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专题药剂学第6版_第1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7c7666ab4a61cbbe312c69ce2fce6376/7c7666ab4a61cbbe312c69ce2fce63761.gif)
![医学专题药剂学第6版_第2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7c7666ab4a61cbbe312c69ce2fce6376/7c7666ab4a61cbbe312c69ce2fce63762.gif)
![医学专题药剂学第6版_第3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7c7666ab4a61cbbe312c69ce2fce6376/7c7666ab4a61cbbe312c69ce2fce63763.gif)
![医学专题药剂学第6版_第4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7c7666ab4a61cbbe312c69ce2fce6376/7c7666ab4a61cbbe312c69ce2fce63764.gif)
![医学专题药剂学第6版_第5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7c7666ab4a61cbbe312c69ce2fce6376/7c7666ab4a61cbbe312c69ce2fce63765.gif)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二章 口服药物的吸收 第一节 药物的膜转运与胃肠道吸收 第二节 影响药物吸收的生理因素 第三节 影响药物吸收的物理化学因素 第四节 剂型因素对药物吸收的影响 第五节 口服药物吸收与制剂设计2021/7/20 星期二1第二章 口服药物的吸收膜转运(membrane transport): 物质通过生物膜(细胞膜)的现象。药物的吸收(absorption): 药物从给药部位进入体循环的过程。口服药物吸收部位: 胃、小肠、大肠。第一节 药物的膜转运与胃肠道吸收第二章 口服药物的吸收2021/7/20 星期二2第二章 口服药物的吸收一、生物膜的结构与性质(一)生物膜的结构 组成:磷脂质、蛋白质和少量
2、糖类组成。 第一节 药物的膜转运与胃肠道吸收第二章 口服药物的吸收模 型基 本 观 点特 点经典模型1935 年, Danielli, Davson脂质双分子构成;膜蛋白分布在脂质层的两侧;膜上分布有带电荷的小孔, 水分能自由通过;载体和酶促系统, 能与某些物质特异结合, 进行物质转运。脂质双分子液态镶嵌模型1972 年, Singer, Nicolson球形蛋白和脂质的二维排列的流体膜。流动的脂质双分子层构成细胞膜的连续主体, 蛋白质分子以不同的方式和深度嵌入磷脂双分子层。膜的流动性和不对称性;寡糖和多糖:存在于膜的外表晶格镶嵌模型1975 年,Wallach脂质能可逆地进行无序 ( 液态
3、) 和有序 ( 晶态 ) 的相变过程。具有流动性的脂质是呈小片的点状分布膜的流动性和完整性2021/7/20 星期二3第二章 口服药物的吸收一、生物膜的结构与性质(一)生物膜的结构第一节 药物的膜转运与胃肠道吸收第二章 口服药物的吸收上皮细胞膜液态镶嵌模型示意图2021/7/20 星期二4第二章 口服药物的吸收一、生物膜的结构与性质(二) 生物膜性质1. 膜的流动性 脂肪酸链不饱和程度越大, 脂质的相变温度越低, 流动性越大;胆固醇增加膜脂质分子的有序性。2. 膜结构的不对称性 膜的蛋白质、脂类及糖类物质分布不对称。外在蛋白- 非共价键结合于脂质双分子层的表面,溶于水。内在蛋白- 整个脂质双分
