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酮类化合物概念和结构_第1页
黄酮类化合物概念和结构_第2页
黄酮类化合物概念和结构_第3页
黄酮类化合物概念和结构_第4页
黄酮类化合物概念和结构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黄酮类化合物概念和结构52:色原酮(苯骈-吡喃酮)2苯基色原酮 黄酮类化合物是指具有2苯基色原酮的一系列化合物。目前: 黄酮类化合物是指A.B两个芳环通过三碳链相互连结而成,具有C6C3C6 骨架的一系列化合物。 生物活性 葛根总黄酮及葛根素 、银杏叶总黄酮等:具有扩张冠状血管作用,临床可用于治疗冠心病; 芦丁 、橙皮苷 、d-儿茶素 等具有降低毛细血管脆性和异常通透性作用,可用作毛细血管性出血的止血药及治疗高血压、动脉硬化的辅助药; 水飞蓟素 、异水飞蓟素 及次水飞蓟素 等有肝保护作用 ; 异甘草素 及大豆素等具有类似罂粟碱 的作用,可解除平滑肌痉挛。 杜鹃素 、川陈皮素 、槲皮素具止咳祛痰

2、作用; 染料木素 、金雀花异黄素、大豆素等异黄酮类具有雌性激素样作用; 木犀草素 、黄芩苷 、黄芩素 以及槲皮素、桑色素 等具有抗菌、抗病毒作用; 牡荆素 、桑色素、d-儿茶素等具有抗肿瘤作用。第二节 黄 酮 类 化 合 物 的结构与分类 分类依据 : 1、C环氧化程度 2、B环连接位置 3、C环是否开环 4、C3位有无OH取代黄酮 二氢黄酮 黄酮醇 二氢黄酮醇 异黄酮 二氢异黄酮 查耳酮 二氢查耳酮花色素 黄酮类化合物的结构类型 黄 烷-3-醇黄 烷-3,4-二醇橙 酮 (噢口弄 )口山酮(双苯吡酮)高 异 黄 酮 取代基:-OH、-OCH3、异戊烯等。 黄酮苷的结构特点: 糖的种类 单糖:

3、Dglc. Dgal. Dxyl . Lrha. Larab . DglcA 等 双糖: 槐糖 (2glc12)、 龙胆二糖(2glc16)等 芸香糖 (rha 16glc). 新橙皮糖 (rha 12 glc)等 三糖:龙胆三糖(glc 16glc16fru)、槐三糖 糖连接的位置: O苷: (为主) 黄酮、二氢黄酮和异黄酮,7-OH上连接糖。 黄酮醇和二氢黄酮醇,多在3-OH或3-OH 、7-OH上连接糖。 花色苷,多在3-OH或3、5-OH上连接糖。 C苷: (少数) 多在C6、C8位与glc 结合如:牡荆素、葛根素等。牡荆素 葛根素常见的黄酮类化合物1、黄酮类分布:唇形科、玄参科、爵麻

4、科、菊科等。特点:A环的 5,7位几乎同时带有-OH,B环在4位有-OH 或-OCH3。 (有时3位有-OH 或-OCH3)。 木犀草素(5、7、3、4OH) 黄芩素(5、6、7三OH) 黄芩苷(黄芩素7OglcA) 2、黄酮醇类 分布:木本植物,如豆科、五加科等。 特点:多在3-OH或3-OH 、7-OH上连接糖。 山奈酚(3、5、7、4四OH) 槲皮素(3、5、7、3、4五OH) 芦丁(槲皮素3O芸香糖) 3、二氢黄酮类 分布:蔷薇科、芸香科、豆科、菊科等。如: 橙皮素甘草素杜鹃素4.异黄酮.二氢异黄酮类 分布:豆科、鸢尾科等葛根素 大豆素紫檀素 R=CH3 三叶豆紫檀苷 R=glc 高丽

