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科学专业实践教学大纲_第1页
地理科学专业实践教学大纲_第2页
地理科学专业实践教学大纲_第3页
地理科学专业实践教学大纲_第4页
地理科学专业实践教学大纲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课程名称: 自然地理综合实习(一)一、课程概况所属专业:地理科学(师范)开课单位:地理与旅游学院课程类型:专业实践课程课程代码:11511080 开课学期:2学 分:1学 时:1周核心课程:否拟使用教材:王心源,吴立.巢湖北山地质考察与区域地质旅游教程.中国科技大学出版社. 2018国内(外)现有教材:王道轩,宋传中,金福全,等.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2005学习参考资料专著教材类:地质学基础、自然地理学、普通地质学等野外实习教材网络资源类:有关地质学、自然地理学的网络资料或实习视频二、课程描述自然地理综合实习(一)主要为地质学野外实习,地质学是地理专业开设的一门重要的学科基础课程,本课程基础性

2、强、实践性强。自然地理综合实习(一)主要通过到野外的考察,可以使学生找到地质概念的原型,使抽象的地质理论具体化、形象化,加深对地质概念和地质作用过程的理解;在野外考察中,可以使学生学到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从而进一步丰富和扩大学生的知识领域;地质野外考察也是培养学生野外独立工作能力、观察能力以及思维能力的过程,对于培养学生科研创新能力,对于培育学生树立理论联系实际的作风,具有重要的意义;野外考察对于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也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三、课程目标、内容与教法1. 课程目标目标1.掌握实习区域地质环境的基本特征,深化对实习区域地质现象的感性认识。目标2.掌握地质野外工作的步骤、方法和技能。目

3、标3.提高学生地质野外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独立工作和团队协作能力。目标4.进一步牢固专业思想,理解地质学的学习和研究必须遵循感性认识和理论知识相结合的原则。2. 教学内容自然地理综合实习(一)基本内容包括:各实习点地质现象的观察、描述、分析和各要素的综合研究等。由以下三个阶段构成:(1)准备阶段:认识实习意义,了解实习工作任务,做好实习思想准备;制订实习计划实施方案。(2)教学阶段:在老师的带领和指导下,按照规划好的实习路线和观察点,实地考察和调研地质环境特征,分析讨论不同实习点地质现象之间的关系,形成各实习点的地质环境的综合特征。分小组讨论比较同一实习线路上不同实习点以及不

4、同实习线路地质现象的特征和差异性,综合分析实习区域的地层、岩性、构造、矿产、地质发展历史等特征,最后小组汇报。(3)总结阶段:撰写实习总结,并在实习总结会上进行交流。3. 教学方法采取野外讲授、示范、小组讨论等多种方式,引导学生观察野外地质现象,发现问题并深入分析问题,进一步强化学生的实践技能。自然地理综合实习(一)课程目标对毕业要求的支撑关系表(H为高支撑,M为中支撑)课程目标毕业要求目标1目标2目标3目标4学科素养3-1HHHH学科素养3-2HH教学能力4-2HHH综合育人6-1M综合育人6-2M学会反思7-2M沟通合作8-1HH四、教学要求1. 指导教师的要求教师具备讲师以上职称或本专业

5、硕士以上学位。指导教师的工作职责包括:指导实习生钻研教材,搞好备课;审查实习生编写的报告和图件;开展实习生实习成绩评定。2. 学生的要求实习过程中应严格遵守劳动纪律和各项规章制度,按照大纲要求有条不紊地开展实习工作,提交实习总结1篇。3. 学校(学院)的要求学校(学院)应提供仪器设备有:地质罗盘、锤子、放大镜、地质图、遥感影像、记录本、米格纸、铅笔、小刀、橡皮、测绳、标尺、GPS、话筒等。五、考核方式及要求该实践课程采用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考核评价方式,包括四项内容: 实习表现,如实习态度、道德品质、组织纪律、团队意识等,占10%; 实习记录,占30%; 小组实习汇报,每个小组选择一

6、个研究性课题,分工合作,制作PPT 并现场汇报,得分高低即为每个小组成员的汇报成绩,占30%; 实习总结和实习心得,占30%。自然地理综合实习(一)课程目标达成度评价方案课程目标实习表现10%实习记录30%实习汇报30%实习总结30%课程分目标达成评价方法课程目标140503030分目标达成度=考核方式占比(分目标试题平均/分目标试题总分)课程目标220503030课程目标3202020课程目标4202020小计100100100100六、课程内容(1)巢湖北山地区地层和岩性考察;(2)巢湖北山地区地质构造考察;(3)巢湖北山地区矿产资源考察;(4)实测地质剖面。课程思政:(1)老师的言传身教