4、子层。3. 膜结构的半透性 膜的液体脂质结构特征, 脂溶性药物容易透过, 脂溶性很小的药物难以通过。第一节 药物的膜转运与胃肠道吸收第二章 口服药物的吸收2021/7/20 星期二5第二章 口服药物的吸收一、生物膜的结构与性质(三) 膜转运途径1. 细胞通道转运 (transcellular pathway) 药物借助其脂溶性或膜内蛋白的载体作用, 透过细胞而被吸收的过程。多数药物吸收的主要途径。2. 细胞旁路通道转运 (paracellular pathway) 一些小分子物质经过细胞间连接处的微 孔进入体循环的过程。小分子水溶性药物可通过该通道转运吸收。第一节 药物的膜转运与胃肠道吸收第二
5、章 口服药物的吸收*2021/7/20 星期二6第二章 口服药物的吸收二、药物转运机制第一节 药物的膜转运与胃肠道吸收第二章 口服药物的吸收药物跨膜转运示意图*2021/7/20 星期二7第二章 口服药物的吸收二、药物转运机制第一节 药物的膜转运与胃肠道吸收第二章 口服药物的吸收药物转运机制及特点转运机制转运形式载体机体能量膜变形被动转运单纯扩散无(被动)不需要无膜孔转运无(被动)不需要无载体媒介转运促进扩散有(主动)不需要无主动转运有(主动)需要无膜动转运胞饮作用无(主动)需要有吞噬作用无(主动)需要有*2021/7/20 星期二8第二章 口服药物的吸收二、药物转运机制(一)被动转运 (Pa
6、ssive transport) 是指存在于膜两侧的药物顺浓度梯度,即从高浓度一侧向低浓度一侧扩散的过程。 1. 单纯扩散: 药物的跨膜转运受膜两侧浓度差限制过程。非解离型的脂溶性药物溶于液态脂质膜中 , 容易透过细胞膜。 绝大多数有机弱酸或有机弱碱药物。第一节 药物的膜转运与胃肠道吸收Ficks 扩散定律:(一级速率过程)2021/7/20 星期二9第二章 口服药物的吸收二、药物转运机制(一)被动转运 (Passive transport) 2. 膜孔转运 (membrane pore transport) 在胃肠道上皮细胞膜上 有约 0.40.8 nm大小的微孔, 水溶性小分子药物的吸收通
7、道。分子小于微孔的药物: 水、乙醇、尿素、糖类等。大分子药物或与蛋白质结合的药物不能通过。膜孔内含有带正电荷的蛋白质或吸附有阳离子, 阴离子()。第一节 药物的膜转运与胃肠道吸收2021/7/20 星期二10第二章 口服药物的吸收二、药物转运机制(二)载体媒介转运(Carrier-mediated transport) 借助生物膜上的载体蛋白作用,使药物透过生物膜而被吸收的过程。1. 促进扩散 (facilitated diffusion) 细胞膜载体的帮助下, 膜高浓度侧向低浓度侧扩散的过程。有些药物虽然水溶性不好, 脂溶性也较差 , 但也能观察到有较好的透膜吸收。 膜结构中的特殊蛋白 转运
8、机制:细胞膜上的载体蛋白在膜外侧与药物结合后, 通过蛋白质的自动旋转或变构将药物转入细胞膜内。特殊载体蛋白与药物的结合能提高其脂溶性。氨基酸、 D-葡萄糖、 D- 木糖、季镀盐类第一节 药物的膜转运与胃肠道吸收2021/7/20 星期二11第二章 口服药物的吸收二、药物转运机制(二)载体媒介转运(Carrier-mediated transport)2. 主动转运 (active transport) 借助载体或酶促系统, 药物从膜低浓度侧向高浓度侧的转运。生物体内一些必须物质:Eg. K+、Na+、I-、单糖、氨基酸、水溶性维生素、有机弱酸、弱碱等弱电介质的离子型。第一节 药物的膜转运与胃肠
9、道吸收*2021/7/20 星期二12第二章 口服药物的吸收二、药物转运机制(二)载体媒介转运(Carrier-mediated transport)2. 主动转运 (active transport)主动转运特点 逆浓度梯度转运; 需要消耗机体能量, 细胞代谢产生的ATP 提供; 需要载体参与, 载体物质通常与药物有高度的选择性; 主动转运的速率及转运量与载体的量及其活性有关; 结构类似物能产生竞争性抑制作用; 受代谢抑制剂的影响; 有结构特异性和部位特异性 , 如VB2 和胆酸-小肠上端, VB12 回肠末端吸收。第一节 药物的膜转运与胃肠道吸收*2021/7/20 星期二13第二章 口服