5、槐素 R=H 5. 黄烷类 儿茶素6. 双黄酮 银杏素7. 双苯吡酮 异芒果素 8.查耳酮及二氢查耳酮类 查耳酮类: 分布:豆科、菊科等。 特点:从化学结构上可视为是由苯甲醛与苯乙酮类缩合而成的一类化合物,其2-羟基衍生物为二氢黄酮的异构体。 如:红花在开花初期时,由于花中主要含无色的新红花苷及微量的红花苷,故花冠呈淡黄色;开花中期由于花中主要含的是红花苷,故花冠为深黄色;开花后期则氧化变成红色的醌式红花苷,故花冠呈红色。红花苷 新红花苷 醌式红花苷 二氢查耳酮类: 为查耳酮,位双键氢化而成。 在植物界分布极少,如蔷薇科梨属植物根皮和苹果种仁中含有的梨根苷。第三节 黄 酮 类 化 合 物 的理

6、化性质一、性状 1. 形态 大多数为结晶性固体, 具有一定的结晶形状, 少数为非晶形粉末。 2. 旋光性 苷类:多为左旋(因结合了糖) 苷元: 二氢黄酮(醇)、二氢异黄酮、黄烷醇有旋 光性;其他黄酮无旋光性(因分子中无手性碳) 3. 颜色 黄酮(醇)及其苷 灰黄黄色 查耳酮及橙酮黄橙黄色 二氢黄酮及异黄酮无色(或微黄色) 花色素 红、紫、兰等色 颜色 不同的原因: (1)与分子是否存在交叉共轭体系有关 二氢黄 酮 和二氢 黄 酮 醇 交叉共轭体系中断几乎无色。异黄 酮 共 轭 很少, 仅显 微 黄色。(2)与助色团的数目和位置有关 7、4位引入供电子基, 如-OH、OCH3等,因形成 P共轭,

7、 具有推电子作用, 促进电子转移、重排使化合物的颜色加深。 助色团数目越多越向红位移(3)与介质PH有关 花色素的颜色可随pH不同而改变 PH 8.5 兰色 矢车菊苷 二、 溶解性 苷元:一般难溶或不溶于水, 可溶于甲醇、乙醇、乙酸乙酯 等及稀碱中。 黄酮、黄酮醇、查耳酮等属于平面性分子难溶于水。 二氢黄酮、二氢黄酮醇等属于非平面性分子在水中溶解 度稍大。 黄酮类的母核上引入羟基后,亲水性增强,引入的羟基数目越多,亲水性越强。 OH甲醚化后, 亲脂性加大 。如:川陈皮素(5,6,7,8,3,4-六甲氧基黄酮)可溶于石油醚 花色素为离子型化合物, 亲水性较强。苷:水溶性增加, 脂溶性降低,一般易

8、溶于热水、甲醇、乙醇、吡啶、乙酸乙酯及稀碱中, 而难溶于亲脂性的有机溶剂。 糖的结合位置不同,对苷的溶解度也有一定的影响。 如棉黄素。3-O-葡萄糖苷的溶解度大于7-O-葡萄糖苷的溶解度。三、 酸碱性 1.酸性 黄酮类化合物因分子中含有酚-OH,故显酸性, 可溶于碱性水溶液、吡啶中。其酸性强弱与酚-OH的数目的多少和位置有关. 例如:黄酮的酚-OH酸性由强到弱顺序是: 7,4-二 OH 7- 或4-OH 一般酚 OH 5-OH 可溶于 5NaHCO3 5Na2CO3 1NaOH 5NaOH 二氢黄酮 、二氢黄酮醇及黄烷醇因2,3位双键被氢化,交叉共轭体系中断,4-OH 只相当于一般酚 OH 2

9、.碱性 黄酮类化合物分子中的-吡喃酮环上的1-位氧原子,因为有未公用电子对,故表现为微弱的碱性, 可与浓硫酸、盐酸等形成钅羊盐, 但其盐不稳定,加水后即分解。 黄酮类化合物溶于浓硫酸中表现出特殊的颜色,可用于鉴别。 例如:黄酮、黄酮醇类显黄色至橙色,并有荧光; 二氢黄酮类显橙色(冷时)至紫红色(加热时);查耳酮类显橙红色至洋红色;异黄酮、二氢异黄酮类显黄色;橙酮类显红色至洋红色。 四、 显色反应1、还原显色反应(1)盐酸一镁粉反应 黄酮、黄酮醇类、二氢黄酮类和二氢黄酮醇类:一般显红 紫红色, 个别显蓝和绿色。(B环上有-OH或-OCH3取代则颜色加深) 黄酮类化合物如 3-位没有羟基或虽有羟基

