主要观点】重视异常行为的分析,强调心理学应该研究无意识现象提出人格由本我、自我、超我三部分构成的人格结构论生的本能、死的本能(2)人本主义心理学 【国家】美国【代表人物】马斯

7、洛、罗杰斯【主要观点】强调要以正常人为研究对象,认为人性本善心理学要探讨人天生具有的自我实现潜能,重视人的主观能动性研究改善环境和创设条件来充分发展人的潜能,最终满足自我实现的需要(3) 精神分析与人本主义心理学的相同和相异点:相异点:人性观不同:精神分析认为人性本恶,本我力量过于强大;而人本主义心理学认为人性本善,每个人都有自我实现的潜能研究对象不同:精神分析以精神异常个体为研究对象;人本主义心理学以正常个体为研究对象相同点:精神分析和人本主义心理学都强调“本能”。本我追求快乐是一种本能,人追求自我实现也是一种本能。5认知心理学【代表人物】皮亚杰、奈瑟尔、维果斯基、西蒙等【主要观点】用信息加

8、工观点来看待人的认知过程【备注】奈瑟尔出版的认知心理学标志着认知心理学的诞生。【历年真题】10年单选1下列心理学流派与其代表人物,正确匹配的是( )A机能主义-冯特 B.格式塔-铁钦纳C.人本主义-罗杰斯 D.构造主义-詹姆斯当代心理学的学科分支1.普通心理学:研究正常成年人心理现象一般规律的学科,是心理学中最基本、最重要的基础性研究。2.生理心理学:研究人的心理活动生理机制的心理学分支学科,它以脑的形态和功能参数为研究对象,分析在不同生理状态下个体行为与活动的生理机制,是心理学基础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3发展心理学:研究从受精卵开始到出生、成熟直到衰老的生命全程中个体心理发生和发展规律的心理学

9、分支学科。4教育心理学:研究教育过程中教与学的心理活动规律,揭示教育过程和人的心理活动发展之间的内在关系。5人格心理学:研究和解释个体思想、感情、意向和行为的具有整体性的独特模式的心理学分支学科。6社会心理学:研究在群体环境下个体心理发生、发展及其变化的规律。7工业心理学:包括工程心理学和管理心理学。工程心理学是研究现代工业中人与机器的关系。管理心理学主要研究领导和管理风格,以及在管理活动中,如何进行人员选拔、提高和激励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及潜能发挥、员工的在职培训、工作环境中的人际关系、工作效率、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提高等。8消费心理学:研究消费者的消费心理和消费行为规律的心理学分支学科。9法律

10、心理学:研究立法、执法、守法、违法过程中人的心理活动及其规律。10临床心理学:运用心理学原理诊断和治疗心理异常的心理学分支学科【历年真题】10年单选2运用心理学的原理和方法来诊断与治疗个体的心理障碍,改善人们的行为模式的心理学分支学科是( )A教育心理学 B.发展心理学C.生理心理学 D.临床心理学【备注】第一章按照往年的惯例本应是只有2道单选题,但是11年比较变态,在第一章出了一道论述题,大出意料。第二章 心理和行为的生物学基础(一)神经系统的基本结构1.神经元(1)神经元定义:即神经细胞,是神经系统结构和机能的单位,其基本作用为接受信息、整合信息和传递信息。(2)神经元结构:树突(接受信息

11、)、胞体(整合信息)、轴突(传递信息)(3)神经元的分类:按功能分为:内导神经元(感觉神经元或传入神经元)、中间神经元(联络神经元)和外导神经元(运动神经元、传出神经元)按突起数目分为:单极神经元、双极神经元和多级神经元(4)神经元的信息传递传递步骤:细胞内的电传导和细胞间的化学传导静息电位:神经元细胞处于静息状态下,细胞膜处于外正内负状态(细胞膜外是NA+和CL-细胞膜内是K+和大分子阴离子,因为细胞膜的特异性的通透性使得膜外NA+进入膜内数目少,而K+出去到膜外多故外正内负)接受刺激:神经元细胞受到外界的刺激动作电位:由于神经元细胞受到外界刺激,使得细胞膜通透性发生改变,从而使得局部的细胞

12、膜处于外负内正状态(细胞膜的通透性变化使得膜外的NA+较多进入膜内,而膜内的K+较少出去到膜外),进而产生局部电流。使得电流由神经元受刺激点向神经元两侧流动。局部电流:在单个神经元细胞上产生双向的局部电流神经元间的信息传递:动作电位传递到轴突的末端后,刺激突触前膜结构中的突触小泡,突触小泡游到突触前膜后于突触前膜融合,释放神经递质到突触后膜,因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的突触小泡释放到突触后膜上,故神经元间的信息传递具有单向性。下一个神经元的兴奋:由神经递质的性质(兴奋性神经递质或抑制性神经递质)决定下一个神经元产生兴奋状态还是抑制状态。【历年真题】09年单选3神经元结构中具有信息整合功能的部位是

13、( ) A树突 B胞体 C突触 D轴突 10年单选4当看到雄伟壮观的国家体育场“鸟巢”时你的大 脑皮层接收到的是A眼睛传来的光波 B感觉通道里传来的神经冲动C“鸟巢”的形象 D感觉通道传来的电磁波【补充】神经冲动:当神经元受到刺激时,会从静息状态转为活动状态,此即为神经冲动。2.突触:(1)突触的定义:神经元与神经元之间相互接触的部分(2)突触的结构: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3)突触的分类:兴奋性突触(突触小泡释放出兴奋型神经递质,使突触后神经元兴奋)、抑制性突触(突触小泡释放出抑制型神经递质,使突触后神经元出现抑制性效应)(4)突触的功能:是脑内信号传递的主要方式(5)神经回路:神经元