10、药物的吸收二、药物转运机制(二)载体媒介转运(Carrier-mediated transport)第一节 药物的膜转运与胃肠道吸收浓度转移速率被动转运载体媒介转运被动转运与载体媒介转运速率示意图2021/7/20 星期二14第二章 口服药物的吸收二、药物转运机制(二)载体媒介转运(Carrier-mediated transport)药物溢出泵 (Drug flux pump)细胞膜上的 P-糖蛋白 (P-glycoprotein) 可能量依赖性的将细胞内药物泵出到细胞外。P- 糖蛋白广泛的存在于人体各组织 细胞中, 如肾小管上皮细胞、脑组织、 肠上皮细胞。存在于肠上皮细胞刷状缘膜中的 P-
11、 糖蛋白能将药物从浆膜侧泵回 至粘膜侧而进入肠腔排出。第一节 药物的膜转运与胃肠道吸收2021/7/20 星期二15第二章 口服药物的吸收二、药物转运机制(三)膜动转运 (Membrane mobile transport) 通过细胞膜的主动变形将药物摄入细胞内或从细胞内释放到细胞外的转运过程。入胞作用(Endocytosis) 药物借助与细胞膜上某些蛋白质的特殊亲和力而附着与细胞膜上, 通过细胞膜的凹陷进入细胞内而形成小泡, 包裹药物的小泡逐渐与细胞膜表面断离 , 进入细胞内 , 完成转运过程。 蛋白质和多肽类药物的吸收。(小肠下端)出胞作用 (exocytosis): 向细胞外释放的过程(
12、胰岛素分泌)。转运方式:胞饮作用 (pinocytosis): 摄取的药物为溶解物或液体 。吞噬作用 (phagocytosis): 摄取的物质为大分子或颗粒状物。第一节 药物的膜转运与胃肠道吸收2021/7/20 星期二16第二章 口服药物的吸收二、药物转运机制(三)膜动转运 (Membrane mobile transport) 第一节 药物的膜转运与胃肠道吸收大分子胞饮作用模式图2021/7/20 星期二17第二章 口服药物的吸收三、胃肠道的结构与功能第一节 药物的膜转运与胃肠道吸收人体胃肠道解剖图2021/7/20 星期二18第二章 口服药物的吸收三、胃肠道的结构与功能第一节 药物的膜
13、转运与胃肠道吸收胃肠道生理和药物吸收部位pH长度 (cm)表面积转运时间胃1 465小0.53 h十二指肠4 62030较大6 s空肠6 7150250很大1.57 h回肠6.57.5200350盲肠/右结肠5.57.590150较小1480 h左结肠/直肠6.17.5*2021/7/20 星期二19第二章 口服药物的吸收三、胃肠道的结构与功能(一)胃胃控制内容物向肠管转运。胃液含有以胃蛋白酶为主的酶类和 0.4% 0.5% 的盐酸, 具有稀释、消化食物的作用。口服的药物:胃内崩解、 分散和溶解。表面: 褶壁, 但缺乏绒毛, 吸收面积有限, 除一些弱酸性药物有较好吸收外, 大多数药物吸收较差。
14、 第一节 药物的膜转运与胃肠道吸收2021/7/20 星期二20第二章 口服药物的吸收三、胃肠道的结构与功能(二)小肠第一节 药物的膜转运与胃肠道吸收小肠绒毛示意图小肠微绒毛示意图2021/7/20 星期二21第二章 口服药物的吸收三、胃肠道的结构与功能(三)大肠盲肠、结肠 ( 升结肠、横结肠、降结肠、乙状结肠 ) 和直肠组成。大肠比小肠粗而短(约1.7m), 粘膜上有皱纹但没有绒毛。主要功能:储存食物糟粕、吸收水分、无机盐及形成粪便。 治疗结肠疾病的作用部位; 多肽类药物口服吸收部位; 结肠有 400 余种细菌, 主要是厌氧菌; 物质通过结肠的速度较慢; 分泌液量少药物释放得较高的浓度梯度药