10、但成苷, 则显色反应不明显。 异黄酮、查耳酮、噢弄、儿茶精类为负反应。注意: 花色素类及部分橙酮、查耳酮类等单纯在浓盐酸酸性下也会发生颜色变化。 须 先作空白对照实验 。 (2)钠汞齐还原反应 黄酮、二氢黄酮、异黄酮、二氢黄酮醇类显红色。 黄酮醇类显黄色-淡红色。 二氢黄酮醇显棕黄色。 (3)四氢硼钠还原反应(专属反应) 二氢黄酮、二氢黄酮醇类生成红紫红色, 其他黄酮类均为负反应。 2.与金属盐类试剂的络合反应 (1)锆盐枸掾酸反应 区别黄酮类化合物的3-或5-OH的存在。 加2ZrOCl2的甲醇液到样品的甲醇液中, 若出现黄色, 说明有3OH或5-OH。再加入2拘橡酸的甲醇液,黄色不褪,示有

11、3-OH, 如黄色减褪, 加水稀释后转为无色, 示无3-OH, 但有5-OH。 原理:3-OH,4-C=O络合物的稳定性 5-OH,4-C=O络合物。 (2)醋酸镁反应 二氢黄酮、二氢黄酮醇类可显天蓝色荧光, 黄酮、黄酮醇和异黄酮类等显黄 橙黄 褐色。 (3)三氯化铝反应 4或7,4-二羟基的黄酮醇显天蓝色荧光。 邻二酚OH、3-OH,4-C=O或5-OH,4-C=O的黄酮类化合物,生成的黄色络合物 。(4)氨性氧化锶反应 分子中具有邻二酚OH的黄酮类化合物,可与氨性氧化锶反应,生成绿色、棕色至黑色沉淀。3.与碱的反应 不同类型的黄酮类化合物溶于碱性溶液生成黄色、橙色或红色等。 4.与五氯化锑

12、的反应 查耳酮类,生成红或紫红色沉淀。 黄酮、二氢黄酮、黄酮醇显黄色至橙色。 反应 5-OH对位未被取代的黄酮类化合物的鉴别反应。 第四节 提取和分离一、提取方法 苷类和极性较大的苷元, 一般可用乙酸乙酯、丙酮、乙醇、甲醇、水等提取。 多数苷元宜用极性较小的溶剂, 如乙醚、氯仿、乙酸乙酯等来提取, 多甲氧基黄酮类苷元, 甚至可用苯来提取。 1、MeOH、EtOH提取法: 适于苷和苷元 2、热水提取法: 适于黄酮苷 3、碱溶酸沉法: 适于含酚羟基的苷和苷元 常用 Ca(OH)2 ,优点是可使鞣质、果胶等多种杂质形成沉淀。 碱溶酸沉法提取注意问题 : 碱浓度不能太高, (pH 89)加热时间不可太

13、长 。 酸沉PH不可太低 (PH 45),防止形成垟盐影 响收率。 可用硼酸保护邻二酚羟基二、 分离方法 分离依据: 极性大小:用溶剂法和层析法(吸附、分配)分离。 酸性强弱:PH梯度萃取法。 分子量大小:凝胶过滤法。 酚羟基数目和位置:聚酰胺层析。 特殊官能团:金属盐类络合法。(一)溶剂萃取法 用水或不同浓度的醇提取得到的浸出物 蒸去溶剂,使成糖浆状或浓水液。然后用不同极性的溶剂进行萃取, 可以将苷与苷元分离。(二) 铅盐沉淀法 具有邻二酚-OH 或-COOH者沉淀析出。 中性醋酸铅,碱性醋酸铅(三)硼酸络合法 有邻二酚-OH者与硼酸络合,生成物易溶于水,与不含邻二酚 OH 者分离。(四)P