7、、演示示范,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磨练学生吃苦耐劳的品格和团结协作精神。(科学观与科学精神教育)(2)以实践练习具象抽象知识,激发学习兴趣,热爱祖国,保护环境。(职业认同与家国情怀教育)课程名称:自然地理综合实习(二)一、课程概况所属专业:地理科学(师范)开课单位:地理与旅游学院课程类型:专业实践课程课程代码:11511090开课学期:5学 分:2学 时:2周核心课程:否拟使用教材: 朱永恒,程久苗. 庐山地区自然地理野外实习指导. 安徽人民出版社. 2008国内(外)现有教材:张兆干,王腊春. 庐山地区地理学野外实习指南. 科学出版社. 2011学习参考资料杨士弘. 自然地理学实验与实习. 科

8、学出版社. 2002南京大学庐山实习队. 庐山典型地理现象图集. 东南大学出版社. 2016朱诚. 华东山地第四纪沉积环境研究. 南京大学出版社. 2000二、课程描述本门课程是地理科学(师范)专业的专业实践课程,以江西庐山地区为野外实习地,重点考察庐山地区地质、地貌、气象、水文、土壤、植物和动物等自然地理要素,通过感性认识加深对所学自然地理学知识的理解,主要培养学生掌握自然地理野外工作的基本方法、基本技能和工作技巧,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素质,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反思技能和创新意识,锻炼学生吃苦耐劳精神和团队协作精神。三、课程目标、内容与教法1. 课程目标目标1:掌握实

9、习区域自然地理各要素的基本特征及相互关系,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目标2:掌握自然地理野外工作的基本方法、基本技能和工作技巧。目标3:培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素质,以及培养地理学整体观和时空观。目标4:培养批判性思维、反思技能和创新意识。目标5:锻炼吃苦耐劳精神和团队协作精神。自然地理综合实习(二)课程目标对毕业要求的支撑关系表(H为高支撑,M为中支撑)课程目标毕业要求目标1目标2目标3目标4目标5学科素养3-1HH学科素养3-2HH教学能力4-2H综合育人6-1MM综合育人6-2M学会反思7-2M沟通合作8-1H2. 教学内容 通过对自然地理现象的观察和分析,研究庐山地区地质、

10、地貌、气象、水文、土壤、生物等地理环境要素的基本特征。 将自然地理学理论与庐山地区实际自然地理实体和现象对照,用理论去解释实际,并通过实践与调查来理解和丰富理论知识。 分析庐山地区自然地理要素的分布特征与组合特征、各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并分析自然地理要素所蕴含的环境意义。 通过地图、遥感影像、地理实体三者的相互对照和印证,学会综合利用不同资料,掌握解决实际问题的研究方法。3. 教学方法本门课程在野外开展现场教学,贯彻理论教学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法,指导教师主要采取现场讲授、案例分析、分组讨论等多种方式,注重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提升学生的理论水平和培养学生的实践技能。四、教学要求注重培养学

11、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使学生掌握发现、分析和解决区域自然地理问题的基本思维和工作方法,提高学生自然地理专业素质和动手能力。五、考核方式及要求为实现课程目标,突出专业实践课程的特点,本门课程考核方式以过程性考核(包括实习表现、实习记录)和总结性考核(包括小组汇报和实习报告)的全过程评价为主。其中,实习表现,按表现成绩的10%计入总评成绩;实习记录,按记录成绩的30%计入总评成绩;小组汇报,按汇报成绩的30%计入总评成绩;实习报告,按报告成绩的30%计入总评成绩。自然地理综合实习(二)课程目标达成度评价方案考核方式课程目标过程性考核40%总结性考核60%课程分目标达成评价方法实习表现10%实习记录

12、30%小组汇报30%实习报告30%目标110403040分目标达成度=考核方式占比(分目标平均得分/分目标总分)目标210303020目标310102020目标430101010目标540101010小计100100100100六、课程内容 庐山地区地质地貌实习 庐山地区气象水文实习 庐山地区土壤地理实习 庐山地区植物地理实习 庐山地区动物地理实习 庐山综合自然地理(垂直自然带)实习课程思政:中华优秀文化教育。通过对庐山自然景观的赏析和庐山博物馆以及抗战博物馆的考察,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怀,传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科学观与科学精神教育。庐