15、物的吸收。第一节 药物的膜转运与胃肠道吸收2021/7/20 星期二22第二章 口服药物的吸收一、消化系统因素二、循环系统因素三、疾病因素第二节 影响药物吸收的生理因素(一) 胃肠液成分与性质 (二) 胃排空和胃空速率 (三) 肠内运行(四) 食物的影响(五) 胃肠道代谢作用(一) 胃肠血流速度(二) 肝首过作用(三) 淋巴循环Eg. 胃酸缺乏、腹泻、甲状腺功能低下、胃切除*2021/7/20 星期二23第二章 口服药物的吸收一、消化系统因素 (一) 胃肠液成分与性质胃:胃酸 (盐酸),1.5 2.5 L/ day; 胃蛋白酶 pH:空腹0.91.5;饮水或进食3.05.0 。 弱酸性药物的吸
16、收。(被动转运)十二指肠:胰腺分泌的胰液 (pH7.6 8.2), 13L/day; 胰蛋白酶;胆汁。小肠:pH (pH57),弱碱性药物吸收。 小肠分泌液的重吸收, 物质的吸收 媒介第二节 影响药物吸收的生理因素2021/7/20 星期二24第二章 口服药物的吸收一、消化系统因素 (二) 胃排空和胃空速率1. 胃排空 (gastric emptying) 胃内容物从胃幽门排入十二指肠的过程。2. 胃空速率 (gastric emptying rate) 胃排空速率慢, 药物在胃中停留时间延长, 与胃粘膜接触机会和面积增大, 主要在胃中吸收的弱酸性药物吸收会增加。第二节 影响药物吸收的生理因素
17、2021/7/20 星期二25第二章 口服药物的吸收一、消化系统因素 (二) 胃排空和胃空速率影响胃空速率的因素 食物理化性质的影响。 胃内容物粘度、渗透压: 粘度低, 渗透压低, 胃空速率。饮用大量水, 促胃排空,药物的吸收。 食物的组成(t): 糖类蛋白质 空肠 回肠2021/7/20 星期二27第二章 口服药物的吸收一、消化系统因素 (四) 食物的影响延缓或减少药物的吸收第二节 影响药物吸收的生理因素 延缓吸收: Cmax 降低,tmax 延长, AUC和BA无明显影响。 减少吸收: Cmax 降低,tmax 增大, 吸收速度和程度降低。 改变胃空速率 能消耗胃肠内水分 增加胃肠道内容物
18、的粘度崩解、溶出()扩散速度()2021/7/20 星期二28第二章 口服药物的吸收一、消化系统因素 (四) 食物的影响促进药物的吸收第二节 影响药物吸收的生理因素脂肪类食物胆汁分泌难溶性药物的溶解度吸收胃排空胃内滞留药物胃吸收(小肠上部的主动吸收)药物肠内吸收BA食物组织器官血流量2021/7/20 星期二29第二章 口服药物的吸收一、消化系统因素 (四) 食物的影响食物对药物吸收的影响第二节 影响药物吸收的生理因素影响结果相关药物增加吸收量 维生素 C 、头孢呋辛、核黄素、异维 A 酸、对氯苯氧基异丁酸、普萘洛尔、降低吸收速率非诺洛芬、吲哚美辛降低吸收速率与吸收量卡托普利、乙醇、普伐他汀、
19、林可霉素、异烟肼、头孢菌素、红霉素降低吸收速率,不影响吸收量 阿司匹林、头孢拉定、克林霉素、地高辛、奎尼丁、西咪替丁、氧氟沙星、环丙沙星、依诺沙星降低吸收速率, 增加吸收量呋喃妥因、酮康唑增加吸收量 , 不影响吸收速率 芬维 A 胺无影响保泰松、甲基多巴、磺胺异二甲嘧啶、丙基硫氨嘧啶*2021/7/20 星期二30第二章 口服药物的吸收一、消化系统因素 (五) 胃肠道代谢作用的影响第二节 影响药物吸收的生理因素消化道粘膜消化酶和肠道菌丛产生的酶消化食物代谢药物失活(首过效应)2021/7/20 星期二31第二章 口服药物的吸收二、循环系统的因素(一) 胃肠血流速度透膜速率血流速度, 血流是吸收
20、的限速过程。血流下降,吸收部位运走药物的能力降低,不能维持漏槽状态(sink state),药物吸收降低。高脂溶性药物和膜孔转运药物的吸收:血流限速过程第二节 影响药物吸收的生理因素2021/7/20 星期二32第二章 口服药物的吸收二、循环系统的因素(二) 肝首过作用透过胃肠道生物膜吸收的药物经肝门静脉入肝后, 在肝药酶作用下药物可产生生物转化。 药物进入体循环前的降解或失活称为 “肝首过效应 (liver first pass effect)”。 肝首过效应() 药物被代谢 () Cp() 药效 () 。第二节 影响药物吸收的生理因素*2021/7/20 星期二33第二章 口服药物的吸收二