14、与神经元通过突触建立的联系,包含发散式、聚合式和环式三种方式,是脑内信息处理的基本单位。最简单的神经回路:反射弧(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3周围神经系统和中枢神经系统(1) 周围神经系统:躯体神经系统:脊神经31对:支配躯体的和内脏的感觉、活动脑神经12对:支配头面部和内脏的感觉、活动植物性神经系统(自主神经系统):交感神经系统(用于应对紧急情况)副交感神经系统(抑制机体的过度兴奋);交感神经系统与副交感神经系统具有拮抗作用。(2) 中枢神经系统:脊髓和脑脊髓的作用:连接脑和周围神经可以完成一些简单的反射活动(如膝跳反射等)脑脑干包括延脑(位于脊髓上方,“生命中枢”)、桥

15、脑(延脑与中脑之间,桥接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系统;调控睡眠)、中脑(存在视听觉反射中枢;红核损伤会出现舞蹈症)、脑干网状系统(负责机体基本意识状态的觉醒;对肌肉活动也有控制作用间脑包括丘脑(除嗅觉外所有其它感觉的中继站,对其进行初步的信息加工)、下丘脑(调节植物性神经的主要皮下中枢;“快乐中枢”、“痛苦中枢”)小脑(协助大脑维持身体平衡和协调动作)边缘系统(与本能活动有关,出现较晚;海马与短时记忆向长时记忆过渡有关;杏仁核对情绪有重要作用)大脑:额叶顶叶颞叶枕叶(从前往后顺序);大脑表面是灰质大量神经细胞和无髓鞘神经纤维,此即大脑皮层(大脑司令部,负责心理活动的决策);大脑内面是白质大量神经

16、纤维的髓质 中枢的分类:高级中枢(大脑,主要是信息分析、加工、决策、监控等高级认知活动有关)、低级中枢(除大脑外的其它中枢神经系统,主要和个体的基本生理反应和本能有关系)【历年真题】10年单选3右图为大脑半球分区结构图,其中四个区域分别代表的是( )A额叶 顶叶 枕叶 颞叶B枕叶 额叶 颞叶 顶叶C顶叶 颞叶 枕叶 额叶D颞叶 顶叶 额叶 枕叶 11年单选1.除嗅觉外,感觉信息传入大脑皮层最后一个中转站是( )A.丘脑 B.下丘脑 C.海马 D.桥脑(二)大脑皮层及其机能1大脑皮层感觉区及其机能(1)功能:接收、加工外界信息。(2)分类:视觉区(位于枕叶)、听觉区(位于颞叶)、机体感觉区(位于

17、中央后回)(3)特点:机体各部位感觉区投射面积与其机能重要性大小成正比;头面部投射特点:左右交叉、上下一致;头面部以下:左右交叉、上下倒置【历年真题】09年单选4人体的躯体感觉中枢位于( ) A额叶 B颞叶 C枕叶 D.顶叶 2大脑皮层运动区及其机能(1)功能:在加工信息的基础上,发出动作指令,调节、支配躯体空间运动。(2)分布区域:中央前回(3)特点:与感觉区类似3.大脑皮层言语区及其机能(1)言语运动中枢:布洛卡区,位于额叶,受损会产生电报句,患表达性失语症。(2)言语听觉中枢:威尔尼克区,位于颞叶,受损会产生接受性失语症。(3)言语视觉中枢:角回,位于顶枕叶交汇处,受损会产生失读症。【历

18、年真题】11年单选2.初级视觉区、初级听觉区、躯体感觉区、言语运动区,在大脑皮层的部位依次是( )A.顶叶,额叶,颞叶,枕叶, B.顶叶,枕叶,颞叶,额叶C.枕叶,额叶,顶叶,颞叶 D.枕叶,颞叶,顶叶,额叶4联合区(1)定义:具有整合和联合共能的一些脑区。(2)分类:感觉联合区(受损将引起各种“不识症”,如视觉不识症:病人能看到东西,视敏度正常但不能认识和区别不同形状或能看见物体但不知道其功能及如何称呼物体)、运动联合区(负责精细的运动和动作协调)、前额叶联合区(与动机、行为程序、注意等高级认知活动有关,与人格的发展也有密切关系)(3)功能:与各种高级心理机能有关系5大脑两半球单侧化优势(1

19、)结构上的不同:右半球略大于和重于左半球,左半球灰质多于右半球左右半球的颞叶具有明显的不对称性颞叶的部队称性和丘脑的不对称性相关的各种神经递质的分布在左右半球也是不平衡的(2)功能上的联系(协同作用、各有侧重)协同活动:进入大脑一侧的信息通过胼胝体迅速的传到另一侧各有侧重:大脑左半球主要负责:言语、阅读、书写、运算、逻辑、运算、推理(理性知识);大脑右半球主要负责:知觉空间关系、情绪、欣赏音乐、艺术(感性知识;想像、创造力知识)单侧化并不是绝对的(简单题答题模式:先说不同点、相同点是什么、最后总结) 斯佩里(1981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得者)的割裂脑实验研究 缘起:癫痫病人的病菌会通过胼胝