14、H 梯度萃取法 适于酸性强弱不同的游离黄酮类化合物的分离,将混合物溶于有机溶剂,依次用5NaHC03( 萃取 7,4二OH黄酮)、5Na2C03(萃取 7- 或 4OH 黄酮)、0.2NaOH( 萃取一般酚-OH 黄酮)、4NaOH(萃取 5-OH黄酮)萃取而使之分离。(五)柱层析法 以聚酰胺和硅胶柱最为常用。1、聚酰胺柱层析 影响其吸附力强弱的因素有:(1)与黄酮类分子中的羟基多少有关:羟基越多,吸附力越强。(2)与形成氢键基团的位置有关:间位、对位羟基 邻位羟基 (3)分子内芳香化程度越高、共扼双键越多,则吸附力越强。(4)不同类型黄酮被吸附强弱顺序: 黄酮醇黄酮二氢黄酮醇异黄酮。(5)各

15、种溶剂的洗脱能力由弱到强的顺序为: 水甲醇乙醇丙酮氨水或稀氢氧化钠甲酰胺二甲基甲酰胺 (黄酮醇 黄酮 )2、无交叉共轭: 强;(sh)( 二氢黄酮 异黄酮 )3、无 吡喃酮环: 带强;(橙酮 查耳酮 )3. MeOH中UV的作用(1)推测黄酮类化合物的结构类型(2)作为加入诊断剂的基准UV光谱(3)可对黄酮类化合物进行定性、定量 4.黄酮和黄酮醇类在甲醇中的 UV 光谱特征: 黄酮和黄酮醇 B 环和 A 环上取代基的性质和位置不同将影响带 I 和带的峰位和形状。 B环上含氧取代基逐渐增加时, 带I向红位移逐渐增加, 但不能使带产生位移。表6-4 B环上引入羟基对黄酮类化合物UV光谱中带的影响化

16、 合 物羟 基 位 置带(nm)A或C环B环3,5,7-三羟基黄酮(高良姜素)3,5,7359红移3,5,7,4-四羟基黄酮(山柰酚)3,5,743673,5,7,3, 4-五羟基黄酮(槲皮素)3,5,73,43703,5,7,3, 4,5-六羟基黄酮(杨梅素)3,5,73,4,5374 A环上的含氧取代基增加时,使带向红位移,而对带I无影响。 表6-5 A环上引入羟基对黄酮类化合物UV光谱中带的影响化 合 物A环上羟基位置带(nm)黄 酮2505-羟基黄酮52687-羟基黄酮72525,7-二羟基黄酮5,72685,6,7-三羟基黄酮(黄芩素)5,6,72745,7,8-三羟基黄酮(去甲汉黄

17、素)5,7,82811、甲醇钠: (1)如带I红移4065nm,强度不变或增强, 则示有4-OH,如带I红移506Onm,强度减弱, 则示有3-OH,但无4-OH 。 (2)如有7-OH, 在 320330nm 处有吸收。 7-OH成苷,该吸收消失。 (3)含有 3,4二-OH 或 3,3,4三-OH 羟基的黄酮醇类, 在甲醇钠碱性下容易被氧化分解,故吸收带随测定时间延长而衰减。(二)加入诊断试剂对黄酮、黄酮醇类 化合物UV 光谱的影响 2、乙酸纳: 乙酸钠属弱碱, 只能使黄酮类母核上酸性较强的酚羟基解离, 导致相应谱带红移。 鉴别 : (1) 若有7OH :使带红移520nm (2)若有4O

18、H时: 7-OH 苷化:带比NaOMe稍大或相同; 7OH游离:带比NaOMe大 3、乙酸钠/硼酸: 黄酮类化合物的 A 环或 B 环上有邻二酚羟基时, 与 H3BO4络合, 使相应吸收带红移。 B 环有邻二酚羟基时, 带 I 红移 123Onm。 A 环有邻二酚羟基时, 带红移 5l0nm。 4、三氯化铝及三氯化铝/盐酸: AlCl3 可与具有3-羟基、4-羰基或 5-羟基、4-羰基以及具有邻二酚羟基的黄酮类形成络合物, 使相应的谱带红移。 与MeOH谱比较,黄酮或黄酮醇类当有5-OH而无3-OH时,加入AlCl3/HCl后带红移3555nm。如仅红移1720nm,则表示有6-含氧取代;当有