21、、循环系统的因素(三) 淋巴循环淋巴循环: 淋巴管,淋巴组织,淋巴器官组成毛细淋巴管: 全身分布 (通透性); 合成淋巴管 淋巴干 淋巴导管第二节 影响药物吸收的生理因素药物淋巴液毛细淋巴管淋巴管淋巴干淋巴导管左锁骨下静脉大循环2021/7/20 星期二34第二章 口服药物的吸收三、疾病因素改变胃肠道 pH 值: Eg. 胃酸缺乏的病人, 其胃液的pH与正常人不同, pH的变化能影响药物从剂型中的溶出及吸收。改变肠内容物通过小肠时间(腹泻): Eg. 乳糖与盐性诱发的腹泻者, 能使缓释剂型中的异烟肼, 阿司匹林的吸收降低; X射线疗法引起的慢性腹泻的病人地高辛片吸收减小; 患脂肪病的病人, 苯
22、氧基甲基青霉素的吸收率降低。甲状腺功能不足, 肠的转运速率降低: Eg. 在甲状腺功能不足时, 使维生素B2在小肠的吸收部位滞留的时间延长, 从而吸收较完全。第二节 影响药物吸收的生理因素2021/7/20 星期二35第二章 口服药物的吸收(一)解离度与脂溶性(二)溶出速率(三)药物在胃肠道中的稳定性(四)药物的生物药剂学分类第三节 影响药物吸收的物理化学因素2021/7/20 星期二36第二章 口服药物的吸收一、解离度与脂溶性(一)解离度细胞膜的类脂结构: 非解离型的物质和脂溶性高物质吸收()。药物解离:受胃肠道内pH值及药物本身pKa值影响。pH-分配假说(pH-partition hyp
23、othesis): 药物的吸收取决于药物在胃肠道中的解离状态和油/水分配系数的学说。 Henderson -Hasselbalch 方程:第三节 影响药物吸收的物理化学因素弱酸性药物: pka-pH =lg (Cu/Ci)弱碱性药物: pka-pH =lg (Ci/Cu) Cu, Ci 分别为未解离型和解离型药物的浓度 *2021/7/20 星期二37第二章 口服药物的吸收一、解离度与脂溶性(一)解离度水杨酸: pKa = 3.0 胃: pKa pH = lg (Cu/Ci) 3-1 = lg (Cu/Ci); Cu/Ci = 100 : 1奎宁: pKa = 8.4 胃: 8.4 - 1.0
24、 = lg (Ci/Cu) ; Ci/Cu = 2.5 107:1 小肠: 8.4 6.0 = lg (Ci/Cu) ; Ci/Cu = 250 : 1第三节 影响药物吸收的物理化学因素2021/7/20 星期二38第二章 口服药物的吸收一、解离度与脂溶性(一)解离度第三节 影响药物吸收的物理化学因素胃小肠药物的pka 值与大鼠胃肠道吸收的关系2021/7/20 星期二39第二章 口服药物的吸收一、解离度与脂溶性(二)脂溶性 评价药物脂溶性大小的系数是油/水分配系数(Ko/w)。巴比妥酸衍生物的分配系数与大鼠胃中的吸收第三节 影响药物吸收的物理化学因素巴比妥酸衍生物pKaMwK O/W吸收%巴
25、比妥7.9184.190.726.2苯巴比妥7.41232.234.4412.6戊巴比妥8.11226.2724.117.6异戊巴比妥7.49226.2733.817.7环己巴比妥8.34236.2612924.1硫喷妥7.45240.3432137.82021/7/20 星期二40第二章 口服药物的吸收一、解离度与脂溶性(二)脂溶性 第三节 影响药物吸收的物理化学因素药物脂溶性、分子量与透膜性的关系2021/7/20 星期二41第二章 口服药物的吸收二、药物溶出速率第三节 影响药物吸收的物理化学因素固体药物崩解胃肠液溶解的药物分子生物膜透过吸收溶解指在一定溶出条件下,单位时间内药物溶出的量。