20、体在大脑两半球传播,为了防止病菌在两半球的传播,必须将病人的胼胝体切断,使两半球人为的断开。(个案研究) 原理:大脑两侧的功能被人为分开 意义:使研究单独两个半球不同功能成为了可能【历年真题】07年单选3有关大脑两半球功能单侧化的研究表明,大多数人的言语活动中枢在 ( ) A杏仁核 B边缘系统 C大脑左半球 D大脑右半球 08年单选3通过裂脑人研究来揭示大脑两半球功能单侧化的科学家是( ) A布洛卡(PBroca) B拉什利(KSLashley) 斯佩里(RSperry) D威尔尼克(Wernieke)(三)脑机能学说1.定位说定义:大脑的不同区域分别负责不同的心理机能(绝对分工)。起源于加尔

21、、斯柏滋姆的颅相说,真正的定位说开始于失语症病人的临床研究。代表人物波伊劳德:提出语言功能定位于大脑额叶部分,并且主要的控制是位于大脑半球左半球额叶部分。布洛卡:运动性失语症左侧额叶威尔尼克:接受性失语症颞叶潘费尔德:电刺激法,发现记忆可能定位在颞叶。2.整体说定义:大脑总是以总体发生作用,大脑不同部位对心理功能产生同等程度的影响。(完全否定定位,认为大脑完全不分工、极端的平均主义)局部毁损法: 弗洛伦斯:心理功能的丧失与皮层切除的大小有关系,而与切除的部位无关 拉什利: 均势原理:大脑皮层的各个部位是以均等的程度对学习发生作用总体活动原理:大脑是以总体发生作用的,学习活动的效率与大脑受损的面

22、积成反比,与受损的部位无关。(弗洛伦斯研究用个是鸽子和鸡、拉什利用的是白鼠,低级的动物大脑可能确实是分工不明确,而弗洛伦斯和拉什利将其用低级动物的研究结果推论到脑结构十分负责的人类身上,显然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历年真题】07年单选4根据拉什利(KSLashley)的脑功能“整体说”,学习活动的效率与大脑受损伤的面积及部位之间的关系是( )A与面积大小成反比,与部位无关 B与面积大小成正比,与部位无关 C与面积大小成反比,与部位有关 D与面积大小成正比,与部位有关 3机能系统学说(相互作用、协同作用、各有侧重)提出者:鲁利亚(神经心理学创始人)大脑是一个复杂的动态机能系统第一机能系统(动力系统可

23、理解为人的觉醒):调节激活与维持觉醒状态。主要是保持大脑的觉醒状态第二机能系统(信息加工系统可理解为人的认知过程):接收信息、加工信息并将信息进行储存。第三机能系统(行为调节系统可理解为元认知):编制行为程序,调节和控制行为。4机能模块说(认知神经科学很多都支持这个学说 可类比于加德纳的多元智力理论)人脑在结构和功能上是由高度专门化并相对独立的模块组成的例子:企业各个部门协作生产产品。【历年真题】08年多选67鲁利亚提出,脑的机能系统包括( )A动力系统 B平衡系统C调节系统 D信息接受、加工和存储系统【备注】本章根据往年出题模式一般是以选择题出现,除10年只出了一道外,其余年份都是2道题,并

24、以单选为主。第三章 意识和注意(一)意识与无意识1.意识的含义意识是觉醒状态下的觉知,是运用认知过程对身心状态、环境当中事物变化的觉察。2.意识的种类(1)意识(2)无意识:没有意识指导的行为反应,表现为外在行为和动作的自动化(无意识行为、对刺激的无意识、盲视)(3)前意识:暂时察觉不到,但是经提示后可察觉到。(4)潜意识:对正在进行的某种心理活动和行为表现,个体却没有察觉到,需借助外在表现形式才能反映出来(如口误、笔误)3意识的功能(觉知功能、计划功能、选择功能、监控功能)4睡眠和梦(1)睡眠阶段的划分根本依据:脑电波的变化(2)脑电波的种类:波:机体处于觉醒状态,较警觉;频率快,波幅小。(

25、频率最快)波:机体处于安静状态,有点放松,个体进入睡眠之前的脑电波形式。频率较慢,波幅较大。波:个体进入睡眠后的主要脑电波形式。频率更慢,波幅更大。睡眠锭:频率非常快、波幅非常大,短暂爆发。(1) 睡眠的五阶段 第一阶段第二阶段第三阶段第四阶段快速动眼阶段脑电波(本质标志) 混合的、 频率和波幅都较低的脑电波,比波稍慢出现“睡眠锭”(一种短暂爆发、频率波幅大的脑电波)脑电波变慢,波幅更大,出现波,有时会出现“睡眠锭”出现波幅更大、频率更小的波慢波消失,出现了波身体状态浅睡状态身体放松呼吸变慢容易被惊醒较难被唤醒更难唤醒进入深度睡眠。肌肉进一步放松,身体功能各项指标变慢,梦游、梦呓、尿床等发生在

26、此阶段眼球开始做快速的左右上下移动,并常常伴有梦境持续时间10分钟20分钟40分钟越来越短越来越长备注 慢波睡眠越到清晨时做梦时间越长前4阶段持续约60到90分钟;人的年纪越大,睡眠周期数越少。【历年真题】08年单选10随年龄增长,个体的快速眼动睡眠量( )A越来越多 B越来越少 C呈u型变化 D呈倒u型变化 (4)睡眠的功能避免能量消耗和受到伤害(生物进化观点)使大脑和身体得到休息、休整和恢复(功能恢复观点)(5)梦功能的解释精神分析观点:梦是被压抑的潜意识冲动以一种改变的形式出现在意识当中(弗洛伊德、荣格)生理学的观点:梦是我们对脑的随机神经活动的解释(霍布森)认知观点:梦对个体的知觉和行