19、3-或3-和5-OH时,加入AlCl3/HCl后,带红移5060nm。 邻二酚羟基与AlCl3 形成的络合物在盐酸中不稳定, 故加入 HCl 后使原来红移的谱带紫移。 当 B 环有邻二酚羟基时, 样品在AlCl3HCl中的光谱 比AlCl3中的光谱紫移 3040nm 。若紫移 20nm,则 B环有邻三酚羟基。图6-3 不同诊断试剂对芦丁的UV光谱的影响紫外光谱数据(maxnm)MeOH 259,266sh,299sh,359NaOMe 272,327,410AlCl3 275,303sh,433AlCl3/HCl 271,300,364sh,402NaOAc 271,325,393NaOAc/

20、H3BO3 262,298,387实例: 从中药柴胡 分离得到山柰苷,经酸水解后用PC检出有鼠李糖,该苷及苷元山奈酚的紫外光谱数据如下,试解析其结构。UVmax(nm) 山柰苷 山柰酚MeOH 265 345 267 367NaOMe 265 388 278 416(分解) AlCl3 275 399 268 424AlCl3/HCl 275 399 269 424NaOAc 265 399 276 387NaOAc/H3BO3 265 356 267 372 黄酮 类化合物的1H-NMR, 可分为 A 环质子、B 环质子及 C 环质子(一) C 环质子 黄酮: C3(S) 异黄酮: C2(S

21、) 橙酮: 苄基(S) 查耳酮:7.4 (d 11Hz 反式烯) 二氢黄酮:C2H 5.2 C32H 2.8 (dd J反11Hz J顺 5Hz)(dd J偕17Hz J临 同顺)二、 1HNMR 谱在黄酮类化合物 结构研究中的应用(二) A 环质子 1. 5,7一二羟基取代: H-6和H-8 在6.95.7ppm之间( ); C8H C6H ; 7-OH成苷:C8H和C6H 向低场位移 表6-7 5,7-二羟基黄酮类化合物中H-6和H-8的化学位移化 合 物H-6H-8黄酮,黄酮醇,异黄酮6.006.20 d6.306.50 d上述化合物的7-0-葡萄糖苷6.206.40 d6.506.90

22、 d二氢黄酮、二氢黄酮醇5.755.95 d5.906.10 d上述化合物的7-0-葡萄糖苷5.906.10 d6.106.40 d 2. 7-羟基取代: H-5约在8ppm 处 ,H6 .H-8约在 间。 C5H (d J9Hz) C6H(dd J9, ) C8H (d J)表6-8 7-羟基黄酮类化合物中H-5、H-6和H-8的化学位移化 合 物H-5H-6H-8黄酮、黄酮醇、异黄酮7.90 8.20 d6.707.10 q6.707.00 d二氢黄酮、二氢黄酮醇7.707.90 d6.406.50 q6.306.40 d (三)B 环质子 1. C4氧取代 : H-2、H-6和H-3、H

23、-5 两组 双重峰(2H,), ;H-2、H-6 比H-3、H-5位于稍低磁场, (C环 的去屏蔽效应及4-OR的屏蔽作用)。 表6-9 4- 氧取代黄酮类化合物中H-2、 H-6和H-3、H-5的化学位移化 合 物H-2、6H-3、5二氢黄酮类7.107.30 d6.507.10 d二氢黄酮醇类7.207.40 d6.507.10 d异黄酮类7.207.50 d6.507.10 d查耳酮(H-2、 6和H-3、 5)类7.407.60 d6.507.10 d橙酮类7.607.80 d6.507.10 d黄酮类7.707.90 d6.507.10 d黄酮醇类7.908.10 d6.507.10

24、 d 2. 3,4 二氧取代: (); H-2 7.20 (d, J=2.0Hz) ; 和8.0Hz) 。 3. 3,4,5-三氧取代: 3,4,5-均为羟基: H-2和H-6 (2H,s), 7.50 。 3-或5-OH被甲基化或苷化: H-2和H-6() 。表6-10 3,4-二氧取代黄酮类化合物中H-2和H-6的化学位移化 合 物H-2H-6黄酮(3,4-OH及3-OH,4-OCH3)7.207.30 d7.307.50 dd黄酮醇(3,4-OH及3-OH,4-OCH3)7.507.70 d7.607.90 dd黄酮醇(3-OCH3,4-OH)7.607.80 d7.407.60 dd黄