26、*2021/7/20 星期二42第二章 口服药物的吸收二、药物溶出速率(一)溶出理论第三节 影响药物吸收的物理化学因素药物溶出原理示意图2021/7/20 星期二43第二章 口服药物的吸收二、药物溶出速率(一)溶出理论第三节 影响药物吸收的物理化学因素Noyes-Whitney方程: dC/dt = DS/h (Cs-C)在CsC, k=D/h ; dC/dt=kSCs*2021/7/20 星期二44第二章 口服药物的吸收二、药物溶出速率(二)影响溶出的药物理化性质因素1. 药物的溶解度2. 粒子大小3. 多晶型4. 溶剂化物 第三节 影响药物吸收的物理化学因素2021/7/20 星期二45第
27、二章 口服药物的吸收二、药物溶出速率(二)影响溶出的药物理化性质因素1. 药物的溶解度第三节 影响药物吸收的物理化学因素2021/7/20 星期二46第二章 口服药物的吸收二、药物溶出速率(二)影响溶出的药物理化性质因素2. 粒子大小第三节 影响药物吸收的物理化学因素 颗粒小,表面积大,溶出快,吸收好。 溶解度小的药,微粉化增加吸收。 机械粉碎法,微晶结晶法,固体分散法,纳米技术。 2021/7/20 星期二47第二章 口服药物的吸收二、药物溶出速率(二)影响溶出的药物理化性质因素 3. 多晶型 (Polymorphism)多晶型:化学结构相同的药物,由于结晶条件不同,可得到数种晶格排列不同的
28、晶型的现象。不同晶型:稳定型、亚稳定型、无定型 物理性质 (密度、熔点、溶解度、溶出速度)注意操作: 熔融和加热;粉碎与研磨稳定化方法:高分子;表面活性剂。第三节 影响药物吸收的物理化学因素2021/7/20 星期二48第二章 口服药物的吸收二、药物溶出速率(二)影响溶出的药物理化性质因素 3. 多晶型 (Polymorphism)第三节 影响药物吸收的物理化学因素2021/7/20 星期二49第二章 口服药物的吸收二、药物溶出速率(二)影响溶出的药物理化性质因素 3. 多晶型 (Polymorphism)第三节 影响药物吸收的物理化学因素药物存在形式:结晶型 & 无定型无定型:易溶解 生物利
29、用度发生改变。例如:新生霉素和氯霉素棕榈酸盐 无定型 结晶型2021/7/20 星期二50第二章 口服药物的吸收二、药物溶出速率(二)影响溶出的药物理化性质因素 4. 溶剂化物溶剂化物:药物带有溶媒而构成的结晶。 水溶媒 水合物 无 水 无水物药物在水中的溶解度和溶解的速度: 水合物 无水物 有机溶媒化物第三节 影响药物吸收的物理化学因素2021/7/20 星期二51第二章 口服药物的吸收一、固体制剂的崩解与溶出二、剂型对药物吸收的影响三、制剂处方对药物吸收的影响四、制剂的制备工艺对药物吸收的影响第四节 剂型因素对药物吸收的影响2021/7/20 星期二52第二章 口服药物的吸收一、固体制剂的
30、崩解与溶出 2005年版二部 附录XA(附录71)(一)崩解(disintegration)系指固体制剂在检查时限内全部崩解或溶散成碎片的过程。吊篮法素片: D 15 min薄膜衣片: D 30 min (pH1.2)糖衣片: D 2 h 磷酸盐缓冲液(pH6.8) 1 h硬胶囊剂: D 30 min 软胶囊剂:pH1.2 10%阿拉伯胶 2%PVP 稀释剂: 难溶性、小剂量药物重要 崩解剂: 润滑剂: 增粘剂: 吸收 胃排空、肠道速度、扩散速度表面活性剂: 第四节 剂型因素对药物吸收的影响2021/7/20 星期二60第二章 口服药物的吸收三、制剂处方对药物吸收的影响(一) 辅料的影响(均匀
31、性、成型性、有效性和稳定性)第四节 剂型因素对药物吸收的影响2021/7/20 星期二61第二章 口服药物的吸收三、制剂处方对药物吸收的影响(一) 辅料的影响(均匀性、成型性、有效性和稳定性)第四节 剂型因素对药物吸收的影响2021/7/20 星期二62第二章 口服药物的吸收三、制剂处方对药物吸收的影响(一) 辅料的影响(均匀性、成型性、有效性和稳定性)第四节 剂型因素对药物吸收的影响2021/7/20 星期二63第二章 口服药物的吸收三、制剂处方对药物吸收的影响(二) 药物间及药物与辅料间的相互作用1. 胃酸调节: 2. 络合作用:3. 吸附作用:4. 固体分散作用: 亲水性高分子聚合物5.