27、为经验有整合的作用。(二)注意概述1注意的含义(1)含义:注意是心理活动或意识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2)注意和意识的联系:注意好比遥控器,意识好比电视节目,只要注意到的东西(遥控选择的频道)才会进入意识层面(进入电视播放画面)。2注意的功能(1) 选择功能(2) 保持功能(3) 调节功能(4) 监督功能3注意的种类分类一:(1) 随意注意:有预定目的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随意注意的影响因素:目的和任务的特点兴趣活动组织性过去的经验人格特点(2) 不随意注意:无预定目的也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本能性注意)不随意注意的影响因素:刺激物本身的特点(相对强度、新异性、对比性、运动变化、刺激的意义性)人

28、本身的状态(需要和兴趣、情绪、期待等)(3) 随意后注意:有预定目的但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 随意后注意的培养:直接兴趣熟练程度【历年真题】07年单选11上课时,学生被突然飞进的小鸟吸引,这种心理现象是( ) A随意注意 B不随意注意 C随意前注意 D随意后注意分类二:(1) 选择性注意(2) 持续性注意(注意的稳定性)(3) 分配性注意(一) 注意的生理机制和外部表现1. 注意的生理机制朝向反射(注意的最初级机制):对新鲜刺激的条件发射脑干网状结构:维持大脑的觉醒水平边缘系统:存在注意神经元,能够对新异刺激有反应大脑皮层:对皮层下组织起调节、控制作用,主动调节行动、对信息进行选择。2注意的外

29、部表现适应性运动:为了接收到更多的信息无关运动的停止呼吸运动的变化(二) 注意的品质1注意广度含义:同一时间清楚把握的客体数量影响因素:知觉对象的特点(越规律注意广度越大)注意者的个体差异注意者的活动任务和知识经验2注意的稳定性含义:注意集中在某个对象上的时间;与注意稳定性相反的是注意分散,又称“分心”。测定方法:警戒任务影响因素:对象本身的特点(内容复杂多样,注意稳定;单调乏味,注意不稳定)活动的目的和任务人的主观状态个体差异注意起伏:注意不随意的离开对象,出现一种周期性变化现象,但总的任务方向不变。【历年真题】07年单选10注视下图时,出现的小正方形时而凸起时而凹陷的现象称为( )A注意起

30、伏 B注意转移C注意分配 D注意分散3注意分配含义:人在同一时间把注意指向多个对象测定方法:双作业任务影响因素:活动的熟练程度同时进行的几种活动之间的关系分配注意的技巧4注意转移含义:能够根据新的需要把注意从一个对象上转移到另一个对象上去。(辨析:注意分散:注意力从重要事情转移到无关刺激上)影响因素原来活动吸引注意的强度新事物的性质和意义神经过程的灵活性【历年真题】10年简答题76什么是注意?举例说明注意的品质。(五)注意的认知理论(2类6个)1注意选择的认知理论 过滤器理论(瓶颈理论、单通道模型)衰减理论后期选择理论多阶段模型提出者布罗德本特(Broadbent)特瑞斯曼(Terisman)

31、多伊奇(Deutsch)诺曼(Norman)约翰斯顿(Johnston)基本前提神经系统在加工信息的容量方面是有限的,不可能对所有的感觉刺激都加工。过滤器按照“全或无”的方式进行选择。承认“过滤器”的存在,但认为“过滤器“并不是按照“全或无”方式工作。它允许信息从注意的通道进入,也允许从非注意的通道进入,只是后者受到了衰减,在强度减弱了,但并没有完全消失。“过滤器”位于后期的信息输出阶段,对信息的选择发生在信息加工的晚期1进行选择之前的加工阶段越多,需要的认知加工资源就越多2选择发生的阶段依赖于当前的任务要求过滤器位置语义分析之前1语义分析之前的外周过滤器2语义分析之后的中枢过滤器“过滤器”不

32、在于选择知觉刺激,而在于选择对刺激的反应可在信息加工的任何阶段基本观点当信息进入神经系统时候,要先经过一个过滤机制。只有部分信息可以通过这个机制,然后接受进一步的加工。其它信息被阻断在外面,完全丧失。不同刺激的激活阈限不同,有些刺激对人有重要意义,激活阈限低,易激活。(如鸡尾酒会效应)机体对所有输入的信息都加工,但只输出对当前有用的信息。信息的选择可能发生在信息加工的不同阶段实验支持双耳分听(追随耳和非追随耳)双耳双听 备注 可解释注意分配现象 共同假设注意是一个容量有限的通道2注意分配的认知理论 认知资源理论双加工理论提出者卡尼曼(Kahneman)、诺曼(Norman)谢夫林(Shiffr

33、in)基本观点1注意可以看作是一组对刺激进行归类和识别的认知资源或认知能力,而不是一个容量有限的通道。对刺激的识别和归类需要占用一定的认知资源,当认知资源完全被占用时,新的刺激就得不到加工。2两种任务:“资料限制”任务:作业成绩已经达到最佳水平,再努力也不可能提高作业成绩;“资源限制”任务:通过增加努力可以提高作业操作水平3输入刺激本身并不自动地占用认知资源,认知系统内有一个负责资源分配的机制1人类存在两类认知加工:受意识控制的加工、自动化加工2自动化加工不需要占用太多资源不受认知资源的限制,不需要注意的参与3受意识控制的加工:需要占用较多的资源,受资源的限制,需要注意的参与,经过练习可以转化