25、酮醇(3,4-OH,3-O-糖)7.207.50 d7.307.70 dd(四)糖基上的质子 : C1-H 糖上其他H, glc C1-H rha C1-H; J: D-glc: 构型 C1- C2-H( Jea 69Hz ), 构型(Jee 2Hz) Lrha: ,构型C1-H 和 C2-H ( Jee 2Hz)(五)其他质子 1. 酚羟基质子: (5-OH),(7-OH), (3-OH) 2. 甲基质子:0.7 , C6 比 C8 高约 3.甲氧基质子: 3.5 (3H,s) 4. 乙酰氧基上的质子 : 脂肪族 2.10 芳香族 三、13C-NMR谱在黄酮类化合物结构研究中的应用 一般测定

26、方法 全去偶谱:确定各C的数目及类型 偏共振去偶:确定各C的级数 季碳 S 叔碳 d 仲碳 t 伯碳 q (一) 黄酮类化合物骨架类型的判断 表6-14 黄酮类化合物C环三碳核的化学位移化 合 物 C=O C-2 C-3黄酮类 111.8 (d)黄酮醇类 172.0 139.0 (s)异黄酮类 125.9 (s)二氢黄酮类 44.6 (t)二氢黄酮醇类 197.0 (s) 82.7 (d) 71.2 (d)查耳酮类 128.1 (d)*橙酮类 111.9 (d) (=CH-)* * 查耳酮的C-2为C-,C-3为C-。 根据 C环的三个碳原子信号推断黄酮类化合物的骨架类型。(二) 黄酮类化合物

27、取代模式的确定 1. 取代基位移的影响 黄酮类化合物 B环上的取代基位移效应 X Zi Z0 Zm Zp OH 26.6 12.2 1.6 OCH3 31.4 14.4 1.0 25,7-二羟基黄酮 : C6及C890100范围内, C6 化学位移 大于C8 。 3O-糖苷:苷元及糖基的相关碳原子产生苷化位移 (1) 糖:端基碳向低场位移约, 7-或2-,3-,4-位 苷102.5 。 5-O-葡萄糖苷及7-O-鼠李糖苷 ()。 (2) 苷元: 与糖基相连的碳 向高场位移;邻位及对位碳原子向 低场位移,且对位碳原子的位移幅度最大 。 黄酮母核的值:C4 C2 C9 C7 C1 C4 C3C5

28、C2C6 C5 C6 C10 C8 C3 四、MS在黄酮类化合物结构研究中的应用 对于极性较小的游离黄酮类,最常用的是电子轰击质谱(EI-MS),可以得到强的分子离子峰M+,且常为基峰,亦无需作成衍生物即可进行测定。 对于极性大、难以气化及对热不稳定的黄酮苷类,在EI-MS中往往看不到分子离子峰,须制成甲基化、乙酰化或三甲基硅烷化等适当的衍生物,才能观察到分子离子峰。 而场解吸质谱(FD-MS)、快原子轰击质谱(FAB-MS)及电喷雾质谱(ESI-MS)等,可直接进行测定黄酮类O-糖苷类,且能获得很强的分子离子峰M+ 或准分子离子峰,同时也能获得有关苷元及糖基部分的重要结构信息 。(一)游离黄酮类化合物的EI-MS裂解方式I(RDA裂解)裂解方式黄酮类的基本裂解方式如下: 裂解方式 裂解方式+ H 转移 一些黄酮类化合物的质谱数据 化合物 A.+ B.+黄酮 120 1025,7-二羟基黄酮 152 102芹菜素(5,7,4-三羟基黄酮) 152 118刺槐素(5,7-二羟基,4-甲氧基黄酮) 152 132(1)找出M确定分子量 , M 254 (2)105 102 分别为B环的B1、B2 的碎片峰,提示B环无取代 (3)25428226 ( MCO)峰 (4)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