32、 包合作用: b-环湖精第四节 剂型因素对药物吸收的影响2021/7/20 星期二64第二章 口服药物的吸收三、制剂处方对药物吸收的影响(二) 药物间及药物与辅料间的相互作用1. 胃酸调节: 第四节 剂型因素对药物吸收的影响H2 -受体拮抗剂西米替丁、雷尼替丁、 法莫替丁质子泵抑制剂奥美拉唑、兰索拉唑、洋托拉唑、雷贝拉唑等胃酸的分泌胃肠道的 pH 值降低酮康唑的胃肠道吸收2021/7/20 星期二65第二章 口服药物的吸收三、制剂处方对药物吸收的影响(二) 药物间及药物与辅料间的相互作用2. 络合作用:药物在溶液中可能与该制剂中的辅料发生相互作用: 1、形成络合物 2、吸附作用 3、形成胶团它
33、们使药物在吸收部位的浓度减少。第四节 剂型因素对药物吸收的影响2021/7/20 星期二66第二章 口服药物的吸收三、制剂处方对药物吸收的影响(二) 药物间及药物与辅料间的相互作用3. 吸附作用: 吸附分为物理吸附与化学吸附 物理吸附:可逆的,存在平衡关系。 化学吸附:不可逆的。 活性炭对些药物有很强的吸附作用,吸附解离趋势小,使药物的生物利用度减少第四节 剂型因素对药物吸收的影响2021/7/20 星期二67第二章 口服药物的吸收三、制剂处方对药物吸收的影响(二) 药物间及药物与辅料间的相互作用4. 固体分散作用: 亲水性高分子聚合物 难溶性药物以分子状态或极细微粒分散到水溶性高分子化合物中
34、,能增加溶解度和溶出速度的方法。第四节 剂型因素对药物吸收的影响2021/7/20 星期二68第二章 口服药物的吸收三、制剂处方对药物吸收的影响(二) 药物间及药物与辅料间的相互作用5. 包合作用: b-环湖精第四节 剂型因素对药物吸收的影响2021/7/20 星期二69第二章 口服药物的吸收四、制剂的制备工艺对药物吸收的影响(一)混合与制粒1.混合2.制粒(二)压片与包衣1.压片2.包衣第四节 剂型因素对药物吸收的影响2021/7/20 星期二70第二章 口服药物的吸收四、制剂的制备工艺对药物吸收的影响第四节 剂型因素对药物吸收的影响2021/7/20 星期二71第二章 口服药物的吸收一、生
35、物药剂学分类系统第五节 口服药物吸收与制剂设计CLASS II( 溶出 )CLASS I( 胃排空)CLASS IV( Case by case )CLASS III( 膜通透性)膜 通 透 性 溶 解 度LowHighLowHigh 促进药物的吸收方法(膜通透性) 提高溶出速度(微乳技术)2021/7/20 星期二72第二章 口服药物的吸收一、生物药剂学分类系统药物的BCS 分类与体内外相关性预测第五节 口服药物吸收与制剂设计类别溶解度通透性体内外相关性预测I高高如果药物胃排空速度比溶出速度快,存在体内外相关性,反之则无。II低高如果药物在体内体外的溶出速度相似,具有相关性;但给药剂量很高时就难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烟台理工学院《统一建模语言UM》2022-2023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烟台大学《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2022-2023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一年级数学计算题专项练习汇编
- 四年级数学(小数加减运算)计算题专项练习与答案汇编
- 徐州工程学院《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2022-2023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促进社区资源整合计划
- 设定学期目标迎接挑战计划
- 家居安防系统及实施方案计划
- 车辆贷款合同三篇
- 邢台学院《物流系统规划与设计》2021-2022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英语:初升高八种时态复习全解课件
- 国家开放大学《自动控制技术》形考任务1-4+综合练习参考答案
- 吞食天地的游戏忘云877攻略
- 走近湖湘红色人物知到章节答案智慧树2023年湖南工商大学
- 2023年四川农信总部校园招聘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常见中药饮片
- 籍贯对照表完整版
- 酒店经济责任审计整改情况报告
- 危机公关处理技巧
- 城镇燃气供气设施运行管理规范DB12T 1111-2021
- 幼儿园食堂工作人员培训考核试题附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