34、为自动化加工共同假设注意是一种有限的资源,而不是一个容量有限的通道3注意理论的共性:有限【历年真理】07年多选66强调注意选择过程发生在信息加工某个特定阶段的理论有( )A过滤器理论 B衰减理论 C后期选择理论 D认知资源理论08年单选9检验注意过滤器理论经常使用的实验范式是( )A双耳分听 B语义启动 C双任务揲作 D视觉搜索 11年多选66根据注意的认知资源理论,下列表述正确的有( )A注意资源是有限的 B注意资源是由唤醒水平决定的C输入刺激本身可以自动占用认知资源 D人可以灵活地支配注意资源的分配09年综合题81阐述注意分配的认知资源理论和双加工理论,并分别用生活中的实例加以说明。【备注

35、】本章内容注意理论与注意品质做简答题和论述题的准备。其它知识点一般为选择题知识点第四章 感觉(一)感觉概述(选择题出题点)1感觉的含义人脑对事物个别属性的认识,是刺激物最初作用于感觉器官,经由神经系统的信息加工而产生。(感觉是自动化发生的,而知觉需要已有的知识经验参与)2感觉的分类根据机体接受的刺激来自于机体的内部或外部:内部感觉和外部感觉。3感觉测量(两对概念三个定律)(1) 人的绝对感受性:感受微弱刺激的能力绝对感觉阈限:刚刚能觉察到的最小刺激(操作性定义:50%概率能感受到刺激,50%概率感受不到刺激)(2) 人的差别感受性:人的感官对最小差异量的感觉能力差别感觉阈限(最小可觉差JND)

36、:刚刚能引起差别感觉的刺激物间的差异量。(3) 三大定律韦伯定律(回答了差别感受性的问题)公式:K=I/I(对刺激物的差别感觉取决于刺激物的增量与刺激量的比值)不足之处:只适用于中强度的刺激【历年真题】07年单选6在汤里放10克盐,要使汤的咸味尝起来刚好有差异,需要增加2克盐。根据韦伯定律,如果最初放20克盐,要使汤的咸味刚好有变化,则需要加盐( )A2克 B4克 C6克 D8克 费希纳对数定律(基于韦伯定律提出、回答了绝对感受性的问题):公式:P=K logI(当刺激的强度按照几何级数增加,感觉的强度只按算术级上升)不足之处:只适用于中强度的刺激(同韦伯定律一样)斯蒂文斯定律公式:P=KI(

37、I的N方) (心理量是物理量的乘方函数,物理量处于中等强度范围内:n1时心理量的变化大于物理量的变化)优点:弥补了韦伯定律和费希纳定律只能适用于中等强度刺激这一缺点,使用于所有范围的刺激。4感觉现象(可联系视觉现象、听觉现象记忆,必考点)(1) 感觉适应:由于刺激的持续性作用,导致个体对刺激的感受性发生变化。(2) 感觉后像:刺激停止以后,感觉的印象仍然停留一段时间。(电影中的应用)(3) 空间融合:不同刺激的反映联合起来就会形成一种单一的感觉印象。(CFF)(4) 感觉对比:某个部位的强刺激会抑制周围部位比较弱的刺激(5) 联觉(感觉互动):一种刺激会产生另一种感觉,涉及至少两种通道。典型例

38、子(冷暖色调)【历年真题】10年简答题77根据感觉相互作用的现象,说明为什么重感冒患者往往会感到食而无味。11年单选4甜蜜的嗓音、温暖的色彩这种感觉现象是( )A适应 B对比 C后像 D联觉(二)视觉1视觉的含义:人眼对光的感觉2视觉现象(八大视觉现象)色觉:视觉系统对物体颜色的反映,是光波作用于人眼引起的一种视觉经验。 色觉三大属性:色调(与光的波长有关):颜色(波长由长到短依次为:赤橙黄绿青蓝紫)明度:光的强度饱和度(主要取决于物体所反射的光波当中决定其色调的光波所占的比例):颜色的纯与否与空间因素有关的三个现象明暗对比(属感觉对比):光强在空间上分布不同,当某个物体反射的光亮相同时,由于

39、周围物体的明度不同可产生不同的明度经验。(黑人的白牙齿)颜色对比(属感觉对比):物体会向周围颜色的补色的方向变化 马赫带(明暗对比的一种现象):在明暗变化的边界,常常在亮区看到一条更亮的光带,在暗区看到一条更暗的线条。(侧抑制:强者更强,弱者更弱)与时间因素有关的四种视觉现象 明适应:条件:照明开始由暗处转到明处 暗适应:条件:照明停止由明处转到暗处 视觉后像:视觉刺激物对眼睛的作用停止以后,视觉现象并不会立即消失,而是会保留一个较短的时间。 闪光融合:断续的闪光由于频率的增加,人们会得到融合的感觉。【历年真题】07年单选5电风扇高速转动时,人们看到的不再是一扇一扇的叶片,而是一个整体的盘在旋

40、转,这种现象反映的是( )A视觉掩蔽 B视觉适应 C运动后效 D闪光融合 08年单选4颜色视觉的三个基本属性是()A色调、波长、照度 B色调、明度、照度 C波长、明度、饱和度 D色调、明度、饱和度 09年单选5以可见光波的长短为序,人类感觉到的颜色依次为( ) A红黄绿紫 B红绿黄蓝 C紫红黄蓝 D红紫蓝绿 3视觉的生理基础()(1) 从外到内结构:角膜、虹膜晶状体视网膜(2) 光刺激传递过程: 电刺激 视神经 视交叉(外侧膝状体) 大脑皮层视觉中枢(3) 换能作用:涉及棒体细胞、椎体细胞和视觉色素棒体细胞与椎体细胞的区别 棒体细胞椎体细胞形态棒状锥状数量1.2亿个左右600万个左右分布中央窝