13、山第四纪冰期之争介绍;通过听讲、观察、测量和比较,养成科学思维、求实精神、质疑精神和创新精神,培养勇于探索真理和捍卫真理的精神,培养鉴别科学与伪科学的能力。爱国主义教育。庐山会址旧址与毛主席旧居参观。七、课程内容调整说明无 课程名称: 区域人文地理综合实习一、课程概况所属专业:地理科学(师范)开课单位:地理与旅游学院课程类型:专业实践课程课程代码:11511100开课学期:7学 分:1学 时:1周核心课程:否拟使用教材:陆林, 凌善金. 黄山地区地理综合实习指导纲要. 科学出版社. 2014国内(外)现有教材:李双应, 谢建成, 徐利强. 黄山太平湖及其周边地区地质认识实习教程. 科学出版社.

14、 2015学习参考资料:爱尔兰 R. 基钦, 英 N. J. 泰特. 人文地理学研究方法. 商务印书馆. 2013陆林. 人文地理学.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6唐晓峰. 新订人文地理随笔.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18陈安泽, 姜建军, 白泊, 李明路. 黄山. 中国地图出版社. 2011二、课程描述区域人文地理综合实习是人文地理教学的重要环节,是在教师指导下,运用理论知识对人文地理现象和过程进行解释的实践活动。课程教学内容主要在野外完成,首先对各实习点的人文地理要素进行观察、调查、数据收集和详细分析,然后对各人文地理要素进行关联分析,得出人文地理综合特征和不同区域之间的差异。它是一

15、次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安排,是在学习了人文地理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的前提下,贯彻理论教学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法,用所学到的理论知识去解释实际,增强感性知识。同时,可以培养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独立工作能力,以适应地理研究和地理教学的需要。三、课程目标、内容与教法1. 课程目标目标1. 掌握实习区域人文地理各要素的基本特征、区域总体特征以及区域差异,深化对实习区域人文地理特征的感性认识。目标2. 掌握人文地理学各要素研究方法和人文地理要素综合的研究方法。目标3. 提高学生人文地理野外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独立工作和团队协作能力。目标4. 进一步牢固专

16、业思想,理解人文地理学习和研究必须遵循感性认识和理论知识相结合的原则。2. 教学内容区域人文地理综合实习基本内容包括:各实习点人文地理要素的观察、调查以及人文地理要素的综合、区域分异研究等。由以下三个阶段构成:1)准备阶段(校内):认识实习意义,了解实习工作任务,做好实习思想准备;制订实习计划实施方案。2)教学阶段(校外):在老师的带领和指导下,按照规划好的实习路线和观察点(实习点或实习城镇),实地考察和调研各人文地理要素特征,分析讨论在不同实习点各人文地理要素之间的关系,形成各实习点的人文地理综合特征。分小组讨论比较同一实习线路上不同实习点以及不同实习线路人文地理特征的相似性和差异性,综合分

17、析区域人文地理综合特征及区域差异,最后小组汇报。3)总结阶段(校内):撰写实习总结,并在实习总结会上进行交流。3. 教学方法野外讲授、指导、示范,小组讨论。四、教学要求注重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掌握分析与解决区域人文地理问题的基本思维方式与工作做法,提高学生人文地理专业素质与动手能力。区域人文地理综合实习课程目标对毕业要求的支撑关系表(H为高支撑,M为中支撑)课程目标毕业要求目标1目标2目标3目标4学科素养3-1HHHH学科素养3-2HH教学能力4-2HHH综合育人6-1M综合育人6-2M学会反思7-2M沟通合作8-1HH五、考核方式及要求该实践课程采用 HYPERLINK /lemma/Sh

18、owInnerLink.htm?lemmaId=7613712&ss_c=ssc.citiao.link t /_blank 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考核评价方式,包括四项内容: 实习表现,包括实习态度、思想政治表现、道德品质、组织纪律、团队意识等,占10%; 实习记录,占30%; 小组实习汇报,每个小组选择一个研究性课题,分工合作,制作PPT并现场汇报,得分高低即为每个小组成员的汇报成绩,占30%; 实习总结和实习心得,占30%。区域人文地理综合实习课程目标达成度评价方案课程目标实习表现10%实习记录30%实习汇报30%实习总结30%课程分目标达成评价方法课程目标140503030分目标达成度=考核方式占比(分目标得分平均/分目标总分)课程目标220503030课程目标3202020课程目标4202020小计100100100100六、课程内容 黄山及沿江地区城镇-古村落格局、社会经济状况考察 黄山及沿江地区人文-自然地理特征综合考察七、说明1. 指导教师的资格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