41、处没有棒体细胞,离开中央窝处逐渐增多,1620度处最多中央窝处椎体细胞最多越到网膜边缘椎体细胞越少功能夜视器官(主要感受物体的明暗)昼视器官(主要分辨物体的细节和颜色)换能过程:光线作用于视觉感受器(棒体细胞和椎体细胞)棒体细胞和椎体细胞内的视紫红质发生化学变化 视紫红质=视黄醛+视蛋白+维生素A等(化学反应过程中伴随电能的变化)光照时:分解过程也称为漂白过程,外界光照提供能量,视紫红质分解,视黄醛脱离视紫红质并放电;光停止时:还原过程,视黄醛和视蛋白合成视紫红质并放电视紫红质化学结构发生变化并释放一定的能量,激发感受细胞发生神经冲动 神经传导通路:网膜双级细胞视神经节细胞视交叉丘脑的外侧膝状

42、体大脑枕叶(布鲁德曼17区)聚合作用:类比于公司员工与层层管理者,每层数量较多的细胞把信息传递给一个细胞,层层缩减。视觉感受野:视网膜上的一定区域,当受到刺激时可激活视觉系统当中与本区域相联系的各层神经细胞的活动,那视网膜上的这个区域就是这些细胞的感受野。特征觉察器:视觉系统的高级神经元能够对呈现在网膜上的、具有某种特性的刺激做出反应,这种高级神经元叫做特征觉察器。(特征就是感觉系统在知觉外部世界的个别属性)【历年真题】08年单选5视觉感受野位于() A外侧膝状体 B额叶 C视网膜 D视觉皮层 4视觉理论(两个理论三个人)(1)三色说:英国科学家托马斯杨认为:人的视网膜有三种不同的感受器,每种

43、感受器只对光谱的一个特殊成份敏感。当它们分别受到不同波长的光刺激时,就会产生不同的颜色经验。分为三种:感红细胞、感黄细胞、感蓝细胞。赫尔姆霍兹对此进行了改进,认为每种感受器都对各种波长有反应,但不同的感受器对不同的波长的光更敏感,当光刺激作用于眼睛时,将在三种感受器中引起不同程度的兴奋,各种颜色经验是由不同感受器按相应比例活动而产生的。三色说的缺点:无法解释色盲现象(2)对立过程理论(四色说是其前身)黑林认为:视网膜存在三对视素:红绿视素、黄蓝视素、黑白视素。它们在光的刺激下表现出对抗的过程,即同化和异化作用。(类似于色素的分解和合成)(三)听觉1听觉的含义:人耳对声波的感觉。(人耳所能接受的

44、声音振动频率范围:1620000HZ,人耳敏感的频率范围:10004000HZ)2听觉现象音高(对频率的反应)、响度(对振幅的反应)、音色(对波形的反应)听觉适应:持续性的声音刺激听觉感受器,导致听觉感受性的下降。对一个稳定的声音一般最初下降,最终稳定在一个平衡的水平。听觉疲劳:声音刺激的强度大大超过了听觉感受器的正常生理限度或声音刺激过于长时间的作用于听觉器官,会引起听觉阈限的提高。(与听觉适应的区别:听觉疲劳中的刺激是超过人的生理限度的,而听觉适应中的刺激是正常范围内的)听觉掩蔽:当两个声音同时呈现时,一个声音因为受到另一个声音的影响而会减弱。【历年真题】09年多选66声音的听觉属性有(

45、) A音频 B音调 C音响 D音色3听觉生理机制(从未考过)(1)声音刺激的传导过程:声波传入人耳镫骨振动耳蜗液的振动细毛的振动毛细胞感受到振动并兴奋,产生动作电位(换能作用)听神经脑干的髓质耳蜗神经核下丘脑内侧膝状体大脑皮层(2)耳蜗换能原理:耳蜗基底膜上的柯蒂氏器包含大量的支持细胞和毛细胞。毛细胞(类同于棒体细胞和椎体细胞)是听觉的感受器。毛细胞的细毛突入到由耳蜗液中。4听觉理论(四大理论) 频率理论(电话理论)共鸣理论(位置理论)行波理论神经齐射理论提出者罗费尔得(1886年)赫尔姆霍兹冯贝克西韦弗尔基本观点内耳的基底膜和镫骨按与声波相同的频率运动,振动的数量与声音的原有频率相一致。基底

46、膜是由很多长短不同的横纤维组成,因而能够对不同的频率的声音产生共鸣。声波传到人耳,将引起整个基底膜的振动。振动从耳蜗的底部开始逐渐向蜗顶推进。振动的幅度也随着逐渐升高,从而实现了对不同频率的分析。(蜗底对高频反应,蜗顶对低频反应)当声音频率低于400HZ时,听觉的个别纤维发放频率和声音频率对应;当声音频率特别高时,个别神经纤维无法单独对其发生作用,这种情况下神经纤维将按齐射原则发生作用。缺陷人耳基底膜不能做每秒1000次以上的运动,但人耳能够接收1000HZ以上的声音。基底膜横纤维的长短和频率的高低并不是一一对应不能解释500HZ以下的声音无法解释5000HZ以上的声音适用频率1000HZ以下

47、5000HZ以上500HZ5000HZ400HZ5000HZ【历年真题】08年单选6频率理论在解释听觉现象时,适用的声音频率范围是( ) A500Hz以下 B1 0005 000Hz C5 00010 000Hz D10 000Hz以上 09年单选6人耳最敏感的声音频率范围是( ) A1620 000 Hz B505 000 Hz C3005 000 Hz D1 0004 000 Hz 11年单选3根据听觉位置理论,耳蜗对高频声波反应的敏感区域位于( )A顶部 B中部 C背部 D底部5其它感觉(五种)(1) 嗅觉:由有气味的气体物质作用在鼻腔黏膜中的嗅细胞引起的感觉。(2) 味觉:由溶于水的各

48、种化学物质作用于舌面的各种乳突内的味蕾所引起的感觉。(3) 触觉:外界刺激作用于神经末梢多引起的感觉(4) 动觉:身体各部分位置、运动及肌肉紧张程度(5) 内脏感觉:内脏活动作用于脏器壁上的感受器引起的感觉第五章 知觉(一)知觉概述1知觉的含义人脑在感觉器官得到的外部信息进行了初步加工之后,对事物整体获得的认识。(内含知识经验的作用)2知觉的组织原则(八条)(1)邻近性(空间上彼此接近)(2)相似性(3)对称性(4)良好连续(5)共同命运(6)封闭(7)线条朝向(8)简单性【历年真题】07年单选8把下图知觉为圆形时,遵循的知觉组织原则是( ) A闭合原则 B连续原则 C相似原则 D邻近原则 0

49、8年单选7观众把篮球比赛中穿着不同服装的运动员相应地归为不同的球队,这体现了知觉组织的( ) A对称性原则 B邻近性原则 C连续性原则 D相似性原则 (二)知觉的特性(易出选择题)1知觉理解性:过去知识经验对当前知觉的影响功能:(1) 可将对象从背景中分离出来(2) 有助于知觉的整体性(3) 能产生知觉的期待和预测【历年真题】07年单选7“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体现了知觉的( ) A选择性 B整体性 C理解性 D恒常性2知觉的整体性:个体对刺激整体水平的加工要优于对部分水平的加工(格式塔学派的观点)经典实验:内温的整体优先实验(1) 解决问题:知觉的整体性(2) 研究者:内温(3) 实验逻辑

50、:H、S(两字母在线条上是完全不同的)四种刺激:小H组成的大H、大S;小S组成的大H、大S,因变量:反应时实验结果:判断大字母时,小字母并不干扰反应时;判断小字母时,字母一致时反应时小于字母不一致结论:整体知觉会干扰局部知觉,而整体知觉完全不受局部知觉的影响3知觉选择性影响因素(1)注意选择性(2)知觉对象与背景的相互关系(3)受知觉定势的影响4知觉恒常性(1) 含义:当知觉的客观条件在一定范围内变化时,我们的知觉印象可以在相当程度上保持稳定性。(2) 分类:形状恒常性、大小恒常性、明度恒常性、颜色恒常性【历年真题】09年单选7从高楼顶上看街道上的行人,尽管看上去很小,但人们不会把他们都看作是

51、小孩。这种现象体现的主要知觉特征是 ( )A大小恒常性 B形状恒常性 C方向恒常性 D明度恒常性 10年单选7一件白衬衫在灯光昏暗的房间里和在阳光明媚的户外亮度不同,但是人们仍然将其知觉为白衬衫,这种知觉特性是()A整体性 B选择性 C理解性 D恒常性(三)空间知觉1形状知觉:(1)原始特征的分析检测(自动化)(2)轮廓能够能够将图形从背景中分离出来(3)遵循图形组织原则(4) 图形识别2大小知觉(1)大小距离不变假设a=A/D(2)物体熟悉性对大小知觉的影响(3)临近物体的对比3深度知觉(1)生理线索:调节:水晶体的曲度由于距离的变化而变化(几米内,不是很精确);辐合:眼睛会随距离的改变将视

52、轴汇聚到被注视的物体上,根据辐合角大小可以获得距离的信息(2)单眼线索(七种):对象重叠:一个物体被另一个物体遮挡,知觉被遮挡物体更远些线条透视:两条向远方伸延的平行线看来趋于接近。(铁轨错觉)空气透视:远处的物体显得模糊,细节不如近物体清晰(物体反射的光在传送过程中是有变化的,远处的光传送过程中会受到干扰)相对高度:其它条件相等时,视野中两个物体相对位置较高的那一个,显得远些纹理梯度:视野中的物体在网膜上的投影大小和投影密度会随物体距离发生有层次的变化。运动视差:当观察者与周围环境中的物体相对运动时,远近不同的物体在运动速度和运动方向上将出现差异。(远处物体运动速度小,同方向;近处物体运动速

53、度大,反方向)运动透视:当观察者向前移动时,周围物体也会连续活动,近处物体流动速度大,远处物体流动速度小。(3) 双眼线索:当观看一个物体,两眼视轴辐合在这个物体上时,物体的印象将落在两眼网膜的对应点上,物体的视像应该重合在一起,即看到单一清晰的物体。(立体知觉最重要的线索)视觉单像区:当两眼辐合到空间的一点时,我们可以确定一个假想的平面,这个平面上所有各点都将刺激两眼网膜的对应区域,这个平面就叫视觉单像区。视觉双像区:两眼成像的网膜部位相差太大,人们看到的将是双像。视差为零时看到单像,视差加大时看到深度与距离,视差再大些看到双像。(4) 方位知觉:对物体空间关系、位置和对机体自身所在空间位置

54、的知觉,是感觉协同活动的结果。【历年真题】07年单选9下列选项中,不属于深度知觉单眼线索的是( ) A空气透视 B结构梯度 C运动视差 D视轴辐合09年单选8一般而言,产生立体知觉最重要的线索是 ( ) A运动视差 B运动透视 C双眼视差 D空气透视 10年单选5向远方直线延伸的两条平行线铁轨看起来逐渐聚合,个体据此判断距离。他所依赖的单眼线索是A视轴辐合 B线条透视 C运动视差 D运动透视(四)时间知觉和运动知觉1时间知觉:(1)对时间的分辨 对时间的确认对持续时间的估计对时间的预测(2)时间知觉的各种依据:根据自然界的周期性活动根据有机体的各种规律性活动借助计时工具(3)影响时间知觉的各种

55、因素感觉通道的性质:听觉最好;触觉次之;视觉最差一定时间内事件发生的数量和性质(回忆与经历时对时间知觉的不同)人的兴趣和情绪时间知觉存在较大的误差和个体差异:人对1秒钟左右的时间间隔估计最准确,长于1秒钟的时间间隔常常被低估,短于1秒钟的时间间隔常常被高估。【历年真题】10年单选6一般而言,对时间间隔主观估计最准确的时间间隔是()A1秒 B3秒 C5秒 D7秒12年简答题76.简述时间知觉及其影响因素。2运动知觉:物体运动特性直接作用于人脑,为人们所认识。(1)真动知觉:物体按特定速度或加速度,从一处向另一处做连续位移。由此引起的知觉为真动知觉(2)似动: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条件下,人们在静止的

56、物体间看到了运动或在没有连续位移的地方看到了连续的运动。动景运动:两刺激物按一定空间间隔和时间距离相继呈现时,我们看到一个刺激物向另一个刺激物的连续运动(电影、地铁广告)诱发运动:由于一个物体的运动使其相邻的一个静止的物体产生了运动了印象(月亮和浮云,越是鲜亮的东西越可能成为我们知觉的对象)自主运动:(暗室点香、星星自主运动)运动后效:当注视一个方向运动的物体之后,如果将注视点转向静止的物体,会看到静止的物体似乎朝相反的方向运动。【历年真题】08年多选68下列选项中,属于似动现象的有( )A火车的行驶 B时针的转动C活动的电影画面 D动感的霓虹灯广告(一) 知觉的信息加工1自下而上加工和自上而

57、下加工(协同作用,外部信息丰富,应用自下而上加工;外部信息比较少时应用自上而下加工)2模式识别理论模式:刺激的组合,是若干原始的特征、原始的元素按照一定的关系形成某种刺激的结构。三个理论:模板说:我们之所以能够认得眼前的物体,是因为我们头脑中存在着这些模版。(外部模式和头脑中模版一一对应,认知不经济)原型说:原型是一个类别或范畴所有个体的概括表征,反映的是一类客体具有的基本特征。记忆中储存的不是与外部模式一对一的模版,而是原型。特征说:模式识别过程中,先对刺激的特征进行分析,抽取刺激的有关特征,然后将特征加以合并,与长时记忆中的各种刺激特征进行比较,获得特征的最佳匹配,外部刺激就被识别了。【历

58、年真题】08年单选8小张去车站接一位陌生客人,他的预期会影响对这位客人的辨认。这种知觉的加工方式主要是( ) A“全或无”加工 B颉颃加工 C自上而下的加工 D自下而上的加工 (二) 错觉(各种理论没有定论,不是很重要)1错觉的含义:知觉不能正确表达外界事物的特性,出现歪曲。2错觉的种类:大小错觉:缪勒莱耶错觉(箭形错觉);潘佐错觉(铁轨错觉);垂直水平错觉;贾斯特罗错觉;多尔波也夫错觉;月亮错觉佐尔拉错觉;冯特错觉;爱因斯坦错觉;波根多夫错觉3错觉产生的原因眼动理论:当人们扫视某些图形的某些部分时由于周围轮廓的影响,眼动的方向不再规律,产生取样误差(可解释缪勒莱耶错觉和垂直水平错觉)2神经抑

59、制作用理论:当两个轮廓彼此接近时,网膜的侧抑制过程改变了由轮廓所刺激的细胞的活动,因而使神经兴奋分布的中心发生变化,结果引起几何形状和方向的错觉。(可解释佐尔拉错觉、波根多夫错觉)3深度加工和常性误用理论:人们将知觉三维世界时的对距离的估计这一特点应用于知觉平面图形时,就会引起错觉现象(可解释潘佐错觉)第六章 记忆(一)记忆概述1记忆的含义记忆是在头脑中积累和保存个体经验的心理过程,2记忆的过程:包括编码(个体对外界信息进行形式的转换,包括对外界信息的反复感知、思考、体验、操作)、存储和提取三个过程。3记忆的种类(1) 根据记忆对象讲的内容分为:情景记忆和语义记忆(图尔文提出)【都属于陈述性记

60、忆】(2) 外显记忆(有意识的控制下过去的经验对当前作业的影响)和内隐记忆(个体无法意识情况下过去经验对当前作业产生的无意识影响、偏好测验)(3) 陈述性记忆(可以表达说出的记忆)和程序性记忆(关于如何做事的记忆)(4) 感觉记忆(不超过1秒钟)、短时记忆(5秒钟2分钟,一分钟左右)和长时记忆【历年真题】07年论述81.试述内隐记忆与外显记忆各自的含义及它们之间的区别。 09年多选67对下列内容的记忆,属于陈述性记忆的有( ) A端午节的日期 B雨的成因 C骑车的技能 D舞蹈表演4记忆的神经生理机制(1) 记忆的脑学说:整合论定位论SPI理论:串行加工(记忆是由多个执行特定功能的记忆模块构成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